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蚂蚁神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国史闲谈·先秦篇(连载,6月24日更新至74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7-30 23:18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61#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02:39:51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0-4-29 23:52
    历史遗留的问题,发现解释疑惑,非常人可比。

    您谬奖了,实在是不敢当。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7-30 23:18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62#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02:43:22 | 只看该作者
    六五•晋齐鞌(ān)之战(上)

    鲁国推行“初税亩”后两年,也就是晋楚邲(bì)之战后五年(周定王十五年,晋景公八年,齐顷公七年,鲁宣公十七年,前592年),晋国已经攻灭赤狄的潞氏、甲氏、留吁(yù)和铎辰诸部,开始谋求重夺中原霸权,于是晋景公派郤(xì)克出使齐国,想要让齐顷公支持他召集诸侯会盟,以便共同反楚。

    在邲之战时还是上军佐的郤克,此时已经升任中军佐,是掌握晋国实权的第二号人物。派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出使齐国,可见晋国对齐国的重视,可没想到,本来是为了寻求友好合作的一次出使,却偏偏成了两国大打出手的开端。

    按《史记•晋世家》的说法,事情缘起于一次严重的外交失礼:“郤克偻,而鲁使蹇(jiǎn),卫使眇(miǎo),故齐亦令人如之以导客”,意思就是说,郤克驼背,鲁国的使者(季孙行父)跛足,卫国的使者(孙良夫)瞎了一只眼,所以齐顷公就安排了跟他们有同样缺陷的人来迎接和引导他们入见。

    这件事已经荒唐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齐顷公的脑袋得进多少水,才能公然做出这种侮辱人的事情来呢?所以我们还是不要过于相信它的真实性为好。比较而言,还是《左传•宣公十七年》的说法更可信:齐顷公藏了个女人在二堂偷窥郤克,结果千不该万不该,看到郤克滑稽样子的她竟然笑出了声,从而惹恼了郤克。

    感觉自己受到侮辱的郤克非常生气,不待完成使命就离开齐国先行回国去了,只留下副手栾京庐等候齐国的答复。他一回到国内,就请求晋景公出兵伐齐,可是晋景公没同意,他又请求以自己的“私属”伐齐,也没被允许,理由是郤克的个人恩怨不应该劳烦国家出面解决。这理由其实不太能站得住脚,因为辱使便是辱君、便是辱国,说郤克受辱完全是个人的事有些太牵强。不过好在郤克还算听晋景公的话,这件事就这么被暂时压了下来。

    晋景公对齐国采取克制的态度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齐国毕竟还是支持了他召集诸侯联合反楚的想法。晋国没有必要把本来可以成为队友的齐国变成对手,所以利用这个机会化解掉“郤克受辱事件”的不利影响是个明智的选择,可没想到的是,到了当年六月“断道(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之会”真正召开的时候,却又出了幺蛾子。

    齐顷公却因为担心郤克会出于报复而不给他礼遇,所以没敢出席,只派了高固、晏弱、蔡朝和南郭偃四个大夫参加。估计他一下子派出四位重臣与会,是想表示齐国对“断道之会”的重视,但他显然失策了:晋国是想要重新当老大的,哪有老大召见小弟,小弟不来却打发跟班来的道理?所以只要齐顷公自己不去,派谁去、派多少人去都没有用。

    果然,晋景公扣押了齐国代表,并在第二年(周定王十六年,晋景公九年,齐顷公八年,鲁宣公十八年,前591年)春天又联合了卫国伐齐,一直打到齐国的阳谷(今山东泰安东平县西北),直到逼迫齐顷公以公子强作为人质,跟晋国在缯(zēng,地望不详)这个地方讲和并结成为盟友后才算完。

    事情发展到这里,看上去好像是虽然有波折,但齐晋两国最终还是克服了它们,并成功建立起了友好合作的关系,但事情的下一步发展却告诉我们,这个结论实在是言之过早了。

    齐晋结盟之后的当年夏天,鲁宣公突然莫名其妙的派使者来到楚国,请求楚庄王出兵协助伐齐。鲁宣公本是在齐国支持下“杀适立庶”才得以即位的,所以自他即位以来跟齐国的关系就一直不错,两国不仅经常互派使节互致聘问献纳之礼,而且还多次联兵伐莱、伐莒(jǔ),丝毫没表现出任何关系破裂的迹象,所以鲁国的这一突然举动实在是令人费解。

    退一步说,即令齐鲁两国关系已经出现了某种我们所不知道的裂隙,鲁国也断没有道理在晋卫联兵伐齐的时候不出兵参与,反倒等齐晋已经结盟之后才想起来伐齐,而且还是联楚伐齐。这样做既违背了上一年跟晋国等国刚刚签订的反楚盟约,又同时得罪了晋国和齐国两个大国,不论是从道义还是从利益的角度来说都很不划算。鲁国君臣又不是智障,他们为啥要这么做?

    齐鲁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天已经无从知道了。我们知道的是,由于楚庄王在这年秋天突然去世,所以鲁国请求楚国出兵“欲以伐齐”的计划落了空。

    国君死了所以“楚师不出”,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该产生什么影响国家关系的后果,可巧合的是,在楚庄王死去三个月后,鲁宣公也死了,季文子(季孙行父)乘机驱逐了执政公孙归父,自掌鲁政,公孙归父奔齐,这样,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周定王十七年(晋景公十年,齐顷公九年,鲁成公元年,前590年),晋楚齐鲁四国之间的关系就完全颠倒了过来——原来晋齐对楚鲁的组合,忽然变成了晋鲁对齐楚,用鲁国大夫臧宣叔(臧孙许)的话说就是变成了“齐楚结好,我新与晋盟”——简直就像变戏法一样令人惊叹。

    又过了一年,到了周定王十八年(晋景公十一年,齐顷公十年,鲁成公二年,前589年),在玩了三年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戏法之后,战争终于爆发了。这年春天,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齐顷公率军进攻鲁国北部边境,包围了龙邑(今山东泰安西南)。

    这场战争本来很容易解决,因为刚一开打,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就被鲁国人抓了俘虏。齐顷公赶忙请求停战,承诺只要不杀卢蒲就魁,齐国就立即退兵并跟鲁国结盟。可是龙邑人根本没鸟齐顷公,不仅杀了卢蒲就魁,而且还在城楼上肢解了他的尸体。恼怒不已的齐顷公亲自击鼓激励军士攻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今山东泰安西南)”。同年四月底五月初,大概是为了救鲁,“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齐顷公一不做二不休,又率军侵入卫国,在新筑(今河北邯郸魏县南)大败卫军。

    小弟挨了揍,照例只好去找大哥。鲁国的臧宣叔和卫国的孙良夫不约而同的跑到了晋国去求郤(xì)克替自己出头。郤克向晋景公请兵。晋景公命郤克为中军将,士燮(xiè)为上军佐,栾书为下军将,韩厥(jué)为司马,率战车八百乘(shèng)跟鲁军、卫军以及狄人的军队结成联军,“以救鲁卫”。

    自古以来就有人认为臧宣叔和孙良夫之所以会找郤克,主要是由于郤克曾受辱于齐,但其实这时候的郤克早已经是中军将,成了掌握晋国实权的头号人物,就算没有受辱于齐这件事,他也是臧宣叔和孙良夫求援必须要找的人,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过度解读“郤克受辱事件”的重要性。

    晋国同意出兵也一样。当时的“国际形势”是:楚、齐、郑、宋、陈、蔡为一伙,晋、鲁、卫、曹为另一伙,秦国跟晋国是宿敌,跟楚国则一直眉来眼去打得火热。如果放任齐国降服鲁卫,那么曹国也必将不保,晋国就会被齐、楚、秦三面包围,陷入到孤立无援的严峻局面中去,所以,制止齐国得逞于鲁卫是晋国战略利益的必然要求,跟郤克受没受辱于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 未完待续 ——

    点评

    把历史事件捋清楚不容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8 19: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63#
    发表于 2020-5-1 22:40:50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故事描述得这么生动形象,不仅需要非常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有超凡的文字驾驭能力,继续欣赏学习,赞。

    点评

    如果是单纯的讲故事,那还要简单点,但要像现在这样加入一些分析的话,的确增加了很大难度。一直觉得写得不够流畅,承蒙谬奖,实在惭愧!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6 0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7-30 23:18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64#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01:1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20-5-8 19:13 编辑

    六六•晋齐鞌(ān)之战(下)

    晋国出兵的时候,齐顷公正率军驻扎在卫国的鞫(jū)居(今河南新乡封丘县东)。他听说晋军来了,便主动撤退到齐国境内的莘(今山东聊城莘县北),见晋军尾随齐军也进入了齐境,又主动退到了靡笄(jī)山(今山东济南千佛山)一带。

    对齐顷公的一退再退,郤(xì)克摆出一副不一较高下就不算完的架势,于周定王十八年(晋景公十一年,鲁成公二年,前589年)六月十六日也率军开进到靡笄山。这时候,齐顷公决定不再退让了。他派出使者,跟晋军约好于次日早上决战。

    随后又发生了精彩的“致师”:齐国大夫高固孤身闯入晋营,秀了一回像梁山好汉没羽箭张清那样的飞石打人绝技,抓了一个俘虏,抢了他的战车,毫发无损的回到齐营。高固在军营中巡行展示缴获的战车,说:“我的勇气大有富裕,有需要的可以来我这里买!”可见他是个富于激情的汉子。

    齐顷公也是这样的汉子。当两军第二天早上在靡笄山北边的鞌(今山东济南西)列好阵势的时候,他做战前动员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意思是我姑且消灭掉这些敌军再吃早饭,然后“不介马而驰之”,也就是驾着没披挂战甲的马车就冲向了敌军。那股狂劲跟高固一个揍性。

    有着这样的君主和将领的齐军,也是一支颇具冲击力的军队,给晋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晋军主帅郤克中箭,血一直流到鞋子里。他一面坚持擂鼓一面说:“我受伤了。”给他驾车的解张鼓励他说:“两军刚一交锋,就有箭从我的左手射入,一直贯穿到肘。我把箭杆折断坚持驾车,现在连战车的左轮都被血染红了,也没敢说受伤。三军的进退,全看主帅的旗鼓。我们既然身穿盔甲、手持兵刃,就是要战死沙场的。现在虽然受了伤,但还没到死的程度,请您勉力坚持。”于是用左手驾车,右手接过鼓槌代替郤克击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

    这简直太惊险了。如果不是解张而是其他人给郤克驾车,郤克还能不能坚持这“最后的五分钟”实在是不好说。当两军激战正酣,都感觉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主帅的战车突然鼓息旗退,那会造成什么后果简直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晋军的胜利来得有些侥幸。

    意志力更坚强的晋军赢得了胜利,有冲劲但缺乏韧劲的齐军则成了兵败如山倒之势,被晋军追得绕着华不(fū)注山(今山东济南华山)足足跑了三圈,简直狼狈极了。

    但他们有更侥幸的事:跑到华泉(今山东济南华山华泉)附近的齐顷公,由于树枝挂住了战车,所以被晋军司马韩厥追上了。韩厥没见过齐顷公,想当然的以为位于主将位置的那个人便是,但其实那只是齐顷公的车右逢(páng)丑父。韩厥没注意到两人早就偷偷的交换了位置,所以当假齐顷公让真齐顷公下车去华泉取水来喝的时候,韩厥没有阻止他。这样齐顷公才侥幸逃过了被俘的命运,比晋军取胜要惊险得多。

    自以为抓住了齐君的韩厥把逢丑父带到郤克那里。郤克曾出使并受辱于齐,所以不像韩厥那样不认识齐顷公。他一见到逢丑父这个“赝品”便知道上了当,于是想杀掉逢丑父泄愤。逢丑父喊道:“从来就没有能代替国君承担祸患的人,现在这儿有一个,难道还要杀死他吗?”郤克闻言后说:“一个人不怕牺牲自己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是不吉利的,不如赦免他以勉励事奉国君的人。”于是赦免了他。

    逢丑父很义气,齐顷公也不含糊。他脱险后并没有立即就去逃命,而是换乘战车,“求丑父,三入三出”,也就是为了救出逢丑父而在敌军中杀了个三进三出。这可不是懦夫能干出来的事,所以对他从鞫居退到莘、又从莘退到靡笄山的主动避战行为,不宜视作胆怯畏战,没准他是在学晋文公城濮之战中的诱敌深入也说不定。

    三求逢丑父而不得,齐顷公不得不收拾败军从徐关(今山东淄博东南)撤回国都临淄(zī,今山东淄博东北)。晋军则衔尾而进,兵锋直指马陉(xíng,今山东淄博东南),看那架势是想要占领马陉后以马陉为前进基地,以鲁国为后方,顺淄水北上进攻临淄。

    郤克战意正浓,可齐顷公却不想再打下去了。他派大夫国佐向郤克求和,代价是齐襄公灭纪国时所获得的甗(yǎn)、玉磬(qìng)和土地。到这时候,郤克受辱的实质性影响才显现出来。郤克报复说,除非让齐顷公的母亲到晋国作人质,并且把齐国的田垄一律改为东西向,以方便晋国的兵车通行,否则便不同意讲和。

    这简直是欺人太甚了。国佐断然拒绝说,如果郤克坚持这些无理要求,那齐国就只能再决死一战。眼瞅着双方的谈判就要破裂,鲁国和卫国担心把齐国逼急了,以后会加倍的报复自己,赶忙劝郤克见好就收。郤克这才改变主意,答应跟齐国讲和。齐国归还侵占鲁国的“汶阳之田”,晋国则获得了齐国的大量财物。

    我们不知道在败退时一直鼓励沿途城邑守军“勉之”的齐顷公,为什么回到临淄后却突然求和了。《左传•成公二年》说,楚国早就打算出兵救齐,但由于楚庄王新丧,新继位的楚共王人望不够,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所以不能立即出兵,只好先派大夫屈巫(申公巫臣)到齐国去通报一下出兵日期,结果屈巫回来刚刚走到郑国的时候,就传来了齐国已经兵败的消息。这很可能是说,齐顷公收到楚国不会很快出兵的确切消息后,不愿困守孤城而让临淄也陷入到当年宋国“易子而食,析骸以爨(cuàn)”的惨境,所以才突然改变主意向晋军求和的。《史记•齐太公世家》说,齐顷公后来“弛苑囿,薄赋敛,振孤问疾,虚积聚以救民”,看上去还真像是个能为百姓着想的人。这更增加了以上猜测的可信度,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只能说,猜测就是猜测,事实是否如此我们并不知道。

    这年冬天,楚国终于完成了战争准备,举国之兵倾巢出动,联合郑国、蔡国、许国来为齐国报仇,先侵卫,后侵鲁,陈兵于鲁国的蜀地(今山东泰安西)。别看晋国敢跟齐国硬碰硬的干一仗,但却畏惧楚国兵多将广。晋景公再一次做起了缩头乌龟,像抛弃宋国一样抛弃了鲁国和卫国。鲁成公没有办法,只好跟楚国讲和,答应让自己的儿子公衡到楚国做人质,另外还要送给楚国木工、缝纫工和织工各一百人。

    当年冬十一月,楚国在蜀地召集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zhū)、薛、鄫(zēng)等13国,开了个自平王东迁以来参加国数最多的大盟会。看上去这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其实却只是徒有其表,因为与会诸国多数都仅仅是因为害怕楚国才来参加的,对这次会盟并没有多少诚意,所以《左传•成公二年》称这次会盟为“匮(kuì)盟”,也就是没有诚意的会盟的意思。

    鞌之战以楚国召集了声势浩大的“蜀之盟”而最终落下帷幕。这个结局看上去好像是楚国在晋楚争霸中再一次占据了上风,但由于“蜀之盟”实际上只是个“匮盟”,所以到了鞌之战的次年(周定王十九年,晋景公十二年,鲁成公三年,前588年),除了秦、郑、陈、蔡、许等少数几个国家仍然坚持附楚之外,“蜀之盟”的多数国家,包括楚国倾力帮助的齐国在内,就都重新倒向了晋国。可见,楚国其实只是赢得了一时的面子,而真正赢得里子的是晋国。

    —— 未完待续 ——

    点评

    国与国之间关系,人和人的恩怨搅合在一起,乱中凸显个人性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8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7-30 23:18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01:15:27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20-5-1 22:40
    历史故事描述得这么生动形象,不仅需要非常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有超凡的文字驾驭能力,继续欣赏学习,赞。

    如果是单纯的讲故事,那还要简单点,但要像现在这样加入一些分析的话,的确增加了很大难度。一直觉得写得不够流畅,承蒙谬奖,实在惭愧!问好!

    点评

    非常精彩,期待老师继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6 1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66#
    发表于 2020-5-6 16:08:34 | 只看该作者
    蚂蚁神威 发表于 2020-5-6 01:15
    如果是单纯的讲故事,那还要简单点,但要像现在这样加入一些分析的话,的确增加了很大难度。一直觉得写得 ...

    非常精彩,期待老师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67#
    发表于 2020-5-8 19:01:51 | 只看该作者
    蚂蚁神威 发表于 2020-4-30 02:43
    六五•晋齐鞌(ān)之战(上)

    鲁国推行“初税亩”后两年,也就是晋楚邲(bì)之战后五年(周定 ...

    把历史事件捋清楚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68#
    发表于 2020-5-8 19:21:12 | 只看该作者
    蚂蚁神威 发表于 2020-5-6 01:12
    六六•晋齐鞌(ān)之战(下)

    晋国出兵的时候,齐顷公正率军驻扎在卫国的鞫(jū)居(今河南新 ...

    国与国之间关系,人和人的恩怨搅合在一起,乱中凸显个人性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7-30 23:18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69#
     楼主| 发表于 2020-5-13 00:52:12 | 只看该作者
    六七•晋楚“西门之盟”(上)

    “蜀之盟”的次年,也就是周定王十九年(晋景公十二年,楚共王三年,鲁成公三年,前588年)的春正月,在楚国退兵之后,晋国又来了精神,会集鲁国、宋国、卫国和曹国伐郑。《左传•成公三年》说这是为了“讨邲(bì)之役也”,但其实郑国虽然在晋楚邲之战正式开打以前迫于武力不得不投降了楚国,但当晋军到来之后,还是主动派遣使者对晋国说明苦衷、表了忠心的,是晋国人自己窝里斗,打了个滑稽的大败仗,这才失去了郑国,所以现在要把这笔账记到郑国的头上,只能说是欲加之罪。

    晋国之所以会这样对待郑国,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郑国处在东西、南北交通干线汇合的要冲,“其距晋楚道里俱各半”,又迫近王畿,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点诚如清人王葆所说:“中国得郑则可以拒楚,楚得郑则可以窥中国。”做为一心想要重新夺取中原霸权的晋国,不可能容忍楚国控制郑国,使楚兵“横行宋卫之郊,天下诸侯为之不宁”。

    郑国夹在晋楚两强之间,常年奉行“与其来者”的墙头草国策,可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次它却一反常态,进行了坚决的抵抗。我们不能以郑国也认为晋国太不讲道理来解释这件事,因为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意气用事只能适得其反,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当时主宰郑国的头脑都是些愤青的头脑,所以与其相信郑国的反常举动是出于义愤,还不如相信他们是认定了此时的晋国还不是楚国的对手——毕竟在上一年是晋国在躲避楚国的锋芒,而不是相反。

    大概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郑国的公子偃巧设伏兵,在丘舆(地望不详)让晋国吃了场败仗之后,连邲之战这种已经过了九年的不是仇的仇都要找后账的晋国,竟然没有继续报复,而是联合了卫国掉头去打赤狄残部廧(qiáng)咎(gāo)如,把赤狄彻底给消灭了。

    我们不知道晋景公这个操作是出于什么考虑,猜测起来,也许跟郑国取胜后随即就向楚国献俘有关——看来晋国果然还是不太敢跟楚国发生直接的正面交锋,郑国的算盘打对了。这说明,对晋国来说,如果不扳倒楚国,像郑国这样的国家就会一直倚仗着楚国跟自己作对,其想要恢复中原霸权也就只能是痴人说梦。

    怎么办呢?晋景公有办法:扩军!丘舆之败的同年冬十二月,也就是在晋齐鞌之战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之后,晋景公突然想起来应该奖励鞌之战的有功之臣,于是增设了新中军、新上军和新下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zhuī)、赵旃(zhān)皆为卿”。这一来晋国的三军六卿变成了六军十二卿,超过了晋文公在周襄王二十三年(晋文公八年,鲁釐公三十一年,前629年)所搞的五军十卿,使晋国军队的规模达到了其历史上的巅峰。

    晋作六军的同年,楚国的两个小弟郑国和许国打了起来,原因是“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国不让呛了。这一仗许国吃了亏,但到了第二年(周定王二十年,晋景公十三年,楚共王四年,鲁成公四年,前587年)冬十一月,当郑国的公孙申领兵划定上一年冲突中所得的许国疆土时,却又被许国在展陂(今河南许昌西)扳回一局。先赢后输的郑国立即进行报复,派兵占领了许国的鉏(chú)任、泠敦(均在今河南许昌境内)之田。

    有意思的是,楚国对郑许矛盾不闻不问,反倒是晋国派出了军队救许伐郑,弄得好像是晋国而不是楚国才是郑许这两家的老大似的。其实,楚国装聋作哑是有苦衷的。它如果支持郑国的诉求,那就等于承认了郑国比许国的地位高,也就等于承认自己的小弟还分三六九等,这种事作为既成事实大家心照不宣也就算了,不管谁当老大都不可能给予正式的认可;但如果它不支持郑国的诉求,那也就无异于把郑国重新推向了晋国的怀抱,因为谁都明白郑国在晋楚之间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在楚国那里得不到的东西,晋国会很乐意给它——所以对楚国人来说,郑许矛盾最好能自生自灭,而从这件事已经拖了一年有余也没人想起来要找大哥楚国评评理来看,没准它还真能不了了之。

    晋国一定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果断出兵的。它攻占了郑国西北边境的氾(fán)邑(今河南郑州荥阳市西北),兵锋直指祭(zhà)邑(今河南郑州东北),摆出一副要南下攻打郑都的架势,要的就是逼迫楚国不能再置身事外。很明显,楚国如果再不出兵制止晋国,那就等于是放弃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它必须出兵救郑,可问题是,就算是楚国出兵救郑,它也注定将要失去郑国了。

    这倒不是说楚国一定不会战胜晋国。实际上如果晋国够聪明,那就应该避免跟楚军交战,因为只要让楚国来给郑国和许国断官司,结果就是唯一的,晋国又何必跟楚国刚正面呢?它只要把楚国拉下场,让楚国自己去得罪郑国就好了。这是一个阳谋。我们不得不承认,它非常高妙,很可能出自郤(xì)克的继任者,刚刚被超拔为中军将的栾书之手。

    破解这个阳谋的唯一办法,就是实打实的再次击败晋军,让郑国彻底放弃对晋国的幻想,可惜楚国君臣既没有这个敏感也没有这个决心。事实正如我们分析的那样,楚共王派司马子反率军救郑,但晋楚双方却没发生任何交战,想必是晋军听说楚军出动,自己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便主动撤退了。

    管闲事的晋国人被“吓”跑了,可是经他们这么一提醒,郑国和许国也就顺理成章的想起来该找楚国评理了。面对各执一词,都摆出一副苦大仇深模样的郑国和许国,也不知道子反是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还是觉得事关重大不敢判断谁是谁非,他直接就把皮球踢给了楚共王,建议郑国和许国直接找楚共王去打官司。这一下子反算是把竿子插到了底,大猫都出来了,楚国连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了。

    第二年(周定王二十一年,晋景公十四年,楚共王五年,鲁成公五年,前586年),许灵公真的赶到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北)告状来了。楚共王没有办法,只好通知郑国六月份“开庭审理”。结果可想而知,楚共王裁定许国没有在“事楚”的同时还有“事郑”的义务,郑国败诉,作为惩罚,楚国拘押了郑国的大夫皇戌和公子子国。

    这引起了郑悼公的强烈不满,回国后立即派公子偃向晋国投诚。晋国等的正是这一天,所以毫不犹豫的就接受了郑国的请求。当年秋八月,在“楚讼”之后仅仅两个月,双方便神速的在垂棘(地望不详)达成了盟约。到了十二月,晋国趁热打铁,又召集齐、鲁、宋、卫、郑、曹、邾、杞等八国盟于虫牢(今河南新乡封丘县北),开始逐步扭转“蜀之盟”的不利局面。

    —— 未完待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70#
    发表于 2020-5-13 14:50:4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历史,看人性,看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71#
    发表于 2020-5-13 15:29:16 | 只看该作者
    文字中的分析部分合情合理,非常精彩,欣赏学习,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7-30 23:18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72#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11:46:37 | 只看该作者
    六八•晋楚“西门之盟”(中)

    郑国背楚附晋,这当然是楚国不能接受的,所以第二年(周简王元年,晋景公十五年,楚共王六年,鲁成公六年,前585年)秋天,楚共王便派令尹子重率军伐郑来了。

    与邲之战前拖了三个月才出兵救郑不同,这一次晋国反应迅速,中军将栾书立即就率军赶来了。两军相遇于绕角(今河南平顶山鲁山县东南),貌似要展开一场硬碰硬的较量,可实际上栾书却并不打算交战,不知道是不是对十二年前邲之战惨败于楚仍然心有余悸,他遇到楚军后的计划竟然是撤军——真不明白他兴师动众、千里迢迢的跑到郑国来是为了什么。

    本来在这一轮晋楚较量中楚国又要占上风了,可是由于一个叫析公臣的人对栾书说了一番话,局面却又被扭转了过来。这个析公臣本是楚国析县的县公,名字叫臣。楚庄王刚刚登基的那一年(周顷王六年,楚庄王元年,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公子燮(xiè)和斗克(子仪)作乱被杀后,有人进谗言说析公臣事先知道二人之乱,他因此畏惧,跑到了晋国。

    他都说了些什么呢?《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说:“析公曰:‘楚师轻窕,易震荡也。若多鼓钧声,以夜军之,楚师必遁。’”翻译过来就是:楚军浮躁不稳,军心容易动摇。如果聚集大量军鼓,以整齐的鼓点在夜里突然发动进攻,楚军必然会逃走。栾书接受了这个实质是虚张声势的计策,结果楚国人果然惊慌失措,“楚师宵溃。”

    楚军只是由于突然在夜间受到惊吓才溃散的,实力并未受损,但即使是这样,也已经被搞得无心恋战,只好匆忙撤退了事。晋军则乘势侵入楚国的盟国蔡国。这个时候,虽然楚国的主力已经回撤,但因为又有公子申和公子成率领申、息两县的驻军赶来救蔡,与晋军对峙在桑隧(今河南驻马店确山县东)这个地方,所以晋军还不能逞心如意于蔡。它要想达到这个目的,还必须打败楚国的这支偏师。

    有了绕角“楚师宵溃”这碗酒垫底,晋军的求战欲望眼见着开始高涨起来,用《左传•成公六年》的话来说就是“军帅之欲战者众”。主帅栾书也有意顺从众议,击败这支楚军。荀首、士燮(xiè)和韩厥劝他说:“我们是来救郑国的,本来没蔡国什么事,只是因为楚军退去,我们才到了这里。这就是所谓的‘迁戮’,不怎么占理。而且,我们以正规的主力部队跟楚国两个县的地方部队作战,就算胜了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要是不幸还失败了,那简直就丢人丢到家了。不如别打了,咱们回家去吧。”

    这说辞很有道理。反正郑国已经救下来了,出兵目的已经达到,何必又节外生枝呢?而且,两个巨人之间的较量往往不在一时一地,取得这么场无关痛痒的胜利对大局的确没有什么影响,真不如早点班师回家。可是有道理归有道理,想要采纳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当时栾书手下共有十一名将佐,不欲战的只有荀首、士燮和韩厥三人,是明显的少数。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邲之战时的晋军主帅荀林父。正是由于这位老先生不仅不能做部下的主,还让部下做了他的主,才导致了晋军的惨败。现在的栾书会听取少数人的意见,并让处于多数的主战派听他的吗?

    这除了取决于栾书的将威之外,还取决于他是否能拿出采纳少数派意见的合理理由。对后一点,栾书给出了令人叹服的答案。他说:“利益差不多的时候,应当少数服从多数,可当利益相差悬殊的时候,就不该再拘执于人数的多少,而应该争取更大的利益。现在,荀首等三人的主张明显利益更大,听从他们的建议,不是应该的事情吗?”这理由大概也只有宋襄公那种“讲仁义”的蠢货才会反对,所以栾书的撤军命令没遇到任何阻力。郑国背楚附晋后晋楚之间的第一次较量,就这样以晋国略占上风落下了帷幕。

    第二年(周简王二年,晋景公十六年,楚共王七年,鲁成公七年,前584年)春天,发生了一件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关系重大的事,这便是吴国讨伐郯(tán)国(今山东临沂郯城县一带)事件。

    吴国伐郯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吸睛的地方,但由于它是吴国第一次主动参与中原争霸,所以就具有了特殊的标志意义。它表明,此时的吴国已经成长为一支值得重视的力量,只不过在当时似乎除了另一个从楚国投奔到晋国的大脑之外,还没有谁有此敏感。

    这个大脑属于在晋齐鞌(ān)之战时被楚共王派去出使齐国的申公巫臣(屈巫)。巫臣当年出使齐国之后就再也没回楚国,而是带着他仰慕已久的大美人夏姬跑到了晋国。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号称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列女传》说她一生“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是个妖艳狐媚的女人。楚国的司马子反曾经也想娶她,可是巫臣想要自己娶,便以夏姬是个不祥之人为由劝阻了子反,所以当巫臣自己竟然不怕不祥,带着夏姬出奔之后,子反感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非常怨恨巫臣。

    巫臣不仅得罪了楚国的二号实权派,而且还得罪了楚国的头号实权派,所不同的是,他得罪司马子反是出于一己私欲,得罪令尹子重却是出于公忠体国。

    那是在十年前的周定王十三年(楚庄王二十年,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在被围长达九个月之后,宋国终于向楚国投降。子重自认为有功,便向楚庄王请求把申、吕之田赏赐给他。楚庄王本来都答应他了,可是巫臣却认为,申、吕两邑是楚国在北方的重要屏障,其兵赋全赖周边的田地供给,如果把这些田从两邑剥离出去,那么这两个邑也就无法维持下去,其后果就是“晋郑必至于汉”,所以他劝楚庄王还是不要答应子重为好。子重因此没有得到申、吕之田,所以也非常怨恨巫臣。

    这两大实权人物共同怨恨一个人,会是什么后果呢?答案是,他们联起手来屠杀了巫臣和夏姬留在楚国的族人,并且瓜分了他们的家产。巫臣在晋国听说之后,派人送信给子重和子反说:“你们以邪恶奸佞、贪婪无厌侍奉国君,现在又滥杀无辜,我一定要使你们疲于奔命而死。”于是他向晋景公提出了联吴制楚的建议,并自荐做联络吴国的使臣——看来他的确是注意到了吴国崛起对晋楚两国的意义。

    跟中原诸国位于楚国的北方不同,吴国位于楚国的东方,如果吴国能加入到以晋国为首的中原阵营里来,楚国就会陷于两线作战之中。晋国自从崤之战以后就长期陷在南楚西秦的夹击中深受其害,此时又正为无法打破晋楚均势而苦恼,自然深知获得这么个帮手意味着什么,所以晋景公很痛快的就同意了巫臣的建议。

    由于史料缺乏,我们不知道此时吴楚是什么关系,因而也无法判断巫臣这次联吴制楚的难度有多大。不过,不管这个难度有多大,巫臣都成功的克服了它,晋吴联盟正式结成,晋楚争霸也随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 未完待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73#
    发表于 2020-5-18 16:12:57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欣赏学习,祝蚂蚁老师创作愉快!

    点评

    谢谢,祝安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21 12: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7-30 23:18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74#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六九•晋楚“西门之盟”(下)

    巫臣此次出使吴国,不仅要达成晋吴联盟,而且还有训练吴军的任务,用《左传•成公七年》的话说就是:“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陈(阵),教之叛楚”。巫臣的效率很高。他出使吴国的当年(周简王二年,晋景公十六年,楚共王七年,鲁成公七年,前584年),吴国便发动了对巢国(今安徽合肥巢湖市一带)和徐国(今安徽宿州泗县一带)的进攻。巢国和徐国都是楚国的东方属国,自然不能不救,从此楚国算是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

    同年秋天,楚国发动了对郑国的第二次讨伐。对此,晋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联合了齐、鲁、宋、卫、曹、莒、邾、杞等国共同救郑。不过,虽然晋国这么重视楚国,可是楚国却一点也不配合,完全没表现出值得重视的样子,在九国联军还没到来之前,就被郑国大夫共仲和侯羽击败了。虽然晋国组织了联军却没什么事可做,但白捡了一个大便宜,还是高兴地先接受了郑国献上的楚国战俘郧(yún)公钟仪,又在当年八月跟郑国以及前来救郑的诸侯在马陵(今山东聊城莘县西南)结盟,重申“虫牢之盟”共同抗楚的盟约,而后带着战俘钟仪回国了。

    令晋国尚且忌惮三分的楚国,这一次怎么就败给郑国了呢?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早在四年前(周定王十九年,晋景公十二年,楚共王三年,鲁成公三年,前588年),郑国在丘舆(今河南郑州开封一带)也同样让晋国吃了场败仗。可见,这时的郑国并非完全是战五渣,所不同的是,当年晋国失败是中了埋伏,而现在楚国失败则很可能是由于被吴国分散了注意力。

    我们搞不清吴国伐巢、徐跟楚国伐郑的先后顺序,因而无法判断楚国在伐郑之前,是否已经搞清巫臣来信中的威胁是指吴国而言的。想来,如果吴国伐巢、徐发生在前,那么楚国应该不难弄明白是谁将要使自己“罢(疲)于奔命以死”,大概也就不会在后患未除的情况下贸然出兵伐郑,所以可以这么猜测:没准正是因为吴国突然在背后发难,才使得楚军注意力不集中,吃了败仗。

    当然,这只是猜测,我们没有任何确切的根据来证明这一点,毕竟从另一方面来说,要说楚国是由于过分自信或迟钝,才没把吴国的侵扰当一回事,也完全说得通,所以我们终究不能断言楚国这次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不过,不管原因是什么,楚国都为轻视吴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左传•成公七年》说:“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自郑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这就是说,由于吴国入侵州来(今安徽淮南市区、凤台县、寿县一带),逼迫楚军匆忙回援,才为晋国召开马陵之会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吴国此后还数次寇边,闹得子重和子反不得不在中原和东部边境之间往来奔波,“一岁七奔命”,不仅完全不能把精力集中在中原方向,而且连吴楚之间原本附楚的那些小国也保不住,都被吴国抢了去。

    楚国疲于奔命,晋国当然不能光是看着。第二年(周简王三年,晋景公十七年,楚共王八年,鲁成公八年,前583年)春天,栾书率军进攻蔡国,进而侵入楚国本土。楚国在吴国的牵制下,不能抵挡,只好撤退。晋军俘虏了楚国大夫申骊,然后乘胜追击,进攻楚国的附属国沈国,又俘获了沈国的国君揖初。郑国军队也趁机侵入许国,攻其东门,斩获颇丰。

    楚国在这之前还从没被晋国攻入过本土,这次吃了个大亏,终于认识到了两线作战的危害,于是在第二年(周简王四年,晋景公十八年,楚共王九年,鲁成公九年,前582年)春天“以重赂求郑”,也就是花重金收买郑国,看来是想安抚住北方,以便腾出手来先把吴国捏死。

    郑国这时的国君是郑成公,他一定是错误理解了郑国历来“与其来者”的国策,把“墙头草,随风倒”误当成了“一仆二主”,所以他不仅接受了楚国的重金,跟楚国结了盟,而且还在当年秋天跟没事人一样照旧跑到晋国去朝觐晋景公,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得罪了晋国,结果被晋景公毫不客气的给抓住关了起来。

    这一来,郑国没了国君,围绕郑国君位的新一轮斗争也就随之展开了。先是栾书率军伐郑,郑国派伯蠲(juān)求和却被晋国人给杀了;然后是楚国的子重率军“侵陈以救郑”;再然后是“郑人围许”,装作要另立新君的样子,以示郑成公已经失去价值,想骗晋国人趁早把他放回来;转过年后是卫国人奉晋命侵郑;然后是郑国人弄假成真,真的立了公子繻(xū)为新君,但不久又“郑人杀繻,立髡(kūn)顽”;最后是栾书不甘心郑成公真的失去价值,决定率鲁、齐、宋、卫、曹“伐郑而归其君”,从而为这件事画上了句号。

    围绕郑国君位的这些斗争看着挺热闹,但其实没有多大意义,与之相比,穿插在在这一系列斗争前后发生的另外几件事,意义更为重大。

    第一件事是晋景公偶然之间碰到了当年被郑国俘虏并献给了晋国的“楚囚”郧公钟仪,交谈之后,感觉他是一个君子,便在士燮的建议下,把他放回了楚国,从此开启了晋楚和谈的序幕。

    第二件事是楚国子重“自陈伐莒”。这说明楚国“侵陈以救郑”的本意并不在救郑,而在伐莒。楚国为什么突然对莒国产生了兴趣呢?答案很可能是想要隔断吴国跟齐国和鲁国、进而也就是跟晋国的联系。这表明,楚国下一阶段的战略重心将放在吴国方向,晋楚和谈符合楚国的战略利益。

    第三件事是在楚国“自陈伐莒”的几乎同时,“秦人、白狄伐晋”,很明显是对楚国伐莒的策应。这说明秦楚之间的联盟仍然很牢固,跟楚国面临东线和北线两线作战一样,晋国也面临着西线和南线的两线作战,双方的战略形势没有太大差距,基本上仍然处在势均力敌的状态,和谈具备客观条件。

    第四件事是晋景公梦见恶鬼缠身,因而病重,结果大概因为病弱再加上心悸的原因,竟然在上厕所的时候“陷而卒”,也就是掉到粪坑里淹死了。他这颇为滑稽的死法当然只配当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他的梦却代表了晋国此时激烈的内斗。正是内斗让晋景公灭了曾经权倾朝野的赵氏一族,并因此坐下心病,所以才会做那种怪梦。这表明晋国很快就将陷入更为残酷的权力斗争,无暇顾及对外争霸,跟楚国讲和符合晋国内部斗争的需要。

    第五件事是新继位的晋厉公曾试图跟秦国缓和关系,但双方积怨太深,已经很难建立起信任,虽然勉强订立了盟约,但却并没有什么诚意,史称“夹河而盟,归而秦倍(背)盟”。这表明,在秦晋和好已无希望的情况下,晋国很有必要先稳住楚国,以便集中力量对付秦国,所以晋楚和谈也符合晋国外部斗争的需要。

    这五件事加在一起,造成了晋楚两国在你来我往打得热闹的同时,也你来我往互派和平使者派得热闹。这一奇观一直持续了三年之久,才终于被一个人给终止。这个人就是宋国的大夫华元。他跟楚国的令尹子重交好,跟晋国的中军将栾书关系也不错,所以能出面当个和事佬,劝晋楚双方不要在战与和之间再纠结下去了。

    周简王七年(晋厉公二年,楚共王十二年,鲁成公十二年,前579年)夏五月,经过华元的斡旋,晋厉公派上军佐士燮,楚共王派公子罢(pí)和大夫许偃,结盟于宋国的西门之外。盟约规定:从此之后,晋楚不再兵戎相见;两国同心同德,互通聘使,保证道路畅通,互相怜恤灾患。如果一方受到攻击,另一方必须予以援助。如有违背,人神共诛、亡国灭种云云。

    这便是所谓的晋楚“西门之盟”,是晋楚弭(mǐ)兵的一次预演。虽然这个盟约很快就被打破了,什么“人神共诛、亡国灭种”都只能糊弄鬼,但却引入了一种晋楚相处的新模式。它表明,中原争霸即将进入尾声,历史的发展将出现新的动向。

    —— 未完待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7-30 23:18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75#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12:45:44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20-5-18 16:12
    继续欣赏学习,祝蚂蚁老师创作愉快!

    谢谢,祝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7-30 23:18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76#
     楼主| 发表于 2020-5-24 13:47:29 | 只看该作者
    七〇•赵氏孤儿(上)

    《左传•成公十年》记载说:晋景公梦到一个披头散发的厉鬼,顿足捶胸的骂他说:“你杀了我的子孙,是个不义之人。我已经得到天帝的批准来取你性命。”晋景公因此受了惊吓而生病,并最终间接死在了这个梦上,看来还真有点做贼心虚的意思。

    那么晋景公为什么会心虚呢?因为他确实是杀了功臣赵衰(cuī)的赵氏一族。《左传》说,赵氏灭族这件事发生在晋景公做梦的两年前(周简王三年,晋景公十七年,鲁成公八年,前583年),但起因却在五年前(周定王二十一年,晋景公十四年,鲁成公五年,前586年),而要把它说清楚,则要从二十六年前(周匡王六年,晋灵公十四年,鲁宣公二年,前607年)赵衰之子赵盾专权,恢复晋国公族制度的时候说起。

    周匡王六年,赵盾以诸卿的嫡长子为公族大夫,其他嫡子为余子,庶子为公行,在晋国搞了一个跟真正的公族毫不相干的“伪公族制度”,并借机把自己的异母弟赵括立为公族大夫,把另两个异母弟赵同和赵婴齐立为余子,再加上他和他的儿子赵朔,在晋国政治中形成了赵氏独大的局面。

    从赵盾死后的情况看,赵盾此举也许不仅仅是为了扩张赵氏势力那么表面,因为直到十年后的周定王十年(晋景公三年,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也就是晋楚发生邲(bì)之战的那一年,人多势众且具有先发优势的赵氏一族,除了赵盾的儿子赵朔出任下军将,进入了晋国的核心权力圈之外,赵括和赵婴齐仅为中军大夫,赵同仅为下军大夫,都没进入六卿之列,可见赵盾的这三个兄弟能力一般。没准赵盾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担心赵氏族人在晋国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吃亏,所以才想出这么个办法来让他们报团取暖,以求自保。

    不过,公里公道的说,赵盾的三个兄弟不怎么行,他的儿子赵朔却不白给,上升势头非常生猛:邲之战的同年,身为下军将的赵朔便娶了晋成公的女儿赵庄姬为夫人,成了当朝国君晋景公的姐夫,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由于中军佐先縠(hú)勾结赤狄作乱被灭族,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xì)克随即顺位晋升,等于是也为他让开了晋升通道。这就是说,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赵朔在五年后(周定王十五年,晋景公八年,鲁宣公十七年,前592)中军佐郤克递补为中军将的时候,顺位接任郤克留下的空缺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如果赵朔真的能够就任中军佐,那么当周定王二十年(晋景公十三年,鲁成公四年,前587年)郤克因病卸任中军将的时候,栾书还能不能以下军将的身份超拔为中军将就很难说了。毕竟跟栾氏比起来,郤氏跟赵氏是父一辈子一辈的关系,再加上赵朔是国君姐夫这个身份,我们完全可以乐观的猜测,赵朔顺位继任为中军将才是当时更可能的结果。

    这件事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么赵氏将重掌晋国军政大权,以后的历史也将会被改写,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并没有发生。翻检史籍我们发现,赵朔在娶了赵庄姬之后便从历史记录中消失了,由于周定王十九年(晋景公十二年,鲁成公三年,前588年)晋景公作新三军的时候,除了下军佐是谁我们搞不清楚之外,其余的十一卿皆有史可查,而赵朔既然在此前已经是下军将,不太可能降职就任下军佐,所以人们一般认为,这代表了赵朔在此之前就已经死了。也就是说,他的短寿耽误了他的前程,也失去了挽救赵氏的机会。

    赵朔死后,也不知道是谁勾搭谁,他的妻子赵庄姬跟他的叔叔赵婴齐搞到了一起。虽然那个年代的男女之防还没有后来那么严,但叔叔跟侄媳妇私通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当这件事传到赵括的耳朵里时,作为族长兼兄长的他很生气,于是跟赵同商量好,要把赵婴齐驱逐出晋国。赵婴齐当然不想过背井离乡的流亡生活,便向自己的两个哥哥求情说:“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

    从赵婴齐的话来看,赵氏和栾氏两家的关系这时候应该已经是很紧张了,不然赵婴齐也不至于在这个节骨眼上把它拿出来说事。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是周定王二十一年(晋景公十四年,鲁成公五年,前586年),在上一年,栾书刚刚就任中军将。跟晋国的头号实权人物关系紧张,表明赵氏其实已经处在危机之中了。这个时候应该保持团结,谨慎应对才对,但赵括和赵同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断然拒绝了赵婴齐的请求,坚持把他流放到齐国去了。

    赵氏跟栾书关系紧张当然是因为政治利益的原因,但跟赵括和赵同一贯目中无人、骄横跋扈也不无关系。《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了一件事说,周定王十三年(晋景公六年,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今山西长治沁县西南)”之后,晋景公派赵同前往王城洛邑向周定王献俘,结果赵同在王庭态度傲慢不敬,刘康公谓之“天夺之魄矣”,因而断言他将在十年之内“必有大咎”。见天子尚且这副德行,平常对同僚会是什么样也就不难想象了,所以赵氏昆仲在晋国的人缘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

    目中无人的人往往自以为是,他们不会想到要照顾别人的面子。赵婴齐毕竟是晋国的大夫,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他流放了。赵括和赵同但凡谨慎一点,就会想到这么高调的处理这件事其实是等于把赵婴齐跟赵庄姬的事给抖搂了出来,实在是有伤赵庄姬的体面。不难想象,失去情人就已经够让人难过了,现在又把自己的丑事弄得人尽皆知,给谁也难免会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所以赵庄姬会怨恨夫家的这两个叔叔,一点也不意外。

    更要命的是,赵庄姬跟晋景公是连着的,不管怎么说她也是晋景公的姐姐,把她搞得灰头土脸,晋景公的脸面也好看不了,而且自从赵盾专权以来,晋国的两任国君晋灵公和晋成公,一个为赵氏所杀,一个沦为了赵氏的傀儡,以晋景公的精明和腹黑,怎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所以当年赵庄姬嫁给赵朔很可能是对赵氏的安抚,没准还是在赵氏威逼之下的妥协也说不定,他跟赵氏面和心不和是可以想象的。可见,赵同和赵括这样处事,在自己人缘很差,又深为国君痛恨,又跟头号实权人物栾书关系恶劣的情况下,简直无异于是在自杀。

    恶果最终在赵婴齐被流放的三年后(周简王三年,晋景公十七年,鲁成公八年,前583年)降临。这三年正是晋国在联吴制楚的策略下连连得手的三年,也是栾书的威望越来越高、地位越来越稳固的三年。尤其是这年春天,栾书率军侵蔡、侵楚,俘获楚国大夫申骊,随即又侵沈,俘获沈国国君揖初,取得了自邲之战失利以来晋国对楚国的最好战绩。应该说,如果栾书选择在这个时候对自己的政敌痛下杀手,完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周简王三年,赵庄姬向晋景公诬告赵括和赵同将要造反,并拉了栾书和郤锜(qí)来作证。我们不知道这是赵庄姬跟栾书、郤錡事先商量好了的,还是彼此摸透了底牌后的心照不宣,反正除掉赵氏既符合栾书的利益,也符合晋景公的利益,只不过他们都不好直接出面罢了,现在由赵庄姬出面揭发当然是最好不过,于是在当年六月,“晋讨赵同、赵括”,赵氏一族惨遭灭门,史称“下宫之难”。

    不过,“下宫之难”也不是没有幸存者,这个幸存者便是赵朔和赵庄姬的儿子赵武。《说文》曰:“孤,无父也”,所以赵武也被称作赵氏孤儿。这个后来大名鼎鼎的赵氏孤儿此时尚在幼年,因为跟随母亲住在舅舅晋景公的宫里,所以才幸免于难。不过,仅以身免的他失去了爵位和封邑,已经是个白丁了。

    后来,晋景公打算把赵氏的封地赐给大夫祁奚。韩厥进谏说:“以赵衰的功绩和赵盾的忠贞,竟然落得个没有后人祭祀的下场,只怕以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为国效力了。”这话虽然是为赵氏说情,但打得却是为国君着想的牌,当年先縠被灭族的时候,没见韩厥以先轸(zhěn)的功绩和先且(jū)居的忠贞为先氏陈情,因为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衰,是由赵衰把他抚养长大的,先氏对他可没有这份恩情,所以我们很难说韩厥是真的在为国君着想。

    不管韩厥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吧,反正晋景公立即就听从了他的谏言,把赵武立为赵氏后嗣,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邑。晋景公会这么做不难理解,且不说赵武毕竟是他的亲外甥,总得给他个吃饭的家当,单单是兔死狐悲这一点就足够让他谨慎的了:先是先氏,后是赵氏,国君族灭卿族这种事如果发生得太频,谁知道别的卿族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物伤其类这个道理可没有多么难以领会。

    不过这样一来,本来只能继承赵盾产业的赵武,最终却来了个四归一,把赵盾、赵括、赵同、赵婴齐四兄弟的产业都收入了囊中。这也许是个意外之喜,但谁又能说在事先很难预料到这个结果呢?所以看上去赵庄姬非要弄死赵括和赵同不可,没准还有更多的考虑也说不定。

    —— 未完待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77#
    发表于 2020-5-25 13:48:33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留下的谜,后人参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7-30 23:18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78#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00:21:03 | 只看该作者
    七一•赵氏孤儿(下)

    “下宫之难”祸起于赵家的一桩乱伦丑闻,这是《左传》的说法,记载散见于《成公四年》、《成公五年》和《成公八年》。此外还有《史记•赵世家》的说法,跟《左传》截然不同。

    《赵世家》说,赵氏灭族跟丑闻无关,完全是由于奸臣屠岸贾(gǔ)的阴谋报复。屠岸贾曾经很受晋灵公的宠信,因为净撺掇晋灵公干坏事,所以跟赵盾有仇。他后来又得宠于晋景公,官拜司寇。周定王十年(晋景公三年,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他以赵盾是赵穿弑晋灵公的“贼首”为由,鼓动“诸将”诛杀赵氏。诸将都表示赞同,唯有韩厥反对,但他毕竟人单势孤,回天乏力。于是,屠岸贾在没请示晋景公的情况下,“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按照这个说法,“下宫之难”不是发生在周简王三年(晋景公十七年,鲁成公八年,前583年),而是发生在十四年前的周定王十年(晋景公三年,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死于难的也不仅仅是赵括和赵同,还有赵朔和赵婴齐,已经身怀六甲的赵朔夫人赵庄姬逃到晋景公的宫里,才幸免于难。

    这一来,固然可以解释为什么从这一年之后赵朔就不再见于史籍了,但却没法解释赵同为什么能在死了三年之后(周定王十三年,晋景公六年,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献狄俘于周”,也没法解释赵括为什么能在死了九年之后(周定王十九年,晋景公十二年,鲁成公三年,前588年)跟韩厥、巩朔、韩穿、荀骓(zhuī)、赵旃(zhān)等人一起“皆为卿”,还没法解释赵婴齐为什么能在死了十年之后“通于赵庄姬”,更没法解释为什么《史记•晋世家》的记载是跟《左传》完全一致却跟《赵世家》不同,所以人们一般都不相信《赵世家》的这个说法。可是,由于《赵世家》接下来讲述的“搜孤救孤”太惊心动魄、太高扬“忠义”的正能量,所以它不仅没因为可信度太低而被遗忘,相反却广泛流传,成了脍炙人口的故事。

    “搜孤救孤”的故事是说,赵朔有一个叫公孙杵臼的门客,在赵朔遇难后去找赵朔的挚友程婴,质问他为什么没自杀殉友。程婴回答说:“赵朔的妻子怀有遗腹子,如果幸运生下男孩,我将奉他恢复家业;如果不幸是个女孩,我不过是死得晚了点而已。”

    后来,赵庄姬分娩,果然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赵武。屠岸贾听说后,为斩草除根起见,便带人到宫中去搜查。赵庄姬将婴儿藏在裙子底下,祈祷说:“如果赵氏命该绝嗣,孩子就会啼哭;如果不该绝嗣,就不会出声。”结果,婴儿始终没有出声。屠岸贾怎么也没想到应该搜一搜赵庄姬的裙子底下,婴儿因此侥幸躲过一劫。

    程婴听说屠岸贾搜孤后,感到很后怕,便找到公孙杵臼,跟他商量说:“这次没搜到,以后一定还会再来搜,这可如何是好?”公孙杵臼没直接回答,反问程婴说:“在守护婴儿、帮助他成年后恢复家业和死这两件事中,哪一个更难?”程婴回答说:“死来的容易,拥立少主难。”公孙杵臼说:“赵家的先君待您不薄,那就请您来干难的,我来干容易的吧。我先死!”于是两个人定好计策,用别人家的婴儿冒充赵氏孤儿,公孙杵臼抱着他藏到了山里。

    程婴欺骗诸将说:“我程婴没有出息,不能拥立赵氏孤儿,谁要是给我一千金子,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的下落。”诸将都知道程婴跟赵朔的关系,所以毫不怀疑他知道赵氏孤儿的下落,很痛快就答应了他。程婴也不食言,得到金子后,便带领诸将来到公孙杵臼藏身的地方。

    公孙杵臼见到程婴把诸将带来了,假意大骂道:“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年下宫之难不能死节,与我共谋藏匿赵氏孤儿,如今又出卖我。即使不能扶立少主,又怎么忍心出卖我们?”他抱住婴儿大喊道:“天啊,天啊,赵氏孤儿有什么罪啊?求你们让他活命,只杀我公孙杵臼就可以了!”诸将当然不肯留下后患,便将婴儿与公孙杵臼一起杀死,从此便放下心来。程婴因此得以保全赵氏孤儿,带着他在深山中隐居了十五年。

    十五年后的周简王三年(晋景公十七年,鲁成公八年,前583年),晋景公生了病,占卜得知是大业在晋国不得志的后代作祟。晋景公不知道这个“大业之后不遂者”对应的是谁,便把韩厥找了来,想让他给解释解释。

    当年韩厥劝阻诸将不成,曾先行跑去向赵朔报警,让他赶快逃命。赵朔不肯出逃,对韩厥说:“我知道您一定不会让赵氏绝嗣。”这是一个带有相当大危险性的要求,后来公孙杵臼就是因此而丧命的。韩厥不见得会乐意冒着生命危险干这个事,但毕竟赵氏对韩氏有兴灭继絶之恩,所以不管他乐意还是不乐意,总归是要表面上先答应下来的。于是,“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韩厥虽然靠装病躲掉了直接出面保护赵氏孤儿的危险,显得有些不太仗义,但他也并非完全就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他只是精于算计,不肯做赔本买卖罢了——这跟他当年在邲(bì)之战中推卸责任,怂恿荀林父率全军渡河如出一辙——所以当有机会恢复赵氏地位而又没有什么风险的时候,他还是站出来说话了。

    韩厥知道赵氏孤儿尚在人世,便趁机向晋景公进言说:“大业后代在晋国绝嗣的,那不是赵氏吗?自从叔带(赵衰高祖)去周入晋,从晋文侯一直到晋成公,世世代代都立有功勋,未曾绝嗣。如今您却族灭赵氏,国人都很痛心,所以才占卜到这个结果。请您好好考虑该怎么办。”

    晋景公要是不相信占卜,也就既不会占卜,也不会询问韩厥了,所以已经患病在身的他根本不用考虑就知道该怎么做。于是他问韩厥:“赵氏还有子孙在世吗?”韩厥俱实以告。于是晋景公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把赵武召来先藏在了宫中。

    诸将入宫来探问晋景公病情。晋景公让韩厥带兵控制住诸将后,让赵武出来拜见诸将。诸将不得已,只好把责任都推给屠岸贾,并同意复立赵氏。于是剧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诸将又帮着赵氏一起去攻打屠岸贾,灭掉了屠岸氏家族。晋景公也把赵氏原来的田邑还给赵武,恢复了赵氏的地位。

    后来,赵武年满二十,行完冠礼之后,程婴向诸大夫辞行,对赵武说:“当年下宫之难,赵氏家臣都能殉难。我不是偷生,而是想要扶立赵氏的后代。今天你已成年,恢复了爵位,我该到九泉之下去见赵盾和公孙杵臼了。”赵武“啼泣顿首”想要阻止程婴。程婴说:“当初,公孙杵臼相信我能成事,所以先我而死。现在事情已经办成,我如果不去告诉他,他还会误以为我没办成呢。”于是不听劝阻而自杀,为这个“忠义”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个故事显然比《左传》的记载精彩多了,但其中的疑点也确实不少,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几点以外,还有就是故事中的主角屠岸贾、程婴和公孙杵臼,只怕也都是杜撰出来的人物,因为除了这个故事之外,就再也找不到他们的其他事迹了。这对地位低下的程婴和公孙杵臼还好解释,但对官至司寇的屠岸贾就难以解释了,所以我们还是以看小说的态度来看这个故事比较靠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史记》版赵氏孤儿后来被元代剧作家纪君祥改编成了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冤报冤》,简称《赵氏孤儿》),其中重要的修改有:把那个替死的婴儿写成了程婴的儿子、把程婴携赵孤隐居深山改写为依附屠岸贾生活。这些修改令该剧的剧情更为紧张,人物也更为丰满,因而被誉为元杂剧的四大悲剧之一。此后,许多剧种都据此编出了精品剧目,直到今天也仍然一再被改写为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剧,甚至连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剧作家都有根据该剧改编的剧作上演,真可谓是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 未完待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79#
    发表于 2020-5-28 09:26:36 | 只看该作者
    的确流传广泛,影响深远。问好蚂蚁老师,祝您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80#
    发表于 2020-5-29 23:36:10 | 只看该作者
    《赵氏孤儿》终于知道出处了。佩服春秋战国时代的人视死如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2 04:40 , Processed in 0.1260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