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王朗,本名王严 ,字景兴。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被称为“曹魏三公”。
王朗师从太尉杨赐,早年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
建安元年(196年),王朗率军抵御孙策,终被孙策擒获。王朗拒绝为孙策效力甘忍被流放,然在被流放处境穷困的日子里,早晨都无法预料到当天晚上会发生什么事,但他收容体恤周济亲友旧属。后来受到曹操的征辟,辗转数年才抵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魏王国建立后,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
延康元年(220年),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王朗为官心中向善,在处理事务在于宽恕犯罪者,控罪有疑点时判罚都会从轻,他与钟繇都以治狱而知名。
王朗体恤苍生,敢于谏言,曾进言劝曹丕减轻刑狱,转以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并多次劝阻兴兵。
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并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为成。因功得以配享曹操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