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我们一家连同妻子的闺蜜L女士到满洲里避暑。 满洲里是中俄边境线上的一座小城,城市规模不大,建设却十分精致。沿街的楼房色彩绚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紫、亮蓝嫩黄,互相搭配。楼房的顶部都是具有欧洲特色的建筑,或是尖顶,或是圆顶,争奇斗艳。过去,我也注意过城市的底色,例如北京的沉稳灰色、苏州的粉墙黛瓦,像满洲里这样五彩缤纷的城市却没有见过,今天一见,觉得别有趣味。城市里的商店很多都售卖俄罗斯产品,从面粉、食用油到望远镜、工艺品,门类繁多。街上的游客中也有不少俄罗斯人,男女老少都有。满洲里居民待客热情友好。我们到一家食品店买过几次食品,彼此认识了,老板夫妇便慷慨地提供优惠,帮助邮递,待若亲人。还有一次,我们在街上问路。一位女士给我们详细指路后,我们正向她致谢,路旁一位老人高声说道:“在满洲里给人指路是一种幸福!”说得我们也笑起来。 满洲里国门是我们所去的第一个游览点。一般地说,凡是有铁路或公路通往国境以外的地方,出境时所经过的门都可以叫做国门。但是,习惯上“国门”这个词往往专用于满洲里的铁路出境大门。进入国门景区要买票,每人80元。景区里面有使用过的内燃机车和飞机陈列,还有中俄边境第41号界碑以及各种红色史迹展览。国门是一座门字型大楼,长100多米,宽和高各40多米,国际铁路由此通过,人们可以进入楼内参观,还可以登楼用望远镜观看远景。国门呈乳白色,建筑宏伟,相比之下,对面的俄罗斯国门则显得黯淡和陈旧。两国边界之间是一段缓冲区,两国境内各自设有瞭望哨。我们遥望俄罗斯一方,一片荒凉,没有什么密集的建筑。 满洲里的夏日白昼很长。我们去的时候,每晚9点天空仍有亮色,而每早3点天上便开始泛白,因此,真正的黑夜是很短的,这应该是东北和内蒙北部的普遍特点,但是据说能够看到极光的地方则只有黑龙江的漠河。 我们借住了一所民居,地点在满洲里市所属的扎赉诺尔区,简称扎区,离市区大约三四十公里,乘公交需要40分钟左右。人们说,扎区的面积比满洲里市区还要大,依我们所见也大体如此。据说,这里在两汉时期属于匈奴左贤王庭辖地,不过却没有例如蔡文姬的遗迹。 扎区的气候果然凉爽。初到这儿的第一夜,盖着棉被竟然被冻醒,只好再穿上衣服。后来我们发现,这里也有很热的时候,最热的两天最高温度甚至达到39摄氏度,我们的皮肤很快被强烈的阳光晒黑。但是,此地的天气热而不潮湿,所以并不觉得太难受。另外,这里的住房墙壁很厚,将近一尺半,所以,即使在最热的时候室内仍然是凉爽的。 扎区的雨大、急、快。往往是不经意间望见远处升起了朵朵乌云,有的与地面氤氲连接,想必正在作雨,一眨眼间,乌云已经移动到头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再过一会儿又是云散日出。这样的雨,儿时在北京也经常见到,所以很感亲切,好像见到了久违的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