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蕞尔小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穿越七十年[写实连載1 2 3 ---------------65,66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10 20:22
  • 签到天数: 167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361#
    发表于 2014-6-9 20:07:42 | 只看该作者
    蕞尔小民 发表于 2014-5-7 10:15
    五十,婚史【三】
        说一九六六年元旦我们的结婚仪式为‘空前绝后’ ,一点也不为过。(這里说的‘我 ...

    真是喜事新办,过上了集体婚礼,也省去很多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10 20:22
  • 签到天数: 167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362#
    发表于 2014-6-9 20:22:58 | 只看该作者
    蕞尔小民 发表于 2014-5-10 12:25
    [之二]        农村俱乐部在四十多年前,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凊运动)所带来的新兴事物。提倡和 ...

    真是青春生气勃发的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10 20:22
  • 签到天数: 167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363#
    发表于 2014-6-10 13:41:54 | 只看该作者
    蕞尔小民 发表于 2014-5-13 16:50
    九死一生话拉车系列
      序
    俗话说:“一不可拉车,二不可挑沙。”意思是这是两样很辛苦的工作,能不干尽 ...

    真惊险!: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10 20:22
  • 签到天数: 167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364#
    发表于 2014-6-10 14:51:47 | 只看该作者
    好象自己办企业的经历没写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6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26:52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 发表于 2014-6-8 17:56
    用綫穿过背鳍,不是要血淋淋了?办法能奏效也不错

    用琖穿过背鳍,不会出血的,因背鳍沒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6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28:55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 发表于 2014-6-8 20:05
    民间故事及谚语形成了特定的风俗。欣赏

    因民间故事和谚语,自成-种独突的风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6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34:45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 发表于 2014-6-8 20:13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而文化传承又是必需的。

    端午节刚又过去几天,只是沒见到传统的礼节,甚而连最普通的蒼蒲和艾也不见,咳!黄梅时节不复存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6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36:48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 发表于 2014-6-8 20:21
    吃瓜吃得活色生香

    瓜自然吃得活色生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6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38:17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 发表于 2014-6-8 20:38
    看粮站的兴衰史和背夫生涯的故事。

    粮站的兴衷史和背夫生涯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70#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39:20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 发表于 2014-6-9 15:32
    好些章节看落了,赶快捡回看。先生真是写得一手好文章。

    请慢慢欣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71#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40:33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 发表于 2014-6-9 15:42
    感天动地的民间故事,凄美动人。

    确实有点感天动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72#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42:25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 发表于 2014-6-9 19:06
    呵,毛脚女婿运气不错!

    呵呵!"毛脚"两字,先生那儿也通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7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56:13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 发表于 2014-6-9 20:07
    真是喜事新办,过上了集体婚礼,也省去很多麻烦。

    与现在婚礼大派場相比,确是省了好多麻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7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57:41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 发表于 2014-6-9 20:22
    真是青春生气勃发的时代。

    真是"春春生气勃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7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59:17 | 只看该作者

    所以"九死一生"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7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0 15:59:57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 发表于 2014-6-10 14:51
    好象自己办企业的经历没写吧?

    还不到时候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377#
    发表于 2014-6-10 21:47:40 | 只看该作者
    三叶草 发表于 2014-6-8 08:08
    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段国家行为吗?真苦了一批想读书的年轻人

    这绝对是真实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12:03: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蕞尔小民 于 2014-6-12 13:40 编辑

    六十六,翻 园 头

    一.黄瓜
    一九七五年下半年,根据上级动员,“抓革命, 促生产,在外地打工的农民,需一律囬原藉原单位参加农业劳动顺应形势,我们在江西宜春砖瓦厂的, 当然也只好全部返囬家乡。
    ------我的外出发展的美梦, 亦成泡影, 就此结朿
    囬家后,除了参加生产隊的劳动外,就安心蒔弄我的自留地。
    自农业集体化以来,這“翻园头”行业,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几乎绝迹。“四清”后,为着改善单一的收入,增加点额外,這才又悄悄恢复起来。但其劳作時间,只好在生产隊收工后,再转到自留地里,一直操作到天黑。地里实在看不清了,才改为囬家拾掇整理收摘来的蔬菜,以便次日起黑早上市。这样操劳,人是很辛苦的,但为了缓解家中的经济状况,也不得不如此。后来习惯了,因有较稳定的收益,反而乐此不疲了。
    家屋后有一大块园头地,主人是鄰居化松大伯。這位化松大伯,有七十多岁年纪,是个有几十年蔬菜种植经验的老园头。他的园地,弄得油光絲滑、棱棱角角。我有空毎毎站在他的田头,看化松老伯如何蒔弄他的园地,还不時请教他一些不懂的问题,他也不嫌其烦地向我传授。因此,若说大田里的农活,亮先田师父,那未化松生是我的种老伯,则是我的“园头师父” 了。
    我从兰州囬来后,也曾种蔬菜以換取点零錢。但在四清前,因着意于做各种小生意(即所谓“投机倒把”) ,四清后又把精力投入于俱乐部,所以沒象模象样地去蒔弄园头。江西囬来后,我就一意扑在自留地上,诚心诚意地跟着化松大伯学,精心地翻起园头来。
    我的头茬作物是:黄瓜。
    开春伊始,寒霜渐退,地气囬暖。毎当生产隊一收工,我就急急忙忙地奔赴我的自留地。细致地把前茬剩殘的枯枝败叶,一一清除。然后抡起大铁耙深翻土地,遵从化松大伯指导,需翻得极其平直丶匀净、深淺一致。再用心把土块打碎耙平,看着化松大伯的样,那坑沟要做得狹小、毕陡、挺直,才能显示出一个真正合格园头佬的技术水平,可一点也马虎不得。再开穴,毎畦横四穴,穴距:横间隔约二十五公分、直穴距亦二十五公分。大约二分田可开得八百穴。(那時,分自留地,毎人七厘。分自留地時,我家四人,有自留地二分八厘,再分有二分猪飼料地,共有自留地近半亩。)一般毎年,我种植一千株黄瓜,其余种茄子、辣椒、番茄、四季豆等。
    整理好土地,开好穴,毎穴施上鸡糞等最好肥料作基肥。這一番精耕细作的打理,约需花上三、四个收工后、天黑前的時间。然后等生产隊统一放假時,约上几个同伙,午飯后,即挑上篰担,步行三十来华里,到梁湖大厍里专门培育黄瓜秧处,买黄瓜秧。大厍村,出百官循曹娥江江堤向南行约五、六华里,处于曹娥江滨。那是一片肥沃的沙圵土,村民一直以来以培育瓜菜的秧苗而出名。培育秧苗,占用土地不多,但收益可观。你看這大厍村里,虽不象我们裴家村那样房屋鳞次栉比,且几乎沒有高厅大厦,但毎家门前都有一块宽敞的道地。那道地四周圍有篱芭,筑有小棚。毎当夜晚降临,可用草毡复盖其上以防寒。那小棚下,摊放着厚约四、五公分的一层河泥,上面划满2×2公分的格子。黄瓜籽先用稻草包裹成纺锤状,毎天用水浸一下后挂在朝阳处。数天后,黄瓜籽的一端绽出一点白芽,即可用两手指轻拈-粒,使白芽向下,淺淺插入划好格子的河泥上,毎格一粒。然后撒上一层草木灰或砻糠灰,毎天用洒水壶轻洒,保持湿润。如此约十数天,黄瓜籽即蜕変为晶莹碧绿的瓜秧矣。
    我们去买瓜秧時,一家一户地察看秧苗长势、一家一户地讨价还价。定要选取长势茁壮、价格合理的,才落手。那买秧不必一株一株地数,而是论版的。因一版横竖几株,一算即知。将数好的泥版,一版一版地盘入篰底,放不下的,即放置于带来的米筛上。这米筛跟篰口一般大小,正好如篰盖一样扣盖在篰上。待清点结算了账,我们挑担如飞,急忙囬家,因要赶在天黑前,将瓜秧移栽下地去。
    将一版瓜秧,按其原先在河泥上划分好的格子,轻轻用手一掰,掰成2×2公分小土块块,使毎块小土块中,均有一株亭亭玉立的瓜秧。将這有瓜秧之小土块,置于原先开好的穴中。用手将穴周圍松软的泥土拢弄来,把瓜秧连同小土块一起,填埋起来。要用手揿实揿平,千万小心,不要弄伤了娇嫩的瓜苗,這也是我跟着化松大伯学的。等全部栽好后,再用稀薄的人糞肥,轻轻澆实瓜苗周圍之松土------
    瓜秧栽下后,事有的做了。毎天下工囬来,用刮子细心地把瓜秧周圍的土削平塌实,然后挑来水多肥少的稀释人糞肥,小心奕奕地、一勺勺澆在柔弱黄瓜苗的根部。但应尽量少沾到瓜苗的芯和叶,以免灼伤。這样的“削” 和“浇” 需三天两头地进行,瓜苗才会日日換颜色。(注:意即日日都在长大。)
    待到瓜茎长有半尺来高時,瓜茎上便生出些细柔的卷须来,瓜茎成了瓜藤。此時,瓜藤需要上架了。又拣个休息日,起个黑早,过五甲渡去东关买“梢” ,即竹梢。那是山区产的一种细竹,筷子般粗细、两米左右长短。买来后将其插在黄瓜苗边,毎株一根,四根为一单元。把四根竹子交叉搭住,用三五根稻草這么一绞一塞,余下二三十公分稻草如尾巴般地翘在那儿,以备后用。
    以后毎天天才蒙蒙亮,必然要在黄瓜地里转悠。若一旦发现有哪株瓜藤没有攀牽“竹梢” 而吊落,则定需将其扶正附于竹梢,掐取原缚竹梢之稻草尾巴,将之缚瓜藤于梢上,使其不致掛下而助其继续攀援向上。這样一直到生产隊上工哨子响了,才急怱怱地拿一块六谷麦镬焼,边走边嚼地去上工。
    就這样如呵护孩子般地精心培护,半个月后,那瓜藤已爬到那竹梢交叉之稻草缚结处,而瓜藤近根处则开始绽出小小的黄点。沒几天功夫,那小黄点就如女大十八変的闺女,変幻成一朵朵娇艳的小黄花,有的还带有米粒那么大的一点小瓜瓞来。看到這些小瓜瓞,会无端地生岀爱怜之感。我深感我的辛勤培护,即将获得犒劳,更一心沉醉于黄瓜地上矣!
    等到头批黄瓜变得通体白嫩而略带绿色,但蒂部己稍现黄色時,釆摘的時光到了!
    选定好采摘的那天,隊里一散工后,就急怱怱地从家里取来竹簍系上腰,然后小心奕奕地撩开那黄瓜藤根部的叶子,寻觅那成熟的黄瓜。当发现一根中意的而轻釆下来時,心中会油然升腾起一种喜悦之感、一种获取劳动报酬的满足之感!
    第二日,当启明星尚闪耀在东方天空,我即已起身装好两大竹篮的黄瓜。因系头档瓜,第一次上市,数量不大,用不了篰担装,故只用两只高环大篮。安装在最上面的,需挑那些较长和匀净的,一根根紧密地直插在一起,以装门面,则两大篮很是可观了。挑到崧厦,还很冷清,宽敞的街上影影绰绰没几个行人。店舖尚未开门,只有茶亭弄蔬菜行门口,才有灯光。因白天我们要到生产隊赚工分,若不去,要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被批斗的,故急于脫手,贷行贷掉,好早些囬家赶出工。行里的称手庚先生,一个清癯的高个子。对他,我们裴家村几户翻园头的都挺熟悉。只见他手提红木大称,踱出行来。坐在横在地上的扁担上休息谈天的我们,一齐站起来恭敬地尊称一声:“庚先生” ,庚先生呲开他那因吸烟而焦黄的满口大牙,逐一点头。只见他巡睃一遍,察看黃瓜担数和估摸数量,测度市場行情,揣度确定黄瓜市价。然后,他踱囬行前排隊的头担黄瓜前,用那大称钩钩起黄瓜担子的篰绳,那黄瓜担的主人,赶忙将扁担的一头,伸进大称提手绳中,一头仍套于篰担的另一头篰绳上,用肩担起有称的一头而另一头不动。庚先生一面用手掌称,一面干咳一声,清一清喉咙,用他那清越的男中音,朗声喊道:“下写,下写,黄瓜,ⅹⅹ户,几十几斤,价:”喊到這个“价” 字,他却略作停顿,我们這班排隊待卖的,都陡起耳朵紧张地听,待他报出“几角几分” 時,大伙松口气,轻声议论起来:有说才头档瓜,怎么只有這个价?有说价还好的。只是,但凡是庚先生开口定的价,那是改变不了的。当篰担這头称好,換称另-头時,庚先生又喊:“又嘞唻,又嘞唻----,下写,下写……”這表示這是同一个卖方的,为方便结算需连写在一起。然后,庚先生又喊:“随去ⅹⅹ店(或ⅹ摊)”。说毕随手开一张票据给卖方,即有买方领着卖方,挑着称好的黄瓜,径到他的店或摊里,倒在他指定的地方,拿了票据囬去跟行里会计算账。
    我一般去的不是最早但也不会太迟,大约四、五号即临到我了。
    当我从会计那里领了錢,喜嗞滋地从牛市街囬家来時,耳边还在响着庚先生高昂的喊声:“又嘞唻,又嘞唻,下写,下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5 15:4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7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09:5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蕞尔小民 于 2014-6-15 09:55 编辑



    六十七,鄱园头
    二丶花脆瓜

    黄瓜在端午节可是个热门货。据老传统,端午要吃 “五黄”,雄黄丶黄鱼丶黄鳝丶蛋黄丶黄瓜,這黄瓜赫然在列!改革开放前,黄鱼丶黄鳝,是紧缺货,不一定家家吃得起,只有新女婿去丈母娘家所谓“望端午”,那送礼的扁担头上才掛有两条大黄鱼!這蛋黄么,一般人家都办得的。

    唯有這黄瓜,大部分人家虽不栽培,但因价格相对便宜,所以端午那天,上街的菜篮子里,就少不了啦!因此,端午這天,对翻园头种黄瓜的人家来讲,无疑是个盛大的节日,因這天黄瓜不必贷行,自已去拆卖,也肯定能卖个好价錢。但过了端午后,黄瓜就“败蓬” 了,亦即黄瓜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由另一种新作物来代替了。照老园头的种法,就该撒小白菜了。可我觉得市場上很需再有一种瓜类,因此時尚无其他瓜类上市。
    我选用正式该在夏、秋季上市的瓜------花脆瓜。花脆瓜是燒瓜的一种,因它通体长有翠绿色的条纹,卖相比黄瓜俏:瓜肉晶莹碧绿,瓜瓤金黄诱人;口感比黄瓜好:清脆松口,甜带微酸,故称花脆瓜。
    我在头年吃花脆瓜時,有心留起了瓜子。第二年黄瓜正旺時,我学大厍里人育黄瓜秧的样,在自家道地里,用河泥舗了块小苗圃,用稻草裹起瓜子孵起种来。也耐心地拈起发芽的种子,一粒一粒地插种在河泥块上,细心地毎日洒水呵护,居然也被我育成可爱的小苗。
    那化松大伯知道我要在黄瓜地里种花脆瓜,就极力劝我不要种,他说:“黄瓜黄瓜是瓜王,它种过的地里,什么瓜也种不好了的,小民,还是早点撒小白菜吧!”
    可我這个人是想定了要做的事一定要做的人。我想老园头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什么黄瓜种过的地里不能种其它的瓜呢?我为此翻过农技方面的书,得知黄瓜有种危害极大的病菌,叫霜霉病。我知道黄瓜晚期那根部的叶子会出现白霜那样的斑点,进而叶子硬脆、枯萎、凋零,並逐步向上漫延,莫非就是這种病?而霜霉病极易传染,所以化松大伯的话不无道理。
    于是,我把娇柔的花脆瓜秧,先移到远离黄瓜地的空田里栽培起来。黄瓜落市了,我不按往年把黄瓜籐拔掉埋入土中作基肥,而是把它徹底清理:籐,连根拔起,把它运往其他地里作基肥;细心地拾净田里殘留的叶子、籘蔓;深翻土地,把地底生土翻上来而把表层熟土深埋。然后,整好地、开好穴、施足基肥。再用坑铣一株一株地把快要俯伏成蔓的花脆瓜秧迁移过来,秧距比一般种花脆瓜的要密。然后澆上水料。﹙意即潺了很多水的人糞肥。﹚
    化松大伯反背着手,站在田塍横头,看我蒔弄瓜苗,摇摇头又点点头,一声不吭地走了。我亦不解何意。
    而后,我几乎毎天用刮子削、塌,三天两头浇水料,瓜蔓逐渐长大起来。我在蒔弄瓜苗時,有意观察瓜蔓的生长情况。我观察到,在迁移瓜秧時一次不留意,把其中一株瓜秧的秧腦给折断了,不想這折断后存下的瓜茎叶腋间,竟能生出新的茎蔓来。故且称之为“叉籐” 。這叉藤上不久就会开出黄色的小花。但接着从第三、第四个叶腋间生出的叉籘上,竟会有小米粒那样的瓜瓞来,且只两档,毎档一只瓜。而从第五个叶腋间开始生出的叉籐上,就再也不见有小瓜瓞了。于是我从第五个叉籐开始,把毎株瓜苗主茎折去,故且称之为“打腦”吧!我进而想到:這打腦后瓜蓬是否会太稀疏呢?因而我用较浓的人糞肥且毎桶加上一瓢匙尿素,作为追肥施下去。施肥時离根部远一点且尽量不使接触叶部,以免灼伤。
    化松大伯又来站在田塍横头,他对我说:“小民呀,這瓜施不得重肥哩,要野长的呢!﹙徒长之意﹚”我笑笑说:“大伯,不会呢!”化松大伯见我不听,苦笑一声,摇摇头走了。
    我见化松大伯摇着头走了,不免也有点耽心。的确,這瓜只于第三、第四个叉藤上会长瓜,其余叉藤及主藤是只开花不长瓜的。如果施了过重的肥,主籐和叉一起疯长,总于,瓜田里只见一片茂盛的翠绿色,而我们所追求的瓜,却隐而不见了。這就是光长蓬而不见瓜,就是所谓“野” 掉了。這是翻园头的多年来得出的经验,勿视不得。
    于是我每天下工囬来,就一头栽进瓜田里,细心地观察。我观察到留存下的第一、二个叶腋间不生瓜的叉籐,跟主茎一样,由于田里肥水充足,也会从叉籐叶腋间再分出叉籐,而且奇怪!也从第三个叉籐开始,出现了小瓜瓞!于是我如法泡制:跟主茎打腦一样,同样把這叉籐的“腦” 打掉,我称之为“打边腦”。打了边腦后,我再施以重肥。后来我观察到:不仅主茎会生叉籐,而且,這生有两个瓜的叉籐,经打边腦后,同样也会又生叉籐,生出来的叉籐同样也只生两只瓜。于是又打边腦,打边腦后又施以重肥。如此反复,如此操作,即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瓜的个数,竟成几何级数在增长了!
    过不多久,在這二分地的瓜田上,藤、蔓是那样的蓬勃茂盛;叶子是那样的碧绿柔嫰。一阵微风吹来,掀起這叶子的绿被涟漪,哇!一摞摞三个四个层叠起来翠绿条纹的瓜,如一群群在母猪肚下吸奶的小猪那样攒拥在一起!是那样的赏心悦目!!是那样的令人爱憐!!!
    化松大伯又来到我的瓜田边,這次,他不是背着双手站在田塍横头闲看了,而是下到田里小心地拨开瓜叶,仔细地察看。然后他神色凝重、似乎有点不信,又有点激动地说:“造瓜楼了!真少见,造瓜楼了!!”然后,他伸出大拇指,向我举了举!走了。
    這造瓜楼指的是瓜田里瓜的个数异乎寻常地多,以至于瓜一个又一个地重叠起来,如楼层一般。這种现一般瓜田里不常见,所以化松大伯才会這么说。
    瓜有收获了,销售怎么办?去行里贷行?不行,俗话说货多拢市,這花脆瓜不知行里有沒有?光靠我一担怎么开市定价?自已去另卖?不行,白天沒時间,要赚工分。正烦腦间,這天刚收工囬家,我小阿舅来到我家,说他们大隊今晚要放电影,呌我和他姐姐晚上去看电影。看电影?!我腦子一激灵,马上闪出那电影場上人山人海的情境。对!上电影場去卖!這瓜肯定卖得俏!蓋因当時其他可吃之物甚少,而电影場下青少年男女们,這嘴可是馋的,非要弄些消闲物事吃吃不可!而我丈母娘家大隊里,新近办起大隊企业-----大隊皮包厂,這大隊里青年男女,都进了厂,手头有的是活水铜錢哩!
    我忙拉起江西带来的手拉车,与妻子一起,加上小阿舅帮忙,来到瓜田摘瓜。不大一会,就装满了一车。也来不及招待小阿舅吃夜飯,就招呼小阿舅放开肚子吃那酸酸甜甜的花脆瓜吧!呵呵,权当夜飯!
    急冲冲趕到离我家三里路外的丈母娘家皮包厂外广場上,电影放映机还在整理,那白布制成的银幕尚在置放,而村中或邻村看电影的人,却是一拨又一拨地汇聚拢来了。我大阿舅给我端来凳子、我小姨子给我提来一盞大玻璃灯、我丈母娘来叫我趕紧吃夜飯,呵呵!!!我哪有功夫,因那电影場下的小伙姑娘们都团团圍住了我装瓜的手拉车!我忙请俩位阿舅和小姨子站在车边照看,呌我妻子招呼顾客挑瓜,我则手提从岳父小店借来的铜盆称,大声地吆喝起来:“卖花脆瓜罗!卖刚摘来的花脆瓜!滴绿粉脆的花脆瓜!绿皮红瓤的花脆瓜!酸酸甜甜的花脆瓜!------”喊声尚未歇,那称瓜的却已排起了隊。我忙提起称称起来,口中又学那崧厦街茶亭弄口蔬菜行里庚先生的口吻,喊起来:“下收,下收,花脆瓜,几斤几两,价几角一斤,应收钞票几元几角-------” 我妻子则忙著收錢。
    等到电影开始,我已卖掉了大半车。此時,我知趣地收起我的大嗓门,唯恐影响别人看电影。我這瓜的个头大小,很有特点,不大不小,正适合一人一个。有的人吃完了,还会来买。未买过的,看买的人吃的有嗞有味,亦寻着来买。所以等电影散場時,我的一车瓜,已卖的一个不剩了!我妻子一盘錢,哇!卖得心满意足!
    而丈母娘早已准备好了夜点心,我则又可喝上一斤老酒哉!
    自此,隔个三、五天,瓜田里必可摘得一手拉车瓜,而我,也早已打听好哪村哪堡哪大隊有电影……



    点评

    勤劳致富,逍遥老师可以说拼搏了一辈子,今生无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15 1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380#
    发表于 2014-6-15 10:54:06 | 只看该作者
    蕞尔小民 发表于 2014-6-15 09:50
    六十七,鄱园头二丶花脆瓜
    黄瓜在端午节可是个热门货。据老传统,端午要吃 “五黄”,雄黄丶黄鱼丶黄 ...

    勤劳致富,逍遥老师可以说拼搏了一辈子,今生无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6-29 09:44 , Processed in 0.1670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