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11|回复: 2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扎什伦布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1:06: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扎什伦布寺……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五十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前)这扎什伦布寺在整个藏区及藏传佛教中之地位,定然已是毋须吾辈再来饶舌了。那日既去到彼处,一切相关游览交涉之类的俗务,亦皆不必一一细说。但待得那位新“接任”的当地土著导游——其形神俱绝似一喇嘛——引领着吾辈,一边善意地提醒着咱种种来此参观之须知细节,一边亦以娴熟且是简明扼要之语,向众人介绍着本寺情形时,则这寺院之整个悲凉沉重历史,才猛可凸显于吾辈眼前,并定格于当时那倍觉刺目的血色夕阳下。彼寺自身之发展史,国朝一般文字资料皆可查阅,也倒没甚过于惊人的。然而谈及上世纪后半期那一段、特别是本寺在“文革”中的经历,这导游的眼神和语气,说实在的,真的是显得颇有些异样。“浩劫”这种说法,在此才可算是找到了最为确切之注脚。很难设想,倘是我汉民族之历代圣贤,譬如说儒教发展史中之一段,涉及孔孟以下,类似程、朱、陆、王等人,其身后竟共遭遇此,那么我整个民族,将会如何面对这事。在听导游诉说这段历史的当时,吾人真是羞惭难当,忒为本民族曾有过那等疯狂、那等无知、特别是那等残忍之行为,感觉无以谢罪于人……在此特定的政治社会历史原因之外,本寺自身之构建,另有一细节,亦颇令吾人有所感触。那便是:建寺之初,便刻意选择了一个天葬台作为基点,且是故意将那块天葬石之顶面露出,以提醒人类当永远休要回避死亡。走近那乌黑幽亮的石块跟前,自家特意将脚轻轻踏于石上;一时,类似某种通电之感,且麻且噤地透彻吾身。——那作为物质形态存在于世之生命本体、那作为无形状态漶漫于虚空之吾辈精神,终将何去何从,顿若杳冥间之一巨大问号,碰触与勾动着吾心。这样的问题,自然不该是在这种短小游记中细加讨论的了。不过既是已经涉及,略加点示而已。附带再说一点:关于藏区流行天葬之事,早年似乎讳莫如深,今毕竟也可明明白白地拿上台面来说了。在游览途中之另一处,显然还是由经当地相关部门安排,一位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年轻藏族女子,向咱介绍其民俗民情时,便坦然自若地说到此事。其实达观些看,人类究竟怎样处理已脱离精神之纯物质性躯壳,恐怕真的并不那么重要,人家自己想要怎样对待它,旁人除了遵从及尊重,端是又还能与还须怎样呢?在兹文附图中,主图外再有一幅,便为《葬台昏晓》,此是当日某个清晨途经其地得来。彼时吾人在那野路旁之零星摊贩上,还“淘”得一原滋原味的民间护身佛像。此外,那清寒晨曦中,天葬台所处的高高山岭之下,却不知为何又有着一个围着铁丝网的军事禁区,这也颇令人觉着相映成趣。不再啰嗦了,打住。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3年。并附现场所拍照片数帧,以供参看。

另附游归后所得之词一首——


转调二郎神·扎什伦布寺随感  

弃存边野,
自古即、
修参福地。
但帚抹泥墙,
幡辉金瓦,
真个遥生艳炽。
日落荒风吹碎雪,
入佛阁、
转而凄厉。
更瘗石残痕,
隐余皮骨,
证吾生死。

凝睇。
沧桑亿劫,
浮沉当世。
险毁灭于人,
卒还乎祀,
难叩其间秘史。
阖目寺僧,
坐坛官圣,
善面似含幽诡。
旋悟得、
是非焉关彼族,
莫须言耳。



(总 1093 篇之第 950 篇)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950-1扎什伦布寺.jpg (97.97 KB, 下载次数: 24)

950-1扎什伦布寺.jpg

950-2葬台昏晓.jpg (91.28 KB, 下载次数: 25)

950-2葬台昏晓.jpg

照片 1552.jpg (159.57 KB, 下载次数: 26)

照片 1552.jpg

照片 1553.jpg (205.01 KB, 下载次数: 22)

照片 1553.jpg

照片 1563.jpg (184.43 KB, 下载次数: 25)

照片 1563.jpg

照片 1571.jpg (90.04 KB, 下载次数: 21)

照片 1571.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0:51:04 | 只看该作者
罗布林卡·雪域茫然落照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五十一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前)完成分内观览任务——或亦莫如说是“行毕分内游玩权利”——之后,离藏之前,稍有一点自由活动时间。依自家惯例,每到一地,有机会总得去博物馆看看的。然也心知决不应以此及人,所以,当同行亲友表示想趁此机会去逛逛那有名的“八廓街”时,咱这一行数人,也就自行其便了。当日一早,吾独自问道至那博物馆;待彼开门,便乘兴一一览究其馆藏。不出所料,馆内自然、历史、人文、经济连同整个社会民俗等其他方面的资料,确实都是颇值得一看的。本文当然不会是参观馆藏之心得体会了。及待此心满怀充实之感,回顾一番则终将离去时,忽忆起先前排队进馆时,曾听人说,这不远之处,便是负有盛名的“罗布林卡”、西藏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之所在,遂趁这时间还不太晚,赶快访向那儿,心想至少也看上个大概形貌,以为自己翰墨之需。既至,方识原来此却是个城郊之阔大休闲园林,虽亦有内外之分,但整体皆显得十分清幽秀丽。眼下这时间既已不允许、且是本身也不需再去查证什么内存档案,所以自当是止于绕园闲步,为一己搜罗点绘画素材而已。心想的是也只利用手头这相机,照上几张照片。孰料事情偏有恁巧:因方才在博物馆中照了不少资料相片,此时,相机居然无电,试上了两三次,都是一开机便自行关闭了。好在身边还备有个小小本儿与一截短短的铅笔,于是也就只好“重操旧业”,草草地勾上了几笔速写。不过当时身处其境的感觉,倒还真是非常宜人的:朝雨方停,空气清冽舒爽。园中各色花木,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但皆是色泽菁润,欣欣向荣,而整体环境,却又出奇之安静。近前的疏林密草,碧水瑶葩,尽皆依依向人,若睡犹苏。中景围墙内之宫苑,在远处雪峰积云的映衬下,也显得格外的撩人清思。兼之微风轻寒料峭,周遭相当距离之外,拉萨街市在薄薄雾霭中若隐若现,故尔,一时还真真似将人带向了一个非现实之所在。归游后,即据此感觉,参考当时速写及今更于互联网上搜得的合用照片,画成此示之图。兹藏游之作也,至此即告一段落。另附一离藏时从飞机上得来之瞬间视象《雪域茫然落照间》,以作为本次游览及近些篇游记之总体句号罢。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3年。



(总 1093 篇之第 951 篇)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951-1罗布林卡.jpg (99.79 KB, 下载次数: 20)

951-1罗布林卡.jpg

951-2雪域茫然落照间.jpg (99.59 KB, 下载次数: 24)

951-2雪域茫然落照间.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21 09:3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板凳
    发表于 2019-8-26 11:20:33 | 只看该作者
    画很有水平。不过 文字不分段落实在让人看的头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7:10:44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谅解。在下各种文体中,此种先期即已拟定为此,乃一以贯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5:01:38 | 只看该作者
    寂池清晓……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五十二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深秋某周末,亲戚中有车一族相邀,又去广阳坝附近“农家乐”。斯事一切常规套路,此皆不赘述了。唯彼地居于坡凹间,面对一溜大池塘,却引出吾人今有兴一言之小小事体。事之缘起亦至为简单:那日才到彼处,即见主人家在塘岸边用网兜以米饭粒诱捞细小野鱼儿,道是此乃必上与客人之“特色菜”,还说次日中午,吾等也自会尝鲜。当时吾即想到,何不带走它几尾,拿回置于吾家阳台小池,既有利于吾人观玩,于彼弱小生灵而言,亦更属幸事。将此想法道与主人,主人一口便答应了,说是走前来看这网兜,内中定是有的。当时把此事放在心上。至次晨,独自早起四下悠转。恰逢夜雨初唏,气息爽洁宜人;放眼周遭,薄雾依稀,连池秋水,苍碧间另觉一种沉静。些许鸭只,已然呷呷地觅食于水中。偶有灰白之鹭,自由自在地旋翔于塘面。原来大池侧畔,残桂衰柳掩映之处,还有一小小圆池,内中立着一尊金色弥勒佛像,其后又是一座翻新建成的观音寺,而吾人昨夜居所,外形悉与寺院香客客房相似。想来此亦是为日后当地经营的“看点”或“卖点”之一罢。观览陂塘风光之余,这心思不觉从那神佛事跳跃到吾人昨日拟定之事,遂蓦然一动。吾辈从不刻意求神拜佛,更不奢望上天平白无故令吾不劳而获发财甚的,至多,忖度倘其天道果存,彼但看吾辈不愿为恶之份上,即使偶有无心之过,亦勿轻降大罪于我,便称幸了。是以,心念及今之将有为于类似“放生”之小善,则何不赶快乐而为之。念此之时,眼已睃见那捕鱼网兜,犹正安放在岸角。当即曾迟疑片刻,想是此时去行这事好还是走时再行的好。只此一下,忽意识到那已在网中的细小鱼儿,其中有些若本有这继续活下去之机会,却竟在吾这一念之间误了,岂不可怜之至。于是当即四下寻找,临时觅得一小盆,蹲在水边洗净了,盛上半盆水,便伸手向那网兜中抓鱼。一把抓得四五尾,彼等在吾掌中拼命挣扎。吾一边着意把捏之,一边暗暗慨叹。吾今之手,于彼而言,宁非命运之神欤?在吾掌握中,即幸为吾之宠物得以尽其天年;脱离吾掌,旋即便下油锅为人盘中之餐。二者相去更曷可同日而语!念及于此,手一发不敢放松,盖生怕原已有幸者,忽又变之为大不幸也。如是之举有二。见既已抓捞上了十来尾,不便再怎的,终默默摇头端盆离去……今,彼盆中鱼儿,已然快快活活生存于吾之阳台小池,“混迹”于“青花儿”、“黑背”或“黑头大黄”等辈阵中矣;彼自家固然并不知其命运中有此大波大澜,而吾则深为彼等庆幸之。此示之《寂池清晓》一画,仅以“山水”角度,现其宁静之自然风光而已。这文中所言,读者若有兴趣,或亦可于之另行玩味。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3年。另:这几年下来,当初“救”下的那批小鱼,莫约还是存活下来了几尾,盖因吾家阳台小池内,至今可见,尚有此好些青黑色鲫、鲤,仍浮游于内,并已长得差不多有人的手指般大,且是与锦鲤们相处甚洽。而反倒是这文中所提到的那些“有名有姓”的锦鲤,却基本上都因故殁去了,乃又换过点新的。唉,这池中的“历代生灵”啊,思之亦为彼一叹!
    随附几帧从前偶尔拍摄的小池群鱼照片。此时本想也将那些活下来并长大了些的小鱼拍个照附上,无奈全都躲在石山旮旯里不出来,只好算啦。呵呵。



    (总 1093 篇之第 952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952、寂池清晓.jpg (96.26 KB, 下载次数: 25)

    952、寂池清晓.jpg

    SAM_0069.JPG (218 KB, 下载次数: 35)

    SAM_0069.JPG

    照片 004.jpg (254.72 KB, 下载次数: 23)

    照片 004.jpg

    照片 018.jpg (199.4 KB, 下载次数: 24)

    照片 018.jpg

    照片 049.jpg (204.15 KB, 下载次数: 22)

    照片 04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66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
    发表于 2019-8-29 19:37:42 | 只看该作者
    初次拜读,感涉及的内容丰富,配画精致衬题。使读者对藏区人文历史有更多的感悟,难得的一篇文化游记。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9-8-30 15:40: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认可。握手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9-9-4 08:53:34 | 只看该作者
    鹅岭桐轩遗迹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五十三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一日,夫妇二人趁闲外出走走。忽念及许久未去过本市鹅岭公园了,遂乘车一趟去到那儿。时值残秋,满园黛黄相间,石桥菊圃,幽路游人,无不令人怀及业已恍然之辽远岁月。抚今追昔,固然良多感慨。而目下整体说来园内游人已疏,常见者,不过亦如吾辈赋闲之人,来此自觅其乐耳。漫步途中,历见彼辈或群集、或独自在廊间林下吟品管弦丝竹,更多的,则是借着所谓“MP4”一类时尚玩意儿播放乐曲而轻歌曼舞,虽属俗众之举,而其毕竟托生此科技昌明、且基本还算无甚大灾大乱之世,乃休管其它,只顾纵情享此太平之意态,犹显而易见焉。心识于此,一面信意遍游园内。临江一隅,见一镂雕精致之小小楼台,忆里倒还似真未见过了。而其内空空如也,墙饰之物,特别是一幅外蒙古亦尚在版图内之全国地图,分明示其至少建于民国之前。既沿室中曲梯登于顶台,得见指示碑牌,方知其曰“桐轩”,果然造于纪元1911年,乃属仿罗马式不对称装饰之石结构建筑,为当时某贤达之士消夏别墅,因周遭多植梧桐以名。是日之游也,为得见于兹,顿感平添游趣。且于顶台之上凭栏眺望高崖以下嘉陵江两岸,见那残存老梧枝叶间,明亮亮闪跳出当今崭新的高楼大厦,于是一种沧桑史感,更是悠悠地浮现在这心头。归后,将此日所得印象,归纳表现成此示之《鹅岭桐轩遗迹》一画,随这小文,一并以飨读者。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3年。另补记:
    当日游玩于此桐荫之间,偶见林下落有树籽,幼时称之为“桐麻豌”者,却是彼时处于饥荒之际吾辈“顽童”之爱物。今,好歹温饱久已解决,定然已是想不到还会将它弄来炒着嚼食甚的了。乃却忽发奇想,道是何不捡它几粒回去点种在阳台土钵里,到时倘是发芽成长起来,看着岂非趣事?于是便真个说做就做,拾选了几粒回去种上。而后其果然便有一株发芽生长起来。正不知真个长大咋办哩,恰巧吾女在近郊地方购置得一所带园子的小小庭院,当然也就将这树苗移植去那厢(其过程在吾人装修那房屋时,亦曾有过简单描述)。今,随此文不妨将这“有凤来仪”之幼小嘉树的“玉照”,也附之于此。说笑归说笑了,不过其本身那枝叶青青的模样,倒也煞是惹人怜惜。呵呵。
    (总 1094 篇之第 953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1:25:30 | 只看该作者
    僻山佳墅·今日名园权属我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五十四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癸巳秋冬之交,因事曾去南山后岭一处。此为国内某知名企业在渝设置之“培训基地”,实则所谓“会所”,——倘说得更加直白些,便是一处山中庄园。其一般时节,皆近乎空落无人,而四下景观,足称雅妙。当日煦阳临照,气候清寒中微带暖洋。周遭麓岭,尽含烟黛,且色泽因经霜而毕显其浓郁苍艳。园子本身乃西式。楼阁池院,修葺整洁;随处可见之花木,亦疏密有度,欣然宜人。步入楼堂内,最觉难能可贵而至为舒适者:环墙俱是透明玻窗,外界静静松林,清清池水,曲折桥栏,尽皆明晳映入眼目。当时即不由羡想:要是只此为一书斋画室,堪称何样幸事!而其时恰逢从者言,此即彼集团老总们之大小会议室也。闻言思之:向来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说,此固旧时代之事矣。今,历史沿袭之名山胜境仍多属僧道或官府,固毋须论。而世间佳好之山,凡新近得以发掘又擅交通之便者,则实实已当是“商占多”也。吾辈既远非僧道官商,在生艺业之成,看来一般而言,亦难以至达彼等所能得之此等境地,兹,自属己心明了之事。然则古贤之训,凡“造物者之无尽藏”,亦尽可是“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所谓名分占有之事,说到底竟无碍于其实际享用的。念之至此,胸襟豁然开朗,因以旷达欣喜。遂尔只在当日,尽情感受这一时因缘所至而闯入吾人心目间之清丽云物。事后得画二帧,一曰《僻山佳墅》,一曰《今日名园权属我》,此述文并志其由来。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3年。附志:画之其二,本曰“暂属我”。既题,想想后,感觉无论从达意或是音韵所需,皆当是“权属”,故尔只好冒其不韪而涂改之。特此说明。



    (总 1095 篇之第 954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10:42:45 | 只看该作者
    即将南麓呈春色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五十五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癸巳残冬,因家庭琐务较多,且是久未有新鲜画题,所画不过皆是整理此前既入本文附图却自感不甚畅意者,因以竟至多时未及此文。正月初头,相对小闲。“立春”前一日,约友兄照例游走南山。围绕那近时因“漏底”而变得浅露不堪的涂山湖徐行一周后,仍选取清水溪一路且游且归。途中但觉荒寒阴湿间,这虽经冬而依旧繁密的满山草木,枯涩芜杂,却又分明已暗含着几缕春之生气;而偶见一二树凋谢之梅,落英缤纷,亦将斯境,点缀得更加情趣盎然。归后忆及所见情形,尽管己心许久以来都自我告诫,道是此南山题材,吾画已然发掘过甚,是以一般皆毋须再取画于它了,但此却仍是忍不住又兴味浓郁地付诸丹青翰墨。成,随兴名之曰《即将南麓呈春色》。思之,此山形貌固然长存于彼,且即使有人工“开发”因素,其本体亦然变化甚微。而吾人之诗心画眼,毕竟乃因事境之变,随之亦自不时有异。推究其理,这南山,在我中华大地之上,原不过只是名不见经传之区区一丘(其中所谓“黄山”一段因抗战历史名世另当别论),而吾辈因时因运,与之结下不解之缘,遂年复一年,细细体察其本性,兼探索其季节与风雨晦明之变,乃再三再四以不同角度及方式表现之。盖为此坚持不懈以近固执之努力,今,此山之名,终至因吾画入选“美丽中国”邮电产品而亦得张扬。此山倘有知,或当自觉欣慰甚或感念及吾人。而吾人在此山灵面前,又岂敢自大,唯只自勉自励,兢兢然但求于彼深苍老黛间,再可撷得些许诗画题材。日前尝偶然得知,昔抱石公曾谓:彼之山水画作,即大得益于寄居巴渝之时。斯亦极言吾巴渝山川之大美矣。而吾辈一世托生巴渝之地,乃又曷可负之。想想,今后是否还当以这南山为“营养基地”,只所画之境,又并不为其实景所囿,或唯此乃称真山水画者当步之正途也。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主图之外,附上国家邮电部门以吾画《南山春暝》为题制作的“中邮好礼卡”。


    另记:关于国家为个人出邮品这举动,固然有其“待遇过高反令有嫌”的成分,但醒眼看今世,其实亦与“为某人出书、出画册”甚的相类似,既有庸俗化、商业化之因素,但其事本身说到底,也还得看所选择者品质如何。再者,入选《美丽中国》邮电产品之事,事前咱不知晓,整个过程中也没收咱什么费用,而是双方议定以一种“两免单”(彼不付此稿费,此不付彼“版面费”之类的)方式进行,所以这事仍与咱一贯的宗旨——不靠花钱宣传自己——毫不矛盾。盖因现今花钱即可上各种媒介,无论是传统纸质的或者新式电子版的,日渐将事情弄得个鱼龙混杂,故尔在此特作附带说明。


    (总 1095 篇之第 955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9-25 11:06:59 | 只看该作者
    山掠危云,水推险浪,酉秀黔彭闭四方……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五十六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冬日蛰伏家中,临案作画,不免回顾旧时题材。忆及多年前尝与诸画友溯游乌江一事,斯游程历经川渝东南角一带,彼处有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历史上尽皆十分苦寒闭塞之地。尝有俗语谓之: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此已极言彼贫瘠地激励人心自强之意矣!而当时吾辈乘火轮行于江上,观两岸景物,确乎苍凉荒远,使人悚悚然暗自有叹。记得彼时曾有《沁园春》一首志其游事。今日观之,其词总体未足称道,不过却有几句,于己印象既深,那语言本身又颇具所谓“形象性”,故尔今即以之为画题。句曰:山掠危云,水推险浪,酉秀黔彭闭四方。画成,自觉尚有当日船上放眼周遭一派高远荒率之意象。兹画已在此,不多言了。唯此作之题意格调原已若是,倘有欲于此中寻觅郁勃青秀意趣之读者,吾只得预先即致其歉意焉。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初。附相关之个人照片二帧:一即为当时在边城茶峒所摄;其二拍于乌江航船上,却是稍后一两年带家人游此拍摄的。另,亦不妨将那首尚不够成熟之词附上(新世纪后多少作过润色),乃请读者诸君看看,其是否犹有一二可取之处——

    沁园春·九九纪游    1999年

    小别山城,
    假道涪陵,
    再入乌江。
    叹沿河两岸,
    尽皆贫困;
    龚滩一带,
    多属蛮荒。
    山掠危云,
    水推险浪,
    酉秀黔彭闭四方。
    花垣外、
    寄边城吊翠,
    情韵悠长。

    世人营利匆忙。
    有谁似吾侪淡心肠。
    笑车夫霸市,
    强词夺理;
    店家宰客,
    剩菜残汤。
    更可观瞻:
    荒村古镇,
    领袖财神供一堂。
    嗟末纪,
    纵深山僻野,
    亦拜“孔方”。



    (总 1095 篇之第 956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956、山掠危云 水推险浪.jpg (85.47 KB, 下载次数: 25)

    956、山掠危云 水推险浪.jpg

    乌江.jpg (145.37 KB, 下载次数: 23)

    乌江.jpg

    边城.JPG (137.11 KB, 下载次数: 37)

    边城.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11:19:24 | 只看该作者
    远年乡间春夏二季情景各一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五十七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兹所示二画,为昔日感知之乡间春夏二季情景,乃取自吾《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中《乡中四时》之前二首。其春景诗曰:春风拂四野,万物发清歌。唯我含菜色,踏花尚吟哦。夏景诗曰:夏雨偶溟迷,农时不可欺。抢栽旱田里,血指捋湿衣。二诗之意蕴已十分明确,不必多言矣。唯既以之为画,其所当取之可视场景,亦必得经营推敲。如读者诸君所见,此春景画中,一片清寂之山原,料峭春风劲拂,茫茫大块,似已于苏醒中轻发出其味悠长的吟唱。画之右下侧,一只半大的牛犊翘首向天,明显有其蕴意而其意又颇不易以言传。左上角,隐约可见小小人影,自然当是借喻达某本人,正徘徊于疏淡落英之下。整体境界,但使人注目有思,默默嗟叹而已,亦难道出具体情节来。夏景画之情境则相对确切:浓云密雨间,乡村果是闲人少,大伙儿皆在为一年糊口事之至关紧要者——插稻谷秧——拼命忙碌。虽是写意画,且是处于风雨迷漫之境,然画中无论人物动势、场面铺排及各种细节展示连同色墨搭配,自感都可称恰如其分。咳,俗谓“文艺家须深入生活”,此其信也。吾对斯事之切身感受,乃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一春夏之交。当时天公不作美,插秧的大好季节一直干旱,后却又霪雨陡至,连旬不开。吾辈身心,不单久已在那“正二三月”春荒中快被拖至虚脱,且客观上又还没有蓑衣,然而为了当下的生计与长远的“表现”之计,则不能不置身于“田夫野老”中,无休无止地在生产队的七沟八梁间没命奋战。个中事体,也不是这儿短短几句话得能说清的了,倘是读者中有想要探知其究竟者,可于吾新浪博客小说类博文中,寻找《乡中苦斗》之第三十九章观看,便知端的。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初。

    (总 1095 篇之第 957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957-2夏雨偶溟迷 农时不可欺.jpg (97.03 KB, 下载次数: 21)

    957-2夏雨偶溟迷 农时不可欺.jpg

    957-1春风拂四野 万物发清歌.jpg (99.12 KB, 下载次数: 22)

    957-1春风拂四野 万物发清歌.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6-22 09:17
  • 签到天数: 261 天

    [LV.8]以坛为家I

    13#
    发表于 2019-10-10 12:27:0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09:47:2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6 11:39:47 | 只看该作者
    日暖家山醉鹧鸪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五十八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近时阳春初至,万象更新。尤其今日坐于这案台前,窗外一片晴和明朗之貌,竟恰与方将为文之画境,两两相融。而画中之境何者,虽早已逝去数十载,此观之,仍怦然叩击吾辈心田!其实彼不过只乃是当日在乡中的这个月份上,最为见惯不惊的平凡景物:春阳暖融,晴云柔丽,坡岭壑梁与庄田竹树,尽在若有若无的光雾笼罩间。是时也,吾与“社员些”纵然腹中饥馁,则感此大美春色,亦欣欣然隐觉心儿在空腹内扑腾,遂便将此忱情,径化作一腔乘之而发、必欲小小改善自家生存状态的昂奋力量。或尔便是将其视作吾人在当时恶劣环境下,“带有一丝盲目乐观情绪之苦苦挣扎”,也未尝不可……有鉴于此不时又浮现于吾人五内间之绵长回味,数年前,即偶有诗句道曰:云晴野岭喧村社,日暖家山醉鹧鸪。日前更将诗境赋形为画。是以,兹便有呈示于读者诸君眼前的如此这般景象。尽管笔下色墨草草,自感幅中朦胧之内,诸般形神,可谓幻亦犹真。不多作解说了。
    此画应先已得自2013年。其文,依文中所叙,则当是得自2014年新春。

    (总 1095 篇之第 958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1:27:19 | 只看该作者
    总是推门长见此,我心扬激复悠悠……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五十九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回想当年在乡下时,居所既高,开门即见一片茫茫无际山野。四季递嬗,阴晴变幻,在此举目凡数十里内外,尽皆可纳入瞳底而演漾于心海间。彼时,只要这人生基本需要尚可得以维持,每每都用一种旷达的心态予以自解自励,是以有时甚至还颇具一份“阅尽人间春色”的气概充盈在胸。当时偶尔也想:恐怕若这等日日都面对着的苍凉大美景象,这一辈子,即使境遇真的改变,反倒是再也难以得见了罢?而事实证明,这种预感果是“生发有因”,且真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犹越渐感觉明显与强烈。前几年,自己曾在一首小诗中,有两句,言及此种感受。道是:总是推门长见此,我心扬激复悠悠。近日暗咏其诗,不由亦乃将其赋予形色为画,是以方有此呈现于读者诸君眼前之翰墨篇什。当然,这是连“审美主体”俱一并点缀入幅了,姑且便称之是“有我之境”焉。另外,画中题款,无意间将“扬激”书作惯常词汇“激扬”,业已轻加标改,此顺带说明。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新春。另,当年在旧电脑中所翻制成之电子档文件,图片格式似乎太小了,今在大屏幕中观看,只占了屏中小小的一部分,气势不够,有点遗憾。幸好原件却是与之无关的。此亦特作说明。

    (总 1095 篇之第 959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0 15:17:10 | 只看该作者
    溪山春寂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六十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一次,偶然忆及早年下乡与返城路上,常在那桐口河一带所见的景象:连绵不断的青山,时隐时现于缥缈的白云里,山色苍黛而幽邃;从大山深处蜿蜒而出的溪河,水光碧艳却又空明。沿溪两岸多是种上了十几年的柏树,虽是还没甚“萧森之气”,但倒也已然蓊蓊郁郁,尤其在那流云的润湿下,显得颇为凝然厚重。水上难得出现一只船儿,每轻轻地划过静谧的溪野,与岸上同样难得一见的木板或泥墙房儿,堪称相映成趣。空寂中,不时也传来一二声船夫的啸歌,随即而来,则常又是被引发的一阵阵犬吠……既感怀斯境,乃得一小诗曰《溪山春寂》。道是:溪云叆叇春山静,岭柏幽森湿雾萦。散淡船夫发吆啸,绵长余韵惹獒声。自觉此诗颇具山水画意,于是趁闲将其付诸丹青翰墨。今者,画作与诗,连同诗画产生的由来,皆已如实汇报与读者诸君,各位倘或偶有静闲之时,但请一作信意观玩。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新春。


    (总 1095 篇之第 960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以下另附几段纯粹用白话描写这一带自然景物的文字。这是从咱长篇小说《乡中苦斗》中节选出的。其文风或与吾今这“文白夹杂”者甚是相异、竟至不象是出自同一手的了。再者,这节选文字,也仅只是一点相关的自然风景,读者诸君切勿真个便以“世外桃源”整体视之呦。呵呵。


    ……卡车行进在通往巴州的简易公路上。山路崎岖,并且路面越来越窄,路旁的人烟也越来越稀少。举目望去,只见那被逶迤盘转的公路旋旋缠绕着的山原上,到处都是一片充满异乡情味的葱绿色:漫无边际的麦浪之海,一块块郁郁青青的野草坡,以及大片大片黄花谢落、翠实盈枝的油菜,─这一切,构成了一幅色阶相近、悦人眼目的巨型青绿色图案。点缀和贯串在这幅大青绿图案中的,是那鲜血一样的杜鹃花和白雪一样的桐花枝。清风抚拂,红白花纹与绿底交相闪映,从中直透出一派无涯的生机和一股浓郁芳馥的三春气息。……一道道静寂神秘、苍松翠柏丛生的山谷很快被抛向后面去了……一块块空旷辽阔、潺潺小溪匆匆穿越其间的草滩也很快被抛向后面去了……前面,又迎过来一座怪石突兀的短松岗,岗下三三两两,几家农院,还有数十块清汪汪的水田……


    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古老乡镇……不过,这儿的自然风景却非常秀丽。沿河两岸都是覆盖着绿苔的青石山峰,湿淋淋的白云,时时在河谷中的松柏和青杠树林间出没。河流不大,阔有十来丈,最深处也不过数尺;河水清澈见底,河底几乎都是由滑溜溜的、纹路十分规则的大石板构成。河岸边的草坡上,盘根错节的桐子树,顶着洁白的花冠,象是一个个硕大的蘑菇,星星散散地分布在碧绿的田野间。三五条干干净净的黄沙小路,曲曲折折地穿过花荫,然后向四下的松涛柏海间分岔开去,不觉便消失在万山丛中……千百只山雀在山林里悠然自得地啼唤;遮蔽在山林深处的院落,时时传来一阵犬吠声。这些声音,伴着河上偶尔飘来的一两声船夫号子,越发使得这片春天的山野融和洽澹,幽静安谧。


    ……越是溯河上行,四下的景色越是清幽秀丽,而那种乡土的气息也就越是浓郁。脚下的这条羊肠小道──陆队长提到它总是叫它「大路」──始终紧靠在河边上,随着河岸的起落而起落。在山峦的缺口处,不时又可以见到一会儿那轮播放着温柔紫光的半斜春阳。漫山遍野都是红白二色的山花:红的是初绽的杜鹃;白的是带果的刺梨。已经关满了栽秧水的冬水田,彼此毗连着,一块块明净莹蓝,仿佛是正在舞动着的一束束轻盈的丝带。河面上,野鱼儿在微波间闪跳;三五头水牛和黄牛在河心的芳草洲上怡然自得地低头吃草。两个牧童,袒露着圆鼓鼓的肚子,麦草帽歪盖在脸上,大叉着四肢,很潇洒地仰卧在牛儿身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2 15:54:52 | 只看该作者
    远岭飘来栀子香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六十一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距今莫约十来年前罢,吾辈自感作为一名中国画者,在诗词方面,专业功夫,尚且欠缺。因此发心于此“恶补”一课。固然,斯事岂可能是一蹴而就者。不过,以此毕竟悉心地亦养成了一种细细体察生活中“诗情”的习惯(品玩“画意”之习惯,倒是久已形成定性,呵呵),并随常暗自吟咏咀嚼得来之句,由是愈感人生其乐融融。一初夏日,明艳煦阳之下,但觉燕声娇婉,树色欣熹。也不知从哪处坡岭,隐隐地传来一股股淡淡的栀子花香味。近前,却有一少年,正在自家窗外辛勤地经营着苗圃。于是当即以此为题,移时乃得绝句一首,名谓《偶成》。其曰:呢喃燕语入晴窗,远岭飘传栀子香。檐下花畦新垒出,勤耘细种小儿郎。客观言之,诗亦算清新小巧,活泼宜人。置诸箧内,许久也未怎的。今偶尔翻出,吟味之余,作成一画,取其颔句,只改得一字,云“远岭飘来栀子香”,遂为画之题目。幅间之境,已非身处之现实,是真可谓“诗情画意”者矣。又,画之原作,色墨亦颇觉清新,但不知怎的,翻拍成照,反却觉着黄旧了许多,此顺带说明。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新春。
    发帖时另附:细想来,吟咏之习惯,本亦属自幼养成;且是青岁那段乡间生活苦境中,也算是一度“作诗成癖”的。其后近二十年间,热衷于“西式文体”,转将这癖好“戒”掉了。逾“不惑”之后,旧情复萌,社会生活中屡屡得来之深心痛感,往往藉是而寄托,唯作朦胧曲折之表达。惜乎一贯任性,忽视诗艺本身之基本功锤炼。自此时起,觉,乃一步步潜心静意,刻苦研习,又历十余年后,方渐觉有得焉。而反观本文中之诗句,则似又略感其“青葱稚嫩”矣!


    (总 1096 篇之第 961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1:26:21 | 只看该作者
    沿江庶可拾温情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六十二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甲午初春,偶然得与已长大成人的女儿闲步于江南僻岸。所行之处,恰为女儿幼时,时常带她来玩走的地方,今者却是滨江公路以下之相对未经人工雕琢处,是以犹颇具自然形态。是时也,天气正当宿雨之后而将晴未晴之际,周遭景物一派清新。隔江望去,于那栉次鳞比的高楼大厦丛中,远岁的一些痕迹,如黄沙溪侧畔之大石滩,连同其背后高崖间之老旧七孔桥,还有“野泊”在那甚有“历史感”之菜元坝竹木市场外的汽船(当年咱溯行长江上游及赤水河一带,便是在那厢觅着的船儿,也不知而今是否还有那般好事!),如此等等,俱历历在目。回眸近前,则多是一些已在开始或将要开始改造建设的东东。左侧春树葳蕤的坎壁上,斜出一株花叶兼发的红桃,雄辩地点明着这特定的季节。父女二人且行且谈,抚今追昔,意态之间那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与对时下情味的品咂,委是殊难言表。最是记得女儿忽然亦说到一事。道是,其自打初中寄宿起,回家时便常在一小小报摊上买报。今听闻那摊主的亲人遭遇不幸,摊主本人又甚是自强,决不要人家捐助于他。因此,女儿表示,想要在那人那儿去订他一年的《女报》(平常女儿都是随处零买这报),用以暗中表示对其人其事的关怀与帮助。此言在吾心中,所触感怀,可谓至深。盖女儿自己眼下处境亦并不顺利,所遇之事,搁许多人身上,一般皆会令人自顾不暇甚而至于恐怕是要怨怼社会人生了,但她却依然对人对事富于仁爱之心,这足见其本性的淳良真挚。兹游事后,偶见女儿在微博上发有此行图片,并冠以“寻觅旧日温情”之意。吾见之极有同感。是以,待得自家作此画成,遂亦即以“沿江庶可拾温情”名之焉。及至临屏敲写这段文字时,注目画中所点缀的那两个身高相去不远的人影,深心之感,一发难以收拾。相信熟观吾画的读者诸君,定能隐隐回想起,吾昔年画中,曾多次出现过的那一大一小两个点景人物……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随附一帧当时手机所拍现场风景照片(像素尚不够高)。



    (总 1096 篇之第 962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11:27:04 | 只看该作者
    《乡间杂诗》配画三帧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六十三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此示自家《乡间杂诗》配画三帧。其一“嵯峨沉壮势凌云”,写当地昔日豪强山寨遗址。这类地势,因之前自己文字中多曾描述,也就不消再说甚了。唯时至当代,于荒落晴空之下、桑柘丛中观其形貌,似愈觉有些趣味耳。其二“疏松岭脚背湾处”,写当日去公社场镇每每经过之地。那户周姓的僻野人家,房前屋后种了不少桃儿,——此非只花开之时为其环境添了些幽丽,主要的是,一年竟然还能以之为其家换来许多粮食。这一点,老实说,当时可是极令吾辈眼热之事。其三“山雨乍来”,则属回味那时偶尔野行遇雨的感受。也不知读者诸君中哪些位曾在野外有过忽遇大雨甚或大雷雨的经历了。个人觉得:那份狼狈,但同时与之随来的那份新奇乃至于刺激之感,其实确也是平时很难得到的。总之罢,这三幅画作,题材上完全没有联系,纯粹仅是一己对彼时生活之片段性体验而已。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为了有助于各位理解,除将三首小诗俱附于后,另亦将描述其地“山顶寨子[或为庙宇]”之文段附上一二——


    金华山寨

    桑柘阵中奇兀身,
    嵯峨沈壮势凌云。
    旧时因作豪强寨,
    雄视一方若虎贲。


    周家桃儿

    疏松岭脚背湾处,
    红白邓林遍发花。
    却当良田三四亩,
    新桃易麦属他家。


    山雨乍来

    岭头风起黑雷聚,
    崖脚云收紫雾微。
    才见远山入暝色,
    浑身早已湿单衣。



    选文1:

    ……这山顶上原是历代的乡绅们为了躲避打家劫舍的好汉而下寨的地方,昔日的堡垒遗迹,至今还依稀可见。那上顶的路十分险要:只有一道几乎直立的、就在巨石上直接凿出的狭窄阶梯通向那儿: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而整个山巅,就是一尊庞大的、接近圆柱体形状的乌油石。山巅上还曾经有过一座纯然以条石垒成的小小的山神庙。不过,在文革中,这紫云山山神庙同各地绝大多数庙宇一样,也被红卫兵小将们砸碎了,——如今庙身坍塌,破败的庙堂上蒿艾丛生,几个没有脑袋的神像,横七竖八地躺在荒草丛中,浑身上下,被山雨冲刷得一片惨白……
    ……整个山野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紫蓝色光雾中。山势奔趋,象竞食的巨兽,象抛舞着的一条条其大无比的彩绸,也象汹涌激荡的海。无数的村落农舍,或疏或密地点缀在泛动着金色光斑的水田之间。田埂回旋曲折,线条极富韵律节奏之感;几处袅袅升腾的炊烟,又赋予它们以虚实变化,使它们若隐若显,浓淡恰然有致。一只雄鸡啼唱起来了,四下的鸡群纷纷应和。牧童们赶着牛,星星散散地分布在大大小小的绿草坡上。接二连三的赶场的人们,排成了一条条线,象蚂蚁般地趱行在田间的小路上,呼兄唤弟之声,不时又随风飘上山来。远处有一个轻烟缭绕、人气汇集的地方,象是浮现在一片浩渺无际的水域之中的一座有着繁盛生命的小岛一般……

    (《红尘心蜕·乡中苦斗》)


    选文2:

       一大摞巨石梯坎仿佛劈头盖脑地向你压来。远远的上方,两块硕然无朋的怪石,构成了一个大大的A字。穿过石间的缝隙,便可以上山顶了。两旁都是光滑的、一溜下底的石板坡。这道巨石梯坎,恰似在斧刃之上。
      你自然也想起了“天梯”这个字眼。在对造化之功和前人的壮举惊叹之余,你不觉游兴倍增。
      你一气奔上了山顶。
      原来这山顶整个便由一块巨大的磨形青石和三条廊柱形大石头构成。那三根苍黑色的大石柱,生立在稍低一点的一片浅草坡上,柱顶与“磨顶”大致平齐。“磨顶”上便是那荒颓的山神庙。庙内除了几个东倒西歪地隐没在枯蒿中的无头神,别无长物。不过,即便如此,地上仍然有着许许多多的烧残的香头。——显而易见,尽管这些年来红色的狂飚席卷了整个中国,但是民间那种传统的敬天法地的拳拳之心,还是生生未已……

    (《孤独,虎一样的孤独……》)



    (总 1096 篇之第 963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1 19:52 , Processed in 0.1118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