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记者对邓钧先生的采访 [打印本页]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2 22:15
标题: 记者对邓钧先生的采访
网友邓钧先生今年已经94岁高龄,一直积极从事广东方言研究工作。这是他86岁时记者对他的采访记录。


86岁高龄仍潜心研究家乡方言
--邓钧希望通过对比,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江门日报记者 吕玉廉

    近日,由邓钧主编的《开平赤坎江南音字典》举行首发仪式,仪式上,前开平市委书记、市文化促进
会会长谭思哲高度赞扬了邓钧为传承侨乡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决定由市文化促进会给《开平赤坎江南
音字典》编委颁发10000元的特别奖。

    这不是邓钧第一次主编开平音相关的典籍。早在2000年,在开平市政府和海内外开平乡亲的支持举行
首发仪式。当时,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的秘书、中国新闻社离休干部司徒丙鹤先生在看过字典的书稿后评价
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开平方音字典》的出版是一种创新,将对保护、记录开平方言,发展开平的文
化事业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开平人,我为家乡能出版这样一本书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根据公开资料和开平文化界人士的介绍,邓钧原名邓禹钧,1930年出生在开平赤坎小海莲塘里,1953
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师职教员、副教授(离休)、长沙
电脑专修学院英语教授、湖南省语言学会会员。是怎样的热情,让一位年过八旬、精通两门外语的教授,
在离休后依然发挥余热、潜心研究家乡方言?在《开平赤坎江南音字典》的首发仪式上,邓钧并没有出现,
当记者提出希望采访他时,开平文化界人士都表示“很困难”,因为86岁高龄的他远在湖南长沙国防科技
大学第一干休所。



    A

    三本研究开平方言书籍凝聚作者二十多年心血

    当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邓钧时,他非常热情地向记者分享他编写这几本书的心路历程,在一个多小时
的电话访谈中,邓钧非常健谈。他说自己现在更习惯说普通话,因为几十年来,自己身边的老师、学生来
自全国各地,普通话是日常交流的语言。不过即使离乡背井几十年,身边没有开平话和广州话的语言氛围,
但他依然对乡音念念不忘。
    “我最熟悉的母语方言是我从小习得的开平赤坎江南口音的开平话,这是我学习其它方言和普通话的
基础。”邓钧介绍,同时因他的母亲和同村的婶婶是台山人,所以也会听台山话。1943—1949年,13岁的
邓钧到开平县立中学(如今的开平一中)读书。由于当时老师上课说的是广州话,从小说开平话的他学会
广州话。此外,由于开平与海外华侨联系密切,英语课也是当时的必修课程,邓钧在读书期间的英语成绩
一直非常优秀,初显他的语言天赋。1949年6月,邓钧和十多位同学奔赴恩平山区参加解放军粤中纵队。
1950年他调干去北京学习俄语,1953年8月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从此留在北方工
作。在北京学习期间,除了学会俄语,他还学会了普通话。在以后的工作里,邓钧长期在大学从事语言研
究和参加外语教材的编写。离休前,他曾教过大学俄语11年,大学英语20年,编写过俄语和英语课本,也
发表过不少俄语和英语方面的论文。

    那离休后为什么不继续俄语和英语的研究,而改为研究方言呢?“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武陵大学
(后改名为武陵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部门,随着香港游客的大量涌入,内地导游
由于不懂广州话,无法与游客交流,于是聘请我当旅游系顾问和粤语老师。”邓钧回忆道,由于那时买不
到粤语教材,于是他重新复习粤语并编写了粤语讲义,后来编成正式出版的《粤语基础教程》(配音带),
从此改行研究粤语和粤语的次方言(开平话和台山话)。

    1990年,他着手编写《开平方言》,首先收集一些粤语词汇,录入电脑,同时从麦耘和谭步云编著的
《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中选出开平话也适用或可能适用的词语,并用国际音标注上开平话。到了2000年,
此书初稿终于写成,他寄回开平请编写组成员补充和修改。在编写组成员司徒星、关乃宏、邓绍康、关干城
等的协助下,2000年3月,《开平方言》终于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开平方言词语3000余条,谚语、歇后语
300余条。

    在《开平方言》出版以后,邓钧又在司徒星和关乃宏的建议下,着手《开平方音字典》的编写。当时
开平已有内部印刷本《开平音字典》,由开平市教育局教研室和开平市教师进修学校编写。他得知该书没
有再版的计划,而开平一中语文科原组长邓振德老师是该书两个主要审校人之一,于是邀请邓振德老师担
任《开平方音字典》的主审,全书经邓振德和编写组逐字审校多次,并送开平市教育局审阅,得到的评价
是“此书的学术价值不可低估”。2003年,《开平方音字典》正式出版,在书店公开发行。

    按理说,随着《开平方音字典》的出版发行,对开平方音的保护工作也足够了,但邓钧并没有停下
来。“《开平方言》和《开平方音字典》是以赤坎圩的口音为代表。”编委会成员司徒亮向记者解释道,
开平方言众多,分成几大派系,其中水口音接近新会司前音,苍城、马冈、龙胜、大沙等镇口音接近新
兴音,而荻海、新昌、长沙等地的口音接近台山音,因此赤坎口音最能代表开平音。此外,他介绍,早
在600多年前,司徒氏先祖新唐公就从珠玑巷搬迁到如今的赤坎,在开平聚居的历史比较悠久。“当时这
里还不叫赤坎,司徒氏族人大多从事农耕工作。”司徒亮说,300多年前,部分赤坎司徒氏族人搬迁到金
鸡、蚬冈等地,影响了当地的口音。

    邓钧也认同开平方言应以赤坎墟为代表的观点。他进一步说,赤坎镇横跨潭江,主体部分在潭江以北,
主要说赤坎墟口音;而潭江南边的口音(开平赤坎江南音)以护龙墟为代表点。“前者和后者声母相同,
声调相同,但韵母数不同,前者韵母只有40个,而赤坎江南话韵母有50个,组成的音节也多,有1700多
个。说这两种口音的赤坎人各说各的话,互相交流,完全没有问题。”由于从小说赤坎江南音,他对此更
有深入的了解,并认为很有学术研究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所以邓钧在编写了《开平方音字典》后,再花
时间编写《开平赤坎江南音字典》。此字典收字8978条,与普通话对照的方言词语800多个,姓和复姓640
多个,有汉字的开平赤坎江南话读音、普通话读音和词语解释,包含300多条成语和熟语。记者了解到,
除了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编写工作外,邓钧还自费1.3万元用于印刷,对于此书的面世,可谓不遗余力。

    B

    希望通过对比

    帮助年轻人学好普通话

    “您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推广开平方言?”当记者提出这个疑问时,邓钧马上纠正了记者的说法。
“我编写这几本书,不是为了让外地人学开平音,而是想让开平人学好普通话。”邓钧介绍,编写《开平方
音字典》和《开平赤坎江南音字典》的宗旨是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首先是识字,认识字典8000多个汉
字,会写会用,不要写错别字;其次是正音,说开平当地口音时读音正确,说普通话时发音也正确;最后是
学习普通话,通过开平当地口音和普通话在语音和词汇上的对比,掌握两者的对应规律,从而学会用正确的
普通话语音和词语说话,起码让北方人听得懂,不觉得别扭。他说,这也是自己学习语言的心得体会——将
赤坎江南音与广州音对比,将广州音与普通话语音对比,将普通话与俄语语音对比,将俄语语音与英语语音
对比,就是这样,他通过每一种口音和语言语音的对比,掌握当中的规律,从而比较准确地掌握多种语言。
“这几本书都是我学习的心得,希望能帮助开平的年轻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当然,从长远来看,编写方音字典也有保存当地方言的作用。”邓钧说,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普通
话和广州话成为通用语言是趋势。近年,江门五邑地区的口音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江门市区的口音已向广州
话靠拢,这一方面是外来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粤语节目的影响。而开平地区虽然仍保留了原有的口音,
但也已经慢慢在变化。但是在本地人占绝对优势的小城市,当地方言还会长期保存,不过在词汇上要发生变
化。“短期内不担心开平音会消失,但也有必要抓紧时间以文字的形式将开平的语音和词汇记录下来,这是
对当地文化的保护。”他举例说,以前广州话称呼“婆婆”(丈夫的母亲)为“安人”,但如今广州话已没
有这样叫法,大多称呼“奶奶”或“妈”。“如果不记录下来,可能以后就没有人知道这种叫法了。”邓钧
说。

    C

    将出版《台山方音字典》修订版

    《开平赤坎江南音字典》举行首发式时,邓钧正忙于《台山方音字典》(普通话对照)修订版的编写
工作。2003年,在《开平方音字典》出版以后,邓钧就和台山宁城诗社林荣耀先生合作,共同主编《台山
方音字典》,这本字典是在《开平方音字典》的基础上编写,编委成员包括台山市文化教育界人士和原
《开平方音字典》部分编委成员。

    《台山方音字典》(普通话对照)于2004年4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和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该书
的出版经费主要是那年音像出版社给我的稿费10000元(《最新粤语教程》的稿费)和我向编写组4位编委
的借款。”邓钧说,该书第一次印刷2000册,大部分由台山市新华书店和新宁书店经销,第一批书送到新
华书店以后,3个月内就销售一空,收回了大部分成本费,还清了编写组内债。新华书店要求继续进货,于
是编写组稍作修订,用收回的成本费再加5000元,重印2000册,两次共印4000册。但是第二次印刷本市场
不大,直到2015年年底才销售完,但书店反映还经常有读者要购买此书,因此他们希望进货。

    “事隔多年,原来出版社的合同已经过期,需要向出版社重新申请出版号才能出版。从经济上来说,
并不合算。最初我不想再版了。再三考虑,我已经在电脑上将此书修订了,我今年已经86岁,可以帮助审
稿的、仍然健在的台山编委都在80岁以上,此书不再修订出版以后就没有机会了。”邓钧说,于是他决定
从离休金中拿出一笔经费,向江门市申请一个非营利性刊物准印证,内部出版字典修订版,自费印刷1000
册,赠送给有关部门和图书馆,以满足读者需要。“估计8月底以前可以完成审阅校对工作,9月初可以付
印,在国庆节长假以前可以运到台山。”

    在采访最后,邓钧再三表示,这几本书的编写,除了他自己的付出,还离不开家乡的编写组成员关乃
宏、邓绍康、司徒亮、关干城、司徒星(已故)等老朋友的帮助。“我不在开平,之前都是靠长途电话和
家乡的编写组成员联系编写工作,如今我年纪大了,出门要有人陪同,行动不便了。”他计划,《台山方
音字典》(修订版)完成以后,接着就是修订《开平方言》(配音带),该书和音带是由湖南电子音像出
版社出版,已经售完,该出版社现在可以出带书的音像制品,邓钧正在落实相关工作。

                                               原载于 江门日报 第C03版:聚焦  
                                               2016  年 7 月 29 日 星期 五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2 22:24
希望陕西的作家也能出本陕西方言!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2 22:24
陕西也有方言,地方戏秦腔里有很多陕西方言,我偶然也会说长安方言。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3 18:19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12 22:24
陕西也有方言,地方戏秦腔里有很多陕西方言,我偶然也会说长安方言。

老师唱秦腔吧?
作者: 铁风    时间: 2024-4-13 23:06
向专家致敬!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3 23:55
铁风 发表于 2024-4-13 23:06
向专家致敬!

邓老也是一位活跃的网友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4 07:10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24-4-13 18:19
老师唱秦腔吧?

会唱几段,我发过《我的秦腔情节》。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4 21:31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14 07:10
会唱几段,我发过《我的秦腔情节》。

老师多才多艺!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5 06:54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24-4-14 21:31
老师多才多艺!

老师过誉了!只是一种个人兴趣罢了!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5 18:26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15 06:54
老师过誉了!只是一种个人兴趣罢了!

老师唱歌很好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5 19:45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24-4-15 18:26
老师唱歌很好

谢谢老师支持!这是我的爱好。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6 18:38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15 19:45
谢谢老师支持!这是我的爱好。

很好听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7 22:50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24-4-13 18:19
老师唱秦腔吧?

喜欢家乡戏,能唱几段如游西湖  三娘教子  等。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8 20:15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17 22:50
喜欢家乡戏,能唱几段如游西湖  三娘教子  等。

那好那好!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9 12:43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24-4-18 20:15
那好那好!

我写过一篇《乡情——我的秦腔情节》,已在社区顶上来了!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9 17:56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19 12:43
我写过一篇《乡情——我的秦腔情节》,已在社区顶上来了!

好的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9 18:21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24-4-19 17:56
好的

希望老师修改!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20 18:03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19 18:21
希望老师修改!

不敢不敢,我不会唱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21 06:38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24-4-20 18:03
不敢不敢,我不会唱

老师:那是请您修改文字。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