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编外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第三极印象(全文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81#
    发表于 2023-5-21 12:25:34 | 只看该作者
    在您的文字里又认识了一个民族——珞巴族。

    点评

    珞巴族是在一九六五前才认证的,使当时的五十四个民族成了五十五个。其后云南西双版纳又添了个基诺族,成了现在的五十六个。但人数最少的仍是珞巴,只有三、四千人,不如内地稍大点的村镇或城里一个小区。其实在中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2 1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82#
     楼主| 发表于 2023-5-22 11:53:11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23-5-21 12:25
    在您的文字里又认识了一个民族——珞巴族。

    珞巴族是在一九六五前才认证的,使当时的五十四个民族成了五十五个。其后云南西双版纳又添了个基诺族,成了现在的五十六个。但人数最少的仍是珞巴,只有三、四千人,不如内地稍大点的村镇或城里一个小区。其实在中印间的隔离区内、即藏南那九万多平方公里内还生活着几十万珞巴人。不然我国也不会很大方的,自动离争议线后退二十公里驻防。哈哈、这些是政治家的艺术……否则 三、四千人怎能让国家承认一个民族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83#
     楼主| 发表于 2023-5-22 12:01:32 | 只看该作者
    廿五:天边牧场


        原想在这一带略着留连,但毫无先兆的山雨袭来。只好仓皇登车撤离,回望雨帘中的群峰,迷迷蒙蒙中又是一番景象。导游才说今天算是运气好,刚好游到终点才遇雨。他说这一带属藏东南,横断山脉中的高原森林。因植被茂盛、气候湿润,最能诱发降雨。南伊沟从四月开始,到八月都是雨季。只有九、十两个月来,那时天气最舒服。而到十一月后,一直到次年三月都在下雪,甚至常遇大雪封山。而且天天刮风、很冷,一般不接待客人。就是夏天,由于山高谷深,昼夜温差也较大,上午十时前,太阳大多还未出来,山风吹来,依然让人瑟缩,有种浸入骨髓的感觉。据说有关单位正拟将,这一片有地球肺、肾之称的森林湿地。开发成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旅游及休养的绝佳之地。

        果真只是一场阵雨、尽管来势凶猛,但走得也干脆。车刚到沟口雨就停了。只是因太过突然,各旅游团的编队全打散了。更有的跑到珞巴的木屋躲雨去了,很多年青人都称没尽兴。我懒得再在这附近去转悠,利用这等人的无聊时间,开始整理这个我国人数最少民族的资料,以:“最后的部落:珞巴人”为题 写了首短短的叙事诗

    圣峰闪耀着永恒的坚冰
    绝壁耸立成一道道围屏
    雪域里珍藏原始的古木
    林莽中蕴养珞巴的生存
      *
    这是片没有污染的乐土
    任万物自由自在的共生
    容禽兽鱼虫集灵药仙草
    都是这本土原生的族群
      *
    岁月迷失在丛林的深处
    佛光福佑着极地的秘境
    这里远离了俗世的邪恶
    只有大自然普惠的深恩
      *
    简陋的木屋低矮的草棚
    祖传的弓弩记事的藤绳
    承袭着母系部族的荣光
    不负让生命永续的功勋
      *
    大额牛祭祀祈风调雨顺
    靠狩猎牧畜也火种刀耕
    阴阳树聚乐乞男女欢爱
    珞巴人只知为部落献身
       *
    母亲都喜欢猛兽的牙饰
    勇士爱炫耀美女的齿痕
    一遇新文明挑逗起私欲
    传统在瞬间便离析分崩
      *
    你离开茹毛饮血的日子太短
    你作为一个独立的族群太弱
    当投入中华民族的母亲怀抱
    原始的林莽也融入现代生活
      *
    不要说什么天边道什么地角
    蓝色的星球难容觉醒的大我
    只要能彻底清除世间的暴虐
    博爱的佛光永驻全人类心窝







    点评

    老师是有时间观念之人,闲暇之余不闲,将素材整理出诗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4 2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84#
     楼主| 发表于 2023-5-23 12:04:06 | 只看该作者
    廿六:“拉日嘎”今日林芝

        真得感谢这场山里人称的“送客雨我们因此能较早的回到八一镇。领略了这颗藏东南明珠,刚刚崛起的林芝城风光。尽管目前仅是个颇为袖珍的小城,但却是这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现在的“林芝”新城和地图上标示的林芝县,其间可是很有些距离的。喜欢按图索骥的自驾客,也有闹过笑话的。从其命名可知,这里原是西藏和平解放初期的军队驻地。原地名“拉日嘎”,只有几座寺庙、几个零星的村落,几十户人家。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军队才开始屯垦。经部队白手起家,逐渐形成一座高原城镇。但一直到上世纪后期,这里也只两条泥土路,还像个大村庄。其高速发展,是近二十来年的事。由中央安排内地各发达省、市对口援建,才成为了一个现代化新城。只消看看它那广东路、香港路、厦门广场等街道和公共场所的命名,就可略知一、二。

        最难得的是选了个好城址,城区简直就像一个风景区。位于尼洋河下游,距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仅三十余公里。属河谷山原地带,城周近山滴翠,远岭峰顶含雪。森林秀丽葱茏,山光水色明媚。从每一个街口看出去,每一幢建筑取个景,均堪称名画一帧。难怪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都设在这个小城,为给未来的西藏培植更多的灵气。

        我认为这里最能引以为傲的,当属城区的海拔高度优势。在西藏二千九百米的地方,太为稀少。让所有外来客,没有高原反映的后顾之忧。仅仅刚好相当于康巴地区的雅江,早知如此、可能很多年前,我就已放心的踏入藏东南了。

        我们也在林芝品尝了当地美食,林芝石锅鸡。那是一种当地人叫龙骨石的天然岩石,制成的汤锅。也是黑色,大小和先前民间用的顶锅差不多。不特意说明也看不出和铁锅有太大区别。是米林下面墨脱县的特产,那个地方是我国二千一百多个建制县中,唯一不常年通公路的县。在我们刚到达过的天边牧场之纵深深处,被人们称为地球上最后秘境中的秘境。藏传佛教则称为“隐藏着的莲花”,有很大的一片被划在了麦克马洪线之外。这些石锅、石筷,大多是靠人力背夫运出大山来的。别看外形显得古朴笨拙,但却有传热快、散热慢、不粘锅、不变味的特点。现代科学又说这石质,含有益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鸡是藏家放养于田间山野,体小、性野、好斗、善飞,处于半野生状态的藏鸡。配上藏区特产的手掌参、藏贝、天麻、胡椒、枸杞等药材做汤底,辅以当地耗牛、羊肉、松茸、香菇、豆腐、冬瓜、白菜、莴笋等食材。并与时俱进的用上了电炉,虽并没感觉到如何的鲜美异常。到是多喝了几口汤,主要是中午没怎么进食,饿了。

        现在这里不但为藏东南物资集结与交易中心,更成了沟通西藏东、西、南三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别说在西藏,在我走过的那么多的地方,若单从自然环境而言,没有几个城市,比得上今日林芝!当然这或许也是我的一种偏爱,有什么能比清晨一起来,随便向窗外一望。就能看见带着雪帽的青山。感受到一种花草遍地、果叶满枝,被森林怀抱着的清新惬意呢。可惜,我们还真没有这种福气。看到破晓的曙光时,早已出城过了边防检查站。难怪导游说我们运气好,还有幸看到了林芝的真面目。据说一般从拉萨过来的旅游团队,都是这样的入夜到,摸黑走,没几个真正见到林芝全貌的。全是疲惫不堪的入住宾馆,电话铃声催醒、提上发放的早餐袋上车,纯粹的过客。








    点评

    常走天下?由衷赞叹,遇着好地方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4 23: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85#
     楼主| 发表于 2023-5-24 11:55:41 | 只看该作者
    廿七:参观民族村



      到林芝的旅游团队,参观民族村已是一个固定项目。尽管离八一镇不远,就在公路边一个不太宽的山沟内。但我们到达时,太阳也升起老高了。难怪司机们赶早,单检查站点的排队等候太麻烦了。这村子不大,总共不过一、二十户人家。村部有个简单的小礼堂,主席台上正表演迎客的歌舞。有个能停几辆旅行车的院坝,车刚停稳、一群中青年妇女已簇拥上前,按藏族礼仪迎宾。延请大家到礼堂观看表演,地道的快餐文化。唱一首简单的歌、跳一曲藏胞舞,再招呼些想要释放激情的游客上台共舞一圈,有着同时接待几个团队的能力。显然就是个专供参观的形象工程,接待旅游团只是他们操练熟了的副业之一。


      简单的欢迎仪式一过,各家各户早已将游客分配停当。领着到各自家里去参观。我们这团仅十四人,只好附在另一个团队中。居然变成了最大的一个团队。由她们的大姐大亲自出马,领向自家院落。村部顺公路边也占有一个园区,仿外面公园兴建,有亭有阁的。虽然形式稍异、装饰不同,大样子还没变。也有几间屋子排成条短街的样子,屋前有院坝、有帐蓬、有间屋子居然挂的银行招牌。写有行政地名,太长、没记得住。尽管子看来拖了一公里来长的路段,但除了园子和共用房子,真正的藏民院落也就只那么几家。宽敞平坦的村道绕到山背后去了,偶或也有一些自驾游的越野车开进去。我总有种仿佛走入某场特定剧情中的感觉。


      尽管房屋的外形设计,仍按工布人自己的独特的样式。但材质都很新,用混凝土作骨架的建筑较多。只不过装饰的图案、花纹、门窗等,保留着其民族风格。这里属工布江达县管辖,为藏族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分支。因其生活环境,在整个西藏地区来看都算是较好的。大多工布人,还保持着自然朴素的原始生活习惯。导引我们的妇女很健谈,汉语很流利。年龄约四十出头了,身材相貌在藏族妇女中均算上等。因右侧脸上有一块天生的紫红胎印,形成了较独特的阴阳脸。她自我介绍叫鹞金,由于这名字的谐音很搞笑。居然有游客明捧暗讥的说:你这名字真好听,叫着响亮。谁知她竟然能感觉出这表面的恭维不含好意!也玩笑似的说:我这“鹞”是“鹞子”的“鹞”,然后轻蔑的向着那自以为是的中年人一瞪。可是专抓小耗子、小长虫的!可见其汉语水平的精准。其后再没有人敢在她面前自讨无趣的多嘴,相反见我们有走神的、没专心听她介绍的,还要笑嘻嘻的洗刷几句呢!


      其实这是个很能干的藏族妇女,对人热情、性格外向,对工布人生活的各方面,都作了详尽的介绍。对工布人的过去和现在,衣食住行诸多细节多有涉及。但我总觉得像按照一定的程序,照本宣科似的,和眼前所见并不太合拍。她家的院子在村的尽头,侧面有一个围墙内,杂乱的停放着些几辆大、小货车和拖拉机等,像个农机修理场。路边上有几个青年坐在已经发动的小型山地拖拉机上,后面挂着单犁正准备去上工。穿的全是较时新的汉装。只有她和刚才参与接待表演的妇女,才是头戴黑白折围花裹毡帽,穿着以羊绒作原料织成的氆氇,他们称其为“果秀”。不但绣有其喜欢的花卉图案,还要以绸缎或皮毛镶边。背上披有猴皮坎肩,系着金银腰带,玉佩。男人们尚未见一个穿传统藏服的,感觉总体上汉化程度较高。人也很精明的,你只消看看溪河边那些不起眼的小棚棚,就知道。那里面是利用,水流推动的转经筒。看着那不停的转动的转经筒,你不但能感到他们对信仰的坚定虔诚,更能深切的感受到他们的智慧。






    点评

    民族村的人果然有特点,汉语说的好不敢小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4 23: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86#
    发表于 2023-5-24 22:58:12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是有时间观念之人,闲暇之余不闲,将素材整理出诗篇。

    点评

    对这些独特少有的罕见现象,我都喜欢作一个特殊的纪录。记叙诗无疑是种最好的形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5 1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87#
    发表于 2023-5-24 23:29:05 | 只看该作者
    编外人 发表于 2023-5-23 12:04
    廿六:“拉日嘎”今日林芝

        真得感谢这场山里人称的“送客雨”,我们因此能较早的回到八一镇。领略了 ...

    常走天下?由衷赞叹,遇着好地方了。

    点评

    白兄如有机会进藏,今后可以直飞林芝。那是外地人绝大多数都能适应的城市,然后在向北向西深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5 1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88#
    发表于 2023-5-24 23:40:13 | 只看该作者
    编外人 发表于 2023-5-24 11:55
    廿七:参观民族村

    民族村的人果然有特点,汉语说的好不敢小瞧。

    点评

    藏区的城市和城郊的学校,主要还是学习汉语和普通话。在成都蝗藏族人很多。基本上一般人是分别不出来的。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5 1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89#
     楼主| 发表于 2023-5-25 11:35:45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3-5-24 22:58
    老师是有时间观念之人,闲暇之余不闲,将素材整理出诗篇。

    对这些独特少有的罕见现象,我都喜欢作一个特殊的纪录。记叙诗无疑是种最好的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90#
     楼主| 发表于 2023-5-25 11:42:06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3-5-24 23:29
    常走天下?由衷赞叹,遇着好地方了。

    白兄如有机会进藏,今后可以直飞林芝。那是外地人绝大多数都能适应的城市,然后在向北向西深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91#
     楼主| 发表于 2023-5-25 11:48:03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3-5-24 23:40
    民族村的人果然有特点,汉语说的好不敢小瞧。

    藏区的城市和城郊的学校,主要还是学习汉语和普通话。在成都蝗藏族人很多。基本上一般人是分别不出来的。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92#
     楼主| 发表于 2023-5-25 11:53: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3-5-25 12:06 编辑

    廿八:工布人的习俗



      或许是有预定的程序,她主动谈到了当地婚俗。说藏族风尚强者为尊,属男尊女卑习俗。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家庭,并不罕见。我想或许和其土地分散、生活的自然组合有关。有小青年问她藏族怎么谈恋爱?她说唱歌呵、交换信物呵、一同到圣山去拜圣物就定情了。并说多妻多夫都是自愿的,在这里舅舅的意见很重要。当有人问,靠什么呢?竟意外的从她口里,听到了能力一词。她还在路上应大家请求。唱了二首民歌,也有说是情歌。都只二、三句,夹杂着汉语和藏语。我只听清太阳呵、月亮呵、洁白的哈达不需长,祝福呵!洁白奶子碗里香,吉祥呵……但旋律优美,曲调清越曼妙,余音婉转不绝。不亚于一般歌手。


      终于到了她家的院子,门口一个和她年貌相当的中年汉子,身着卡克工装。相貌堂堂正正,脸上带着盖章式的微笑。正在调整拖拉机的犁铧,她笑着给大家说那是她的第一个男人,她们是去南迦巴瓦峰下拜过圣物的。她说取圣湖水、神山土、雪山花、高原石、分置碗盏中祈求,能使男女阴阳调和,吉祥如意,得圣湖雪山神保佑。并说她有三个男人,在山场经营畜牧,山里面另有院子。很少下来,到是她各处走动。在这里入赘最受欢迎,也最简便。只消提前一天,由舅舅骑马去迎接女婿,带上白氆氇做的新郎服,还带上一块砖茶和酥油等礼品就行了。若要娶新娘回家,不但易受舅舅和送亲的人挑剔,还得先到女家做三年的农活。结婚后就好耍了、可享福了。但看到的和她说的似乎不大吻合,在藏区大多数工作都是男人在做。到是烧香拜佛的妇女为多,特别是磕长头的队列中老年妇女特多。何况她那摆弄拖拉机的男人,不也在劳作吗?反而到感觉她更像现今所谓的女强人。有家、有外室、有多种产业、甚至看她的安排指挥能力、较高的汉语水平和口才,我感觉很可能就像是当地村上的头目呢!


      先前在康巴旅游时,就曾经过留有文成公主入藏遗迹和传说的许多地方。知道最终是经康巴藏区,从藏东南溯尼洋河前往现拉萨的。所以当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一些礼仪也传承至今。如挂代表中原五行文化的五色经幡,婚礼上新郎新娘互插彩箭,以祈祷荣华富贵和传宗接代之兴旺。而嫁妆必须有:小菩萨一尊、经书一册、佛塔一个。这是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时的贴身三宝。沿用至今,其它则视各人的经济状况不同各有所别。总之汉唐风习,对这一带影响较深。


      一个宽敞的院坝,一幛镶花嵌彩、一楼一底的藏族工布民居。院内还打了眼机井。周遭围墙环绕,总体说来在山外也算得殷实人家。她很聪明,请大家进屋前要求我们收起相机,屋后不要拍照。并直接请我们进入了二楼的客堂。藏式装修,捂得比较严。光线不很好,有一点让人感到压抑的氛围。尽管屋内也有火塘,吊着石锅、烙麦饼的薄石板等,但很明显这只是摆设。那点微弱的薪火,更像佛龛前的供奉。并非要在这做饭,因为其底层明显有厨房。给我们敬的酥油茶,就是另一个比她年龄略小,略清秀些的妇女提上来的。着的是很简单的藏族女装,没用头饰和佩件。没说一句话,只按她的吩咐行事。像是其下属、保姆,或现在城市流行的家政。照明是电灯,已非是先前的松明子。堂屋并不算小,被我们三十多人围坐一、二圈后、中间还有主人的活动余地。更有几根木柱立在其间,看来还真是按其传统修建的。四壁到处贴得花花绿绿的,从佛像、经幡、唐卡、图片、照片、领袖像。错错杂杂的排列中,居然还有两张捐资助学的奖状!足见其身份的不一般了。


      说实在的、我在康巴和川西北都接触过藏胞,对其生活也多少有些了解。对这种样板式的组团造访兴趣不大,只有一种随着潮流,当了一次群众演员的体会。到是对有一个好奇心过剩的游客,感到不值。可能是没听到进门时,主人提到的要求。当他推开了一间主人关着的屋子,正准备探头瞧一瞧时。被她开玩笑式的斥责道:看啥?这么喜欢、就留下来吧,我可以收留你!引得一阵哄堂大笑,也让那帅哥脸红筋胀的好一阵不能平复。后来有人嘲笑他,看来她想收你作小呵!






    点评

    不管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风俗,在现代社会是另一番风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6 2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93#
     楼主| 发表于 2023-5-26 15:3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3-5-27 10:23 编辑

    廿九:秀巴古堡的故事

      “秀巴”这个汉族听来很优美的发音,在藏语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剥皮”含义。经过到民族村的体验后,导游讲起了这返程中唯一安排的景点,秀巴古堡的故事。这是藏传佛教发展初期,吐蕃教派斗争的惨烈史实记录。当时这里有两座寺庙,一为藏传佛教的黄教寺,一为本土原生苯教寺。因教派之争,苯教僧人利用当时黄教势弱,鼓动信徒趁夜将其寺庙包围,活捉并禁锢了首任黄教主持。后以邪门魔道的名义,当众将其活活剥了皮处死,从此这里得名 “秀巴”。令人闻之,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阴森恐怖感。早就看到过关于人皮鼓的记载,可见藏地活剥人皮的历史久远。很难想象对一切异类、异族都能宽容的佛国,却偏又存在这么恶毒的残酷行为。这大千世界世上,也只有人类相互自残才最为惨烈。


      古堡又称“戎堡”,自然是战争的产物。世界各国各地都有,虽形式不一、但功用基本相同。景区离国道不远,顺坡而上里许即入口处停车场。没想到这坡上,竟有足可容纳下一个村庄的山台平地。,到处是山桃树。在这桃花盛开的季节,几座屹立了上千年的碉楼在鲜艳的桃花簇拥下,更显出它的古朴雄伟。这种棱角分明呈柱状的碉堡,在川西北羌、藏混居的村寨和康巴地区并不罕见。特别是溯岷江而上经茂县、松藩的路上,到处可见它的雄姿。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去参观佛山援建的水磨新镇。见他们用现代工艺,在镇口建了一座羌碉作为标志。曾以为是羌族独特的风格,还遗憾未亲临真正的古碉呢!


      站在台地边缘、宽阔的尼洋河谷尽收眼底,国道在山下顺河谷穿过。路边有个不大的厂子,正浓烟滚滚的浸染着周围的洁净。遥望尼洋河对岸,强巴岗日的群峰还顶着残雪。显得巍峨峥嵘。导游说“强巴”就是汉语“弥勒”的意思,是座以佛命名的圣山。并指着我们左侧一座山顶也有积雪的尖峰说,那就是“狼峰”,几乎每年的雪季都会留下一张近乎狼的图腾。可惜现在剩的是残雪,已欣赏不到那种自然美景了。但环绕着这周遭的山名和古堡,却有多种版本的神话。相传秀巴古堡,本是格萨尔王征服妖魔的第一个战场。至今山顶巨石上依然留有当年的箭痕,故民间总有些神秘的说法。


      其中比较浪漫的,是关于古堡和桃花的传说。以工布王子当年率兵驻守,领导民众坚守古堡抵抗妖族入侵的野史为主线。穿插王子和妖王钦巴哪波的小公主之爱恨情仇。最终携手从堡顶跃入朝霞、化身火海,守住战阵、双双殉难的故事。可惜既无史实可佐证,亦无资料可查询。情节也太过简单,不然还真是再创作的好素材。目前这里的旅游开发,已初步完善。砌了园门,修了一座有好几层方形基座的祈福塔,一种古时专为祈求战争胜利的灵验宝塔。总体高度约二十多米,兵营也仿这塔形砌了几个小一些的方塔作为门楼和角楼。除最上面的塔顶部外,看来都较新、全是用片石堆砌。两侧有顶盔贯甲、握刀执盾、采用水泥粗制滥造的,军士塑像以充门面。只是太过拙劣、明显和环境格格不入,令人顿感如画蛇添足、反败了味道。原本按北斗七星排列布下的堡垒战阵,现仅存五座。一座已垮塌近半,另两座有明显裂缝,看上去似随时有爆腰的可能。已用安全绳远远隔离,实际能近距离观赏的仅剩两座。桃花林中还隐有现西藏最大的转经筒、格萨尔点将台、经幡塔、蓝孔雀文化等自然奇观的遗址。


      北斗七星战阵残,精魂长在世间传。英雄美女留佳话,古堡桃花分外妍。






    点评

    多年前,在一个展览馆展示过藏人的奴隶主使用过的刑具,够瘆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6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94#
    发表于 2023-5-26 20:22:40 | 只看该作者
    古堡里竟然有这么多的故事,真是令人惊奇。

    点评

    是呵,官方的、民间的都有。到是很好的创作素材,可惜那个名字、令人望而生畏,只好放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7 1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95#
    发表于 2023-5-26 20:35:38 | 只看该作者
    编外人 发表于 2023-5-25 11:53
    廿八:工布人的习俗

    不管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风俗,在现代社会是另一番风景。

    点评

    其实设身处事的想一想,也很正常、去多了婚姻约束小的地方,自然就看淡了。这实质上是人性和自然社会环境间调和矛盾的一种方式。比如性别比例失调、生存竞争、个人意愿的自然选择等等。就在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和谐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7 1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96#
    发表于 2023-5-26 20:48:25 | 只看该作者
    编外人 发表于 2023-5-26 15:39
    廿九:秀巴古堡的故事

      “秀巴”这个汉族听来很优美的发音,在藏语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剥皮”含义。经 ...

    多年前,在一个展览馆展示过藏人的奴隶主使用过的刑具,够瘆人的。

    点评

    是的、从原始的角度看,现代法西斯也比不过他们的恐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27 1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97#
     楼主| 发表于 2023-5-27 10:28:51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23-5-26 20:22
    古堡里竟然有这么多的故事,真是令人惊奇。

    是呵,官方的、民间的都有。到是很好的创作素材,可惜那个名字、令人望而生畏,只好放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98#
     楼主| 发表于 2023-5-27 11:04:15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3-5-26 20:35
    不管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风俗,在现代社会是另一番风景。

    其实设身处事的想一想,也很正常、去多了婚姻约束小的地方,自然就看淡了。这实质上是人性和自然社会环境间调和矛盾的一种方式。比如性别比例失调、生存竞争、个人意愿的自然选择等等。就在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和谐社会中,不也经常见报导:落马贪官中,多少情妇、情夫吗?而伊斯兰教允许多妻,但要求是平等对待、不然要受法律惩处,最终还不是少数人的事情……所以真正还原社会的本来面目后,自然也就淡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99#
     楼主| 发表于 2023-5-27 11:07:42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3-5-26 20:48
    多年前,在一个展览馆展示过藏人的奴隶主使用过的刑具,够瘆人的。

    是的、从原始的角度看,现代法西斯也比不过他们的恐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6:02
  • 签到天数: 6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0#
     楼主| 发表于 2023-5-27 11:2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3-5-28 11:37 编辑

    卅:北斗七星战阵残



      我无心去搜寻其它胜景,而是直奔现在还开放的两座古堡,去瞻仰这千年圣迹。尽管刚走近古堡,就已嗅着一股时光倒流的陈腐味。灵魂里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威压。心中已有几分忐忑,仍硬撑着进入堡门参观。真如坐井观天呵!这是穿过厚厚堡壁后的第一个印象。从那据称是六十余米高度的堡内内望去,有如钻进了一个巨大的烟囱底,只见遥远的一小圈天空。堡内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留下。堡内壁虽不如外面平整,但也极具匠心。有些凹凸不平处,明显可见先前内部有曾经焚搭建的痕迹。我想在没有机械,技术落后的古代。这么高的碉堡又是怎样建成的呢?


      年青时曾对修建感兴趣,特别是对那些降魔伏怪镇锁风水的的石塔有过索隐。知道那些高层如宝顶等,单件重量达数千斤的石塔,是采用堆砌埋藏法建成。但从这古堡和岷江边那些修建在山嘴、山脊等,险峻地势的羌碉来看。似乎根本不可能,也没必要采用那种方法。首先其高度普遍超过石塔一半以上,再者它采用片石和木料且堡垒壁厚近两米。远看似呈方形、棱角线条清楚。实际上为了增强稳定性,是个略变异的十字。四方突出不大,近观为有十二面、十二棱的几何柱状体。内部却显略圆的八角形。曾在内壁嵌以木料,搭建分层旋转步道,供防守将士登顶上下。古堡顶部依稀可见了望孔,便于观察远处敌军的行动部署。即可居高临下攻敌。更可燃放狼烟报警。


      堡垒内部空间较小,墙壁厚实坚固、防御能力强。堡垒之间相隔约在五十米之内,互为犄角、交相呼应,结成战阵。从目前现场的遗迹看,以现代人的眼光,也不得不惊叹古堡的雄伟高大和气势磅礴。据说这是目前西藏能见的最古老、最密集,结构也最完整的古堡群了。同时我们也在古堡周围的桃林中发现,有不少石砌房屋、院墙环绕古堡布局的遗迹。似曾精心策划,利用高低防御掩护接应,构成了一个固若金汤、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


      正如传说“桃花是战士鲜血染红”,来这的游人,真有一种置身古战场的感觉。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雄伟挺拔,异常牢固的古堡。在现代建筑、军事专家眼中,也认为浩大的工程。在当年是何等艰巨,凝聚了多少智慧和魄力才能建成!其修建的年代?具体用途?至今众说纷纭。虽然大多认为系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时,方便军队联络驻守及统治标志。但在地域辽阔、动则数百上千里之遥的西藏,显然不符实情。他既无时间修,也没那么多兵力守。更大可能是其统一吐蕃,获得大治、国力强盛后的产物。从秀巴古堡的内圆外方和七星列阵等迹象看,明显有内地“天圆地方”和战阵学的影子。更可定在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得到大量内地技术工匠后。初衷固然是增强军事力量,经费则主要由王朝负担。或以各地税赋折算,由各地的领主头人负责实施。因地方势利为增强各自实力,将工程扩大化。本来只须建造一个了望塔的,就变成了两个或更多。进而演变成各地互相攀比、炫耀,展示财富和实力的标志。这些古堡群与其说防御和战斗力,毋宁说是荣誉和实力象征,起武力威胁及精神震慑作用。


      回望桃花林中经受了一、两千年沧桑侵蚀,依然顽强挺立的古堡。听着经幡在山风吹拂下,哗啦啦吟唱着这里的历史。又要上路了,大家对这里都较满意,纷纷选择,自己认为有纪念意义的地方留影……


      题秀巴古堡


      煞气阴森敌胆寒,高碉巍巍入云端。如今天下承平久,空博游人说壮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5 18:36 , Processed in 0.377209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