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普提树 于 2022-8-10 16:54 编辑
在台湾,没有谁绕得过郑成功
现代旅游业的最大特点,我个人的感受是跑马观花,哗众取宠。日程表排得满满的,让游人应接不暇。每到一处别说窥其堂奥,往往连皮毛也难得之。比如这台南大多景点,都和“开台圣王”郑成功有关。首先他开台有功,殁而为神,成为台湾的本土性神明,现有一百多座庙宇供奉祭祀。连佛寺、斋堂也能见到,春秋祭典是各地重要活动。
其次是公认的民族英雄,有敕建的延平郡王祠,编入祀典、追认忠烈。并随着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有偏重,威望越升越高。再者是跟随来台郑氏族人的祖先,各地郑氏家庙、宗祠都设其神位以祭祀。
同时他独特的传奇经历,衍生种种神秘传说,当地许多名胜的形成,乃至动、植物的起源,有些也往他身上靠。最有名的如台中大甲铁砧山,说郑行军口渴,插剑入地,剑下涌泉汇成了后世的“国姓井”。台南白河关仔岭,枕头山下的水火同源,是国姓爷一箭射出供士兵洗澡的温泉。至今仍有人去朝拜。地方更将这相克相生、相容共存、圆融**的象征意义作为精神标志。凡此种种,相关传说不胜枚举。
我们四方出击,八面开花,在不断上、下车的运动中,跑景点。印象深的只有延平郡王祠中,一幅前清巡抚沈葆桢的对联原稿:“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还有近代台湾名士邱逢甲的一首诗稿:
“谁能赤手斩长鲸,不愧英雄传里名。撑起东南天半壁,人间还有郑延平”。
其他题词者甚众,懒得一、一细读。但无意中在陈列室,看到几幅当年的图画。有一鲲鯓的原始彩图,活像一尾大鲸直入海口,台江大港环绕而过。台湾城名,真是天设地造,形象至极。
值得一叙的,还有郑氏治台时修建的孔庙。不但规模颇大,建筑宏伟,且在苍郁的古树簇拥之中。大门左侧一块以满汉文并刻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 石碑,让人顿有庄严肃穆之感。庙门以一块“全台首学”的金字横匾作为登堂之阶,中华文化的浓郁气氛扑面而来,彰显出对万世师表之尊崇精神。大成殿前立棂星门,东设节孝祠、孝子祠,西为名宦祠、乡贤祠。此庙乃明永历年间,郑成功部将陈永华倡建。算全台最早的文庙,是清末之前最高的官办学府,方称“全台首学”。
因地方用心经营,多次扩张、壮大规制,以发扬孔子之学。现棂星门外有围墙隔开庙、学,尚有礼门、义路,两道门扇伫立前庭。府学以明伦堂为主体,这古朴典雅的殿堂,正墙嵌有赵孟頫体书法“大学”全文。掩映于花木扶疏之中,更引人幽幽思古之情。奉祀文昌帝君的文昌阁,在明伦堂后方。是三层高的塔形楼阁,为孔庙最高建筑,现为藏书之所。值得称道的是,这里从未遭受过破坏,保留了前清诸帝的钦赐御匾,东、西庑奉祀的孔子七十二位弟子及历代先儒先贤的神位。爱护之好,文物之多,不愧为当今文庙之冠。 大成门前,一方半月形的泮池仍为原建。以前士子中秀才来祭拜时,可采摘池中水芹插于帽缘,以显尊荣。而今科考虽废,中华文脉尚在,泮池龙口喷泉依然不绝。每临考试,仍有不少学子来此徘徊流连,已成民众精神寄托之所。可以说只要在台湾,到处都绕不开感念开台圣王郑成功丰功伟德的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