人物特刊(七)社区人物专访:
《为红楼群像添美、为诗词艺术颉珠》
——“王晓光”红楼人物诗词创作访谈
【李听圃】:
王晓光——社区的老版主,矢志于诗词艺术几十年,笔耕不缀,一直热心于诗词和音画艺术的结合题材的探索,在社区的创建和栏目运行中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其作品讲究色彩搭配和字画的和谐统一,追求艺术上的完美,令人影响深刻。最近其倾注心力,历时一年大手笔完成红楼人物系列诗词的创作,令人赞赏,据我所知这是晓光兄多年的夙愿,今得完成,在替他高兴的同时,也对他把这个作品放在社区公众号里发表的想法表示赞赏。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列的创作,可能只是个开头,红楼人物众多。具备创作的基础元素,在原有基础上生发设计、进行再创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作思路,也是对传统文化精髓挖掘和提升的一个好的办法,晓光兄的研究和探索值得学习,其艺术实践更应该得到肯定和赞赏,在提倡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在繁荣社区文化事业发展、推动社区文化进步的工程中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期待着社区各位同事共同努力,开拓创作的思路,把社区的文化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以下是本期公众号编辑就几个拟议中的题目对王晓光的采访。
【编辑】:
晓光兄:在编辑这期特刊的时候,感觉有必要先请你谈谈红楼人物诗词的创作思路和创作过程,我发给你几个初拟的采访议题,请你酌情回答。
1、从什么时候起有了创作这个作品的想法?
2、为何选择以七绝的形式来表现这组人物群像?
3、创作过程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难点在哪里?
4、创作过程参考了什么原始资料?
5、87版的红楼梦在你的创作中起到什么作用?
6、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你认为哪一位的人物形象写得好?
7、就这次创作过程来说,你有何规划设想没有得到体现或完成?
8、对本期公众号的编辑制作有何具体建议?
9、在这次系列创作完成后,有何感想体会?
10、对今后的创作还有什么规划打算?
11、对社区的古体文化建设有何建议和设想?
我们逐步完善这期公众号,这么好的题材不能不认真对待,否则有暴殄天物的罪责。
【王晓光】:就《红楼梦》人物系列创作问答。
1、从什么时候起有了创作这个作品的想法? 2、为何选择以七绝的形式来表现这组人物群像? 答:我先将头两个问题合起来回答。 创作这个系列作品的想法是在退休以后萌生的。退休后清闲了,想补补格律的短板,读读古典诗词,尝试诗词写作;谈到《红楼梦》,说实话从兴趣出发我是个“红迷”,退休前就对红学界,对探佚考证、对版本论评和曹氏历史等有所涉猎,退休后更来了精神。我赞赏有些红学家的观点,程版后40回高鹗续书,违背了曹雪芹本意,歪曲了贾宝玉形象,《红楼梦》应该就是未完成的脂评《石頭记》,我曾填词《浣溪沙》以表我意见: 一部奇书天下传,风骚独领若干年。至今遗憾尚缺残。 高鹗续书虽背意,借缘何奈亦流传。新刊泾渭理分编。 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我改变了看法,但对脂本《石頭记》仍情有独钟,我见到了清富察明义撰《题红楼梦》组诗20首,据考,明义是乾隆年间都督傅清之子,曾是上驷院侍卫兼参领,他与曹雪芹相熟是朋友,曹公亲自将红楼抄本借予明义。从时间上看(乾隆24—27年) ,应是《红楼梦》传世前的本子,这20首组诗就是用七绝写就的。受明义七绝组诗的起发,当然也有《红楼梦》里曹雪芹那独特、精美诗词的影响,我开始考虑运用七绝的形式,简明、概括地抒发我对《红楼梦》里刻划的那些鲜明生动人物的理解。也是我研读红楼、学习格律的一次体验。
【编辑】:好思路,看来入门的想法久矣,受红楼启发有创作欲望的大有人在,创作的如何、艺术性品位高低是个关键,以七绝为基础来艺术的表现是个好的选择。符合原作的意境要求,又不降低品位的要求。是个好主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给创作增加了难度。
【王晓光】: 3、创作过程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难点在哪里? 4、创作过程参考了什么原始资料? 答:边学习边写作。首先,古诗词曲知识不足,工作时接触不多,退休了恶补,记忆力下降,古音韵平仄要靠韵书,靠实践多读多写,几年时间写了近300首古体诗词曲,写作质量有一定提高;其次是学习摄影,创作诗图配。古代没有摄影,但有实实在在的‘诗情画意’,唐宋元明清有许多诗人书画家如苏东坡、米芾、赵孟頫等,他们或自画题诗,或朋友互题,或赠亲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今人如为毛主席诗词题画、诗意作画也很多,这一传统要继承发扬,我的意思是把摄影+诗词纳入其中,既成为这一艺术门类分支,又使摄影艺术有所提当创新。我的诗图配作就是尊寻‘诗情画意’这个路子走的。难点是诗画融合,水乳交融,做到这点是不容易的。
【编辑】:诗画分别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有着自己独立的艺术表现手段,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有悠长的发展历程,完备的理论体系,文化发展到现在,各种艺术形式渗透和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歌曲的演唱、电视、电影的制作就是这种趋势的产物,两种、三种艺术形式的融合给艺术增添新的感受,大大扩充了艺术形式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扩大了其表现人们文化情感的范围。当代艺术形态的融合和发展方兴未艾,许多新的形式还在涌现,值得我们关注。诗画融合,诗画和影视剧照的配合,诗是主体,属于在艺术化表现人物上另开一扇窗子,以诗词独有的魅力高度浓缩和素描人物的形象特征,而剧照和图片的配合,有画龙点睛地提升和形象化了这种感受,使得诗词作品的精练有了物象的依托,使得形象更具像化了。但诗画相谐需要深入理解原作的精髓,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 参照原作先过文字精品这一关,特别是名著的人物,众口能详,抓住其特点写出大家认可的文字作品,刻画出其形象来是不容易的,由于红楼人物戏剧的家喻户晓,外在形象经典存在,若想和个体的形象水乳交融,做到这点的确是不容易的。
【王晓光】: 5、87版的红楼梦在你的创作中起到什么作用? 6、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你认为哪一位人物形象写得好? 答:我在红楼人物形象系列选用的配图,都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的人物截图。据知,以《红楼梦》底本改编拍摄的影视剧多是依据百二十回程本,87王扶林版红楼是当前唯一以80回脂本《石頭记》改编创作拍摄的,后面的残缺部分,在前面和评语里有许多符笔、线索和暗示,后七集本子就是 依据这些内容重新创作的。我认为87王扶林版红楼电视剧是最忠实于原著的经典电视剧。该剧经过传家研讨、剧本编创、演员培训等颇为严谨精细的前期准备,成功演义了红楼的悲情故事。 我创作红楼人物诗词,是依据脂本《石頭记》为素材的。但因为自己格律功浅,笔力笨拙,遂产生了图像结合之念,我曾比较了李少红版和谢铁骊版(电影版)《红楼梦》,也做了一些截图,但还是觉得87版红楼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在电视剧里,无论是贾宝玉的呆痴,还是林黛玉的泪目,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所以我选择了87版红楼里的人物作我诗词的配图。至于写得最好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那就者见仁啦,我以为王熙凤应是上乘。邓婕当时虽说是个新人,但王熙凤的两面三刀、阴险狡诈让她演义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最后一领凉席裹尸,尸陈雪地。另一个人物史湘云也是会出彩的。
![]()
![]()
【编辑】:的确,87年王扶林执导的那版红楼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好,好在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在指导理念上追求艺术真实的成分大于追求市场回报。这在今天几乎是不可复制的,今后也很难再有这种创作了。就具象化的人物配图来说,选择这个版本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里的许多人物形象塑造已经与原著的人物非常接近了,也得到读者和观众的广泛认可。当然这里的几位主角饰演者都很有闪光点,王熙凤和黛玉的演员创作神形兼备,是最得到大家赞赏的。你的选择是明智的。也为作品的成功打了很好的基础。
![]()
【王晓光】
8、对本期公众号的编辑制作有何具体建议? 9、在这次系列创作完成后,有何感想体会? 答:再过半年我就进入八十岁了,我想我不适合在社区第一线了,但我还是四季歌社区的一员,本期公众号能编发我的红楼人物系列,很高兴也很感谢,我对公众号不甚了了,完全听凭编辑的设计。李站前言对我高估了,虽然退休前我做广播电视记者编辑工作,但对国学和古典诗词少有接触,退休以后我从关注红学到爱上了古诗和摄影,都是从基础开始学的,红楼人物系列也是边学边练,断断续续,还要学习电脑,那时加入了风凰诗社,也受益匪浅;后来李站荐我来到四季歌,那时我以然是个老者了,我要继续学继续写,长诗《新香妃传奇》只完成一半,还要努力,红楼人物系列再添几人。
【编辑】:赞赏你的精神,通过这几年的接触,作为老一辈的文化人,感觉您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很强的,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在学习古典文学和传承祖国文化经典的意识上,十分刻苦研读经典、弥补某些专项知识的欠缺,主动承担着历史责任,以自己的一生为弘扬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这是你们这一代人的光荣和本色,也应该赢得大家赞赏;作为四季歌的骨干和核心、你是这一代老文化人的代表,作为推介优秀诗人作品的平台,社区公众号更应该为你们点赞鼓掌。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知道你的创作计划很多,注意劳逸结合,保重身体,当然也期待你的新的创作能早日完成。一睹为快。
【编后记】:《红楼梦》在《石头记》中演变过来,经过了多少周折,人物众多,思想复杂,人物形象鲜明,变化多端,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包罗万象的名著,可以感觉到的是,王晓光老师主要着力于使用七言诗的形式、描述《红楼梦》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突出《红楼梦》人物形象与性格;从另一方面论述了《红楼梦》人物与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其结局。七言诗言简意赅,每首每句都经过深思熟虑,环环紧扣《红楼梦》事件而展开。“王晓光”老师的系列创作可谓是用心良苦啊!在传承古典文化的事业中,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的。(陈小轩撰稿)
【《红楼梦》人物形象30韵】(诗词修订三十首)(作者:王晓光)
![]()
《浣溪纱》·题记 一曲红楼天下传,曹公刻苦整十年。风骚独领石金篇。 宝黛情情情不朽,宝钗巧姐命悲残。 鲜明形象若雕鐫。
一 林黛玉 清风动绿倚竹栏,怨语欣言苦亦甘。 花谢有时残泪尽,弦崩曲断梦难圆。
![]()
二 薛宝钗 皇庭障目不识金,冷艳芳馨隐泪痕。 满腹经轮空掛念,佳媛梦里有哀音。
![]()
三 贾宝玉 仙岩坠地著奇装,惜玉怜香欲断肠。 述尽三春凄苦愿,悲欢一梦演荒唐。
![]()
四 贾元春 光宗耀祖入宫深,一步登天富贵身。 父母岂详皇室事,抽身尽早避灾瘟。
![]()
五 探春 玫瑰露刺显锋芒,助理精明有则章。 庶怨心高难认母,风吹送远涙沾裳。
![]()
六 史湘雲 夕阳晚照映菊霞,傲雪香飘铁网峡。 笑论孤途倥坎坷,其知后世落乞涯。
![]()
七 妙玉 青青绛雲入空门,箇箇庭兰彦艳芬。 倚贵攀高生骨傲,浮萍水泄陷污身。
![]()
八 迎春 悠悠默默拒争端,是是非非总避嫌。 嫁入狼窝强抵债,花容月貌任摧残。
![]()
九 惜春(新韵) 芳齢少小语异端,嘴冷如冰彻骨寒。 欲保清身抛入画,佛前打坐度禅年。
![]()
十 王熙鳳 豪门润秀贯金陵,笑语阴精辣有名。 总理荣寧机巧尽,岂知满目不识丁。
![]()
十一 巧姐 贫戚赈赡巧得名,事败娘亲受獄刑。 狠舅图谋施獣伎,慈姏當畹鼎恩情。
![]()
十二 李纨 宫裁試子稲香村,列女贤媛秉自身。 欲望虹裳披锦绣,隂霾寿短命凶矜。
![]()
十三 秦可卿 清贫月貌进鸿门,宦海阴沟怎奈阴。 忍辱天香楼断命,污身丽质写悲音。
![]()
十四 【浣溪纱】·小 红 女大心思变化多,奉茶机会很难得。春心萌动几无遮。 双目灵精抛手帕,芸哥会意转香罗。怡红院里定情歌。
![]()
十五 【忆王孙】·史太君 金陵贾史贯京城,脂粉观园谨厚名。笑论当年韵事情。木石盟,竹马青梅缘梦萦。
![]()
十六 花袭人 兰花郁馥绕观园,耿介柔肠欲佑安。 意断情丝绝贾府,恩忠探狱秉祺贤。
![]()
十七 晴雯 (新韵) 荷花映水显华容,垢辱权当侧耳风。 冷对清灯织锦绣,殷红热血染裘情。
![]()
十八 鸳鸯 鸳鸯彩羽斗淫风,厲口凌言姐妹惊。 史太威严噌孽子,方盈烈女释棘荆。
![]()
十九 香 菱 观灯祸始苦英憐,蕙质蒙霜入怨門。 濶葉凄馨难蔽雾,情痴咏唱靓其身。
![]()
二十 薛宝琴 宝妹诗才众口夸,红梅一曲胜胡茄。 难为史太心情动,艳俏名花许宦家。
![]()
二十一 平儿 睿智聪明小有权,心牵二姐送情缘。 亲交善举招身祸,柳暗花明保利安。
![]()
二十二 刘姥姥攀亲贾府打秋风,善谑恢谐忍智聪。 历尽艰难依本色,相援巧姐受尊崇。
![]()
二十三 尤三姐 濁塘不染性品端,自立刚直貌俏媛。 宝剑牵情心暗许,难敌秽语坠深渊。
![]()
二十四 紫鹃(新韵) 鹦哥妙语秉诚心,委昵執舒轸爱音。 姐妹情深无赞语,潇湘馆里历晴荫。
![]()
二十五 贾政 谨饬严庄似煞星,自羽奴才守秩忠。 经书教子登科恨,含泪隔帘述衷情。
![]()
二十六 贾雨村 贾雨村言真假言,攀援代塾思扃闩。 横眉办案如虎视,贪腐枉法赖昇迁。
![]()
二十七 麝月 巧手梳妆墨玉流,观灯彻夜守更楼。 投林鸟散人皆去,月照晶心挚意留。
![]()
二十八 王夫人 望子成龙溺母情,“佛爷”伪善面狰狞。 观园聚起风腥雨,可叹晴雯众女伶。
![]()
二十九 尤二姐 艰难貌美打秋风,陷丼良然入瓮懞。 梦里偷生甘为妾,醒来遗恨悔苍生。
![]()
三 十 芳 官 怡红寿宴唱星空,丽质童心萌满庭。 女扮男妆异域相,雄奴耶律美其名。
![]()
【《红楼梦》人物形象30韵】(诗词修订续)
三十一 司 祺 香囊引火大观园,信物潘郎露事端。 烈女贞操节自重,深情一命告苍天。
![]()
三十二 秋 桐
娇颜短视暗思春,巧侍琏儿瞀智惛。
泼辣张狂当自重,痴诚二姐祸粘身。
三十三 贾 琏 寻花问柳色盘桓,酒地花天墨水间。 骗娶尤二淫作孽, 妻离子散没人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