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1|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人才研究】魏晋人才观一瞥 ……刘劭《人物志》释意(连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6 16:0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9-2-26 16:05 编辑

    第一章  人性品质的九种表现
    (刘劭《人物志•卷上•九征第一》)



       每一个人为何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各不相同呢?究其根本,不过是因为观察他人者与被观察的人,彼此之间,各自性情不同罢了。那么,什么是性情呢?相关“性情”二字,之所以从来一言难尽,这一方面是因为其本身的性状情景,就不容易把握准确;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内在的形成机理,恰似玄妙虚幻的“道德”二字一样,即便圣贤睿智之人,也需要历经细致入微的观察思辨之后,才有可能论说一二。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面对“性情”或“道德”的概念和定义,如果不都是仅有一份茫然无措的直觉,那么也会经常落得一种似是而非的结果。
        鲜活生命之所以生存,都依赖于机体血气的顺畅流动。像人体模样的形成,亦如自然万物一样,也就是“万法归一”的本质,终究根植于元气,随后是“阴、阳”两性区别为男女,再就是遵循五行“金、木、水、火、土”相互孕育构成了各自品质的躯体外貌。所以,凭借每个人的各自不同的外貌气质,尚可大致辨别一个人的性情能力如何,即人性品格与能力大小的问题。
        单论世间人类的品质性格问题,其中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种态势,即是“中庸平和”。其实,世间万物,凡属于中庸平和者,必定都是寡淡乏味;唯能如此,才有可能调和每一类事物中必定存在的“五行”类别材质,从而达到一种阴阳均衡的自然生存状态。所以,当辨别一个人的性情才智之际,首要的就是先去观察其喜好趣味,然后再去判定其聪慧明智与否。而且,世间堪称聪慧明智者,亦不过就是能够保持住“阴、阳”精华的极端稳态而已。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阴与阳必须分别达到纯净清明程度之后,才有可能拥有内在聪慧和外在明智的协调一致。因此,世间所谓的圣人,之所以能够给人们一种醇厚超凡的气度印象。究其根本,就在于他们能够将阴与阳的极致精华,兼容并蓄于一身罢了。所以说,像一种既能明察秋毫而又能宏观万象的能力,除非就是圣人,否则一般人都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通常情况下,像那些敏感明辨人士,可以分析各种事物显而易见的事由因缘,却往往看不透暗藏不露的因果必然;而那些擅长深思熟虑人士,虽能够辨别静止的事物,但面对迅疾的变化,却时常束手无策。针对这两种司空见惯的情形事态,恰似火焰或太阳,即便他们光芒万丈,却都无法映照出自身的影子;亦如铜镜或水面,尽管都可以反映外物形状,却又都不能自身发光。如果深究原因,其根本还是在于各自性质品格使然,如同世间万物,因为所属五行材质不同,必定各具短长而互有局限。
        在自然界中,所谓的五行品质,即“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在对应人类机体方面,既表明人体基本构造的“骨骼、筋腱、气息、肌肤、血液”等,不但分别具备“木、金、火、土、水”的物质特性,而且也表明这样五种性质的有机构成,已然铸定了一个人性情气质的类型。
        通常情况下,骨骼坚实而又柔韧者,即木性气质的人,必定“弘毅”,像这一类型的人,虽然性情正直、好高骛远,却正是仁义品格的基石,即“仁”是此类品质的精髓;
        气息清纯而明朗者,即火性气质的人,必定“文理”,像这一类型的人,不但中规中矩,而其爱憎鲜明,也是礼仪德行的根本,即“礼”是此类品质的精髓;
        肌肤端庄而饱满者,即土性气质的人,必定“贞固”,像这一类型的人,虽然坚贞不渝、固执己见,但是忠信的基础,即“信”是此类品质的精髓;
        筋腱刚劲而精炼者,即金性气质的人,必定“勇敢”,像这一类型的人,尽管勇猛果断,而且刚正不阿,却也是侠义的关键,即“义”是此类品质的精髓;
        血色平和而柔顺者,即水性气质的人,必定“通微”,像这一类型的人,虽然胆大心细,尚且游刃有余,正属于聪慧的源头,即“智”是此类品质的精髓。
        据上可知,人类“骨、气、肌、筋、血”的五类体质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仁、礼、信、义、智”五种精髓品格,如同宇宙中自然物质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分类一样,具有恒定不变的常态特性,故而又被称为“五常”。
        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类,若按照“五常”划分种类,其所能够依据的只能是日常行为表现和一生业绩成就,所以又被称为“五德”,可概括为“温、良、恭、俭、让”五个字。
        在《尚书•虞书•皋陶谟》中,皋陶对虞舜曾经讲述过“行有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在上述“九德”之中,温直而扰毅,即属木德,概括为“温”,适益温和环境下茁壮生长,虽然树大自直,但易受胁迫而屈伸;刚塞而弘毅,即属金德,概括为“良”,外观美好且质地精良,因刚正不屈,却易遭磨损;愿恭而理敬,即属水德,概括为“恭”,顺势虔敬并合情合理,盈科而进,水到渠成;宽栗而柔立,即属土德,概括为“俭”,宽容正直,自身简练朴实而又能容纳滋养万物;简畅而明砭,即属火德,概括为“让”,简单明快,善恶分明,即所谓“当仁不让”的精神本根。所以人类性格品质,即便千变万化,但在实质上大同小异,无外乎这样五种气质类型下概括为“五德”外表特征。
        事实上,像“刚柔、明畅、贞固”的外表特征,若显现在一个人的外貌和言行中间,其声音相貌和情志趣味,不但与之相辅相成,而且如影随形。一个人品质鲜明正直,则仪表刚劲坚贞;其品质善良果敢,则仪表阳光进取;其品质平和明智,则仪表安逸闲适。所以,人的仪表外貌,体现着内在性情和生活态度。但凡心底正直率真的人走起路来,其行动迅捷而脚踏实地,而心底善良而苛求完美的人,其举足优雅而谨小慎微;再像崇尚道德礼仪者,其举手投足之间,必定肃穆轩昂。
        一般情况下,容貌行举体现着一个人的心志气度,而心志气度最直接的坦露,莫过于言语声音。在声音吐纳之中,音域声调的大小强弱,决定于个人的体质气力。通常所谓声音的温和平缓,既可以清纯流畅,亦可能婉转迂回,而且声音发自肺腑情志,因而外貌气色也伴随着相应姿态。所以,坚守仁爱德行者,言语充满温柔缓和的色彩;品行忠诚勇敢者,语言呈现矜持亢奋的气概;拥有睿智思辨者,谈吐执着达观敏锐的灵光。因此,所谓辨别一个人的神情,也就是一边聆听言语声音,一边注意察言观色。然而,辨别神情的微妙关键,又莫过于凝视眼神的变化,因为眼睛从来都是心灵的窗口。
        日常生活中,如何辨别眼睛的神态呢?一般认为:仁慈者的眼睛,端正而柔和;勇敢者的眼睛,闪亮而坚定。但是,这两种眼神都是偏颇型人才(即偏才)的特征表现。这两种偏才,在各自情志气质方面,如果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极致状态,往往在社会实践中举措难成,甚至事倍功半。所以,进一步观察即可发现:眼神僵直而不柔顺,即为木讷;眼神迥劲而不精明,即为鲁莽;眼神固定而不休止,即为愚痴;眼神浑浊而不清澈,即为落魄;眼神游走而不宁静,即为浪荡。所以说,堪称“中庸型”的人才,必定不会这样。因为中庸人才,尽管也在“无常”体质之中,但其贵在恬淡寡味;其不仅是具备了内在“仁、义、礼、智、信”的精髓基础,而且一定会兼有外在“温、良、恭、俭、让”的形色姿态;因此,在他们的眼睛中散发着的必定是五彩光辉。所以说,万物化生形成具体物品,而具体有形的器物,又必定具备能够辨别其本质个性的精神特征,而通过抓住了这些外在的精神特征,也就能够把握住这种器物之所以存在的发生机理和根本源头了。那么,凡有形器物若概括他们共同具备的精神特征又是什么呢?这也就是本文所要指出的“九征”。
        大千世界,在自然万象的千姿百态之间,为何会有高低、凹凸、直斜、方圆等外形上的明显差距呢?究其根本原因,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出来,这个字就是“神”,即能够决定他们在外在形状上的差异,根本原因就是各自的“神”不同;以此类推,凡决定色彩上明亮或暗淡差异者,即是“精”;凡决定冲劲上的勇敢或怯懦者。则是“筋”,而决定体质强壮或孱弱的是“骨”;再有,如个性安静或急躁表现者,可概括为“气”,而情绪上悲愤或喜悦表现者,可为“色”;其他,凡决定或表现在举止言行方面的状况,像邋遢或端庄的则是“仪”,而偏激或温和的则是“容”、急切或缓慢的则是“言”等。假如上述“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即“九征”落实在某一个具体人物身上,如果这样一个人能够兼容并蓄的达到“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模样,那么具备了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才,也被称作“道德纯粹的人”。
        人世间,“道德纯粹的人”是可遇而不可求,凡“九征”中有所偏差的人,也是堪当重任的人才,所以世间存在最多的,还是属于复合型的偏杂人才。在这些偏杂人才中,依据每个人自身兼备“九征”中德才的多寡,进一步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兼德、兼才、偏才。
        关于辨别“偏才”的依据,主要看一个人具备“九征”项目的多寡;另外,像“兼才”名号的取得,主要决定于“九征”中已经具备了的德行表现;至于“兼德”之人,必定是针对具备了许多优美德行人物的赞誉。事实上,兼德之人,如果在“九征上”都能达到极致程度,这种人才,足可谓“中庸”。所以,“中庸”既是圣人的称谓,也是圣人所需要达到的道德标准。
        什么是“德行”或德才呢?也就是能将“九征”中每一项的具体特点,都可以落实到细微精致的程度。所以德行最高的人,即俗称“大雅之人”。如果“九征”之中仅是有一项能力达到了极致的偏才人物,即俗称“小雅之人”;如果“九征”中仅是具备了一项能力,便可称为“依似”,而在偏才中的依似人物,即俗称“乱德之人”;如果“九征”中有一项达到极致,还另有一项明显违背,则称为“间杂”,这种间杂人物,即俗称“无恒之人”。像“间杂”“依似”者,都属于风云人物之中的“末流”。
        自人类有了文化传承的历史记载以来,斗转星移,风云变幻,天地之间,芸芸众生,争名夺利,生生不息。仅在过去有限的时空里面,凡属于“末流”品质的历史人物,已经多如牛毛,确实数不胜数!所以,下面也就没有必要再进一步详细讨论了吧。


    【参考资料】
    1、《人物志》梁满仓译注;中华书局,2016.1(2017.7重印)。
    2、《汉典古籍•杂家•人物志》网址: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1200.html
    3、《古诗文网•诗文•人物志》网址: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2-26 16:06: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9-2-26 22:32 编辑

    第二章  人才品格的辨别
    (刘劭《人物志•卷上•体别第二》)



       人类能力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庸。但是,自古以来,凡谈论“中庸”的具体内容,唯有大致形象化的描述,却无法逐一清晰地书写出来。
        所谓“中庸”,若比作食盐,虽有咸味,却绝无苦涩;若比作汤汁,虽然寡淡,但绝非没有一点滋味;若比作织锦,虽是触手可及,却又看不到经纬丝线;若比作绘画,虽有明暗相间,但却没有色彩鲜艳的画面。所以,凡中庸的人,即威严肃穆,而又温柔体贴;即能言善辩,而又木讷寡言。所谓“中庸之人”,就是在变化多端之中,能够始终不离不弃“适时、应节、有度”的根本特征。
        世间最常见的现象,当人们处在某种生命成长的逆境之下,而有的人,便会一直置身于激烈对抗的情绪和举止之中,以至于粉身碎骨,或疯狂暴毙;而有的人,便会是一味逆来顺受,以至于穷困潦倒,或失魂落魄。像这样的两种情况,都是违背中庸之道,即乏善可陈,更不符合自然道德规律。真正有才能的人,当遇到必须坚持“严厉、直率、刚正不阿”的情况下,其卓越的能力,应表现在引领偏颇错误走向正常轨道,而不是抓住错误不放,甚至夸大其词,以至于人身攻击;而在需要“柔顺、安抚、卑躬屈节”之际,其突出的能力,应该体现在宽容下的适时引导,而不是犹豫不决,甚至阿谀逢迎,以及于拍马溜须。类似上述不同情况下,所谓超凡脱俗的能力表现:若需要“雄壮、强悍、赤膊上阵”时,贵在熊心豹胆、凶猛顽强,而不应该牵肠挂肚、缩手缩脚;若需要“尊重、敬畏、彬彬有礼”时,贵在谦虚谨慎,而不是傲慢多疑;若需要直率挺拔时,虽然坚贞不屈、耿直果敢,确实难得可贵,但又容易陷入刚愎自用的失误缺憾;若需要谈吐优雅、光明磊落时,尽管展示超凡脱俗、脱颖而出的才能,实属难能可贵,却又容易踏入轻举妄动的僭越误区;若需要沉静缄默、深思熟虑时,虽然宁静致远、细致深邃的优势毕现,但短处会因优柔寡断而错失良机;若需要坦荡胸襟、直言不讳时,虽说质朴纯真、忠诚仁义,必定不可或缺,却又容易成为强人所难,而不能够体贴入微了;若需要巧智韬略、神机妙算时,即便就是不得不使用狡诈诡辩的伎俩,但必定已然属于离经叛道的邪性了。总而言之,真正有志于修养德行和博学睿智,并努力走向渐进正道的人们,都必定应是遵循“中庸”的标准,或增益,或减持。至于这里面的道德原理和逻辑思辨,例如日常斥责别人的短处或不足,如果最终结果,或必然效果,并不是让受到指责的人,能够自觉意识到偏离“中庸”的错误,反而使得受到指责的人愈发偏颇,甚至走向了极端!那么这就像晋楚两地习惯佩剑的人,总是在指责对方把剑戴反了,又有什么两样呢?
        世间刚直不阿的人,通常总是忿恨或抱怨,自己或别人的“刚强、正直”程度,始终达不到足够理想的坚硬和挺拔;于是,他们蔑视和痛击任何“柔顺、曲折”的姿态,并与之势不两立。像这种品格的人,虽然适合执法纠察,但缺点在于不能体贴入微。
        过度温顺柔弱的人,通常言行舒缓,而且不善决断。他们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在乎或根本不真正关注,眼前事实或未来结果可能带来的利弊对错,反而经常习惯性地认定,一切“对抗、抵制”都属于极其愚蠢的行为,于是愈发安于现状,或逆来顺受。像这种品格的人,可以协同随波逐流,却不能共同权衡利弊、或一起释惑答疑。
        外貌雄壮强悍的人,通常意气冲动、勇敢果断。他们往往不顾及行动可能带来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唯有一鼓作气、顺势作为,甚至力竭而亡,或后继乏力。像这种品格的人,可以同赴险境、患难与共,但难以彼此约束、和平共处。
        过度胆小谨慎的人,外表上貌似举止审慎、思虑周全而有诸多敬畏,其实内心中过多猜忌、患得患失。他们不仅是认识不清“懦弱、屈辱”远离仁义的本根,并且习惯把一切顺势逆流而上的有所作为,都归类于“鲁莽、狭隘、偏颇”的性情举止。像这种品格的人,可以一起保全存身、苟且偷生,但难以协同一致赢得名节立世。
        一般俊俏高傲的人,通常秉性鲜明、特立独行。他们不在意个性乖张,敢于我行我素,甚至偏执狡诈的程度,可达到矫情至极,以至于能够饰伪似真而混淆视听。像这种品格的人,得到扶植可望达到既定目标,但不容易与周围人融洽相处。
        博学多识、思辨善言的人,通常强词夺理、高瞻远瞩。他们时常忽略自身理论学识的空泛浩瀚,公开喧嚣例如恪守中流砥柱的积极价值,反而轻蔑慢待了好像滴水涓流的存在意义。像这种品格的人,适合放任自流、著述立说,难以将其约法三章、赶尽杀绝。
        宽宏大量、交际甚广的人,通常心慈手软、不分智愚。他们不在意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还能够和各种事物人群打成一片,反而认为分门别类、人品等次的区划,都属于偏持极端的狂妄谬误;他们甚至可以置身于任何污秽拙劣环境之下,依然处之坦然。像这种品格的人,可以安抚大众、赢得民心,但难以励志图新,并不能够真正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世间还有一种桀骜不驯、偏执自我的人,通常激浊扬清,单求立志图新,而且绝不流俗。他们从不避讳个人行为,究竟是否属于“狭隘、孤僻”,反而把墨守成规、约定成俗视为污秽或妖魔,并刻意追捧一切超凡脱俗的言行举止。像这种品格的人,可以成就某种名节,却很难令其变通,去适益稳态普众。
        追求举止优雅、德行完美的人,通常志趣超越、倾慕虚荣。他们只是拘泥于完美必有明亮畅快的一面,甚至能够把暗淡静谧等同于停滞或死亡;他们貌似弊在急于求成,其实类似急功近利。像这种品格的人,只适合居人之上,安享顺境荣光,而不堪承受逆境落伍或默默无闻。
        热衷沉默寡言、老成持重的人,通常自以为古道心肠,擅长深谋远虑;其实,他们往往因为执著沉静,反而演变成了保守落伍,尤其甚者,会将一切思新图变视为粗俗疏漏,一味过度考赞懦弱柔美的德行。像这种品格的人,适合深究精研、探微访幽,难以得出迅疾敏感的应急判断。
        质朴率真、坦露心扉的人,通常把疑惑不解的内心想法,十分直接地表达出来。他们不在意自我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究竟是否低劣粗俗,或是中规中矩,并且认定一切谨小慎微、狡猾欺诈,都属于荒诞不经或万恶之源。像这种品格的人,因为坦荡诚实,反而值得信任,但难以把守彼此秘密。
        身怀韬略、阴谋狡诈的人,通常明察秋毫、锱铢必较。他们本身就因为患得患失,故而选择不择手段,所以根本不在乎是否离经叛道,反而认定一些具体明确、能够落到实处的既定结果,都属于愚蠢蒙昧,因此刻意追求一种飘忽悬浮、虚实不定的时势状态。像这种品格的人,虽有值得称赞的个性特征,但却不宜去矫正显而易见的恶劣品质或不良风气。
       毋庸置疑的是,自古以来,博学广识可以成就人才,然而,唯有能够拥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宽容胸襟的人,才是致用兼德、兼才的必备性情。像“偏才”之人,他们的最大误区,就是能够坚守独自的个性品质,而不能够“推情与人”,更无法达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全方位思考。所以说,即便就是传授给他们应该如何掌握博学广识,然而一旦他们拥有了才能,反而将前面的学问丧失殆尽;即便教导给他们如何宽容仁爱而又如何将心比心,他们却会将“推情与人”的宽容,竟然理解成为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心思去揣摩判断别人的性情。例如偏才之人,通常对于自己坚信不疑的事实,便以为别人会和他一样深信不疑;而他们自己若怀揣着奸诈诡讹的心思,同样认定别人会和他一样的阴险狡诈。因此,所谓“偏才”的才能,其实已经属于离经叛道;而且他们经常自以为已经修炼到位的性情,事实上与大方无隅似的“宽容、仁爱”品德相去甚远。毋庸讳言,偏才之人,虽然经常会有利于一时一事的功德,但是往往难以善始善终。

    点评

    克谐又推出大作,这也学习不过来呀!头痛,头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2-26 19: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发表于 2019-2-26 19:05:37 | 只看该作者
    推荐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地板
    发表于 2019-2-26 19:08:33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9-2-26 16:06
    第二章  人才品格的辨别
    (刘劭《人物志•卷上•体别第二》)

    克谐又推出大作,这也学习不过来呀!头痛,头痛。

    点评

    还没出正月,先给老兄拜年 简单说下这个作品的思路。刘劭《人物志》,据说也称《辨经》,我接触此书在去年国庆后,大概年前间断读完全文后,尤其对于书中介绍,说是此书在1937年曾被美国心理学家翻译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2-26 2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5#
     楼主| 发表于 2019-2-26 22:5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9-2-26 23:02 编辑
    老党 发表于 2019-2-26 19:08
    克谐又推出大作,这也学习不过来呀!头痛,头痛。


    还没出正月,先给老兄拜年

    简单说下这个作品的思路。刘劭《人物志》,据说也称《辨经》,我接触此书在去年国庆后,大概年前间断读完全文后,尤其对于书中介绍,说是此书在1937年曾被美国心理学家翻译成《人类才能的研究》,又说当时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重视。期间,在泛读其他书本知识中间,又发现南怀瑾先生十分赏识此书,并将其和曾国藩的《冰鉴》相提并论;另外,钱穆先生也谈及到此书在辨别人才上的价值意义等。但我读完此书,如同一般读习中国古代经典一样,只能说是懵懵懂懂而已!实在讲,每一次头脑中都很难形成一种完整、清晰、体系化的知识间架结构。由于去年释意《文心雕龙》的切实感受,个人觉得此书也很有“释意”的必要,所以,春节前后,虽尝试再三,但始终找不到切入话题的感觉!今天之所以连发两章,本意是迫使自己尽快钻进去,尤其通过这样张贴,不但方便前后认真对比,而且借此可以将具体概念、措辞所对应的大致语境和范畴,进一步探明。对此,一旦摸清书中宗旨和脉搏,也就如同当初接触《文心雕龙》一样,比较容易一气呵成了。

    至于老党兄谦虚地感慨,此楼文篇幅过长,难以速读问题。我的意见,还是各取所需最好……读书时,若直觉感兴趣,即可略读;若不感兴趣,干脆放弃即可。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本来就是为了读书愉悦自己,如果味如嚼蜡,还非要咀嚼下去,除非属于特殊需要,否则不该成为一种自然生活的健康常态吧

    点评

    看介绍,这个连载我要一字不落地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2-27 07: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6#
    发表于 2019-2-27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9-2-26 22:56
    还没出正月,先给老兄拜年

    简单说下这个作品的思路。刘劭《人物志》,据说也称《辨经》, ...

    看介绍,这个连载我要一字不落地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7#
    发表于 2019-2-28 22:11:4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克谐老师新作,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文字精练,祝贺克谐老师!

    点评

    嘿嘿……光注意看“文字精炼”了,心里“咯噔”一下!即刻联想到,时常评价算命先生说的话,一般“文字简练”的令人浮想联翩 说实话,我写东西一直苦恼的就是,恐怕文字表达的不清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1 15: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8#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15:39:28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9-2-28 22:11
    欣赏学习克谐老师新作,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文字精练,祝贺克谐老师!

    嘿嘿……光注意看“文字精炼”了,心里“咯噔”一下!即刻联想到,时常评价算命先生说的话,一般“文字简练”的令人浮想联翩

    说实话,我写东西一直苦恼的就是,恐怕文字表达的不清楚,加之字词组织能力有限,所以总是啰里啰嗦!对此,私下比较过以往自己的日记,反而也能把一些想法记录的简练而清晰。但是,为何一旦写起文章来,却还是容易措辞累赘缭乱不堪呢?!三十岁左右,我写的东西,即像日记,更像半生不熟的古文。现在回头看当年写的说是小说的东西,确实不能说精炼,但字句段落的问题,一样存在“语义不详”的毛病!!

    总之,谢谢云上云上君的评价,这个《人物志》也确实有点相面算命的味道。不是我释意的能力有多强,以至于把复杂、深奥、玄虚的古文,给予精炼升华。事实上,仅仅是我曾经探究过一段时期的西方心理学,加之生活经历,像第二章翻译时,经常针对某一类人性特征时,随即想象着前面《人心雕龙》中,刘勰不公开褒贬,但用词举例之中,依然爱憎分明了。

    点评

    呵呵,是不是真的呀?我从来不知道评价算命先生会用“文字简练”这四个字,不过我以后会注意的,好在我用的是“文字精炼。” 您的文字表达的不清楚,那谁有能表达清楚呢?您总是那么谦虚。{:1_2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1 2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9#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15:43: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9-3-1 16:02 编辑

    第三章  人才的源头、分流和功能
    (刘劭《人物志•卷上•流业第三》)


        人类的才能,根据实际流动趋向及其具体功德成就,大致可分成十二种情形,即俗称“十二流”,可分别称谓:“清节家、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辨、雄杰。
        一、所谓“德行高妙、容止可法”者,即为清节家。也就是说,凡被世人推崇为“清节家”者,必定道德境界高超,言行举止巧妙,生平作为堪称世间楷模,人们可以竞相效仿而于世无害。例如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扎(公元前576-485年史称"延陵季子")和齐国大夫晏婴(公元前578-500年
        二、所谓“建法立制、彊国富人”者,即为法家。像春秋时期在齐国的管仲(约公元前723年-645年)和战国时期在秦国的商鞅(约公元前395-338年),他们都在国家重臣的职位上,通过创建因势利导的法规制度,不单是将一个国家变得特别富裕强大,而且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景象转变。
        三、所谓“思通道化、策谋奇妙”者,即为术家。如果一个人的才能,在智能上,“思虑通畅、学识达观”的足以知晓万物化生的自然演变规律,进而在技能上,“筹划策略、运作权谋”的足以实现臆想梦求的功德名利,那么这正是“术家”的能力所在。例如春秋末年在越国的范蠡(公元前536-448年)和建立汉朝的功臣张良(约公元前250-186年)。
        四、在“清节家、法家、术家”三者中间,若概括各自最为突出的能力表现,即可归纳为“德、法、术”三个方面。如果有的人“兼有皆备”了这三个方面的能力,那么他们的德行风范,则可以移风易俗;他们的立制法度,则可以匡扶政治;他们的权术谋略,则可以功成名就……像这样三方面能力,都可以兼容并蓄者,即为国体。例如商朝初期商汤的大臣伊尹(约公元前1649-1549年)和创立周朝的最大功臣太公望姜尚(约公元前1156-1017年)。
        五、上述“德、法、术”三方面能力,如果有的人可以兼有,但在能力水平上,却比“国体”者稍逊一筹,那么其德行,则可以成为国家表率;其推行法度,在乡镇城邑内,则可以立竿见影;其智谋技巧,足以洞察立断一般功过是非……像这样一类人物,即为器能。例如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公元前522年即公孙侨)和战国时魏国邺城的县令西门豹。
        六、像“器能”情形中间,如果在“德、法、术”里面,仅是具备了某一个方面的能力。那么其中,仅在“德能”方面表现特别突出者,即便他们还没有拥有足以移风易俗的“清节家”一样“宽容仁厚”的胸怀和气度,甚至他们还存在着过度“求全责备”的缺点和不足,然而正因为他们能够正确辨别是非功过,并且足以深明大义,所以像这一类人物,即为臧否。例如孔门弟子子夏(公元前507-420年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等。
       七、在类似“器能”水平能力中,如果仅是在“法能”方面特别突出者,尽管他们还不能够开创一代时尚风气,甚至缺乏宏图大略的卓越才干,但他们确实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并且借住时运机会而舒展了个人抱负,像这一类人物,即为伎俩。例如西汉时期的张敞(?-公元前48年)和赵广汉(大约生活在公元前73年前后)等。
        八、在类似“器能”水平能力中,如果仅是在“术能”方面特别突出者,他们虽然不能创建制度,而且还不足以垂范世人,但是可以随机应变,并且擅长远离正直公道的诡计多端,像这一类人物,即为智意。例如汉朝开国功臣陈平(?-前178年)和西汉孝武帝御史大夫韩安国(?-公元前127年)。
        如上所列,凡一人一世能够建功立业,并成为“清节家、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八种人类才能之一流的人物。而且,他们所具备的能力才干,无一例外的都可归根于“德、法、术”三个方面。所以说,在源头上,尽管他们彼此略有差异,而且在流经渠道和造成影响方面,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在他们各自有所局限的地位权势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在他们一定职责权势之下,不但能够因势利导,举重若轻地解除难题和渡过难关,而且单凭各自能力,亦可建功立业。
        九、所谓“书文著述”,即为文章。例如著述《史记》的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135-?)和编纂《汉书》《白虎通义》的东汉班固(公元32-92年),都属于这一流派的典型代表。
        十、能够传授或弘扬圣人的哲理思想和理想事业,但一生没有出仕拥权,也没有具体施政业绩者,即为儒学。例如战国时赵国处士毛公(生卒年不详)和西汉河间王刘德的门客贯公(生卒年不详)。
        十一、像一些特别能言善辩、见机行事的人们,虽然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不符合道德规范,但是凭借他们自身的辩解口才,不仅能够立功成名,而且全身而退者,即口辩。例如战国后期燕国上将军乐毅(生卒年不详)和西汉楚地辩士曹丘生(生卒年不详)。
        十二、所谓“胆力绝众、才略过人”者,即为骁雄。例如战国后期军事家白起(?-公元前257年)和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大约公元前231-196年)。
        悉数上面十二流派的人物才能,都是封建帝国适合于辅助帝王开创功业或治理国家的内臣主干和得力助手。但是,上述“十二流”并不包括属于有冕或无冕的帝王天子的能力问题。
        事关帝王天子的德行才干,其关键必定在于“聪慧、平和、恬淡”。唯如此,才能“统率、达观、辨别”各种门类流派的才能水平及其能力大小;唯如此,才能知人善任、物尽其用,而不是方方面面都要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所以说,在圣明贤德的帝王统率之下,必定是使具有十二流派才能的人物,得以各显其能,并且自得其所。由此,大致而言:清节家,适合担当“理论、宣教、舆论”的“师氏”责任;法家之流,适宜“创制、立法、督察”的“司寇”紧要;术家的才干,堪当维护大宝世袭的“三孤”任务。除上之外,“国体”则是内臣“三公”的必备能力,“器能”适合“冢宰”管理职位,而“臧否”则是“师氏”的得力助手,至于“智意”,可为“冢宰”的辅佐人才。再者,像“伎俩”,适合从事“劝诫、辩伪、咨询”的“司空”作用,至于“儒学”肩负“传经、正名、施教”的“安民”职责,而“文章”必是“记事、撰文、昭告”的“国史”才干,至于“辩给”可担当“交往、出使、礼仪”的“行人”功用,而“骁雄”自然属于“治安、御敌、拓疆”的“将帅”本领。
        归根到底,如果帝王做得到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政府职能部门方能“上行下效、井然有序”,唯有逐级官员“职权分明、各负其责”,必定赢得太平盛世的油然而生。如果帝王不坚守平和寡淡的中庸品格,而是偏持部分或某一方面的德才嗜好,那么某一类人才的擅权理事,必将导致人才体系出现连锁反应一样的彼此挫伤、相互损害和共同焚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0#
    发表于 2019-3-1 20:01:23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9-3-1 15:39
    嘿嘿……光注意看“文字精炼”了,心里“咯噔”一下!即刻联想到,时常评价算命先生说的话,一般“文字简 ...

    呵呵,是不是真的呀?我从来不知道评价算命先生会用“文字简练”这四个字,不过我以后会注意的,好在我用的是“文字精炼。”
    您的文字表达的不清楚,那谁有能表达清楚呢?您总是那么谦虚。
    您的作品怎么更新得这么快呢,一天一篇,向勤奋的您学习。

    点评

    我怎么可能一天一篇啊! 本来元旦前后,就打算着手解说《人物志》,一开始想像《文心雕龙》一样,也把文中,尤其是当初,也是最早解释《人物志》的刘炳引述的经书名言,放在一起。但是,根本放不进去,也就放弃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8 22: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1#
    发表于 2019-3-2 05:06:5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有层次,大格局。有嚼头。谢克协。

    点评

    老党兄:实话实说,我个人一直在寻寻觅觅,不知道读书解惑答疑,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另有目的?!刘劭《人物志》,起初我觉得,不过就像当初国内流行过的,例如卡内基或戴尔等的《你的误区》《你的优点》《人待激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8 2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22:47:20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9-3-1 20:01
    呵呵,是不是真的呀?我从来不知道评价算命先生会用“文字简练”这四个字,不过我以后会注意的,好在我用 ...

    我怎么可能一天一篇啊!

    本来元旦前后,就打算着手解说《人物志》,一开始想像《文心雕龙》一样,也把文中,尤其是当初,也是最早解释《人物志》的刘炳引述的经书名言,放在一起。但是,根本放不进去,也就放弃了。春节前后用了一个月,总算完成了第一篇,而第二篇大概鼓捣了一周多,第三篇比较顺当,三四天的样子。本来我就打算,多完成几篇再张贴,并非怕丑,而是自觉还没有进入和找准作者意欲表达的对象、目标和目的吧。

    点评

    三四天更新一篇,确实很了不起,好的,期待您更多的精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9 2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22:58:31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9-3-2 05:06
    好文,有层次,大格局。有嚼头。谢克协。

    老党兄:实话实说,我个人一直在寻寻觅觅,不知道读书解惑答疑,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另有目的?!刘劭《人物志》,起初我觉得,不过就像当初国内流行过的,例如卡内基或戴尔等的《你的误区》《你的优点》《人待激励》《成功之路》一类,识人知己的励志书本。但是,尽管读过一篇,而在逐字句释意中,承接上下文,突然感到刘劭尽管没有书写《文心雕龙》,但他如同刘勰一样,对于自古至今的经书文艺名家的生死、得失、利弊,可能咀嚼的更加仔细入味。所以,尽管《人物志》不知由谁冠名,但却是一本不具体点名道姓的众多人物的个人传记……确实值得品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23:00: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9-3-8 23:03 编辑

    第四章  如何辨别人类才能的得失短长
    (刘劭《人物志·卷上·材理第四》)



        世间万物的存在与变化,包括人情事故,都有其必然的形成原因和发生机理。像这样一种“世界存在因果必然”的世界观,有的称为“万事皆理”,有的说是“世间皆数”。这亦如《周易》诠释“天地间,因数、循理而化生万物。”的道理,其实一模一样。
        俯仰天地之间,无论有形化生的万物,还是无形演变中数理,如果把这里面的“因由、过程、结果”都给予解析清楚,并阐述明白……人类如此愿望,自古至今,一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应属于难上加难,实属永无止境“探索和发现”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成这样呢?因为,在有形与无形世界中,事物种类繁杂,样式参差不齐;又因为,在人类群体或个人的智力见识上,也是千差万别,并且良莠不等。所以,世间万物的多样性,注定各自内存道理上,深浅不同,简繁不一;而又因人情各异,当彼此交流或相互沟通时,必然存在或顺畅、或迟滞、或不以为然的状态;这一切,又导致世间“已有、先有、将有”的某些关键性认识,都可归属于“只可幸会而不可强求”的现象问题了。毋庸讳言,如果有谁以为,自持博学多识或天生聪慧,即可参透玄机,并能理通太极;随之,将其宣贯众生,便可使天、地、人间的世事百态,都能够一下子变得通彻透明起来……如此愿望,即便不是把世界简单化的妄想,也必然落得误入歧途而事与愿违。
        自古至今,凡学习讲理论道的能力,最行之有效的途径,莫过于首先明白“道理分层次、人情有长短”。探究世间道理,若达到深入浅出者,一般把他们分为四种层次,即“道理、事理、义理、情理”;基于此,又将论说不同层次道理的人才大家,划分为“道理家、事理家、义理家、情理家”。然而,在论理说道的人才大家之中,由于性情气质的各自差异,于言行举止上,时常会出现九种过于偏激的倾向,即“刚略、抗厉、坚劲、辩给、浮沉、浅解、宽恕、温柔、好奇”;而在这九种偏激言行中间,还会伴有七种似是而非的情形心态,即“漫谈陈说、理少多端、回说合意、处后持长、避难不应、慕通口解、因胜情失”。另外,当说理论道时,通常还需要防范容易陷入误区的三种情况,即“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还有,凡论理说道者,除了个人的实际能力水平之外,当面对听众、看客或对手时,还经常会遇到下面六个种不良情绪倾向即“辞构、气构、怨构、忿构、妄构、怒构”。
        如上所列,当人们思辨分清了上述层次划分和种类问题之后,那些堪称论理布道的“通才”人物,若能够随机应变、顺势而为,还必须具备八项特别能力,即“聪能听序,思能造端,明能见机,辞能辩意,捷能摄失,守能待攻,攻能夺守,夺能易予”等。本文到此,人们或许要问:“究竟应该如何区分看待上面罗列的种种问题呢?”
    古人常说,宇宙天地生自混沌,阴阳周流化生万物。当下,人们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过程,不难从中领略到“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客观事实,并从中总结出来“物极必反”属于万物演化的必然规律。像“物极必反”这样属于“天、地、人”都无法逃避的内在规律的揭示,也就是所谓“道理”层面的关注话题。再者,像通俗道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样,人类的政治管理、经济活动和技艺提高,也离不开环境因素、物质条件、人群知能、技术程度的客观局限;因此,在人们群体生活中间,必须通过“建章、立制、守法”,借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最大化和多样化,而这一层面的问题,就是所谓“事理”的关注对象。另外,在“幼弱、少壮、衰老”的自然成长规律中,落实在人世间,伴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除外尊老爱幼、男女有别的属性划分,还有权势、职位的高低,以及种姓、阶级等尊卑礼仪的束缚,而这一层面的问题,则属于“义理”探究的范畴。至于人类自身,由于普遍存在着“性情、体能、智力、文化”等个体或群体性差异,因而在言行举止和功德作为方面,同样存在着稀奇古怪的千差万别,这就是“情理”需要剖析的所以然了。
        纵观世间一切事理因果,因为可以划分四种层次,由此人们在研究他们时,依据个人能力、关注对象和深入程度,便可以逐层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逐步探索和细致剖析。面对世间万象的纷繁芜杂,如果人类能够在每一个层面内,不但把原因和理由阐述的全面、完整和系统化,而且在思路、言语或文字表达上,愈是深入浅出、清晰透彻和井井有条,那么这种个体人物或时代人类的能力水平,也就愈发接近理学大家的标准程度了。所以说,如果一个人性情气度,能够达到中庸平和,而其探微访幽和伦理说道,又足以透彻宇宙天地之间的玄妙虚实,即堪称“道理之家”;如果一个人性情气质,能够执着敬畏务实,而机智权谋和因势利导,足以裁决轻重缓急的世事纷扰,即堪称“事理之家”;如果一个人性情气度,恪守温和宽厚,而忠信仁义和论理布道,足以辨别利弊得失的家国大事,即堪称“义理之家”;如果一个人性情气质,不仅崇尚聪慧明智,而且推己及人和善解人意,足以理顺奇异怪诞的矛盾心态,即堪称“情理之家”了。
        如同上面“四理”划分一样,因为层次不同,因而境界各异,所以像诠释各层次发生机理的“四理之家”,他们所针对问题和解决办法,必定也是各有所长,而不一雷同。又因为“四理之家”各具特色,在应对不同内容形式的情理事端时,他们之间难免互为利弊、各持短长。所以,面对根植于各自性情气质的“四理之家”的人物才干,还必须注意辨别其中九种容易造成“过犹不及”的错误事端,他们的偏颇性格及其典型表现如下:
        1、所谓“刚略”之人,性格耿直,言行明快,但缺乏细致入微的稳重深邃。他们在识大体、顾大局方面,足以高瞻远瞩,甚至当仁不让,但在遇到辨别具体细节,尤其需要落实详细步骤时节,反而容易捉襟见肘、挂一漏万;
        2、所谓“抗厉”之人,性格不屈不挠,言行说一不二。如果需要论证严苛立法,他们必定言之凿凿;如果要求恪守“公正、正直”,他们一定绰绰有余。但是,像司法必须有适度宽容时,他们却依然一丝不苟,仿佛人世间合情合理的“灵活、变通”与他们遥不可及;
        3、所谓“坚劲”之人,性格固执专一,言行自以为是。他们容易拘泥既定事实,能够深挖细刨和罗列根由,足以细致入微、淋漓尽致。但是,涉及谋篇全局,舒展宏观大略,即刻暴露出来视野狭隘、思路单调的缺陷;
        4、所谓“辩给”之人,表现为言多辞繁,热衷标新立异。他们评说人间是非之际,必定侃侃而谈,足以强词夺理,而一旦论证世间大道之时,时常理屈词穷,难以自圆其说;
        5、所谓“浮沉”之人,惯常浮躁好动,难以宁静沉思。他们一般敏感时局,而且热衷风尚,习惯于随波逐流的光彩照人,而一旦时势转变及其人生蹉跎,随之漂浮不定,任意颠簸;
        6、所谓“浅解”之人,一般浅尝辄止,不能深究辩难。他们闻听别人论理说道时节,遇到新奇锐意的观点,忍禁不住欣喜不已,而一旦聆听晦涩艰深的道德思辨,即刻疑惑茫然而不知所依;
        7、所谓“宽恕”之人,因能慈悲宽容,才有雍容大度。但是,遭遇诡讹阴险,却身处两难,因而犹豫不决。他们论述仁义博爱,可以旁征博引、精辟雅致,而一旦遇到具体事务,却难免进退维谷;
        8、所谓“温柔”之人,往往自以为性格体魄,都够不上完美。他们可以私下品味道德或感悟真理,也能够思辨短长,得以畅怀身心。但是,一旦设想公开宣讲,或着手解决世道难题,即刻妄自菲薄,或者半途而废;
        9、所谓“好奇”之人,性格飘逸,嗜好猎奇。他们筹划权谋、诡计多端,时常在外貌上,踌躇满志,风流倜傥。但是,置身世道人心的“正大光明”面前,往往相形见绌,显露拙劣品行。
        反观上述九种容易走向偏颇言行的根本原因,都可归咎于太过自以为是。他们把自我认知的某种层次程度的道德原理,完全等同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唯有一意孤行,因而过犹不及。
        事实上,像一些已经认识到性情利弊的人们,经常是因为深究和精修的程度不够,反而让他们表现出来七种似是而非的言行姿态,分别为:一者,貌似紧跟时代的高歌猛进,其实更多是随声附和的“漫谈陈说”;二者,看似博采众长的宏观大略,实质属于没有明确主见的“理少多端”;三者,貌似权衡利弊、褒贬适度的理解称道,本质则是阿谀奉承的“回说合意”;四者,看似迎合主流的事后表态,而多数属于保全自己的“处后持长”;五者,貌似漫无边际的侃侃而谈,究其本质,如果不是抓不准主题,那么就是故意跑题的“避难不应”;六者,看似宽宏大量,而又和颜悦色的说短话长,其实完全是小肚鸡肠,并且内心不甘的“慕通口解”;七者,属于一种得势咄咄逼人,但失势则诡诈狡辩,总是强词夺理,貌似不屈不挠的“因胜情失”。像这样七种,其实并不乏见的“似是而非”情形姿态,也是最容易蛊惑人心和混淆是非,并且时常导致大多数人困惑不解,反而盲信盲从。
        从来讲理布道,所谓争辩是非。有的人,因为依据充分、释说透彻,所以令人心服而胜出,这就是“理胜”;还有的人,因为巧言令色、口吐莲花,令人色服而胜出,这就是“辞胜”。凡能够“理胜”者,必定有真才实学,足以辨别黑白善恶、利弊得失,并透彻阴阳平衡,通过广泛举证,不惮于克难释微,唯求说理讲道的简单、明确、精准。而擅长“辞胜”者,为求胜利结果,往往离经叛道而标新立异;然而,无论何等华丽绚烂、惊世骇俗的言辞语句,一旦依赖奇异极端来取胜,必定远离了中正平和的自然道德,已然是误入歧途,难得善终。所以说,尽管人类可划分“刚略、抗厉、坚劲、辩给、浮沉、浅解、宽恕、温柔、好奇”九种偏才,但在他们彼此之间,也不都是泾渭分明,而是存在着“有同、有异、有杂”的交集混合,进而产生了“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的不良互动模式。
         大致而言,所谓“同则相解”,即一般性情气质相同者,则容易相互认同赞许,如同俗言情投意合;所谓“反则相非”,则指性情气质相反者,则容易彼此抵触,以至于对立冲突;所谓“杂则相恢”,是因为各种性情气质的人们混杂在一起,尤其争论是非,并不就是清者更清或浊者更浊,反而容易落得莫衷一是,甚至导致沆瀣一气。所以说,在这种世俗常态之下,但凡涉及公开化的“讲理布道、辩论是非”,无论作为旁观者还是当事人,不但要洞察了解所处环境和具体场合,更要时刻观察周围参与者的举止神态。因为,那些善于论道说理者,不但能够明察秋毫,而且懂得知己知彼,由此才有可能权衡利弊,进而有的放矢,只是因地因人的论说短长;也就是说,精明智慧的论辩者,善于选择足以打动对手或受众的措辞,据理力争,侃侃而谈,从而赢得最大共鸣的目的;他们在论说演讲中,如果不能打动对手或受众,那么宁可偃旗息鼓,暂且保持缄默;如果觉察到与对手或受众之间难以沟通,那么宁可戛然而止,不必勉为其难,否则劳而无功,甚至适得其反。至于那些不注意言论场合,尤其不善于观察对手或受众的情况,甚至不重视性情“同、异、杂”之间的互动模式,那么像这种少数人之间或群体性的交流,只会是自说自话而已;其结果,即便不都是南辕北辙,也一准落入“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尴尬境地。其实,探究这里面的得失症结,如同平素举例说明道理一样,凡善用比喻者,总是选用一个通俗的事例,借以挑明其中所蕴含的普遍性道理;反之,不善用比喻者,往往罗列众多故事,反而造成千头万绪、喧宾夺主,令人不得要领、无所适从。所以说,当观察一个人能言善辩的实际效果,并借以省察一个人实际才华和确切能力时,还必须注意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的人性倾向和社会风气。鉴于此,唯有不断提升认识高度,尤其注意加强自觉防范的主动性,才有可能避免一些习惯性误判,才能够根除滋生“假、大、空”的土壤。
        毋庸置疑,敢于探究世间难题的人,一定都是从溯本清源着手,他们有赖于稳扎稳打,逐渐克难致胜。然而,那些不善于解决难题者,通常渴望急功近利,惯性于舍本逐末,贪图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凡舍本求末,无论如何花言巧语、强词夺理,必定难以脱离巧言令色、华而不实的本质,像这样一种错在根本的言语行为,即所谓的“辞构”。
        世间敢于挑战权威,善于攻坚克难的人,首先要弄清楚对手的锐利锋芒究竟何在,通过逐个剖析构成强势的内在基础和外在依傍,抓住关键,各个击破。然而,那些不善于克难攻坚者,往往眼盯着对手的短板和缺陷,习惯横加斥责,唯求挫败对方的锐利锋芒。但是,从来“针尖对麦芒”的情景之下,必定弥漫着“意气用事”的氤氲,而且通常就是两败俱伤的结局。所以,如此凶险局面,即所谓的“气构”。
        凡擅长扶危救急、进谏劝诫的人,引喻例举,指明过失,必定点到为止。然而,那些不善于进言劝解者,往往紧紧抓住对方过失,甚至变本加厉的类似落井下石。但凡落井下石者,必定积怨而相互仇视,这就是所谓的“怨构”。
        世间常理,处久生情,善思聪明。所以,能够时常敢于提问“为什么”的人,久而久之,世事通明,自然睿智。从来堪称睿智的人,即便遇到新的难题和诘问,通过对比联想,即刻获得明确判断,进而应答如流。然而,那些日常不善于思考者,胸无点墨,浑浑噩噩;一旦遇到非难和质疑,经常就是茫然不知所措;即便仓皇应答,必定驴唇不对马嘴,因而被视为“不可理喻之人”。所以,一般不可理喻的人,往往心存顾忌,这种心理即为“忿构”。
        常言道“君子不居危墙之下”。虽然“临危不惧、绝死地而后生”确有可取之处,但是置身“大势已去、徒劳无益”的处境下,善于解除窘困的人,懂得止步折返,存留“东山再起”实力。然而,那些不善于解除困境者,一味激励冒进的类似火上浇油,即便精神可嘉,实属于事无补。像这种事实和结局都十分清楚之下,执意“鱼死网破”的莽撞,即为“妄构”。
        当下,人类性情中有一种常态因果,这就是一旦在自我心思中有了个人主见,随后,便听不进去与之相反的意见和建议了。所以,无论讲理布道,还是明辨是非,往往表现为各持己见、争先恐后,一意孤行于赢得更多的认同。然而,当一些个人的“看法、认识、信念”得不到“认同、赞许、拥护”的情况下,一般人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认定别人不能够明白自己心意,甚至以为别人属于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而已。自古至今,凡人与人之间,从来属于极其珍贵,也是最讳莫如深的东西,莫过于“相互理解”吧。所以,人们相互之间一旦心存“无法理解、不能沟通”的芥蒂,这就是“怒构”。
        在群体社会里面,人与人之间,像上述构成了“辞、气、怨、忿、妄、怒”等六种不良的个性心理和社会时尚后,一旦蔚然成风、人人自危,那么类似“洗心革面”一样的社会根本性变革,则不是“指日可待”,而是“正当其时”了。
        事实上,一旦解构清楚了上述六种习性庸常的心理倾向和能力所为,也就不难预见,正确应对和如何变革的趋向和正道了。然而,在上面列举的一些场合下,如果大家只是各抒己见,而没有谁提出质疑和非难,那么也就无法辨别清楚,究竟谁说的道理,能够适宜解决眼前问题。所以说,唯有“一言堂”和“一锤定音”,必定漏洞百出;而只有“大家谈”和“不许辩论”,更是鼠目寸光。那么,中庸平和的光明大道在哪里呢?这就是:1、广开思路的“聪能听序”;2、尽己所能的“思能造端”;3、探微访幽的“明能见机”;4、深入浅出的“辞能辩意”;5、讳不忌医的“捷能摄失”;6、防患未然的“守能待攻”;7、灵活机动的“攻能夺守”;8、无坚不摧的“多能易予”。
        世间无论个人还是群体,凡是能兼顾上述八个方面的能力优势,即“八美”之后,若再论天下“四理”,无论其中“高低、大小、难易”程度如何,都一样能够辨别的“全面、透彻、清晰”……也唯有置于这种态势之下,再论理说道,才可以做到适时合理,才能够理由全面透明,才有可能使普天下聪明人心服口服,也才属于从根本上的无往而不胜。否则,如果不能兼顾“八美”,而仅有某一方面的机智精明,甚至单一方面的偏才,愈是奇葩俊秀和光彩照人,而其他方面的优势美德,必将愈发面目全非,以至于一无是处;这如同习惯了抢到芝麻丢掉西瓜者,最终落得饥不择食。
        有言: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其实,涉及“八美”之中的极致偏才,如能得其所长,给予量能任用,这才是辨能识才的根本目的所在。所以,他们中聪明敏感,能够辨别长短、区划利害者,适合于明理定性,即所谓“名物之才”;其中聪明机智,能够统筹大局、深谙得失者,适合于建纲立制,即所谓“构架之才”;那些聪明灵动,能够见机行事、灵活应变者,适合于应对危机,即所谓“达识之才”;那些聪明善言,能够舌如巧簧、娓娓动听者,适合于规劝解纷,即所谓“赡给之才”;那些聪明巧计,能够手到病除、扶危解困者,适合于逆境施救,即所谓“权捷之才”;那些聪明高瞻,能够远见务实、防微杜渐者,适合于布局应变,即所谓“持论之才”;那些聪明权变,能够处乱不惊、攻坚克难者,适合于破敌制胜,即所谓“推砌之才”;那些聪明睿智,能够因势利导、心想事成者,适合于临危受命,即所谓“贸言之才”。
        大致而言,上述的八种偏才,都有足以能够发挥各自特长的用武之地。由此推知,所谓“通才”,恰是兼容并蓄了这八种偏才的能力优势,依此纵横捭阖,并能舒缓自如。所以,堪称通才的人物,当与聪明人切磋交流时,他们不但能够理解人意,而且可以温暖人心;当与大众沟通生活时,他们不但能够察言观色,而且可以顺应民心。也就是说,“通才”为人处世的谈吐姿态,由于已然明辨诸理,而且能够解颐众心,所以才不会强人所难,而是因材施教,仅是顺势作为。即便他们的宏志蓝图,已经胸有成竹,也不会因担忧埋没名声,从而先声夺人;即便他们胜券在握,并料定计从己出,也只是坦言主见,旨在细说理由,并且适可而止;即便他们必须纠偏伐错,也仅是坦言利害功过,而不是夸大其词,更不会借口矫枉过正,致人死地而后快。
        通过偏才所失,推论通才所能。由此不难看,通才的处世态度和立世原则:凡言辞话语,或著书立说,必定针对不同道理和受众人群,有所针对的循循善诱,而释惑解疑;凡为人处世,或出头露面,如果不是扶危救急,亦是扬长避短。
        堪称通才者,不会因个人名利荣耀,激化矛盾,招惹嫉恨;不会因个人优势长项,求全责备,刚愎自用。因此,真正通才并不避讳论说短长优劣,也一样阐述利害得失,但他们之所以能够避害获益,即像善于辨别猛禽怪兽声音者,虽然置身凶险危亡境地,却能当机立断,或进或退;亦如懂得体恤冤夫怨妇心扉者,即使身陷尴尬窘迫地步,尚可推心置腹,或去或留。
        堪称通才者,即便在人生最为扬眉吐气、声名显赫之际,依然能够折腰敬畏、彬彬有礼;即使功高盖世、无所匹敌,仍能谦虚谨慎、兢兢业业。那么,他们为何能够达到始终“心平气和、言行适度、无怨无悔”的地步呢?这就是明理得道的最高境界罢了。事实上,也只有达到通才的地步,才能堪当“经纬万物、治理天下”的重担大任。

    点评

    谢谢克谐又更新了。我自明天起外出两个月,我还不会用手机阅读、留评社区的文章,所以有电脑的地方我就上来拜读,否则,只能放到一块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9 0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5#
    发表于 2019-3-9 06:08:01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9-3-8 23:00
    第四章  如何辨别人类才能的得失短长
    (刘劭《人物志·卷上·材理第四》)

    谢谢克谐又更新了。我自明天起外出两个月,我还不会用手机阅读、留评社区的文章,所以有电脑的地方我就上来拜读,否则,只能放到一块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6#
    发表于 2019-3-9 20:03:05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9-3-8 22:47
    我怎么可能一天一篇啊!

    本来元旦前后,就打算着手解说《人物志》,一开始想像《文心雕龙》一样,也把 ...

    三四天更新一篇,确实很了不起,好的,期待您更多的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1 11:48
  • 签到天数: 22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7#
    发表于 2019-3-12 10:10:29 | 只看该作者
    捡知识!在此问好克谐老师!

    点评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14 1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8#
    发表于 2019-3-13 20:14:02 | 只看该作者
    这么长这么多,真是不简单,得好好读读。点赞。

    点评

    问好! 老话说:懒老婆的裹脚又臭又长。现在懒老婆也不裹脚了,“又臭又长”的玩意儿,都成了古董、奇缺货了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14 1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3-14 10:53:03 | 只看该作者
    yxq一叶扁舟 发表于 2019-3-12 10:10
    捡知识!在此问好克谐老师!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3-14 10:56:55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9-3-13 20:14
    这么长这么多,真是不简单,得好好读读。点赞。

    问好!

    老话说:懒老婆的裹脚又臭又长。现在懒老婆也不裹脚了,“又臭又长”的玩意儿,都成了古董、奇缺货了呗

    点评

    可不,虽然不懂玩古董,但是清楚那是好东东!容我缓过劲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14 2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22 10:34 , Processed in 0.1272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