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俄罗斯的农舍远远望过去,仿佛千篇一律,都一样的屋顶,一样的炊烟。那些在路边三三两两聊天的妇女、到处跑着玩着的孩子,还有佝偻着腰不知道在谈些什么的老人。对于同乘一辆车里的四个行色匆匆的赶路人来说,这样的千篇一律倒是让他们放松了绷紧的神经。
在经历了近一个多月的紧张查找和筛选后,终于确定了不死鸟的来历,更让两国情报人员兴奋的是,查找的结果中还捎带出一条同时危害双方的两头蛇。英国三人小组的范思特组长携带着重要机密星夜兼程赶回伦敦汇报,而snail和果玛儿则由两名熟悉高加索地区的俄罗斯内务部官员陪同,前往不死鸟的家乡寻访。
通过与不死鸟家乡所在地的户政官员接触,四人在资料部门找到了不死鸟亲属现在的具体住址,于是,四人立刻兴冲冲地驱车前往。
穿过一个又一个村落后,和下一个村落的距离慢慢延长了。这是因为越往海拔高的地段气候越发显得寒冷,路也越发的不好走,很多紧急弯道和z字型路段让开车的内务部小伙儿出了一身白毛汗。
又开了十多分钟,终于看到了前方一***开阔的高山牧场,牧场中散落着星星点点的毡房和活动房屋,时值正晌午,太阳虽然高挂天空,但个人身上还是感觉到阵阵阴寒。
汽车开到离他们最近的一座毡房前,司机下车后依照当地的风俗礼节向一位正在毡房外打制食物的老妇人行礼,之后便向老妇人打听萨留什卡一家的住址。
那老妇人很吃惊的看了看面前小伙子,嘴里突噜了一大串让人莫名其妙的音节,内务部的小司机边听边点头,神色开始严肃起来。
呆在车上的snail小姐忍不住也跳下车,走到老妇人身边。
见一位红发的漂亮姑娘走过来,老妇人的表情这才慢慢放松下来。
老妇人把沾满奶液的手在围裙上抹了抹,颤巍巍站起来,用手朝远处一座天蓝色的活动房指了指,用当地方言又嘟囔了一通。
小司机和红发女郎向老妇人表示了感谢,红发女郎还摸出了几张纸币硬塞给了老妇人。
汽车继续朝前行驶,车上,果玛儿问snail“瞧你们聊的那么热闹,你们都说什么了?”
snail略有些伤感道“老太太说,我们要找的那家人现在只剩下一个老太太和她的三个孙女,其他人都死了。老太太一直住在这里,别人都住毡房,她住的活动房是政府给安排的,是高级房子,听村里老人说起过,她一直住在这里,从没想过要搬走,是因为她的小弟弟几十年前去当兵就再没回来,政府也没说是死是活,所以,这老太太一直住在这里等着小弟弟回来。她怕小弟弟回来找不到家。”
车里的人听了都默不做声。
可怜的老太太,还不知道自己那最爱的小弟弟如今已经变成什么样了。呆会儿见到她,该怎么跟她说呢?
谁也没有想到,当一行人见到那位活动房子的女主人并说明来意后,那老太太却神经质地大声叫嚷起来“我的小萨沙!我见到了我的小萨沙!我跟他们说我见到小萨沙了可他们不听,他们不让我说我见到了我的小萨沙!他们不让我告诉大家我见到了我的小萨沙!呜呜!他们为什么不让我说呢?他们为什么不把我的小萨沙还给我……”
两位英国人和两位俄罗斯人面面相窥。
四个人都没有再开口。
好不容易等到那位老太太激动完了,红发女郎snail正欲开口询问,那老太太却冲着门口吃惊的问道“阿廖夏?你怎么来了?你拿着你爸爸的枪做什么?”
话音未落,四位访客只觉得个人的耳边像是点着了一颗超大号的爆竹,轰的一声!只见那老太太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搡了一下似的,身体奇怪的朝后弯曲着,头和脚仿佛要贴到一起,腾空而起,硬生生地摔进了堆在屋角的一堆杂物中间……
受过专门训练的四位访客根本无暇思考,条件反射般地双手抱头就地卧倒。果玛儿下意识地把头转向门口,从一大团硝烟里压根儿就看不清来人的面孔,却只看到一根从烟雾中露出的乌黑的枪口!
还没等果玛儿反应,里屋哭喊着跑出来三个漂亮的小姑娘,纷纷朝倒在杂物堆里老太太扑过去,这时,果玛儿的耳边传来清晰的咔哒声,这是扣动保险的声音!果玛儿已经来不及提醒那些女孩子,马上把手伸到了后腰处去摸枪!有人比他更快,只见一道火蛇呼啸着从红发女郎的手中冲出来,直奔烟雾中的枪手而去!烟雾里传出一声惨叫,紧接着又是一声沉闷的声响,显然是凶手中弹后直接仰面摔倒了。
这时,屋子的外边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还伴着杂乱的牛羊凄厉地叫声。四位访客都受过严酷的军事训练,马上听出了外边动静的全部含义:包围。
“快!把孩子们拉过来!保护她们找机会冲出去!”红发女郎果断地朝离孩子们最近的俄罗斯同行喊道。
现在,可以明确的只有一件事,四位访客的行踪被“出卖”了。被谁出卖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不希望真相被败露,有人想要他们死。
情绪激动的三个小姑娘大声哭泣,俄罗斯特工赶紧去捂她们的嘴,却被其中一个同样也是红发的小姑娘狠狠地咬了一口,疼的那哥们龇牙咧嘴。
活动房面向四外的窗户被四面八方投掷过来的物体打破,刺骨的寒冷顿时包围了屋里的人们,壁炉里的火焰被烟囱上方塞进来的泥土盖灭。看来,外边那些人是想借助寒冷麻痹他们,然后再下手就相对容易多了。
被咬的俄罗斯特工正要扬手教训那个小女孩,那女孩子忽然平静地说了一句话“厨房的地板下面有地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