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顾绍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中国画:顾绍骅的诗情画意观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0:30:53 | 只看该作者

    二、中国山水画

    《江帆楼阁图》唐 李思训 绢本设色 纵101.9厘米 横54.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秀岭、桃竹掩映, 翠竹掩映,山径层迭,碧殿朱廊,江天阔渺,风帆溯流,具唐衣冠者四人,山右青绿,有简单斫笔,安岐评谓“傅色古豔,笔墨超轶。”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 , 显得金碧辉煌。李思训 (653一718)唐代书画家。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宗室,高宗时为江都令。武则天当政,弃官潜匿。神龙元年(705)出为宗正卿。玄宗开元初官左武卫大将军。朱景玄说他“国朝山水第一,列神品”。这种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山水画,富有装饰性,源出于隋代展子虔,继承并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 为主的表现形式。明代董其昌推之为「北宗上之祖。唐代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思训、昭道)”。世称“二李”为“大、小李将军”。画迹有《山居四皓图》、《江山渔乐图》、《群峰茂林图》等十七件,著录于《宣和书谱》。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18/120818091105cf594476a0e6cf.jpg
    《江帆楼阁图》唐 李思训  视频  http://www.56.com/u87/v_NDQxNzY0Mj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0:31:15 | 只看该作者

    王维崇佛教,性喜山水。晚年居蓝田辋川,多写隐逸生活和谈禅说佛之作。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擅画平远景。常以“破墨”写山水松石。
    王维《雪溪图》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以之来表现景物的体和面。即便设色,也讲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平淡天真,感情委婉,十分耐思。后人谓山谷郁盘,云水飞动,笔力雄浑。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语,奠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明朝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把文人画的内涵,全部具体化于王维,称王维是南宗画之祖。王维“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很大。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至少可以说,占据中国古代山水画主流的文人画,都接受了王维的影响。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18/12081815052efc7dbf01a90f8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4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0:31:36 | 只看该作者

    《洞天山堂》五代董源 绢本设色 183。2×12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厚厚的白云拥抱着巍峨的群峰,深沟巨壑中,山道弯弯,涧流清澈。山林白云深处,阁楼显露峥嵘,如此美景可谓别有“洞天”。此图用笔坚实,用墨浓重,山石以长皴短点相间,再复加染以浓重墨色,显出一种浑雄苍郁的气派。 此画无款,图绘白云吞吐飘浮于山间, 山谷中松林茂密,清溪流淌,隐露楼观,境界清幽,鲜明地表现了世外仙境。画幅右上楷书“洞天山堂” 四宇, 点明了全画主题。诗堂有王铎跋语:“神理气韵,古秀灵通,入于口微,董源此图,当属玄化,丙戌端阳后二日题于琅华馆。”故此遂被定为董源手笔。然此图笔墨苍劲,景色茂密,云朵以白粉染绘,与董源之淡墨轻岚颇不相类,更近于1 2世纪后之山水画风貌,按金代很多山水画承袭董、巨而有所变化,故拟此画为金代之作似更为恰当。 此图画山谷间白云弥漫,涧流清驶,林木摇曳,楼台隐约,造景幽深雅静,与画幅上所题“洞天山堂”四字颇为切合。本画无款识,清初王铎题为董源之作,不知何据。从全画布置创意看,所画景山物范围已比北宋全景山水缩小,近于李唐《万壑松风图》的体制,其时代应相当于南宋。但图中所画宫室的特点又非南宋而近于金元,故此图更可能是金代作品。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19/12081907471cca7a7d39a8723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67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44#
    发表于 2014-1-25 00:20:50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古典和当代绘画理论积淀深厚,绘画技法纯熟,谈起美术史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十分精 ,读者如同来上一节美术史的大课。大家多来看此作品大有裨益。提议精华此帖。请钓版等栏目领导来定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4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1:58:46 | 只看该作者
    李听圃 发表于 2014-1-25 00: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作者古典和当代绘画理论积淀深厚,绘画技法纯熟,谈起美术史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十分精 ,读者如同来上一 ...

    谢谢管理员老师的支持!:handshake


    《秋山问道图》五代 巨然  绢本墨笔 165。2×77。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山问道图》是一幅秋景山水画,主峰居中显示出五代宋初的典型构图法。此图上部一峰高耸云霄,中部两山合抱,山麓溪畔,曲径通幽,山中林间有茅屋数间,主客端坐于堂,点出了“问道”的主题。山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土复石隐,圆浑厚实。山顶多“矾头”,坡石用长、短披麻皴描绘,不求奇峭而显得平和凝重。山体用淡墨烘染,而于山石之凹处以浓墨、焦墨点苔,以显现江南山水之湿润郁秀、生机流荡。笔性温和,不装巧趣。这就是董源、巨然在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用以描绘“淡墨轻岚”的江南山水的一整套“皴、擦、点、染”的技法。而巨然较之董源,除了在构图上汲取北派山水之密林重山,层次井然外,其笔墨也趋于粗放,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尤擅长用粗重的浓墨秃笔点苔,更彰显江南山水之植被茂盛。巨然,是僧人,其画中也处处透漏禅机,所谓“澄怀观道”( 启迪思想中美的源泉,实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胸襟廓然,除去人们思想中的尘渣,完成那审美的人,提供审美的主体条件。‘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 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也,董源《龙宿郊民图》中描绘的生民群戏群舞的场景不复再现,代之以孤独、空寂、萧瑟,幽僻的意境。此图以“秋山问道”为名,一径曲折而入,深山之中独此一家,不知何处来客,向隐居的高人“问道”,令观者肃然感觉到场景之超尘脱俗、幽深静谧,感觉到禅宗宣扬的清澈澄明的禅心与空寂温静的大自然的融合。巨然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僧人大画家。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19/1208191741b65dc3778590808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1:59:21 | 只看该作者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早春图 绢本浅设色 158。3×10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此图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是存世最著名之作。画上自题“早春”,顾名思义,画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线上,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著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悬崖上有草亭,背后衬以远山。左侧平坡委迤,遂觉有千里之遥。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20/1208200741985f437d90fffa4b.jpg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视频  http://www.56.com/u29/v_NTE1NjkyNTA.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4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1:59:45 | 只看该作者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千里江山图》是其唯一传世作品。
     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卷後有当时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20/12082007449fe994bd4af2ae0a.jpg
    《千里江山图》  视频 http://www.56.com/u35/v_NTg2MDU4MjQ.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4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00:07 | 只看该作者

    《清明上河图》,是一帧高24.8厘米,横528厘米的绢本设色长卷。因为画中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市俗人事,故名。画家张择端,年轻时曾游学于汀京,对这里的风土人情深有所知,再说他习画后,又嗜作舟车、市桥和城廓之属,所以画中的人和物虽为数繁多,仍披他描写得意态生动,毫发无憾,不愧为希世珍品。《清明上河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从总体来看,它可划分为郊野、汴河和街市三大段。首段描写城郊农村清明时节的田野景色,中段以拱桥为中心,描绘了汴河两岸繁华而又闲适的景象,这一段是全图的中心点,后段描写汴梁街市的实况。《清明上河图》通过由上述三段内容所组成的统一画面,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地再现了十—世纪我国都市社会的生活面貌,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习尚,从而构成了一件内容极为丰富、完整的艺术品,为后人研究宋代绘画,考据宋代社会,提供了一件具有综合性价值的形象化资料。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21/1208210929cff8ff825ebf50c4.jpg
      视频: 中国传世经典名书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wNDgyMDg=.html
      视频: 中国传世经典名书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wNDgyNDQ=.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4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00:38 | 只看该作者

    《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 绢本墨笔 纵206。3厘米 横103。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宽,又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卒年不详。据画史记载,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此画画巨峰巍然耸立,山涧中瀑布飞泻而下,山峦雄峻浑厚,树木繁茂葱郁,岩石的皴纹也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全景山水,大山大水”的磅礴气势。山脚下雾气迷朦、怪石兀立、老枝虬劲、溪流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驮队经过,人畜虽画得小如蜉蚁,却真实生动,使人仿佛能听到驴蹄得得之声。范宽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此画气韵生动,运墨深厚,运笔雄强,意境悠远,实在是山水画旷古绝作。
    此幅采用全景似构图,画面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画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萦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地 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皴余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21/120821093176f84a2d3e5fd49f.jpg
    视频: 中国传世经典名书 范宽与《溪山行旅图》     http://v.youku.com/v_show/id_co00XMjkwNTAwNDA=.html

    《国宝档案》 20120703 北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视频 http://jishi.cntv.cn/explore/guo ... 120703/101279.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01:06 | 只看该作者

    《万壑松风图》,轴,绢本浅设色,纵:188。7公分,横:139。8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这一幅画在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是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甲辰是宋宣和六年(1124),李唐已经步入高龄。尽管如此画中表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画上的插云尖峰。冈峦、峭壁,好像斧头刚刚凿过,对一片石质的山,表现山特别坚硬的感觉。山腰处朵朵白云,好像是冉冉欲动,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让欣赏者有过份的压迫感。山颠的丛树,近树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左方中景各有瀑有一线垂下,几折而,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由于李唐身历两宋画院,个人的成就,影响力所及,几可视为画史上南北宋之间的承先吞后人物。像本幅画中磅礴的气势,可谓承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往后的南宋画院名画家,如马远、夏圭,其山石的描写,直可视为系出于李唐了。李唐表现石面质感的用笔,称作「斧劈皴」,是其笔法的一大特色。比起范宽、郭熙两位前代的大师,由於主山的比例缩小,且去除了雾气的使用,山水看来格外清晰,亦令观者产生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翻出了不同的山水气象。该图与《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21/1208211808dfb265aa104ad1f0.jpg
    李唐山水画艺术  视频 http://www.56.com/u88/v_NTE1NzAzNjU.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5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01:28 | 只看该作者

    南宋马远所绘的《水图》,可以看出作者对水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创造出来的形态美感和笔墨技能,都令人惊叹不已。如“洞庭风细”,波浪如鳞,不激不怒,近大远小以至于水天一色,彷佛觉得微风习习,轻轻掠过了那开阔的湖面,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层波叠浪”是以颤抖的笔法,描写浪涛的起落,彷佛其下有蛟龙蛰伏。那汹涌澎湃的气势,使人精神振奋而感到豪壮。“湖光潋滟”一幅,画家以轻快流畅的笔法,画出水波的跳动,浪峰无规则的排列,显然受到乱风的吹荡,即使画家不染上红色,也使观者感到阳光明媚,不由得想起“湖光潋滟晴方好”的杭州西湖景象来。“云舒浪卷”一幅,却又是另外一番境界。画家以凝涩的笔触,画出一个浪头,它彷佛咆哮着要腾空而起,天空中黑云滚动,与水相接,更增加有如冲锋陷阵的气概。画面虽小,而气魄宏大壮观。其它各幅,都各有不同的笔法特点和意境。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22/1208220921b6cd0a48ab2e9abf.jpg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22/1208220921d8386f3d12dcbff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5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01:50 | 只看该作者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千丘、壑万卷,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 ,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里赞叹作者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神髓,进而提炼、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
    黄公望是我国元代大画家,他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六百多年来,黄公望的名字及其《富春山居图》与美丽的富春山水交相辉映,蜚声中中外。黄公望一生经历坎坷。南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他出生在江苏常熟一户陆姓家庭,取名陆坚,不幸父母早逝,家贫无依,到七八岁时,过继浙江永嘉籍黄姓老人为子,于是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兴趣广泛,青年时期又博览群书,是一个文章、诗词、书画、音乐样样精通的才子。黄公望十一岁时,南宋王朝覆灭,他成元朝的子民,以弓马定天下的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人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因些,尽管黄公望少怀大志,满腹经纶,但英雄无用武之地,直到中年时期,他才受人举荐做过办理文案的小官,但由于正直敢言,触犯了某些权豪,后来又受到一桩官司的牵连,被诬坐牢。出狱后,他已年届半百,便采取了不与元朝统统治者合作的态度,改号“一峰”、自称“大痴”,从此不问政事,学道卖卜,书画交游,过着浪迹江湖的生活。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他以北宋大画家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吸取其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的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 结构大开大合,用笔老辣劲键,敷色简洁大胆,造境壮阔迷濛。)的笔墨效果。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他们不但都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共同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天地,因此获得 “元季四大家”的殊荣。而黄公望尤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为“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与富阳有着不解之缘。他遍游名山大川,却独钟情于富春山水,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的筲箕泉(今富阳市东郊黄公望森林公园内),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留下了一大批杰作。从此,黄公望的名字与美丽的富春江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富春江是造就他成为一代大师的摇篮,而他也为美丽的富春江增添了夺目的光 。
    元代以来,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封建帝皇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使得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弘历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如今,它的前段珍藏于浙江博物馆,后段藏于台湾。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翘首企盼着祖国的统一,盼望宝图早日珠联璧合。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30/1208301057bd49f190b4a22b6a.jpg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视频  http://xiyou.cntv.cn/v-c2a9b2e8-8374-11e0-bb76-001e0bbafa7a.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5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02:21 | 只看该作者

    《鹊华秋色图》(纵28。4厘米 长93。2厘米)是中国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代表作,是入秋的济南北郊景色。远处,是遥遥相对的鹊山和华不注山。右侧,以荷叶皴法画出的华山奇崛险峻,左侧,以披麻皴法画出的鹊山敦实浑圆,在清旷的原野上,两座山愈显突兀,苍郁而嶙峋。这幅画是赵孟頫画给好友周密的。1295年,42岁的赵孟頫辞官回到家乡吴兴,与周密等几位好友相约饮酒作诗。觥筹交错之间,赵孟頫乘兴盛赞济南山川之胜,谈及鹊山和华不注山,一个浑圆敦厚,一个尖耸入云,形态迥异,却皆峻峭巍峨,在场的人为之神往。席间,唯有周密一人沉默不语。赵孟頫追问之下,才知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北宋旋亡,周密曾祖父随高宗南渡,迁居吴兴。从未回过故乡的周密,此时勾起乡思,不禁神伤。赵孟頫是江南人,却在济南做官,而周密是济南人,却客居江南。机缘巧合,赵孟頫心领神会,凭记忆勾画济南秋景相赠,《鹊华秋色图》由此诞生了。明湖的旖旎和鹊华的野趣,老街古巷里的平实世情,让这位来自江南的文人流连忘返。想想也是,柳影荷香里的济南,群泉汇流;遥遥相对的鹊华两山,含黛衔烟;河州里芦草摇曳,小船无系;旷野上树林稀疏,秋意欲滴———这样的情景,恍如江南,怎能不触到他淡淡的乡思和浓浓的归隐之意?“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鹊华秋色图》上题跋众多,其中,乾隆皇帝的题记最为有趣:他曾在宫中观赏此画,不相信济南平原会有这样奇突的名山。后来,他巡游济南,登城远望,感觉景色好熟悉,马上想起了赵孟頫的这幅画,于是派人骑马连夜赶往北京,取来《鹊华秋色图》,对照真景欣赏,结果“始伯笔灵合地灵,当前印证得神髓”。
    此图采取平远法,画中长汀层叠,渔舟出没,林木村舍互为掩映,平原上鹊华两山造形朴拙,遥遥相对。赵孟頫以书法入画,线条简率而意蕴深厚。整幅画面设色明丽清淡,风格古雅俊秀,创造性地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赵孟頫不愧为一代大家,画中,高逸的士大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是贯通的,画中的山水,“游观”中更有了“抒情”的意味。像这样类似实地写生的作品,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是非常稀见的。而由一代大家赵孟頫精心描绘的《鹊华秋色图》,更是难得的经典,成为影响广远的传世名作。这是济南的幸运,也是济南的荣耀。透过泛黄的画卷,我们可以读出画家对于济南山水的热爱。不但画画,赵孟頫还写诗吟咏济南,“林梢春动紫烟生,策马东风十里程。若到济南行乐处,城西泉上最关情”;“济南胜概天下少,试倚阑干眼自明。”济南在文化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赵孟頫应该有一分“推介”之功。
    赵孟頫在元代历受元世祖和元仁宗的宠遇, 仁宗尤其敬重他的才华, 将其与李白和苏轼相比。他博学多才, 工古文诗词, 通音韵, 精鉴赏。在书画方面造诣尤深, 篆、隶、行、草, 无一不精;山水、竹石、人马、花鸟, 无所不能。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 像他这样具有多方面成就、影响深远的人物, 实在是很罕见的。
    http://www.gushaohua.com/bbs/data/attachment/forum/201303/08/165034j98hg8wzvk4k94yl.jpg
    视频: 中国传世国宝 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传世作品(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co00XMjk1OTg1ODg=.html
    视频: 中国传世国宝 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传世作品(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1OTg1OTY=.html
    视频: 中国传世经典名书 赵孟頫           http://v.youku.com/v_show/id_co00XMjkwNTAyODA=.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5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02:45 | 只看该作者

    明四家之一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人。举乡试第一( 解元)。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唐寅在诗词中有其独创的成就,其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警拔(风雅且文思很敏捷。)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岸傲不平之气。如《把酒对月歌》中:“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枝桃花月满天。”又如诗云:“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需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反映出消极宿命论的情绪。个人的挫折促使他无奈地取狂放与玩世的生活方式,“任逸不羁,颇嗜声色”,实则常借诗画宣泄心中郁愤,因此,诗情画意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表现的恰到好处。久而久之,民间缘其画,惜其才,又据传闻重新为他塑造了一个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形象。唐寅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章,实也名不虚传。他不仅诗才出众,画也独见功力,除高雅的山水画外,人物、仕女以至神仙故实,都极精到,写意花鸟洒脱真切。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迈轶群,颇见功夫。除诗文外,也能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唐寅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并具有高度的描绘客观事物的能力及熟练的表达主观思想情感的技巧,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播。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
    《赏菊图》 此图用笔较不经意,山石皴法也较板重,但其潇酒之气,如同高士图一般,不是仿冒者能够达到的。二株长松,前后遥接,间以点点红枫,写出一片秋意。长亭坡间石上,二老者并坐,一个面扬手欲语,一人静坐,好像聆听他的话。右侧右石桌,杯盘有条理地摆放在上面,第一个童子在生火,第二个童子正料理品茗,另一童则捧瓶灌溉。数丛秋菊散植岸边,以朱黄二色点出满园金黄。塘边巨岩用大斧劈,墨色上重下轻,墨气酣浓,用笔点出一簇一簇的苔癣,石头裂纹与暗处,更显苍劲。远处化去,仅在松树顶微露山峰头,和色点出青峰三四,隐隐约约藏在云烟之中。题画诗云:满地风霜菊锭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满地风霜把菊花“染得”象黄金一般,醉后还是在演奏“不弦琴”,那神仙居住的南山多少悠然自在的情趣,千年以来无人体会这样的心境啊!)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24/120824084106a60f5d1392fe38.jpg
    [国宝档案]唐寅墨宝    视频  http://news.cntv.cn/program/guobaodangan/20101031/102404.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5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03:06 | 只看该作者

    《桃源仙境图》仇英 绢本设色 纵175cm横66.7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也应是取材于此。此图为重 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分三层叠进,近景为深壑、小桥、流水,桥上有童子捧瓯而过。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亢于岸头。隔小溪为山洞,内有钟乳石悬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边有一位仙者弹琴,两位仙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间,有山桃杂卉伴卧松而开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洞顶,松皮龙壳,青藤盘绕,与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应,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属,又怎能到这里生存!这是作品的主题部分。洞顶清霭虚掩处,有小路自云中显现,绕过山梁及松林,琼阁高筑与松柏相辉映,山涧有清泉,挟乱石而流泻,涧边杂卉仙草益发,石上小亭别具,山间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几组远山,一派云海,更使画面境界无尽。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24/12082416172fb45685afb55106.jpg
    中国传世经典名书   漆工仇英  视频  http://www.56.com/u75/v_NDQxNzgwNjU.html
    视频: 中国古代文人画卷 (内有《桃源仙境图》介绍)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5ODkyMjA=.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9 21:10
  • 签到天数: 21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56#
    发表于 2014-1-26 12:41:28 | 只看该作者
    难得的好教材!加精推荐给大家来赏!俺慢慢品读欣赏学习!{:soso_e183:}

    点评

    谢谢您的支持! 明 戴进《春酣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原) 苍松翠壁,杏花点缀其间,士人会饮,醉意醺然,呈现出民间百姓欢乐的氛围。绘山石大斧劈粗细转折多,连皴带染,具有强烈笔势与墨色变化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7 1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9 21:10
  • 签到天数: 21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57#
    发表于 2014-1-26 12:43:28 | 只看该作者
    大开眼界!{: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5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1:34:32 | 只看该作者
    清风 发表于 2014-1-26 12: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难得的好教材!加精推荐给大家来赏!俺慢慢品读欣赏学习!

    谢谢您的支持!:handshake


    明 戴进《春酣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原)
    苍松翠壁,杏花点缀其间,士人会饮,醉意醺然,呈现出民间百姓欢乐的氛围。绘山石大斧劈粗细转折多,连皴带染,具有强烈笔势与墨色变化效果;人物衣摺线条劲健洒脱。 本幅无名款,旧籤称此乃开创“浙派”山水风格的戴进(1388-1462)所为。然据画中嶙峋的山石结构和空间景深来看,其可能出自十六世纪浙派画家之手。不过此轴笔墨精良,且为高近三百公分,实为一件具代表性的浙派山水钜作。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25/12082509380e3743d041657ac1.jpg
    《国宝档案》 明 戴进《春游晚归图》  视频   http://kejiao.cntv.cn/history/gu ... 120403/100648.shtml
      [国宝档案]明戴进《山高水长图》     视频   http://news.cntv.cn/program/guobaodangan/20120721/113477.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14-2-7 22:15:09 | 只看该作者
    没细看,感觉传统的意义在于借鉴,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深以为是,那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若泥古不出真的是愧对传统了。一孔之见,勿罪。

    点评

    呵呵,观点正确!传统是根,又要有自己的风格!谢谢您的支持! 明 董其昌《设色山水图》 董其昌富收藏,精鉴赏,书画艺术及绘画理论对清代影响极大。山水画学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不重写实,而追求笔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5 18: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6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8:57:55 | 只看该作者
    黑水布衣 发表于 2014-2-7 22:15
    没细看,感觉传统的意义在于借鉴,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深以为是,那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若泥古不出 ...

    呵呵,观点正确!传统是根,又要有自己的风格!谢谢您的支持!



    明 董其昌《设色山水图》 董其昌富收藏,精鉴赏,书画艺术及绘画理论对清代影响极大。山水画学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不重写实,而追求笔墨趣味。古雅秀润是其主要特色,但柔媚有余而魄力不足。此《设色山水图》描绘山间的苍翠景色。高山奇峰,树木葱茏,山石圆浑秀润,远山坡石上杂树成行,层林迭翠,近处参天古树,枝长茂叶,远处山上有拦腰白云,飘忽似山中岚气。丘壑高耸,体貌崇峻,一派秀丽景象。

    [国宝档案]明董其昌《疏林远岫图》   视频 http://news.cntv.cn/program/guobaodangan/20120419/121351.shtml
      董其昌 一代高人   视频  http://www.56.com/u76/v_NTE1Njc2MTk.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4 06:04 , Processed in 0.1085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