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18-1-29 06:23 编辑
【重温经典】
《早春二月》观后感
写于1979年2月25日
主人公:萧涧秋、陶岚、陶校长、寡妇、王福生等。
时 间: 解放前大革命时期,在南方的一个小镇——芙蓉镇。
——我们会有长长未来的——
在洛阳治病的日子里,我看了电影《早春二月》。这电影是很吸引人的,它是一场悲剧,同时又揭示了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看这部电影,如果你是一个正直,有理想有抱负的,并且在爱情上又有一段不平常经历的人,那你的感情一定能融化到电影之中,那你一定觉得有许多地方和你有着同情的情感和体会。
由于只看一遍,其中的许多情节已记不清了。影片的开始是在南方的一条河流上行驶着一只破船,在小小的船舱里坐满了人,人群中有一个两眼有神又文质彬彬的人,留着个大背头,身穿长衫。由于舱内人多,他无奈走了出来,来到船头,这时人的视野宽阔了,清清河水湍流而去。船儿慢慢地行进,这人的头发在早春的风中轻轻的动荡着,显然这两岸之色,这阵阵清风给他带来了欣慰。
船头上有一个中年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身边有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子,小女孩儿手里拿的橘子,但妈妈不让她吃。
这人听到旁边有一老妇在说:“多么可怜!年纪轻轻就守寡,男的在一次运动中被打死了。”老妇的话引起了这人的注意。
这人就是主人公萧涧秋。他在这动荡的年代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国家的动荡给他的思想上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应邀请来芙蓉镇任教师。这座别致的小镇,从外表上看来是平静、安闲,这下萧涧秋满意了,他准备在这里安静地住上一段时间。
在这里他的学识很受陶校长的赏识。他又结识了陶的妹妹陶岚。陶岚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姑娘,由于在那个年代她受着封建家规的局限,不能直接接触社会到大革命当中去。认识萧涧秋后,她敬慕他,想从他身上得到真理,于是到萧涧秋那里寻找书看。
当萧涧秋知道船上那个寡妇的男人就是他自己在学校时很崇敬的一个勇于作为的革命者时 ,萧主动来到寡妇那里,给她的女孩儿买了橘子,并帮助她,给她钱,以表示对其男人的敬意。
萧涧秋为自己找不到真理而思想徘徊不已,曾在西湖边上徘徊到深夜。
本想在芙蓉镇上安静的度过一段日子的萧先生,反而事实不是如此,他与小岚,还有另一个财主的儿子,三人形成了三角恋爱,财主儿子一直追求小岚,可小岚不理他,反追求萧涧秋。
萧又经常去帮助寡妇,每天为寡妇接送女儿上学。这样,在镇子里一些难听的谣言起来了,以导致萧的学生没人去上课。只有一个叫王福生的来了,这个学生平常为家里砍柴经常来晚可这回是第一个来。谣言使寡妇不敢接近萧涧秋,后来寡妇的儿子死了,寡妇在无可奈何这个世道的情况下、绝望地上吊自缢了。
萧涧秋为寡妇的命运而同情,他想挽救寡妇的唯一方法就是娶她为妻,可是寡妇又死了。接踵而来的是王福生的父亲腿断了也要求退学了。寡妇的死,王福生的退学,给了萧剑秋沉重的打击。自己的钱和一片心意是挽回不了这悲剧的!用什么来挽救这些贫苦的人们?
萧涧秋的心中已经意识到了他应该做什么,他把寡妇的女儿托付给陶岚,自己给他们留下了一封信,走了。
陶岚接信后,也奔向了萧涧秋要走的道路。
故事是感人的,这说明作者在体验生活方面有深刻地见解。
故事虽然没有战场上血淋淋的场面,没有显示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可视情节的发展,又使你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带血的屠刀。
它描绘了陶岚怎样追求爱,她追求的不是金钱名利。萧涧秋与寡妇的接近,陶岚也不嫉妒。当萧涧秋提出要娶寡妇时,陶岚的心理表现得很复杂,但是陶岚这样认为:“这不是爱,这是同情!”这样的语言一般的女子是说不出来,也想不到的。
当萧涧秋遭到一次次打击时,陶岚又支持他喝酒……
我的感情完全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我不止一次流下了热泪,当然我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
这是一部我喜爱的电影,希望有机会能再看上一遍。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