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浪子超123先生《四探《意态诗歌》给你一个全新的角度,看现代诗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1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开篇语:
      此次四探意态诗歌主要是前三次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并增加了意态诗歌的表现手法。
      需要说明的是,意态诗歌,不是我创建的什么流派,而是我对现代诗歌的一个梳理、归纳、总结,并传承中国律诗、绝句、词牌等韵律的一些共同特点,找出他们共同的特征,再给他一个合适的称谓,仅此而已。现代有很多诗歌内涵、已经很难用朦胧诗、意象、意境、情境的特征进行解释。
      这次所选作品作为范例的同时,也选取了网络部分有关作品,这次所选的作品作为范文,偏向说明意态诗歌现象的广泛性和一般性,所选范例的名单:
      中外部分名人:余光中、戴望舒、顾城、徐志摩、李金发、舒婷、王小妮、庞余亮、席慕容、西川、海子、莎士比亚、萨福、尼采、阿伦茨、歌德、伊沙、哲别?赫伯特、洛夫、于坚等。
      网络部分名单:轻柔的霞、飘飘逸尘、老船、指纹先生、白舟、叮当的杯子、忧伤樱桃、商略、琴石、踏秋而歌、红茶、巫小茶、符力、古筝、冯碧落、张小美、灯灯、夏雨雪、我是壹贰、王九城、寇宝昌、池新可、羽微微、马永波、风度飘飘、响马堂、真的窗户、汝非非、温去病、心无沙漠、无忌神猪、远行健、小鸭上架、湖北青蛙等
      江苏省作协2012首届诗歌研讨班老师及诗友部分名单:子川、汪政、胡弦、唐晓渡、张清华、钱雪冰、华子、傅强、王往、刘畅、瓦楞草、鸣钟、梁雪波、清荷玲子、纯子、许仲、邹晓慧等
      在四探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欢迎诗友质疑批评指正。
    第1部分 意态诗歌的基本含义及相关分类
      “意态诗歌”的定义:意态是意识和存在状态的缩写,是指用语言以意象为介质,或描述主客体的存在状态,并以三步格律、逢偶必韵为基本格局,一定程度上映射主体意识,这样的过程就形成的诗歌叫意态诗歌。
      “三步格律”的定义:长短句中相同的音律(平或仄)不超过三个连续的音格。这种格律概念兼顾了古代的绝句、律诗、词(词牌有上千种)。
     1.1、存在状态从诗歌文字上分类
      1.1.1、名词;
      名词又称物态分为:具体物态、描述物态、意识物态。
      1.1.1.1、具体物态;
      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具体的物直接的描述。如:雪,雨,霜,山,树,房子,桌子,杯子,车等等。
      例句:“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再发芽/不能和春天一起醒来,桃花和丁香/开出的故事成为回忆/在咫尺之间,抚摩那些时间的流去”(风度飘飘《五月,我和你的距离》)这里的“桃花”、“丁香”是具体物态。
      1.1.1.2、描述物态;
      例句:“我口袋里的时光不多了/我给了很多春天,夏天,和秋天/壁橱里/只有一枝枯萎的花 和一些失水的笑靥//请理解 我与雪花的交换/很吝啬了/真的 我的时光不多/要留一些下来 在这个冬天/安慰一些/聚拢的 哭泣眼睛”(踏秋而歌《愈来愈冷》)这里的“口袋里的时光”,把“时光”作为物态来表述,如果不是用口袋里的物态,就没有这样的生动形象,甚到作者把“时光”作为施恩者,进行感恩。    
      例句:“一年的收获,全看这个八月了/‘来吧,干杯才是真正的开始’/我们起身离开的时候风/谁也没有说出,下一个方向”(度飘飘《请您坐下,八月》)这里的“方向”是描述性物态。
      例句:“我却不忍苏醒,眼光无处。/小塔松拘谨安稳,松针微微颤动宛如/笔毫。薄云渲染广漠。灌木矜持,/池塘干瘪。路人干燥易咳。/只是十月,人世已深疴积重,无药可医。”(响马堂《十月》这里的“深疴”是描述物态。
      例句:“我选择船/因为船从不留脚印”(邹晓慧<无情背后显真情>)这里的“脚印”是描述物态。
      1.1.1.3、意识物态;
      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意识思维之后形成物的描述。如:佛,神,上帝,天堂,地狱,恨,情,仇,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仁,爱,和,平,仙,鬼,罗汉,好色,善,恶等,意识物态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在物质的世界界中是无法显现的。
      如,佛,爱,它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佛,我们即不能证明它有,也不能证明它无,但确实存在于我的意识之中;爱与恨总是相对的,对于一个人,既可以爱,也可以恨,也可以无关,完全取决于一个意识,和实际现状并无多大关系。赞美诗
      例句:“偶尔,我听见了/幸福、绝望、坚定/甚至死亡的,时代的声音/这几乎可以使我重生”(真的窗户《遗忘》)这里的“幸福”、“绝望”者是一种意识物态。
      例句:“温柔地,用你的唇/吻我盛开/成你的小小的天堂”(温去病《百合》)这里的“天堂”是意识物态。
    1.1.2、动词;
      动词又称动态分为具体动态、描述动态、意识动态。
      1.1.2.1、具体动态;
      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具体的动作直接的表达。如:打,扛,拿,说,跳,走,吃,飞等。
      例句:“我想一个人走远一点/见了南山,就吼两嗓子/然后,悠然地往回走/为了让你知道我走了多远 / 我带回一捧 /秋后的菊花”(王九城《一个人出去走一走》),“我”是具体物态,“走远”是具体动态。
      例句:“当然,这是一个秘密——/缠绵的藤蔓/怎样从荆棘丛中/一把抓住春天”(唐晓渡《五月的蔷薇》)这里的“抓住”是具体动态。
      例句:“他呼唤的那个名字/埋入了回声”(洛夫 《长恨歌》)这里的“埋入”是具体动态。
      1.1.2.1、描述动态;
      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物态的变化动作的直接描述。如,变(天变了),上升(气温上升了),下降,涨(水涨了,物价涨了),飘(雪飘落下),挂(屋子挂满珠网),吹(风吹得很大),流等。
      例句:“只一泡尿功夫/黄河已经流远”(伊沙《车过黄河》)这里,“黄河”是具体物态,“流远”是描述动态。
      例句:“转身 看那朵云/伴着秋风 在为谁流浪/没有人知道它流过多少泪/没有人 心疼它的/漂泊”(许仲《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里的“心疼”是描述动态。
      1.1.2.3、意识动态;
      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意识思维之后形成动作的描述。想,思念,属于,担心,爱,恨等。
      意识动态,在意识物态的基础上,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如:我想你,这里的想,就完全是意识的动态。我恨你,这里的恨,也是同样的等等。
      例句:“诗歌曾爱上苦难/爱上忧伤/爱上你/孤独而痛苦//诗歌曾爱上漂泊不定/爱上前途未卜/爱上你/爱上某一天/(东方洋人《诗歌曾经爱上苦难》)这里的“爱”是意识动态,
    1.1.3、形容词;
      形容词分为:具体形容态、描述形容态,意识形容态。
      1.1.3.1、具体形容态;
      是指在人们长期实践中,直接对物态具体形容的,主要是物态的具体的属性,如:红,黑,圆,方,缺,弯,直,正,反,大,小,新,旧,重,轻、快,慢,胖,瘦等等。
      例句:““母亲已在村头吆喝/把双脚插入泥土的父亲/目光梳理着青色的荒芜”(《春天的版图》梁雪波),这里“青色的”是具体形容。
      例句:“头顶上方是苍凉的天空/我瘦小的身体和少年的慌乱”(子川《二胡曲》)这里的“瘦小”是具体形容态
      1.1.3.2、描述形容态;
      是指在人们长期实践中,直接对物态描述形容的,主要与人的客观的感官系统的感觉有关,如:酸,甜,苦,辣,烦,茫,默,悠,亮,暗,芳,香,等等
      例句:“门还开着/灯还亮着/电视还在响着/我停下脚步/忍不住喊一声 姑姑//应声而出的是姑父/一个瘦削的小老头/他右手抓着一块抹布/姑姑在他左手的相/框中/甜甜地笑“(《想起姑姑》钱雪冰),这里“瘦削的”,属于描述性的形容。
      例句:“天底下,茫茫的那一片绿/那么延绵,那么柔软,那么深邃/一望无垠,一直延伸到天边/延伸到成吉思汗的梦里“(《呼伦贝尔草原》池新可),这里的“茫茫的”属于描述形容态
      例句:“头顶上方是苍凉的天空/我瘦小的身体和少年的慌乱”(子川《二胡曲》)这里的“苍凉”是描述形容态
      例句:“一个发抖的小身体,在他身边躺下/转过身,抱着被角,满足地,很快睡着了/呼吸像炉膛里忽明忽暗的余烬”(马永波《相依》),这里的“忽明忽暗”是描述形容态。
      1.1.3.3、意识形容态;
      是指在人们长期实践中,直接对物态意识形容的,主要与意识的感客系统的感觉有关,如:贪,廉,美,丑,好人,坏人,善,恶,贵、便宜,贫,穷,富等等。
      例句:“去年冬天,/雪花漫山遍野,/唯你在千里之外,海的那边。/好大的雪啊,/井口深陷,如失神的眼睛。“(《大雪》鸣钟),这里“失神的”是意识形容态。
    1.1.4、副词;
      副词分为:具体副态,描述副态,意识副态
      1.1.4.1、具体副态;
      是指在人们长期实践中,直接对动态或形容态进行具体强调或修饰演的,如:
      表示地点:家、这里、那里、每一处、楼上楼下、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国外,在其他地
      表示肯定、否定:不、非、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
      例句:“在梦乡里,每一处都有家的味道,必定有一个角落,是童年的背影”(浪子超即兴)。这里的“每一处”是具体副态,这里的“必定”也是具体副态。
      1.1.4.2、描述副态;
      是指在人们长期实践中,直接对动态或形容态进行描述强调或修饰演的,如: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
      表示范围:也、都、全、总、总共、共、统统、又、仅仅、只、光、净、一概
      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
      “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匹马/至今仍旧寻找它“(〈信仰〉-瓦楞草),这里的“很久以前”,是描述副态。
      1.1.4.3、意识副态;
      是指在人们长期实践中,直接对动态或形容态进行意识强调或修饰演的,如: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
      例句:“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匹马/至今仍旧寻找它“(〈信仰〉-瓦楞草)这里的“仍旧”属于意识副态。
      例句:“一朵花居然走不出自已的繁荣”(浪子超即兴),这里的“居然”是意识副态
     1.1.5、量词;
      量词分为:具体量态,描述量态,意识量态
      1.1.5.1、具体量态;
      是指在人们长期实践中,直接表示对具体物态或具体动态数量单位的词,
      表示物态的量态,如:一个人 一只狗 一匹马 一头牛 一条鱼 一条虫 一棵树 一棵白杨 一棵草 一棵松 一株水稻 一株麦子 一株树 一株小草等。
      表示动态的量态,如:一通电话,读一遍,跑一回,吃一顿,走一趟,打一下,一顿毒打,跳一次,打了一通鼓 挨一通骂等
      例句:“河面上漂来一只白色的鸟。”(指纹先生《一只鸟的葬仪》),这里的“鸟”,是具体物态,“一只”是具体量态。
      例句:“这一枚鲜亮的生命/娇羞/而纯净/我要带你一起走过高唐 走到巫山/那里的云和雨/全都留给你”(远行健<诗歌自选集> )这里的“一枚”是具体量态。
      1.1.5.2、描述量态;
      是指在人们长期实践中,直接表示对描述物态数量单位的词,如:一顿饭,一份早餐,一套衣服,一首诗,一阵风,一场雨,一篇文章,一道汤,一道手续, 三道漆,一台戏,一副笑容,三项纪律,第一项议题等
      例句:“我确信不会有人/像我这样真正赞美星辰/不会有一首伟大的诗歌”(指纹先生《繁星召唤不眠的灵魂》),这里的“诗歌”是描述物态。 “一首”,是描述量态。
      1.1.5.3、意识量态;
      是指在人们长期实践中,直接表示对意识物态数量单位的词,如:一尊佛,一条龙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量态可能既是具体量态,也可能是描述量态,也可能是意识量态,如:一条鱼,一条河,一条龙,
      例句:“一只山鹰,从山谷,潜入一座黑暗的天堂”(浪子超即兴)这里的“天堂”是意识物态,“一座”是意识量态。
    1.1.6、连词;
      1.1.6.1、具体连词;
      中文中的连词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例句略。
      1.1.6.2、描述连词;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例句略。
      1.1.6.3、意识连词;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例句略。
      1.1.7、介词;
      1.1.6.1、具体介词;
      表示时间,处所:从 自 自从 于 打 到 往 在 当 朝 向 顺着 沿着 随着
      表示被动:被 叫 让 给
      表示比较:比 和 同
      例句略。
      1.1.6.2、描述介词;
      表示方式:按 照 按照 依 依照 本着 经过 通过 根据 以 凭
      表示原因:因 由于 因为
      表示对象,范围:对 对于 把 向 跟 与 同 给 关于
      例句略。
      1.1.6.3、意识介词;
      表示目的:为 为了 为着
      表示排除:除 除了 除去 除非
      例句略。
    1.2、存在状态从诗歌长短句或局部的内容上分类
      具体的存在状态,描述的存在状态,意识的存在状态,
      具体的存在状态——————物质的存在状态;
      描述的存在状态——————客观的存在状态;
      意识的存在状态——————意识的存在状态;
      1. 2.1、具体的存在状态;
      具体的存在状态是指具体的物态,具体的动态,具体的形容态,具体的副态,具体的量态构成的存在状态等,如:“一个人一定站在大的广场上” (浪子超即兴),“一个”是具体量态,“人”是具体物态,“一定”是具体副态,“站”是具体动态,“很大”是体形容态,“广场”是具体物态,这样的句子,称着为具体的存在状态。
      1. 2.2、描述的存在状态;
      描述的存在状态是指描述的物态,描述的动态,描述的动态,描述的形容态,描述的副态,描述的量态构成的存在状态,如:“一阵悠悠的风将要吹来” (浪子超即兴),“一阵”是描述的量态,“悠悠的”是描述的形容态,“风”是描述物态,“将要”是描述副态。“吹来”是描述动态。这样的句子称为描述的存在状态。 
      1. 2.3、意识的存在状态;
      意识的存在状态是意识的物态,意识动态,意识形容态,意识副态,意识量态构成的存在状态,如:“一尊佛难道想着美好的天堂”(浪子超即兴),“一尊”是意识量态,“佛”是意识物态,“难道”是意识副态,“美好”是意识形容态,“天堂”是意识物态。这样的句子,一些般称着为意识的存在状态。
      1. 2.4、存在状态的综合性;
      一般来说,一个句子当中不可能全是具体的存在状态,或者全是描述的存在状态,或者全是意识的存在状态,总是具体的存在状态、描述的存在状态、意识的存在状态相互综合,相互穿插。
      例句:“我要告诉你/一根生锈的铁钉在我体内/摁一下,会疼,拔一下,会痛/请你让我保持这样安静的姿态/直至槁枯的衫木,化成灰烬/将我覆盖,没有痕迹”(浪子超《今夜,我们彻夜交谈》)这里描述了一种状态,“铁钉”作为具体物态,“疼”是描述动态,“衫木”是具体物态,“姿态”是描述物态,“化成”是描述动态,“没有”是具体副态,“安静的”是描述的形容态,等等不作过多的说明。
    1.3、存在状态从诗歌整体内容上分类;
      分为:一种是主体或客体的存在状态,一种是外延式的存在状态。
      1.3.1、主体、客体;
      主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文本所要描述的人,物,事,现象、情感等。或者说诗歌文本要借用主体来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客体是为了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所必备的人、物、活动、事件、现象、情感等。客体分为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主要客体是指占有主要位置的客体,次要客体是指区别于主要客体的客体,主要客体和主体可以相同,可以不同。我们一般说,主体在文体中出现要少,甚至不出现。而主要客体有时是隐藏的。
      举例说明主体,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例句:“后来我睡了/我睡在一个静静的山冈/山冈上没有庄稼/只有天空和巨大的空旷/夜里的露水打湿了青草/没有打湿我/但是我用我的安静/打湿了天上的那些星星”(白舟《一个人的苍茫(组诗)《后来》》),主体是“一个人的苍茫”, “我”,是主要客体。“山冈”,“露水”,“安静”,均是次要客体。
      一首诗中,主体只有一个,主要客体只有一个,次要客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主体和主要客体可以是一个共同体。但不可以有多个主体同时出现(采用明暗线的除外)。这样就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当然也是失败的。
      1.3.2、主体、客体的存在状态;
      主体或客体的存在状态是指诗歌中主体或客体通过具体的存在状态来表述,也就是存在状态是主体意识或客体意识的载体。
      例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是主体,存在状态,是走和来,是主体的存在状态)/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 。”(意识的存在状态)(徐志摩《再别康桥》)衣袖,云 ,作为原始意象,我即是主体,也是主要客体,先描述的具体的存在状态,后描述的是意识的存在状态,有一种凄婉的美。
      我们可以看一看尼采的诗:“现在,当白天/厌倦了白天,当一切欲望的河流/淙淙的鸣声带给你新的慰藉,/当金织就的天空/对一切疲倦的灵魂说:“安息吧!”——/你为什么不安息呢,阴郁的心呵,什么刺激使你不顾双脚流血地奔逃呢……/你盼望着什么呢?”(尼采《最孤寂者》)“河流给你的慰藉”,这样的存在状有着深厚的寓意,体现欲望给人暂时的欢喜。“天空要让灵魂安息”,“阴郁的心呵,什么刺激使你不顾双脚流血地奔逃呢…”这样的存在状态总给人以启迪,我总是这样认为:尼采是踩在尸体上的哲思者。
      例句:“我曾……念着一个脸颊微红的词/带着它在池塘中散步。这是我为自己设计的/将来时。此刻/我正仰望千里外的天空/静静聆听,一个人的喃喃自语/他在我左或右……”(巫小茶《知己》)其中,我是主要客体,“带着它在池塘中散步。”是主要客体的存在状态。
      存在状态中的客体是必须为主体所容纳,内在联系或者说是暗连的,或者说客体存在状态中所表现出意义的外延和主体相关联,并能表主体的思想情感的某一部分。但必须服务于主体,如果出现偏差,对诗歌来说是一种伤害,成为赘肉,对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造成伤害。主体和客体主要以客体的存在状态为纽带。没有意象(或存在状态)为纽带,就不能成为意态诗歌。如:口语诗。垃圾诗,梨花体等。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意象或意识的客体存在状态,客体存在状态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是表现主体意识的依托,也就是客体存在状态是一幢大厦的框架。但客体的表现并不是无限表现的,所谓诗到语言止,过多的客体表述并不一定增强表现主体意识。我们主张要增强合理的客体存在状态的表现力。例如:“像最初的一滴血那样,融入你体内的河山/开出小小的花朵”(符力《此后》)描述的存在状态给人的感觉恰到好处。
      例句:“你把手放下去——让墙壁吃掉你/你不用担心,你是一封信/浓墨重 的回信/也许他已把我忘了——但没关系/上帝,始终应该是上帝。”(----------求索的意识存在状态,信仰的意识存在状态,)(老船〈老王的回信空无一字〉)如果读者不跟作者的意走,而单看这样存在状态(让墙吃掉你),显然是晦涩的。如果跟着作者意走,就会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意识。
      如海子的诗歌有很多人读不懂,就像当年李金发首次引用象征的手法所写的《弃妇》。“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割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李金发《弃妇》)
     1.3.3、主体意识,客体意识;
      例句:“从 /没有 /一个人 /拥有地球的 /一粒尘土。 ”(----客观的存在状态)(阿伦茨《从》)这首诗很短,我们在思维中识别的过程是,起始表象识别,人和尘土之间是不是所属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在你抓起一把泥土之后,会瓦解,而不合逻辑性,在简单表象识别之后,我们的思维会有有另一种声音会告诉我们,我们的躯体消灭之后,当真还能拥有泥土吗。最后我的意念中的声音会说“尘归尘,土归土”,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也为烟。到达这样的意念之后,我们的心灵涌出的声音会说,心情淡泊而致远。地球上的一切,归于尘。我们的灵魂不灭,从来处来,归宿在天堂。这是我们读这首诗最大收获。
      主体意识是我们写作的最终目的。他要借助客体意识集中反映,可以这样说,主体意识是由若干个客体意识映射而成,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堆砌。
      例句:“一切的峰顶/沈静,/一切的树尖/全不见/丝儿风影。/小鸟们在林间无声/等着罢:俄顷/你也要安静。/梁宗岱译“(歌德《浪游者之夜歌(一)》),通过客体“峰顶,树尖,小鸟”的存在状态,把一个浪游者的孤独对语(主体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客体意识是通意象或直接描述客体的存在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客体的意识,这也是一个过程,如:“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後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容《青 春》)这里不作赘述。
      例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这首诗的主体是一代人,有两个意象,并有两个客体,第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黑夜是客体,“我”隐喻“一代人”,是主要客体,客体的存在状态是一个动态,在诗人的意识之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表述了这样的意象,通过这样的意象为纽带联结了黑夜与一代人的之间关系,第二句“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作为一代人的隐喻在这里既是主要客体,也应该作为主体存在。主要客体与主体为共体。诗人在这里用“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的意象为纽带,反映主体在那样年代的追求和希望。这里追求和希望作为主体意识,这首诗用两个递进的意象,说明两个不同客体的存在状态(动态)连续表述,反映了一代人或“我”作为主体意识(追求和希望)。
      1.3.4、外延式的存在状态;
      例句:“那个冷秋天啊/你要衣冠楚楚地做人/谈笑/使好人和坏人/同时不知所措/谈笑/我拖着你的手/插进每一个/有人的缝隙/我本是该生巨翅的鸟”(王小妮《爱情》)这里的“那个冷秋天啊”、“要衣冠楚楚地”、“该生巨翅的”等,均是外延的存在状态。这个好理解,不作细说。
      下面再举一些有关外延式存在状态的例子:“冬天 转过身/狠狠捆了春天/一记耳光//春天 摇了三摇/还是站定了”(飘飘逸尘《乍暖还寒》;“转过身”、“狠狠捆了”、“一记”均属于外延的存在状态。
      例句:“谁是我的黄金分割?我是谁的/吉普赛女郎/旋转。门里宾馆铺绿得无声的厚地毯/门外的樱桃树,早已挂满诱惑基督的红果。/没有蛇,她溜走了”(冯碧落《感官世界----第一株樱桃树》)“我的”、“谁的”、“门里/宾馆/铺绿得/无声的/厚”、“门外的”、“早已”、“诱惑基督的”也属于外延的存在状态。
      例句:“作为一个地名的替身,终结者的喉舌,/打开了一半的隐秘者的面谱。” (夏夏雨雪《旧疾》)“作为一个地名的”,“终结者的”,“了一半的隐秘者的”。均是外延的存在状态。
      与诗歌内容上的具体的存在状态,描述的存在状态,意识的存在状态之间的相应关系如下:
      具体的存在状态——————物质的存在状态、
      描述的存在状态——————客观的存在状态、
      意识的存在状态——————意识的存在状态。
      1. 4.1、物质的存在状态:
      包括物质的本身的属性,包括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用途,动植物的生理机能等。分为两类,先天的、后天的。
      先天的,如,月亮,花草树木,泥土,山,沙砂,牛,羊,猪,麦子等。
      后天的,如:杯子,车子,椅子,桌子,车子等。
      1. 4.2、客观的存在状态;
      有三种形式:即过去式、现在式、未来式
      过去式是指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事实或事件,
      例如:南京大屠杀
      现在式是指它是决定未来的存在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例如:现在桌子上的杯子,如果没有动它,未来还会在桌子上;如果有人拿走了,杯子在未来,就不在桌子上了。
      未来式(由客观存在状态的现在式发展而成的存在状态,它的决定因素是存在状态的现代式,现代式是内因,外界的客观存在状态即外界条件,为外因)。
      例如,现在桌子的杯子,我拿走了,就决定了,未来,杯子就不在桌子了上;
      再如:地球现在在转,未来也一定会转;一座房子,今天在这里,明天也会这里。
      1. 4.3、意识的存在状态;
      从种类上分为五类,即:同步的,淬取的,游离的,求索的,信仰的
      同步的;人的意识存在状态与所看到的,听到的,或所感受到的客观的存在状态基本保持一致的,或者说是同步的。例如,我现看到阳光明媚,我的意识就会同步感受到,再如看到一只盈满水的杯子,在桌子上,我们意识到一只盈满水的杯子在桌上,我的意识几乎与杯子的客观的存在状态是一致的。也就是同步。或者说一个人在一个事件中致始致终感受着波浪的起伏。
      淬取的;我们的生活也像溴的溶液一样混合朦胧,我们用心去淬取,使生活透明,使诗意透明。这类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练和升华。
      游离的;它可能是谎唐的意识存在,也可能是飘逸的意识,也可能唯美的意识,
      求索的;是探寻真理,生命的意义,探物质的本质的意识存在状态,如时间从何时起源,黑暗到底是什么,人类何是起源,人从什么地来的,最终到什么地方去的,人性到底是什么,天堂真是我们人类想象中的那样吗,人是什么,人到底活在什么地方,灵魂是否存在,存在了又什么是什么样子,人为什么不能克服生老病死,等等。
      信仰式;如:宗教、佛教、道家、信仰等
    第2部分 三步格律;
      探索与发现:新时代、新韵、新格律——三步格律
      三步格律的定义:长短句中相同的音律(平或仄)不超过三个连续的音格。这种格律概念兼顾了古代的绝句、律诗、词(词牌有上千种)。
      2.1、三步格律杂谈;
      自古以来,诗歌以格律诗为主,将一定平仄设定好,作诗者须以此为基础,不能出律,然而随着语境变化,语音变化,现代人作格律诗,受到重重束缚,传统格律诗的创作渐渐地被边缘化,所以我认为格律的作用最大效果是乐感,格律的定式只是乐感的保证,如果有一种新格律也能达乐感效果,取而代之,现代人又容易掌握,也应该可为之。我想这应该不是背判传统,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的进化和演绎。古有格律有二十八格式,压平韵的通用格律四种,排列位置固定难记,使用又不方便。如果能一种替代的方式,又能继承传统,善莫大焉。为此我提出“白话诗韵”的新概念——即“新时代、新韵(今声)、新格律(三步格律)”,简单易记,运用方便。“三步格律”中的“三步”源于,七步成诗者——曹植,意思是说明“三步格律”易作,易用。 
      古诗词中也有四声,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4)入声已基本消失。由此可知,今声的声调和古代的声调有着较大在差别。如果我们要运用古声去写格律诗,存在着较大困难。现在人们在不丢古声的同时,已渐渐地开始接受和运用新韵,以今声写格律诗,这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我们再以今声写格律诗的时候,还会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困难,那就是在唐宋时形成的格律和词牌。
      旧体分为两大类,古体诗(或称古诗,古风)是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盛唐以前以古体诗为主,近体诗的形成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最为鼎盛。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格律诗只是其中的一种,格律诗在南北朝时期有初级声律理论,经过初唐四杰和杜审言的发展,到达顶峰,现代古诗创作误入格律诗,其实古体也可以,却得不到认可,我认为不公平,格律在不以声害意的基础上,可行,如果以声害意,不如没有格律,不仅如此,格律诗的在当今社会的创作也渐渐被边缘化,因循守旧套用古体格律,青黄不接已成不诤的事实,诗歌到了宋代,人们也渐渐不在固定七言格律或五言格律,而演变成词。这也是对是对一成不变的古体格律的冲破。宋词也一样的很美,只要词意优美,便于诵咏。便是好的词。这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词牌,箸名的有声声慢,水调歌头等等。古代诗歌中,形式很多,以格律诗为典型,我的设想是为适当放宽格律,兼容种诗体的存在,并有所发展。在了解格律诗和宋词的特点后,结合现代诗,归纳为三步格律,这并不是我独创,而是归纳格律诗和宋词的特点后形成的,我只是探索和发现,并命名。
      格律诗和宋词的词牌最大特点是有时会以声害意,没有格律或词牌的古诗词,总被人认为是出律,恰恰是有情有意.而且意境优美.李白也曾经写过不少古诗(古风)。古体格律是古音韵下的经过漫长的时间,经过文人墨客的反复提练,形成了约定束成的产物,这个产物应该是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证明的。到了宋代,人们从格律之中渐渐地挣脱了古体的格律的束缚,一个写了一首词得到追捧,于是众人按照一定格律写同一首词,这样渐渐了形成词牌,后人要写哪就得填词,词牌有千种,流传下来的词牌只是凤毛麟角,通过一定思索之后,我想三步格律可以打破这种格局,是作词而不是填词,如今语境的变化,也正是我所说的,既然古体格律、宋词是古代语境下的产物,那么现代人在现代的语音和语境下为什么一定要套用古体的格律和宋词的词牌,如果不用格律或词牌就认为是出律,或不伦不类,难道现代人的语音,和语境和古代一样吗,这是不是有些狗尾续貂(这个词有些偏激,我一时没有找到更好的语汇来替代,请见谅)的嫌疑,还是买弄博古通今的才华。古(古代的语境)已不古(复古),格(古体格律)将何格,我们现代的语境变了,难道在现代的语境下,我们的语言就没有乐感可言了,事实不是的,如果海子的诗,内韵和谐,诵读性很强,让人爱不释手,海子也深入大地,深入了灵魂,也深入这个世界的脉搏,可惜英年早逝。
    我想“三步格律”在现代语境下有没有生命力,这也要经过时间的检验。而现代诗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渐渐失去了方向,过于自由,没有章法,没有约束,从而垃圾主义,口水盛行,分行成诗,梨花流行,这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现代诗也成了人们的唾弃的原因之一,现代社会一个不否认的事实是,现代诗的发展失去方向,无论我是痛苦,或忧,面对这样的现实,颇为无可奈何,现代诗在当今文化界最尴尬的一个群体,新诗一开始就开始不断的探索,而旧体诗群的创作沉缅于古体的格律之中,固守古体格律,不能与时俱进,现代派又无视五千年文化沉淀成的深厚底蕴,有些像“无政府主义,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盘散沙”,在此之外还应应该有一股主流,那就是既继承传统文化,又承接现代社会的语境,新诗和古体诗都有着相同的阵痛。这也是我提出这样的三步格律诗的原因之一。三步格律可兼容近体诗和古体诗,宋词,现代诗,这也是给现代诗还原乐感的基律,同时还原古体诗歌应以意为主,而不应该以声害意,并有所发展,我想一个社会的文化形成应该是多样化的,保守派可以固守古体格律,新生派可以自由发展,另外还应该有文化的注流,她应该是大众的文化,大众的诗歌,而不是少数人自以为是娱乐的工具。
      现代诗的创作比读者多,我们只能苦笑,然而梨花体来了,也引起国人的一片哗然,原来诗歌就这样的《一个来到田纳西》,也引起国人对现代诗唾弃。要么是连作者也不知所云的诗歌,堆砌变多了,真情实感变虚伪了。我所说的三步格律绝不是要取代格律,也不是要取代宋词,也不是要取代现代的新诗(新诗主要有散文诗、朦胧诗、垃圾主义、荒诞主义、新格律主义、旧格律主义,口语诗等流派),我也没有这个能耐,当然每个人有创作自己喜欢体裁的自由,古风也好,格律诗也,现代诗也好,没有可能相互取代,我的探索只是妥协,兼容或者融合。如果现代如有一些约束,也不会像《一个来到田纳西》那样引起那么多的口水,然而现代人的语境,生活节奏,已经不可能回到唐代的语境(个人的爱好格律诗,擅写格诗除外,我说的是大众化的语境。)。旧体诗的语言精练优美,这是现代人所无法比拟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想如果能一种较为合适现代人的一种体裁的诗歌,能够适应这个时代,也有一些约束,我想像现在流的“一句话的分行文字就是诗歌”观点应该不会那么流行了。三步格律不想取代任何体裁的诗歌。三步格律乐感的基律和意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我们说没有乐感的诗歌像音律失调的手提琴,没有意境的诗歌是白话文。还原诗歌是以意为主.格律为辅的本来面目,如果能做到格律(最佳格律仍然是格律二十八式和宋词的词牌的定式)和意境完美的统一,那是上上品。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听歌,听京剧,戏曲,看歌词,戏曲的词,古代乐府的曲词,我不是看有些句子内容,毫无疑问,他们这几种艺术都保留了韵的特征,和韵律的流畅性,当然,不保留,唱和就别扭了,他们保留了传统,而唯有现代新与传统割裂得太深了,不仅如此,不是继承传统,而是背弃了传统,现代诗歌如果朗诵,也应该需要韵脚,否则难以上口,现代诗歌,无歌何以成诗。有人说诗歌是“按表达需要,表达需要为主,韵脚次之”,“能韵即韵,不能强求破坏诗意”,我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你这个问题:“古体的韵,和表达为什么能统一呢?还有宋词,他们为什么可以将韵和意境能够完美的统一,而我们现代的思维就不能呢?”,也有人说:“古体的韵,很多作品为了照顾韵脚也很勉强,如,为了格律、凑字数等,没有做到凝练”,对于这样的观点,我的回答是:“优秀的古体诗,是意韵统一的,现代诗也不乏韵脚,反过来,就是另一个问题,有韵脚的诗,可不可以写好呢?”当然我并不是说,没有韵脚的诗,没有好诗,没有韵脚的诗,好诗也很多,我赞成,以达意为主,韵脚为辅,在不损害诗意的基础之上,现代诗不应应该脱离韵脚,也不应该脱离一定的格律。
      一首诗有神无韵,总觉缺憾;有韵无神,诗难成。如果一首形神具备,既有形式(格律和韵),又有诗的内核,这难道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一个人的苍茫》文/浪子超
      花蕊上的蜜蜂,闻香起舞
      丛荫里,一群蚂蚁,集体分裂
      起身江南,背景渐渐辽阔
      想起了北方,大漠孤烟,生了又灭
      门前,树顶上,倦鸟归巢
      一米的阳台,半睡的人,忘记了冤孽
      冬天的太阳落在身上
      想着你,轻描淡写
      一首诗,让我身陷阴阳两界
      2012年12月9日于江苏靖江
      这首诗中,音律基本上按照我的“三步格律”在走,音韵是“裂”、“灭”、“孽”、“写”、“界”,作为韵脚。
    2.2、三步格律的概念及分类;
      三步格律的定义:长短句中相同的音律(平或仄)不超过三个连续的音格。这种格律概念兼顾了古代的绝句,律诗,和词(词牌有上千种)。
      我们讲语言,应该有三个方面,语义,语形,语音(音节),语形和语音是语义外衣,语义是内核,语形和语音(音节)也人们交流的工具。语音包括声,韵,调三分法,我们说某人的说话很动听,是他撑握的音节快慢节奏和音色,一个人的音色是特定(这也和一个文化素质和很大的关系。),有的人说话沉稳,有的悦耳,有的柔和,根据物理学,音色除说话的声响、音调(物理学意义上的音频)之外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律诗,宋词,乐府人们根据韵和调按一定的格式形成的排列,我们称之为格律,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律是古代语境和语音的基础上形成的。
      我们以今声的声调为基准,今声也就是普通话的声调,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现代通用的语言,她以北京语音为定音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语法规范;而“今声”除了普通话外还有各类方言。我们在这里不考虑方言的语音,否则没有统一的音律。 
      普通话的声调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
      2.3、顿句、行句及音格;
      “身躯是沉默的大地/覆盖纯洁的白绫/柳枝弯下腰/空然叹息,只留下孤独的身影//抬起头,遥望故乡/村鸽在梦的,枝桠上,安宁//这长长的路哟//我的心空茫然,只有风声,很轻//一场冬雪,故乡和我一样闲愁/异乡哟,怎能锁住,游子的乡情?”(浪子超《乡情》)中“我的心空茫然,只有风声,很轻”属行句。“我的心空茫然”、“只有风声”、“很轻”都是顿句。
      下面我以七言句为例,一二三四五六七,每一个位置称为“音格”,音格是最小的音律单元,相应的位置为,一音格(首音格),二音格,三音格,四音格(中音格),五音格,六音格,七音格(尾音格)。两个连续的音格,称为“两步格”分为“水韵格” 、“鸳鸯格”,两步格是最小的格律单元,依次类推,“三步格”,“四步格”,“五步格”,“六步格”,“七步格”。对于不符合“三步格律”的我们称之为“出律”。
      我们主张上下句之间的格律不要简单地重合,应该交替运用,以免减弱韵律的乐感
      2.4、具体格律单元;
      2.4.1两步格;
      (水韵格):平仄(潮涨式水韵格); 仄平(潮落式水韵格);
      (鸳鸯格): 平平(平式鸳鸯格); 仄仄(仄式鸳鸯格);
      2.4.2三步格;
      (雁行格):平平平(平雁格); 仄仄仄(仄雁格);
      (落单格):平平仄(仄尾式落单格);仄平平(仄首式落单格);
      平仄平(仄中式落单格);仄仄平(平尾式落单格);
      平仄仄(平首式落单格);仄平仄(仄中式落单格);
      (注:格律分类,是将所有格律的形式进行了排列,并不需要记忆。)
      2.5、逢偶必韵;
      压韵保留传统方式(仄起,一二四句压韵,平起二四压韵,平起和仄起,是指首音格开始,且逢偶必韵。)。
      2.6、常用韵声表;
      声 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w、 y
      单韵母:a、 o、 e 、i、 u 、ǔ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 ǖe 、er、 an、 en 、in 、un 、ǔ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 shi、 ri、 z 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注:j、 q、 x 、y 后面的ü、ün、üan、üe韵中的ü的两点省略,读音时不能误读u)
      一、佳麻    a ia ua
      二、开来    ai ua
      三、先寒    an ian uan üan
      四、江阳    ang iang uang
      五、逍遥    ao iao
      六、国歌    e o uo
      七、灰微    ei ui
      八、森林    en in un ün
      九、冬青    eng ing ong iong
      十、希奇(儿) i(er并入)
      十一、诗词   i(整体认)
      十二、别叠   ie (y)e
      十三、忧愁   ou iu
      十四、读书   u
      十五、须臾   ü
      十六、绝学   üe
    第3部分 意态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融通,是指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按照一定的规律或风俗习惯或语法使用的物态、动态、形容态、副词、量词,用在了其他超出这一规律或风俗习惯语法的物态、动态、形容态、副词、量词。
      3.1、意象;
      当同一个物像也可以相同的意象,如吟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月亮进入我们的视野, 这时候,物像本身不再是简单的物像,在诗人眼里变成了意象,意象不再是简单的物象,它是艺术表现的产物,它是一种形象意识。这样说来,也就是物像是物理物质一种本身的属性,它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经过诗人的淬取而成为一种意象,也就是一种意识的存在状态。我们这样可以从根本寻求意象产生的根源。这种意象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意象,会使合适人群产生共鸣。
      我们将原始大众化的元素(原始的物质存在状态)一般可作为意象处理。原始的,我们一般划到唐宋结束为止的物态,诗歌在唐到顶盛,宋过后,元开始流行曲,明清开始流行小说,中国的诗歌在这段时期内出现了大面积的断层。大众化要是普通大众日常所用,所看,所感受的物态。非具体物态如,江南,心,春色,岁月,梦,远方,方向等,具体物态如:瀑布,刀,湖,大海,花,草原,手,背,羽毛,翅膀,风,阳光,雨水,大地,水,鱼,山,马等,均可直接作为意象。再如海子的“骨头,麦子,大地”。这些我们统称为原始意象。另一个原因,这些物态在唐诗宋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也基本上被人们所接受或作为意象。现在的很多增加的大众化的物态,我们都不能把它作为原始意象,电脑,电风扇,手表,电灯,等等。这些人们经过发明制造出来的。
      我们在运用原始意象的时候,应该尽量少用意识动态。而应多具体动态表述,以映射客体或主体意识。如果运用过多的愿始意象,再运用过多的意识动态,这样的诗歌内在质感少了,飘逸感强了,但也很优美。戴望舒,舒婷,顾城是代表。如:“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戴望舒《秋天的梦》),在这里“秋天”、“梦”、“牧女”、“恋”均是原始意象,“是”是意识动态。给人的意境很美。描述了秋天的梦的“意识存在状态”,将“秋天的梦”物态化,这是通常所用的表现手法。
      客体的存在状态中,客体,动态,动态的对象中至少有一个是意识状态(意识物态或意识动态)。
      一般式:物态(客体)+动态+物态(或意象),这里外延存在状态省去,便于说明,三个中至有一个是意识物态或动态。
      “与一首歌对坐/感叹一个在深谷回荡的传说//一只狼,在泉水中淘洗爱情/临水而歌的/雄壮与凄美/滴落,世间多少回眸的热泪”(轻柔的霞《让我做你,如花的羔羊》)这里的“感叹”,“传说”, “爱情”,“世间”,均是意识的存在状态。“淘洗”是具体的存在状态。
      “夕光在胡同里布下了阴影/也为那些蝙蝠镀上了金衣/它们翻飞在那油漆剥落的街门外/对于命运却沉默不语”(西川《夕光中的蝙蝠》)。这里的“夕光”,“阴影”,是具体物态,“布下”意识动态。
      意识的存在状态的特征:在对客体进行描述中,主要以意识动态和非具体物态为主。且外延存在状态也是同样。
      融通,是指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按照一定的规律或风俗习惯或语法使用的物态、动态、形容态、副词、量词,用在了其他超出这一规律或风俗习惯语法的物态、动态、形容态、副词、量词。
      物态的例如:风花和雪月的传说。(归云轩客《假如有一天,我不再写诗》),“风花和雪月”,按照一般修饰爱情,修饰“传说”。也可以说成,传说一般用美丽,远古等来修修饰,这里却运用了,“风花和雪月”,这里,不相干的两种物态“风花和雪月”和“传说” ,但这是可以做到相互融通。
      动态的例如:“狼爱上了羊”,按照食物链的规律,应该是狼会吃掉羊,这里的动词应该是“吃”而不是“爱”,也就是“爱”是不会发生在狼和羊之间的;由于作者需要表达的意识,不相干的动态和两个物态,“狼”“爱”“羊”。但这是可以做到相互融通。
      再如:“曾经的我,就是这样抱着母亲的目光/站在阳光里越长越高/高过了青青的麦苗——(清荷铃子《秋收后的麦田》)一般来说,“母亲的目光”是不可能“抱”的,也是“抱不住”,这里用“抱”,是作者为表达对母亲的情怀,但这是可以做到相互融通,浑成一体,不可分割。
      形容态的例如;《月亮》(浪子超)//西边的 虹/是你留下的花环,从此,直白的天空//多了//一张隐约的笑;一般来说,“直白”是形容文章的,在这里用在形容“天空”,用在诗歌里,应该是合适的。但这是可以做到相互融通。
      量词的例如:“一枚相思,从眉梢滑落”(轻柔的霞),日常习惯中,是不能用“一枚”来量化修饰“相思”的。
      例句:“伊只是,张开/云端,一双小小的翅膀/忘却远方之远之渺之茫之无涯/揪住青空一笔一笔的雁,不断不断地,飞”(轻柔的霞《云起雪飞》)日常语法中“一笔一笔”是不能用在“雁”上的,但这是可以做到相互融通。
      副词的例如:“摆放在路边空地上的石凳/像被过度讨论的主题”(刘畅《空石凳》),一般来说,“过度”不能用在“讨论”上,但由于作者表达的需要,用在这里,也是可以相互融通的。
    3.2.1、常见的存在状态;
      常见的的存在状态包括: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冷抒情,渲染、、抑扬、对偶、排比、反复,铺陈描写、、虚实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
      “她很早就做好寿衣/每隔一段时间便拿出试试/直到/衣服旧了/她才老去”(《练习死亡》寇宝昌 )。这是诗中的,寿衣,隔一段时间,试试,衣服,旧了,她老去,都是常见的存在状态,如:寿衣,是具体物态,时间是描述物态,试试是描述物态,衣服是具体物态,旧了是具体形容态,老去是描述动态,而且诗句均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可以预见的存在状态。
      “潍河滩的上空/云在不断地堆积/越堆越多 越堆越厚//眼看着就要堆满了/云已经把天压得那么低了/可是雨还是没有下来/没有人知道/那些云要堆积到什么时候/才会落下一场雨来“(《那些云要堆积到什么时候才会落下一场雨来》白舟)这首诗中,上空,云在不断地堆积,就要满了,等等都属于常见的存在状态,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或感受到的。只是一般人不会过多留意,诗人用诗人的眼睛去发现了这种存在状态。关注白舟的潍河滩系列。他在不停地观察。被观察过的世界仍然是原来的,但在诗歌里面却带上了鲜明的个人烙印。白舟没有过多地对事物进行定义,他尝试的是让事物和自己一起呈现出来。
      3.2.2、非常见的存在状态;
      包括,夸张
      例句:“身上挂满骨头的海子”(浪子超《读着你的诗歌,迎见流目》)“身上挂满骨头”这种存在状态是非常的存在状态。
      例句:“银帛万两只是浮云一缕/纵然落叶千里也要飘回故乡”《落叶千里》文/王海云
      例句:“麦穗和葵花/送你上了学堂/麦穗和葵花是你的榜样”(〈海子〉王往)
      如:“我所热爱的少女//河流的少女//头发变成了树叶//两臂变成了树干//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你一定要成为我的王冠//我将和人间的伟大诗人一同戴//用你美丽的叶子缠绕我的竖琴和箭袋”(海子《十四行: 王冠》),这里“我”是主要客体,“头发”,“两臂”,“少女”,“叶子”,等都是次要客体,都是具体物态,是意象对这个少女的,恋情,用叶子,树支来表现,变成他的王冠。“头发变成了树叶”,“两臂变成了树干”,都是用意象表述的,这里的“树叶”, “树干”,都是用具体物态作为意象,
     3.2.3、二元对立态的相互融通;
      主要是指二元对立态的存在状态,如:动和静,包括:对比、动静结合、欲扬先抑、虚实结全。
      例句:“花朵体会幸福时,是静止的,/如果它心疼,则有轻微颤动。”(胡弦《表达》),这是的“静止”、“颤动”是花朵“幸福”和“心疼”的两种存在状态。
      例句:“语言比雪苍白/花瘦瘦的抖落衣衫,决心/明年迟迟不开”(冯碧落《薄》)花朵本来是静止的,用“抖落衣衫”,来说“花瓣枯萎”掉落,形成对比,组成动静组合的美妙的感觉,就像诗中所说,“语言比雪苍白”。
      例句:“轻轻地,扶起一缕月光/扶起秋霜后的一段枯黄/慈爱的手掌安抚无辜的泪水/安抚远方爱人的睡眠”(无忌神猪<轻轻地,扶起一缕月光>)这里的“轻轻地,扶起一缕月光”,是眼前的,是近,“安抚远方爱人的睡眠”恋着远方的爱人,是远。由近及远,表现作者的思念之情。
      例句:“在街的拐角 彼此打住/需要伸出冰凉的手/紧紧一握吗/夜色如此温柔”(小鸭上架《在街的拐角》)这里的手“冰凉”,握在一起,夜便“温柔”,形成对比,表现情人的热恋。
      例句:“在没有山的地方,我同样可以俯瞰世界”(于坚:《作品57号》)这里的人是没有山高的,“高”与“低”都是一样的,只要胸怀宽广一样“可以俯瞰世界的”。
      3.2.4、不相关联的存在状态,相互融通;
      包括:比喻、象征、衬托、比拟
      例句:“走着走着,花开了”(作者,诗题待查)“走着走着”,和“花开了”是两个不相关联的存在状态,把它放在一起,场景,画面可以立现在读者眼前,这样的诗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视觉冲击力。
      例句:“悠悠的,我伏在遥远的声音上”(《古刹钟声》汝非非),“我伏在遥远的声音上”我是具体物态,也是主要客体,伏是具体动态,声音是描述物态,一般生活中,人的身体是不是能伏在声音上的,也就是说,我和钟声是不相关联的存在状态,在这里,作者做到了,是一种意识的存在状态,或者说是一种联想,想象,但说它是联想或想像,是不足以来表达作者的意识。
      例句:“钟声沿着石阶流泻下来/视线就成了一条逆流的鱼”(《三月》傅强),“钟声”是描述物态,“沿着”是描述动态,“沿”是描述介词,“石阶”是具体物态,“泻”是描述动态,一般来,钟声是不能流动的,,视线也不能成为一条鱼的。这些者是不相关联的存在状态,在作者的表达出来,就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两种存在状态,并不相关联,当它们融合在一起时,成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汪政曾在评论中这样说道“这是一首抒情短诗,在海子整个的创作中,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见,即使写作此类抒情短章,风格与意象也不一样。海子的诗歌理想是十分宏大的。海子认为优秀的诗人应该走出狭隘的抒情,关注生命存在本身,去感受宇宙的秩序和生命的呼吸。海子认为诗人应该有崇高的使命感,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做一个抒情诗人以及传统意义的许多诗体诗人都不是他的诗歌理想,他要写出那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结合的“大诗”。在“大诗”中,海子表现了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和拯救人类的情怀。”(汪政〈经典重读(7)——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汪政所说的“大诗“,我想应该就是从“小我”到“大我”的蜕变,“大我”即人类。诗歌的主流精神,应该是从是“小我”流向“大我”的情怀。
      “一把钥匙 / 把我锁在孤岛上 / 让长江成了象征物 / 昨夜的江风刮得有点邪乎 江浪很险 / 所有这些都是铺垫 / 只为了告诉我 / 那艘即将到来的小船 / 有多重要”(子川《那艘即将到来的小船》)。“一把钥匙”,“孤岛”是两两个不相关的存在状态,作者用“锁”进行相互融通,把“我”困在了岛上。
      例句:“一块埋葬老虎的木板/被一种笑声笑断两截”(海子《死亡之诗(之一)》)这里的“笑声”和“木板”是不相关的物态,“笑声”是描述物态,“木板”是具体物态,通过“笑断”加以融通,达到一声凄凉的悲情。
     3.2.5、相关联的存在状态的融通;
      包括:借代、意象、双关
      例句:“雪融化了是春天”(作者,诗名待查)雪融化,和春天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我日常生活都知道,雪是冬天的,春天在冬天之后,雪融化了,也说明了,冬天会过去的,春天一定会来的,再如,“冰醒了是水” (作者,诗名待查),冰是具体物态,水是描述物态,最关键的是,水和冰是同一种成分,只是它们物理状态不同,一种是固态,一种是液态,醒是人的行为,是一种描述动态,也可以说是似人手法,
      这种两首的诗意的呈现是要靠作者对大自然有瞬间的灵感的产生,才能有如此的佳句。
      例句:“她将沙土撒在倾斜的铁丝网筛子上/漏下的细沙,一会儿变成一座小沙丘/转眼间,变成房子/又变成大楼”(〈筛沙子的女人〉清荷玲子),从细沙到小沙丘,到房子,到大楼,这些都是相关联的,都有沙子的存在,从“细沙”到“大楼”演变,是一个巨大的反差,也就是我们不起眼的细沙,也可以让我们瞩目的大楼,引申意义不言而寓。
      例句:“我完全可以和所有人一样,拿出身体里的/泪水,和海水交换盐粒/交换苦涩。“(〈在海边〉纯子),泪水,海水,盐粒存在着相关的因素的,从化学成份来说,都有氯化钠,都是咸的,在我们的生活有苦涩的成份。但也有幸福的泪水。
      例句:“我看见你在一页雪花的羽翼里/远走他乡/扔下一群喊着你名字的亲人在灯光中摇曳“(〈终点〉华子),“你”在雪花里,远走他乡,而“亲人”却在灯光中摇曳,两种状态相关联的,有前因后果。
      3.2.6、交集式关联的存在状态的融通;
      包括:明暗结合、联想、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例句:“阳光,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海子),万物是离不开阳光的、万物的交集是阳光,包括我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等,也就是说阳光是我们共同的基因,共同的交集,鞭子、血,是一种意识的存在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比喻。
      例句:“借着微弱的灯光,我找到这粒苦楝子/将它和我的心愿一起埋进泥土/我想:来春,它们就破土而出了”(《心愿》清河玲子),苦楝子和心愿放在一起,埋进泥土,它们的交集都是想要破土而出,都是要发芽,实现愿望。
      3.2.7、“我为万物,万物无我”的描述;
      我为万物,万物无我,有两层意思,一是把“我”融进万物,二是万物里不要“我”的影子,理应都是万物自身的处境,具体的存在状态,描述的存在状态,意识的存在状态。他不同于“我为万物,万物为我”,或“万物皆备于我”。它不同于拟人,“拟人”是“人”的角度看问题,它要从“万物”的存在状态作为出发点。
      3.3.7.1、从万物的特征为切入点
      例句:“反正很短/又何苦來这么一趟//昙花自语,在阳台上,在飞机失事的下午//很快它又回到深山去了/继续思考/如何再短一点”(《昙花》洛夫)这首诗把“我”完全融进“昙花”,从“我”是“昙花”的角度来看飞机失事的,有一定的禅机,有佛家人生苦短的经典诗化。
      例句:“天堂鸟开了,勿忘我开了/紫色熏衣开了,金色百合开了/美丽的名字都开了/只是不要留意我/我要慢慢想,想好一瓣/才开一瓣”(〈花房姑娘〉羽微微)
      羽微微的诗感性而抒情。这首小诗很精致,最后两行“我要慢慢想,想好一瓣/ 才开一瓣”,花房姑娘,把“自已”当成“花朵”
      例句:“像我们这样的蠢货/被一根绳子捆着/和尚摸得/畜生也摸得”(〈念珠〉红茶)从“念珠”的出发点看人间,表现具体极强的穿透力。
      例句:“如果在四月,我一定是/绿意裹身的一片。可现在/榆叶落入秋天的掌心/我也落入秋天的掌心/成为榆叶的一部分/纯粹的叶子/从内部枯黄”〈秋歌〉梁雪波,将“我”融入一片“榆叶”,从“榆叶”的角度,解读人的衰老,出发点也是准确的。
     3.3.7.2、从万物的意识存在状态为切入点,
      例句:“大地自己呈现//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海子的,《重建家园》)-这里,他就是用大地(主体)来表现人的幸福和与痛苦,说的大地,其实就是人,也就是以大地语气进行诉说。用大地代替自己说话,表达自己的感情语愿望。
      3.2.8、描述存在状态和意识的存在状态在诗歌中当作具体存在状态
      例句:“在青麦地上跑着/雪和太阳的光芒”(海子《询问》),这里的“光芒”是描述物态,“跑”是具体动态,“麦地”是具体物态。一般来说,光芒是不能在麦地上跑着,在这里作者将光芒转化具体物态,或者说转化为人,形成是一种具有质感的具体的存在状态。
      例句:今夜美丽的月光 你看多好!/照着月光/饮水和盐的马/和声音(海子《月光》),这里的“月光”是描述物态,“马”是具体物态,“声音”是描述物态,一般来说,月光可以照着马,但不可以照着声音,这里,将“声音”转化成具体物态,会增强画面感。
      一般说来,具体的存在状态具有立体感,具有画面感,具有可触摸的实物,所以,我们如果要增强立体感,和画面感,宜将描述物态,意识物态转化具体物态。
     4.1、铺张型的基本特征;
      对主客体或物态、动态及其对象运用较多的外延存在状态。
      例句:“芬芳而幸福的韵律/舞蹈着绵绵恋语/请你轻轻地,轻轻地/牵住我的手/穿过晨露的丛林/在花开的声音里/将我从云雾中抱起/幸福地,随你老去……”(轻柔的霞《请你轻轻地,牵住我的手》)“芬芳而幸福的韵律/舞蹈着绵绵恋语”,“韵律”这首诗的客体,“舞蹈着绵绵恋语”这是表现客体的存在状态,在韵律和恋语的前面用了优美的外延存在状态,叙述一种飘逸的情,“穿过晨露的丛林/在花开的声音里/将我从云雾中抱起/幸福地,随你老去……”,用语言在连续描述着客体(你)在人们向往优美的存在状态里,反映了客体对作者深深的爱意,这样的客体意识也映射着主体意识,最后“幸福地,随你老去……”也是作者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一直以来我非常喜欢霞的诗歌。她有着童话般的意象,语言优美而婉约,无论是物像(韵律)还是意象(恋语),都很优美。
      例句:“一枚钉子/让你用别离的重锤/死锲进我的心//锲进一枚钉子的心/ 在痛  /在流比钉子鲜艳的/血”(飘飘逸尘《记忆》)“让你用别离的”,“锲进一枚钉子的”均属于外延存在状态的修饰。
      例句:“这是我在上海构思的一桩错事:/带着一群蝌蚪/在不存在的情节中漫游/那些柔情似水的文字的蝌蚪/在漫天云 中成为纸上的俘虏/满腔激情的青蛙/在春夜里拍打肚皮,说:/一肚子的漂亮话放着啦/一整夜一整夜也讲不完啊/有人在工厂里,田地上听到蛙鸣么 /或是在大城市的中心?”(北青蛙《微旧时光的骊歌》)这里的“我在上海构思的”,“不存在的情节中”,“那些柔情似水的文字的”,“一整夜一整夜也”都较运用了较多的外延的存在状态。
      例句:“月光,从椰树的枝叶之间,缓缓流下来/美酒一样的夜色,属于我,也属于你/而晚饭后不久你就睡去了/当你醒来,晨曦满地,我要好好为你吟诵这首诗/为你讲述一段不再回来的时光”(符力《给母亲》)这里的“从椰树的枝叶之间”, “而晚饭后不久”,“一段不再回来的”都属于外延的存在状态。
      4.2、发散型的基本特征;
      发散型意态诗歌的特征:某一物态中,或某一场景中或某一事件中,从不同的方式或角度发散开来进行直接描述(主客体)的存在状态,并贯穿整个文体之中,直接描述主体并喻意主体意识。
      例句:“我就是一位青春的将军 /看满地的红缨子翻飞绿剑乱舞 /果实就藏在红缨子和绿剑之下 /露出它们的牙齿 /我们能读懂它们的语言 /平常的日子没有故人 /只有风在吹,吹玉米不尽的长发 /在玉米地的中央 /我们就获得了战胜明天的力量/玉米叶仍在不停地抽打我 /金色的玉米棒在开水中哗哗地滚动 /多么美好的日子 /就想起多么美好的共和国 /在玉米地的中央 /玉米地在共和国的版图上倾伏下去 /无数个战斗和胜利 /便永远地照耀我们”(庞余亮《在玉米地的中央》),主体是“在玉米地的中央”,主要客体“我”,“红缨子”、“果实”等是次要客体。作者一开始就自喻为青春的将军。我们深深地感受作者内心的力量在玉米地展示出来,也感受作者追求和向往。保卫美好的共和国,保卫我们的家园。全文描述的存在状态均以将军的一种思维进行主要客体和其他客体的存在状态进行描述。
      例句:“一朵隐忍的花骨/藏进石头/一场冬雨在伞外,悄悄地停歇/世界在身体外,悄悄地改变/我默然无知/我一开始就存在于石头之中”(浪子超《我心中的“意态”》),作者在石头中安静,进入这状态之中,闭目养神,后面的叙述均在此状态进行的。
      发散型的意态诗歌的思想转化。转化一词,不能用转换一词,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转化是一种具体物太态的外延,表现一种思想,一种内涵,这在阅读些类诗歌的时候,读者要跟着作者的“意态”走,而不能以读者的思维走,在作者描述的存在状态中感觉作者要表达的思想,简而言之,将思想,内涵隐入具体物态之中,做到隐而不晦。
      例句:“还是春天。我开始发芽,但不嫩绿。/泥巴里的旧事,它爱躺着,就让它躺着。/雨水中,祼露出春天的脸/多么无辜/我是在说。/如果有人从春天打开了冬天/如果她在某一刻忽然忘记了生长”(灯灯《无辜的春天》)作者一开始。把自己作植物开始发芽,以后都在这样的环境里描述存在状态。
      例句:“我住在一所房子里/看远方,飘起来//有阳光的路上,遇上一个人/扛着篱笆的房子,神情荡漾/那扇向阳的窗子,敞开着/窗台上的小女孩睁大眼睛/看着生着白发的头顶/出神,时而会心地微笑//有风雨的路上,遇上一个人/扛着老式的楼房,神情茫然/一个憔悴的女人,身上挂满了水/踩着瓦片,咯吱吱地作响/我是个软弱和怜悯心同在的人/她会滑下来,或者踩碎漏雨的屋顶//有鲜花的路上,遇上一个人/扛着一所会闪光的房子,神情尊贵/灶台前,一个老女人捧着发黄的相片/没有笑,没有哭/像一尊泥塑,被调皮的孩子/不小心弄断了一只手臂//这条路上,我住在一所房子里/遇见许多人,都扛着一所房子/赶路”2006年12月13日于靖江(浪子超《扛着房子的人》)
      我这首诗的本意是,应该是写扛着房子的人,可着墨多的,是在房子里的人,从少女憧憬,到中年奋斗,憔悴,到老人时的,时代的精神缺失,一开始是,扛着篱笆的房子,神情荡漾到来的扛着老式的楼房,神情茫然,最后的,扛着一所会闪光的房子,神情尊贵,是两条线,从阳光---风雨-----鲜花人生历程中,责任和义务转化成“房子”(具体物态),“房子”成了代言人。“扛着房子的人”,是主要客体,“少女”,“憔悴的女人”,“老女人”,是次要客体, “房子”是具体物态作为意象,房子的外延或者说是喻意是一种“生活的责任”,这个“生活的责任”是 “房子”的喻意。
      例句:“虫子在卷叶里睡觉/虫子在露水里睡觉/星空漏光,像个筛子//多好的夏夜啊我们可以睡觉”《张小美《虫子》》作者一开始就把一种情绪放在虫子身上,以虫子的存在状态来表作者的安静的情绪。
      例句:“我是昨日,今日和明日,/是创造了众神的隐秘着的神圣的灵魂,/饲养了那蒙恩者。//我是从死亡中上升者的主宰,/他的形象是死者之室的明灯,/他的神龛即是大地。//当天空以水晶照耀了,/便愉悦了我的道路,扩张的我的小径/并把我包裹在光里。//当黄昏封闭了神的眼睛/和墙边的门户,/请守护我的安宁,远离黑暗中的睡眠者。//在黎明中我打开了无花果树,/我的形态是一切男女的形态,/我的精灵是神。”(亡灵书《他在白昼行走》)作者一开始就自喻为昨日,今日,明日,自喻为灵魂,接着叙述均在此状态进行的。
    4.3、浓缩型的基本特征;
      浓缩型的意态诗歌基本特征:对主客体进行描述中,通常运用意象为介质,或直接描述主客体的存在状态时,一般运用具体的存在状态较多,外延的存在状态(即修饰的成分)较少,如有描述性存在状态,意识的存在状态,通过融通将它们转化成具体存在状态。
      例句: “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你一定要成为我的王冠//我将和人间的伟大诗人一同戴//用你美丽的叶子缠绕我的竖琴和箭袋”,是直接描写的存在状态,,“王冠”,“竖琴和箭袋”,也是具体物态。“我所热爱的”,“河流的”等,是简洁明快的外延的存在状态。整体叙述简洁,明快,诵读性强。表现诗人热烈的爱。
      浓缩的意态诗歌的总体特征是:“我为万物,万物无我”。这里的“我”是指具体物态中外延的喻意,且主要客体意识相一致,或者说是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以映射主体意识。“万物”一般是指具体物态。
      “浓缩的意态诗歌”是一种忘我的诗歌,万事万物皆有意,一事一物有百意,即万物有灵。
      “我为万物,万物无我”,说到底是以物喻意。“我”为物,万物皆生命,是物或者说事的内在状态,也就是说物和事,是有情感的,是有情绪的,有喜怒哀乐,总之,人的情感,物或事或现象都有,那么我们在表达自身的,人类的,社会的情感时,而是由物自身表露出来,万物即语言式的抒发情感。“万物无我”,将自己的情感付给万物,万物本身就是生命体,由万物来表达情感,是生命,灵魂的思考,而万物之中,并没有“作者的情感”强加给万事万物,也就是通过对客体的存在状态的描述,让万事万物的情感自然流露,是万物本身的情感在流露,“浓缩的意态”的表达,是由物态的内心进行表达的,而非用人的比喻来表达,就是相当于,物态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例如:如:“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 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 它们没有什么可唱 只叹息一声 飞落在那里。”(泰戈尔《飞鸟集》) 郑振铎译,秋在的黄叶是客体,是具体物态,作者通过对黄叶的存在状态的描述,“没有什么可唱”,“叹息”,“飞落”,使得一种生命的无奈的心情跃然纸上。
      海子的“万物即语言”,我从个人理解的角度上瓦解,并在我的意识之中重建,“万物皆生命”, “我为万物,万物无我”,万物中的“我”(喻意,主体意识,主体或诗者,情绪,感情等等)与万物(即具体物态)融为一体,好比是:“我”是灵魂,是思想,“物”是有血有肉的躯体。只有灵魂和肉体融合,才有生命。“万物皆生命”更能体现人类对世界的悲悯与关爱。或更能体现主体意识。
      例句:“我所能看见的少女/水中的少女/请在麦地之中/清理好我的骨头/如一束芦花的骨头/把他装在箱子里带回”(海子《死亡之诗(之二)》)“清理好我的骨头”,当然骨头的外延应该是很丰富的,也可人死后的骸骨,包含了生命的悲悯与生命的不可逆转,作为具体动态的对象。在这里物(骨头)转化成作者要表情感的意象,(这里的骨头是意象,有一种悲悯,是一种灵魂的再现),表现的是存在状态,是一种陌生的人生经历或体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能做的事,也就谈不上经验之说,只觉得陌生,当“清理好我的骨头”这样的诗句出现我在的大脑中时,我们凭着日常清理的经验有了比较,有了冲击,我的意识之中再联系到骨头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在我们的意识最终形成了了悲悯,“清理”是具体的动态,“骨头”是一种具体动态的对象,也是主要客体“我”的骨头,客体是“少女”,我们将他整理一下,就是“少女清理骨头”,或者说是处于一种客体(少女)的存在状态。然后随着骨头作为意象,其外延在人们大脑中(也可人死后的骸骨,包含了生命的悲悯与生命的不可逆转---此为骨头外延的一个分支,还有坚强等)的经验中形成,形成了悲悯,在这个时候读者读出的客体意识,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个人情感,
      所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存在状态”简称“态”,就没有“客体意识”,简称“意”这样是通过意象(骨头)中包含的内涵表现的。这里注意两点,客体意识,与“骨头”中的“意”是相通的,或者说是相关联的。如果“意象”中的“意”和“客体意识”中的“意”达到最大程度的统一,或者说最大融合,或者说是最大的共振和共鸣。这是存在状态的表述的最大成功。也是“意态”的最大成功。
      “意”是在“态”的基础形成的,是对“态”的一种升华。这两者密不可分。“意”不凭空形成,“态”的存在,也必有一种“意”的存在,尤其是作为具体物态的意象中的“隐藏的意”与客体意识中“意”能否达到有机的融合,这是“浓缩的意态诗歌”是否成功的关键。
      只是这种“态”会产生什么样的“意”,读者眼里的意,会不会和作者眼的意产生共鸣,这种共鸣的程度有多大,是不是达到一种极限,这就要看作者语言是否精练,和“态”的表达是否确切到位,当然这少不了读者自身的文化素质条件。不同的读者可能会读出不同的意思或者说是味道,这就像两个条件基本相同的人,他们的幸福感,可能会相同,可能会有偏差,也可能会大相径。所以一种完整的“意态”的,离不开作者,文本(这里指诗歌的语句表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主要客体是“海子”,存在状态是,海子看到大海上面“春暖花开”(静态),这里的“春暖花开”作为原始意象,其内涵与外延都有着追求和美好愿望的“意”,与客体意识的美好愿望是相融合的。在大海上,看到春暖花开,在现实生活中是陌生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然而作者把用这样的存在状态,表现出来,也读都很大的意识空间,表现为作者(主体)的意识,这种意识是是作者的一种广阔的胸怀,对生活一种美好愿望,作者的这种意识,在读者眼里形成强烈的共鸣,这样共鸣已经触碰人类潜意识的弦,也溶入了人类的心灵底层的对生活的普遍良好愿望,这种意识是人类共有意识,这也是这主题得到升华,已经不是作者一个人良好愿望,而是人类的良好愿望。这是这首诗的最大的成功。
      海子的诗,总是揭示真理,它总会揪住你的灵魂,让你颤动,“阳光啊,是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诗人要把情怀抒发在阳光,泥土,水和草根,确切地说应该放在人民生活的底层上,关系痛苦和泪水上,诗人应该是时代的先锋,而不是享乐的娱乐至死虚空上面,诗人也应该是抒情的,抒情的个体可以是自己小我的情怀,也可以是大我的情怀,海子强调的具体物态,过于浓缩,以致于到一定的时候无诗可写,或者说,诗人到了一种痛苦的极限,该说的都说,也该结束了一切,把生命还给你大地,和阳光,传统的言志和抒情他背离得太远,他的血灼热而又耀眼。
    4.4、意态诗歌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5.1、万物具有物质性和意识性的两面性;
      我常常问我自己,我是什么,人是什么,我是真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吗,朦胧之间,我回答自己,我是物质的,人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我的身躯体活在这个世上,我的意识活在意识的存在状态里。人为什么对物质总是贪婪的,因为人是本身是物质的,我们和物质是割不开的缘分。我们来源于物质,成形于物质,死后归于尘土,归于物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本身是物质属性,看透这点,我就不在奇怪我们人类的对物质亲和力。动物和植物是经自然选择形成的物质存在状态。人是特殊的物质存在状态。同时我又是精神的,灵魂的(即意识的),人是精神的,这个世界是精神。
      反物质或者说是暗物质,是构成我们人作为特殊的物质整个的精神世界,或者说是意识世界。每一种物质都有相应的反物质存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是暗物质还不为人类所熟知。在物质构成的一个有机体是的时候,暗物质也会凝聚形成一个有机体。如果这样的有机体的基础上又构成了更为复杂更为高级的有机体,例如,肝细胞是一个有机体,而肝细胞又组成了肝脏,而肝脏又只是我们人的一个组成器官,并且和其他的器官相互关联着,这是肝细胞的所聚集的反物质(意识,只是这样的意识较为简单)又聚合成肝脏的反物质(这样的意识高级了一步),而所有像这样的所有的器官的反物质又整合成人的总体的意识。这样的意识通过神经系统传输给大脑,或者说大脑是所人体各大器官的反物质的集聚地,也就是意识的集聚地,从而形成意识,构成我们的精神世界。在我们人来讲,这可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魂。动植物都会有一个灵魂,附着在动植物的体内。物质构件越复杂的物质,越具有自已的特性(性能),如气车,机器人等等。
      万物具有物质性和意识性的两面性,这是统一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5.2、存在状态的分类
      存在状态有三大类,分别为:物质的存在状态,客观的存在状态,意识的存在状态。
      5.2.1、物质的存在状态:
      包括物质的本身的属性,包括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用途,动植物的生理机能等。分为原始的物质存在状态,如,月亮,花草树木,泥土,山,沙砂等。后天的物质存在状态(即经过人类后天加工过的物质,或因自然条件改变而改变的物质),如:杯子,车子,椅子,桌子等等,构件越简单的越趋于物质本色。动植物各种特殊性。
      5.2.2、客观的存在状态:
      客观的存在状态过去式(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事实或事件),客观的存在状态现在式(它是决定未来的存在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由存在状态的过去式和未来式过渡式),客观的存在状态未来式(由客观存在状态的现在式发展而成的存在状态,它的决定因素是存在状态的现代式,现代式是内因,外界的客观存在状态即外界条件,为外因)。
      过去式、现在式、未来式示意图如下:
      ————————————?—————————————
      ┷ ┷ ┷
      过去式、 现在式、 未来式
      过去式是向左的一条射线,现在式是一个“点”,未来式是向右的一条射线,这个“点”,是联结过去和未来的一瞬间。正佛家所说的,弹指一挥间有1600兆个念头,一个念头所有用的时间,也就是我这里所说的一瞬间,甚至比这一瞬间更小的时间单位。
      物质的存在状态和客观存在状态由世界的三定律:物质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运动是绝对的共同决定的。例如,物质无论如何变化,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不会无缘无缘的消失,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增加,只是他们在相互转化。举一个最简单的事例,水如没有了,它可能会变成蒸气,有可能分解,有可能和其他物质生成新的物质,再如树木变成桌子,橙子,椅子,他的本质没有变,如果它变烧了,它变成能量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其他物质。这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只是能量的形式发生改变,化学能变量了热能,光能等。但总能量不会变。自然界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是质量亏损。如铀235在裂变时,质量会发生减少,减少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氢弹,原子弹也属于这种变化,而且转化的能量巨大。这就物质和能量转化现象。
      运动是绝对的,这个世界没有真正静止的物质。时间是由运动产生的,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在运动速度一定的范围内(大于零小于光速),时间不具体伸缩性,当大于光速时,或小于零里,时光具有弹性,伸长或缩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时光的倒流(小于零速度)和超前(大于光速)。
      我们所看到的都是过去,因为我根本看不到现在,更看不到未来。如:我们看到的每天晚上看到的星光是几万年以前的,而不是现在的,如果要看现在从星球发出来的光,那要等到未来的几万年,才能看到。如果这个星球有人类的话,曾经发生过战争,那么战争的景象,经过几万年才传到地球,被我们的肉眼所接收。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战争的景象是几万前的战争。对于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来,我们就是几万年以的未来,才知道这场战争发生。望近的说。我们所看到的电视现场直播的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八点钟,其实我们看到的场影是经过信号传输要延迟几秒才到达我们的眼睛。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直播是晚了几秒钟,是过去了几秒种的开幕式。由于距离的远近,延迟的时间是有差异的,有的可能是零点几秒,有的可能是一秒,有的可能是两秒钟……
      望眼前的说。我看到眼前的一只鸟飞过,经过光的反射,被眼睛所接收,再经过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处理,才被我们看到和感受到。可能是几千分之一秒,这个时间差是微乎其微,只是我感觉不到。但是我们看到的确实都是过去的。我们现在无法看都是现在瞬 刻的景像。同样。我听到的声音也样是过去的声音。我们所说的现在看到的,听到的只是因为客观存在的状态具一个的连续性。所以我们人类本身并不可能看到现在的景象和听到现在的声音。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过去客观存在状态。
      如果我们用现代的摄像技术,记录一只蚂蚁的从生到死的过程。一只蚂蚁一生的活动,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如她某一刻搬动一粒米,而前面是一方水池,他并不能预知前方的困难。而我们却看得明白。就像我们人类的生活一样,并不预知明天会怎样。如果我们就是那只蚂蚁,而在看我们一生的却是天眼。是神的眼睛,那又会是什么感受。(天上一天,地下一年),我感觉到有一双天眼一直看着我们人类的一生,就像我们看到一只蚂蚁的一生。
      阳光的前面是黑暗,阳光经过的地方,是一片光明,如果我们能够站光束前进的顶端。与光束同行,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那我们是站在黑暗与光明的分界线上,前方是黑暗,身后是一大片光明,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感受呢。
    5.2.3、意识的存在状态
      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物质的存在状态和客观的存在状态,在意识中形了一种存在状态。
      从种类上分为五类即:同步的意识存在状态,淬取的意识存在状态,游离的意识存在状态,求索的意识存在状态,信仰的意识存在状态。
      5.2.3.1同步的意识存在状态
      人的意识存在状态与所看到的,听到的,或所感受到的客观的存在状态基本保持一致的,或者说是同步的。例如,我现看到阳光明媚,我的意识就会同步感受到,再如看到一只盈满水的杯子,在桌子上,我们意识到一只盈满水的杯子在桌上,我的意识几乎与杯子的客观的存在状态是一致的。也就是同步。或者说一个人在一个事件中致始致终感受着波浪的起伏。
      5.2.3.2、淬取的意识存在状态
      一类是从现实的意识的存在状态(如生活中)淬取的意识存在状态淬取的意识存在状态,(淬取这个词,我很喜欢,这在化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例如单质溴溶解于水,是溶液,是混合物,如果我们用笨去淬取它,溶液就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笨将溴从水淬取出来,成了混合物,而水则恢复了纯净和透明,我们的生活也像溴的溶液一样混合朦胧,我们用心去淬取,使生活透明,使诗意透明。)这类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练和升华。这一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朦胧诗,叙事诗。
      例句:“掖住,你是黄昏而我是午夜的事实”(淬取的意识存在状态)(红茶《时差》)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存在状态有着很好质感。
      5.2.3.3、游离的意识存在状态。
      它可能是谎唐的,可能是飘逸的,可能唯美的,可能是怪诞的等等。
      5.2.3.4、求索的意识存在状态
      另一类是探寻真理,生命的意义,探物质的本质的意识存在状态(求索的意识存在状态),如时间从何时起源,黑暗到底是什么,人类何是起源,人从什么地来的,最终到什么地方去的,人性到底是什么,天堂真是我们人类想象中的那样吗,人是什么,人到底活在什么地方,灵魂是否存在,存在了又什么是什么样子,人为什么不能克服生老病死,等等。
      5.2.3.5、信仰式的意识存在状态
      宗教、佛教则是信仰式的意识存在状态。它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困惑,绝望,迷茫等情绪,看透红尘的时候,却又得不到一丝的慰藉。这个时候宗教,佛教就成了人们意识存在状态的一种精神寄托。
      梦是典型的意识存在状态,它是由物质的存在状态和客观的存在状态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它可能与物质的存在状态,客观的存在状态紧密相关,也可以完全脱离它们。从而形成自身的意识存在状态,这时候,人就完全生生活在意识的存在状态,这也是诗歌产生脱离现实的基础另一种形式。
      人们为什么说有灵魂,有人说在暂时性休克,弥留之际,说看见了以前的亡者,有人来接他,或者说是重伤的时候,看到医生忙里忙外,苏醒之后,说,我看到了医生在抢救我。我看见穿着白大挂,来回穿梭。这从科学的理论似乎难以解释。然后人们就相信了鬼神的存在,鬼魂的存在。而我们如果从世界的三大层次来说,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人类的所有的暗物质的聚合成有机体,也就是灵魂,在人体的各个机能出现严重障碍时,灵魂得不到各种客观的存在状态。而灵魂所附着的各种暗物质或者说是反物质还没有完全分散开来,这时候意识的存在状态开始占据灵魂,开始飘移。等到人体的各种机能暂时或恢复正常时,这个的意识存在状态变了记忆。这就是我们所说看到了鬼神,看到有人在自己的躯体的身边,或者说还能听到有人在说话,等等。如果人体的各种机能永久性不能恢复时,聚合的暗物质又会烟消云散,归于物质。又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胡编乱造。
    5.3、人体的两大感官系统:
      人体的两大感官系统:客观的感官系统和意识的感官系统。
      5.3.1、客观的感观系统
      是指我们的眼,耳,鼻,神经系统等,我们可以真实感受到的色 ,形状,声音,气味,痛,痒,累等等。
      5.3.2、意识的感官系统
      而我们人体除了客观的感官系统外,还有一大系统,还有意识的感官系统。例如,我闭上眼睛可以看到景色,河流山川,甚至可以看见自己起床,干活,等等,宁静的夜晚仿佛听声音,我们可以感痛哭,流泪,疼痛,闻到香味,感到饥饿等。再如,我看书,可以感受到春暖花开,可以畅游江河,这都是我们的意识的感官系统在起作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意识的感官系统和客观的感官系统是可分可合的。例如。有时我们梦中流泪了,醒来的时候发现我们真的流泪了,这样的事例很多,也相信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经历。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意识感官系统和客观的感观系统是同步的,例如,我们做饭,洗衣,工作等等,客观的是我们在做饭,我们的意识的感官系统中也做饭。这也就同步的意意识存在状态。然而有时我们却常常“熟视无睹”,你的眼光扫过的地方有你的钥匙,而你却却往往找不到,这就是客观的钥匙是在台下,你客观的感觉器官:眼睛和和意识的感官器官:眼晴没有同步,才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所以你就不会有找到钥匙的这样的意识,因为意识的基础是意识的存在状态,而不是客观的存在状态。总之。客观的感官系统是物质的产物,意识的感官系统是暗物质聚合的产物,也就是灵魂的产物。
      5.3.3、三大存在状态之间的关系;
      三大层次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存在状态是根本,是一切存在状态的基石。客观的存在状态是在物质的存在状态基础之上形成,它包括物质本身的变化(内在的因素,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后质量越来越小,这是非常典型的范例。如;外界因素的改变,如:树被砍伐后制成了家桌子,再如水在阳光下被蒸发。有的是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共同决定的,植物的生长,从小树长成大树,是由树本身内因和外界的阳光、水、空气、土襄等因素决定的。再如人的成长,一个人的艺术成就,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等等。)还有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事件等过去,现在的事实,这不以人们的意志转移而转移的。这是客观的,是事实,并不会因人的意识改变,隐藏,歪曲。也就是真相已经发生,已经存在,而未来的将要发生的客观的存在状态。则是由人的意识的存在状态和客观事实存在条件共同决定。这时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的存在状态,是在物质的存在状态和客观的存在状态之上形成的,它可能是现实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可以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
      ┏------------------------------------------┑
      物质的存在状态——→客观的存在状态————→意识的存在状态————→意识
      ┕-------------------┷---------------------┷------------------┙
      意识是这个世界存在状态三大层次的总反应,意识来源于意识的存在状态,与客观的存在状态和物质的存在状态无关。在不同的人眼里,这个三大层次是不一样的,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很典型的事例。一个情人的身材,相貌,素质,性格等是一定的,而情人眼里她却像西施。而在其他人的眼里却是一般,或者说是毫无感觉。
      意识合适不合适,要反馈到意态的存在状态、客观的存在状态、物质的存在状态进行检验,合不合自然规律,合不合道,都是以合不合大自然为标准,最终会归结到物质的存在状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物质的存在状态,又是客观的存在状态,“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意识的存在状态,“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意识回归物质的存在状态。这是人的意识和物质融合,这是一种人生世界观的另一种境界。
      万物是物质的存在状态的总代表;现实是客观的存在状态现在式的总代表,它承接着过去和未来;记忆,回忆是过去的客观存在状态的代表;理想,梦想是意识的存在状态的总代表。
    第6部分 其他零碎
      6.1、有关口语入诗的问题
      如果没有意象的存在状态,也没有意念化的存在状态,是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状态,(也就是我所说的客观的存在状态,)那样就是“白话”了,这样口语式的语言入诗,我并不反对,但口语的句句之间(单个或多个)产生意象或意境,我也用口语写过,如锻炼诗歌的语感,《化解》你从非洲打电话,说了一声对不起//我叫了你一声宝贝,这时候中国的月亮很圆也很亮。《春》一直没有察觉,身上出了一些汗//拉开羊绒衫,阳光真好。(----------客观的意识存在状态,)留意语言的架构,基本上没有用意象,只有一个月亮是原始意象,读下来的感觉作者的愉悦的心情。叙述的语句之间要用张力(意境),意境的产生在两句之间,或者说是多句之间,如果产生不了意境,那就是无谓的分行文字记载,不能称之为诗歌,更谈不上是是意态诗歌了,那就是梨花体,或都说是垃圾派的游戏了,不值得费脑细胞。但如何把握这是一个度的问题,这和作者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密不可分的。但口语入,无论如何也要反映当下性的日常生活中的提炼。
      再如:“守着一排睫毛,低头养成沉默的习性”(浪子超《秋水之上》)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意象产生,也有情感的产生,第一句,第二句基本是两件事,然面当这两件事连续发生的时候,她所产生意境就是作者的孤独与茫然。“暖暖的掌心等你归来,你的样子,真像这朵梅花/不屑衣袂的挽留,我的日子随波而活/静听一河的心事,委屈成水” (浪子超《秋水之上》)最后三句,每一句都有一个小意象,但并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情绪,只有将三句联系起来,才读出作者的忧郁的而凄美的感受。
      例如:“我的左手挽留过一朵花,右手伸向你/我猜你会挽留我,宝贝。越是这样我就老得越快/我接近你的时候就是露珠,而现在,我要闪一下/那么亮地闪一下,我就跌碎了//没有什么是可以挽留的,在秋天/虽然你总是叫我小花瓣,永不调零的小花瓣/我只轻轻笑了笑,秋天,就深得象海” (忧伤樱桃《老于秋天》)这一句很典型,前部分只是讲作者的笑,并无意象,后一部分,秋天,就深得像海,哪是因为我也的笑,秋天才深得像海的,意境由此产生。
      但我明确反对口语诗的提法,这是一种误导诗读者和大众,在这里关于口语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提于坚,他所用的口语其是日常生活的存在状态的浓缩。他口语叙述的句与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但不支持他所说拒绝隐喻的写作方式,隐喻,象征,明喻,口语,通感,描述等,只是诗歌的几种表现方式,我们不能拉一个打一个,亲一个排斥一群。口语仅仅诗歌写作的一种手段,和他的写作方向“当下性”,没有直接的关联。
      口语入诗是好的尝试,口语诗的提法(可以称为白描诗歌),作为主流,我一直反对,应该说是口语现现象在现代诗中的应用,口语诗流行,也正是,中国诗之亡日,我说这话,并不见得我有偏激的行为,口语诗不能作为主流方向,个别写得好的口语诗是一条清纯的小溪,容不下滔滔的长江之水,但我不反对,现代诗中口语现象的存在,作为一种存在状态,一种反映客体意识的另一种形式。
      总体来说,口语入诗,所描述的存在状态基本上就是客观的存在状态。
      6.2、诗歌的好与不好杂谈
      胡适认为:看不懂而必须注解的诗,都不是好诗,只是笨谜而已。梁实秋更加尖锐:是人应该说人话,人话以明白清楚为第一要义。而周作人却大为赏识。从而纷争不断。说到底是客体的存在状态是非之争,应该当时《弃妇》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略显生硬,但由于首次引用象征的手法,取得这样的效果实属不易。应该说人的想像力是巨大的,但也是有限的,这种限度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扩大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存在是指的我们想像中存在或现实中少见的,还有一种自己并且在我的思维视觉中可感可触,(诗歌的艺术就是感觉处于可感的状态,并且空间感跳跃感的存在,并让人忧伤,安静,喜悦等情绪,一种意识的存在空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种用意象来描述客体的存在状态,“发红的烟头、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你嘲弄地用手指、捺灭那躲闪的火星”(舒婷<北戴河之滨>),这里的烟头,眼中的火焰,就是用意象来表述一种存在状态(动态)。一种是客观的存在状态。和淬取的意识存在状态。“小北风的视线、就落在、你曾经拥抱过我的、那个街角” (叮当的杯子]《在你的脚印中老去——祭奠一只蜘蛛的爱情》)这就是真描述小北风的视线作为客体的存在状态。“没有切肤之痛者岂懂得肝肠寸断/索性掏空了,去了肝脏,去了柔肠,更摘除了心房(指纹先生《空城计》)”此属于意识的存在状态,现在中是无法存在的。以反主体意识。
      没有意象的存在状态,有一定的可视可感的存在状态,表现为意境,我们主要以意象来表述,但不一定都要求以意象的存在状态反映主体意识。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没有意象的存在状态的描述,担她来一般要有意识的存在状态,例如:“我很生气/你的红色小礼裙比我的艳丽//我很妒忌/你一个人独占了七颗星星//我决定不理你,不和你做朋友/除非。。。。。。//除非你肯送一颗星星给我”( 忧伤樱桃《七星瓢虫》)。这首诗中另一种就是口语现象,可以说是从头至尾,都在用口语化的句式,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他是口语诗呢,或者说是分行的“梨花体”呢,首先她是在意态的基础之上的,巧妙地应用了口语,当你和瓢虫在一起时,你不再是人类,而和瓢虫同类,起到意识的作用,这个很重要。这是这首诗基本点,脱离了这意态现象,如果换成了,诗人写的不是瓢虫,而是和她一样大的小孩,写成这样,我想这首诗基本上就是分行的梨花体了,或者说是纯粹的口语诗了,这也是作者的巧妙之处。
    6.3、当前一些诗歌现象的思考
      诗歌是以言情,言志为主,当然读起来要流畅,很多现代诗难读,晦涩,不能一口气很顺畅的读完,或者说读一句有些得停下来思考一下,前后想想作者说这句是啥意思,这种现象就是一个智力游戏一样,或者说是迷宫一样,我藏,你找,你猜,你看不出我的意思,是你功夫不到家,这样才有大师的风范,如果我的诗被你一眼到底,好像是我水平不高,太直白了,自已没面子。甚至,诗人自己也读不懂其他诗人的诗,更别说其他读者了,读者更不是庖丁,解不了牛,也露不出牛的骨。这是一方面,还有一种是写哲理,好像非要把诗写成哲理诗,才是高手,可是读诗者是来怡情的,是来陶冶情操的,不是来读哲理的,读哲理也是很费脑筋的。还有许多现象,如梨花体,垃圾派,下半身等等,这里不作一一例举。
      诗歌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少皆易的,通俗易懂的,最其码是读书人,文化人能读的,能懂的,而现代诗歌怪就怪在,读书人看不懂了,更有甚者诗人也读不懂其他诗人的诗人,或者常常误解,偏解,这难道不是件怪事吗。诗者写诗不尊重读者,不尊重老百姓,老百姓理你才怪呢,你不被边缘谁会被边缘呢。也应该说,当今的中国诗歌,充其量也就是西方诗歌的一个分支、一个流派而已,或者说西式的中国现代诗歌,首先我们丢掉格律,后来丢掉了韵脚,更有甚者丢掉了可读性,我们还想丢掉什么呢,最后仅剩下摇摇晃晃的意象,瘦骨的意象。难道是要丢掉中国诗歌王国的传统,醒醒吧,丢掉中国传统的诗歌精神,就不再是民族的,不是民族的,也就不再是世界的,最后只能是传统消失,摇身变成,跟着西方随波逐流的盲从。随之而来的,哲理写作,神性写作,口语写作,晦涩写作,性经验写作,分行写作,垃圾写作,这是可悲的。当然可悲也是有深层次根源的,主要还是当下语境的变化,文言转向白话文,也就是单音词的语境转向了双音词的语境,当然这是不可逆改的,是时代的潮流。由于这个转变,现代诗歌迷路了。
      至此,四探《意态诗歌》暂告一段落。
      2013年2月11日完成于江苏靖江
    六月的下午
      六月的下午
      我躲进瓦尔登湖春天
      躲过五月的悲伤
      躲过万言诗的疲倦
      我来的时候,脚步很轻
      看到你安静坐在我的眼前
      看到你的鱼群,晒着暖暖的太阳
      看到你的春天,掘冰人在冰面上往返
      我走的时候,脚步很轻
      怕我的怪梦,惊动你美丽的春天
      2008年6月15日于靖江
    六月的下午
      六月的下午
      我躲进瓦尔登湖春天
      躲过五月的悲伤
      躲过万言诗的疲倦
      我来的时候,脚步很轻
      看到你安静坐在我的眼前
      看到你的鱼群,晒着暖暖的太阳
      看到你的春天,掘冰人在冰面上往返
      我走的时候,脚步很轻
      怕我的怪梦,惊动你美丽的春天
      2008年6月15日于靖江
    六月的下午
      六月的下午
      我躲进瓦尔登湖春天
      躲过五月的悲伤
      躲过万言诗的疲倦
      我来的时候,脚步很轻
      看到你安静坐在我的眼前
      看到你的鱼群,晒着暖暖的太阳
      看到你的春天,掘冰人在冰面上往返
      我走的时候,脚步很轻
      怕我的怪梦,惊动你美丽的春天
      2008年6月15日于靖江
    就我个人而言,我现在的写作基本上按照三格律和逢偶必韵进行。如:
      《一个人的苍茫》文/浪子超
      花蕊上的蜜蜂,闻香起舞
      丛荫里,一群蚂蚁,集体分裂
      起身江南,背景渐渐辽阔
      想起了北方,大漠孤烟,生了又灭
      门前,树顶上,倦鸟归巢
      一米的阳台,半睡的人,忘记了冤孽
      冬天的太阳落在身上
      想着你,轻描淡写
      一首诗,让我身陷阴阳两界
      2012年12月9日于江苏靖江
      这首诗中,音律基本上按照我的“三步格律”在走,音韵是“裂”、“灭”、“孽”、“写”、“界”,作为韵脚。
    《七绝-狼山》(新韵)
      天降大河东下海,
      青峰坐北望江流。
      凌空若雁登高处,
      览尽江秋觅小舟。
      注:狼山位于南通,长江入海口处
      2013年1月4日修改
    送上本人涂鸦一纸,给君拜个晚年。祝君阖家幸福,四季平安!先拜年再品尝,好文章一看就上瘾,待后慢慢细读!


    [url] | | ╚ |  ╚注| :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9:31:0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这篇文章,是为了在我们社区新诗栏目迅速发展的阶段引入一些有理论创新的文章,开阔我们的视野,请大家关注理论界的动态,提高我们理论修养,进而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一个理论的建立有个不断成熟的过程,我们不讳言,此文的观点也有可商榷之处,征得作者本人的同意,发在这里,是为了引起大家的讨论,使得大家的理论水平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和修正,为此感谢浪子超123先生的支持和认可。

    [url] | | 巜 |  巜注| : 巜  ]

    点评

    确实好文章,收藏学习。紅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3 20:32
    给站长倒杯咖啡,俺慢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1 19: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7 18:55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板凳
    发表于 2014-5-21 19:00:59 | 只看该作者
    李听圃 发表于 2014-5-21 09:31
    转帖这篇文章,是为了在我们社区新诗栏目迅速发展的阶段引入一些有理论创新的文章,开阔我们的视野,请大家 ...

    {:soso_e160:}给站长倒杯咖啡,俺慢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7 18:55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地板
    发表于 2014-5-23 20:32:34 | 只看该作者
    李听圃 发表于 2014-5-21 09:31
    转帖这篇文章,是为了在我们社区新诗栏目迅速发展的阶段引入一些有理论创新的文章,开阔我们的视野,请大家 ...

    确实好文章,收藏学习。紅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5#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50: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虫儿的肯定,希望更多的人关注理论界的动态,来支持理论版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2 03:08 , Processed in 0.10672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