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蔡邕,字伯喈。 三国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姬之父。
蔡邕才华横溢。精通历史、音律、书法,又善辞赋,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蔡邕是孝子,母亲卧病三年,蔡邕不论盛夏严冬、都没有解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
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所作,取材多样,切近生活,语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
蔡邕的散文长于碑记,诗歌大部分由于当时战乱连年,没有保存原稿流传下来,现仅有400多首流传,还均是由其女蔡琰凭借惊人的记忆力默写而来。
蔡邕的碑刻经文,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又称汉石经、一体石经)。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当年他的刻碑新立时,来观看及摹写的,一天之内,车子就有千余辆,街道也因此堵塞。
蔡邕在音乐方面也极具天赋,他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琴”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蔡邕还曾用拆名为“柯亭”的亭子时用其中的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被称为“柯亭笛”,也简称“柯笛”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
蔡邕的才华堪称绝世,曾任职朝廷,议郎等职因直言宦官干政获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因慕其才学,强召蔡邕为其所用,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堪称古今进爵最快的人,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一代旷世奇才不久便冤死于狱中,享年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