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蜜吗 单位人员多,女人更多。都是三四十岁的家庭妇女,家里的大大小小,粗的细的,都在掌握之中。购物,尤其是女人们下班后的主要活动,是闲暇时的主要话题。 昨天买什么东西,孩子爱吃,今天再去买。 她买了件什么衣服了,合适而漂亮,我们再一起去看看。 到了季节了,去年那个卖菜的人不知道还来不来。 某人的同学亲戚贩卖的南方水果,今年不知道是不是还好吃。 只要是市场上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谈论话题。买得好的,交流经验,准备再多些人去;买得不好的,说说教训,给大家提个醒儿。市场的发展这也是动力之一。 渐渐的有人瞅出了门道。谁没有个近的远的亲戚,谁没有个与卖东西有关的同学朋友,放着这么个大的市场不开发,那是脑子不够用啊。于是单位的网络——人际网络和无线网络,电话网络——被充分利用起来。到了什么季节,有什么新鲜的瓜果菜蔬上市了,利用网络通知一下,谁要啊报上名来,下班的时候送到单位门口直接拿回家。慢慢的这种买卖方式就成了单位人采买的习惯,真的是看不见的市场。 过年时候的年货;春天时候的有机蔬菜;夏天时候的时令水果,还有床单,火腿的,南方水果,干果,可谓应有尽有。只要质量过得去,价钱合理,几乎什么都能一直卖下去。这样即方便又省了时间,还给亲戚朋友家帮了忙,简直是多赢的局面。 似乎这也能融洽了同事间的关系。 但也有意外。 这天高科长回到原来的办公室。看到半年前调离的领导忽然回来。同事们都纷纷打招呼: “领导这么忙,今天怎么来了?” “领导高升了,也不回来看我们?哈哈哈哈——” 所有人都在表达一种透着思念的热情,听着很有温暖的味道。 高科长笑容满面:“来办点事,顺便看看你们呢。你们也不到我那里去玩啊。”热情而不失距离感的互相问候,使屋里热闹起来。 “啊啊——” “哈哈——” 然后,各人都盛着一脸笑容,没有了话说。 这时高科长的手机响了,他连忙接了,到门外说话。 “现在还挺热情的啊,还会笑了呢。”一个声音在他背后说。 “小声点,叫他回来听到可不好,难道不知道他的脾气?”有人提醒。 一会儿,高科长果然回来了,手里却多了一个包。他热情依旧地对大家说:“有个事告诉你们。我知道你们每年都买蜜。我这里有好蜜,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蜜了。” 大家都抬起头,充满兴趣。现在市场上的蜜真的少,造假的多,而且不容易分辨,能有个熟人来卖真蜜,而且还是最好的,当然不错。 看到大家的兴趣,高科长用从来没有过的耐心说:“这是山区的蜜,是我外甥媳妇的娘家自己养的蜂,自己酿的蜜。拿来给我们尝,果然不错。我已经卖出一些了。货不多啊,想要的就说,我给你们送来。” “高科长,多少钱啊。”有人问。 “市场价,不贵,30一斤。”科长说,“我这里还有样品,可以给你们尝尝。” 说着他从包里拿出两个小瓶子,“浅色是槐花的,深色是枣花的。你们放这里尝尝,叫其他屋里的人也来尝尝,想买就告诉我。” 性急的小王和老王争先说:“我要!各要一瓶。” 旁边的小李也说:“我也要一瓶槐花的吧。” 高科长说:“好,我去给拿来。”说着走出去。 屋里的人说:“要不要尝尝啊?” “当然要尝尝。” 于是纷纷拿水杯,倒一点蜜再加温水。 把瓶子打开先闻一闻:“这香味挺大!” “是啊,这香味有点刺激。” 又有人凑上去闻一下:“是槐花的味,但是有点夸张。” “难道不是真的?” “谁会鉴别这东西的真假?” 现在化学工艺的高度发达,人工可以合成任何的香味。这在市场里就有专门的调味品店,专卖各种合成香精。而市场上的各种奶茶果茶,小饭店里的各种美味料理,多半的味道都是出自那些香精,这些都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关于蜂蜜造假,是不是用这种方法,人们多是通过和传言和想像,但造假是真的,那蜂蜜就是假的,该怎样防备,该相信谁? 面对着高科长推荐的蜂蜜,众人由信到疑,议论纷纷,不知道该不该买。 高科长又进来,拿几瓶蜜放到桌子上,说:“怎么样啊,谁还要再说啊。我先走了,下午再过来。” 还得继续鉴别。有人说:“去把诚信楼的老姜叫来,她会鉴别。” 一个电话过去,一会儿老姜就进到屋里。她手里拿着一个瓶子,里面有少量的蜜,说:“这是我买的真蜜啊,可以比较一下。”她说,“我的鉴别方法很简单,找个矿泉水瓶子就可以。” 有人赶快送上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老姜往里倒入一点她拿来的蜜,又加入一点水,拧紧盖子开始晃动。瓶子里产生丰富的泡沫。“看到了吧,这就是真的蜜。” 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她倒空瓶子,又把高科长拿来的蜜倒入一点,加水,同样开始晃动。但瓶子里什么也没有产生。 “我不敢说怎样啊,但用我的方法,这可不太可靠。”老姜说。 众目睹的事实下,谁还会买呢? “我们家其实还有呢,先不买了吧。”有人说。 小王和老王小李赶紧把拿到自己桌子上的蜜,转移到了那两个样品前。表示不要了。 “怎么办呢,说要又不要了。”小王忐忑地说。 “是啊,怎么办啊,突然不要了,会让老高不高兴的。”小李也小声说。 “真是啊,怎么这么性急,不看明白就说要买?”老王说。 “高科长肯定会不高兴的,他那个人——”小李把后面的话留下了,但所有的人都明白。 高科长是个特别容易生气的人,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而且还念念不忘;调走前就因为工作的事和老孙吵过嘴,并把他调到别的办公室里了;至今他还经常提起三年前与哪个女同事闹过的别扭,还是忿忿不平的样子。所以知道的人都遵循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原则,决不惹他不高兴。没想到现在却碰到这样的事,真叫大家有点难为了。 “他肯定会埋怨我的,”小王说,“大家都知道我最愿意买东西,现在我不买了,他肯定会怀疑我不让你们买。” 老姜说:“不会怨你们的,但他肯定会怨我,来给你们鉴别什么真假。以后这样的“好事”可不能做了!”说着她起身走出去,匆匆忙忙像是躲避事端一样。 旁边的人虽然觉得没有那么忐忑,可也觉得不好办。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仿佛由夏天进入到秋天。 这时候,刚调入不久的新人说话了:各位前辈啊,买卖买卖,总有个不成啊。再说了,自己的钱愿意花就花,不愿意花,他是科长也不能怎样吧?又何必烦恼呢?! 众人一听,有道理啊。管他是科长还是局长,管他会怎样想,管他是不是小肚鸡肠呢!买卖自由啊!人们都稍稍松一口气。 但该怎么开口呢,该由谁来对高科长说不买他的蜜了呢?要说不买的原因吗?——这又是个难题,所有的人又沉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