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在学生街溜达着,闻到一股淡淡的番薯香气,一看是“快乐番薯”发出的,这是一家台湾连锁店,我是见过她开张的那一天,免不了举牌、喇叭加气球。好几次想尝尝,最后都放弃了,毕竟我不是年轻人。 可是今天闷得发慌,路过不如吃过,也就停住了脚步,先看看番薯是怎么烤的?原来是电烤箱,一个个番薯在不停地转着,有大的有小的,番薯外皮都保存完好,我看着它,它也好像俏皮地看着我。 “老板,要来一个吗?”一个矮个子男服务员嗲声嗲气地问着,“就来中个的吧。”,矮个子从烤箱里挑了一个出来放在纸杯里,收我四块钱,我还没问他怎么个吃法,他就递来一个塑料汤匙,我知道了,原来要用汤匙挖着吃,这种吃法也太斯文了吧?应该比较适合女生。 本来要拿出来吃,既然配了汤匙,那干脆就试试看。雨还在下着,也没地方坐,只好站着吃。挖着番薯吃,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快乐,反倒让我想起孩童时代的窑烤番薯,那才叫真正香,真正的快乐,那是,一切都是那样的无拘无束,那样的原汁原味,可现在的商业时代,什么东西都要包装一番,这不,连简简单单的番薯也要换个吃法。 我确实很佩服台湾人的精致,连番薯也可以大做文章,不过,我已经接触了不少台湾人,早期台湾也相当贫苦,“快乐番薯”这种吃法的背后应该另有隐情,联想到无数的台湾小吃,你不难发现,他们的店都是小小的,有些还是流动的,无数的这种小店给早期台湾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当时,蒋介石带了几百万的大陆人去台湾,本来就不富裕的台湾,不知有多少人失业,应该可以说,小吃店这种模式,小吃店的种种奇怪的吃法,大部分是那些了无生计的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想到这里,虽然没有得到吃番薯的快乐,也就聊以自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