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憬悟 于 2013-5-17 19:29 编辑
老圃秋淡寒花香
还在弱冠之年的时候,耳边就常听老人念夫子经:“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飞驰的时间如同圣人之言一样顺口流畅,从“而立”之年开始念叨起,转眼已到了“耳顺”之年了。老夫子只讲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面就没有了,他自己升天了,其他人续之的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自然规律。尽管现代人潇洒地说“八十不稀奇,九十多来兮,七十还是小弟弟”。但遥望青山,天沉云低,归鸟的身影带走的是日常的喧闹,心灵上的一丝忧愁真在悄悄的来临。
没有曹孟德的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以”的大志,能保有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人生就非常潇洒的走一回了。曹操的诗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言语间总没有曹操的诗文“终为土灰”实实在在,一接近六十的大门,毕竟是进入“老圃秋淡”的轨道了,大红大紫的年代过去之后不免都有了人生的黯淡之感,然而凸现出的乃是一种老年的稳重、厚实、看透、从容。
喜欢书、酒、茶、游的生活。由此也常去书摊买些书回来,完全是兴趣,所以一本还没看完,另一本又买回来了,因此床头、书架、写字台,随手堆放、随手翻看、随心所欲的感受真得很遂心,“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只是夫人要常去收拾整理房间而少不了常受到她的奚落,问我去西天之前是否能把买来的书全部看完?我告诉她,上帝通知我看完之后才能去西天应考,没看完还不准进场呢,我抓紧时间看还须五十年,乐也。
还是曹操说的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天天说这话能骗得好酒喝。每天都向夫人灌输什么“犹有竟时”呀!什么“人生几何”呀?什么“莫使金樽空对月”呀,把夫人说得来日不多、天沉地暗、阴山不远的。夫人想开了,把她珍藏多年、现在值点钱的“人生馥郁香”“酒鬼”酒拿出来喝掉了。我得意的背着广告词“酒鬼褙酒鬼,千斤不嫌赘。酒鬼喝酒鬼,千杯不会醉。酒鬼出湘西,涓涓传万里”。甘畅、微醺,酒随心意,酒随文唱,“醉”在其中,老有乐乎?
夫人脾气蛮横,不容易改变,几十年气恨而无奈于她,只因为是同年代的“革命伙伴”,元老级的“资格”,常常是气比笑多。北宋才学绝世的宋括、家有一妻张氏,生性骄蛮,性情凶悍,常作河东狮吼,病逝之后,亲戚朋友都为宋括庆幸,宋括却“之张亡,恍惚不安”。一天不听“狮吼”反倒坐立不安了。没办法,他人无法取代的角色,习以为常了,“少年夫妻老来伴”,每天晚上散步还得牵手“领导”遛弯。权把气也当作乐,苦中作乐,岂不也“乐”在其中?
不去看书或许还好一些,看过之后常喜欢做做笔记、动动脑筋,借以活动大脑,防止脑梗。有一书记载: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命人遍索皇宫,发现大内府库中只有黄金17万两,白银13万两,骇异之下,失望至极”。另一书记载: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查没的明庭内帑,就足够这个新政权两年以上的全部支用,可见明末国家并不存在财政上的亏空”。我并不需要去考证一个说有钱,一个说没钱,只是看书看出这样认真的“味道”不也老有所乐?
人们一生不可能都像古人说的那样去“立德、立功、立言”。一生平平,人所曾有的矛盾、思想、情绪、我也都曾经有过。什么南柯一梦、黄梁美梦、金陵春梦、蝴蝶梦、玫瑰梦、年轻人的梦我都做过。屈原立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立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立言”的,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立德、立功”的。人生无须多大贡献,只求顺其自然,平平安安即可。我主张随缘、随势、随心,活得大度、释怀、长寿、不亦乐乎。
人生坎坷,谁也没有真正的一帆风顺,有钱的、没钱的,是贫民、是官员,有家的、没爱的,健康的、多病的、得势的、失落的、走运的、倒霉的、在身边悄悄流逝的只有时间是一帆风顺最为公平的。春天的嫩芽、秋天的落叶,夏天的浓绿、冬天的凋零,四季循环的是年轮。辉煌也好,孤单也好,笑口常乐也好,怨声唉气也好,日复一日的是今天不再重复的今天。古人说:“江上何年初见月”?我见了60年。 “江月何年初照人”? 谁也不知道。芸芸一生只是时间的一瞬,“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所以不求晚节多高,只要过的开心就好。尤其步入晚年,“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趁着健康,酌着好酒,茗着香茶,坚持体育锻炼,早上出去蹦蹦跳跳,晚上饭后万米行走,提高和过好每一天的“书、酒、茶、游”的生活质量,岂不乐哉?
人要活得潇洒、愉快、自在,要有一点“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精神,当二百年活,这样,七十就是小弟弟了。要多看东方日出,早上八-九点种的太阳,喷薄而出,有朝气。少谈西天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暮气重。要像南老先生说的那样:站在妇产科门前看人生,诞生一个,又诞生一个,生生不已,生生不息,充满希望。不要站在殡仪馆的门口看人生,送走一个,又送走一个,暗淡了自己的心情。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好的心态不行,当年的“知青”,现在大部分拿的都是薄薄的、可怜的、令人丧气的一点社会保障金,处在社会的最低层,而此时却真好是老龄社会的主力军。钱多钱少无所谓,关键是健康。佛门有“明心见性”,道家有“修心炼性”,儒家有“存心养性”,锤炼自己的就是一颗宽容、豁达的“心态”。不忧人老去,只怕没活好。进入老年,生活自然有些清淡、冷落、失魄,所以心态尤其重要,还是要有那么一点“老树春深更著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