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淡辛弃疾词的用典(4-3-2)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1-22 07:58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0 06:02: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align=center][b][size=7][color=red]浅淡辛弃疾词的用典(4-3-2)[/color][/size][/b][/align]
    [align=center][size=6][color=#000000]改编:呼正林,原作:舞花风的博客[/color][/size][/align]
    [align=left][color=#000000] [/color][/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一词中,作者先赞了刘邦的的武功:“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然后笔锋一转,感叹道:“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追亡事”,典出《史记》:韩信和萧何畅谈,萧何认为韩信是一个奇才,但刘邦不信任韩,韩于是逃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告诉刘邦,就亲自去赶韩信。后来韩信果真在刘邦平定天下的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君王得意”,其中良将之功是不可抹杀的。辛弃疾早年举义旗,闯敌营,活捉叛徒张安国并斩首之,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才干,但汉有“追亡事”的美谈,眼下却连主动请缨都屡遭冷遇,素有补天之志的辛弃疾,却只能任“西风塞马空肥”,他怎能不情动于衷,“但山川满目泪沾衣”呢?可见,“追亡事,今不见”几个字,饱含着诗人期望与梦想以及期望梦想破灭后的慨叹与悲凉。其容量之大,感情蕴藏之深,无可替代。[/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b][size=6][color=darkred]㈡委婉曲折地表情达意,使作品更见含蓄深沉。[/color][/size][/b][/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我们在前而已经说过,辛弃疾南归后不仅不得重用,反而无端地遭受挫折,猜忌和打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样他就不能过于真实地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常常借用曲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用典。“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用李广和汉武帝典,讽刺南宋小朝廷不重用人才、偃武修文的政策。“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孙权和刘裕典,讽刺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用南朝宋刘裕典警示南宋统治者韩侂胄,草率用兵的恶果,如此种种,任意驱遣古典,一一用曲笔道来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统治者、对权臣的蔑视和讽刺,典尽其意而又委婉深沉,却又无不使人觉得恰到好处。[/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词中用典,还能加大词的深度,使感情的表达更加曲折委婉:不似瀑布奔腾一泻无余,却像曲径能幽,迂回曲折,自有令人荡气回肠之美。如《贺新郎·绿树听鹈鴂》中的串典:“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送被贬桂林的茂嘉十二弟,曲尽柔肠,惜别痛楚之情溢于言表;同调《甚矣吾衰矣》:“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句,用唐太宗赞魏征典――不直接自诩,却胜过直接自诩,潇洒多情,不同流俗。同调《把酒长亭说》中:“铸就而今相思错,想当初,费尽人间铁”,用罗绍威典,后悔自己放走陈亮,造成如今相思不已,追悔莫及的错误,情真意切,读来感人肮脏。“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用谢安典,委婉道出自己不被理解反遭猜忌而又无处诉说的满腹辛酸,读来不由令人扼腕叹息。[/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以上种种无不证明,正是因为辛弃疾工于用典,精于用典,才使他的词作表现气魄时更恢宠,抒愤懑时更强烈,寄衷情时更深沉,表心曲时更动情;所到之处,无不十倍百倍地增添了辛词的艺术魅力,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深深地打动了读者。[/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b][size=6][color=darkred]㈢辛词用典之弊。[/color][/size][/b][/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当然,曲高而和寡,过多地用事用典,有时难免造成晦涩难懂的结果,或者读者不能理解词中的深意反而违背了作者的初衷,这不能不是辛词的一个遗憾;辛弃疾自己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一经他人指出,立即倾心修改“日数十次,累月犹未竟”《岳柯·桯史》。[/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5][color=#000000]其次,刻意用典,难免曲其本意;一味堆砌,读来令人生厌,也少不了写出一些境界不高的游戏之作,如《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两首,和《六幺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麟》等均属此等作品。[/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color=#000000][size=5][font=宋体]但是,瑕不掩瑜,辛词用典多数是好的,众多的精妙典故,点缀了辛词,也更衬托了辛词,它使辛词更加委婉深沉、含蓄凝重,给人以反复回味、咀嚼不已的余地,从而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作为辛词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色,的确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font][/size][/color][/align]

    辛-11-3-2.jpg (111.73 KB, 下载次数: 0)

    辛-11-3-2.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22 00:44 , Processed in 0.11304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