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克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汉晋文化精髓溯源 ……刘勰《文心雕龙》新译——连载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1#
    发表于 2018-8-13 22:00:29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8-8-13 09:10
    不清楚过去人们听到实话实说是啥感受和反应?而眼下,但凡说大实话,凡心有灵犀者,通常的反应经常都是唏 ...

    克谐先生就是实在,不对,说话就是一针见血,也不对,好像是只疼痛没见血。这话说得,怎么绕不明白了?不说它了,反正对于我来说,不明白的东西就不管它,能吞下去就整个吞下去,吞不下去看看就行了。
    您说到“量子纠缠”,这一段脑子里一直萦绕这东东,不是那种上天的东东,当然是那种具有极大能量场的数字,最让我放不下的就是那个同频共振的小视频,今天找了很长时间没有找到,记得是收藏了的,想哪天凑点文字
    “一瞬间”便是永恒,您让我又开始纠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2#
    发表于 2018-8-13 22:17:45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8-8-13 09:36
    第十九章  诏策的功用
    (诏策第十九)

    克谐先生,这个,这个“诏策”更难读了,好在您时不时地重点标注一下。

    点评

    上面有篇高调男尊女卑历史观的,一方先生置若罔闻!而这一篇里面夸赞女性教师模范,却说难读!看来不是刘勰没说明白,还是我的问题啊 这个诏策还是挺耐人回味的。其中所涉及的行文范畴,尤其作文心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22: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03#
    发表于 2018-8-14 21:37:29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8-8-13 09:32
    谢谢!

    当初在四季歌,关于“老师”的称谓,我曾经书文调侃。至于原因,就是在济南,尤其遇到陌生人, ...

    您的语言,诙谐幽默风趣,您不仅是位好大夫,而且还能“给马看病的兽医”,解除人间疾苦的同时用文字温暖着这个世界,真的令人敬佩。向您学习。
    不过,我还是想称呼您为“克谐老师”

    点评

    2015年偷闲去了一趟西藏。在那里一下子似乎明白了许多问题,尤其心灵深处和脑瓜里面,唯有自己清楚的一些纠葛,似乎松散或解开。若归结其中的问题,能够张口即来的窍门,大概就是“放下”和“舍得”吧。 云上云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2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22:25:21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8-8-13 22:17
    克谐先生,这个,这个“诏策”更难读了,好在您时不时地重点标注一下。

    上面有篇高调男尊女卑历史观的,一方先生置若罔闻!而这一篇里面夸赞女性教师模范,却说难读!看来不是刘勰没说明白,还是我的问题啊

    这个诏策还是挺耐人回味的。其中所涉及的行文范畴,尤其作文心理,确实不是一般文学爱好者习以为常者,反而是宫廷阶下或高堂台前之流,司空见惯者吧。我曾经有过为一把手杜撰全省专业学会之年会发言稿的经历,里面那种酸楚、难堪、无奈、愤懑……真的一言难尽啊。其实,类似宫廷内外,所谓“言丝成麻”之怪哉,古今上下,到了一定的层次场合,积习难改也!!!

    不知道我这种多余的话,算不算是一方先生所说的“重点标注”的那个“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22:46:49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8-8-14 21:37
    您的语言,诙谐幽默风趣,您不仅是位好大夫,而且还能“给马看病的兽医”,解除人间疾苦的同时用文字温暖 ...

    2015年偷闲去了一趟西藏。在那里一下子似乎明白了许多问题,尤其心灵深处和脑瓜里面,唯有自己清楚的一些纠葛,似乎松散或解开。若归结其中的问题,能够张口即来的窍门,大概就是“放下”和“舍得”吧。

    云上云上君没有因为我的玩笑话见怪,已经让我非常开心了因为曾经三五年我担当过不同论坛的斑竹。所以,我非常明白喜好鼓捣文字者,不但比一般人更加敏感,而且特别容易因应激走向偏颇!尽管如此,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爱开玩笑和喜欢我行我素的特点,即便偶或遭到过误解和埋怨,我想只要大家真诚相待,终究会相互谅解吧

    点评

    这么风趣的克谐老师,我怎会“见怪”呢?赞同您的观点,文友之间相互理解,真诚相待,共享文字的隽永和美好,其乐融融。 欣赏您诠释的“檄”与“移”,各有特点。“檄”来势汹汹,斩钉截铁,气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8 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22:4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8-8-15 23:06 编辑

    第二十章 檄与移的气势
    (檄移第二十)


        世间观闪电始知雷鸣将至,而征战出师需要振奋人心的号召。常理有什么样的闪电,便伴随什么样雷鸣;人间有什么样出师号令,便会有什么样士气威风。所谓出师有名,旨在首先于气势上压倒对手,这是天下战争由来已久的取胜法宝啊。
        远古时代,有虞氏全民皆兵,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夏后氏军纪严明,部队内部意志统一;殷商出征,只在军门外宣誓;而姬周征战,改为阵前誓言。由此可见,五帝三王时期,凡用兵打仗进行鼓动号召,都还是自己内部的事情,并没有针对外方敌手。到了周穆王筹划如何征战西部犬戎时,手下卿士祭公谋父建议说,古代有先礼后兵的谋略,就是罗列清楚敌人罪状,并告知对方,然后再行征讨。而这种告知对方罪状的文书,就是最早的檄文。到了东周春秋时期,诸侯之间无视王朝权威,开始频繁争战,但又惧怕彼此掣肘,所以热衷师出有名。于是乎,檄文四处泛滥,一方面竭力暴露别人昏庸腐朽,另一方面为自己的耀武扬威而极力粉饰诡辩。例如《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周景王(姬贵公元前?-520年周灵王第二子继位25年)的卿士刘献公说过“告之以文辞,董之以武师。”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齐桓公征战楚国之前,管仲提出了楚国没有按时给王朝进贡茅草的理由;晋厉公讨伐秦国之际,吕相事先责备秦国曾经焚烧晋国的箕和郜。像这两家挑起诸侯征伐的文书通告,就是现在檄文的作用和意义。进入战国时代,便产生了通俗易懂的“檄文”文体。
        何为檄呢?“檄”的本意源自“皦”字,即洁白、明亮;也就是大白天下,昭然若揭。例如张仪的《为文檄告楚相》,据说写在一尺二寸长的简牍上,并且公开示众,所以又称为“露布”,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影响罢了。所以说凡用兵打仗,虽然是解决纷争或安定天下,但也不能独断专行和恣意妄为啊。因此,天子御驾亲征,被称作“恭行天罚”(执行上天惩罚的意愿)。而诸侯出兵,则宣称“肃将王诛”(替天王铲除叛逆)。古代将军出征,天子不仅把王城之外的军事指挥权杖移交将军,而且还要亲自把军车送到城外。另外,宣扬出师有名,也不仅是追求同仇敌忾的勇猛顽强,并且还要制造气势上的耀武扬威。所以,要求檄文在措辞上,务必铿锵严厉,必须像狂风暴雨一样凶悍威猛,还要有彗星行空一般的符谶征兆,并且一边为了激发军民奋勇杀敌的昂扬斗志,另一边还要揭露敌人自取灭亡的恶贯满盈。于是檄文指向,凡罗列罪孽至深,必然无不昭示敌人气数已尽;凡来势之汹汹,必定足以令敌人胆战心惊。唯有如此这般,才能更加提升了我方必胜信心,也才有可能让敌方百尺战车,挫败于尺寸檄文;让其万仞城头,攻破于一纸文书。
        东汉初年,隗嚣的《移檄告郡国》一文,列举王莽“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状,行文简洁干练,语义详实浅显,足以说明陇西文士已经完全掌握了檄文的要点精髓。东汉之未,陈琳撰写《为袁绍檄豫州》,不但言辞铿锵有力,而且猛戳软肋脑门;不仅骂曹操系宦官养子,而且抖出掘墓挖金的丑陋不齿,尽管入木三分,却是过于刻薄。如此直白的痛创曹操,或因情势所迫而事实确凿,陈琳虽属袁绍党羽,竟然幸免存身。另外,像三国时曹魏的钟会,出征蜀国的《移蜀将吏士民檄》,举例顺逆利害,咄咄逼人而浅显易懂。而东晋桓温的《檄胡文》,痛心国裂易俗,讨伐声音,确实理明而且语壮。这一些都是文辞壮丽的檄文典范啊。
        书写檄文的宗旨,就是要大张旗鼓地宣扬我方的正大光明,同时变本加厉地揭露对方的罪孽深重。通过列举天时地利人和的得失、强弱和优劣,谋求的最终效果、结论和目的,就是要像是已经占卜验证了吉凶,又要如同天命符谶已经昭示着我方必胜而敌方必败一模一样。所以檄文内容,虽说原本应该深明大义,但也不排斥兵不厌诈,所以经常就是诡诈狡辩而耀武扬威,更要擅长使用闪烁其词来自圆其说。像这样一些要点,反而是这一文体不能违背的信条。至于檄文在形式方面的要求,就是要将其内容的宗旨和要点,根植于志气昂扬的辞藻之中,语气态度上务必表现出来坚决、果断、刚毅和顽强,如同给予勇往直前的骏马再插上迅疾腾飞的翅膀;在这中间最为避讳的是拖泥带水,哪怕表现出来点滴露怯示缓的迹象,都不仅是属于败笔,而是已经全盘皆输,甚至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檄文的形式特色,就是为了公开示众,就是要清楚明白而禁忌含糊其辞,既要摆事实又要强词夺理,既要盛气凌人还要斩钉截铁。像这样一些特点,就是与檄文内容相辅相成的紧要之处啊。由此可见,通过婉转隐喻来展示妙趣横生的写作方法方式,不适用于檄文体例。但是,有一种州郡征召官吏的文书,也冠名“檄”,不过只是取用这种文体包含着“公开、通明、告示”的意思罢了。
        何为移呢?移者易也;就是引领变化,由此至彼。所谓移风易俗,就是通过指令或时令来引领方向,随之民心民风依从成俗。譬如西汉早期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阐述天险之所以通途的原因,不但清楚而且道理深刻,完全具备了移文和檄文的风骨;而西汉末年刘歆的《移太常博士书》,论述今古文的源流,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是非确凿,堪称转化文艺风气的移文之桂冠啊;西晋陆机的《移白官》(已亡佚),文辞简约而道理浅显,应是军事管理方面的移文典范。
        纵观檄文或移文的功用,可谓急切实用而兼顾文武。一旦用于武者,针对敌对势力,檄文务必立马当先,并且当仁不让;若是针对内部管理需求,移文则要敢字当头,旨在移风易俗。无论檄文还是移文,若比如春风化雨,目的是洗涤民心;或像是契约盟誓,为保障意志统一。其两者虽有微妙差异,但在根本宗旨上,确切完全一致。所以在移文与檄文之间,参差交互的要点关键,也就不再赘述了吧。
        总而言之:网开三面,一面擒乱;九罪当罚,说明在先。檄文移文,如镜如占;兵马未动,胜负昭然。檄文汹汹,横扫一切南征北战之敌;移文袭袭,孕育一概树木花草之实。


    【注解】
    1、东汉隗嚣的《移檄告郡国》中之王莽“逆天”部分:盖天为父,地为母,祸福之应,各以事降。莽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乱天术,援引史传。昔秦始皇毁坏谥法,以一二数欲至万世,而莽下三万六千岁之历,言身当尽此度。循亡秦之轨,推无穷之数。是其逆天之大罪也。
    2、三国时曹魏司徒钟会《移蜀将吏士民檄》全文: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阼。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中更背违,弃同即异,诺葛孔明仍规秦川,姜伯约屡出陇右。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今边境×清,方内无事,蓄力待时,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段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陈。比年以来,曾无宁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此皆诸贤所亲见也。蜀相壮,见擒于秦;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贤所备闻也。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窥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岂安酖毒,怀禄而不变哉?今国朝隆天覆之思,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后诛,好生恶杀。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仇贼,还为戎首;咨因逼擒获,钦二于还降,皆将军,封侯。咨与闻国事,壹等穷踧归命,犹加盛宠,况巴蜀贤知见机而作者哉。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措身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旧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岂不美与?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其详择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咸使闻知。”
    3、东晋大司马桓温《檄胡文》之部分:胡贼石勒,暴肆华夏,齐民涂炭,煎困雠孽。至使六合殊风,九鼎乖越。每惟国难,不遑启处,抚剑北顾,慨叹盈怀。寡人不德,忝荷戎重,师次安陆,经营旧邑,瞻望华夏。暂成楚越,登丘凄览,征夫愤慨。昔叔孙绝粒,义不同恶;龚生守节,耻存莽朝。历既逋僭,一朝荡定,拯抚黎民,即安本大。训之以德礼,润之以玄泽,信感荒外,武扬八极。先顺者获赏,後伏者前诛,德刑既明,随才攸叙。此之风范,想所闻也。(摘抄《艺文类聚》卷五十八)
    4、西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汉兴七十有八载,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纷云,湛恩汪濊,羣生沾濡,洋溢乎方外。于是,乃命使西征,随流而攘,风之所被,罔不披靡。因朝冉从駹,定莋存邛,略斯榆,举苞蒲,结轨还辕,东乡将报,至于蜀都。耆老大夫搢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俨然造焉。辞毕,进曰:“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今罢三郡之士,通夜郎之涂。三年于兹,而功不竟。士卒劳倦,万民不赡。今又接之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业。此亦使者之累也,窃为左右患之。且夫邛、莋、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仁者不以德来,强者不以力并,意者殆不可乎!今割齐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无用。鄙人固陋,不识所谓。”使者曰:“乌谓此乎?必若所云,则是蜀不变服,而巴不化俗也。仆尚恶闻若说。然斯事体大,固非观者之所觏也。余之行急,其详不可得闻已。请为大夫粗陈其略: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故曰非常之元,黎民惧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昔者,洪水沸出,泛滥衍溢,民人升降移徙,崎岖而不安。夏后氏戚之,乃堙洪原,决江疏河,洒沈澹灾,东归之于海,而天下永宁。当斯之勤,岂惟民哉?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傶骿胝无胈,肤不生毛。故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浃乎于兹。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龊,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谹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且《诗》不云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淫衍溢,怀生之物,有不浸润于泽者,贤君耻之。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阙遗矣。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域,舟车不通,人迹罕至,政教未加,流风犹微。内之则犯义,侵礼于边境;外之则邪行横作,放杀其上。君臣易位,尊卑失序,父兄不辜,幼孤为奴虏。系絫号泣,内乡而怨,曰:‘盖闻中国有至仁焉,德洋恩普,物靡不得其所,今独曷为遗己?’举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盭夫为之垂涕。况乎上圣,又乌能已?故北出师以讨强胡,南驰使以诮劲越。四面风德,二方之君鳞集仰流,愿得受号者以亿计。故乃关沬若,徼牂柯,镂灵山,梁孙原,创道德之涂,垂仁义之统。将博恩广施,远抚长驾,使疏逖不闭。爽誾昧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于此,而息讨伐于彼。遐迩一体,中外禔福,不亦康乎?夫拯民于沈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继周氏之绝业,天子之急务也。百姓虽劳,又乌可以已哉?且夫王者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然则受命之符,合在于此。方将增太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观者未覩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于是诸大夫茫然丧其所怀来,失厥所以进,喟然并称曰:“允哉汉德,此鄙人之所愿闻也。百姓虽劳,请以身先之。”敞罔靡徙,迁延而辞避。
    5、西汉末年刘歆《移太常博士书》: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兴,圣帝明王,累起相袭,其道甚著。周室既微而礼乐不正,道之难全也如此。是故孔子忧道之不行,历国应聘。自卫反鲁,然后东正,《雅》、《颂》乃得其所;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纪帝王之道。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重遭战国,弃笾豆之礼,理军旅之陈,孔氏之道抑,而孙、吴之术兴。陵夷至于暴秦,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灭。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时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仪,天下唯有《易》卜,未有它书。至孝惠之世,乃除挟书之律,然公卿大臣绛、灌之属咸介胄武夫,莫以为意。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朝错从伏生受《尚书》。《尚书》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绝,今其书见在,明师传读而已。《诗》始萌牙。天下众书往往颇出,皆诸子传说,犹广立于学官,为置博士。在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至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于建元之间。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泰誓》后得,博士集而读之。故诏书称曰;“礼坏乐崩,书缺简脱,联甚闵焉。”时汉兴已七八十年,离于全经,固已远矣。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官,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篇,《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臧于秘府,伏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编。传问民间,则有鲁国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闵,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以《尚书》为备,谓左氏为不传《春秋》,岂不哀哉!今圣上德通神明,继统扬业,亦闵文学错乱,学士若兹,虽昭其情,犹依违谦让,乐与士君子同之。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猥以不诵绝之,欲以杜塞余道,绝灭微学。夫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此乃众庶之所为耳,非所望士君子也。且此数家之事,皆先帝所亲论,今上所考视,其古文旧书,皆有征验,外内相应,岂苟而已哉!夫礼失求之于野,古文不犹愈于野乎?往者博士,《书》有欧阳,《春秋》公羊,《易》则施、孟。然孝宣皇帝犹复广立《谷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义虽相反,犹并置之。何则?与其过而废之也,宁过而立之。传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志其大者,不贤者志其小者。”今此数家之言所以兼包大小之义,岂可偏绝哉!若必专已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7#
    发表于 2018-8-16 09:05:16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8-8-15 22:25
    上面有篇高调男尊女卑历史观的,一方先生置若罔闻!而这一篇里面夸赞女性教师模范,却说难读!看来不是刘 ...

    还有一篇看丢了?这多雷腾人啊,不是克谐先生没有说明白,更不怪刘勰,主要是一方怕古文,就是克谐先生整得那么通俗易懂,但是一入古文的圈子,一方没来由的头大,总觉得晦涩。

    古文的确是值得细细品的,也许是一方静不下心来,太多的东西要浏览,现在是连阅读都不敢用,总觉得时间不够,当然,问题在自己,做事磨叽,撒的网大,为身体付出的时间又多,这几个月可能是脾湿,困得我,躺下便不想起来,所以,真的没有时间上四季……抱歉得很。

    好在克谐先生不和咱一般见识,常常会在捣鼓古文之余来点“多余的话”,让咱两难之余终于找到“下口”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8#
    发表于 2018-8-16 09:15:13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8-8-15 22:49
    第二十章 檄与移的气势
    (檄移第二十)

    关于檄文,记忆中只有模糊的骆宾王讨伐武则天的文,主要是这两个人太伟大,而且是我喜欢的那种伟大,于是就记住有这么回事。檄文或移文的功用,急切实用而兼顾文武。这个,应该好好 留在记忆中。特别喜欢那您每篇的结尾,收得那么有气势,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09#
    发表于 2018-8-18 10:16:19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8-8-15 22:46
    2015年偷闲去了一趟西藏。在那里一下子似乎明白了许多问题,尤其心灵深处和脑瓜里面,唯有自己清楚的一些 ...

    这么风趣的克谐老师,我怎会“见怪”呢?赞同您的观点,文友之间相互理解,真诚相待,共享文字的隽永和美好,其乐融融。
    欣赏您诠释的“檄”与“移”,各有特点。“檄”来势汹汹,斩钉截铁,气吞山河。您把每篇檄文都描述得那么清晰透彻,过目难忘同时也增长了知识。“檄”与“移”有共同点,也有“微妙的差异”,欣赏学习您的精彩佳作,期待着您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8-8-20 09:3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8-8-20 09:55 编辑

    第二十一章 封禅为何
    (刘勰《文心雕龙·封禅二十一》)


        凡天时正位者,称为天枢,即北极星;地利者,凡面对南方则为正大光明。《尚书•虞书•益稷》记载“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万人邦国的黎民百姓,共同拥戴贤德者担当帝王大臣,其中的帝王必定是天时地利的人间尤物。)因此,作为言道的经书和述德的纬书,在他们里面怎么能不记载皇天后土的功德伟绩呢?“箓图”上存在这样说法:“颤颤巍巍,纷纷扬扬,万物在变化中得以生长。”这里面描绘的模样,就是世间一切合乎道德的万千物种在成长壮大的自然过程啊。所以“丹书”上才有这样的显示:“人情欲望必须因循道德数理才会旺盛吉利,若将道德理论故意扭曲,而去迎合人情欲望,必定危机凶险。”这才是人世间最需要警惕戒备的真谛。然而,所谓“警惕戒备”就是要尊崇“顺道合德”的文化风貌,唯有虔诚信奉这种文化风貌者,才能“道德化生”达到极致,最终成就一位伟大帝王。《史记•封禅书》中引用管仲的话说,古代有过七十二位君王,都曾经亲临“封泰山禅梁父”的盛大典礼。究其行为臆念索求,就是要将他们崇尚敬畏的某种文化符号,通过封禅来昭告天地人间罢了。
        传说黄帝在世时,天地之间奇异现象频繁发生,地出大蚓,凤凰降临。于是轩辕黄帝将赫赫功绩铭刻在高山之上,还在荆山之下,采铜铸鼎纪念。帝王虞舜曾经定时巡查祭祀山岳,这些事迹见于《尚书•舜典》。西周时,周成王和周康王都举行过郊祭的封禅典礼,这在《乐纬•动声仪》中有所记载。春秋时的齐桓公,不但称霸诸侯,而且觊觎王位,他曾想封泰山禅梁父,却被他的宰相管仲劝阻了。管仲的理由是,古代凡进行封禅的帝王,不仅是具备了王霸业绩即可,还必须于天地间出现祥瑞符谶才行。由此可知,封禅中之所以还要使用玉牒金版,就是表明这种盛大仪式只适用于“配天地应时命”的皇帝身上啊。至于管仲讲到的东海比目鱼和西部比翼鸟,以及北部黍禾大丰收,南方出现三脊稻等,都不过是世间功德事业繁荣景色而已,并不是福瑞谶纬之象。司马迁《史记》“八书”之一的《封禅书》,不仅是详细阐述了封禅的历史渊源和具体过程,并且凸显了作为祭祀的封禅典礼所包含的特殊意义。所以,在整个封禅过程中,尤其在刻石上公开铭文以及玉牒金版上秘密祝辞等,都是封禅典礼上最为神奇壮观的内容形式。例如泰山之上秦始皇的封禅铭文,文笔出自李斯,虽然完全是法家的辞令气势,缺乏仁爱宽容的温润慈祥,但却充满着简洁干练的雄壮豪迈。这也是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吧。再看两汉时期,许多与封禅有关的文章,不但闻名遐迩,而且至今引人瞩目。其中一个相关与汉武帝封泰山禅肃然山,而另一个记载东汉光武帝封泰山禅梁父。前一个就是司马相如奉劝汉武帝的《封禅文》,内容引经据典,一边阐发封禅意义,一边彰显大业宏图,一边渲染符谶遥相呼应。旁征博引,将以往封禅的好处说尽;深入浅出,旨在鼓舞君王建功立业信心。《封禅文》作为司马相如的临终绝笔,又是汉代封禅文兴盛的首唱和典范。后一个则是东汉张纯(公元?-56年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东汉大臣)的《泰山刻石文》,其开头模仿《尚书》的典谟,结尾如同祝祷文辞,中间大量引用谶纬言论,与其说分析西汉末年的混乱纷争,毋宁讲宣扬光武帝的天命功德,尽管貌似义理全面而事实清楚,但却属于华丽不足且夸大其实啊。像上述两家的文章,在泰山上都有刻石真迹。而其他的,例如扬子云的《剧秦美新》和班固的《典引》,虽都没有刻石存在,但写的也是与封禅相关的事情。《剧秦美新》的体例格调明显有司马相如《封禅文》影子,而且其中有太多隐约诡异的言辞和神奇古怪的故事,但在整体结构上确实十分严谨,而且气韵通畅。正如杨子云自我表白一样,《剧秦美新》确实是他殚精竭虑的用心力作。班固的《典引》,单看行文博雅而睿智,其中借鉴前人得失而取长补短,义理中正而文采飞扬,并且寓意巧妙。正是在《典引•序》中有过这样一段评说:“伏惟相如《封禅》靡而不典,扬雄《美新》典而亡实。”(司马相如《封禅文》辞藻华丽却不经典,杨子云《剧秦美新》经典但不诚实。)因此,通过《典引》风采和班固评论,不得不说文学艺术只有通过比较才容易明察秋毫,只要准确把握文体格式及其气势刚要后,再创作优秀作品并非难事啊。再看那一时期的其他作品,像邯郸淳(约132—221年或称邯郸浮又名竺字子叔或子淑或子礼等东汉颍川阳翟人著有《笑林》《艺经》而著名)的《受命述》,明显临摹前辈佳作,尽管文辞韵律雅训通顺,但明显属于强弩之末,已经没有了腾飞力量。至于曹植的《魏德论》,假借主客问答,迂回千言而用心良苦,但缺乏激情气势而影响甚微。
        回首围绕帝王封禅而形成的这一特殊文体,其适用范围不但局限而又格外明确。无论属于异性称王还是继位登基,都不过为了昭示顺天应命的威名而已。所以,于涉足大宝伊始,凡封天禅地而诏诰天下的文章,通常依傍《尚书》中《伊训》《尧典》为骨干和榜样,不但恪守义理雅正,而且务求言辞恢弘,凡引经据典而不能讳莫如深,若古为今用则禁忌轻薄肤浅,阐述天经地义务必光彩照人,宣扬功德仁义必须犀利惊人。这是此类作品堪称伟大的精髓之所在吧。尽管以往的优秀作品似乎已经把此类文体的精髓囊括殆尽,但是作为后继者,只要敢于大胆借鉴,并勇于不断创新,而且日新月异,终将会有新的作品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总而言之:封禅天地源头长,鼓乐喧天唯帝王。登高唱远如虎啸,文采飘扬似飞凰。铭文刻石冲天际,玉牒金版沉地方。但看名篇舞翩迁,貌似虬龙现吉祥。


    【注解】
    1、秦朝李斯《泰山刻石》全文: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後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後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2、西汉司马相如《封禅文》之头尾部分:伊上古之初肇,自颢穹生民。历选列辟,以迄乎秦。率迩者踵武,听逖者风声。纷轮威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继《昭》《夏》,崇号谥,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罔若淑而不昌,畴逆失而能存?轩辕之前,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已。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见可观也。《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因斯以谈,君莫盛於尧,臣莫贤於后稷……厥之有章,不必谆谆。依类托寓,谕以封峦。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事,兢兢翼翼。故曰:於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厥遗,此之谓也。
    3、东汉张纯《泰山刻石文》: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东巡狩,至于岱宗。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觐东后。从臣太尉熹、行司徒事特进高密侯禹等。汉宾二王之后在位,孔子之后褒成侯序在东后,蕃王十二咸来助祭。《河图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河图会昌符》曰:“赤帝九世,巡省得中,治平则封,诚合帝道孔矩,则天文灵出,地理瑞兴。帝刘之九,会命代岱宗,诚善用之,奸伪不萌。赤汉德兴,九世会昌,巡狩皆当。天地扶九,崇经之常。汉大兴之,道在九世之王。封于泰山,刻石著记,禅于梁父,退省考五。”《河图合古篇》曰:“帝刘之秀,九名之世,帝行德,封刻政。”《河图提刘予》曰:“九世之帝,方明圣,持衡矩,九州平,天下予”。《雒书甄曜度》曰:“赤三德,昌九世,会修符,合帝际,勉刻封。”《孝经钩命决》曰:“予谁行,赤刘用帝,三建孝,九会修符专兹竭行封岱青。”《河雒》后,经谶所传。昔在帝尧,聪明密微,让与舜庶,后提机。王莽以舅后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权势,依托周公、霍光辅幼归政之义,遂以篡叛,僭号自立。宗庙隳坏,社稷丧亡,不得血食,十有八年。扬、徐、青三州首乱,兵革横行,延及荆州,豪工兼并,百里屯矣,往往僭号。北夷作寇,千里无烟,无鸡鸣犬吠之声。皇天眷顾皇帝,以匹庶受命中兴,年二十八载兴兵起,是以中次诛讨,十有余年,罪人则斯得。黎庶得居尔田,安尔宅。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设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吏各修职,复于旧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二。乾乾日昃,不敢荒宁,涉危历险,亲巡黎元,恭肃神宗,惠恤耆老,理庶遵古,聪允明恕。皇帝唯慎《河图》《雒书》正文,是月辛卯,登封泰山。甲午,禅于梁阴。以承灵瑞,以为兆民,永兹一宇,垂于后昆。百寮从臣,郡守师尹,咸蒙祉福,永永无极。(注:已经酌情增补删节)
    4、杨雄《剧秦美新》之开头部分:诸吏中散大夫臣雄稽首再拜。上封事皇帝陛下。臣雄经术浅薄。行能无异。数蒙渥恩。拔擢伦比。与群贤并。愧无以称职。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执粹清之道。镜照四海。听聆风俗。博览广包。参天贰地。兼并神明。配五帝。冠三王。开辟以来。未之闻也。臣诚乐昭著新德。光之罔极。往时司马相如作封禅一篇。以彰汉氏之休。臣常有颠眴病。恐一旦先犬马填沟壑。所怀不章。长恨黄泉。敢竭肝胆。写腹心。作剧秦美新一篇。虽未究万分之一。亦臣之极思也。臣雄稽首再拜以闻。

    点评

    十几年前爬泰山到南天门的时候就想:皇帝封禅真的要到岱顶吗?如何能上得来?今天读克谐先生的文,又想起,当皇帝也实在是不容易,除了教化,还得沟通天人,还得协调,天、地、神、人……这些感慨都不深,最感慨的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1 22:22
    学习。我学习都学不过来,兄弟是怎样创作的?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仰望!钦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1 2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11#
    发表于 2018-8-21 21:47:16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8-8-20 09:39
    第二十一章 封禅为何
    (刘勰《文心雕龙·封禅二十一》)

    学习。我学习都学不过来,兄弟是怎样创作的?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仰望!钦佩!

    点评

    唉!老党兄啊,这里面哪有什么精神?像是只有神经质一般 若近似唱高调,大概引用“子曰”,显得比较高大上一点点,则是:习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吧 谢谢老兄还能看的下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4 09: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12#
    发表于 2018-8-21 22:22:59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8-8-20 09:39
    第二十一章 封禅为何
    (刘勰《文心雕龙·封禅二十一》)

    十几年前爬泰山到南天门的时候就想:皇帝封禅真的要到岱顶吗?如何能上得来?今天读克谐先生的文,又想起,当皇帝也实在是不容易,除了教化,还得沟通天人,还得协调,天、地、神、人……这些感慨都不深,最感慨的就是您真是神人,如此的文章我读就已经累得快晕了,您……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点评

    看到“五体投地”一词,脑海里即刻涌现出来,在西藏看到磕长头的景象!!!接下来的感受,若说心里酸酸滴,眼框里还有些湿润……这简直像我家姑娘经常嘲笑的“娘炮”一样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4 0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8-8-24 09:10:41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8-8-21 21:47
    学习。我学习都学不过来,兄弟是怎样创作的?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仰望!钦佩!

    唉!老党兄啊,这里面哪有什么精神?像是只有神经质一般
    若近似唱高调,大概引用“子曰”,显得比较高大上一点点,则是:习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吧
    谢谢老兄还能看的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8-8-24 09:29:39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8-8-21 22:22
    十几年前爬泰山到南天门的时候就想:皇帝封禅真的要到岱顶吗?如何能上得来?今天读克谐先生的文,又想起 ...


    看到“五体投地”一词,脑海里即刻涌现出来,在西藏看到磕长头的景象!!!接下来的感受,若说心里酸酸滴,眼框里还有些湿润……这简直像我家姑娘经常嘲笑的“娘炮”一样了

    但是,说实话,一方先生的感慨,令我感同身受的,即刻联想到一首前些年的流行歌曲……《我只想偷偷的哭》;若说的文化一点,就是我现在鼓捣这个“新译”,简直就是骑虎难下,不得不硬着头皮硬撑呗!!!

    日复一日,一个人无论怎么过都是一天。回头看我离开那个事务繁杂的岗位都三年多了,悉数期间工作、学习、家庭之生活,确实啥也没耽误,反而自觉格外充实一些。所以说,人世间的事情,尤其是个人身心的纠结,只要敢于选择“放下”,确实如同“舍得”的道理一样,往往得大于失啊

    点评

    我对五体投地的理解就是“磕长头”。但是克谐先生,我这个五体投地是发自内心的感慨。虽然您说现在是骑虎难下,我真的非常佩服您的这种精神与能力,不,不用能力,用本事更好。我常和家人说您要工作,要伺候老人,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4 2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8-8-24 09:3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8-8-24 09:45 编辑

    第二十二章 章与表的用途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二十二》)


        自古宫廷设置官阶层次,主要为了分别岗位职责。在职位角色上,如果说必定存在“高、低、尊、卑”,其实质性根本问题,只不过就是各自担当的责任不同而已。
        古往今来,帝王之所以戴冠冕理政,其中意味着需要明暗兼听;而大臣们为何要配鸣玉上朝,内含着殿堂之上必须要磊落光明。所以帝王只要英明智慧,而且大臣能够公正不阿,朝堂之上才会出现裁决明确果断,而宫廷之外,便会伴随功成名就不断。《尚书•虞书•尧典》记载,唐尧理政咨询四岳长老,而《尚书•虞书•舜典》讲述,虞舜委命八位贤人创业立功。所以他们在殿堂之上,无论谦让推举,还是阐明主见,都是面对面的口头问答,当时还没有书面的文字交流。然而殿堂之上,他们进行口头问答的事项内容,正是后来奏章书表的用途和意义。至于宫廷内外,针对建功立业的表彰和奖励,那些是“加官进爵”时的典礼内容。
        商朝初期,史传太甲(姓子又名至或祖甲是太丁之子商汤长孙商朝第4位君王)继位后昏庸无德,顾命大臣伊尹,书写《伊训》《肆命》《徂后》等,给予训诫,并有“桐宫之囚”的说法。三年后,太甲悔过复位理政,伊尹又作三篇《太甲训》给予褒奖。于是乎,在大臣与君王之间,以往只是面对面的交流,由此开始,便有了通过文书来表达心愿的方法方式。
        姬周伊始,君王与大臣之间议政,虽然依旧延续夏朝和商朝的仪式,但是更加注重文书记录。例如《诗经•大雅•江汉》的记载,召虎(召穆公姬虎西周中兴周宣王的重臣)平定淮夷后,受到周王奖励,随后铸造礼簋并刻铭文,其中有“虎拜稽首,对扬王休。”(召虎叩头,答谢周王英明。);再如《左传•禧公二十八年》记载,晋文公晋升伯爵后,答谢辞中有“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再次叩头,万分感谢周王至高无上的英明决策。)由此可见,尽管这一时期口头表达与记入文献还没有完全区别开来,但对于帝王的奖赏都会特别庄重地记录下来了。步入战国时代,朝廷上下交流的方式内容,尽管变化不大,但已经将递交君王的文书,一律改称为“上书”。
        汉代立国之初,朝廷规范天下礼仪规格,对于递交皇帝的文书,明确了四种名称:一叫“章”,二叫“奏”,三叫“表”,四叫“议”。“章”用于答谢皇恩,“奏”用于弹劾检举,“表”用于申请倾诉,“议”用于判断说明。
        何谓“章”呢?单从字义上讲,“章”就是“明”,即明亮、闪烁。《诗经•大雅•棫朴》中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结合原诗大意是:文王军队的士兵,雄伟壮阔的就像天上璀璨斑斓洒满天的银河啊。)这里的“章”就是“明亮、闪烁”的意思。若指代事物表面的色彩,一般红白交错就是“章”。
        何谓“表”呢?在字形上,“表”源自最早披在人身上的皮毛,即衣服。若在字义上,“表”的意思,如同与“根”相对的指代植物末梢或枝叶的“标”,大致包含“表面、标志、显示、说明”等。在《礼记》中的《表记》一篇,就是讲解君子的外在品德表现。“表”如果应用于器物,像测量日影的晷和计量时间的漏,都也被称为“表”。
        所以说,凡文章一旦冠名“章”“表”,究其用途和目的,大致涵盖着上述一些内容和意义吧。
        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里面,即便一些民间歌谣也都编辑入册,但是像记录国家治理对策的“章、表、奏、议”却未见收纳,岂不怪哉。分析其中可能原因,大概这一类文件另有专属机构负责保管和编纂吧。所以,在整个西汉时期,就是单纯表达致谢感恩的“表”,都极少遗存。但到了东汉,由于选拔官员的“察举制”,开始特别看重书写章表的能力,所以此类文体存世,开始多了起来。例如左雄(公元?-138年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东汉官员)的《上疏陈事》,成为了尚书奏议的典范;而胡广(字伯始东汉桓帝司空灵帝太傅)的章奏,被当时安帝称为“天下第一”。他们二人的章书都堪称这一文本的杰作,尤其胡广的“谒陵”章本(亡轶具体内容不详),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何为“文学典范”的优美所在啊。
        春秋时期,晋文公被晋升伯爵后,经过三次推辞谦让,才接受册封。到了汉代末年,凡用于答谢的表,依然存在谦让三次的礼数。因此,据传曹操曾经说过:“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上表不必三次谦让,更不需要矜持浮夸。)所以,曹魏初期的章表,多数都是就事论事,若推究其文辞,确实谈不上优美。然而,像孔融的《荐祢衡》,不仅意气风发,而且文采飞扬;再者,诸葛亮的《出师表》,更是志气轩昂,而且畅快淋漓。像这两篇文章,尽管从义理到文采,基本上各表一枝并不尽相同,但却同样属于“表”文体中经典之作啊。至于陈琳和阮瑀的章表,在当时已经名声显赫。所以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陈琳、阮瑀的章、表、书、记在当下最为优秀);在《与吴质书》中曹丕又说:“孔璋章表殊健。”(陈琳的章表特别优秀)因此,在章表文体中,陈琳的作品堪称杰出代表吧。但是,在群英荟萃冠名“表”的作品之中,真正独占鳌头,并能摘得桂冠的应属曹植。他的《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等,不仅体裁周全整齐,而且韵律和谐自然;不仅情真意切,而且言辞干练;其隐喻寄物,恰似信手拈来;其诉说衷肠,更像促膝交谈。所以曹植在“表”的创作上,真正是驾轻就熟的高手,于挥手之间,急缓自如。
        晋代初期,论章表出色者,张华首屈一指。他被封为庄武郡公时,于三番五次谦让中撰写的《让公表》(亡轶),道理周详而文辞简要,其中凡引用和排比的事例,均用对偶句式。但是,人们只是宣扬令他出名的《鹪鹩赋》,而忽略了他在章表创作上的才华。再者,像羊祜(公元221-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魏晋时大臣)的《让开府表》,之前已经被誉为“美德声音”,其后东晋庾亮(公元289年-340年字元规颍川鄢陵人东晋外戚名士)的《让中书监表》,因诚实自信而多获赞誉。像他俩的作品,无论个人志向还是身份背景,都颇多共性之处,所以文采爽朗而志趣高雅是他们的特色。此外,像刘琨(字越石西晋末年作家)的《劝进表》和张骏(字公庭西晋末陇西称凉王)的《请讨石虎李期表》,个性鲜明而气度非凡,都是陈言表述的优秀作品。
        追根溯源,论述章和表的用途,就是来往与宫廷殿堂内外的议事文本,主要内容还是臣下向帝王君主表达心绪衷肠。所以,或“章”或“表”,看似一些个体化的文笔才华,其实反映出来的是帝国王朝的文功武治。因此,“章”送达朝廷,主要为了谢恩致礼,务必凸显浩荡皇恩;而“表”呈报御览,根本在于展示德才,务必突出个人特色又须中正雅量。如果辨别名实,在章与表之间,章应居前并为主体。综合而言,“章”贵在彰显宣扬,取法《尚书》的《尧典》《皋陶谟》,不但要言不烦,而且鲜明且不肤浅;“表”的形式多样,内容更不能简单划一,像谦让再三的辞谢,更需要义理雅正来显现高风亮节,亦需要文辞华丽来展示博学非凡。然而,诚恳真实的人们,其文辞词令发自内心营造;而浮夸虚伪的人们,其言语辞藻出自旋律节拍。所以在章表创作上,如果能够做到繁简得体、虚实得当、韵律流畅,基本算是中规中矩吧。子贡说过:“心以制之,言以结之。”(想所要说,说已经想过。)其意思强调的是文章还是要表里如一才好。荀况也曾说过:“观人美辞,丽于黼黻文章。”(发自内心的赞美,胜过华丽浮夸的表面文章。)大概表达的也是要求言辞一致才好吧。
        总而言之:章表上书递君王,谢恩谦让宜夸张;义理雅正情真切,文采飞扬韵流畅。肃穆谦恭识礼节,前呼后应知始终;谦谦君子喜诚信,黼黻文采好自在。

    【注解】
    1《尚书•商书•伊训》正文: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惟我商王,布昭圣武,代虐以宽,兆民允怀。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天家邦,终于四海。呜呼!先王肇修人纪,従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2、《尚书•商书•太甲下》正文: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3、左雄《上疏陈事》之结尾部分:臣愚以为,守相长吏惠和有显效者,可就增秩,忽使移徙,非父母丧,不得去官。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後。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如此,威福之路塞,虚伪之端绝,送迎之役损,赋敛之源息。循理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各宁其所。追配文、宣中兴之轨,流光垂祚,永世不刊。
    4、东晋前凉张俊《请讨石虎李期表》:东西隔塞,逾历年载,夙承圣德,心系本朝。而江吴寂蔑,余波莫及,虽肆力修涂,同盟靡恤。奉诏之日,悲喜交并,天恩光被,褒崇辉渥,即以臣为大将军、都督陕西雍秦凉州诸军事。休宠振赫,万里怀戴,嘉命显至,衔感屏营。伏惟陛下天挺岐嶷,堂构晋室,遭家不造,播幸吴楚,宗庙有《黍离》之哀,园陵有殄废之痛,普天咨嗟,含气悲伤。臣专命一方,职在斧钺,遐域僻陋,势极秦陇。勒雄既死,人怀反正,谓季龙、李期之命曾不崇朝,而皆篡继凶逆,鸱目有年。东西辽旷,声援不接,遂使桃虫鼓翼,四夷喧哗,向义之徒更思背诞,铅刀有干将之志,萤烛希日月之光。是以臣前章恳切,欲齐力时讨。而陛下雍容江表,坐观祸败,怀目前之安,替四祖之业,驰檄布告,徒设空文,臣所以宵吟荒漠,痛心长路者也。且兆庶离主,渐冉经世,先老消落,后生靡识,忠良受枭悬之罚,群凶贪纵横之利,怀君恋故,日月告流。虽时有尚义之士,畏逼首领,哀叹穷庐。臣闻少康中兴,由于一旅,光武嗣汉,众不盈百,祀夏配天,不失旧物,况以荆扬栗悍,臣州突骑,吞噬遗羯,在于掌握哉!愿陛下敷弘臣虑,永念先绩,敕司空鉴、征西亮等泛舟江沔,使首尾俱至也。(摘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六》)

    点评

    学习。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4 0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16#
    发表于 2018-8-24 09:56:24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8-8-24 09:34
    第二十二章 章与表的用途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二十二》)

    学习。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17#
    发表于 2018-8-24 22:09:31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8-8-24 09:29
    看到“五体投地”一词,脑海里即刻涌现出来,在西藏看到磕长头的景象!! ...

    我对五体投地的理解就是“磕长头”。但是克谐先生,我这个五体投地是发自内心的感慨。虽然您说现在是骑虎难下,我真的非常佩服您的这种精神与能力,不,不用能力,用本事更好。我常和家人说您要工作,要伺候老人,还要周旋生活中的无数事,哪里来的精力和时间啊,真的是佩服不已,绝对不是您说的什么“娘炮”。不过还是很好奇“娘炮”那东东,您家姑娘每次放的时候一定是开心极了,声音大吧?

    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通透的,也不是每个人都看得开放得下的,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登山的本领。偶尔望望山腰,我的头都会晕一会儿,要是望山顶,还不得倒啊。

    点评

    什么东西加个“炮”都一定带响吗? 娘娘腔之所以成为伪娘,大概与异装癖,脱不了干系;然而,其何时改称为“娘炮”?对此,我专门上网查了一下,不知是否与韩语有关?总之,反正不管叫什么,这一类个性形象,现今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6 2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18#
    发表于 2018-8-24 22:11:18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8-8-24 09:34
    第二十二章 章与表的用途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二十二》)

    既然您说硬撑,就不会慢点啊?今天已经不早了,这些文章匆忙之间无法读,容后

    点评

    硬撑是事实,必须硬撑下去也是事实。前一个理由太多,但看似矫情的不少,而后一个,对我而言确切说,只有一个就是一旦间断、间隔下来,必定意味着彻底放弃,而且将来不可能在延续下去!这是我偶尔回头看去年“绎史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7 00: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23:33:32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8-8-24 22:09
    我对五体投地的理解就是“磕长头”。但是克谐先生,我这个五体投地是发自内心的感慨。虽然您说现在是骑虎 ...

    什么东西加个“炮”都一定带响吗?
    娘娘腔之所以成为伪娘,大概与异装癖,脱不了干系;然而,其何时改称为“娘炮”?对此,我专门上网查了一下,不知是否与韩语有关?总之,反正不管叫什么,这一类个性形象,现今每天上班,一出电梯门或等电梯之际,门旁的荧屏上便出来一系列一张接一张格外光滑稚嫩,且雪白还透着粉红……简直秀色可餐的青春年少们,我即刻想到的就是“一掐一包水”玩意儿,还真没有想过是否踹一脚还会如同爆炸一样,弄出点什么响声呢

    挺逗!看到这里特开心,谢谢一方先生了

    点评

    您这一说,那些景致都浮现在眼前,那一个活灵活现,老开心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9 16: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8-8-27 00:05:02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8-8-24 22:11
    既然您说硬撑,就不会慢点啊?今天已经不早了,这些文章匆忙之间无法读,容后。

    硬撑是事实,必须硬撑下去也是事实。前一个理由太多,但看似矫情的不少,而后一个,对我而言确切说,只有一个就是一旦间断、间隔下来,必定意味着彻底放弃,而且将来不可能在延续下去!这是我偶尔回头看去年“绎史与诗经”的人生缺憾。

    其实,在文字写作上,无论是创作小说,还是书写散文、诗歌等,也包括翻译吧,确实就是此一时彼一时也。除非像歌德的《浮士德》那样,属于先编好筐子,随后可以间断或不间断地去考虑,最终应该怎样装下自己想让它装满的东西。

    日常生活之中,随着年龄虚长,我越来越庆幸自己很早就读到夏多布里盎评价莎士比亚悲剧的话语,大致是年轻时欣赏,则是为了悲剧中的男女主人公而伤心,但老年以后再观看,却是为悲剧人物的父母而落泪……那么这里面的差距在哪里呢?简单的只是心随景迁吗?应该不是,这里面有随阅历增加,伴随有的知识、眼界、心理或言成熟度、理性程度的巨大差别才对。

    上面例子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是否应该到了一定成熟度后再创作才好呢?事实确实如此,而且坚持到一定年龄才开始文艺创作的名家名说,早就不是新鲜事情,例如木心先生其实有过这方面的提醒。但是,我自己并不赞同这种意见,而且我的不赞同并非是因为本身就不可能阻止,因而才随波逐流。而我的意思,以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在文艺创作的道路上,无论什么时候成功或失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始终坚守艺术不断创新,并还能够在创新中真正体现出来纯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弄懂了这里面的道理,那么越是坚守自我对艺术的理解认识,越是会时常涌出来各种创作的生活热情,因而不得不只争朝夕,因为稍纵即逝的某种信念或灵气,一旦失去了一次不知道痛惜,必定会一再失去,除非假装或故作大彻大悟,其实已经一败涂地。

    点评

    今天没有午睡,我的头都是晕的,看您下面的这些文字都有点飘,啥也不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9 16: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22 10:42 , Processed in 0.15753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