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代的宠儿—工农兵学员】报告文学连载之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09: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第十章;“粗瓷茶碗”是怎样雕上细花的(之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式。

  北大首届工农兵学员在校三年半,始终坚持开门办学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新闻专业而言,学员到开门办学基地实践的累计时间达一年之久。一九七一年春,新闻专业八班,九班的学员到“北京日报”社实习(三个月)。做为实习生跟随报社的记者见习采访,从学写‘消息’开始练习写作。同时给通讯员投上来的稿件进行选阅编辑,锻炼编辑水平。那次实习同学们写作并发表了许多‘豆腐块’。
  一九七二年上学期。新闻专业九班的学员们第二次到‘北京日报’实习(四个月)。根据报社提供的新闻线索独立进行采访,撰稿。新闻体裁的多样性的文章从学员手中诞生。
  一九七三年春,新闻专业的学员们(包括九二级。九一年中文系没招生,九二年新闻专业招四,五十人,
文学专业招三十五人。)到北京市平谷县开门办学,我们九班分到平谷县东高村(两个月)进行农村题材的调查(采访)。写出了一批反映农村题材的文章。
  一九七三年八月到十一月,新闻专业到开门办学基地进行毕业实习,九班的同学们来到‘石家庄日报’。(其他班分别到‘北京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大众日报’,‘烟台日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前三个月根据报社提供的新闻线索独立采访写作和编写通讯员投来的稿件。

  在石家庄日报社实习的最后一个月是撰写毕业论文。
  论文《石家庄日报社是如何做典型报道的》,因为题目大,内容广,领队秦圭老师决定由郑立春,苏正良两人合作。
  二人翻阅了该报近五年报纸,选出几个较大典型报道的事例进行分析抽象,几经修改写出了近两万字的《石家庄日报社是如何做典型报道的》调查报告。
  文章从典型报道的意义;典型的发现和培养;典型的树立和推广;典型的宣传手段;典型的报道形式:典型的社会反映等诸方面,进行解剖分析,演绎了典型报道的过程。归纳了典型报道的经验。
  这篇毕业论文呈报给在石家庄日报社实习领队秦 圭老师判阅,老师很满意,在总结会上,秦老师说,这篇论文可以推荐作为新闻专业写作课的范文收进教材。
  十一月末,毕业实习结束,谁知北大的政治气候又发生新的变化,----。

  【待续】










  第十一章:‘粗瓷茶碗’是怎样雕上细花的。(之三)
  ——终生难忘的老师们

  秦 圭 :秦圭老师是一九七一年春和他的同事们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来到北大中文系的,中文系成立新闻专业后,秦圭老师是新闻专业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上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同学们之中,在学生宿舍里,在学生班会上,在开门办学的网点,在学生学习实践的报社都留下了秦圭老师的那平易近人和善可亲的身影,他象老大哥一样关心每个学员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生活状况,用温和,易懂,深刻的语言鼓励每一个学员珍惜机遇,刻苦读书,奋发向上。学员毕业离校时,秦圭老师和同学们一一话别。
  朱德熙:朱德熙先生的现代汉语课和以他为主编写的《语法?逻辑?修辞》深入浅出,言简意明,通俗易懂。为全校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工农兵学员浇灌了甘露,受用一生。
  吴同宝:吴同宝先生的古典
文学作品赏析课引人入胜。他那绘声绘色的‘关关雉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采莲》?《曹刿论战》。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他那进入角色的演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那淋漓尽致的表述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吴先生尊重学员,每次在二教(北大能容纳百人的第二大教室)上课,吴先生总是提前到教室,若是冬天,时间一到他会脱去略显臃肿的棉猴(棉外套)给学员以干练利落的形象。讲课会口干舌燥,只有在课间的时候吴先生才从他的黑色手提兜里拿出小暖水瓶(那时还没有保温杯)倒一杯水润润嗓子。吴先生的音容时常在我心中闪现。

  王 瑶:王 瑶先生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常常是右手端着硕大的沏着浓茶的白色搪瓷缸,左手握着硕大的木质大烟斗。先生常常诙谐地自讽“我天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啊”。他那课堂上幽默,诙谐和带有口吃的讲演,始终吸引着学生的听课欲望。
  费振刚:费振刚老师的‘中国
文学史’课,精讲‘先秦两汉’。费振刚老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工农兵学员打开了认识中国文学殿堂的大门。
  乐黛云:乐黛云老师是位女性,是一九七一年末从江西鲤鱼洲分校回北京的,岳老师的课广揽博引,细腻周密,引人入胜。一九七三年夏,极左的暗涌—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正在酝酿中,山雨欲来风满楼,岳老师在一教(北大能容纳百人的大教室)讲授
文学课,课还没讲完,几个受极左影响的激进学生对乐老师发难,质问。岳老师流下了委屈的眼泪,我当时不能理解,刚刚恢复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到底为什么被说成是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难到无产阶级不需要文化知识吗。
  徐通锵:徐老师是从人大过来的,他从一张报纸讲起,报头,报眼,要闻版,经济版,副刊版----,新闻文体的消息;评论,通讯;新闻特写;报告
文学,调查报告---以及各自的文体特点--。平铺直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金申熊:金申熊老师是九班写作课的责任辅导老师,热情认真,责任心强,他了结九班每个学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学员的写作实践。他推创的新闻写作综合训练法是同学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开启新闻写作的钥匙。
  萧绪珊:萧绪珊老师也是从人大过来的,她是我们的新闻摄影课老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新闻摄影课是在一九七二年夏开课的,时间较集中,共一个月左右,第一课肖老师从照相机镜头讲起,把照相机的种类,构造,成像原理详细讲解。第二课感光材料,胶卷,相纸,第三课,暗房技术,显影剂,定影剂,印像与放大。这期间每四个同学发一台‘卓尔基’135相机,每两个人发一个胶卷实习拍照,自己进暗房制作,然后交作业,肖老师给评分。新闻摄影课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好奇心,很快大家就掌握了摄影技术。这门技术的掌握,使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心应手。摄影作品曾多次获奖,加入了中国摄影家的行列。(见《中国摄影家大辞典》1989年第1版357页)
  【待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沙发
    发表于 2014-5-14 01:12:37 | 只看该作者
    看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06:30: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站长帮忙修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4-5-20 10:41:51 | 只看该作者
    名师出高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2-24 06:49 , Processed in 0.07831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