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2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21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
《一》在河流死去的时刻,卵石便赤裸着从来都是朦胧而今天却是楞角分明或圆的形状暴露着光天化日之下。从来都是将石头的灵魂与河山融为一体的灵魂,今天却面临着无泪与无语的赤裸与天地对视。往日合流的浑浊与清澈早已变得的毫无意义。石头应庆幸抑或是应悲哀,看来应该是两者兼有的。是深渊般的河水曾经掩藏了他千年万年的峥嵘岁月,但却是无奈的千年。因为石头不会飞,假如他注定能够有一双飞翔的翅膀,那么河流的干枯与急流都不再是他灵魂的阴影。因为石头不能飞,所以当河流干枯的时候,它似乎曾几何时担忧着自己面临粉碎的命运。从来都是海枯石烂的灵魂祈祷。可是,干枯的河床上那块块石头竟然完好无损。他或许怀念急流冲击的时光,因为急流间才方显中流砥柱的本色。可是,它那微弱的滚动,能充当起中流砥柱的责任吗?它羞于今天的赤裸,也愧对千年的孕育。其实,它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被命运安排在今天的河底。他不知枯干的河床带给他的是生命的新世界还是灵魂的再生。他永远疑虑的是,是否当河流重现泛滥的时刻,形体的隐藏才是灵魂的安放之处?若没有了清流的存在,抑或不再是具有生命的石头?或许是。因为在河流还没有干枯的时刻,它习惯了鱼类的缠绕。一种似乎陪伴与延续了无数岁月的习惯竟然因为合流的干枯而无能为力的终结。同样对合流的依赖是习惯,对鱼类的朝夕相伴亦是习惯。但是,当河流的干枯不可遏制的时候,石头诅咒的是命运的无奈,是对鱼类的怀念。它把鱼类活的灵魂当成生命的信息。这是石头对鱼类不可消逝的缅怀。是鱼类给了石头在地层的精神陪伴。因此,当合流干枯的时候,他显身了形体,却死去了灵魂。老师的这篇作品利用河流,石头,鱼类三者的必然联系过程,又分离出精神与肉体的分裂意义。这是个原始力量与主观愿望的对立局面。揭示了生命与灵魂存在的本质现象。
《二》众所周知,1987年9月23日在中国的中原大地发生了一次日食现象,同时,1987年9月9日 我国用“长2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十颗返回式卫星。并且我国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新型科学探测与试验卫星,并于1987年9月17日成功地回收了这颗卫星。另外 1987年9月15日—24日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来大陆行旅游、采访。在此期间,他们先后到了北京、杭州、广州、中山、深圳、厦门等地。这是自1949年以来台湾记者首次到大陆采访。同期,1987年9月5日晚首届中国艺术节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开幕。此后,各种形式的艺术节在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出现。在此期间,中国诗歌领域专门召开了诗人郭路生与《相信未来》发表20周年研讨会。这些通过“大致1987年的九月份”等文字所展现的历史事件,让我们感觉到老师作品中丰富的积累及 蕴藏的思考意识。或许老师只是通过某个诗人成长的过程以揭示一个灵魂的蜕变经历。但实际上还是在这里揭示着一个人思想形成的过程。在诗歌中展现的这些文字,以极其平缓的格调,让我们从诗人那曾经压抑和痛苦的挣扎中,真切地感受着诗人那震撼人心的不屈信念——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中而顽强拼搏。当然,老师笔下的诗人既可以是郭路生,亦可以是于坚,或许是顾城抑或是老师本人,但实际上他是具体哪个诗人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连同他们的人生他们的诗歌连同他们的灵魂一起撼天动地,超越着海洋,超越着天际,尽管他们曾经经受的苦痛宛如日食现象中沉重的阴影,但是他们永远都不能明白的是,月亮是光明的,太阳是光明的,为什么这些重叠在一起的光明却导致了黑暗?
《三》在某种意义上,金属的物理形态到底是固态还是液态,甚至是气体。这些都是根据固态金属在熔化的过程中晶体要不断的吸收热量所决定的。但作为常态液体的水在金属熔化的过程中却起到综合的均衡作用。水利用自己冷却本性,用自己的液态阻止了金属的液态进程。老师利用这些物理学现象的存在,揭示了真理的检验意识。通过金属的熔化现象,揭示了人类社会情感意识对立升华的一系列组合过程。在许多情形之下,真理的多重矛盾都能够通过一定的参照被凸显。同样,真理与缪误之间的关系也是个并存的关系。真理衬托着缪误的缺陷,缪误衬托着真理的求证意识。如果说老师笔下的金属,是一组包容着各种不同类型价值观念的真理或传统观念,道德观念,水代表着真理的逆反力量,那么火就代表着真理的实践者及执行者。哪怕是固若金铴的真理及传统观念,道德观念只要无法经的起历史的检验人民的检验,最终必然结果还是回归到它缪误的本质。老师在这一章节中,用极其简单扼要的物理现象揭示了真理与缪误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四》从总体来说,这一部分老师的创作意图比较明显一些。他从社会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群体那里阐述着人性共有的弱点以及道德规范的实践过程。无论是 一肚子坏水的乞丐,他们是绅士 还是地痞,都站在不同层次的觉悟立场去实践恪守着自己本质上的信念及行文规范。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信念与自己的行为,价值导向,都是处于一个与公共道德分离的状态。乞丐遵循的原则是,作为弱者群体,我有权向社会索取,绅士的社会立场上是,我是社会的精英群体,有权去享受利益的成果,去消耗大量的财富,地痞的社会立场是,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背叛因子与占有意识。但与此同时这些角色的存在状态,尽管都缺陷于正常的道德规范,但实际上他们也是一个对立的状态。这些不同层次的对立群体,所执行的主观理念却有着一个相同之处,这就是对于个体价值的争取与肯定。所以,老师在这里深入浅出的描述出社会的复杂意识与多重的价值观念及人格意识。
《六》关于这个部分的评论中间曾经中断过好几天的时间。是由于这段历史的否定意义所导致的中断。我们从如何的角度再度重新去观察这段沉重的历史,除了再从极左的角度审视之外,我感觉对于曾经饱经风雨的人民应该不会再轻易的从政治及其能否能够吃饱的角度去反思。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更重视的是对那段历史岁月里对人性的践踏以及对灵魂精神的腐蚀。这种阵痛是强烈的,远超于每次大地震之后残留的心灵余震。当灵魂无端被质疑被触及灵魂的主人除了会感觉茫然无助之外,对人性深处的深层思考会更令人发指。甚至会对人生的意义及存在价值表示歪曲的解释及否定。生命的扭曲在那个年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血统论的统治。这种社会的流动复制,是当时社会发展状态趋于停滞的主要根基。老师在作品中无意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概括与追溯过去的一叶,实际上这种社会的复制体制依然深深的根植于我们的现实社会里。我们无法从人性与社会的公正方面去理解精英的存在意识,但是社会的进程绝不是机械意义的复制关系而是社会取代 “那年 有个人
戴着高帽 游斗的时候
喊口号的
另外那个人 嗓子也锈了一样
我笑他
就像一只破锣
他唬我 再说 我把你也变成狗崽子 后来回家
父亲知道了
父亲把我骂得狗血淋头”
《八》 象老师在这首诗歌的最后一段,很明显的就是描写出一种,人的心理环境与客观环境并存的客观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的人类思考的判断能力极其价值取向。那么人和客观环境之间的联系到底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还是一种有机相互融下相互感应的东西呢?在老师的底下,应该是属于后者。但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都会程度不同的出现在我们现实的意识当中。客观环境在某种情形之下他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但是对于人类的主观思考而言,应该说是一个复合存在的状态。因为人类的思考方向总是在对应着他生活的客观环境。在他所思考的范围内,总会对客观存在做出积极的反应。于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出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现象。这种似是而非的现象主要是有时候会出现人类的思考取向并不反馈着对客观事物的联系。与此情形之下,就出现了这么一种从表面上来看主题意识与客观世界意识分离与对立的现象。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形之下人类直接脱离客观世界思考心态的影响,直接进入主观的思考状态。但是,他实际上这种思考的方式并不是因为与环境的脱离就证明他是独立存在的因子,实际上这个心理学上已经有明确的解释,这就是逆反心理。所以说老师在这篇作品的最后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非常形象罗技的客观的展示了人类主观思考语音客观环境之间的辩证的对立的关系,反映着老师积极的哲学思考及逻辑分析和判断“首先是房子无聊 我才无聊
房子 整天绷着一张苦脸 我也不苟言笑
这是我的家
在闹市
中间 人声鼎沸过后
半夜里
房子更像
长着几张嘴的哑巴。”
《七》从另一方面而言,也在展示的另外一个主题是,就是人的灵魂思考在某种情形之下与肉体的分离状态甚至是对立状态。所以老师在这篇作品的最后,直接用主题与客体的存在与对应关系,站在一个相对对立的角度上完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对话,灵魂与肉体的对话与思考,提升了整篇的人文主题及强烈的辩证色彩。相对来说在老师作品的第七部分,相当容易理解其中的意思。通过老鼠的迂回现象,折射出某些已经被否定或被遗弃的传统观念及传统思想的卷土重来。这种意识的倒退现象,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思考趋向。人类社会往往在不能肯定现实的情况下去在从前的经历中寻找答案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现象。对于现实的不满意识,我们并不能形而上学的理解为对现实情况的否定,只是理解角度的偏差。现在学术界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我们现在对社会的理解原则及方式为,是从各种不同类型的方式,去理解一个不一样的中国社会。这就是说为理解多层次价值观念的社会形式拓宽了思考的角度。因此,老师站在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创作意识上,展示出高超的逻辑驾驭能力,为我们澄清许多方面意识中的模糊意识提供了参照意义的启示。尽管在这些过程中,存在着接受与拒绝的多义性选择,但实际上预示着中国将迎来一个更加思想解放的时代“那几只老鼠 一而再 再而三
跑向我的厨房
我在想
莫过这是老鼠的旧地
但又想
老鼠 它所属的阶层
怎么和我相比 我吃的应有尽有 而它
我也可以给它移民的待遇
前提是
不准再来
《五》 再回来看看第五部分。这里就是通过一系列对立的空间状态,阐述着意识觉悟与觉醒的运行机制。在这一章节里,老师采用的手法是以旧乐器寓意着一个现代与过去时空交错的惶惑瞬间所展现的碰撞状态。在这么一个回荡着灵魂与肉体的交割中,人们不再轻易的认同外在意识形态思考力的影响,而是转入一个独立存在的思考王国“像锈了一样 我的嗓子
本来说好了
我要歌唱一曲 站在本夜的中央位置
唱给那些
锅碗瓢盆
那些 我的伙伴们幸好早睡了 我再怎么像一只破锣
也不影响到
它们的睡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