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那些曾经在纸媒一线奋斗的兄弟姐妹们,如今都在哪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1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01:1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那些曾经在纸媒一线奋斗的兄弟姐妹们,如今都在哪里


       序言:我有很多老师都在北京主流媒体工作。都是普通的编辑。蛩某,《中国XX》资深记者,专门负责革命女性这块的编辑工作。2014年的春节,主编告诉她,您负责的这块编辑工作,因为老一辈的革命女性年纪大了,并且越来越少,这个板块就暂时先关闭了;汪某,国家某媒体副刊主任,在北京甘家口那带。忽然,主编专门打电话通知说,您这个副刊,每天送出稿费将近7000到10000元,也没有赞助单位,就先告一段落吧。前几天,已经听说《成都晚报》要停刊了。我心里知道,这多半是真的。近几年,纸媒停刊的消息,总是从外地传过来。乔万兴,吕东海等都是海南媒体一线人物。他们曾经工作过的媒体还在,可是他们退出了;河南资深记者温某,是和我一起长大的发小,可是现在网络上都搜索不到任何相关他的所有资料。他们都是出生于六十年代的媒体功臣,可是,他们却无法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他们走了。谁的错都不是,是时代发展太迅猛。

       每当一家纸媒停刊,朋友圈里总会激起一圈哀叹之声。朋友圈里许多写作者和前媒体从业者,所以,往往会讲出,自己跟那家停刊的纸媒的往事。“我在那里开过专栏啊!”“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啊!”“我有一个重要报道,是跟他们同时采访的!”这是一份伤感的热闹,仿佛一位名人去世,很多人要写点什么,怀旧一番。我难免要凑这样的热闹。因为在十多年前,纸媒兴盛的时候,我曾先后在很多媒体开设专栏。大大小小,能数出上百家纸媒。更早的时候,二十年前,我在媒体工作,当记者和编辑,换了三个城市,北京、广州和成都。我曾在这三地非常有代表性的媒体工作。我许多朋友,也都是这两个阶段积累下来的。

      现在轮到《成都晚报》了。因为消息还没正式出来,我犹豫半天,给一位在晚报的朋友发了微信,问他今后的打算。这位朋友,还是我二十年前的旧同事。我在成都,很少还有朋友留在媒体里了。不仅成都,北京、广州,还在纸媒工作的朋友也相当少了。有时,想起来仍觉得难以相信,曾经以为我和朋友们会跟媒体一直纠缠下去。2006年的时候,我写了一本小说,叫《实习记者》,写在北漂的媒体青年。2012年,又写了一本关于媒体青年的小说,叫《看不见的河流》。我那时设想,我要写成一个系列,就叫“新闻三部曲”。年轻人怀着理想,进入媒体,改变着媒体的面貌,也被媒体塑造。与媒体纠缠日深,总有一种幻觉,觉得,我们改变的不仅仅是媒体的面貌,也能改变更多的东西。

       在《实习记者》里,我写的是刚刚入行的青年,还在寻找自己的道路。在《看不见的河流》,我写的是不满足于现状的媒体人,想扩大自己的空间。两部小说的结尾,年轻人都在出走,他们选择去了南方。在纸媒兴盛的那十多年,跳槽或者被挖角,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和我的同行们,常常处于不停地变化中。现在回溯,才发现,纸媒生长最强劲的时候,其实也已有颓势埋伏。两千零几年,一些锋头正健的媒体朋友,转行去了别处。有几位,进入新兴的网络公司。那时网络公司,前途未明。有几位,退出纸媒的工作,成为专业的写作者。这种转行,有的是出于爱好,更多的是出于压力。

    我一位好友,是相当优秀的记者,去了某个网站,就试图把网站改造成做新闻的平台。于是有一段时间,那个网站的新闻页面,相当活跃好看,成为那个网站内容上最辉煌的阶段。但是,就如记者会从纸媒出走,那位朋友后来又一次转型,去做经济,最后相当成功,成为他所在领域的一方大佬。在那个阶段,离开媒体的人,从现在来看,都已各得其所。 比如朋友周浩,早先是《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的摄影记者,后来转行拍摄纪录片,从开始的《高三》、《龙哥》,到这几年的《棉花》、《书记》,他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纪录片导演。成熟的媒体人离开,又有新的媒体人加入。在十年之前,我们没为纸媒感到担忧。甚至有一段时间,网络平台也显得欣欣向荣,充满可能,我还有了错觉,觉得媒体形势大好,人民群众很需要我的文章,纸媒和网媒的约稿,我都写不过来了。

      2015年忽然才意识到冬天来临。当时我们正住在广州。广州曾是我最热爱的城市,那里有我许多朋友,有最好的市民,和他们营造出的城市氛围。以前遇到有理想有冲劲的媒体年轻人,我总是跟他们说,去广州吧,那里有最好的报纸。广州的好,跟那里的报纸分不开。2015年的时候,各地的纸媒的销量极速下滑。那一年,报纸老总相互交流的经验是怎么少亏损,如何“减负”。在报社的朋友跟我讲起,每个人都害怕被领导叫去,特别是中干。中干来到老总的办公室,老总可能会给出一个数字,那个数字便是让中干去裁掉的人数。我的一位朋友,拿到这个数字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把自己的名字填进裁员的名单。我虽不在报社,但经常和朋友相聚,在低沉的情绪里,我也能感同身受:就像一艘巨轮,正在缓缓下沉,每个人都站在船舷,眼睁睁看着这一切。 跳还是不跳?什么时候跳?这一年,我在广州媒体工作的朋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辞职了。有编辑,有记者,有中干也有老总。这一次离职潮,跟十来年前的那些可不一样。大家不是有准备、有机会,才选择离开的,而是离开了才开始想,自己的方向。一位离开媒体的朋友跟我讲他的茫然。之前,因为做新闻,好像什么都通,交游广,门路广,但离开了真正要选择做点什么,又发现,每个行业进入都很难,以前积累的人脉,一点用处都没有。激情、经验,全都丢失在纸媒里了,改行做公众平台,公号的规则完全不同,以前的那些经验,甚至都还是负资产。

    2015年、2016年,好长一阵,都在流行一种“飞猪”的说法,意思是说,只要站在风口上,哪怕你是一只猪,也能飞起来。这种说法,主要是来自我前媒体朋友们。他们离开了媒体,正在积极创业。于是,最热衷传播这“飞猪”的神话。几年下来,没见到哪位朋友飞起来。但也还好,虽然历经折腾,朋友们有的搬了好几个城市,有的换了完全不相关的行业。凭着媒体人比较灵活的脑子,大多都算安定下来了。 前两月我又回了一次广州,我发现,没有了那令人骄傲的媒体景象,广州的氛围已经大不如从前。现在,留在纸媒的人,许多都处于等待退休的状态,等待自己退休,或者等待纸媒关张,等最后那一只靴子落下。我那位在《成都晚报》的朋友,他告诉我,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他早有心理准备。今天,《成都晚报》即将关闭的消息正式出来,有一位朋友发出了他读《看不见的河流》的感想,我也感叹,我也许永远完成不了我的“新闻三部曲”。好友凌越说,第三部就写一写散失的新闻人吧。我想他一定也相当有感触,他是诗人,是大学老师,十年以前也曾是相当优秀的媒体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沙发
    发表于 2020-9-14 09:00:03 | 只看该作者
    虽然离开了纸媒,但是他们都各自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板凳
    发表于 2020-9-14 18:28:27 | 只看该作者
    写人生的人的人在改写自己,都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9-30 21:42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地板
    发表于 2020-9-14 21:41:33 | 只看该作者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任何亊物都有兴起到败亡的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24 04:40 , Processed in 0.0779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