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我因病住院二十多天后,我们又来到了涞源。 重返涞源的原因,除去气候依然闷热难忍以外,还有一点就是医院生活实在造成的消耗太大了。由于正好赶上台风带来的暴雨天气,交通极为不便,妻子也只能连续多日待在医院里,叫苦不迭。这样,我们在我病情稍微见好之后就回到了涞源,过起了两人生活。 这次回到涞源,当然感到天气清凉了很多,也爽快了很多,夜间要盖两床薄被才能入眠;但是,使我们最感愉快的还是一个“静”字。 涞源本来就是一个不大的县城。我们的住处又位于城乡交界的地方。从马路转入一条小街,几千米见方的一块区域内都是带着小院的平房,偶尔可见二层楼。小巷纵横交错,区域的边上是老乡们种植的玉米田。抬头看去,不远的地方便是连绵苍翠的群山。区域里车辆和行人都很少,街道上空荡荡的,偶尔有人骑着电动车卖菜,完全没有了在北京时楼下车水马龙,人流不断,噪声刺耳的干扰。 白天已经很安静,到了晚饭过后,四周更是寂静无声。点一根烟,泡一杯茶坐在廊下,抬头是明月当空,四望是豆棚瓜架,周遭唯一的声音是阶下草丛里的虫鸣,却更衬托出了环境的安谧。 恰好读到一篇网文,里面写到: “宁静是什么?是溪流潺潺、是绿树成荫、是阡陌纵横、是鸟鸣蛙声、是斜风细雨、是落叶缤纷,是在皎洁的月光下发呆,是面向田野、伸展手臂、大口呼吸。” 确实如此,然而,我感到的静还不仅是环境的静,而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静。在这里,我终于摆脱了几十年来的精神约束和苦心思索,我终于可以想象自己所想的,甚至什么都不想,让自己的灵魂漫游四方,无拘无束。 然而,我忽然出现了一种自嘲的想法:这里就是世外桃源吗?我想起了哪位作家的话,大意是作家和诗人来到农村,称赞说:这里真是仙境啊!但是,他们并不了解当地人的苦处。 我们的房东是一位五十几岁的壮汉。他每天上午开车为人送货,下午到一家餐馆去帮工。他的夫人也在打零工。儿子刚刚从部队复员,正在自己求职(用他的话说:花钱是免不了的),女儿还在读中学。周围的住户情况大同小异,经常可以看到“此房出售(租)”的告示,居民们也大都衣衫褴褛。相比之下,想起我们靠着退休金来享受避暑的乐趣,心里竟然隐隐地感到一丝愧怍——虽然,我的退休金也是血汗换来的。 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大家富起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