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4|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梳篦,自遥远而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12:51: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云上云上 于 2017-9-21 12:59 编辑

                                                          梳篦,自遥远而来

                                云上云上





         梳篦,简称“栉”,与簪,髻,钗,步摇,金钿、铢花、勒子并称为中国八大发饰,距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青丝三千尺,芊手走梳篦。”古人善蓄长发,因而梳篦人人必备,尤其是爱美的女性,几乎梳不离手,后来慢慢发展为把梳插在头上成为饰品,唐代周昉的《纨扇仕女图》中可以看到作为发饰出现的梳篦。
      梳篦,是梳子和梳篦的总称,都是梳发的一种工具。“疏者为梳,密者为篦。”年轻人可能没有见过篦子,可是上了年纪的人都对它记忆犹新,因为它见证了华夏儿女温暖多彩的流金岁月,内心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篦子中间是一道横梁,篦齿紧密均匀排列,呈长方形,一般由竹、骨、木等制成。主要是用来去除藏在头发里的头屑污垢与虱子等寄生虫,同时也可以按摩头皮舒筋活络。“新梳旧篦绾青丝,丝丝入扣织情思。”自古梳篦还是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有着情定终身、白头偕老之寓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不仅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年华匆匆,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惊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古老的传统技艺正离我们渐行渐远。
      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邢家村,当年就有做梳篦的老手艺人。因为村子处在坤龙水库位置,1962年邢家村分成了北邢家、南邢家、中邢家三个村,北邢家村曾经在如今的村委大院开办过梳篦厂。带着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敬仰,我走进了今年已经75岁的邢延坤
    大叔家。
      当我说明来意后,大婶热情地从里屋拿出一个捆绑结实的纸盒,打开纸盒,里面整整齐齐摆满了半成品的篦子,随着盒子的打开,老人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仔细地回想篦子制作技艺流程和当初村里轰轰烈烈的劳动场景。
      据老人讲梳篦是一种精湛的民族技艺,选料精良,做工考究。纯手工制作,工艺细致繁多,工序反复复杂,从开料到制成一把成品篦子前前后后需要72道工序。做好篦子必须要有三大步,首先办好篦齿子。将采购回来的竹篾截去节骨,浸入水中泡透到没有硬心后,拿到大刀上刮第一遍去掉青皮,然后开成每根宽一公分的竹条,再上刀刮掉竹瓤,由于竹条比较厚,因此要窄竹篾,再刮,再窄,再刮瓤,反复几次后达到篦齿的宽窄厚度后,开始染色,大红或者黄色;染色后的竹篾用铁板折断,篦齿做成。
      第二步做梁子和档子,选竹根部的原料,刮去青皮后,锯成节,破成块,按梁子的大小削宽窄。锉刀磨梁头至光滑圆润,梁上印花。梁子做好后做档子,将竹料去青,锯成和篦齿一样的标准长度后,再锯成一公分宽的竹片,一面两个边角剪成半圆形并打磨光滑。
      第三步合篦,棉线缠成一个大球,上下各有一根细长的竹齿条绑好,将档子、细短的篦齿夹在里面,一个个逐一紧密扎好,一把篦子扎两排线绳。为了篦子整体外观美,可以把染色的和本色的篦齿掺插排列。篦子边打齐,木炭生火,化胶,兑入少许面粉,粘上梁子,用刀刮去多余的胶,这时一个初步的篦子基本形成。用铲刀铲齐篦齿后,再用平板刃道修齿直至尖滑,最后刷上清漆,至此一个纤巧精美的篦子方才大功告成。
      听老人仔细地讲解着技艺流程,我深深地感到做篦子工序太繁琐。“是啊,确实不容易。”老人说,我们当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竹篾都是从县城土产杂品直接进货,质地坚硬,富有韧性,而且经久耐用,那时工厂里分为4个组,每个组有十几个人。村里书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篦子的产品质量,曾派人专程到常州参观学习,回来后反复研究实验,将先进生产技术与民间传统技艺相结合,取长补短,最终生产出既经济实惠又质量上乘的篦子。
      当谈到产品销路的时候老人高兴地合不拢嘴,告诉我当年篦子年生产量达到40万把,以产促销,百货大楼负责销售,每把两角二分,由于生产量大,所以利润也非常可观,因为有了这门手艺,邢家村成了方圆百里的富裕村,能干的进厂子干活,不愿干的就走南闯北销售篦子,产品打包装箱,每箱1000只,畅销大江南北,北至黑龙江,南到红色根据地贵州遵义,和梳子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必备的家庭生活日用品,销售量逐年稳步攀升,我们文登高村邢家篦子一路绝尘遥遥领先,红红火火,轰动一时,让当时掖县生产的篦子望尘莫及。
      邢延坤大叔在村厂子干了十几年,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后自己又干了好几年,多年的生产销售与篦子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爷爷当年就是以做篦子为生,如果现在还在世已经一百多岁了。”谁能想到,小小的篦子曾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有着百年的历史?百年技艺,百年传承,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作为实用价值,篦子已退出了曾经辉煌的舞台,然而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却始终牵挂着老人的心。“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城里打拼,想当年做篦子的很多老艺人已经逐渐年老体衰甚至离世。”老人遗憾地说,现在村里完全掌握制做篦子技艺流程的已经为数不多了。
      经大叔的介绍,我还走访了村里曾经做木梳的手艺人赛序友,今年已经82岁,老人身体不好听力也很差,躺着炕上,但还是向我详细讲述了木梳的制作技艺,并展示了一块做梳用的梨木和一把锯子。老人说他做的梳木料采用梨木和枣木,前后大约是18道工艺,破板,蒸板,量长度截材,画梳样,锯割两遍,剔梳齿,剜梳背,推梳背,染色,描花……和邢延坤大叔一样,他的木梳技艺也是世代相传,纯手工艺。
      离开村子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值得高兴的是梳篦技艺已经列入文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手工梳篦,因其天然木质纹理、雕刻花纹图案、颜色等各方面的影响,每一把成品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绝版,绝不雷同,严谨的工艺流程与精工细作让这些古老的物件有了自己的血肉与灵魂,因而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与生命历程,具用鲜活的生命力,那种穿越时空直抵心灵的古朴与娴静让人一见倾心,爱不释手。千百年来,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梳篦始终一视同仁温柔以待,辗转流连于主人飘逸的三千青丝间,百般呵护,不离不弃。
      手工梳篦,从遥远的古代走来一直沿用到现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劳动人们不断地从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其丰富内涵、深远意义与艺术价值,绝不是现代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出的千篇一律的复制品所能够替代的。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光的流逝而更增加老物件的质感与厚重感,它所流淌的历史价值、艺术魅力与人文理念,都将永远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温柔了岁月,也惊艳了时光。
      手艺是永恒的。尊重并爱惜手艺,愿百年技艺永世传承。




    当年村里生产的篦子





    邢延坤大叔家的满满一纸盒半成品篦子






    大叔送给我的两个半成品篦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7-9-21 14:34:16 | 只看该作者
    梳子还在光大,篦子已很少见了,工匠精神应继承发扬。推荐阅读。

    点评

    是的,因为篦子没有了实用价值,所以也失去了市场,由当年红红火火现在变成了稀有物品……感谢老师点评,祝您周末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1 2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发表于 2017-9-21 20:56:50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的记忆,模糊了双眼。“手艺是永恒的”,说得真好,云辛苦了。

    点评

    谢谢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记忆也渐渐远去了,希望老一辈的物质文化能够继续传承。周末快乐,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1 21: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21:44:05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7-9-21 14:34
    梳子还在光大,篦子已很少见了,工匠精神应继承发扬。推荐阅读。

    是的,因为篦子没有了实用价值,所以也失去了市场,由当年红红火火现在变成了稀有物品……感谢老师点评,祝您周末快乐!

    点评

    是呀,被进步落下的东西,不一定是不好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2 06: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7-9-21 21:55:01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7-9-21 20:56
    小时候的记忆,模糊了双眼。“手艺是永恒的”,说得真好,云辛苦了。

    谢谢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记忆也渐渐远去了,希望老一辈的物质文化能够继续传承。周末快乐,方。

    点评

    文化的传承的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物质文化的传承,云有心,大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3 08: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6#
    发表于 2017-9-22 06:30:53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7-9-21 21:44
    是的,因为篦子没有了实用价值,所以也失去了市场,由当年红红火火现在变成了稀有物品……感谢老师点评, ...

    是呀,被进步落下的东西,不一定是不好的。

    点评

    是的。老师总结得非常精彩。这是一次文登作协发起的一次民间艺术采访活动。文登有国家级、省级、威海市级、文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50多项。有的在继续传承,如西洋参加工工艺,花生压榨技艺,姚米加工工艺,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2 21: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6-6 10:49
  • 签到天数: 87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
    发表于 2017-9-22 08:29:4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没有人头上长虱子了。箟子用不上了。再过过后代们可能就不明白是什么作用了。留下记忆,历史,匠人。大赞!

    点评

    是的。篦子作为实用价值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工艺,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感谢您的点评,祝周末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2 2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7:48
  • 签到天数: 28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8#
    发表于 2017-9-22 09:12:13 | 只看该作者
    梳子还在使用,篦子几乎绝迹了。篦子以处理虱子、虮子的,随着人们卫生习惯的提高,这些东西基本绝迹了。

    点评

    是啊。这些老物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感谢老师阅读点评,遥祝您周末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2 2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9#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21:51:16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7-9-22 06:30
    是呀,被进步落下的东西,不一定是不好的。

    是的。老师总结得非常精彩。这是一次文登作协发起的一次民间艺术采访活动。文登有国家级、省级、威海市级、文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50多项。有的在继续传承,如西洋参加工工艺,花生压榨技艺,姚米加工工艺,鲁绣工艺……但有的受市场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慢慢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比如糖瓜生产技艺,串黄河民间艺术表演等等,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现在除了几位老一辈从事过的老艺人人懂,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这些民间技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21:54:11 | 只看该作者
    胡侃瞎周 发表于 2017-9-22 08:29
    现在没有人头上长虱子了。箟子用不上了。再过过后代们可能就不明白是什么作用了。留下记忆,历史,匠人。大 ...

    是的。篦子作为实用价值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工艺,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感谢您的点评,祝周末快乐!

    点评

    祝节日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3 1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22:03:3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放羊娃 发表于 2017-9-22 09:12
    梳子还在使用,篦子几乎绝迹了。篦子以处理虱子、虮子的,随着人们卫生习惯的提高,这些东西基本绝迹了。

    是啊。这些老物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感谢老师阅读点评,遥祝您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2#
    发表于 2017-9-23 08:56:33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7-9-21 21:55
    谢谢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记忆也渐渐远去了,希望老一辈的物质文化能够继续传承。周末快乐,方。

    文化的传承的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物质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难度,云有心,大赞。

    点评

    文字中有很多缺点与不足,望方多指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8:43
    方,主创是领导决定的,我只有有幸写了众多标题中的一项而已。不过这些选题都已经集结成册做了一期《文登文艺》,印刷出版了。共2万册,包括学校的学生人手一册,旨在传承古老的民间艺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6-6 10:49
  • 签到天数: 87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3#
    发表于 2017-9-23 12:26:01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7-9-22 21:54
    是的。篦子作为实用价值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工艺,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感 ...

    祝节日快乐!

    点评

    谢谢,也祝您节日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8: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8:37: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也祝您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8:4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上云上 于 2017-9-24 18:45 编辑
    一方 发表于 2017-9-23 08:56
    文化的传承的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物质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难度,云有心,大赞。

    方,主创是领导决定的,我只是有幸写了众多标题中的一项而已。不过这些选题都已经集结成册做了一期《文登文艺》,印刷出版了。共2万册,包括学校的学生人手一册,旨在传承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

    点评

    不管是谁定的,只要在做就是好事。恭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9: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8:43:30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7-9-23 08:56
    文化的传承的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物质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难度,云有心,大赞。

    文字中有很多缺点与不足,望方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7#
    发表于 2017-9-24 19:25:14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7-9-24 18:42
    方,主创是领导决定的,我只是有幸写了众多标题中的一项而已。不过这些选题都已经集结成册做了一期《文登 ...

    不管是谁定的,只要在做就是好事。恭贺。

    点评

    谢谢方,记得多提宝贵意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9: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9:52:56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7-9-24 19:25
    不管是谁定的,只要在做就是好事。恭贺。

    谢谢方,记得多提宝贵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7-26 23:57
  • 签到天数: 268 天

    [LV.8]以坛为家I

    19#
    发表于 2017-9-25 21:19:15 | 只看该作者
    古老的技艺,让很多精美的艺术都消失殆尽。传承是一种必然。看到很多都被国家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对古老文化的一种保护。问好云上,喜欢你的文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点评

    感谢微漾鼓励,望多提宝贵意见哦。也期待着你的佳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6 1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6 10:05:55 | 只看该作者
    思绪微漾 发表于 2017-9-25 21:19
    古老的技艺,让很多精美的艺术都消失殆尽。传承是一种必然。看到很多都被国家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对古 ...

    感谢微漾鼓励,望多提宝贵意见哦。也期待着你的佳作。

    点评

    喜欢你的文章,感觉很温馨,也富有生活韵味。我要向你学习,让文笔提升。问好!开心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7 2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27 00:39 , Processed in 0.10892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