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荆棘鸟 于 2021-7-30 20:34 编辑
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统兵最多的元帅,林彪的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绝对是不应错过的红色旅游景点。 旧址现在开放为第四野战军辽沈战役前线指挥部纪念馆,名字虽然不符合历史事实,但陈列的内容却是货真价实的。 我特意从哈尔滨到双城,就是为了瞻仰这座意义非凡的建筑。曾读过一本《红墙警卫》的书,说毛泽东有个警卫员,就是双城人,初见面时,毛泽东问他:“家在哪个地方?”“黑龙江双城县。”“双城县。”毛泽东琢磨了起来,“为什么要叫双城县呀?是不是还有个单城县呢?” 警卫员可没听说过,便摇头说:“没有单城县。”“不对,会有。”毛泽东坚持道,“有双城必有单城,而且不会太远,说不定你爸爸、爷爷他们知道,或许不知道,你可以问问。”后来确实证实了警卫员的老家是有个单城,只是单城小,慢慢地被双城“吃”掉了,以后就不曾有了。毛泽东真神!警卫员打这以后对毛主席特别敬佩。毛泽东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神奇让人产生无比的亲和力和无限的敬仰,双城也因此与伟人联系到了一起。但毛泽东却没有来过双城,让双城人引以自豪的是林彪在这里待过的时光。 林彪是毛泽东麾下最得意的爱将,相比毛泽东谈论双城县与单城县之类的趣闻,林彪则是个最没故事的人,甚至有人说,林彪就是为战争而生的,除了战争,他没有其他爱好,没有其他功绩,他所有的荣誉都来自于战场,即使在党的九大上登峰造极地被写入党章,成为接班人,也多半得益于他的战功,我小的时候,对他的印象定格于“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但这样评价他的一生是很不公平的,所以来到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也是想全面认识一下林彪。 为什么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不设在近在咫尺的大城市哈尔滨,而在双城县偏僻的东北角一隅呢?这是因为哈尔滨虽然掌握在中共的手中,但国民党军队有可能要反击,成为战火燃烧的地方,所以做为指挥部,县城比大城市更安全,在毛泽东起草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示中,明确指出“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地区,是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要“将正规军队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记队、民兵和自卫军,以便稳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选择双城,也是执行中央的决定。 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原为吉林省警察厅警备处处长赵冀私宅,建于一九一七年,外有青砖围墙,东西长九十米,南北宽六十四米,占地面积五千七百六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一千一百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浓郁晚清建筑风格的老建筑。因为日寇入侵东北之前,双城始终归属于吉林省,所以吉林省警察厅的官员才在这里建宅。院内共有青砖灰瓦顶木结构硬山式房屋三十五间,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三合院,西院为四合院,两院之间有月亮门相通。雕梁画栋,古朴典雅。 一九四六年一月一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同年十月设前线指挥部,秘密迁驻双城堡古城东北隅该处宅院。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其前线指挥部仍设在该院内。同年十月初,东北人民解放军前线指挥部绕道齐齐哈尔,南迁至锦州北十五公里牤牛河屯指挥战斗。林彪为首的东北人民军队指挥系统在这里足足驻扎了两年整。 西院东西南北房各五间,南房中间是一间门洞,有“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对联,南为纪念馆办公室。西为司直机关伙房旧址,为当年司令部直属之机要处、作战处、侦察处、供给处等机关工作人员就餐的地方,现在为陈列着“纵横天下,屡建奇功”的第四野战军战史展厅,在解放战争中,第四野战军与一野、二野、三野和华北军区部队并肩作战,屡建奇功,是完成解放全中国的主力部队之一。从零下四十度严寒的东北松花江畔一直打到零上四十度酷暑的海南岛,先后实施大的战斗、战役百余次。展览从“贯彻党中央战略方针反击国民党军进攻”、“加强部队建设创建东北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进攻计划”直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共分九个部分全面回顾第四野战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纵横四海、屡建奇功的伟大历程。 北房为通讯枢纽处旧址,为司令部直属之通讯枢纽处,有直通中共中央及各纵队的电台十二部。这里是东北地区党政军的神经中枢,通过电波接受远隔万水千山的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通过电波指挥遍布东北的千军万马,电台是军中统帅指挥部队的宝贝,所以要时刻放在身边。 东为司直机关办公室旧址,司令部直属之机要处、作战处、侦察处、供给处等在此办公,现为“四野”人物展厅。五、六十年代,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和晋升的将帅中有五百一十九位来自于四野。其中元帅两位、大将三位、上将二十位、中将五十七位、少将四百三十七位。共有六万多指战员牺牲在战场,包括炮兵司令员朱瑞等一百余位团级以上干部,涌现了杨子荣、董存瑞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将帅照片贴在墙上,并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浮雕。四野的将军中有建党初期的党员肖劲光大将、参加北伐战争的萧克上将、参加秋收起义的谭政大将、参加百色起义的李天佑上将、参加平江起义的李聚奎上将、参加南昌起义的杨至成上将、参加黄麻起义的周纯全上将、有唯一在一九五五年、一九八八年两度授予上将军衔的洪学智、有长春起义的滇军将领曾泽生中将、有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之一钟伟少将,有“万岁军”的军长梁兴初中将,有第一个驾机起义的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刘善本少将、有昔日“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张学思少将等。每一个将星的后面,都是一个传奇的人生。在近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播放的共和国名将系列的百战传奇故事,如《洪学智黑河剿匪》、《杨至成火线供给》、《曾克林出关》、《李天佑血战四平》、《四平保卫战中的白衣将军孙仪之》等,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的身影。 从西院东南角沿甬路行约十几米,便进入东面的三合院,也就是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司令部旧址。院内一正两厢十五间房,南墙正中有一座卷棚式门楼,距外墙东大门十五米,二者均位于东院中轴线上。两厢分别为伙房旧址和警卫宿舍旧址。 正房为司令部旧址,门斗上有副“重访双城忆峥嵘岁月陋室运筹下辽沈,征战平津更直荡海南江山定鼎推四野”的对联,隐含着四野打江山功劳第一的意思。迎面是东北党政军一把手林彪塑像,这塑像是何人所建?下面有说明“林彪元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女儿林晓霖敬献,赖锡康雕塑”,时间为二OO七年十二月。林晓霖是林彪与妻子张梅的女儿,虽然她长年累月生活在后妈叶群的阴影里,很难得到父亲的关爱,但和林彪的父女感情是怎么也抹不掉的,怎么也消失不了的,所以在父亲百年诞辰敬献了这尊塑像,雕塑的形象是林彪身穿棉军大衣,手持望远镜的半身像,即有军人风范,又符合东北穿着特色。 东屋是司令员的卧室,靠南窗是一铺东北农村住家用的火炕,炕上铺着旧的炕席和军毯,放着一张八仙桌。西屋作战指挥室摆放着当年指挥部用过的沙发、木椅、会议桌、板床等物品,墙上展陈着当年的作战地图,几个真人大小的硅胶塑像似乎正在召开军事会议,站立的是林彪无疑,坐着的几位就难说了。前线指挥部在双城期间,指挥了大小战役多次,其中著名的有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每个时期林彪的助手都有差别的。 其中新开岭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八千余人,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一个整编师的先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歼敌四万多,削弱了国民党军的机动力量,迫使其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冬季攻势之后,国民党军只剩下了锦州、长春、沈阳三个孤立地区,已经无力与东北民主联军抗衡了。 从党的方面说,林彪是东北局书记,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副书记,共同组成东北局常委。林彪只是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而彭真、高岗、陈云都是政治局委员,这种破格的安排,说明了中央对林彪地位的重视。从军队的方面说,林彪是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副政委(后增加李富春),周保中、吕正操、萧劲光为副总司令(后增加黄克诚);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后,除了高岗为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罗荣桓为第一副政委外,其他并无变化。从政府方面来说,林彪是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张学思、高崇民为副主席。林彪集东北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有利于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各方面力量,这也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解放东北全境的重要因素。 反观东北国民党方面主政主军之人,则是几度临阵换将,从熊式辉与杜聿明,到“五虎上将”中的陈诚、卫立煌,无论换了谁都是难逃一败,甚至陈诚失败后,国民党内有人提出应该“杀陈诚以谢天下”。 没有东北民主联军就没有后来的四野,所以混淆东北民主联军与第四野战军的区别,也是很多人常犯的小错误,但作为一个讲述历史事实的纪念馆,不能因为后来第四野战军的名气大了,就用一九四九年成立的第四野战军代替一九四六年的东北民主联军名字来命名旧址纪念馆,第四野战军是这支部队的颠峰状态,此时早已经解放华北进军华中,离开了东北,而东北民主联军却是这支部队的初创阶段,是属于东北的。进驻双城时,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为三十六万人,离开双城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总人数已过百万。 最外面的大红色木板门楼两侧有一副对联“名播四海举手千军平北地,威震八方弯弓一箭定南天”,说的也是第四野战军。对联这样书是可以的,展览从东北人民革命军发展到第四野战军的历史也很合适,但旧址纪念馆的名字还是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最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