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江南达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扎什伦布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12:00:18 | 只看该作者
巴渝乡野“土俗”景物两帧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九十八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此示两画,所表现者,又属甚为“土俗”之景物。彼亦乃吾随人于巴渝乡野间“农家乐”得来。此第一帧所示之地,其实只是好奇观看了一下而已(或者日后还真个要去,也未可定)。第二帧所示者,方是这群体多次去过的“老窝”,道是要咱也去见识一下的。那第一处,势居高岭之巅,凭栏庶可俯瞰好大一片山野。屋院棚廊倚崖而建,庭园修葺整洁;颇引人瞩目者,是门楼跟前那树繁盛的石榴花。庄院之名,则也起得有点儿怪异,叫甚“年诸山庄”。明了之人,自可懂得,所谓“年诸”,谐音“年猪”也,实已将老板本人那份巴渝式的乡土幽默,表露得很是充分。那所去的第二处,亦即吾人“实得其乐”之农家矣,便是在这片崖岭之下。颇为同行之人称道的,其实也就是那园中有个柳荫掩映的大池塘而已。不过,客观地说,这背景既是云光淡荡的葱郁山岭,周遭也很觉幽僻,倘于好季节好天气之时,静静地坐卧在这水滨,想必倒也真可得到一份清雅乐趣。但当天,却仍旧只是在尽人皆知的那种俗乐气氛中度过了。唯咱也还多了个心眼,询问了一下老板,问这山叫甚名字。答曰:此称广福山。——喝,名称还如此这般之大哩!当时这心头暗叹了声,于是画成之际,其自不自然的,也就被咱用之于题款。今,注目这帧题作《却曰斯山称“广福”》之画,思之:依存于此山之人,究竟“广福”或“窄福”,甚至退而言之、有福或者无福,其实哪由这山可定。现世,相对而言,这山之人,终是可以靠着它,赚上咱城里人一点钱了,这总也算是有了些福份罢。则倘在本朝前期,这山肯定还是这山,这山名同样也称之曰“广福”,但那倒是尚有一丝丝“福气”可言么。同理,譬如方才所说之“年诸山庄”,在那等情形下,无论老板能想出什么样吉祥谐音的名字,可又得能怎的?似这等简单浅显之理,固然不消多费唇舌浪耗读者诸君的时间了。且就是以这般逸笔草草之画,犹配文来对诸君说东道西的,是否都已然近于不妥。唔,快些打住。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发帖时另附:
今回想起来,彼时虽也不咋地,但终有些许自在的俗乐,于纯以找钱吃饭为事者而言,在业余时间,有了快活之精神寄托;而于吾辈既于青壮年时代为自家挣下领俩养老钱资格、且是寻常间又更有别样“玩事”者言之,此亦不失为一种变换生活口味的方式。惜哉今岁,因疫情及种种其它缘故,连间或过上一下这等日子,也都不易了……

(总 1098 篇之第 998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9 09:28:42 | 只看该作者
嚣尘难扰幽山静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九十九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此示之画,及其在本文中所列之序数,观之令吾微生感慨。“九”之连排三位,为数固称其大矣,比之于时,则恒远之。即若斯画“嚣尘难扰幽山静”,不亦隐喻吾人心灵之永恒期盼欤?再看这画上,近前之山,犹取之吾心稔熟之青青南麓;远置景物,却仍乃此身所依托之渺荡江城。虽以“嚣尘”命之,其城市姿容实可称美丽(想必观者皆一目了然其亦为前文所道及之“南滨路”江湾一带),而吾心焉又不对其怀有眷恋之情。唯二者并置为画境,此心魄对自然江山、难泯造化之神往与追求,又属毋庸置疑者也矣。画作色墨洁净,物象清爽则又笔路明晰,整体似果堪寄托此言之幽澹神思。不知读者诸君看了此画,心中是否也会有着一些与吾心两相共鸣之感受。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发帖时另感:此前红尘间谓对人倾情之甚,有“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云云。吾人也,潜形都市,神游大荒,现世乃为秦汉抑或魏晋,久在似是而非之间;一生嗜好诸艺,今唯以画、文、诗、书自娱。而类比于事:兹,已将这九百九十九篇文图自奉灵台,并一一与读者诸君分享之。山蔬野卉,固然不足以与玫瑰竞其红香矣,倘诸君内果有赏其清淡风味者,吾心亦称欣慰。

(总 1098 篇之第 999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15:54:25 | 只看该作者
·午困中,唤醒艺思千万绪·


少时,不知悲鸿公画中闲章“困而知之”一语出自《论语·季氏篇》,却将其关键字“困”从“困顿”、“困倦”两个方面予以推测。其实这似乎也都可以说通。而吾今是真体会了一把“困(睏)而知之”意味矣!
“墅院蛰居”状态下,因必得有效利用时间,吾辈画事,皆抽午间1-2点左右进行。而以自家多年来夜间睡眠不够、亦须此时“找补”一下的习惯,每到这钟点,那可真称是时常瞌睡如山倒。但别无它法,也只好凭着一股内力,强行控制自己,反像是一时注射了兴奋剂样的,转而变得激情飞扬、画意如潮涌。或即使仍是有些晕晕然的,也都使之转化成某种“醉拳”、“醉书”、“醉吟”般的意兴,不辨南北地沉溺于此翰墨丹青艺间,尽情地挥洒点厾上一番。兹示之画也,为己词《遍地锦》意。因这词本身属自家与评者俱看好之作,故尔作画亦甚怕反被“拖累”了。但偏偏那日睡意特浓,遂再三暗示自己铆足精神为之,幸而天不负我愿,一时自感气冲斗牛,难以遏制,于是尽情尽意,率性而作,略无障碍,即完整写出此画墨稿。又,因时间有限,且是自身终也须得抽挤上一点时间午休(小娃午睡清静时间在两小时以上),所以余下工作,便又安排在次日。当然,次日之事,约略同于这,不赘述了。总而言之罢,通过此事,颇有体会:人这潜力,有时的确是可以厉行发掘,令其超常发挥的。倘凡事皆强调条件“到位”,则吾人凡俗之身,一生一世,哪得那么合心象意呦,这所钟爱的艺文创作,定然是要大打折扣了。随感以记,兼为自勉。
附上此画墨稿及完成稿两图,并原词与作画手记(这作画手记却是可以利用一些散碎时间在手机内陆续写出的)——


遍地锦·昔乡县寄身春日有感(得于本世纪10年代中期)


赭石山头暗凝绿,绕长滩、晚波幽曲。彩霞飞、结作芙蓉,映照出、江城若玉。
碧桃风、漫拂村原,至何方、另成葱郁。独醉时、凭啸清轩,更一任、遐思远瞩。


其仍以当日存身之野县山形地貌为母本,却给予高度幻化。因本词尝于网络诗坛中得到业内人士极高评价,而自身亦颇尚其所蕴形、色感觉,故尔作画之时,也高度重视之,生怕反将其内美给埋汰了。幸而拟其墨稿,即神思飞扬,笔意甚是连贯,粗豪刚健之间,兼见绵柔圆转之概。及至赋其色墨,则于“透明”、亦即不碍先期笔势之前提下,着重示其浓郁幽明甚至鲜亮之感。乃将夕照中山区河滩小城那种独具特色之景致,颇为传神地表现出来。全幅通体感觉莹然剔透,充满灵性,并洋溢着难以抑制的生命激情及所谓“诗情画意”,虽非直接拘于原词之境,却甚是贴切地契合其内在精魄。当为己箧中偶尔一得之爱作也。尤其不唯画工未负这文辞之意,连其题款之书,亦觉写的才情神彩兼具,得来静静把玩之,是真觉称于此心者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0 12:31:26 | 只看该作者
万源·窄峡长漂起始时(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今敲写序数及此,心甚感之。盖兹原属预定毕其一生方至之数,而孰料吾今不过“二轮花甲重起其一”即至。是亦果可慰于己之心志神思连同所劳之力矣。放眼古今中外,尚有何画者为文,乃至于此乎?甚或更不妨斗胆再发一语:窃以为,即使日后为文之画者,亦未必还得能若此恁般。然则岂又可沾沾自喜于此焉。吾将依旧不计其事本身之成败利钝,还从从容容致力于斯而融乐于是。又,更稍觉有趣者,此“千数篇什”起始之文也,恰巧方值志吾此次北游之事起始,故其宁非天数欤?呵呵。闲言休絮。只那日吾与荆妻乘火车复由川陕一路北进,不觉已过昨岁所探望之“第二故乡”大巴山一带,而此心却已投向更为广阔处。转眼即经万源。此前,亦曾几次路过此地,惜乎皆为黑夜。尝闻人言,此处山势高大;今见之,信然。然也未必即若想象般唬人哉。次后渐入秦地,列车照样在隧道与高架桥梁间穿行。也记不清大小过了多少地方。有一处,自然其本身亦是一带而越过。只是不知怎的,倒对其有着较为明晰之印象。那是某个“漂流景点”起始之地,乱山簇拥,一水湍急且复曲回,另有景区些少建筑及设施散陈于彼。吾见之而一时偶触心思。此无乃亦然为吾今“漂流”之始耶?于是连及由途经那山区小县万源得来之意象,一并拟作兹游事之起始画题。今,此《万源》与《窄峡长漂起始时》二画,俱作成且录入吾电脑画作库矣;简述之文,与之同样平实且复随性,不值称道,聊以为以下画与文之引。
发帖时附言:因并不想此文篇幅过多,故尔近年来严加控制,乃至一文“辖”多画(以相关类型或题材归纳,甚而有“辖”至数十帧者)。而作画时有关之意念,却又岂能因之而不生发、且是“作文之瘾”又焉可遏制?于是《蜕心堂作画适时手记》便“应运而生”;如此这般,反倒又还成“一画一文”了。呵呵。

(总 1098 篇之第 1000 篇)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4 11:52:34 | 只看该作者
名园犹拂盛唐风·曲江今古意(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一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接上文)薄暮中至西安南站,稍费周折后方至城区。落脚于钟鼓楼旁的回民街。一连数日皆食宿于此,虽有些不惯,终可耐之。盖因只拣前次尚未去过、且实又想去之处游览,遂只在城内选择了陕西省博物馆与“大唐芙蓉园”两个地方。前者,集秦、汉、唐三个著名朝代之历史文物为一体,令人眼界大开,然终不可能还得以纳入吾之山水画图。而后者,虽属今世人造之园,但毕竟仿古修建,且依托于历史遗迹,兼之本身规模宏大,故尔看去的确颇为震慑人心。当时游来游去,登到那气势非凡的紫云楼上,凭高远眺波光粼粼、蒸腾涵虚意味亦足可混得太清的芙蓉湖,则不光园内众多亭台楼阁尽入眼底,连远处的大雁塔,也都清晰可见,由是真也实臻其境,推想了一番当时那大唐皇帝君临天下的感觉。而现今借助科技之力,这湖中不时又骤现一排排喷水柱,此起彼伏地射洒高空,其蔚为大观之景象,料想那李姓天子,定然也未可见之。而后绕湖遍游园林,逐处可见诸多舞乐杂耍,俱仿盛唐承平景象,皆不论矣。唯置身于文气森然之“唐诗峡”内,感觉千载之上,群群不泯之诗魂,犹蕴藉亦复浩瀚地涌流于斯;加之听说,近旁动势回环之水,即为那每于唐贤诗作中闻及的曲江,于是乎凛凛然更有着一种平步进入文化源流之感。游归之后,将这总体印象,铺排为两帧风格迥异之画作。一曰《名园犹拂盛唐风》,一曰《曲江今古意》。前者乃属怀旧情味之作,纤细而柔丽,宛若一件褪色的帛画,面目实为达某画箧中至难一见者。后者则为表现内心丰厚且又复杂之感,遂将林林总总之物事,一并堆砌般地置于画幅,兼以墨色深沉,笔致粗率,因此多少有些光怪陆离的意象,也算是不常见之于吾画者。静思皆试验性质之作也,至若画面效果之悦人性,兹二帧,或许前者略胜罢。不过,这也只是在下自身的推测,究竟如何,还请读者诸君给予评判。
另得七言律诗两首。即使其二,本亦与兹两画并无直接关系,但仍附此以供参看——


一、观陕西博物馆有感

迹陈三代脉宗同,
器具千般神意通。
俭汉纹疏因粟贵,
酷秦鼎盛以兵隆。
唐风遍拂华当伟,
夏味略衰夷渐融。
立此沉吟暗怀远,
至今高展兀谁雄。

附:当时同馆展出西方某文明时期器物


二、伫足曲江漫感随吟

芙蓉湖畔柳风吹,
仕女馆前花影稀。
碧岸紫云楼阁出,
清江赭石峡湾围。
闲身无意邂诗圣,
俗众有心追贾肥。
天际落霞唐塔外,
瀛寰游客晋京畿。


(总 1098 篇之第 1001 篇)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1 10:40:27 | 只看该作者
瓮峪入处·但觉千峰劈面来(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二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接上文)华山,天下奇险之地,吾辈久欲登临,而一直尚未得其机会。今既为自由之身,依所拟“先险远、后夷近”之游览规划,上次已然去过雪域高原西藏,今则当然藉机行游及斯,以了此夙愿。考虑到年龄等因素,于是在西安参加了个“一日游”旅行团队。途中琐细经历自是不必道及了。到得山下,当时心内颇为狐疑:何以所见皆岭,并未见到任何险峻之峰也?而导游仍每以此山险峻言事,因而亦只好抱定“且待下文”般心理。及至依其所选线路,由那“瓮峪”入山,且乘新建成之“西峰索道”凌空上行,方越跟前之岭,猛可间,这身心端是为之震撼!盖因眼前景象,实可称之巨峰突兀壁立,四顾险象环生,此身恰似骤入中外神话小说所一致形容之诸如“摩天绝崖”般瑰奇境地者矣。彼时也,心虽不致恐惧,但亦惕惕然一直紧揪难释,同时则目不暇接,四下观望着因视点不断变换而其形貌也始终随之改变着的高险群峰,唯恐错过了这毕生仅此一见的壮观景象。因这索道上站设在峭拔山巅背后某处,须从这险壁将顶之处的一个大洞穿过,所以,眼见这粗大铁索,此刻远远地竟渺若蛛丝般由那洞中引出,而吾身所乘“吊篮”,却缓缓地正向着那厢滑翔而去,这观感,真真是令人心中大爽而口头惊叹不已。有此感受,并且脚踏实地之后,又知那停车驻足之地径以“仙人洞”名之,由是游归后,乃得《一丝遥接仙人洞,但觉千峰劈面来!》之画。兹将此画示与读者诸君。说实在话,象这类画作,已大不同于达某平日的那般趣味,也就只好请诸君休怀常情,更毋以其常态目之。另亦附上《瓮峪入处》一画,以让诸君大体了解一下这条游山线路沿途感觉。至于接下去之事,连同由是再得来之吾画与吾文,这厢也就卖上个关子,——但请诸君,“且听下回分解”罢。
后志:《一丝遥接仙人洞,但觉千峰劈面来!》共作两幅。因觉先之作峰势与笔趣与心中感受微异,乃复写其意,另得一帧。今并示之于此。唯事后乃觉察,原来两画俱将句中“劈面”误题作“扑面”了,不过好在意思差别犹不算是太大,也只好听之。
附:后又将其句延展为诗。曰——


华山西峰索道观感


四顾悚然心胆摧,
悬空岂许尔徘徊。
一丝遥接仙人洞,
但觉千峰劈面来!




(总 1098 篇之第 1002 篇)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9 11:14:26 | 只看该作者
华岳之巅·太华雄姿·残云归太华(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三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接上文)下得索道,出得那“仙人洞”口,却有数条路径分别通往这华山诸峰。因时间关系,这心中已定主意:实臻之地,只为其最高者南峰与最美者西峰罢,至于别的,在此两峰之巅眺望一下,想来似也没甚不可。于是首先便沿着开凿在巨大花岗岩整石之上的阶梯,向着西峰攀去。一路游人络绎不绝。这华岳西峰名震天下,其形象自然早已见诸各类静态及动态媒体;今吾辈脚踏实地饱览其胜,身心之快,当是不言亦已可推知。一切步险凌空、凭高望远并借助相机摄影留念之举,悉同于大众,皆不必说道了。只吾身为画者,倘要以实际所需说事,则真还是这驻足数处而放眼环视周遭之境,最是有益于情怀且得助于经营画图本身位置。因而由此及彼于兹两峰间,一面细心体会诸般景物,一面即暗暗拟下了好几个画题。思之:若单从“借助图片资料谋篇成画”这角度出发,确是就算端坐家中,亦即可遍画四海名胜风景,盖为当今网络图片之美盛,又岂是自家拍摄这点“入门级”照片所堪比拟的。然而这身处其名山真境,沐天风而嗅林壑间滋润之气,步云踏雾,聆观山中虫鸟翔鸣,且感觉山花野卉及整个岭麓涧崖阴晴晦明之变,由是于心底渗生出己画之色墨,果又是与那“闭门造车”之举,相去不可同日而语哉。随此文,再示《华岳之巅》、《太华雄姿》与《残云归太华》三画。说明一句:因未由北峰旧路步行向此山极巅,故尔《太华雄姿》所呈视象,尝参照资料图片。
随附当日在这华岳南峰留影一帧。




(总 1098 篇之第 1003 篇)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5:43:37 | 只看该作者
险径依然向华山·兹山亦有仙人洞(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四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接上文)闲步名山各峰岭间,吾人心境之佳美,自不必言说。因此行已然不得再行经从那相对低矮之北峰至这高处诸峰之路,且知那路原却是历来攀登这华山的常行路径,是以足步高峰之时(包括来去在索道之上时),也每常留意着四下观看,倒想看看那路端是怎的。盖为彼时山气蒸腾,光影迷离,欲要看得仔细,显然已是不可能了。不过以吾画者之心目,即便只觅得个基本感觉、存其大体形貌印象,当也是可拟划出所需之画稿来。于是凭高俯瞰之际,终由那光照隐约、澹影明灭之视象,凝神会意,勉力勾画出蜿蜒山径之来龙去脉,且谨记在心。待罢游归家之后,亦即依照自家预拟下之画题,遂得此示之《险径依然向华山》一画。坦率地说,似这等摆脱了实形所限、纯属自由创设其情境之作,虽是所谓“逼真”之感稍稍欠缺,但那份信意挥洒之豪纵,连同物象本身之生动与简约,则反倒真是拘泥于实景所难于相比的。当然,孰优孰劣,毕竟也是见仁见智之事,一任读者诸君自行评定罢。随之亦示《兹山亦有仙人洞》一画。此却恰又正是得之于真景,不妨以供诸君对照参看。
随附当日在这山中留影二帧。




(总 1098 篇之第 1004 篇)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1004-1 险径依然向华山.jpg (95.39 KB, 下载次数: 22)

1004-1 险径依然向华山.jpg

1004-2 兹山亦有仙人洞.jpg (92.88 KB, 下载次数: 24)

1004-2 兹山亦有仙人洞.jpg

照片 273.jpg (188.69 KB, 下载次数: 24)

照片 273.jpg

照片 306.jpg (137.71 KB, 下载次数: 25)

照片 3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6:14:35 | 只看该作者
俱道名山存孝迹(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五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接上文)这华山西峰之上,有一处古今流传、名扬天下的胜迹,那便是《宝莲灯》中所描述的“沉香劈山救母”之地。当时吾辈倏忽经此,见之心中为之一震,旋即有感戚戚则却又微觉暖融融焉。如此感受,想来倘有阅读过吾辈《天涯寻母》一文者,自当是不难理解。而此时面对这自小即便闻知的大孝遗迹,除亦如众游客般在此留影纪念,则更又还能怎的。然而,当时毕竟却也暗暗地在心中草拟了个画题,准备游归之后一并纳入山水翰墨。今,对之犹斟酌掂量数番,终拟定为《俱道名山存孝迹》,且实将其以山水画形式作出。其地本身山势兀突刚硬,固毋论矣。但果真便要径直以之为画,则委实还需费些经营。为凸显其险峻威严乃至近于诡谲霸道的气势与氛围,吾特意将画面安排在夕阳既沉天际、山头还余微照、近前视野则一派阴影森然的光线条件下,而视点却取其高仰角度,并夸大处理那山巅巨石,以求相对强烈之心理感受效果。在同样已处于仰视状态的寺庙甍檐上方,是为揭示此画主题之细节所在。那多半只是制作于今世的宝莲灯与开山大斧雕塑,原本便存于彼处,因形色皆俱佳,取来便是;而尽显虔诚恭敬姿态、正依次等待拍照的人群,足以表明民间对“行孝救母”之事的认同,也正好符合吾画题目。那“斧劈石”三个大字,本身亦是存在的。而周遭星星点点之花,虽同样也是受了现场岩间一点儿小花草的启发,但肯定是大大地渲染了它们的气氛,竟象是特意敬献在这圣坛跟前的一样。这也与历代景仰如此孝行的大众心态相吻合罢。好,无须再说更多的了,但请读者诸君,只在此画中,自行体味笔者为斯画而述兹文的情怀与心境。
后另得五言律诗一首,并附于此——


伫足华山斧劈石前悯然有思


之子救慈母,
乃成天下名。
何人无识孝,
凡物自存情。
亦赴杳冥死,
更经幽火生。
与谁尝足道,
一念矗心旌。




随附当日在此斧劈石下留影二帧。




(总 1098 篇之第 1005 篇)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1:49:57 | 只看该作者
华岳晚霞幽粲时·假想仙峰夜月明(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六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接上文)凡约略了解华山之人皆知,此山之东、西、南、北、中诸峰,以南峰为最高,西峰称至美。此仿佛亦与故宋欧阳文忠公咏琅玡之名句“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微微相吻矣,呵呵。却说当时吾辈既登这华岳西峰,更转上南峰,再由南峰取路而归,已值红日西沉之际。于那幽森林壑间向着西峰眺望,但见漫天赤橙霞霭,内中亦隐隐可见些五色云霓;则那西峰本身,好似融浸在这片热烈之天宇间,高标独占,同时虽甚澹然而犹觉其浑茫沉厚。彼时吾已然对这华山形貌大致知晓,故尔足伫或明或暗之崖径,身心皆溺于这奇丽晚照之下,腹中却禁不住又开始构思着那将来之画图。然而终不可能就不离去了,于是恋恋不舍地转下峰间垭坳,须臾则便回到那“仙人洞”索道口前。一时心中暗忖:该莫只还稍稍过去几步,就还又可拾得一景罢?因此借着小解,去那边角上一趟。途中果真仰观突凸向天之西峰,连同其寺院建筑与天然树石,已自另是一番景象。进而更思:倘这景致,待时间再晚,处于清风朗月之下,,岂非别有趣味?由此在腹内草拟画稿之时,亦就又多有了这《假想仙峰夜月明》一题。今,斯题真已成画,一并随同本文主题《华岳晚霞幽粲时》,示之于世。但请读者诸君率意观玩。


附识:华山之游,实乃吾辈身为画者、此整个游程之最期。但又向来心知,唯其华山本已险美至人之心力所难再随意加以生发,故尔历来画师多亦步亦趋以求其真,致使反不易得来面面俱到之好画,而众多相关之画作,竟无可避免每流之于俗,甚而至于有似“行画”间之初学者所为矣。吾今自当是力戒及此。至若其效如何,当是由读者诸君予以评判。不过倘或以己论之,则相对感觉《俱道名山存孝迹》(前帖所发)与《假想仙峰夜月明》二作为佳,因其俱贯以人之“精神”或曰“情怀”因素于内;尤其后面一幅,似更具吾人向来之洒脱无羁风味也。
又及:乘兴乃作《蹑步黄云啸华山》,纯系放开心手之寄情写意小品,一并附此以供诸君参看。另,此画之境,大致依己诗得来。亦将其诗示此——


步华山巅惕而后怡


昔闻西岳险,
今者寸心知。
蹑足行危路,
抚膺吁绝歧。
长空时掠鸟,
暗洞或藏魑。
既越黄云顶,
情怀庶可窥。




(总 1098 篇之第 1006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66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1#
    发表于 2020-12-1 09:43:51 | 只看该作者
    再来欣赏山川游记,文字绘画俱佳,领略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14:54:5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认可支持。冬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10:11:27 | 只看该作者
    渠水千秋绕广安(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甲午暑月,吾身方“猫”在家中,按部就班地拾弄既已拟下题目的北游画作及诗文,而兄妹间例行之相约小游事又至。本来,大家皆说,这都不比得年轻人了,暑天似不应外出。但又因家兄“研究孙”之事正巧告一段落,很想稍稍自在放松一下,所以讨论之下,众人还是决定就近走走。当时吾妹听其友人介绍,说是广安有某“农家乐”,食住俱宜。而此原是并无更多讲究的,于是大伙儿真就一趟火车去了那儿,——却原来竟然便正坐落于现当代中国之某伟人故里。彼“故里”也,前两年时兴“红色旅游”,吾原单位已组织去过;此次,因同行家人中颇有几个没去过那儿,是以也就又跟去看了看。其园林之规模与气派,想必读者诸君中不少人都已知晓,故尔亦不用介绍了。唯有一点,其实还是有些意思的:在当地民间,咱居然亦见识得两种对伟人某公截然不同的态度。当然想想这也不足为奇。毕竟,一般人皆是凭着自家生存状态,在对相关的人与事或明或暗地进行臧否评说。话虽如此,只达某本身乃逍遥人士,自是无意介入任何此类言行,凡事,不过一概静静听之,最多也只默默思忖思忖而已。此话撂开不论。在此待了两日,因天气大热,多数时候,皆躲在室内玩扑克牌罢了。话到这儿,却也另还有个小小说道:近十余年来(自新世纪起),吾即对自拟之“戒烟限酒远牌”信条身体力行。唯近年来却对此“封闭古堡”稍稍开一缺口:仍偶与亲友玩玩那扑克牌中的“猪羊弟儿”。盖一来觉彼既属有趣之智力活动,二来,吾人本身,似亦不能过于远离常态生活及与人之普通交际。想来这也是读者诸君可以谅解的。话休絮繁。此次小游,因至此犹未经过任何宜于纳入吾辈山水画图之地(即使有,也都是从前已画过的),所以心下已然认定,兹行于吾画事言,多半都是要“挂白牌”的了。而孰料归途之中,偶尔央及由“农家乐”帮忙联系的面包车司机,带咱在那广安城中转了一转,待出城驶向火车站时,突然却路经渠江沿岸。记得当时猛可见得云影浮动的晴光之下,山峦沉厚、江流狭束,公路两旁则垂柳依依,而路坎外清清水波,正静静地作别这新兴城市,渐渐逝向远方那原野开阔之处。对此,不唯这眼前当即一亮,心下亦顿觉爽怡。唔,是呵,不管它人间之事若何了,只这千古江山,兀自坚定不移地盘桓于斯,历尽了风霜雨雪,烈日阴霾,又见证了多少尘世之风云人物。今,吾辈也,芸芸众生之一,岂更有力参与整理山河之事,不过随历沧桑、感知一二己心之可感知者,而后便面对造化永恒、人世无常有如波谲云诡,乃藉己长技,聊抒发些许慨叹也矣。——炎窗之下,拉拉杂杂敲作这般文字,随同已成之画《渠水千秋绕广安》,一并示之于此,也算作是个小插曲罢。




    (总 1098 篇之第 1007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1:13:23 | 只看该作者
    甘霖骤降老秦川·一水中分成陕晋……(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八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重承前连载帖)回观当日陕晋游事。既登华山,乃转行壶口瀑布方向。车先是沿高速公路行驶。感觉彼处这路旷阔整洁,路上车辆又少,较之重庆附近路况,竟另是一般景象。而自然景物本身,则纯系北方型的:冈峦朴厚,苗木干黄。且农作物生长周期明显相对为晚。同时亦可看出,之前这儿分明已有好久没下过雨了,那壑梁间的溪流,不单干涸见底,而溪底也皆已龟裂。话虽如此,但行进间,却忽发现这天色渐变,由灰褐而乌黑,终至骤雨陡降,于是一切尽在迷茫之中。那久旱庄田喜逢好雨的情景,在此心留下深刻印象;此示之《甘霖骤降老秦川》一画,即据此得来。当时在大雨中行驶,似乎也没多长一段,待车辆来至黄河边时,已是仅于风中间杂着些疏大的雨滴了。但这眼前乍见黄河,则委令心中新生惊喜。吾辈华夏士子,对这条河流别有一份亲切依恋、甚或是崇仰的情怀,这,想来读者诸君,皆当是不难理解。吾此已是第三次见到这黄河了。前两次,一是在宁夏境内,一是在四川西北角上,这《画中游》系列文字之前面部分,俱曾道及。此次之黄河,因约束在秦晋峡谷之内,细窄而相对幽深,另具一番风味。兼之彼时雨之将霁,劲风又作,杳然云天之下,整个河流看去驯顺而又曲回,却断然把陕、晋两省分开,所以静心体会,真是有些意思。那时也不知壶口瀑布究竟会是在哪种情形下,才呈现于吾人面前,因此这心底一直隐隐地都存着一丝好奇与期盼在那儿。下车之际,风雨又都大上了一阵子。撑着伞儿行走在两省的界桥上,一面背身避着风雨,一面也忍不住腾出只手来,随便拍下了几张照片。还在下车前后,就已有山西那边的乘客,不动声色地将这同车的旅游者,都暗暗动员去那边食宿了。因闻道说山西那边,对花甲之年的游客大有优惠,同行之人,当然也多愿意就去河对岸落脚。于是,就这样,吾等便告别陕西,跨过了黄河。此随附之《一水中分成陕晋》,及其他的这河畔题材画作,俱是在此情形下(以及饭后重来这桥上散步)所得,一并示与诸君。



    (总 1098 篇之第 1008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5#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6 15:20:58 | 只看该作者
    黄水远萦三晋间·壶口清星夜·寂峡晨曦(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九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帖)既于黄河对岸山西境内那家不大不小的客店住下。闻说店中正有久已慕其盛名的黄河鲤鱼,当然也就点上了一尾,还来上了一瓶当地土酒,于是对着店门外渐次稀疏的凉雨,颇为惬意地小酌了一下。饭后沿河岸闲步,在暮色中观看这处在陕晋峡谷中的黄河,倒也别是一番情致。原来这儿的河水亦然未浑,且是岸滩也多由大块岩石构成。想来也该是的:倘都是松松垮垮的黄土坡岸,则何以又能有那可以亿万年承受猛水冲击的壶口瀑布哩?心作如是想,一面眼中见得,这整个环境虽属寒荒,但却已然也有了好些新式建筑,且有的,还堪称近于时尚。而当溯河上望,见那曲回沉静、万古如斯的黄河,在幽暗的天光下,正由那三晋大地之辽远处,不急不缓地流泻而来,一时,竟凛然地有了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回到街镇上,恰遇一家大酒店开业酬宾,举行汇演仪式,烟花礼炮放个不停,亦为这原本荒凉寂静的河峡之地,增添了好些亮色与欢声。吾辈生性不好这类热闹,当然却也并不抵触它,遂还是随意去观望了一会儿,便回旅店,又沉浸于自家的艺文常事中了(抓紧时间写点旅行笔记啥的)。荆妻喜好音乐舞蹈,说是感觉这渐次上演的节目,水平好象还不低,于是既回店中,都还重又出去观看。唔,这也算是各得其乐吧。演出结束,环境复归宁静。一宿安睡无话。及至若常又于拂晓之前醒来,透过玻窗,正望见来路那边,寥落峡谷之上,一轮缺月低悬在微明半空,周遭野滩与街市,俱阒无一人,境界颇显疏澹凄清,遂令人顿有那古之士子羁旅飘零之感。有了这般般体会,待游归返渝,乃便又整理得成三画:一曰《黄水远萦三晋间》,一曰《壶口清星夜》,一曰《寂峡晨曦》。兹皆示于读者诸君面前。

    另有一五言古风《夜宿晋西黄河客栈漫吟十五韵》,附上——

    清雨浥凉夏,
    驱车向河汾。
    长桥接秦晋,
    黄水自中分。
    桥面旋风起,
    伞形焉易抡。
    越河投小店,
    掌柜荐肥鳞。
    遂以成杯酒,
    心情何醺欣。
    饭余复闲步,
    晚空叹华雯。
    河干伫延望,
    瀑声如远闻。
    以兹怀壶口,
    料与绝崖濒。
    虚念岂堪据,
    实行且待循。
    及归天已暮,
    豪馆正酬宾。
    礼炮连环荡,
    烟花散纷纭。
    异乡俗乐事,
    聊慰闲游人。
    其后夜静谧,
    凭窗对北宸。
    怡然还诵读,
    文事固当勤。
    罢卷浑无忆,
    映帘知晓昕。

    同附当日傍晚及入夜时分所摄留小酌与观玩照片三帧。


    ·帖尾随记——

    尝思:身为文士、画者,这一场游事下来,总是会为远年留下几许回味之作的……



    (总 1098 篇之第 1009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另附:

    本人近年来“走四方、画四方”所得,连同少数在职时即已画成的纪游组画,共计约逾千幅,分成了几十个专集,自感还是颇具规模的,现统一发布于“搜狐号·江南蜕心堂”。兹将其观看地址公布如下——

    https://mp.sohu.com/mpfe/v3/main/first/pa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4 17:54:30 | 只看该作者
    壶口·昔道尔来如虎狼,今观汝势果嚣张(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十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帖)这日去壶口瀑布,果享受山西省优惠,亮上一亮自家的身份证儿,便径直乘坐其景区交通车至达。原来那儿地处开阔河滩,远望并无任何奇特,唯隐闻隆隆水声而已。及至近前,则浩浩乎狂肆之姿,骤入眼目,且其若雷之声,愈加震耳撼心者矣。看来达某这人别的方面运气皆不见怎的,就这“游运”堪称上佳:其时又逢人人(尤其摄影之人)所盼游览此处之大好天气:晴空万里,日色艳明,彩虹清晰若桥,自始至终腾跨于瀑下河谷内,恰与那驱风卷雪之急波湍浪相映成趣。如此壮观美景自是使人陶醉了。更喜在这景点求生之老乡,亦尽皆淳朴可爱,凡事都与游客配合,收费也很是公平。若此,吾辈也就不妨欣然扮上了回“老天真”,与荆妻均作彼地装束,自执长烟杆儿并牵着妻乘其背之小毛驴,且口中还仿唱上了几句“信天游”曲调。说实在的,同为国内名胜之境,这比起去年游西藏纳木措的经历(事见本文第九百四十四篇),真可谓判别有如天渊了。闲话休絮。只这站立于高岸之上,俯瞰面前一大注奔腾咆哮之水,心中忆及与之相关的种种说法甚或理念,一时果可称是浮想联翩,却又难以准确道明,究竟也都想到了些什么。作为画者,出于自身立场,当然也须考虑当怎样在画中表现这景观的事。而这确实也非轻而易举,因为,道理说简单也简单:毕竟既不能不象这景,却又不应是如照片或传统西画般地象它呀。今者,画儿已然画出,随文示与读者诸君,成败得失,悉由诸君评判。其余无关细节,似也不须还在此啰嗦了。但只再说明一点:这画题,原本想是直接就用“奔腾咆哮如虎狼”这熟句,后来想了想,莫如还是且用自家为此作的那首七律之首联“昔道尔来如虎狼,今观汝势果嚣张”罢。画中已将全诗题上,兹一并附以标准字体——

    昔道尔来如虎狼,
    今观汝势果嚣张。
    扑崖飞跌方于底,
    刷岸升腾又及冈。
    蔽日凝云催涧湿,
    束虹散雪播风凉。
    乃知亘古存斯境,
    黄水流名亿载长。

        ——赞壶口瀑布也  江南达者


    随附当日个人所留照片,并与本地人对照,倒看着装持物之后,有无一二神似之处,凑趣而已。



    (总 1098 篇之第 1010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1.jpg (162.18 KB, 下载次数: 27)

    1.jpg

    2.jpg (180.21 KB, 下载次数: 26)

    2.jpg

    3.jpg (212.22 KB, 下载次数: 26)

    3.jpg

    4.jpg (211.86 KB, 下载次数: 22)

    4.jpg

    5.jpg (162.24 KB, 下载次数: 23)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0 09:46:24 | 只看该作者
    晋中过绵山、过洪洞县得诗画稿各一(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十一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帖)游罢壶口瀑布,继续向北深入山西境内。一路所乘或汽车或火车,但凡目之所及,触发于心,皆冀得能有益于吾之诗画。一次,汽车行于丘冈延绵之地,忽见扶疏垂柳间,道旁蜀葵长大若树,繁密若林,白红硕英层层叠叠,为境甚是清丽壮观。此心方陶醉哩,却又倏然瞥见一朱红牌坊,侧畔亦有路标明示,道是“绵山介子推故里”。一时颇为感之,当然也不可能就此下车去了,于是只见斯情斯境,恍惚消逝在淡荡天光中。咳,想那上古之时,这介子推有大功于晋文公重耳,功成拒封,以至于甘焚于“逼赏”之火海,乃有后世天下清明寒食之享祭,此事迹固然使人扼腕慨叹矣。而今之世,世道人心,已与之判若天壤,则犹又有如此这般令其彰显之意,宁不使人觉着已堪吟咏描画!因以事后乃有五言绝句一首,连同此《渺荡绵山 介推休矣》之图。画图蕴意,自可于朴拙色墨间觅得。诗则附诸文尾。另又再说一次在火车上罢。方面朝车窗,却骤见那一晃而过的站牌,“洪洞”二字赫然在焉。噫吁!自经那传统戏文《苏三起解》行世,这“洪洞县”及“洪洞县里无好人”,一度几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则作为文艺作品夸张之言,虽非是不能成立,但只这“负面效果”,真也是不言而喻的。今既突然引发心中之念,遂便亦就有了这第二组随文所示之诗与画。关于这诗与画本身,吾不自作点评了,但由读者诸君予以评判。此倒是附带辨识及一点:艺者当于何种程度上认识了解生活。吾意:倘欲执以现实主义手法,必至于深入究其张长李短、婆婆妈妈甚或乃至种种不堪之细微末节;而据吾今之“意笔”,则稍稍有一生活提示,可供吾不致纯粹凭空臆造于己之篇幅,似可称之足矣。自然,这也不是能由达某自家说了便算的,还是同由诸君评议罢。呵呵。——“洪洞”题材之画,径曰“敢说此中无好人?”诗为七言绝句,同附于前诗之后。


    过绵山所感

    清明寒食意,
    泯灭暑天中。
    介子幽栖处,
    牌楼异样红。


    列车过洪洞县站台

    茧耳久详当一瞥,
    莹心忽惑致三思:
    既能千古枉遭累,
    足见城中人有知。


    (总 1098 篇之第 1011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8#
     楼主| 发表于 2021-1-6 11:09:43 | 只看该作者
    王家大院前的低矮窑洞(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十二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帖)当年随着一部电视剧的热播,山西乔家大院名扬全国。其实,作为本省的“大院”,另有一“王家”,规模倒还远在这“乔家”之上。事前既已得此信息,此次游览,当然就冲着“王家大院”去了。至则果是大开眼界。其无论是整体构架,所据地理形势,连同本身种种建筑及装饰细节,皆莫不当称之举世罕有其匹。亦无怪乎,在业界,彼竟有着“民间故宫”之美誉了。而彼之开拓发展与守成及至最终易主消亡的全部历史,也足以令人默叹深思。自然,吾这非是社会历史学者研讨之文,固不宜再多说甚。唯当穿行甚而几至迷失于那整饬得无可挑剔的青砖瓦丛间,此心居然亦不由暗忖:人生圈囿于兹,真的会感觉很惬意舒适么?坦言之:若依己之喜好,吾心倒还是钟情于南方式的、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优雅庭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倘无这地域文化之差别,人世间的景致,又焉能称之丰富多彩?所以,作为客观存在本身,既称是有其道理;吾人随缘由份作此游历审美,也当属合理合情。伫足在城堡般的院墙高处,放眼四下,烟光弥漫之中,这陌生的北方风物隐隐约约皆入视野。绕墙根一带,坡坎周遭,却尽是些在这豪奢映衬之下,格外显得简朴乃至于寒伧的窑洞。见此,心底难免有感有思。倒是见这展览资料中说,王氏家族历来很是注重与乡里的相处;但,毕竟如此这般鲜明的贫富差距呀,此“大院”最终的消亡,看来也不能不说还是得从中觅找因由罢。有了这些朦朦胧胧的观感,归家后为此作得一画,曰:《王家大院前的低矮窑洞》,今随文示之于此。大写信意之笔,但由观者点评。或问:此大院有那么多精美之处,尔何似视而不见咧?吾笑言:那,都留给专业及业余的摄影师们罢……
    另得七言律诗一首,附上——

    王家大院

    敢自民间称故宫,
    独成韵格傲苍穹。
    依山取势类城郭,
    叠瓦随形如月胧。
    屋厦千间原孰据?
    镂雕万饰本犹空。
    贫窑绕院皆张口,
    一似微言诉曲衷。


    (总 1098 篇之第 1012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1:05:19 | 只看该作者

    天龙山下赤桥微·异梦赤桥(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十四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帖)山西晋祠堪称吾辈久慕之地。说归说矣,除猜知其必与三晋历史相关,却并不清楚所奉具体者何。自然,此时怀此企盼与好奇而趋之渐近,这游程本身,亦已微觉有趣。而孰料途中另经一处,则又蓦地引发吾心感思,那便是豫让桥也。想那赵、魏、韩三家分晋之时,这豫让欲为其主智伯复仇,以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兹桥之下,谋刺赵襄子未遂而反为彼所获,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拔剑怒目击斩之,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慷慨自杀一事,千古以下,已为忠勇刚烈之典范受人崇敬。吾辈少小时读史至此,亦尝热血汹涌而目睛湿润。只今则崇仰之情退隐而忖思之念暗生。我华夏贞烈舍身之士历代层出不穷且令人景仰,其固毋须论矣。但唯将那一腔忠烈碧血献与个人——任何个人——以遂其私志,此,究竟乃是可贺堪豪,抑或还属足惜当哀?如若得将此等壮烈之意奉与国家民族、社会历史、亿万众生诸般大公,似才真正有其所值而实当咏叹讴歌者。固然,强求古人,自属不应;但确认于今而戒之后辈,当也不能道是有悖情理。——那日在耀眼天光之下,并未将这目下已称作赤桥之豫让桥(或其间已寓后世誉赞之意?)看清,然而彼处在当地那天龙山大背景前的整个环境氛围,却已然在此心留下深刻印记。这“天”与“龙”,在吾国文化中所喻何者,自是不消说了。而赤胆忠心之士所留之迹杳杳于此雄大之山前,这意象,似乎不能不说已是有其意义。因此,正是基于这感觉,游归之后,吾拟得这《天龙山下赤桥微》一画,且今已作出。画中前景颓残的赤砂石桥、有如微遗血痕的荒落小径连同桥畔的老树孤鸦,映衬着背景中的峻崖杰阁与漫天龙须般的卷云,虽整体俱是逸笔草草、色墨简淡,则又果似有其深意在焉。此外犹有《异梦赤桥》一画,光怪陆离之意念形象,分明乃不当以言语加以描述者。并附于此,以供读者诸君观玩,或竟也作遐思漫想。
    亦得绝句一首,同附之——

    途经豫让桥有感

    吞炭斩衣千古传,
    忠魂静憩赤桥边。
    倘公刚烈非私义,
    国魄而今愈见贤。


    (总 1098 篇之第 1014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09:54:24 | 只看该作者
    晋祠·晋源初夏·悬瓮山前塔影微(2014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十五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帖)既至晋祠,其景区内一标识之语“晋之源,唐之源”赫然入眼,亦顿时唤醒这久已沉睡之记忆。哦,不是么,那李唐王朝未建之时,日后之唐高祖李渊,即确为隋之“太原留守”,据之晋地;且是彼之父子起兵反隋之前,就曾拜祭当地古晋国之祖唐叔虞,并许愿一旦成事,便以“唐”为国号呀……这既往读史得来的知识一经忆起,此时实游其地,自然感觉别有趣味。而这晋祠本身园林之美,又真真堪称举世罕有其匹。园中,自北魏以降,历代所保存下来的建筑、雕塑、碑刻等实物,不必细论了;只那无数树龄动辄即上千年的古木,便令人不能不觉叹为观止。吾辈向来即谓:这有无古树,才是检验真假名胜古迹的一把硬尺(当然不包括那些本无树木之处)。建筑及器物皆可以仿造甚至于仿造得乱真,而唯独这历经人世沧桑的参天嘉树,尔即使想从别处移来,也几乎是断无成活之可能性。闲话休絮。只说当日在这晋祠古杳幽森的环境内,觅史迹,观文物,漫步芳洁之径而偶沐清朗云光,悉心体验如此情味,果是觉着吾人生命之弥足珍惜。亦尝越林麓而登临小冈,只见这古称“悬瓮”之山下,偌大一片美园,无数碧瓦朱墙,俱或显或隐于苍绿树丛之中,而密林之外,又有清粼湖水与兀立高塔相映成趣。由是端的觉着此身已游于古雅画图。毕其游事时,即拟得一二相关画题。不过,一旦付诸实施,才发现竟颇为不易。想来,这凡是自身已臻完美之物事或景观,都反是只宜于摄影实录,而未必还宜去画罢?当然,说归说了,身为画者,至此一游而箧中却不留画作,这好象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因此毕竟还是勉为其难将其作出。今,兹《晋祠》与《晋源初夏》二画皆示于此,至于对之当是作何评论,也只全在于读者诸君……
    另又得《悬瓮山前塔影微》一画,同示之。自我感觉,愈是不拘于实境者,手法愈相对自由。
    亦有纪游律诗一首,一并附此——

    晋祠

    室壁长天一瓮悬,
    脉泉如泄出幽山。
    晋源逶迤滋唐代,
    宋祀延绵华汉间。
    祠庙碑亭皆至美,
    苑林花草足休闲。
    从来耳内闻清誉,
    值此流连未忍还。

    (总 1098 篇之第 1015 篇)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1 19:30 , Processed in 0.1122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