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7-10-21 09:36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
6#
楼主 |
发表于 2019-5-18 09:31:52
|
只看该作者
当涂是一个历史名城,是一个鱼米之乡。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良田万顷。然而,在那旧社会土地大部分被地主霸占着,大多数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的土地。
大家想一想,我爷爷拥有良田万亩。当涂没有荒地,也没有未开垦的土地,那么这万亩良田怎么来的?农民会心甘情愿的把他们的土地买给老爷吗?就算是心甘情愿,那么也必然会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上万户农民失去土地。(江南人多地少,人均不到几分地)只能当老爷的佃户。
我的奶奶姓代,是我爷爷家的一个佃户。他们家租了我爷爷家几亩水稻地。打的粮食60%要交给我爷爷。
勤俭,吃苦耐劳,是中国的农民的本质。依山傍水的当涂是他们生活的母亲。山上有桃子与各种果子可以充饥,水塘里也有许多可以吃的东西,有莲藕,鸭头(是一种水生植物,我小时候也吃过),菱角,荇菜,--总之只要不是灾年,也能勉强糊口。
山清水秀,依山傍水养育人,这里出美女。我们古老的诗经里的首篇《关雎》讲的就是那里的少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荇(xì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中国农民是拿他当饭菜吃的。
苗条 秀气又贤惠的农村少女,坐着木盆在水塘里捞摘荇菜,左手划一下,右手划一下。
苗条秀气的姑娘是老爷少爷打猎的猎物。我的奶奶就是这样被我们牛家娶到了家里。
鲁迅在他的狂人日记里说过,虚伪的封建礼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我的奶奶就是被这个吃人的社会吃掉了。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进入到我们牛家,她就失去了自由。她再也不能看到那蔚蓝的天空,那清清的河水。再也不能自由自在的在河里捞菱角,在荷花中穿梭。等待她的是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封建礼教。
西方格言《不自由母宁死》。我奶奶没有那种觉悟,但她确实是早早的去世了。 据我父亲说,他才十一二岁的时候奶奶就去世了。所谓早年丧母。
我奶奶出嫁的时候也就是十六七岁,算我奶奶20岁的时候生的我父亲,那么我奶奶也就是活到30来岁。
我奶奶去世后,牛家也败了。我妹妹的回忆录里是这么写的。
话分两头,再说这牛家少奶奶虽然荣升为太太,掌了大权,但骨子里仍然是贫民百姓,她心底善良,安分老实,恪守妇道,对丈夫的所作所为从不过问,也不敢问。对儿女却百般热爱视如命根,她似乎天生不是做上人的料,老爷的话是圣旨,老爷不在一切听管家的,整天无所事事。儿女离家求学,她一百个不放心,候门一入深似海,无奈独自守空房,冷冷清清,悲悲切切,本不善言语的她更是寡言无语,只有与仆人在一起干点儿事才略显出点精神,这还不能给老爷撞见,被斥之为有失身份。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教声和月到帘栊。”太太形单影只,亦思儿心切,无奈一头栽进佛门,向菩萨诉苦,求菩萨保佑,保老爷顺心保儿女平安,保家保儿,唯独不保自己。她吃斋念经烧香叩佛,凡佛爷“发话”竭尽全力效敬,附近地区的寺院僧人闻讯无不趋之若鹜,争先恐后的视太太为第一大施主,太太以慈悲为怀、以佛祖为呈,有求必应。
当时传说有佃农交不上租的只要求到太太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弄得管家常报怨说:“这些都是刁民,明明就是哭穷耍赖,您怎么能信!照这么下去还能收到几个租!”太太总是好脾气的说:“各家各家的难处,能帮就帮一把吧!”乡里的人都说老爷太太人不错,好说话,倒是管家太凶横,不讲人情。
前面说过代家穷,穷亲戚也多,免不了经常上门求助,太太总是慷慨解囊,来者不拒,哪怕是翻箱倒箧倾其所有也要扶贫帮困。然而老爷给的月钱、香火钱有限,自己再怎么省吃俭用,就是分文不用仍然是前吃后空,入不敷出。她又是极看不得眼泪的,情急之下不得不向外举债,那些个放高利贷的闻风而动,蜂拥而至,巴不得多多放债,以刘家的声誉、家产还怕她还不起?机不可失呀!由于太太不识字,不懂得账务,借据由着对方写,她只知道有钱才能敬佛施善,才能帮助穷人。这样一来举善愈多举债愈多,债加利,利滚利很快就债台高筑。可是,穷还得济,佛还得敬,钱还要筹。她已是穷途末路、一筹莫展,还不能声张,怕被老爷知道要责怪,因此担惊受怕,同时又思儿心切,终日郁郁寡欢,久而久之积劳成痼竟一病不起。
老爷依然是花天酒地,不常回家,他只道是太太小病无大碍,歇歇会好的,所以不当回事儿,也没让儿女知道,怕影响他们学习。不料太太病入膏育,回天乏术,魂飞命殇。噩耗送到省城,儿女如遭五雷轰顶,悲痛欲绝。原本内向的女儿更是一言不发,终曰以泪洗脸。儿子则在信中大骂其父,声称他是杀害母亲的刽子手,愤怒之下永不回家。
牛家太太的为人家喻户晓,刘家太太的善行家弦户诵,太太的早逝令众人叹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只是为了一睹太太芳容。出殡那 天,自发来送葬的人源源不断,排成长长队伍,那场景不亚于哪个大人物出丧。天空中弥漫着悲伤的气氛,哭泣声此起彼伏,尤其是那些既得利者更是悲痛欲绝,这年头行善的人可不多,现在又少了一位,能不悲伤吗!连老天都被感动得留下眼泪。丧事办得隆重得体,毫不逊于当年太太进府时的盛况,平淡乏味的小县城又一次被激活,街谈巷议全是有关于刘家的事。
他家还真不负众望,奇闻倍出,这不,大出丧刚过,老爷就被人堵在家门口,动弹不了。不知从哪冒出一群债主手持借据声称是太太生前的欠条,要求兑现。老爷一下子懵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太太会欠下这么大一屁股债,他百思不解的是太太要借这么多钱干啥?难到给她的月钱还少吗?不够可以问我要嘛,何必要向别人去借,真是丢人现眼!老爷询问管家,管家低头不语。老爷明知其中有诈,但白纸黑字红手印明摆着,不认也的认,他又羞又恼。老爷虽浑却不奸,君子坦荡荡,欠债还债乃理所应当,他一咬牙全认下,并放出话:只要拿得出字据,连本带利一次性结清。这恐怕是老爷这辈子所做的唯一件正事、大事,“正”的他忘了大烟;“大”的足以让他破产。决定既定便清理帐目,这才知道已经经济危机,不得不动用固定资产,当机立断卖地卖房子,哪怕是倾家荡产,债必须还清!
语出惊人,这无疑又是一条爆炸性新闻,小城再次轰动,纷纷议论:“看看,人家大户家就是牛,这么多的债说还就还。” “太太又不识字,还不是由人写多少就算多少,她只管摁手印。” “那当然,肯定有人混水摸鱼的,刘家要面子也只有认帐。” “早知道,我也去搞一张,出记外快。”有人打趣的说。霎那间说什么的都有,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传得沸沸扬扬,直到刘家把债主全部打发完小城才恢复平静。此时的刘家家产也所剩无几。当然也不全是因为还债,这些年老爷自己也没少败过家,事到如今只有对天长吁:“要房子要地有何用?我的两个小孩是不会回来了。我算把他们全得罪了。”对于自己今后的生活他倒也坦然:“我反正有工资,怕啥!还有个小儿子呢!”他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地与小老婆母子同居,这次他没敢把小儿子送远,总算过了段相对安定的生活,也算享受到一番天伦之乐。(以上摘自我妹妹的回忆录)
从我妹妹的回忆录里可以看到我爷爷的荒诞,我奶奶的不幸与管家的恶毒。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发展到清末民国时期已经是一个彻底腐烂的阶级。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恶瘤,是一个必须铲除的毒瘤。正如鲁迅说的那个写着礼义仁耻的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是一个最不人道的社会,是一个虚伪的最不要脸的社会。
我爷爷虽然留学过日本,据我父亲说,他还是个维新派。但回国后,实际上没有像那些爱国志士投入到改造中国的运动中去,而是沉浸在封建社会的地主老爷的生活中。
同为剥削阶级,地主与资本家不同,资本家作为一个阶级,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必然要关注他的工厂企业,要为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而努力。而作为地主阶级根本就不关心生产,他们只是不断的区强化他们对农民的掠夺,过着纯消费的腐化生活。从中国几千年的儒家经典就可以看出,他们从来不关心生产。
在中国地主阶级是一个必须打倒是阶级,没有土改我们中国就不可能走向工业化,就不会有中国的繁荣富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今天,在打倒地主阶级以后的70年的今天,我们在网络上还看到有为地主阶级叫冤的文章。污蔑攻击土地革命的文章。说什么《地主、富农其实就是先进生产力代表,--就是农村勤劳致富、懂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地主的土地也是他们逐渐地化钱一点一点买进的,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的财富-》
说什么《土改是杀地主均贫富》,《土改、公私合营都是“把富人的财产充公分给穷人”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但是不讲人权的罪恶行为,同时也会造成以后的不讲法治乱抢别人财产的后遗症,"
----可见在中国物质革命虽然有很大的成就,但在思想上的革命还远远没有彻底成功。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封建地主阶级的罪恶。当然,这里也不能排除是敌对势力要在中国进行颜色革命的需要。
我刚才在网上看到一条《地主是几代人发展的结果,怎能比上用权利空手套白狼,一夜暴富?打倒地主自己取而代之,甚至比地主还牛逼,革命者的鲜血白流了?这是一条什么道路?叫改革?》的回帖,
------对腐败分子的痛恨,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否定土改,为封建地主阶级说话。地主的财产不是是几代人发展的结果,而是巧取豪夺得来的,在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几代人发展的结果》只有几代人败家的事实。
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要靠自己的几分地去努力,不要说几代人,就是几十代人也不可能发展成地主,更不用说大地主了。在中国地主阶级是与官僚、军阀、大商人联系在一起的,是从官僚、军阀、大商人那里转化过来的。地主阶级在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几代人发展的结果》只有几代人败家的事实。所谓富不过三代。
我的爷爷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