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7-10-21 09:36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
半边天的故事
地处戈壁荒无人烟的条条岭矿区,自从1958年建设以来各地的建设者来到这里,随后家属越来越多,到七十年代人口将近10000人了,人们的吃住的需求越来越大。
1966年5月7日,在《五七指示》的号召下,条条岭矿区开始开始把家属组织起来办起了农场,办起了副业队.规模越来越大,成为矿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对矿区早年的建设起来巨大的作用.
起初是办农场,解决的是吃的问题,希望解决一些粮食与素菜,同时搞点副业.但实际的发展,副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了矿区建设的又一支生力军.
矿区处于戈壁可种土地极少,没有什么发展,而且随着生活的好转,哈密地区的供应的好转,农场就越来越没有办头,而副业从开始给煤矿打零工发展到搞建筑,盖房子自己烧砖办砖厂.副业队发展成劳动服务公司----.在为矿区建设的同时,也在解决矿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孩子都长大了需要工作).
矿区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家属们参与了许多技术比较低的,但劳动强度却很大的工作。例如:推煤车,给车皮装煤,卸煤,挖沟--按电线杆---这些活都是又脏又累。
拉电缆的工作。 露天矿用电镐挖煤,电搞的电源是通过一根很长很粗、每一米就有几十公斤重的电缆输入的。电搞是需要不断的移动。每移动一次,电缆就需要倒腾一次。一根几十米的电缆需要一二十人用肩扛着,一步一步的往前移。
修铁路。那时候条条岭的露天矿是用铁路开采的。露天矿铁路与铁路局的铁路不同、是要经常移动的。每移动一次会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填道渣捣固,要摇道、要保持铁路的水平与直线。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大量的家属工参与了这些工作.
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资本的操作上的.马克思指出资本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有对西方原始积累的描述.
我们中国要从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也离不开资本的运作与发展.我国工业发展的资本积累则完全来自于我们劳动人民的艰苦劳动..
农场 副业队,劳动公司是不给家属工当月发工资的.实行的是与农村一样的工分制.---每日记工分.每月借支十几元.年底再按工分结帐. 七 八十年代我爱人上班一年到头从来不敢休息一天. 记得有一年,到年底也就是给开了400元左右..
副业队,劳动公司从承包工程,的到的收入大概只有20%支付给家属工,其余的就投入添加设备扩大再生产,从而规模也就越来越大..
建筑队。
随着矿区的人口增加,住房的问题越来越迫切,我们矿区八十年代前的大量住房都是我们矿区妇女建造的.彻底打破了封建社会女人不能上房的传统.
我们妇女造的住房以及不是建矿初期的土块房了,而是砖房,是砖 水泥 钢筋机构的楼房.我们的建筑队,除了队长,技术员,与少量的男工以外,不论大工,小工,钢筋工,电焊工---基本上都是妇女,
砖厂.
建筑需要大量的砖.起初砖是从哈密运来的,路程远,成本高,而且那些土砖质量也不好,我们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 自己就搞起了砖厂.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矸子石.所谓矸子石是石头里含有一定的煤,但又不是煤的石块.这种矸子石可以燃烧但火头极小,不能用于民用.并且燃烧后不像煤块成了一把灰,而是原来多大.还是多大.。
于是我们就把它用来做砖.
搞一条专用线把矸子石运到砖厂,卸下后粉碎,用水搅拌成泥状再制成泥砖,晾干,然后运入窑内烧制成砖.
我们的砖窑,由于这种矸子泥砖本身会燃烧,所以只要一次点火后,就不用再用煤去燃烧了.一炉一炉的砖是相连的,并且首尾相连是一个很大的圆圈,故曰转窑..
不用煤燃烧,矸子石也没有费用,所以成本极低.并且硬度极高,质量是哈密地区的土砖无法相比的..
我们砖厂里除了领导、几个老师傅外基本上都是家属工。运矸子石的、开粉碎机的、搅拌机的、以及那些来回搬运的小工基本上都是家属工。
矿区所有的用砖都是矿区的砖厂供应的,并且还有外销。
水泥预制厂与钢筋工
矿区的最早的住宅建筑只不过是一些土木建筑,而且砖房很少,基本上是土块房,平房.随着砖瓦的大量供应,我们盖起了砖房,楼房,-----从二层盖到五六层高的楼房.
楼房不像平房,房顶可以用棂条荆笆上面压上土就行 而是需要水泥钢筋预制成空心板做房顶,做层与层之间的天花板..门窗的框架也不是用木头,而是要用水泥预制.矿区就有了自己的水泥预制厂.--先用钢筋做好框架与内部拉条再浇水用水泥制成的混凝土.
在这里,搅拌混凝土的工人与绑钢筋的钢结工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家属工,矿区的妇女..
我们矿区的楼房是一开始就是属于框架结构的那一种.先用水泥钢筋打好框架,然后在框架之间砌砖,然后再在上面铺上空心板,然后再盖上面一层.房屋是越盖越高,我们的家属-----瓦工(大工 小工 )钢筋工、电工、钳工、电焊工---也是越爬越高.男人干的活,她们全干了.
中国的劳动人民由于封建统治一般没有多大的文化,特别是妇女几乎多半不识字,.但非常的聪明,什么工作一干就会,
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劳动人民有很多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都是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但由于不掌握文字,没有记载,也没有理论研究 所以很多都失传了.但这种聪明劲 聪明基因存在于我们的劳动人民之中,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东方智慧吧.
我们的矿区的妇女真正显示了这种智慧.她们没有经过什么技工学校,也没有上过什么培训班,她们就是跟着干,很快的掌握了各种技能.到了九十年代,她们不但能的盖楼房,还能盖厂房,矿区的棉纺厂,水泥厂都是她们盖的.那么高大的烟囱都是她们盖的.的确了不起.
从七十年代到2000年以前建筑队里70%以上都是妇女,这是条条岭的一个特色。是条条岭矿区妇女对矿区建设的伟大贡献。
中午北京时间13:30到15:00(新疆时间11:30---13:00)是休息时间,家属工们生上火堆在上面烧水,热饭。吃完自己带的饭后,有的就躺在地上睡一会,更多的是纳鞋底、打毛衣和打扑克。
那个年代,人们生活不是很好,也就是能吃饱而已,但人们的精力好像永远用不完。妇女们只要一停下来就纳鞋底、打毛衣或者打扑克---总之闲不住。
妇女纳鞋底是中国农民的传统---那时候,大人、小孩的鞋是自己做的。鞋底是用一层一层的布垒叠在一起,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的纳上,要纳的越紧越好。
打毛衣是进入到城镇阶段、有工资收入后的表现。不过,当时的矿区的毛线不是上海大城市的毛线,而是手套线。我们那时有劳动保护,手套是其中的一种。当时有不少人不舍得用手套,把手套省下来,家属们把手套线拆下打成线衣线裤。
三个妇女一台戏,一面干活,一面闹嗑;嘴不闲着、手也不停,这是我们中国农村妇女的传统..矿区的家属来自农村,他们也带来了这个优良传统.
当然,工业与农业是不一样的.真正干活的时候是不能闹嗑的.这是在午休的时候。
吴玉兰说,他们家搬楼房了,是西河霸路的二层楼,他们楼对面的一家的娘们在楼底的院子里做豆腐..那娘们请了一个男帮工..那娘们每天都钻到那个帮工床上---.那娘们没有男人吗?
“你不知道那个娘们吗?她叫王秀丽,有男人,是个开车的,他们有8个孩子”一个叫粟晓南的妇女说。
“哦,生了8个孩子”吴玉兰说:“那他男人不管她吗?”
“他们离婚了”又有一位叫蒙新品的妇女说:“那一年,她男人开车回家看到王秀丽睡在帮工床上,就和她离婚了”
吴玉兰说:“我看那个娘们岁数也不小了吧,快六十了吧,长的又瘦又小,一脸皱纹,那个男人要她啊”。
“哈哈,又瘦又小,但屁股还是很白的”蒙新品说:“帮工嘛,老婆不在,什么屁股不一样,有得抬就舒服。拿着工资,还有奶子摸,有什么不好啊。”
吴玉兰说:“这娘们瘾头不小啊!”
“我们矿区瘾头大娘们有的是”粟晓南说:“你看,我们的组长又去塔拉奇找她相好的去了”
吴玉兰他们的组长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也有4个孩子了。她的胆子很大,也毫不顾忌。她和一位在塔拉奇生活区卖羊肉的维族拉上关系了,她经常中午休息的时候去塔拉奇拿点羊肉回来,并且宣扬那个维族的家伙又粗又大又硬,干起来舒服的很。
吴玉兰说:“她男的怎么也不管管他”
“不是不管,是管不了”粟晓南说:“不过,我看早晚是要出事的”
这时蒙新品又插嘴说:”你们知道,西工地,有个女的死了吗?”
"哪个女的啊?"吴玉兰问。
“ 就是卖菜的,倒腾菜卖的那个女的”蒙新品说:“她和男人是卖菜的,她跟车到哈密拿菜与开车的挂上钩了”
粟晓南说,这事,她知道。
粟晓南说,那个女的也有二个孩子,她与开车的好上了以后,她男人就与她离了,还把她送回家。可是不久她又回矿区了,自己没有生活来源,就和男人睡觉。
吴玉兰说:“那不是在卖自己嘛”
“是这样,卖来卖去,得病了,”粟晓南说:“不过,我还不知道她死了”
蒙新品说:“就前天,她死了。我看我们的组长也不会有好下场”。
他们的组长的确没有好下场,以后她的男人把她赶出了家门----不过,这是后话了。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建筑队里也有一些男的,特别是架子工,多半是男的.有一个架子工,小贾,个子不高嘴非常能说,他的老婆长的不好看,他说,他的老婆是三心老婆,提起伤心,看着恶心,放在家里放心.
米时英说小贾:"那你也没有少抬她,你的三个孩子是谁的?"
小贾说:"我晚上上床的时候让她脱光了衣服躺在床上,然后用手拍盖住她的脸----".
"你放屁吧"那帮娘们边笑着,边骂着.
有一天,小贾给娘们带来一个消息,说莫三娃被劳教了,要到我们农场来.
米时英问:"定的什么罪?"
"破坏上山下乡"
吴玉兰问:"怎么回事,莫三娃是谁?"
蒙新品说:"你是什么也不知道啊,光守着男人过日子阿".
蒙新品告诉吴玉兰 莫三娃是机厂的工人.住在西工地的那片自建房里,老婆没有来. 经常到那一片的汪家串门,莫三娃这个人能说会道不知不觉的把汪家的娘们与汪家的大女儿都迷住了.
汪家的娘们经常偷偷的到莫三娃家与莫三娃睡觉.有一次老汪上夜班, 老汪的娘们又偷偷的跑到了莫三娃家,看见莫三娃家的门半开着,她就进去了.
老汪的娘们进门以后,拉开灯,没有看见莫三娃的人,心想莫三娃可能到外面方便去了,于是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自己脱光了往被窝里钻,可是一掀被子发现了里面还有一个人---一个脱光了衣服、裸体的女人.
老汪的娘们大吃一惊,让她吃惊的,这个女孩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大闺女..
二个人四个眼睛对视着. 老汪的娘们说:"你怎么在这里,你不是下乡了吗?大姑娘家,怎么能这么不要脸呢?"
"你要脸!你背着我爸偷人还好意思说别人"她女儿没有好气的回答说.。
这时莫三娃回来了,见到这个场面哭笑不得.就一把抱着老汪娘们,捏着她的乳房说“不要生气,小汪不愿意下乡在我家住几天”
老汪娘们,推开了莫的手,说:“你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占了老娘的便宜还祸害我的孩子”
老汪娘们,愤愤的穿上衣服就要走。莫三娃劝她说:“既然来了,我们就玩一回吧。”
老汪家的丫头在被窝里说:“不要管他,让她走”
老汪娘们气呼呼的走了。回到家里越想越生气,就告到革委会了,说莫三娃诱奸他闺女.。.革委会把莫三娃抓起来了,被判了个 "破坏上山下乡"罪,在我们农场监督劳动。
吴玉兰问:“怎么就判个监督劳动呢?”
“汪家母女俩都是自愿的,怎么说也不能是强奸嘛。”米时英说:“不过,莫三娃这么有本领把人家母女俩都哄住了。”。
老娘们对莫三娃都很好奇,想会会莫三娃。有一天他们终于遇见了莫三娃了。
那是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午休的时候娘们与往常一样,抐着鞋底说着话,莫三娃从她们面前走过。小贾高喊着,老莫---。
莫三娃本来就是一个爱往女人跟前凑的人,听见小贾在女人堆里叫他,他就过来了。
那些娘们见莫三娃过来了都很客气、纷纷的说,莫师傅过来了,来坐一会。很快在靠墙阴凉的地方给莫让了个地方。
莫三娃坐下以后,就天南地北的谝开了。
米时英问:“看你长的也不是很漂亮,眼睛上还有个疤,你怎么把人家母女给勾引上的,就是靠你的这张嘴吗?”
莫三娃说:“那到不全是”
米时英;“那是什么呢?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这个嘛,不能言传只能身教”莫三娃狡诘的说:“你真想知道,晚上到我家来,我告诉你”
“咦-,还占老娘的便宜了啊。”米时英一边说一边站了起来:“老娘们,我们是不是应该教训一下这个色鬼。来,我们把他按住”
话还没有说完,一帮娘们就把莫给按住了。
“把他的裤子扒了”米时英继续说:“我们看看他的那个玩意到底有多厉害”
一帮娘们有的按住了老莫的腿;有的抓住了老莫的双手;有的撳住了老莫的头---老莫动弹不得只得听任那帮娘们解开了他的裤腰带,裤子被退下露出了光屁股。
以后,那帮娘们又把他拽起起来,米时英抓着他的男人的玩意往前走,后边一帮娘们用鞋底边打着他的屁股,边喊道,叫你厉害,叫你想站女人的便宜----。
围观的人在起哄----这时组长回来了,组长说,干活了,干活了--这才解了莫三娃的围。
往事如烟,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些工作的家属如果没有ta xi nang(维语,死了)的话,现在多半都在七十岁左右了。
那是一个极其艰苦的时代,人们的衣服上打有补订是常见的事。女人们没有那么多的衣着,穿着单位给男人发的工作服来上班是经常的事。
生活上也非常艰苦。什么都要票,粮票、肉票、布票、糖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
素菜也很少。八十年代以前不让有个体经营,只有一个素菜门市部。从哈密拉来的一点菜,那些卖菜的娘们把好的留下给自己的朋友,关系户。大宗的在小窗口卖。买菜的人挤成一团。有一次我去买菜,差点没有把自己的肋骨挤断。
有一年,我在农场买了200斤萝卜、回来腌成萝卜干吃了半年。还有就是豆腐卤,我一买就是一坛子。经常是几根萝卜干,一块豆腐卤二个馍馍一扽饭。
就是在一个艰苦的年代,我们的劳动人民,我们的家属与自己的男人一样,充满着自信,开放、乐观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工作。人们身上总好像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那个时代的妇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