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5-8-2 20:30 |
---|
签到天数: 47 天 [LV.5]常住居民I
|
[i=s] 本帖最后由 绿叶儿 于 2018-6-17 19:05 编辑 [/i]
8 z* r" ]0 j* a0 ^0 N2 P
7 a# \* _) Q6 R: G[size=5][align=center]梦圆今朝(支持贴)[/align] }7 g& A& K( [/ b
2018年4月10日,重庆组团援藏教师类乌齐八人组霖爸一行飞抵昌都邦达机场,在类乌齐县教育局尼玛江村老师的护送下向类乌齐进发。& L% p# f: p; Q' d9 s
援藏、支教是霖爸读书时的梦想,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3月20日知道我区有支教名额后,霖爸马上就申请报名,经过层层审批,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0 {8 f7 G' _$ R9 D, ]6 J 2 l* H) B! Q+ P& N+ ^* }
霖爸他们所去的是西藏类乌齐中学。从邦达机场到类乌齐县城,必须翻越珠角拉山。珠角拉山,海拔4770米,山顶白雪皑皑,终年不化;山腰绝壁万仞,暗冰丛生;山脚沟壑纵横,怪石嶙峋。蜿蜒曲折的317国道盘旋在山势巍峨的珠角拉山上。珠角拉山上的317国道,崎岖不平,冰水交融,忽宽忽窄,蜿蜒蛇行。车行其间,上下颠簸,左右摇晃。人在车里,右看悬崖深千尺,左望绝壁立万仞。虽然时温才几度,却也毛骨悚然、背心出汗。经过漫长的三小时,终于翻过了珠角拉山,平安到达了类乌齐县城。
! X# l; C, a) O0 l) j
* M0 R# Y: Y+ L- `, z: p( @
8 R- v7 l/ f+ H 类乌齐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市北部,县城所在地海拔3810米。四月的重庆正是春深似海,而类乌齐还在大雪纷纷。气候强烈的反差,或轻或重的高反,兴致勃勃的八个人行动变得异常艰难,就像慢吞吞的蜗牛。尼玛江村老师把霖爸他们带到了教育局安排的住地。八人住在同一楼层,走廊铺着红地毯,房间铺上花地毯。室内有床,椅、沙发、电视……日常生活洗漱用品一应俱全。党和政府给予的关怀,让类乌齐八人组感到无比的温暖。- M5 T1 X6 }7 s( g; k% O5 j# b
( E$ \7 D/ @' m' v) f
7 ` q9 G* r' G/ \ 类乌齐中学有两千多名学生和一百多名教师,除极少数汉族学生外,都是藏族。老师则来自四面八方。校长扎巴江村和其他领导热情接见了援藏八人组,并一再嘱咐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学校一定尽力解决。霖爸他们也在短短两三天内,全部进入了正常高效的工作状态。霖爸和肖大君老师规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并辅导学生参加了数学知识竞赛;庾小秋、谭勇老师,在教学化学课之外还整理好实验室所需的器材、药品,全部登记造册上报学校;冯照权、朱海均老师,共同打造英语教学,推出英语听力教学的新模式;程高均老师改变传统政治教学模式,推出死记与活用相结合的新思路教学;罗林老师的物理课,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切实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霖爸还把摄像机和魔术带进课堂,进行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高效教学。
# w l5 K8 I6 y- J) o
; D2 X! |4 {3 M" U
( V$ y- \" C" V( P* o9 [; R7 z- a1 T# F 藏族学生知道他们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学习特别刻苦。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外,还抓紧课余时间学习。操场上,走廊外,随处可见低头读书的孩子。他们的努力,让霖爸他们更加卯足了劲头工作。) P) f2 s. Z7 y7 N
. r& h0 S% c1 ?; {+ M% e
6 o1 K& O; S4 j4 h
一年半的援藏时间,一定会让霖爸的圆梦行终身难忘。
r- U2 `, A V+ U: G3 L& ~" l6 Y0 R
4 u/ n6 j- Z( F5 z! c' ~, X
[/size]; G- K' b- p; g! I
6 N2 I5 [/ v, f6 Y Z) I+ ~; p) }9 {, B3 c8 Y* u
) X$ n6 w7 y7 Y. t
8 m; _3 X: {. Q0 ?; c
, x$ r5 }. R3 C( V
. @$ W, O2 d+ ~0 P+ T3 \. _, i) f9 c' i$ X- A
# {7 P( @' D0 h# p% t( i7 a$ b
8 V u7 B, h+ W, z) W: }+ E
- b Q- o, t l) c5 ^( G. h
2 F5 c/ H9 {0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