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没看错,——明说是八大山人临摹董其昌画作。鉴别此作真伪,不是达某之事了。倘真,犹确是甚有意味的。兹二人在本国古代绘画史上地位之差别,久成定识;尤其在拙著《古中国画画品录》“三品九等”排序中,八大列位第一品第一等“神品·太极上品”并格外强调“屈指历数‘太上’诸神,此公尤当居之上上”,董却列位第三品第二等“妙品·高妙之品”。其它美术史论者作何看待吾论,管不着了。不过,吾此结论之得来,则是二十年前,不知经过了怎样竭心尽力、再三再四斟酌的(当时接连在数年间撰写古今中外三部《画品录》)。问题之关键却在于,八大如何会临摹董氏之作?思之,无外乎有三:1、彼时董之画名远高于八大;2、八大临画之际己艺并未成熟,真以董艺为楷模;3、八大之艺虽成仍觉董艺值得研究。不管哪种情况,另有一点亦堪认识:“高端低就”,其高自亦消泯,既成范式,果是极囿人的。如此这般,倒也可从另一面印证“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而上者取中,虽不至下,然则其又曷得能入上乎?保中,宜且幸矣。
附上当日拙著《古中国画画品录》中有关八大山人与董其昌的几段品级评定标准及个人单独评论文字——
·神品·
精诚凝念,幻形笔墨。其艺了悟天地,洞悉本心,铺洒万象,探幽著微。佈大法涵盖百代,通玄奥是以为神。历代当本品者计二十又七人,分之三格。
一、太极上品
渺茫唯天昊,撒手自逍遥。心镜明澄彻,网透鳞可逃。其为人也,蔑视成法,自识本我;为画,则穷极造化,正本疏源。参破水墨丹青妙理,达虚灵直抵玄元。心空有道,无法而法。开宗创派,作俑立极;余风所及,惠泽千秋。可当之者七人耳。
(唐)王维 (南宋)梁楷 (元)黄公望 (明)徐渭 (清)朱耷 (清)石涛 (清)吴昌硕
朱耷(八大山人)
亡国灭种毁家,剩水残山余余。伤心千古,荒寒枝孤冷清寂瘦腿插地;笑亦似哭,伶仃鸟伸颈缩头白眼朝天。凡有情皆发巨痛,了无形亦闻哀嚎。喘息翻作凄风,泪血化为苦雨。尖峭灵奇,别具异格;美感形式,直逼近代。屈指历数“太上”诸神,此公尤当居之上上。
·妙品·
素心研画道,绘史著清名。“造化”“心源”兼得于惨淡经营,使臆想乾坤竟缤纷五彩;笔情墨趣玩味至透熟透烂,令解牛庖丁亦自愧弗如。才识英发,逸气纵横。历代当本品者亦复二十又七也,例分三格。
二、高妙之品
高洁自是本等,妙才助君清发。采集士林墨蕊,酿成翰坛芬芳。间取自然,师造化偶得奇致;长涉于古,播传统总为大家。书画呈两艺,赋诗并三雄。通是一代宿儒老笔。列位有八:
(北宋)赵令穰 (元)高克恭 (明)董其昌 (清)王时敏 (清)龚贤 (清)恽寿平 (清)汪士慎 (清)罗聘
董其昌
尚书郎(注)目空千里,视大江北岸画坛无物;香居士文敏慎思,将禅释南宗归鉴有类。言必称董、巨、黄、倪75,行唯步米迹王道。举笔涩枯,千皴万擦恰志足下所历之路;发墨秀润,蓊郁淡恬一如腹内久藏之书。兴起时布重彩亦清和雅艳。促成画道“八股”,过固不容辩矣;并集诗书于一己,老健雄浑,苍疏劲逸,古朴高妙之趣,终不可小觑。因以据此品格。
注:董氏官居礼部尚书,号香光居士。画界“南北宗”一说,即为其首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