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昨天 07:37 |
---|
签到天数: 219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7 15:06:49
|
只看该作者
http://stock.591hx.com/article/2012-03-26/0000441057s.shtml
海子
海子原名査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海子为什么自杀?
1、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从某个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论文似乎稍显得形而上学了些,但是他的立论和论证是严谨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让许多人信服。
2、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
3、(1)自杀情结。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 , 他曾于 1986年自杀未遂。在海子的大量诗作中 ( 如发表于 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阳·诗剧》和他至今未发表过的长诗《太阳·断头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杀的精神线索。他在诗中反复、具体地谈到死亡——死亡与农业、死亡与泥土、死亡与天堂 、以及鲜血、头盖骨、尸体等等。甚至 ,海子还与其友人谈过自杀的方式。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 , 这一切对海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暗示,并使得他最终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2)性格因素。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 ,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对理想爱情执着。 (3)生活方式。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简单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使他对人世间的温情和生之乐趣感受少了。(4)荣誉问题。和所有中国现当代诗人一样,海子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会中某些人对诗人的不信任 ,以及某些守旧文学对于先锋文学的抵抗。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曾受过不少的诽谤和攻击。(5)气功问题。练气功练出了身体上的一些问题 ,出现幻听、幻觉等 , 影响了他的写作 ,破坏了他的心情,这对于一个视写作为自己生命的人来说 , 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6)自杀导火索。海子的不如意的爱情生活或许是导致海子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7)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海子那一种燃烧自己青春激情方式的写作,或许是把他自己推进这个在写作与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距离的黑洞里去的。
成就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太阳七部书》,即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爱情波折
根本上来说海子一生爱过7个女子。他第一个所爱的女性是生养他的母亲操采菊,自当不说。
另外还有6个女孩或者说女人,曾经在海子流星般消逝的短暂生命中出现过,闪烁过。关于这6个女人,据周玉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情人生》的描述:这6个女人分别是“波婉”、“白佩佩”、“安妮”、“诗芬”、“芦花”和“李华”。在《扑》中燎原仅仅以“B”、“P”、“A”、“S”、“H”和“L”等“虚拟”字母予以替代。
这6个女人,或者可以统一定义为“海子的情人们”,有的是曾与海子建立正式情人关系的,有的则是在情感上引导过海子,有的占据着海子内心的女神形象的化身……
前言:
他从皖山皖水中走来,
瞳孔中的日月俯视大地的尘埃,
他将壮丽的心脏嵌入前额,
自此,与孤独殉葬。
他的笔下苍黄,
你窥见了死亡。
他踏上天梯,
留我们在荒芜的地上。
——凉烟
不知道有多少人借着那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憧憬幸福。而诗人在写下这些美丽的句子之后不久,就躺在冰冷的铁轨延伸出的“天梯”上远离尘世而去。
22年光阴冉冉,我们仍沉浸在诗人无尽的谜题中。谨借一出现代音乐舞剧《走进比爱情更深邃的地方》,走近诗人——海子。
其史
名:査海生
生:1964年,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
学:1979年——1983年,北京大学法律系
历:1983年,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逝:1989年3月26日,河北省山海关,卧轨
其诗
誉:
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
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
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1986年,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
1988年,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
2001年,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