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5-4-21 20:39 编辑
《屁经》》他说(8)
《屁经》第八章:“上善若屁,以天下之屁为屁。屁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无忧。”
江海雕龙《屁经》第八章:“上善若屁,以天下之屁为屁。屁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无忧。”读起来好像很别扭反感,有的不堪入目感觉,有的不敢念出声感觉,有的好像故意作弄老子的感觉,有的好像故意玩世不恭的感觉,有的好像故意歪曲先哲圣言之感觉,有的好像轻率恶搞传统文化的感觉......等等!初读,如果有一百个读者可有99个不满,有一个满意的那就是江海雕龙自己。 《老子》第八章是怎么说的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故无尤。”“上善”老子用“水”字比喻,使众人好读好理喻,文可博客广众。不过老子自己认为用水比喻上善仍有的虛伪,他说“故几于道”,即,不过是接近于道而已,水本身不是道。矛盾的地方老子结论又说:“故无尤”即所以没有过失。那么比水更贴近道的是什么呢?2500多年以来,只有那个在世的徐州草根学者,江海雕龙说了一个“屁”字。他认为“上善若屁”更接近或更贴近于道。为什么呢?因为屁不利于万物,故又不会害万物。什么东西有利必有其害,这是辩证法、两点论。如水利万物,又必然会有害万物的现象出现,如洪水泛滥;区别的地方主次问题。故江海雕龙老弟说的“上善若屁”的经论,如千年霹雳一声响,不是没有道理的是符合道的本质的!有人说过,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这里再说三句:不唯古,不唯圣,要唯屁!
《屁经》新诠:论上善之真义
春夜读《道德经》,至"上善若水"章,忽见案头《屁经》翻卷,江海雕龙以"屁"代"水"的惊人之语跃入眼帘。两千五百年前的哲思与当代草根学者的戏谑,在墨香与屁臭的缠绕中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老子以水喻道,诚是绝妙。你看那清泉汩汩,润物无声,滋养草木而自谦卑,奔流江海不择净秽。然细思之,水德之中岂非暗藏锋芒?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冰父子凿离堆以分江,皆因水患之烈。当暴雨倾盆山洪暴发,温柔的水便化作噬人的猛兽,吞没田园,摧折栋梁。这恰是辩证法最生动的注脚:利万物者必害万物,害万物者亦利万物,不过主客易势而已。 江海雕龙以"屁"易"水",初读令人捧腹,细品却如醍醐灌顶。试想那人体之气,游走于肠胃之间,悄无声息地滋养着菌群,待其完成使命,便化作一缕清风悄然逸出。它既不浇灌禾苗,也不推动舟楫,更无洪水之患。正如庄子所谓"无用之用",屁之德正在于它的"不争"——不争利,故无弊;不逞能,故无过。 在医院的病房里,我们常能嗅到某种微妙的平衡。病体羸弱时,医生总要观察"气"的通畅与否。那排出浊气的瞬间,何尝不是生命自我修复的隐喻?屁不择时地,不理会雅俗地,在禅寺的蒲团上与酒肆的喧哗中同样存在。它处众人之所恶,却以自污成就大净,恰似佛陀舍身饲虎的慈悲。 老子云"几于道",是谓水德尚有未达处。而屁之德,却在似与不似之间。它不像水那样需要筑堤坝疏导,也不似火那样必须设禁区防范。屁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人为"的消解,对"刻意"的嘲讽。当我们在会议室憋红了脸,在约会时强作镇定,何尝不是在压抑这最本真的生命律动?(2025年4月21日) 江海雕龙说这是"千年霹雳一声响",我倒觉得更像春雷过后的蛙鸣。不必把它供在神坛,也不必踩入泥潭。当我们在茶余饭后谈论"屁经",或许正是用最世俗的方式触摸道体。就像陶渊明采菊东篱,张岱湖心亭看雪,都是在最平凡的物事中证见永恒。 不唯古,不唯圣,要唯屁?此言过矣。但当我们嘲笑这句话时,何尝不是在嘲笑那个被规训过度的自己?道法自然,自然包括我们羞于启齿的生理反应。江海雕龙以俚俗之语破开哲学迷雾,恰似用粗陶碗盛松间清泉,让玄妙的"道"终于沾了人间烟火气。 夜渐深,窗外的玉兰树在月光下舒展枝条。一阵清风吹过,带起不知名的响动。是叶动?是风起?还是某个顽皮精灵在模仿《屁经》的韵律?我合上书卷,忽然想起庄子梦蝶的故事。或许所谓"上善",本就是亦真亦幻的存在,如同屁一般,当你刻意追寻时,它早已消散无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