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岁月那些人:老理发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3-2-3 19: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9:1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8-2-2 13:49 编辑

    那些岁月那些人:老理发师

    1.

           老理发师被“遣送”乡下的时候,我们那条小巷里的人们无论老幼,几乎倾巷而出,1968年的初冬,寒风刺骨。

           小巷的天空上,被寒风撕碎的各色的大字报在阴沉的天空里,飞舞着,打着璇儿。

           尽管有“红卫兵”的押送,但是,小巷的居民们,还是自发的出来送这个老人一程。

          老理发师蜷缩在敞篷车上,他的全部家当空荡荡的还没有占据车厢的三分之一,一把老式的理发座椅,一面已经被红卫兵踹碎用胶布黏贴勉强在一起的镜子。

          老头看着站在巷口无言相送的老邻居们,显然很激动,嘴唇哆嗦着,一口正宗的胶南口音:谢谢大家,我该死,我要去农村赎罪,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脱胎换骨。

          车下,那个制造了一切的他的亲侄子,很不耐烦的也操着那口音呵斥他:你这个老不死的,敢攻击伟大领袖,死有余辜知道吗?

          老理发师不再言语,只是颤巍巍的站在车子上,给所有人鞠了一躬。汽车轰鸣着沉重的声音,渐渐远去。

    2.

          几十年过去,对这个老人的全部印象,我依旧清晰无比。老理发师的店,就在小巷的西头出口右拐就是。那是一个现在看来极小的店,确是小巷及周边居民离不开的生活必须。

          我不知道这店开于什么时候,我只是知道,我自己很小的时候,去店里理发,那宽大的椅子我坐进去是不行的,唯一的办法是,在理发椅子的两个扶手之间,搁上一块长条木板,我们这些娃娃们坐在上面,理发师才能给我们理发。

          那种理发椅如今已经见不到了。挺宽大皮实的,在椅子的右侧下方,有一个类似舵轮的圆盘,那是用来调整椅子高度的,好像还可以调整前后的角度具体也记不很清楚了。椅子边上还有一条百十毫米宽的牛皮带子,那是用来磨剃刀的,用的久了,那牛皮带子都泛着光。

          老理发师是小巷居民们公认的好人,热情,脸上总是带着慈祥的笑意。因为周边就他这么一个理发店,所以,真的也就很火。无论什么时候,店里总是人满为患。

          十几平方的店里,两张理发椅子,靠窗临街的这一边,摆着一个条椅,那是给前来理发的人们排队的时候坐的。冬天的时候,在不大的店里还要生一火炉,屋子总是暖暖的不说,炉子上,总是有一把大铁壶,壶嘴向外喷着热腾腾的蒸汽。

          来理发,人多愿意等,就坐在那条椅上,大家也都熟悉,天南海北的聊天,有时候老理发师也会插上一句半句的。

    3.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理发,有一些孩子坐到椅子上就会哭闹,这时候,老头就会从口袋里摸出一粒糖,送到孩子的嘴巴里,嘴里还不停的哄着,那些闹腾的孩子也就安静下来。

           一个小理发店,就像一个小社会。小巷里的居民们,基本就靠这个理发店收拾自己的头发。似乎老人也不在意多少钱理发,有的人理发完了,起身拍拍说:下次给啊。老人也不计较。

           日子久了,口碑就出来了。

           我从最初的父母带着去理发,到后来父母把钱给了,自己跑去理发,可以说少年时代算是见证了这个理发店的许多过往。

           老理发师没有子嗣,文革前,他的一个远房侄子从山东老家来投奔他,说是要跟着叔学门手艺,将来饿不死。老人欣然收留,毕竟那是自己的亲戚。

           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那场浩劫,小巷里的人,都会在平静之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平静之中平静的老去。

           然而,文革来了。像一场莫名的疾风,横扫了一切。

           随着破四旧立四新的嚣闹,平静不复存在。人们唯恐不及的去努力的跟风,去忙不迭的切割。我亲眼目睹,父母是如何拔掉房前屋后的那些花草,如何把一缸子热带鱼倒入下水道的。似乎,这就是革命的样子,就应当是这样。

    4.

           然后是大字报在小巷的墙上连篇累牍了,原本平和的小巷人们,开始相互“揭发”了,谁的出身不好,谁在解放前给资本家打工,谁的家里有封资修的黑货。

           最早是小巷东头的那一对新婚夫妇的反目。男的臂缠红总司的袖标,毅然把自己的老婆出身地主,家里有金银铜器,绫罗绸缎的事情揭发出来。然后红卫兵们蜂拥而至,于是地主婆的女儿被揪出来,那些家里的绫罗绸缎,金属烛台,甚至西式刀叉都是最无言的“铁证”,小巷的人们赫然的看到这样一幕,一年前还恩爱有加的夫妇,完全成为陌路,男人义正辞严,愤怒处还不忘踹自己老婆一脚。

           那个可怜的,披头散发的地主女儿,除了哭泣没有了别的。

           随着风声渐紧,老理发师的口也出现了大字报,大意就是理发馆是一个藏污纳垢之地,这个胖老头心怀鬼胎,小恩小惠。当然,小巷的居民心里都有数,谁都没在意这个说法。

          但是,最后捅老人一刀的是他的远房侄子。

          因为突然在一天早晨,一群红卫兵围住了理发馆,在老头的理发工具里,那把剃刀用报纸裹着的剃刀,那张报纸是一张伟人的照片,于是就有了这个老头仇恨伟大领袖,用剃刀对准伟人喉咙的说辞。

          后面的故事简单了,一次次的批斗,他的那个侄子亲自揭发,这个老头是如何仇恨伟大领袖的。于是,一场场批斗之后,老头被认定为反革命分子,然后遣送北部农村。这就是开头的那一幕。

    5.

           文革结束后,我听说过这个老理发师后面的故事,到了北部农村之后,他在村子里无偿的为乡亲们理发,用他的话说赎罪,最后终老在那里。

          乡亲们没有歧视他,一直觉得,这个言语不多十分谦卑的老人,那些年无偿的为他们理发,是一个不错的人。

          后面还有一段补遗是这样的。老理发师遣送走了之后,他的那个侄子接过了那间理发店,但,从此无人登门。而且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一块砖头拍碎了理发馆的玻璃,据说那块碎砖头还包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四个字:

          禽兽不如。

          不久,这个人就收拾了行囊,悄然的离去再无消息。

    来源: 那些岁月那些人:老理发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22 18:32 , Processed in 0.0739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