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3-6-3 13:53 编辑
后 记
(附:“行吟在第三极”专辑)
几年前应中国国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约稿时,就想整理出版本个性化专集。当时刚游西藏返回,便首先将“行吟在第三极”汇编成集。这篇后记,便是当时给“香生格律诗集”各卷写的总序。我认为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大幅提高和白话过百年。很多先前的诗语、雅语,都融入了大众的口语之中。加之大量新词、新语的加入。新、旧语言间已在渐趋同化,何必在成集之时区分得那么明显。本集虽按学会出版要求,去除了各专辑中的旧体诗词曲。但读来总有缺失和遗憾感,所以不是有硬性规定、我情愿出诗文合一的行吟录。
因我学诗的基本态度、是尊重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源流,继承传统诗歌独具民族特性的精华。以中国的诗化语言和风格,与时俱进的来写诗。但我们这几代人,正有幸生长在中华民族复兴的社会大变革时代。要想真正能追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却并非循规蹈矩谨尊传承可能做得到的。特别是近百年来,汉语的书面表达方式已由文言向白话转型,首先在散文领域获得成功。其它文体大多也随潮流跟进,但诗歌领域则受困变革初照搬西诗模式和采用了译诗手法。在破旧后产生了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且洋为中用在我国诗坛又一直水土不服。一旦离开行政干预则举步维艰,改革开放后传统诗词再度兴盛便是明证。
先前我曾在中国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上发言说:我国民谚云:“乱世出豪强”。上层建筑领域更是如此,每當社會大變革的時期,必然就會引起文化上的大變革。如春秋战国时代,恰是华夏大地上第一次文化大变革的高峰期。诸子百家,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出现了一个我国古老文明史中最为璀璨夺目、群星荟萃,宗师辈出的时代。在诗歌史上,屈原就是这其中佼佼者之一。无独有偶,从晚清开始,列强踏破国门。到五四时期的新文化運動,由于吹入了异域的清新空气,引发了古老帝国的全面革命。出现了从社会底层到上层建筑全方位的大变革,开启了语言和文化上的白话时代。以时代语言取代了文言,这一点和先秦时期特别相似。现在的青年人或许会认为,以前都是文言,和现代白话根本无可比之处。其实稍有古典文学基础的人都知道,相比于三坟五典,诸子百家的著作也算得上是当时的白话。尤其是孔子的语录体经典“论语”,基本上是当年的口语了。
这就证明了时代的进步,必然推动语言的进步和文体的发展。当代的白话诗,必将成为新时代的主流。只不过目前自由诗的一体独大,是极不正常的现象。纵观世界各民族的诗歌史,均主要是格律诗发展史,而中华民族尤甚。从诗经国风、楚辞、汉乐府以来,包括唐以后同严格的格律诗并行的古风,均存在有约定俗成的格律准则。现代汉诗没有格律,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因此,建立新诗格律规范,发展格律体新诗,使之同自由体新诗相互共存,形成新诗领域内的二元化格局,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何况从新诗在中国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闻一多、刘半农及新月诸公开始进行过新诗格律的探索与实践,后卞之琳、何其芳、邹绛等继之,为新诗的格律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当代的格律体新诗,因使用的是白话,是最能生动反映及准确把握当代人思想、生活和情感的现代汉语。必将在诗体重建中,成为一种有质有量,有章可循的新诗体。故从新世纪初,我就开始追随万龙生先生等,在“东方诗风”网站,学习、创作和研究格律体新诗。率先举起了"格律体新诗"这一面大旗。推出"東方詩風"刊物。并协助余小曲等,创办了“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开始筹建"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出版《格律体新诗》刊物。初步形成了一個面向全國的大框架,为格律體新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格律体新诗,以“完全限步说”和“对称审美原理”为理论依据的“三分法”体式谱系业已大体形成。即有上应齐言体古诗的整齐体和上应长短句词曲的参差体,以及二者在同一篇作品中并存的的复合体。三足鼎立,蔚为大观。尽管还有待于长期实践的检验与完善,但这是现阶段已经达到的最易于遵循的格律规范。同时较之传统诗词的格律,在“不逾距”的前提下,有着“从心所欲”的操作空间。传统律诗只有固定的四种体式(长短句亦各有固定词谱),而格律体新诗则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在“三分法”准则下千变万化。格律已不再是思想的桎梏,而成了创作的助推器。它参与创作的整个构思过程,与诗的内容共生共长,相辅相成,具有无限可操作性。
因我同时学习、探索、研究传统诗词和现代格格体新诗,并亲身创作实践已多年。为尊重当代汉语诗坛的实际现状:一个主要以古代汉语为语言规范和诗歌载体的传统诗词,一个主要以现代汉语为语言规范和诗歌载体的白话新诗,相互共存的二元格局。无论新诗旧体、总体说来都是有格律的诗。除传统诗词曲外,用现代汉语写的均是格律体新诗。从自身创作实践中体会到,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描写对象。结合个人当时心灵波动和情绪氛围,来选择最适合的承载体裁。让诗语伴随着脉动自然流淌,才最能表达作者真实的情感。试以我直接按时间和行吟顺序编辑的,“行吟在第三极”小辑、援引在此:(详见上文各章)
编辑后曾在网上和以打印件,征求过不少青年诗歌爱好者的意见和感觉。大多没有异常感,反而认为有跟着作者去旅行了一趟的认同,更多的是希望能附些图片和详细介绍。故以后新编各集,均依此并统题:“香生格律诗集”。 2022/7/25于盐都填漏补阙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