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长白山脚下的敦化,从小就是听着各种版本人参娃娃故事长大的,古老的人参娃娃的童话传说,给了我童年蒙上了一层浪漫而又神秘的色彩 。 儿时,常听长辈们讲人参娃娃的故事,开头总会说,从前有座山,山下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七、八岁的儿子,经常一个人进山里玩。有一天,儿子回来告诉父亲说,在山林里常有一个身穿红兜兜的小胖孩同他一起玩,让他觉得很好奇。父亲告诉儿子,那小孩子可能是人参娃娃,就让儿子上山玩时带一根针穿上红线,别在小胖孩红兜兜上,要是人参就跑不了啦!一天,儿子在山林中玩时,再次遇到穿红兜兜的小胖孩,于是将针别在他的兜兜上,果然是一棵金光闪闪的大人参呈现在眼前。讲到这里其实故事已经结束了,那时的我总感觉意犹未尽,希望能听到更多人参娃娃后来的故事。 人参在采挖过程中所衍化出的许多童话故事和传说,都带有浪漫主义和魔幻色彩,构成了现实生活中整体的人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流传至今。“放山”人一旦找到人参,一定要用事先准备好的红线系在人参的茎上。挖人参时工具很讲究,不能用任何金属器具,人参须根越齐全就越珍贵,所以就象挖出土文物那样慢慢挖。 我在后来的人生经历中对人参有了深刻的了解。人参,人们也叫它“棒槌”,药用价值很高,部位有人参根、人参叶,而通常所说的人参就是人参根。 四十多年前,我在敦化沟里新发村当“知青”,九月的一天,我和队长进山查看松树塔分布情况,然后,组织劳动力搞副业---进山打松树塔。那天,我和队长在山林中走了20多公里,这是一片针阔混杂林,既有次生林,又保留原始森林的原貌,林中横躺竖卧的朽木充斥丛林中,走近一片山坳中,队长突然指着面前丛林冲着我轻声的说:“那地方有一棵棒槌。” 我停住了脚步,我好奇的问队长:“在哪儿?” 队长往他的右边不远处一指,我看见了一朵红艳艳的花朵、花朵上花籽殷红殷红的。“是野山参”,我惊喜的跳起来。 队长说:“是个二甲子。” 我问:“队长,什么是二甲子?” 队长告诉我“二甲子”,是最小的人参,只有2片小叶。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亲眼目睹野山参的真容。 那时,在村里经常听老人们讲起“放山”的故事,据说老“放山”的经常独自一个人在秋天进山,在山上呆上个十天半啦月的,再下山时总会收获满满。1978年开春,我们村在西山坡开出一大片空地,扣上绿色塑料大棚种上人参,从那时起,人参走出了大山林便不在神秘,成了乡亲们致富的好项目。一天,我好奇去参园子看人参的生长情况,看参园子的吕老汉把装黄烟布袋子递给我,让我卷烟抽。我发现吕老汉的黄烟里有许多很绿的碎叶子,我问吕老汉:“吕大爷,这绿的叶子是什么烟?” 吕老汉“哈哈”一笑,说:“人参叶子,放在烟里抽起来清爽,还不咳嗽。” 不管吕老汉说的是真是假,从那以后,我和村里会抽烟的人,都在学吕老汉在黄烟里掺些人参叶子,抽起烟来真的很爽。 一晃儿,几十年过去了,人参娃娃的故事已经深入到我的灵魂。 自从女儿嫁到香港后,每次,从香港回来看我,临走时都特意去土特产市场买人参。女儿说,香港的朋友都让她买些长白山产地人参带回去。她公婆也是十分喜欢用长白山脚下生长的人参煲汤。女儿说,香港人煲人参汤所用的锅、搭配食材都很讲究。煲人参汤要用小火慢炖,需要几个小时才能熬好,这样才会使人参的营养成分充分熬出来。这样煲出来的汤有助于滋补五脏六腑。听完女儿说香港人煲汤,我的头都发麻发胀,这时间也太长了。我说,还不如我静静地坐下来,泡几片人参茶,坐在沙发上边喝边看电视舒服。 女儿走到一边,捂住嘴笑我不懂煲养生汤的好处。 近些年,随着敦化旅游业的大发展,人参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亮点。南来的北往的客人多了,人参的销量也火热起来。 一座座大山,相连着一个又一个村庄,相互传递着山外的致富信息。如今,敦化市润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为依托,整合人参种植的各个产业环节资源,为种植户提供配套服务,建设人参标准化产业园区,将“示范种植、农户承包种植、技术扶持、集中管理、保险承保、统一加工与自媒体销售”融为一体的战略构想。蓝图已经绘就,战略构想开始转变成瑰丽的现实。 一湾又一湾的溪水,流淌着敦化种参人的岁月。我坚信敦化润绿人一定会让人参产品走得更长、更远,在长白山脚下这片沃土上实现着他们的伟大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