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5-3-5 15:47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本帖最后由 蕞尔小民 于 2014-4-18 15:06 编辑
四十丶章陆梨头瓜
芳春三月,久坐书斋,突生闷气。這天风和曰丽,想去看看去年还在造的杭甬大运河沟通曹娥江的船闸。
于是,驾起电瓶车,穿良康园林场,上四环路,登四环路桥顶。一路上春光烂漫至极,高速公路外至曹娥江边,遍佈油菜花田,油菜花开得浓浓的,象马上要流淌出金黄金黄的菜油来。馥郁的香味儿引诱得马路两边放养的蜂箱中的蜜蜂姑娘们象一片黄色的雾,散向更为金黄的油菜田。满世界是金黄色,满世界充溢着油菜花香。良康园林中各式各样的花木,有的绽露鲜绿鲜绿的新叶,有的成片成片地开着各色花朶。原野,真令人心旷神怡。 从四环路桥向东的城区望去,髙楼如拔地春笋,彼此争長,而在建的百官广场,楼髙几与龙山齐顶。
向南望去,船闸己巍然雄峙,而清澈的运河水也和清澈的娥江水相沟通了, 只是没有通航的船只, 我也便远远地望望, 不想过去, 等通航了再来拜访吧.转身向西望去,只見桥腳下,江堤外,大运河出口处对岸,娥江水从百官向西而来到這儿向西北, 形成了好大一片江滩, 這便是我们一代华镇人引为自豪的宝地——东渡(肚?)。
东渡,是長年累月,由曹娥江水从上流挾带来大量肥沃的泥沙,淤积而成。又由于下流潮水倒灌,故土圵中含有多种塩类和微量元素。且每年秋季要被大水过一遍,象是每年施一遍肥。勤劳的华镇人们,早就沿着江边筑起小堤塘,這块宝地就生長出丰茂的农作物。由于土圵富含塩类,所以形成一类特殊的土质——亱潮地。亱潮地上長成的瓜类,蔗类,糖分含量特别高,吃起来特别甜。
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便生产出华镇(章陆裴屠)一带的名特产——章陆梨头瓜中品质最好的瓜。 説是梨头瓜,外形可不象梨。倒象苹果,不过,比苹果可大得多。可能是味道和口感象梨而得名的吧。是甜瓜的同类,但与其它甜瓜是有区别的。 一般甜瓜皮厚。梨头瓜皮薄,薄得象少女的脸蛋,吹弹得破。瓜皮有两种颜色,一称青皮,青中透黄,皮较厚一点,成熟也稍迟点。一叫黑皮,不是真黑,只是绿得深沉而近乎黑。這种瓜皮最薄,口感也最好。甜瓜瓜肉虽绿,但淡。梨头瓜瓜肉,這才叫真宗的绿,不是草绿或青绿,而是绿茸茸的碧绿,绿得晶莹透剔,用缅甸翡翠来形容,嫌太俗。而這绿,配上鲜红鲜红的瓤,红和绿的和谐搭配,這亇色 呵,有多艳丽就有多艳丽。
甜瓜也香,但梨头瓜的香才真叫香。远在几十米外,就可闻得到。非兰非麝,它不是香入肺中而是能香到胃里——是种甜腻之香,一种沁香!
這就是我们這一带名特产,——章陆梨头瓜!
這瓜如种在里头高田或湖田,既硬又淡。种在靠近百沥海塘如水田坵等处,亦是大減其味。最好要种在亱潮地里,愈靠近曹娥江,则口味愈好,一般种在夏大坵就算好得了。但最好最好是种在曹娥江边上這块宝地——东渡上,因为章陆梨头瓜是吃母亲河---------曹娥江的奶汁長大的.
我年青时, 生产隊在东渡种了好几亩梨头瓜. 东渡离村有五华里远. 每當梨头瓜成熟时, 去瓜田摘瓜卖瓜, 是亇美差使, 因为可以吃到最好的瓜. 但這美差只是我和天禄俩人的专利. 社员们虽知是亇美差, 但没人敢和我俩争. 原因是在瓜成熟期, 每天下午要去摘, 如有人到田里来贷行(读航, 販卖也), 贷得掉, 當然好, 如贷不掉, 则要挑回来, 當晚分给社员或第二天挑到崧厦瓜行里去贷行. 多的时候三, 四百斤, 這么远的路肯定要力气最大的才能去, 我俩当仁不让, 因为我俩经常搭档在冬天毎天到塘角挑柴卖, 练得挑二百多斤担五华里路不用息肩, 隊里无人可比.
午后, 我俩挑着箩担和秤到东渡瓜田去. 刚走下江边小堤塘, 一股诱人流口水的沁香就扑鼻而来. 一到田头, 哇!今天又壘满了满垄的瓜. 忙忙掷下担子先去挑瓜. 要说挑瓜我们是最在行的了.
垄上的瓜, 有青皮的, 黑皮的. 青皮我俩不屑一顾, 只拣黑皮的. 那些已成熟锝脱了蒂的, 也不入我俩的法眼, 熟过头, 吃起来太软太糯了没口感. 生的或半生半熟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那颜色是暗沉沉的. 而最好的瓜的颜色, 恰如一個花季少女的面颜, 是那样的光洁和鲜丽. 瓜田侍弄久了, 一下就能认出来. 走过去, 用手指轻轻一彈, 只觉微微一震, 极轻极轻只凭感觉才” 听” 到” 嘣” 的一声, 瓜应声翻亇滾, 那瓜蒂处, 就现出一個小小的园园的肚脐眼来. 忙忙揀将起来, 捧到田头小池里洗了. 這池水可是清洌到底, 池底絲毫毕现, 绝无污染, 比现在的自来水还要卫生. 也不到瓜棚去, 就坐在池边, 左手拿瓜, 右手轻轻一拍, 又是” 嘣” 的一声, 瓜儿一裂两爿, 啊呀!那個香味呀!直冲入鼻窍而达腦门, 一下香到甜到五臟六腑里去了. 而绿肉红瓤那個艳丽的颜色映入眼簾, 這囗舌立刻生出津液来. 一大囗囗水先嚥下喉里去了. 張口一啃, 连皮带肉和瓤, 一齐呑入囗中, 入口即化, 满嘴汁水横流. 此时, 目觀這红颜绿色, 鼻嗅這沁心芳香,嘴触這如雪消融, 舌品這无比鲜甜. 整個人只有這感官的充分享受而混忘了世界的存在. 只有此时才能澈底感受到人生的乐趣和生存的意义, 只有此时也才能忘怀一切困苦劳累. 這是只有一個劳动者才有权利享受的甜蜜!恐怕在西王母的蟠桃宴上也无此美味.
田里的瓜拿到家里就会走味, 拿到市场上去卖的, 更不一样了. 如隔上一天二天的, 那就完全丧失了原来的那种灵氣味儿了.
吃完一個, 用池水抹一把脸, 舒心地伸一下懒腰, 开始工作了. 把成熟的或快成熟的瓜, 一個一個摘下来放在田畦里, 等从百官来的瓜贩来行. 這才再拿几亇早已挑好的瓜, 坐到瓜棚里去慢慢享受, 直到打着香香的饱嗝, 肚皮与瓜一样园为止.
遇到没瓜贩来行, 等到五点钟, 就要把瓜收起来挑囬家分了, 或第二天挑到崧厦去. 這时可要把吃瓜的劲儿拿出来了.
我在三十岁后就不在生产隊, 所以至今四十来年, 尚没有吃到过一個真正的好瓜, 虽说有什么白兰瓜, 哈密瓜什么的, 通通都找不到那样的瓜味儿.
我站在四环路桥上,一面囬味着四十年前的瓜味儿, 不禁嚥下一大口口水, 一面向原先的东渡望去: 面目全非, 不見了昔日的田畦, 只見到处是杂树和芦苇. 我为這块宝地弄得如此模样深深惋惜. 我想今后若要再享受那梨头瓜的美味, 除非有人把這东渡开发成瓜果园, 但千万不要如桥东那样复盖上水泥.
我希望這块宝地, 能四季瓜果飘香, 特別要种上章陆梨头瓜, 到瓜熟时使城区市民到瓜田里直接摘了吃, 原汁原味地体会一下章陆梨头瓜的美味.
清明过了就是谷雨,是梨头瓜浸种培秧的季节. 把瓜子放在稻草扎成的把中, 毎天用水浸一下, 约一星期, 搞来肥沃河泥摊在地上约五公分厚, 稍干, 划好三公分見方格子, 把有点儿芽的种子插入小方袼中, 经常澆水. 到芒种时, 把它移栽到大田, 松土, 施肥(用稀薄人糞肥, 千萬不要用化肥), 小护,( 培土) 大护, 然后捉藤(把瓜蔓整理分佈均勻), 打顶腦, 就等着吃瓜了.
农历五月廿二, 正好是曹娥娘娘生日, 曹娥殿廟会, 人山人海. 第一批章陆梨头瓜就可上市了, 這是巧合吗?还是章陆梨头瓜与曹娥娘娘有什么缘源不成?否则, 何以喝曹娥江水的章陆梨头瓜,有這么好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