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平原君 于 2023-7-4 16:44 编辑
明代河南有平原府吗?
前两年到山西洪洞县参观移民展览,有一件户部发给平原府幕宾带领移民(迁民提举史)的执照,让途径河南各驿站时予以供给饮食住宿。
我们把原文照录如下:
执 照 户部为山西迁……(照片未照全)
遣平原府幕宾康玄礼为本批迁民提举使。共计发遣贰佰零柒名。其中叁拾玖户,男丁玖拾捌名,女眷伍拾肆名。单身男丁伍拾伍名。即日启程,移徒(应为徙字之误)河南济源。沿途驿站均预食物饮水补给,或预通行住宿便宜,不得违迕。济源县凭此执照,清点人头,依律分派安置,并发回执。 准此 右照给提举使康玄礼收执 洪武廿八年玖月十五日 给照
我搜检明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均无平原府。在1945年3月,日本侵略者把河南沦陷区划分出一个省,名字就叫平原省。新中国成立之初,也设立过平原省,省会是新乡。后来撤销,一部分并入河南省,一部分划归山东省。平原省只存在了3年零3个月。 山东省有一个平原县,是秦朝实行郡县制以来旧有的老地名,历代沿革有称平原郡、平原国的,陆机就作过平原内史。但一直没有废过平原之名,元明清一直称平原县,明代隶属德州,从来没有被设为平原府。此平原,与河南相隔甚远,在山东省北部,靠近河北,与曾经的平原省(山东省西南部与河南的金乡一带)也毫无瓜葛。 那么这个迁民执照上的平原府是哪儿的呢?首先我想到的应该是河南省的,因为是代领移民到河南济源县,按常理自然应该河南省派员来带领移民。但查《明史》河南并无平原府,日前本人去河南旅游,参观河南博物院,特意留意河南省的历史沿革,馆内所列的明代河南所管辖的府州县也均无平原府。或者因为是明朝初建,沿用元代的旧名称?查《元史》也并无平原府。看来似乎这个平原府不属于河南省。 随后我想,或者是山西省派员率领移民赴河南,因为毕竟是由山西外迁,由山西派员率领也是有可能的。但查《明史》山西也无平原府。 最后我们又回到了山东的那个平原县。虽然这批移民是从山西迁往河南,与山东省的平原县毫无关系。是不是有一位原来做过平原县幕宾叫做康玄礼的先生,当时正好在移民办事处(或者就是平原县派去洪洞县接移民的人员,而办事处分派给平原县的移民尚未集结),或者与移民办事处人员相识,却又闲适无事,被管事者临时抓了个差,派他作“本批迁民提举使”,率领这批移民去河南?有人会问,移民办事处为什么抓康玄礼的官差呢?我们看一下这位康先生的身份,他不是平原县的官员,只是平原府的一位“幕宾”,所谓幕宾,无职无权,只不过是长官请来帮忙处理事务、出谋划策的人员而已。因为他不是政府官员,移民处才有权派遣他;正因为他是幕宾,有丰富的办事经验,才派他任“迁民提举使”这个官差。这份执照上的“平原府幕宾康玄礼”这句话只不过是表明康玄礼的身份而已,与平原府(县)政府并无关系,也即并非平原府(县)派康玄礼率领移民去河南。也正因为如此,移民处的办事员或者对平原县不太熟悉,从而把平原县错写成了平原府。把平原县错为平原府的原因,也可能是平原县是历代有名的大县,如明朝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平原在修县志时.当时的平原县知事刘思诚在为本县志写的《后序》中就说:“平原为郡,昔日一大都会,与青州、河朔悬衡胜。”清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平原时写的《过平原》一诗中也有“大都龙门务辞工”之句,也把平原称为历史上的“大都“。移民处的办事员大概只知道平原的大名,是府还是县却没弄清楚。 如果此说不能成立,那么就只有另外一种可能:这份移民执照是赝品,是伪造的。但这种可能性不大。我们无法验证原件的纸质年代,但从情理来推测,一般作伪者在细节上有破绽,在大处不会有漏洞,也即作伪者不会把平原县写成平原府。
202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