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腊八节的来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6:45
  • 签到天数: 96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09:33: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独享独行 于 2016-1-16 09:37 编辑



    腊八节


    2016-1-16 09:35 上传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历史简介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佛教起源据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弃位出家,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 焕发。之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世、未来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从此,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既由此而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休息,天鼓齐鸣,发出妙响,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6:45
  • 签到天数: 96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09:43:05 | 只看该作者
    神话典故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6:45
  • 签到天数: 96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09:44:16 | 只看该作者
    各地习俗编辑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 。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8]
    腊八粥
    腊八粥也腊八粥
    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6][9]
    提起“腊八节”,大概多数人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喝腊八粥”,真正的老北京习俗更多的还是从清朝开始。肖复兴表示,就腊八节来说,几乎所有习俗都是围绕喝腊八粥进行,但最早腊八粥是供穷人食用,“到了年底穷人没有吃的东西,将锅盖、缸沿打扫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习俗,最终传到官府、宫廷和寺庙。”[9]
    腊八粥
     在漫长的民俗演变过程中,许多俗语也随之出现,即“送信的腊八粥”,“过了腊八就是年”等。肖复兴解释,作为节俗来讲,如果说过年是一首交响乐,那麽腊八节就是第一章“前奏曲”,“过年”由此拉开序幕。而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五味俱全”,“八宝”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含有一席之地,与“八宝”对照,这是与腊八节中与穷人相关的地方,慢慢演绎成今天所讲的民俗。[9]
      “如果失去了这层含义,那就是被剥离了核心。过去旧社会存在对立分离的现象,腊八粥在那一天的意义才非比寻常。”肖复兴称。[9]
    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8]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10]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11]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11]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6:45
  • 签到天数: 96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09:45:34 | 只看该作者
    陕北人怎么过腊八节


    陕北地区从古到今,文化底蕴十分浓厚,尤其年节文化,更是独特。腊八节也是陕北重要的节日。腊八这一天,陕北人同样要吃腊八粥,但陕北人不叫腊八粥,而把腊八粥称作“焖(men)饭”。
      “焖饭”的用料十分讲究。一般以陕北特产黄软米为主,就是将当年打下的软糜子放在土炕上炕干,接着在石碾上将软糜子碾掉外壳,然后用簸箕簸掉糜糠(外壳),剩下的就是黄软米。黄软米煮熟之后又软又黏,味道甜美。过去陕北做“焖饭”必须以此为主料。
      如果没有黄软米,用酒谷米也可以。酒谷米也是一种软米,但品质、色调、黏度均比不上黄软米。再加红小豆、豇豆等各种豆子。有些地方也加一些干果类的,如红枣、葡萄干等,一般也要凑足八种。还有的用白面捏制一些类似鸟的脑袋、老鼠的尾巴等加在里面,说是这样下一年的庄稼地里没有老鼠和麻雀等自然灾害。这一天,陕北一些地方禁忌吃菜,据说吃了菜,第二年庄稼地里容易生长杂草,会造成粮食减产。
      陕北人做“焖饭”不在腊八节的早晨,而在腊八节的前一天晚上。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的婆姨们把白天准备好的黄软米、豇豆、红小豆以及红枣、葡萄干等放在铁锅跟前。豇豆、红小豆等豆子事先就要浸泡,这样便于煮熟。等水烧开了,先把各种豆子放进去,煮上一段时间,等豆子快要熟的时候,再把黄软米、红枣、葡萄干等煮进去。这时用旺火烧,等水大开之后,就把火压小,用慢火慢慢煮,煮上一小会,再把火往小压,直至锅里看上去冒些小气就行,这样锅里的粥就处在一种“焖”的状态里。这应该就是叫“焖饭”的原因吧。
      好的“焖饭”就是不干不稀,又黏又软,绵香甘甜。常听奶奶和母亲说,做“焖饭”主要难在  “焖”上,火大了,“焖饭”会烧糊;火小了,往往“焖”不熟,即使熟了,但香味不浓。因此,既要掌握好火候,还要下料适当,包括用水的多少,都有很大的关系,水少了,“焖饭”会太干,黏度不好,吃起来干巴巴的,口感不好。水大了,就会做成稀饭。做“焖饭”的确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过去,有的婆姨做不了“焖饭”,就请人来做。有经验的做的好的,把火压好后,就上炕睡觉去了。一觉睡到第二天早晨天大亮,然后起来,用小铁勺盛上一些小麻油,放在火上加热后,再加上一些葱花炸黄,然后揭开锅盖扑在“焖饭”上,这样一锅又黏又软香喷喷的“焖饭”就做好了,便可以吃了。
      吃“焖饭”前,男人或男孩先盛上一碗“焖饭”,用筷子夹些“焖饭”放在灶王爷前,然后是窑面上的天神、土地神龛,再是石碾、石磨、仓窑、牲畜圈棚和院前的果树、枣树上都要粘上一些。有的地方还拿“焖饭”喂鸡、羊、猪、牛、驴等牲畜。这样做的目的是期待来年枝繁叶茂,六畜兴旺,五谷丰稔。这个习俗应该就是古代“腊日”这一天祭祀天地神灵,驱邪避灾,祈求丰收和吉祥习俗的保留。
      陕北在进入腊月的第一天,大人都要给孩子吊“腊牌牌”(有的地方叫“枣牌牌”),就是用细麻绳把红枣、干草节、煮熟的黑豆(过去用作喂驴的饲料)间隔性地穿成串,在末端缀上五色丝线、 色布条和一粒蒜瓣,然后吊在孩子胸前衣服的左右上方,一个孩子胸前吊两串,一直要吊到腊月初八。到了腊八这一天,就可以取下“腊牌牌”,孩子们就可以吃掉上面的红枣、黑豆。因此,腊八也是孩子们快乐的节日。这个习俗,包含着陕北抚育孩子的一个独特理念:孩子小时候要“贱”,  “贱”了好抚育。因此在“腊牌牌”上穿上牲畜吃的干草节和煮熟的黑豆(过去用作喂驴的饲料),期盼孩子就象牲畜一样皮实,也没有恶煞邪气来侵害。
      农耕社会,庄稼收成的好坏至关重要,农民都有事先知道来年收成好坏的欲望。腊八这一天,陕北的农民都有预测天气,看来年庄稼收成好坏的习惯。这一天天气如果晴朗,来年的庄稼一般就不会太好;如果这一天天阴的厉害,黑沉沉的,来年的庄稼就会丰收。陕北农谚中“明冬暗年黑腊八”,说的就是这一现象。这一天,也有将第一碗焖饭放在院墙的高处或碾磨上,等焖饭冻结之后,观看饭面的凹凸来预测来年的丰稔与歉收。也有用碗将饭汤倒在院处,观看裂纹情况来预卜的。这些预测不是迷信,而是陕北农民世世代代从事农事活动的经验总结,凝聚着陕北农民的智慧。
      过去,腊八这一天,出嫁的女子不能在娘家过夜,有些地方说,不忌腊八妨婆婆;有些地方则说妨娘家爸爸。俗语有“不忌腊八,婆婆变成哈巴”和“不忌腊八,会死娘家爸爸”。因此,出嫁的女子都要在过腊八前回到婆家。这种习俗过去十分讲究,现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仍然流传,但已经很少了。
      陕北俗话有“过一个腊八,长一根镢把”的说法,意思是说,过了腊八,白天的时间就长了不少。过去,陕北农村一过腊八,就开始着手来年农业生产的准备工作,如掏羊圈、补口袋、垫鞍帐、编筐篓等等。现在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些活计大都消失了。但作为社会生产印记,恐怕还要长时间留存。
      腊八,在陕北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日子,上承冬至,下启立春,腊八一过,红红火火的年节就快到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6:45
  • 签到天数: 96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2:06:1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去西安大兴善寺施粥,我和保姆还领了两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3-9-2 09:49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6#
    发表于 2024-1-19 14:30:07 | 只看该作者
    腊八过了,年就到跟前了。

    点评

    问好秀才!年很快就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19 15: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6:45
  • 签到天数: 96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15:23:13 | 只看该作者
    三庸秀才 发表于 2024-1-19 14:30
    腊八过了,年就到跟前了。

    问好秀才!年很快就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16 01:22 , Processed in 0.1049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