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贝小菩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易经总序448卦爻.随笔散议》(连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21#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6:2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16 06:35 编辑

    <<易经笫一密码:守住六十四条底线>> (第六十卦)

      卦名:节
      属性:兑
      象征:节制
      底线:阳
      密码:宽厚

      诗曰:

      严以律己宽待人,亲朋好友笑上门。
      借得青山绿水亭,笑谈人生厚道行。
      骄阳故意送温暖,尽说当年情愫度。
      遥看天幕白云韵,节制自律不负人。

      哲理:

      节制,行道先修心。今人访古苑,沧桑问津,秃笔抒胸,星月作邻,下论兴亡。三分侠义交情难得闲,一片诚心,吟成诗句三千。
      天宇大步流星宽荡。贤士壮心动天地志气高昂。梵音日轮宽厚、世事千态百出可容真伪心,春风拂袖,吹绿山河,禅心,自律。
      高官厚禄,忘乎所意,铁拷寒窗。留得骂名,死有余辜。操权无节制,贪无厌,欢无度,高墙断梦。(2017-8-25 )
           (2024.8.16.合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2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6:2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16 06:33 编辑

    <<易经第一密码。守住六十四条底线>> (第六十一卦)

      卦名:中孚
      属性:兑
      象征:诚信
      底线:阳
      密码:守恒

      诗曰:

      心诚满目上下交,守信蓝图良朋会。
      昔日雅座商道论,今日高堂诺言兑。
      扬善积德第一诚,传统文化千年传。
      最恨大话满天飞,坑蒙拐骗数来宝。

      哲理:

      中孚,意喻孵鸡鸟。孚有诚信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诺千金,徙木立信。古曰一言为重百金轻,诚信达人,焦桐千顷流碧。
      诚信一失天地崩裂。贪心不足失信那得保平安。诚信自古方略、守恒心取信于民还利于民,雄鸡一唱,天下皆白,天亮,挚诚。
      公仆精神,笔直气正 ,清风漫洒。诚信守恒,国梦宏篇。几度拜民意,表诚意,创新维,江山新天。(2017-8-25 )

          (2024.8.16.合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2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6:3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16 06:33 编辑

     <<易经第一密码:守住六十四条底线>> (第六十二卦)

      卦名:小过
      属性:震
      象征:过度
      底线:阴
      密码:降温

      诗曰。

      好高鹜远易折翅,务实求真以哲理。
      志高大有莫极端,文思韬略蕴于市。
      小洞不补大洞漏,帆倒船翻无药救。
      君子以行宜适中,过激断事祸临头。

      哲理:

      小过,满招致不幸。小过乱方寸,不纠祸及,若能自抑,帆挂千里,自然无殃。哲理成功来之于细节,一点不假,智者见之降温。
      过度不纠章法不顺。智者见微知著懂月晕知风。古今天下之事、风云人物能纠小过而获誉,知过其大,知偏则纠,坦诚,大度。
      松柏苍苍,史诗画卷,唐风宋韵。有激改之,过则纠之。一鞠一躬礼,立榜样,圆业梦,诗书色新。(2017-8-25 )

          (2024.8.16.合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2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6:3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16 06:32 编辑

    <<易经第一密码:守住六十四条底线>> (第六十三卦)

      卦名:既济
      属性:坎
      象征:事成
      底线:阳
      密码:防患

      诗曰:

      月色高悬玉满堂,诸多夜景入诗文。
      东风绿浪千帆过,清泉着意添茶呓。
      大成之下细思量,十指连心有长短。
      静观灯下看经纬,多少惶然问哪边。

      既济,君子防未然。有梦终成就,举杯开怀,紫气鸟鸣,九曲琉璃,忧乐常思。年华如歌悠乐往事留,既济之余,欲把细节留住。
      一叶轻舟留取丹心。功成事成倚窗思量见好收。切勿好大喜功、忘乎所意而不知世道深浅,盲目骄恣,夜郎自大,失衡,倒胃。
      千会征途,偶隅一得,勿忘箴言。世日方长,风云变幻。无一劳永逸,须冷静,迈方步,珠联玉对。(2017-8-25 )

         (2024.8.16.合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2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6 06:32:21 | 只看该作者
     <<易经第一密码:守住六十四条底线>>(第六十四卦)

      卦名:未济
      属性:坎
      象征:靠岸
      底线:阴
      密码:留心

      诗曰:

      舟帆已靠绿阳岸,离船跨步须谨慎。
      眼看已到目的地,一步失落喜变祸。
      六十四卦未济卦,引申事业未完成。
      既济未济轮回转,名利须防两不完。

      哲理:

      未济,留心未声段。阶段性进展,不忘目标,谨慎收尾,便于起步,整体攻坚。眼看快成功小心毛躁,一步不慎,往往全功尽弃。
      收尾成功大智大才。智者高瞻远瞩能明察秋毫。追求圆满成功、需具备巧妙和平衡的智慧,总体枝节,相互制约,以免不慎失大。
      一项事业,慎始慎终,利涉大众。妄动轻举,危殆难免。常人获利诀,善始终,不宜忘,祥凤栖梧。(2017-8-25 )

           (2024.8.16.合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2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7:2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21 19:27 编辑

    孔子论易经[1]


    [原著]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随笔]

    孔子说:《易经》它是一部先王留下的至善至美至玄至实的一部宝书啊!《易经》是先王圣者用来推崇社会道德道义兴办大业的指针。《易经》它的核心思想展现了智慧的崇高和礼仪的谦卑,智慧崇高效法王天道,礼仪谦卑效法地利。天地之道确立了万事万物上下左右的位置和各自的发展方向,易道就运行其中了,并保存和保护了万物的存在和生生死死的规律,这成为道统的总门和总的一把钥匙,它能打开万事万物的方便之门,也就是道义就从它这里走出来。走出来干什么?就是去安抚世间和人们的欲望走向阳光,不被物欲和邪道引诱走向反面,自取灭亡! 易性存存,道义之门。

    [2024.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7:28: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29 17:21 编辑

    孔子论易经[2]

    [原著]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随笔]


    《中孚》卦九二爻辞说;鹤在荫处鸣叫不停,小鹤也会愉快的应和;我有好酒,愿与你举杯共享。对此,孔子说,君子住在自己家里,说出的话代表真理和大道,远在千里之外的人知道了也会举手欢迎,何况跟他的学生呢?如人在居室说哪些不代表真理和大道的话,远在千里之外的人知道了,也会愤怒的反对,何况靠近他的人呢?他的学生也会起来反对的。故话说出会影响到百姓,行为从近处发生影响到远处。故言论行为是作为君子的关键之点。故君子的言行,成为荣辱的主旋律。故言行是君子用来影响社会天地的关键的表现,怎么可以不谨慎吗?这里孔子说的君子,主要指君主,其次是文化精英、知识大家。孔子不教训百性,孔子核心理念是教育和警告君主的言行!
    (2024.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28#
     楼主| 发表于 2024-9-20 20:4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20 20:55 编辑

    孔子论易经[3]

    [原著]

    同人,先号
    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系辞上传》]

    [随笔]

    同人卦九五爻辞说:"与人和同亲近,先哭泣,后欢笑。"对此,,孔子说:君子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无论出外做官或做事、或谋生还是在家隐居,无论沉默不语或发表言论见解,都要力求志同道合,和气合作和待人。不可有小心眼,出卖朋友。两人同心,共同合作,,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克服困难。同心合理的言行和做人,会像兰花那样幽香,并使人喜欢。先哭泣就是把自己的心交给他人,后欢笑就是大家团结一致,美好和理想的事业一定会顺利、成功。[2024.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729#
    发表于 2024-9-23 22:57:14 | 只看该作者
    透彻,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30#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22:3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11-26 22:38 编辑

    《易经总序448卦爻.随笔散议》(连载)

           【 其中64卦384爻】
       
                  
            (1)乾。元亨,利贞。
      
           [随笔散议]

          乾卦象征天道。具有万物创始的功德和力量。顺应天道,吉祥。
          

           (2) (初九)

             潜龙勿用。

            [随笔散议]

          据相传,伏羲演阴阳八卦,一部无字天书诞生。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演十翼,从易经到周易,创立了万经之首。
          文王被纣王囚禁,有志不能施展,潜心择演伏羲的阴阳八卦,配上甲骨文系词。
          文王把自己当作潜龙,在牢中装疯卖傻,勿用,即不吵不闹,瞒过了暴君,获得了自由。
          韬晦之计成功,商灭,后创立了周王朝,对天下实行分封制政体。
          周王朝天下八百诸侯。自此,一个统一的华夏民族又有了新篇章。



    [随笔散议]文字改成现代规范散文。「2024.11.26」



    【随笔散议·现代版】

    乾卦,它宛如浩瀚天道的象征,蕴含着万物起始的伟大功德与无穷力量。遵循这份天道,自然能够迎来吉祥与顺遂。

    当我们聚焦于乾卦的初九爻,“潜龙勿用”这四个字跃然眼前。这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卦象提示,更蕴含着深远的历史与智慧。

    据传,远古的伏羲氏,他以一种超凡的智慧,演绎出了阴阳八卦,这部无字天书仿佛是天地间最神秘的密码。随后,文王姬昌在逆境中,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为《易经》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而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则在此基础上,为《易经》增添了十翼,使其成为了后世万经之首,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想当年,文王被暴虐的纣王囚禁,他的才华与志向无法得到施展。然而,文王并未屈服于命运,他在狱中潜心研究伏羲的阴阳八卦,用甲骨文为其配上系词,以智慧的光芒照亮了黑暗。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文王将自己比作潜藏的龙,他在狱中假装疯癫,不吵不闹,用“勿用”的智慧,巧妙地瞒过了暴君的眼睛,最终赢得了自由。

    这便是韬光养晦之计的典范。文王用他的智慧与坚韧,成功地实施了这一计谋。后来,他领导周人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对天下实行了分封制政体,为华夏民族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周王朝时期,天下八百诸侯共尊周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华夏民族,在历史的舞台上再次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这段历史,不仅仅是文王个人的传奇,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勇气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冷静与智慧,用“潜龙勿用”的精神去等待时机,终将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现代版解读与扩展:乾卦的智慧与文王的故事

    乾卦,这一古老的卦象,如今依然以其深邃的内涵,向我们展示着天道的伟大与神秘。它象征着万物的起始,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与功德。当我们遵循这份天道,便能迎来吉祥与顺利,这是乾卦给予我们的最直接的启示。

    在乾卦的初九爻中,“潜龙勿用”这四个字,仿佛是对我们的一种告诫与提醒。它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像潜藏的龙一样,隐藏自己的实力与锋芒,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动。

    这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卦象提示,更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哲理的人生指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人物,他完美地诠释了“潜龙勿用”的智慧,他就是周文王姬昌。

    姬昌,这位被后世尊称为文王的伟大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商朝末年,他被暴君纣王囚禁,才华与志向无法得到施展。然而,姬昌并未因此沉沦,他在狱中潜心研究伏羲的阴阳八卦,用智慧的光芒照亮了黑暗。

    他深知,此时的他就像一条潜藏的龙,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动。于是,他选择了隐忍与韬光养晦,用“勿用”的智慧,巧妙地瞒过了暴君的眼睛,最终赢得了自由。

    获得自由后,姬昌并未停下脚步,他继续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领导周人推翻了暴虐的商朝,建立了周王朝。他对天下实行了分封制政体,使得华夏民族再次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文王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传奇,更是对“潜龙勿用”这一智慧的生动诠释。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与智慧,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与锋芒。而是要学会隐忍与等待,寻找合适的时机再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梦想。

    同时,文王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智慧与勇气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拥有足够的智慧与勇气,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立足,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因此,让我们铭记乾卦的智慧与文王的故事,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与智慧;在等待时机时,学会隐忍与坚持;在追求梦想时,勇敢前行并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现代版解读与扩展:乾卦的智慧、文王的故事与分封制的贡献


    乾卦,这一古老的卦象,如今依然以其深邃的内涵,向我们展示着天道的伟大与神秘。它象征着万物的起始,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与功德。当我们遵循这份天道,便能迎来吉祥与顺利,这是乾卦给予我们的最直接的启示。

    在乾卦的初九爻中,“潜龙勿用”这四个字,仿佛是对我们的一种告诫与提醒。它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像潜藏的龙一样,隐藏自己的实力与锋芒,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动。

    这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卦象提示,更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哲理的人生指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人物,他完美地诠释了“潜龙勿用”的智慧,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周文王姬昌。

    姬昌,这位被后世尊称为文王的伟大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商朝末年,他被暴君纣王囚禁,才华与志向无法得到施展。然而,姬昌并未因此沉沦,他在狱中潜心研究伏羲的阴阳八卦,用智慧的光芒照亮了黑暗。

    他深知,此时的他就像一条潜藏的龙,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动。于是,他选择了隐忍与韬光养晦,用“勿用”的智慧,巧妙地瞒过了暴君的眼睛,最终赢得了自由。

    获得自由后,姬昌并未停下脚步,他继续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领导周人推翻了暴虐的商朝,建立了周王朝。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他创立了分封制政体,将土地和权力分封给亲属和功臣,从而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统治体系。

    分封制的实施,使得周王朝得以在广袤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强大的诸侯网络。这些诸侯各自为政,但又共同尊奉周王为天下共主,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这种制度不仅增强了周王朝的统治力量,还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得华夏民族再次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文王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传奇,更是对“潜龙勿用”这一智慧的生动诠释。他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与智慧;在等待时机时,要学会隐忍与坚持;而在追求梦想时,则要勇敢前行并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同时,文王通过实施分封制,为周王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制度的创新与实践,不仅展现了文王的卓越领导才能和深邃政治智慧,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

    因此,让我们铭记乾卦的智慧、文王的故事以及分封制的贡献,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与智慧;在等待时机时学会隐忍与坚持;在追求梦想时勇敢前行并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也要学会借鉴历史经验,不断创新与实践,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1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3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22:4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11-26 22:50 编辑

    (3)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随笔散议]

          人类的文化可能起源于图腾崇拜,远古的人类都崇敬自然物象,三五群体各自信仰一种物象,可能成为最早的民族区别标帜。
         华夏民族自古至今称之为龙的传人,龙是吉祥之意,这也许与黄河长江有一定的关系,黄河长江正是像两条巨龙,从西向东日夜奔腾!
         见龙在田野上游动,这如困忧之人受到高人的指路和帮助,原万般忧愤的心情得到解脱,新生的欲望和力量涌起,如田龙益于田农   获得丰收的吉祥景象。

    「2024.11.26」


    **[现代规范散文随笔散议]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程中,文化的萌芽往往源自于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远古时期,人们三五成群,各自拥抱着对某一自然物象的深深信仰,这些独特的信仰如同最初的民族徽章,悄然划定了彼此间的界限。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便自称为龙的传人,这份深厚的情感纽带,或许与滋养我们成长的黄河与长江有着不解之缘。这两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遥远的西部高原奔腾而下,穿越广袤的大地,最终汇入浩瀚的东海,它们的形态与气势,恰似两条腾飞在天际的巨龙,赋予了我们无尽的想象与崇敬。

    当“见龙在田”的卦象映入眼帘,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条神秘的龙在广袤的田野上悠然游动。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的启示。它如同一位智慧而慈悲的高人,在困境中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从迷茫与忧愤中解脱出来,重新焕发出新生的欲望与力量。

    正如田野中的龙为农人带来丰收的喜悦与吉祥,那些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境的人们,在得到高人的指引与帮助后,也能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份来自内心的力量,将伴随着他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成为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在2024年11月26日的今天,我们再次回望这段古老的智慧,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与启迪。让我们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热爱,继续前行,在人生的田野上追寻那份属于自己的“见龙在田”的吉祥与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3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07:1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12-3 07:15 编辑

    (3)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随笔散议]

          人类的文化可能起源于图腾崇拜,远古的人类都崇敬自然物象,三五群体各自信仰一种物象,可能成为最早的民族区别标帜。
         华夏民族自古至今称之为龙的传人,龙是吉祥之意,这也许与黄河长江有一定的关系,黄河长江正是像两条巨龙,从西向东日夜奔腾!
         见龙在田野上游动,这如困忧之人受到高人的指路和帮助,原万般忧愤的心情得到解脱,新生的欲望和力量涌起,如田龙益于田农   获得丰收的吉祥景象。


    **[现代规范散文随笔散议]


    见龙在田,心向光明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的文明或许是从对图腾的崇拜中悄然萌芽。那时的人们,三五成群,各自崇拜着一种自然物象,这些物象成为了他们心灵的寄托,也逐渐演化成了各个民族独特的标志。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便自称为龙的传人,这份深厚的情感纽带,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龙,这个神秘而威严的生物,自古以来便是吉祥的象征。在华夏大地上,黄河与长江这两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西向东奔腾不息,宛如两条巨龙在天地间游走。它们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更赋予了华夏民族无尽的想象与崇敬。

    当《易经》中的“见龙在田”映入眼帘,我仿佛看到了那条神秘的龙在广袤的田野上悠然游动。那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的启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困境和迷茫,但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勇敢面对,总会有那么一位高人或智者,如同田野上的龙一般,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从迷茫中解脱出来。

    这位高人或智者,或许是我们的亲人、朋友,或许是我们内心的某种信念或力量。他们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让我们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气。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内心的忧愤逐渐消散,新生的欲望和力量开始涌动。就像田龙益于田农,带给我们丰收的喜悦和吉祥的景象一样,他们也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了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站在2024年12月3日的今天,回望这段古老的智慧,我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与启迪。让我们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继续前行,在人生的田野上追寻那份属于自己的“见龙在田”的吉祥与美好。无论未来会遇到多少挑战和困难,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勇往直前,相信总会有一条属于我们的龙在田野上等待着我们,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07:2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12-3 07:22 编辑

    (4)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随笔散议]

          

    在华夏民族文化史上有一个最高又最普遍的称谓叫:君子。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据考证资料,不见于甲骨文,但甲骨文中有君字。<<尚书.商书>>也未见。君子一词最早约公元前10世纪左右,即西周初期。
          君子一词大量运用见于<<周易>>、<<诗经>>、<<论语>>中。<<周易>>中124见,<<诗经>>中183见,<<论语>>中107见。
          孔子在教学和言行中形成了:君子,一词的体系内核。他说君子应该: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君子最初的含义,尊贵的男子;奴隶社会含义是贵族男子的意思,谓之官长者为政者大夫也,奴隶和自由民排不上号,有严重的等级观念。
          孔子把君子纳入儒家的道德体系和做人的理念,不分贵贱穷富等级。
         文王说:君子终日乾乾。还是从他的贵族身份要求自已,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被纣王的囚禁而诅丧泄气。
         文王还说君子:夕惕若厉,无咎。他白天神态自然,无恐怖之感,好像已经被纣王制服了,可到晚上他谨慎的思考着,还有什么不测的危险处境。他用棉里藏针的办法避开劫难,他预测、算命他理想目的会获得成功的。
         文王自命为君子。其义,君子不负天命,天命也不负君子;君子不负天下,天下也不负君子!


    **[现代规范散文随笔散议]


    君子之道,乾乾不息

    在华夏民族的文化长河中,有一个称谓既崇高又普遍,那就是“君子”。这个词汇,如同一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历史的篇章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君子”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至春秋时期。据考证,虽然甲骨文中尚未出现“君子”这一组合,但“君”字已有所见。而在《尚书·商书》中,也并未出现“君子”的表述。直到约公元前10世纪,即西周初期,我们才在文献中首次看到了“君子”的身影。

    此后,“君子”一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周易》、《诗经》和《论语》等经典著作中频繁出现,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易》中,“君子”一词出现了124次;《诗经》中更是高达183次;而在《论语》中,也有107次提及。这些经典之作,共同构筑了“君子”一词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

    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更是将“君子”一词纳入儒家的道德体系和做人的理念之中。他强调,“君子”应该具备仁、智、勇三种品质,即“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在孔子的眼中,君子不再仅仅是尊贵的男子或贵族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了不分贵贱、贫富、等级,人人皆可追求的理想人格。

    周文王,这位古代的伟大君主,也曾以“君子”自居。他身处纣王的暴政之下,却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被困境所击垮。他白天神态自然,仿佛已经被纣王所制服;但到了晚上,他却会谨慎地思考,警惕着可能面临的危险。他用智慧避开劫难,预测着未来的走向,坚信自己的理想一定会获得成功。

    文王自命为君子,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他深知,君子应该不负天命,天命也不会辜负君子;君子应该不负天下,天下也不会辜负君子。这种对君子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成为了文王一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如今,当我们站在2024年12月3日这个时点上回望历史时,依然能够感受到“君子之道”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无论面临何种挑战,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位无愧于“君子”之名的现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07:28: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12-3 07:33 编辑

    (5)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随笔散议]

           龙自古受到华夏民族的图腾崇拜。龙是最吉祥之物,在人的心目中有着顶级的精神支柱作用。
           龙这种动物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借着风雨升天,自由飞翔:又能在深水中遨荡,也能在陆地上周游飞腾。龙具有水陆空生存的功能。即使万丈深渊海浪涛天,而龙无所畏惧。龙具有抗自然灾害的力量。
          周文王说龙:或跃在渊,无咎。他用龙的潜能意志和力量鼓励自己,相信他的性命不会因囚禁而完结丧失。他认为,龙是极其聪明的神物,能进能退,能隐能显,能刚能柔,更能审时度势,又能善于反省思考。
          他认为,当下推翻商纣王这个暴君,但条件和力量暂不具备,要像龙那样活跃于渊水中;对他来说要活跃于百姓中和各部落首领中,在下面结盟组团,等待时机腾飞。「2024.12.3

    **[现代规范散文随笔散议]
    2024.12.3..」

    龙跃深渊,蓄势待发

    龙,自古以来便是华夏民族心中的图腾与信仰,它不仅是吉祥的象征,更是人们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在人们的想象中,龙拥有无尽的力量,既能借着风雨升天,自由翱翔于天际;又能在深水中遨游,肆意穿梭于波涛之间;还能在陆地上飞腾,展现出其无与伦比的威严与力量。龙,仿佛拥有水陆空三栖生存的能力,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周文王,这位古代的伟大君主,在面对商纣王的暴政时,曾以龙自喻:“或跃在渊,无咎。”他借用龙的潜能、意志和力量来鼓励自己,坚信即使身处囚禁之中,性命也不会因此而终结。在文王眼中,龙是极其聪明的神物,它懂得进退之道,能隐能显,能刚能柔,更能审时度势,善于反省思考。

    文王深知,当下虽然渴望推翻商纣王的暴政,但时机和力量都尚未成熟。因此,他选择了像龙一样,在深渊中蓄势待发,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对他而言,活跃于百姓之中,与各部落首领结盟组团,便是在深渊中积蓄力量的最好方式。他坚信,只要时机一到,便能如龙般腾飞而起,引领百姓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站在2024年12月3日的今天回望历史,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周文王那份深沉的智慧与坚定的信念。他以龙为喻,不仅展现了自己身处逆境时的坚韧与不屈,更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同样需要像龙一样,保持冷静与智慧,蓄势待发,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崛起,在挑战中前行,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龙在古代文化中还有什么寓意?

    龙在古代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寓意,这些寓意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龙的崇拜和敬畏,也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以下是对龙在古代文化中寓意的详细归纳:

    灵异与变化:
    龙被视为灵异之物,具有变化无端的能力。《说文解字》中描述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这种变化无常的特性,使龙成为古人心中神秘而崇高的存在。
    帝王与皇权:
    在中国古代,龙是皇权的象征。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龙的形象便与帝王紧密相连。皇帝的服饰上绣有龙纹,称为“龙袍”,皇宫建筑也常采用龙的元素,如龙椅、龙柱等。龙成为皇权的象征,不仅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也彰显了皇帝作为“真龙天子”的神秘与威严。
    豪杰与英雄:
    龙也常用来象征才能卓越超群的不凡之士、豪杰之人。唐代李白在《化城寺大钟铭序》中便用龙来比喻丞尉等官员,称赞他们为“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
    骏马与龙马精神:
    《周礼·夏官》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因此,龙也常用来象征骏马,寓意龙马精神,即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气势与雄健:
    龙上下飞腾,气势雄放,古人常用来象征文章雄健、华美,富丽非凡;也用来象征书法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变化无穷。
    亢直与不屈:
    龙为阳气的象征,阳性具有主动性,所以龙也常用来象征性格倔强、个性刚直不屈、难以驯服。
    吉祥与幸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还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春节期间,人们会舞龙、赛龙舟,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五谷丰登。龙的形象常常与凤凰、麒麟等瑞兽一同出现,寓意着吉祥如意、天下太平。
    水神的化身: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是水神的化身,掌管着江河湖海的水域。龙的形象与水紧密相连,不仅体现在其身体特征上(如龙鳞、龙鳍等),也体现在其行为习性上(如龙的飞行、潜水等)。龙作为水神的象征,寓意着水的力量与智慧,也代表着中国人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
    图腾与信仰:
    龙作为图腾崇拜的象征,代表着事物的纹理和脉络的图腾。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龙在古代文化中具有多重寓意,这些寓意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化的内涵,也为我们今天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3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17:05: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12-6 17:55 编辑

    [随笔散议]

    (6)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十二生肖中有龙马精神说,但未见到真龙。有人说,龙是古人虚构的,其实我看不然,也许周文王年代真的有龙的存在,古人是不会造假的。五千年文明史上,龙这种动物不知何时灭种,不得而知。
          龙在华夏民族心理上是最吉祥之物,其次是凤、麒麟等。不过凤凰和麒麟也灭种了,孔子时期还有麒麟出没。孔子晚年听说有人捕获麒鳞,他说:吾道穷矣!于是他停止了修<<春秋>>。吉祥物受到摧残是社会文化精神没落的信号。
           一代王朝走向黑暗,光明就在前头。周文王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像征着商王朝必然灭亡,一个周字新朝必然会诞生。他看到飞龙在天上出现,像征着他的智慧和信心一定成功,预示着动手推翻商纣王的时候已经到了。利见大人,天下从黑暗走向光明,必然有伟大的人物出现。利也,即是伟大人物的作为,也必须合乎天时地理,取信于民,方得成就。
    2017-9-18

    **把上面[随笔散议]改成现代规范散:[2024.12.6.]


    【龙影遐思】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十二生肖中的龙马精神始终被人们津津乐道,它象征着力量与奋进。然而,尽管我们在各种传说和艺术作品中频繁见到龙的形象,却从未在现实中目睹其真容。有人断言,龙不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虚构的产物。但我却倾向于认为,或许在周文王的那个时代,龙这种神秘而威严的生物真的曾在天地间翱翔。毕竟,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多少奇迹与传说已经湮灭于时间的长河,我们又怎能轻易断言龙的消失呢?

    龙,在华夏民族的心中,始终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不仅是吉祥的象征,更是民族精神的图腾。与龙并肩的,还有凤凰与麒麟,这些同样神秘而尊贵的生物,却也难逃灭绝的命运。孔子晚年,听闻麒麟再现人间却又被捕获的消息,不禁悲叹:“吾道穷矣!”于是,他停止了修订《春秋》的工作。这些吉祥物的消逝,不仅是自然界的一场悲剧,更是社会文化精神衰落的象征。

    然而,正如黑夜之后必有黎明,一代王朝的衰落也预示着新纪元的诞生。周文王曾言:“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句话不仅是对商王朝必然覆灭的预言,更是对周朝即将崛起的宣告。当他仰望苍穹,看到飞龙翱翔天际,心中便充满了智慧和信心。他知道,推翻暴政、建立新朝的时刻已经到来。而“利见大人”,则预示着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必将有伟大的人物挺身而出,引领人民走向光明。

    这些伟大人物的作为,并非仅凭一腔热血和冲动,而是需要顺应天时、地利,更要赢得民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就一番伟业。回望历史,我们不禁感慨,那些曾经闪耀在时空中的龙影,或许正是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向往,也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许与寄托。


    【龙和凤哪个更厉害】

    龙和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极为尊贵和强大的神话生物,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特点,因此很难直接判断哪个更厉害。以下是对龙和凤的详细比较:

    一、象征意义
    龙: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力、尊贵、力量和智慧。它是古代君王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龙的形象通常与云、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相联系,寓意着它能掌控自然、呼风唤雨。此外,龙还象征着吉祥和好运,常被用于各种庆典和吉祥物的设计。
    凤:凤在中国文化中则象征着美丽、高贵、吉祥和和平。它是古代皇后的象征,代表着母仪天下的尊贵。凤的形象通常与火、太阳、花朵等美好事物相联系,寓意着它能带来温暖、光明和繁荣。同时,凤还象征着重生和永恒,因为传说中凤凰可以浴火重生,象征着不朽和永恒的生命。
    二、神话传说
    龙:在神话传说中,龙通常被描绘为具有强大魔力的生物。它们可以飞行、潜水、吐火、降雨等,具有多种神奇的能力。龙在战斗中通常表现出强大的物理力量和魔法攻击能力,能够轻易摧毁村庄和城市。此外,龙还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能够教导人类知识和智慧。
    凤:在神话传说中,凤凰则更多地被描绘为具有神秘力量的生物。它们通常与火焰相联系,但火焰对凤凰并不会造成伤害。凤凰可以浴火重生,象征着不朽和永恒的生命。在战斗中,凤凰通常使用火焰攻击和魔法能力来对抗敌人。同时,凤凰还被认为是和平的象征,能够带来吉祥和好运。
    三、文化影响
    龙: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用于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如绘画、雕塑、文学等,还被广泛用于各种庆典和仪式中。龙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信。
    凤:凤凰同样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形象被广泛用于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如绘画、刺绣、雕塑等。同时,凤凰还常被用于各种吉祥物的设计中,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综上所述,龙和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极为尊贵和强大的神话生物。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特点,很难直接判断哪个更厉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传说中,龙和凤都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魅力和力量。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并欣赏这两种神话生物的独特之处。

    【它们在神话中还有什么其他能力吗!】

    在神话中,龙和凤各自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体现了它们的神秘与尊贵,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力量的敬畏与想象。

    *龙的神话能力
    行云布雨:龙被视为水神,具有掌控雨水的神奇能力。它们可以呼风唤雨,调节气候,为大地带来甘霖或引发洪水。这种能力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尤为重要,因为雨水的丰歉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收成和人民的生计。
    飞天遁地:龙拥有强大的飞行能力,可以自由地翱翔于天际,也可以潜入深海或地底。这种能力使它们能够跨越千山万水,探索未知的领域。
    变化无穷:龙具有变化多端的特性,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形态和大小。它们可以化身为云雾、雷电、河流等自然现象,也可以变成人类或其他动物的模样,以迷惑敌人或保护自己。
    掌控自然:除了行云布雨外,龙还被认为能够掌控其他自然现象,如雷电、风暴、地震等。它们可以利用这些自然力量来施展魔法或进行战斗。
    预知未来:在一些神话传说中,龙还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它们可以通过观察天象、占卜等方式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为人类提供指引和帮助。

    *凤的神话能力
    浴火重生:凤凰最著名的能力就是浴火重生。传说中,凤凰每隔五百年就会集香木自焚,然后从死灰中复生,并获得更强大的力量和更美丽的羽毛。这种能力象征着不朽和永恒的生命。
    操控火焰:凤凰与火焰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自由地操控火焰进行攻击或防御。火焰不仅代表着热情和活力,也象征着光明和正义。
    治愈疾病:在一些神话传说中,凤凰还具有治愈疾病的能力。它们可以用自己的羽毛或唾液来治疗人类的疾病和伤痛,为人类带来健康和幸福。
    吉祥象征:除了上述能力外,凤凰还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它们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好运和繁荣的到来。因此,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将凤凰的形象用于各种庆典和吉祥物的设计中。
    综上所述,龙和凤在神话中都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体现了它们的神秘与尊贵,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力量的敬畏与想象。这些神话生物的存在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和精神世界。

    【2024.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17:44: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12-6 17:50 编辑

    (7)上九:亢龙有悔。

    [随笔散议]

          毛泽东曾评论商纣王:"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击败商军,帝辛在鹿台(今河南鹤壁)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毛公的评论暂且不论。史传纣王妲已送葬了商王朝。说苏妲已有点冤枉,王朝灭亡与女人无必然关系。
    纣王霸道专制加暴力,史有酒池肉林,实行炮烙酷刑,挖比干心,杀人做肉饼,不听劝谏,残害忠臣良将等记载。
           周文王说:亢龙有悔。亢龙,是比喻忠臣良将向纣王忠心劝谏,因为言辞过于激烈,遭到纣王的酷刑而丧命。有悔,不是指后悔的意思,而是指可惜的意思!
          周文王姬昌总结了血腥的教训,不与纣王硬顶,他韬光养晦,被囚禁二年后获得了自由。大器晚成。
    [2017-9-20 ]

    **把上面[随笔散议]改成现代规范散:[2024.12.6.]

    随笔散议:商纣王的功过与“亢龙有悔”的启示

    在历史的长河中,商纣王,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君主,其形象被赋予了诸多传奇色彩。毛泽东曾对商纣王有过一番独到的评价:“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确实,帝辛(商纣王)在征伐徐州之夷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然而,这场胜利的背后却是沉重的代价——俘虏众多,国力空虚,最终为周武王的进攻提供了可乘之机。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的硝烟弥漫,周武王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了商军,帝辛则在鹿台(今河南鹤壁)自焚身亡,商朝至此走向了终结。关于这位末代君主的评价,后世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暂且搁置毛公的评论不谈,史书中常将商朝的灭亡归咎于苏妲己,这未免有些冤枉。一个王朝的兴衰,岂能仅凭一位女子左右?真正让商朝走向毁灭的,是纣王的霸道专制与残酷暴行。酒池肉林、炮烙酷刑、挖比干心、杀人做肉饼……这些骇人听闻的暴行,不仅让忠臣良将寒心,更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亢龙有悔”这一卦象便显得格外意味深长。周文王姬昌以此卦比喻那些向纣王忠心劝谏的忠臣良将,他们言辞激烈,却不幸遭遇了纣王的酷刑而丧命。这里的“有悔”,并非指后悔,而是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与痛惜之情。这些忠臣良将的遭遇,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商朝走向衰亡的征兆。

    面对纣王的残暴统治,周文王选择了韬光养晦的策略。他虽被囚禁二年,却最终获得了自由。这份隐忍与智慧,让他得以在逆境中成长,最终成就了周朝的辉煌。周文王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强权与暴政时,盲目的对抗往往难以取得胜利,而智慧与耐心则是通往成功的重要桥梁。

    回望历史,商纣王的兴衰成败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一个王朝的兴衰,不仅取决于君主的英明与否,更与整个社会的治理体系、道德风尚息息相关。只有当我们深刻汲取历史的教训,不断反思与改进,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纣王是否被炮烙酷刑而死?]

    纣王并没有被炮烙酷刑而死,实际上,炮烙酷刑是纣王在位期间所实行的一种残酷刑罚,而非他个人的死因。以下是对纣王与炮烙酷刑的详细解释:

    一、炮烙酷刑的起源与描述
    炮烙,是我国殷商时期所适用的一种死刑方式。具体行刑过程是用金属制成中空的柱子,涂上膏油,然后用炭火烧红,将受刑者捆在金属的柱上,人的皮肉遇高温自然会被烤得皮开肉烂,只剩下骨骼。这种刑罚的发明者相传是商纣王。有一天,纣王看到一只蚂蚁爬到烧热的铜斗上,细小的蚁足被烙伤,不能继续爬行,只是在那里翻滚、挣扎。纣王觉得很有趣,心想如果人被火烙,那种痛苦挣扎的狼狈相一定更好看。于是,纣王就命人制成铜柱,下面煨上炭火,把铜柱烧得通红,让有罪的囚犯赤着双脚在上面行走。一般囚犯都忍受不了铜柱的灼热,会被烫得惨叫不已,禁不住从铜柱上掉下来,落入熊熊燃烧的火中被活活烧死。

    另外,根据90年代香港发现的一批战国时期楚简中的记载,炮烙之刑在商纣王时期更像是一种冒险性质的游戏。商纣王命令手下的人建造了一座九层高的高台,将高台最下端放上烈火燃烧的碳盆,上面放了一根木头。让百姓们在木头上走一圈,如果不能摔下来的话也就算了,若是摔到碳盆中就会被烧死。如果不能听从商纣王的命令拒绝参加这项游戏,那么也会被当成罪犯抓起来判刑。

    二、纣王的死因
    纣王的死因并非炮烙酷刑。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击败商军,帝辛(即纣王)在鹿台(今河南鹤壁)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三、对纣王的评价
    关于纣王的评价,后世众说纷纭。一方面,他残暴不仁,实行炮烙酷刑等残酷刑罚,导致民怨四起;另一方面,他也有能文能武的一面,曾经营东南,巩固了东夷和中原的统一。然而,无论其功过如何,纣王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综上所述,纣王并没有被炮烙酷刑而死,而是选择了自焚身亡。炮烙酷刑只是他残暴统治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与不公。


    [纣王在位期间,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纣王(也称为帝辛)在位期间,商朝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商朝的政治格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纣王在位期间发生的重要事件的归纳:

    一、政治与军事事件
    北海反叛:纣王七年,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反叛,太师闻仲奉敕征北,这是纣王在位期间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诸侯朝觐:纣王七年四月,天下四大诸侯率领八百镇朝觐于商,这显示了商朝的政治权威和诸侯的臣服态度。
    征伐东夷:纣王在位期间,商朝继续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的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这场战争对商朝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这是纣王在位期间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二、社会与文化事件
    纣王荒淫无度:纣王在位期间,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特别是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他加重赋税,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供自己玩乐。这些行为导致了百姓的怨恨和诸侯的背叛。
    实施酷刑:纣王在位期间,他设置了炮烙等酷刑,让人在涂满油的铜柱上爬行,下面点燃炭火,爬不动了就掉在炭火里。这种残酷的刑罚制度加剧了社会矛盾,使百姓对商朝政权更加不满。
    人才流失:由于纣王的残暴统治,许多有才德的人被黜免或逃离商朝。例如,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但纣王却黜免了他。此外,微子、比干、箕子等忠臣也先后离开或被杀,导致商朝的人才大量流失。
    三、其他重要事件
    女娲宫题诗:纣王七年三月,纣王往女娲宫敬香,题诗亵渎女娲,女娲怒,遂派三妖迷惑纣王。这是《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中的情节,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也反映了纣王在位期间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
    妲己的影响:在《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妲己被描绘为一个祸国殃民的妖女,她构陷忠臣、设计酷刑、迷惑纣王等恶行加剧了商朝的衰落。然而,从史实的角度来看,妲己并非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而是纣王残暴统治的替罪羊。
    综上所述,纣王在位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商朝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稳定,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纣王的残暴统治和荒淫无度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反思。

    [纣王在位期间,商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变化吗?]

    一、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商朝的政治制度以世卿世禄制为核心,形成了内服官和外服官的区分。内服官主要负责朝廷内部的事务,包括政务官和事务官;而外服官则主要负责地方事务,由诸侯等地方官员担任。

    二、纣王时期的政治改革
    提拔新兴官僚:
    纣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试图打破世袭贵族的垄断,提拔了一批新兴官僚,如费仲、尤浑等人。这些新兴官僚的崛起,为商朝政治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加强中央集权:
    纣王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势力,使得中央政权更加稳固。然而,这种加强中央集权的做法也加剧了与地方诸侯的矛盾,为商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推行强硬政策:
    纣王在位期间,商朝的政治环境变得日益紧张。他推行了一系列强硬政策,试图通过武力手段解决内外矛盾。然而,这些政策不仅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
    三、政治制度的变化对商朝的影响
    社会矛盾加剧:
    纣王的政治改革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引发了贵族阶层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他的强硬政策也加剧了与普通民众的矛盾,使得商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政治危机加深:
    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商朝的统治地位逐渐动摇。周边诸侯国的崛起和反抗使得商朝的统治地位不再稳固,为商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的爆发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在这场战争中,商军由于准备不足和士气低落而溃败,纣王被迫退回朝歌并自焚而死。商朝的灭亡是纣王在位期间政治制度变化和社会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纣王在位期间商朝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并试图打破世袭贵族的垄断,但也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纣王有哪些政策,使得社会矛盾加剧了!]

    纣王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以下是对纣王加剧社会矛盾的主要政策的归纳:

    一、严酷的刑罚政策
    设立炮烙之刑:纣王在位期间,设立了炮烙之刑,这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通过将人置于烧红的铜柱上,使其痛苦不堪,甚至丧命。这种刑罚的设立不仅体现了纣王的残暴,也加剧了百姓对商朝政权的不满和恐惧。
    滥杀无辜:纣王在位期间,滥杀无辜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不仅杀害了许多忠臣和贤士,还对一些无辜的百姓施以酷刑。这种滥杀无辜的行为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百姓对商朝政权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二、沉重的赋税政策
    纣王在位期间,为了维持其奢侈的生活和庞大的军队,对百姓征收了沉重的赋税。这种赋税政策使得百姓的负担加重,生活更加困苦。许多百姓因为无法承受沉重的赋税而被迫逃离家园,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三、用人政策不当
    重用小人:纣王在位期间,重用了一批小人,如费仲、尤浑等。这些人不仅缺乏治国才能,还常常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他们的存在加剧了商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
    疏远贤臣:与此同时,纣王却疏远了许多贤臣和忠臣,如比干、微子等。这些贤臣和忠臣本应是商朝的中流砥柱,但由于纣王的疏远和打压,他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进一步削弱了商朝的统治基础。
    四、军事扩张政策
    纣王在位期间,商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虽然这些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商朝的军事实力,但也带来了大量的战争消耗和资源浪费。同时,军事扩张也加剧了商朝与周边诸侯国的矛盾,使得商朝的政治环境更加复杂和紧张。

    五、宗教改革政策
    纣王在位期间,对宗教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他减少了祭天的次数,但加强了祭祖的祭祀活动。然而,这种宗教改革并未能缓解社会矛盾,反而因为触犯了部分贵族和百姓的宗教信仰而引发了更多的不满和反抗。

    综上所述,纣王在位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如严酷的刑罚政策、沉重的赋税政策、用人政策不当、军事扩张政策以及宗教改革政策等,都加剧了社会矛盾。这些政策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和福祉,也削弱了商朝的统治基础,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纣王为什么被商朝百姓所恨?]

    纣王被商朝百姓所恨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残暴统治与严刑峻法
    纣王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严酷的刑罚,如炮烙之刑等,这些刑罚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使得百姓生活在极度恐惧之中。同时,纣王对百姓的统治也极为残暴,经常无故杀害无辜百姓,导致百姓对他充满了怨恨。

    二、沉重赋税与劳役负担
    为了维持其奢侈的生活和庞大的军队,纣王对百姓征收了沉重的赋税,并要求百姓承担繁重的劳役。这使得百姓的生活负担加重,许多人因为无法承受而陷入贫困和苦难之中。百姓对纣王的这种剥削和压迫感到愤怒和不满。

    三、用人不当与疏远贤臣
    纣王在位期间,重用了一批小人,如费仲、尤浑等,这些人不仅缺乏治国才能,还常常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与此同时,纣王却疏远了许多贤臣和忠臣,如比干、微子等,他们的建议和忠言被纣王忽视或拒绝。这种用人不当和疏远贤臣的做法,使得商朝的政治环境恶化,百姓对纣王的信任和支持也逐渐减弱。

    四、军事扩张与战争消耗
    纣王在位期间,商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虽然这些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商朝的军事实力,但也带来了大量的战争消耗和资源浪费。这些战争不仅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还使得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生活在痛苦之中。百姓对纣王的这种穷兵黩武政策感到愤怒和失望。

    五、生活奢靡与道德沦丧
    纣王的生活极为奢靡,他建造了豪华的宫殿和园林,并沉迷于酒色之中。同时,纣王还纵容宠妃妲己干政,导致朝政混乱,道德沦丧。这些行为使得百姓对纣王的道德品质和领导能力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综上所述,纣王因为残暴统治、沉重赋税、用人不当、军事扩张以及生活奢靡等原因,被商朝百姓所恨。他的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和福祉,也削弱了商朝的统治基础,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纣王在位期间,商朝的国力如何?]

    纣王在位期间,商朝的国力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以下是对商朝国力在纣王时期的详细分析:

    一、国力鼎盛时期
    在纣王统治初期,商朝的经济相对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使得商朝在当时的世界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商纣王本人也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成功统一了中原和东夷地区,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都表明,在纣王统治初期,商朝的国力是处于鼎盛状态的。

    二、国力衰退时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纣王的统治逐渐显露出其专制和残暴的一面。他沉迷于享乐,奢华的生活方式使得国家的财政逐渐陷入困境。同时,纣王还发动了多次战争,企图扩张领土,但大多数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导致了大量士兵的伤亡和国力的消耗。这些行为都加速了商朝国力的衰退。

    具体来说,纣王的暴政和奢侈生活极大地消耗了国家的资源,使得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加剧。同时,频繁的战争也导致了商朝军事实力的下降和财政的枯竭。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商朝的国力在纣王统治后期迅速衰退。

    三、商朝灭亡
    最终,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发动了对商朝的决战。由于商朝内部的动荡和纣王的失误,周军在战斗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商朝的统治宣告结束。商朝的灭亡标志着其国力的彻底衰败。

    综上所述,纣王在位期间,商朝的国力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在统治初期,商朝国力鼎盛,经济繁荣,军事强大;但在统治后期,由于纣王的暴政和奢侈生活以及频繁的战争,商朝的国力迅速衰退,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纣王在位期间,商朝的科技水平如何?]

    纣王在位期间,商朝的科技水平已经相当发达,体现在多个领域,包括冶金、医学、天文历法、音乐和数学等。以下是对商朝科技水平的详细分析:

    一、冶金技术
    青铜器制作:商朝是青铜器制作的鼎盛时期,铸造技术达到了高峰。纣王时期,青铜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还广泛用于宗教和祭祀活动。青铜器的造型多样,装饰华丽,反映了商朝人民对冶金工艺的卓越掌握。例如,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的一件青铜器,以其巨大的体积和精美的工艺而著称,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合金技术:商朝人掌握了铜与锡、铅等金属的合金技术,制作出硬度高、熔点低的青铜,提高了青铜器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铸造工艺:商朝中后期出现了用耐火材料建造的熔炉,能够耐1300℃高温,大大超过铜的熔点,为铸造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商朝人还使用了模范铸造法,即通过制作模具来铸造青铜器,这种方法能够大量重复制造青铜武器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医学技术
    外科手术:商朝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外科手术技术,能够处理各种创伤和骨折,使用青铜刀、针等医疗器械进行操作。
    草药治疗:商朝人积累了一定的草药知识,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疾病,如感冒、腹泻、皮肤病等。
    麻醉技术:商朝人能够使用草药或酒精等进行麻醉,减轻病人的疼痛,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舒适。
    预防保健:商朝人重视预防保健,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换衣,避免疾病传播,提倡合理饮食,避免过量饮酒。
    三、天文历法
    天文观测: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显示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精确观察和记录。
    历法制定:商朝人根据天文观测制定了较为准确的历法,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种历法的制定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显著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四、音乐和数学
    音乐:商朝时期,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发明了精美豪华的乐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繁荣。
    数学:商朝人已经有了十进位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初步发展。
    五、其他科技成就
    光学知识:商朝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是光学知识在早期应用的一个例证。
    文字:商朝人发明了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综上所述,纣王在位期间,商朝的科技水平已经相当发达,体现在冶金、医学、天文历法、音乐和数学等多个领域。这些科技成就不仅为商朝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后世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数学发展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商朝人已经有了十进位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并且掌握了基础的算术运算。此外,商朝人在建筑、农业、天文等领域的应用中也体现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虽然具体的数学家姓名和详细成就难以考证,但我们可以从商朝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等文物中窥见一些数学的痕迹。例如,甲骨文中有关于数字和几何形状的记录,这些记录反映了商朝人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和运用。

    此外,商朝人在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方面也展现出了较高的数学水平。他们通过观察天象,制定了较为准确的历法,这需要对时间、空间等数学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商朝的数学有哪些应用场景?]

    商朝的数学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不仅体现了商朝数学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需求。以下是对商朝数学应用场景的详细归纳:

    一、建筑与工程
    建筑设计:商朝时期的建筑,如宫殿、庙宇和墓葬等,都需要精确的测量和计算。数学家们可能参与了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布局合理。
    水利工程:商朝人为了灌溉农田和防洪排涝,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如沟渠、堤坝等。这些工程的建设需要精确的数学计算,以确保水流的控制和分配。
    二、农业与土地管理
    农田测量:商朝时期,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数学家们可能参与了农田的测量和规划,确保土地的有效利用。
    作物种植:数学家们可能还参与了作物种植密度的计算,以确保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天文与历法
    天文观测:商朝人已经掌握了较为准确的天文观测技术,能够记录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数学家们可能参与了天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历法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历法制定:商朝人制定了较为准确的历法,如殷历等。这些历法的制定需要数学家们对时间、空间等数学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四、商业与贸易
    货币计算:商朝时期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货币体系,数学家们可能参与了货币的计算和兑换,确保商业交易的公平和准确。
    账目管理:商朝人已经有了账目管理的概念,数学家们可能参与了账目的记录和核算,为商业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五、军事与战争
    兵器制造:商朝时期的兵器制造需要精确的测量和计算,以确保兵器的质量和性能。数学家们可能参与了兵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战争策略:数学家们还可能参与了战争策略的制定,通过数学方法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和优劣势,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商朝的数学在建筑与工程、农业与土地管理、天文与历法、商业与贸易以及军事与战争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不仅体现了商朝数学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需求。

    [数学在商朝的政治制度中有什么作用?]

    在商朝的政治制度中,数学的作用可能相对间接和有限,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应用和影响。以下是对数学在商朝政治制度中作用的归纳:

    一、辅助决策与资源管理
    人口统计:数学在人口统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商朝统治者可能通过数学方法来记录和统计人口数量,这对于税收、兵役和劳役的分配至关重要。通过准确的人口统计,统治者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国家资源,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土地分配:商朝时期,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统治者可能利用数学方法来规划和分配土地,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通过数学计算,可以精确确定每块土地的面积和位置,从而避免土地纠纷和浪费。
    二、天文观测与历法制定
    天文数据记录:商朝人已经掌握了较为准确的天文观测技术,能够记录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这些天文数据的记录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历法制定:商朝人制定了较为准确的历法,如殷历等。历法的制定需要数学家们对时间、空间等数学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数学方法,可以确定一年的长度、季节的划分以及节气的时间点等,这对于农业生产和国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军事战略与战争规划
    兵力计算:在军事战略和战争规划中,数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商朝统治者可能通过数学方法来计算兵力、装备和物资的需求,以确保战争的顺利进行。
    地形测量:在战争准备阶段,数学家们可能参与了地形的测量和地图的绘制工作。通过数学方法,可以精确确定地形的高程、距离和方位等参数,为军事行动提供准确的地理依据。
    四、法律与司法
    量刑标准:商朝的法律制度可能涉及一些量刑标准或罚款数额的确定。在这些情况下,数学可能作为计算工具来确保量刑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证据分析:在数学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商朝的司法官员可能还运用了一定的数学方法来分析证据和推理案件事实。虽然这种应用可能相对有限和简单,但仍然体现了数学在政治制度中的潜在作用。
    综上所述,数学在商朝的政治制度中可能通过辅助决策与资源管理、天文观测与历法制定、军事战略与战争规划以及法律与司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作用虽然相对间接和有限,但仍然对商朝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商朝的数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商朝的数学虽然相对原始和基础,但它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现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间接影响。以下是对商朝数学对现代社会影响的归纳:

    一、数学基础概念的奠定
    商朝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十进位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这些基础数学概念为后世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概念在现代数学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二、数学应用领域的拓展
    商朝的数学在农业、天文、建筑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例如,在农业方面,商朝人通过数学方法来计算农田的面积和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天文方面,商朝人通过观测天象和制定历法,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管理提供了时间参考。这些应用领域的拓展为后世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三、数学思维和方法的传承
    商朝的数学虽然相对简单,但它所蕴含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商朝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注重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商朝人在数学研究中所展现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也为后世数学家提供了榜样和激励。

    四、对现代数学教育的启示
    商朝的数学教育虽然不如现代系统和完善,但它所注重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现代数学教育具有启示意义。现代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商朝数学教育所强调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是现代数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五、对现代科技和文明的影响
    虽然商朝的数学直接应用于现代科技和文明的情况较少,但它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现代科技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间接影响。例如,商朝时期的数学和天文学发展为后世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同时,商朝时期的数学和文化传承也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源。

    综上所述,商朝的数学虽然相对原始和基础,但它对现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间接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数学基础概念的奠定、数学应用领域的拓展、数学思维和方法的传承、对现代数学教育的启示以及对现代科技和文明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2024.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3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08:19:21 | 只看该作者
    (8)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随笔散议]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有原始的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据说龙的种类:蛟龙、夔龙、虺龙、虬龙、螭龙、角龙、应龙、火龙 、蟠龙、青龙、鱼化龙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精神的标志。
          周文王姬昌他要团结其他部落推翻暴君商纣王,他很明智,不立自已为头领而居高临下,他与其他部落首领平等协商议谋大事,赢得人心。他说:见群龙无首,吉。像征着团结在他周围的部落首领无野心无暗中倾扎内斗;像征着周文王姬昌的政治风范和政治策略。他懂得核心首领是在大业中共同认可的,自封为群龙之首没有意义!
          在六十四卦中,乾坤两卦有七爻配爻辞,其意义突出乾坤、天地的位置作用和社会.人生的龙马精神。
          乾卦坤卦各七爻是纲领卦、纲领爻!是重中之重,万物之始。其它六十二卦都是六爻配爻辞!在<<周易>>中号称384爻,实为386爻。乾爻多一个:用九,坤爻多一个:用六,这两爻是特卦爻。爻有阴爻__阳爻_  _,但阴阳说不在本文之内。[2017-9-21**请把上面[随笔散议]改成现代规范散文。]「2024.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3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08:3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12-8 08:54 编辑

    乾坤是乾卦和坤卦的卦名

    乾坤确实是乾卦和坤卦的卦名,它们源自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周易》(也称《易经》)。以下是对乾坤两卦的详细解释:

    一、乾卦
    卦象:乾卦由六个阳爻(即实线)组成,卦名全称为乾为天。
    象征:乾卦代表天,象征阳、刚健、创造、积极、进取以及上位的力量。它取象于太阳,运动不息,光芒永放,其特征与健相符合。
    含义:乾卦统领阳卦三十一个,描述了阳气从发生到极点的全部过程。它显示了阳刚力量从萌发到成长旺盛直至衰退的起伏过程。例如,“亢龙有悔”表示阳气旺盛到达极点就会向阴气转化,物极必反。
    二、坤卦
    卦象:坤卦由六个阴爻(即虚线)组成,卦名全称为坤为地。
    象征:坤卦代表地,象征阴、柔顺、顺应、守护、稳定以及下位的力量。它取象于大地,柔顺伸展,具有母性特征,滋生万物,顺应承载天道。
    含义:坤卦象征着大地的广阔和包容,是万物生长的源头。坤卦的卦辞如“元亨利牝马之贞”,表示开始亨通之象,象征牝马的本性,以牝马的母性来比喻大地生育万物的本性不变。坤卦还强调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三、乾坤两卦的哲学意义
    阴阳互补:乾坤两卦分别代表阴阳两种基本力量,它们在宇宙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共同推动着宇宙的变化和发展。
    天地之道:乾坤两卦体现了天地之道,即宇宙间的自然法则和规律。乾卦代表天之道,坤卦代表地之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宇宙间的和谐秩序。
    人道之则:乾坤两卦还蕴含着人道之则,即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人们应该效法天地之道,遵循自然法则和规律,以诚信、仁爱、宽容等美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综上所述,乾坤作为乾卦和坤卦的卦名,在《周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们不仅代表了阴阳两种基本力量,还体现了天地之道和人道之则,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准则。

    *****
    乾坤两卦在《周易》中还有哪些象征意义呢?

    乾坤两卦在《周易》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意义不仅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还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价值观。以下是对乾坤两卦在《周易》中象征意义的详细阐述:

    一、乾坤两卦的基本象征
    乾卦:
    象征阳刚、主动、向上的力量。
    代表天、父、君、刚健、创造等概念。
    体现了阳性之物的荫生、进长、盛壮乃至穷衰消亡的变化过程。
    坤卦:
    象征阴柔、被动、顺从的力量。
    代表地、母、臣、柔顺、承载等概念。
    体现了大地的柔弱、消极、驯顺、宽广、承载之特性。
    二、乾坤两卦的哲学意义
    对立统一:
    乾坤两卦分别代表了宇宙间的阴阳两种基本力量,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在古代哲学中被视为宇宙万物生成与变化的根本规律。
    动态平衡:
    乾坤两卦的阴阳力量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中实现动态平衡。
    这种动态变化的观念贯穿于《周易》的整个体系,成为了易学哲学的重要特征。
    刚柔并济:
    乾坤两卦的智慧教导人们,性格和行为应该兼具刚柔并济,既要有乾的阳刚之气,又要有坤的阴柔之美。
    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达到内外和谐、人我共融的境界。
    三、乾坤两卦的社会象征
    国家天下:
    乾坤两卦也用来比喻国家的命运和江山,凸显了人们对国家大局的深切关怀。
    在政治领域,乾坤常被用来指代国家大局或局势的变化。
    社会和谐:
    乾坤两卦象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在社会观方面,乾坤理论强调天地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古代哲学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四、乾坤两卦的文化象征
    天地自然:
    乾坤两卦指代天地,即宇宙间最基本的元素,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自然的认知和敬畏。
    乾坤之间的相辅相成,象征着宇宙的辽阔和无限,以及天地万物的和谐与统一。
    阴阳哲学:
    乾坤两卦也用来比喻阴阳,阴阳作为中国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对立统一,体现了宇宙的动态平衡。
    在道教文化中,乾坤具有关键地位,被认为是宇宙生成的根源和道教修炼的依据。
    综上所述,乾坤两卦在《周易》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意义不仅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还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价值观。在现代语境下,乾坤一词依然保持着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周易》是什么?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以下是对其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概述
    名称:《周易》,也被称为《易经》或《易》。
    作者:传统上认为是由周文王姬昌所作,但现代学界研究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而《易传》则相传为孔子所撰。
    内容:《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二、成书背景与演变
    起源:《周易》源于中国古代周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朝君主注重礼制、道德伦常以及国家治理,这为《周易》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发展:最早的版本是《易经》,是古代中国智者们根据观察天象和社会变迁总结出的卜筮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易经》逐渐演变为《周易》,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卜筮方法,更成为了一部包含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文化经典。
    三、内容与思想
    卜筮预测:《周易》最早是作为卜筮之书来使用的,通过指定的方法,将问题投入到64卦中,然后依据其变化得出相应的答案。
    哲学思想:《周易》提供了关于宇宙、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其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等思想在中国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养生保健:《周易》中“天地定位,阴阳变化”等思想也被用于医学养生领域,其中包括养生调理等方面。
    文化传承:《周易》无论在汉字文字、艺术、建筑、音乐等方面都对传统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领导管理:《周易》的“六爻”、“八卦”等概念在企业领导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历史地位与影响
    历史文献:《周易》是一部反映古代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献,对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学艺术:《周易》深度影响了中国文学和艺术,如音乐、书画、舞蹈、戏剧等,其中尤以诗歌最为集中。不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都融入了《周易》的思想。
    后世研究:《周易》被广泛传播和研究,成为儒家学派和其他思想流派的重要参考资料。许多学者将其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基石,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
    综上所述,《周易》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融合了卜筮、哲学、道德观念和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

    《周易》和易经有什么关系!

    周易》和《易经》之间的关系密切,但并非完全等同,以下是二者的具体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
    从属关系:
    《周易》是《易经》的简称或一种特定形式,通常指的是包含《易经》经文以及《易传》的典籍。
    《易经》则专指经文部分,是古代用于占卜预测的文献,也是中国哲学、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内容组成:
    《易经》经文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由六个爻构成,通过不同的爻变来预测各种事态的发展趋势。
    《周易》的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八卦、六十四卦和卦和爻的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哲学思想:
    《易经》不仅是占卜之书,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
    《易传》是对《易经》经文的解释和阐述,它进一步发展了《易经》的哲学思想,使其不仅仅局限于占卜,而是扩展到了伦理、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
    历史地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二、区别
    产生的时代:
    《易经》成书于殷周时期,相传由周文王根据伏羲八卦推演出来的。
    《周易》则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是《易经》的进一步发展。
    卦象和内容:
    《易经》主要用于占卜,是原始年代的巫术和技艺。
    《周易》在《易经》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人文社会方面的解释性文章,使其哲学思想更加丰富和深入。
    范围: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因此,《易经》所包含的范围比《周易》更广泛、更长远。
    《周易》则是《易经》的一个具体形式和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周易》和《易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和需要来选择使用哪个术语。

    *****
    《周易》和《易经》在哲学思想上有什么区别?

    周易》和《易经》在哲学思想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以下是对两者哲学思想区别的详细阐述:

    一、哲学思想的核心
    《周易》:
    阴阳观念:《周易》的哲学思想以阴阳为核心,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阴阳两面,且阴阳之间互相依存、对立、转化。这种阴阳观念体现了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阴阳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结果。
    变易思想:《周易》强调“变易”的核心理念,认为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只有顺应这种变化才能取得成功。
    《易经》:
    阴阳交感:《易经》同样重视阴阳观念,但更侧重于阐述阴阳交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它认为阴阳的交感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体现了对世界的一种深刻洞察。
    变化观:《易经》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体现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即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而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可以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和总结而得到。
    二、哲学思想的拓展
    《周易》:
    天人合一:《周易》的天人合一观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整体,人类的活动要与自然的节奏和规律相契合,不能违背自然之道。这种观念倡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辩证思维:《周易》中的辩证思维体现在对事物两面性和转化关系的认识上,如福祸相依、否极泰来等观念,这些观念提醒人们不能单纯地以一时的表象来判断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走向。
    《易经》:
    平衡和谐:《易经》的平衡和谐观追求事物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状态,认为这种状态是理想的。它强调各个要素之间需要保持一种协调、稳定的关系,不能过度偏颇或失去平衡。这种观念在人际关系方面倡导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通过沟通、协商来解决矛盾和冲突,力求达到一种和谐共处的状态。
    道德伦理:《易经》中的哲学思想还涉及道德伦理方面,如倡导诚信、仁爱、宽容等美德,这些美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三、哲学思想的影响
    《周易》: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古代统治者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也是普通民众认识世界、指导生活的重要工具。
    《易经》:
    《易经》的哲学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而且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价值。它对后世诸多学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还是建筑艺术等领域,都可以看到《易经》思想的影子。
    综上所述,《周易》和《易经》在哲学思想上既有相似之处,如都重视阴阳观念和变化观,也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两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发展和贡献。

    *****
    阴阳是什么?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以下是对阴阳的详细解释:

    一、概念及起源
    概念:阴阳通常代表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其中,“阴”通常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如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圆的等。“阳”则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如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刚性的、方的等。
    起源:阴阳概念最早见于金文和甲骨文,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关于阴阳学说的起源,有观点认为它源于伏羲时代,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观点认为阴阳概念源于夏朝,依据是成书于夏朝的《连山》一书。而到了西周初年,“阴阳”的概念开始成为古代文化最基本的认知概念和方法,具有了哲学属性。
    二、阴阳哲理的特点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主要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

    统一: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对立:阴阳双方相互对立,具有不同的属性和特征。这种对立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体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互化: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三、阴阳的应用与解释
    解释自然现象:阴阳哲学被用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等。古人认为,这些现象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占卜与预测:在古代,阴阳学说还被广泛应用于占卜和预测领域。通过观察和解读阴阳变化,人们试图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
    推动可持续发展:阴阳哲学中的和谐共生观念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有助于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阴阳与《周易》的关系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阴阳哲学思想。《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是由阴阳爻组成的,它们代表了不同的阴阳属性和变化规律。通过解读这些卦象和爻辞,人们可以领悟阴阳哲理的深刻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综上所述,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内涵。它代表了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并体现了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性。阴阳哲理在解释自然现象、占卜预测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周易与易经有什么不同?

    周易与易经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以下是对这两者的详细比较:

    一、定义与范围
    易经:易经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它是对一系列古代易学经典的统称,包括但不限于《连山》、《归藏》和《周易》等。这些经典都探讨了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周易是易经这一庞大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周易:周易则是易经体系中的一部具体经典,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包含了占卜方法。周易以其独特的卦象系统和爻辞解释,揭示了宇宙间万物变化的规律,成为古代人们认识世界、指导生活的重要工具。
    二、历史渊源
    易经:作为一系列易书的总称,易经的历史更为悠久,涵盖了从远古到先秦时期的多个阶段。这些易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和演变,共同构成了易经这一庞大的知识体系。
    周易:周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它是对原始易经的继承和发展。据传,周文王在被囚禁期间对原有的八卦进行了扩展,形成了六十四卦,并增加了爻辞,使得周易的哲学内涵更加丰富。因此,周易得名于西周时期,并成为了后世易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三、内容与结构
    易经:易经的内容广泛而深邃,它探讨了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逻辑。通过阴阳五行等哲学范畴的阐述,易经揭示了宇宙间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此外,易经还包含了多种占卜方法和技巧,用于预测吉凶祸福和指导人们的行为决策。
    周易:周易的内容则相对更为具体和系统化。它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六十四卦及其卦辞爻辞,这是占卜的基础文本;另一部分是后来加入的注解和解说性文献,即“易传”或“十翼”。这些内容往往被认为是孔子及其门徒所编纂的,为周易增添了深刻的哲学解读和伦理道德思想。
    四、作用与功能
    易经:易经作为一部揭示宇宙真理、指导人类生活的哲学典籍,它的作用更侧重于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易经通过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后世诸多学派的发展,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周易:周易则主要用于占卜和预测。通过解读卦象和爻辞来推测吉凶祸福并指导人们的行动和决策。在古代社会,周易不仅是统治者治国理政的参考,也是普通民众面对生活困境时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途径。同时,周易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变易”等核心理念,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周易与易经在定义、历史渊源、内容与结构以及作用与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虽然两者都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智慧结晶,但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

    占卜是<周易>的核心方法吗?

    占卜并非《周易》的唯一或核心方法,但确实是《周易》中一个重要且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阐述:

    一、《周易》的多元性
    《周易》不仅是一部占卜之书,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学思想的经典。它包含了丰富的阴阳五行理论、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辩证思维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将占卜视为《周易》的核心方法显然过于片面。

    二、占卜在《周易》中的地位
    虽然占卜在《周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非其核心方法。在《周易》中,占卜主要是通过解读卦象和爻辞来推测吉凶祸福,指导人们的行动和决策。然而,《周易》的哲学思想才是其真正的精髓所在,这些思想通过占卜的形式得以体现和传播,但占卜本身并不是这些思想的全部或核心。

    三、《周易》的哲学思想
    《周易》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周易》的理论基础,它解释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和规律。阴阳代表了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则代表了宇宙间五种基本物质或能量形态。这些概念在《周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阐述。
    天人合一:《周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它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
    辩证思维:《周易》中的辩证思维体现在对事物两面性和转化关系的认识上。它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这些矛盾和对立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同时,《周易》也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这种联系和依存关系构成了宇宙间万物相互作用的网络。
    四、占卜的局限性
    虽然占卜在《周易》中占有一定地位,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占卜结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占卜者的主观意识、占卜方法的选择以及占卜环境的干扰等。因此,占卜结果并非绝对准确或可靠,需要谨慎对待。

    综上所述,占卜并非《周易》的核心方法,而是其多元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解和应用《周易》时,我们应该注重其哲学思想的挖掘和传承,同时也要理性看待占卜的局限性和作用。

    *****

    《周易》的哲学思想有哪些具体内容呢?

    《周易》的哲学思想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对其具体内容的详细归纳:

    一、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阴阳代表了事物的两面性,涵盖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阴阳互依、互立、互变、互根、统一,这些观念构成了《周易》哲学思想的基础。

    阴阳互依:阴阳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这种依存关系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
    阴阳互立:阴阳又是相互对立的,如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这种对立关系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阴阳互变:阴可以转变成阳,阳也可以转变为阴。这种转化关系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动态性和变化性。
    阴阳互根:阴阳相互是对方存在的根本和依据,离开任何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这种观念强调了事物之间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阴阳统一:阴阳统一于一个事物之中,任何一种事物或物体中都有阴阳两个方面,由这两方面组成。这种统一性体现了事物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二、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人相通:天之根本性德含于人的心性之中,天道与人道实一以贯之。这种相通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天人相类:天与人在形体、性质上皆相似,天所有者人亦有之,人所有者天亦有之。这种相类性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似性。
    天人感应:天与人之间存在着感应关系,人的行为会影响自然,自然的变化也会影响人。这种感应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三、辩证思维
    《周易》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这种思维体现在对事物矛盾性和发展性的认识上。

    矛盾普遍性:《周易》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性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事物发展性:《周易》强调事物永远处在变的过程中,或者正在量变,或者已发生质变。量变在不断积累,质变在向倾覆或被替代转变。这种发展性体现了事物的动态性和变化性。
    对立统一:《周易》认为阴阳、刚柔、乾坤等因素彼此对立、相互补充,并且互相转化,形成了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整体。这种对立统一关系体现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全息律思想
    《周易》中的全息律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全息关系,即每一个局部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和特征。

    宇宙全息缩影:宇宙阴阳运动互根规律、阴阳消长转化规律及阴阳平衡规律是宇宙运动规律的全息缩影。这种全息关系体现了宇宙间事物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周期律:《周易》中的“周”字含有圆周、循环之意,“易”字则有日月为易的说法。因此,《周易》的含义暗含“日月循环周期律”之意。这种周期律体现了宇宙间事物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综上所述,《周易》的哲学思想包含了阴阳学说、天人合一思想、辩证思维和全息律思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了《周易》的哲学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12.8.】[宝贝与文心同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1 08:2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12-11 08:31 编辑

    [坤卦] (二)

    (9)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随笔散议]

          古人把天叫乾,象征龙;把地叫坤,象征马。合起来叫龙马精神!龙马精神,即指:天地人合一,万象更新,继往开来,青春常在,永不止境,亦人亦神亦仙。天地间人是最宝贵的!如天地与狗猫合一,无意义。即使天地与龙马合一,也无诗韵。只有天地人合一,宇宙才能进入新纪元!
          坤。元亨。元亨即是辟地,辟地是宇宙的一件幸事;地的使命厚德载物!故元亨。
          利牝马之贞。周文王他觉得要完成除旧布新的大业,骑雌马去各部落联络串连利于安泰,雌马温顺不易脱疆,不会飙车闯祸。
         利牝马之贞。周文王另意,他比喻自已要耐心温顺谦逊地说服其他部落首领,团结起来目标对准无道的纣王暴政。
    君子坦荡荡不等于没有信念、理想和梦呓。
           君子有攸往。就是说君子应该是有抱负的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悬念国家的政治前途,和朝政的正能或黑暗;君子应当有所见地。
           先迷后得主。这是周文王观察商纣王的一句心得体会。迷,不是迷失方向、迷迷糊糊,而是迷惑不解,然后经过他仔细考察研究多年后,终于有了主体的认识,认识到这个纣王已昏腐得无可救药!如何对付纣王他心里有了好主意。


    *****
    坤卦随笔散议(再写版)

    在古人的智慧中,天被赋予了乾的称号,象征着威严而神秘的龙;而地,则被称为坤,它的代表是稳健而坚韧的马。这两者结合,便成就了“龙马精神”——一种天地人和谐共生、万物更新、不断进取、永葆青春的精神境界。在这广阔的天地间,人类无疑是最为宝贵的存在。试想,如果天地与猫狗等动物相结合,那或许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并无太多深意。即便是天地与龙马相依,也少了些许人文的韵味与诗意的想象。唯有天地人三者合一,才能共同开启宇宙的新纪元,赋予世界以无限的希望与可能。
    坤卦所蕴含的“元亨”,在古人眼中,便是开天辟地的壮举,是宇宙间的一件幸事。而地的使命,则是承载万物,以厚德滋养世间。这便是“元亨”的真谛所在。
    当我们谈到“利牝马之贞”时,不禁想起了周文王的智慧。他认为,要完成推翻暴政、除旧布新的大业,骑乘温顺的雌马去各部落联络串联是最为稳妥的方式。雌马不易脱缰,不会因冲动而闯祸,正如他在说服其他部落首领时所展现的耐心、温顺与谦逊。这不仅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与修养的体现。
    当然,“利牝马之贞”还有另一层深意。周文王将自己比作那匹温顺的雌马,他深知要耐心地、谦逊地去说服那些部落首领,让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无道的纣王暴政。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信念、理想和追求,从未迷失方向。
    君子,作为社会的精英与楷模,他们不仅有着坦荡的胸怀和宽广的视野,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他们悬念国家的政治前途,关注朝政的走向与变迁。在他们眼中,国家的兴衰与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他们必须有所作为、有所担当。
    周文王在观察商纣王的过程中,得出了“先迷后得主”的深刻体会。这里的“迷”,并非迷失方向或迷茫无措,而是对纣王的暴政感到困惑与不解。经过多年的考察与研究,他终于看清了纣王的真面目——一个昏庸无道、不可救药的暴君。面对这样的敌人,周文王心中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在四方串联的过程中,周文王发现西南部落的首领讲信用、有担当,是将来起事革命时可以团结依靠的力量;而东北部落的首领则心怀异志、难以捉摸。这便是“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真意所在。在这里,“朋”并非仅仅指朋友或盟友,更是一种信任与依靠的象征。周文王深知,只有找准了真正的朋友和依靠,才能在未来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终,当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条件时,周文王认为推翻商纣王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坚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一举成功、万无一失。这便是“安贞吉”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智慧所在。
    我们重温这段古老的智慧与哲理,不禁感慨万千。愿我们都能像古人一样,保持一颗谦逊、智慧、勇敢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读本句千万别误读,只要志同道合,可交朋友于天下,东南西北中都可交,没有什么地域的界限之分。本句原意,周文王经过四方串连说道,判断出西南部落首领讲信用,将来起事革命时是团结依靠的力量,而东北部落首领有他们自己的小算盘。丧朋,即是说靠不住,甚至出于利益会倒打一把,反伤自己的元气。
    安贞吉。周文王认为,天时地理条件有了,人和搞准搞好了,推倒商纣王就会万无一失,一举成功!
      
    (2017年10月1日)**[随笔散议]改成现代规范散文。「2024.1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9 07:29
  • 签到天数: 252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40#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1 08:38:19 | 只看该作者
    (10)坤卦-初六爻:履霜,坚冰至。

                    [随笔散议]
         
           履霜,坚冰至。这一句与我们平时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叶知秋;落叶知秋;见微知著;因小见大;原始见终;赏鼎一脔;月晕知风,础润知雨;三岁定八十;等意思相同。 不过周文王时期的文化还没有这些语言,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丰富多样的。
          履霜,坚冰至。反映了周文王的思维逻辑成熟和老练,甚至达到与他同时代人的顶峰,这与他的文化修养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可以认为,自甲骨文之后,他是第一个方块汉字和汉文化的杰出代表,和文化知识精英中的领军人物。他把季节变化中常见自然现象上升为文化哲理,上升为坤卦思维的基本要素,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带有里程碑式的创新思维逻辑。

          履霜,坚冰至。可能还有一层更深刻的政治哲理的意义!周文王身陷牢房,受到纣王的严密监视和限制,比喻天天踏着寒霜过日子,而他的政治动机却滴水不漏。纣王为了要逼他坦白政治动机和”阴谋”,下一步要对他更严厉的残酷迫害,他比喻坚冰快到了,形势并未好转。坚冰至,他要准备步入如冰天雪地的严峻考验。

    (2017年10月1日)**请把上面[随笔散议]扩写成现代规范散文。「2024.12.11.】

    如下:

    坤卦初六爻:履霜,坚冰至——深邃的哲理与时代的智慧

    在古老的坤卦初六爻中,有一句简洁而深邃的话语:“履霜,坚冰至。”这句话仿佛是一扇穿越时空的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先贤的智慧与远见。它与我们今天常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叶知秋”等成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了从细微之处洞察大势、预见未来的重要性。然而,在周文王的时代,这些精炼的语言还未被创造出来,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文化的日益繁荣而逐渐丰富多样的。

    “履霜,坚冰至”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生动描述,更是周文王思维逻辑成熟与老练的体现。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将季节更替中的自然现象上升为文化的高度,成为坤卦思维的基本要素。这种创新思维逻辑,无疑是他作为甲骨文之后方块汉字和汉文化的杰出代表,以及文化知识精英中领军人物的重要标志。他的这一成就,如同里程碑一般,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履霜,坚冰至”所蕴含的,并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简单概括。在更深层次上,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理。周文王身陷囹圄,受到纣王的严密监视与限制,他的生活如同天天踏着寒霜一般艰难。然而,他并未因此而屈服或绝望,反而以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审视着周围的形势。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纣王的猜忌与迫害,因此他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与谨慎。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周文王以“履霜”为喻,暗示自己正处在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而“坚冰至”则预示着他即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他明白,纣王为了逼他坦白政治动机和“阴谋”,很可能会采取更加残酷的手段。因此,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冰天雪地般的严峻挑战。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为周文王的智慧与勇气所折服。他以一种超乎常人的洞察力与预见性,从细微的自然现象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指导自己行动的智慧与力量。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意义,更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重温这段古老的智慧与哲理,不仅是为了缅怀先贤,更是为了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以应对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机遇。让我们以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勇敢的行动,去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与机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27 04:25 , Processed in 0.1178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