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莫砺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11:4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莫砺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 奴 娇·过 洞 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阳 关 词·中 秋 月
    宋•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宋•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果兼顾良辰、美景两个因素的话,中秋堪称是佳节中的佳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正是九十个秋日的中点。此时秋高气爽,已凉未寒,桂子飘香,稻熟蟹肥。更值得赞美的是中秋之夜的一轮明月,它皎洁无瑕、圆满无缺,把清辉洒满碧空,也洒满大地山河。
       据说中秋的月亮是一年中最明亮的,白居易在《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中说“月好共传唯此夜”,韩愈则在《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中果断地说:“一年明月今宵多!”读者也许已注意到,唐诗中用“八月十五日”这个名称比“中秋”更多,有的诗则两名共享,例如晚唐诗僧栖白的《八月十五夜玩月》:“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可见作为节日的“中秋”在唐代还不算最重要的佳节,这可能是宋代咏中秋的好诗远多于唐代的原因。中唐王建有一首名篇题为《十五夜望月》(一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后人常把此诗看作中秋诗,例如刘永济在《唐人绝句精华》中评论说:“三、四见同一中秋月夜,人之苦乐各别。”然而此诗虽是作于秋夜,但既可能是八月十五,也可能是九月十五(此时桂花尚存枝头),我不敢贸然把它列于本文之首。
       中秋夜的一轮皓月,多么迷人!假如此时你置身于空旷的野外,最好是面对着一片开阔的水面,那么你好象进入了一个澄澈透明的玻璃世界。1045年的中秋之夜,苏舜钦登上吴江亭望月,看到的就是这么神奇的景色:“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上寒光流。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遁鱼龙忧。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月光是如此的澄澈,连身上的血脉筋络也纤毫毕现,水底的鱼龙也彻底现形、无处藏身。苏舜钦对中秋月光的形容极见功力,可惜措辞不够含蓄,意境也不够浑融,稍逊于张孝祥的《念奴娇》一词。
       1166年中秋将近之时,张孝祥路经洞庭。诗人驾着一叶扁舟漂浮在湖面上,觉得月光下的洞庭湖如同一面广阔无垠的玉镜。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天空,也洒满了湖面,银河与洞庭湖在月光中融成一片,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是一般的澄澈透明。诗人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晶莹剔透的月光世界,却谦称“妙处难与君说”,可见真实的洞庭月色更加美好,妙不可言。在这种澄澈明净、一尘不染的境界中,诗人回首平生,觉得自己的肝胆都像冰雪般的莹洁、光明。
       我每次读到“表里俱澄澈”一句,觉得它也可用来形容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湖光月色的和谐。中秋之夜,月光如水一样的明净,水一样的清冽。这万千斛的清水洒向我们,浸透我们的衣衫,沁入我们的肌肤,洗净我们的五脏六肺,难道还有什么尘虑俗念不能涤除干净?当我们仰望那轮皎洁的明月时,心中自会涌起圆满美好、纯洁无瑕的情感,难道还有什么名缰利锁不能彻底摆脱?无怪当张孝祥在洞庭湖上“叩舷独啸”时,会慨叹说:“不知今夕何夕!”注家或引《诗•唐风•绸缪》中“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句为注,意谓今夕是一个良夜。我觉得不如仅取其字面意思更佳。词人置身于如此明净澄澈的境界之中,他的整个身心都已融入美好的自然,从而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此时此刻,尘世的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世俗的一切思虑都毫无意义,难怪他要忘记今夕到底是何夕了!
       苏轼的《阳关词》作于1077年的中秋,其时他正在徐州。苏轼晚年南迁途中曾重书此作,跋云:“余十八年前中秋夜,与子由观月彭城,作此诗,以《阳关》歌之。”所以此词也被后人视为诗而收入其诗集,但是既然词人曾以《阳关曲》的调子来歌唱(事实上苏轼是借用《小秦王》的曲谱),我们还是把它看作词更为合理一些。
       前两句写中秋之夜浮云散尽、明月东升的情景。银河本来是无声的,可是古人常常幻想它会发出流水之声,比如杜甫说“河汉声西流”,李贺也说“银浦流云学水声”。苏轼则幻中生幻,说今夜是如此的安静,以至于银河的流水也寂静无声,只见白玉盘般的一轮明月从皎洁银河的背景中转将出来。“此生此夜不长好”一句的意思与《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非常相似,不过后者是诗人在望月怀弟时的遗憾,前者却是他与弟弟一起望月时对眼前的幸福不能长久的忧虑,它们正好可以对照着读。
       是啊,当我们与亲爱的人一起享受良辰美景时,心中肯定充满了幸福、美满的感受,从而希望这种幸福与良辰美景同样天长地久。可是世间所有的良辰美景都会时过境迁,所有的幸福也都会随风而逝,晚唐吴融有一句非常杀风景的诗:“月不长圆花易落!”苏轼此句也是此意,不过较为含蓄而已。苏轼与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手足之情非常深挚,两人出仕之初就相约将来及早退休,同回故乡隐居。可是事实上他俩长期天各一方,别多会少。此年中秋兄弟欢聚徐州,同赏明月,实在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无怪苏轼在高兴之馀,又敏感地担心好景不常。当然,“此生此夜不长好”的含意十分丰富,除了苏轼担心的人事多变、居无定所以外,天气的阴晴也是变化莫测的。中秋虽然处于秋高气爽的季节,但也难免会风雨凄凄,那就难称佳节了。
       我幼时见过一本木刻本的《碧葡萄馆诗集》,是曾在琼溪中学任教的一位老师的遗著。作者的姓名和书中的内容都已忘却,只记得两句写中秋夜雨的诗:“嫦娥亦知恨,掩袂助凄凉。”连嫦娥都掩袂而泣,哪里还有什么佳节的气氛?亲爱的读者,当你在中秋之夜面对着一轮明月的时候,千万要珍惜这难得的良辰美景,因为明年中秋你在何处看月,甚至有无明月可看,都是不可预测的事。苏轼有两句诗:“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我们不妨把它们改写成:“惆怅中天一轮月,人生看得几中秋?”
       就在苏轼写《阳关曲》的前一年(1076),他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中秋词《水调歌头》。当时苏轼正在山东密州,苏辙则在齐州,故苏轼于中秋夜饮酒赏月之际,怀念其弟,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叹。南宋的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我觉得即使在古今所有的咏中秋的诗词中,此篇也是独点鳌头。
       关于《水调歌头》的佳处,后人已有无数的评说,单是曾枣庄先生在《苏词汇评》中所辑录的评语即有三十六则,但我不想引用那些评语,我更欣赏金圣叹批点《水浒传》的一段话。《水浒传》第二十九回写武松在孟州张都监家里过中秋,侍女玉兰唱了苏学士的《水调歌头》,金批说:“樽前月下,忽闻此言,令人陡然念阳谷县紫石街,不知在何处。”又批:“绝妙好辞。令人想到亡兄,想到宋江,想到张青夫妻,想到管营父子,洒泪不止。”金圣叹的批语常常不顾小说的情节而阑入正文,此处就是如此。《水浒传》仅写武松“只顾痛饮”,一字未及其心事,金圣叹何以知之?但是金批却又说得合情合理,当然与其说是武松听《水调歌头》后的思绪,倒不如说是金圣叹代替武松听此词后的感想。我对这两则金批深有同感,它们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1975年,我刚到淮北的汴河农具厂里栖身,中秋来临了。中秋是当地人心目中的大节日,全厂的工人都回家去了,我与上海知青小黄也被厂长老段拉到他家去过节。傍晚时分,老段家门前的空场上放了一张矮桌子,我们三人坐在小板凳上喝酒。不久,一轮明月从村子东头的树梢上升起,银辉洒满了空场,也洒在小桌和我们身上。突然,村头村尾响起一片鞭炮声,此起彼伏,老段家的狗也跑出来狂吠不已。原来此地的风俗,中秋节月出时是要放鞭炮的,这个奇特的风俗顿时使我产生身处异乡的感觉。过了一会,鞭炮声沉寂下来,我们也停止说话,抬头望着月亮。万籁俱寂,月光像水银一样倾泻下来,给整个村子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纱。突然,我想起了幼时与弟妹随着父母亲在中秋夜到户外去赏月的情景。我家在琼溪镇上住过的几所屋子都没有朝南的窗户,我们必须到户外才能看到月亮。幸好离我家不远有一座八字桥,是由两座拱桥组成的,其中一座的桥面相当高,视野也相当开阔,是赏月的好地方。我们常常走到桥上去望月,父亲告诉我们月亮里的阴影是一株桂树和嫦娥居住的广寒宫,引得我们遐想不已。有时我们也低头观看桥下,潺潺流水在月光下泛起一道道银色的波纹。我又想起了赵浜边上的那座茅屋,那里埋葬着我的六年青春。有一年的中秋夜,我独自坐在茅屋前面赏月,看到月影浸在清澈如镜的水中,顿时想起范仲淹的名句“静影沉璧”。……如今的我独自流落他乡,回想起从前中秋赏月的情景,恍如隔世。月光下的一切都有点朦胧,我极目远眺也无法看清天边的景物,不知八字桥与赵浜竟在何处?也不知远在江南的母亲和弟妹们今夜是否也在望月怀远?至于父亲,他已经不在人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
       1986年中秋,我刚来到美国东北的小镇坎布里奇不久。是夜,我走出寓所,看到碧空如洗,一轮明月从哈佛大学教堂的尖顶后面缓缓升起。杜甫说“月是故乡明”,但此时我不得不承认美国的月亮与中国的月亮一样明亮。我久久地凝望着那轮明月,一股强烈的思家情结占据了整个心灵。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女儿都在遥远的南京,我的弟妹则在同样遥远的苏州。我明知此时的中国正是煦日东升的清晨,却仍然愿意想象亲人们正在与我一样望月怀远。在我家窄窄的阳台上,年方三岁的小女儿正依偎在她奶奶的怀里撒娇吗?也许妻子正在给女儿讲关于嫦娥或吴刚的故事,母亲也坐在一边静静地听?美中不足的是,她们身边少了一个我!要是我在家的话,我会搀着女儿,妻子则会扶着母亲,一起到月光下的校园里去散步。苏轼的话当然没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本人也早已经历过许多次的“月有阴晴圆缺”,还经历过无数的“悲欢离合”,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像苏轼一样责问天上的明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要是今夜凄风苦雨,不见月亮,我反而会感到一丝安慰。当然,那个念头也许是太自私了。
       1996年中秋,我独自居住在韩国光州全南大学的外教公寓里。韩国人非常重视中秋,他们把中秋叫作“秋夕”,全国放假三天,人们纷纷赶回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中文系的秘书事先向我通报了“秋夕”的有关情况,劝我事先多准备一些食物,说过节时食堂也许会停伙。学生们送给我许多“松饼”,是一种饺子状的米粉饼,包着豆沙的馅,是“秋夕”的特制食品,意义相当于中国的月饼,只是不知为什么要做成半月形。到了中秋那天,平时熙熙攘攘的校园一下子安静下来,外教公寓简直是门可罗雀。校园里有一座树木葱茏的小山,我白天常从山下走过,却从未登上去过。今夜万籁俱寂,月光如水,我便信步登上了小山。山上长着许多松树,月光从树隙中散落下来,在地上洒下许多银色的光斑。我走到山顶,发现树丛里有一座古墓,月光照在墓碑上,碑上的汉字铭文清晰可辨。我坐在墓前的石阶上,抬头望着那轮明月。心想这位不知名的古人长眠在这里,夜夜与清风明月相伴,可谓得其所哉。我又想起长眠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树林中的父母亲,今夜那儿也该是月光如水吧。我又想到韩国人把“秋夕”定为全国性的节日,真是十分合理。“一年明月今宵多”,今夜的月亮圆满无缺,正是人间美满生活的象征,理应让人们合家团聚共度良宵。要是我的妻子和女儿此时与我一起坐在这儿赏月,那该有多好!那夜我在小山顶上停留了很久,心里涌起强烈的愿望,要想写诗抒怀,可是左思右想,觉得自己的万千心事都已由东坡老人代我倾吐殆尽。我高声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时山上山下寂无人声,只有草间虫声唧唧,更添几分寂寥。
       由此可见,苏轼的《水调歌头》所以会使得“馀词尽废”,其奥秘在于它说出了人们在中秋之夜面对一轮圆月时的共同感受,也表达了人们此时此刻的共同心愿。中秋是无与伦比的良辰美景,苏轼的《水调歌头》是无与伦比的绝妙好辞。让我们在中秋之夜齐声朗诵《水调歌头》,对着明月向人间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转自《爱思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18:17:23 | 只看该作者
    美文,好文,拿来共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1-12 07:29
  • 签到天数: 37 天

    [LV.5]常住居民I

    板凳
    发表于 2017-11-12 19:0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同女儿 于 2017-11-12 19:16 编辑

         这篇三首宋•张孝祥诗词和宋•苏  轼诗词,古代文学家诗词很深奥,不太好理解诗词里深奥意义。老党老师通过莫砺锋展开两位宋代文学家诗词撰写人间喜怒哀乐,人间悲欢离合主要感慨的细解,其中秋月,湖水,一叶舟,酒……自然美丽的风景描绘插入衬托文学家当时心境和向往期望在共同拥有天下月,湖水,一叶舟,酒……良辰美景,祝愿人间共同更加美好的精湛笔法,对我们学习古文帮助很大。老党老师才学深湛,教授知识手法不断取新,好,我小生大赞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地板
    发表于 2017-11-13 21:07:47 | 只看该作者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中秋之夜,明月千里寄托了诗人无尽的遐思。文中一轮明月贯穿始终,引经据典,娓娓道来的叙说发自肺腑,真挚感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共同祝愿。欣赏学习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29 09:15 , Processed in 0.0933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