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林林讲北平“漳州会馆”的旧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0:49: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林林讲北平“漳州会馆”的旧事
文/陈镜清

最近,漳州文库编委会整理出版古籍《漳郡会馆录》,这是漳州古籍文化研究的珍贵成果。《漳郡会馆录》记事,基本覆盖有清一代北京漳州会馆的历史沿革。这部《漳郡会馆录》辑于光绪年间,其记事延续至宣统三年(1911)。其实,在京城设置“漳州会馆”早已有之。
庄亨阳《秋水堂集》就收录了《续置漳州会馆碑记》。该《碑记》记载:“吾漳会馆,肇顺治间,洎雍正年,宗伯文勤蔡公,以公车日盛,迮不能容,率合众力别典煤市宅一区,直六百两。时林君孚亭谒选居京,捐金若干,云以成其父志,郡人义之。”
翻阅《漳郡会馆录》,促使我想起,晋京采访漳属同乡老前辈林林时,他谈到了北平就读“中国大学”住漳州会馆的往事。
1996年仲夏的一天,我征得林林老先生同意,到北京崇文门东大街22号楼,登门拜访这位杰出的新闻界老前辈、著名书法家、诗人。诏安人多数喜茶,我带上“诏安八仙茶”做伴手礼,拜访林老。他已八十六岁了,还亲自开门领我到书房接受采访。
看到“诏安八仙茶”,林老格外亲。访谈就先从茶事聊起。他讲了送“八仙茶”给书法大家赵朴初的情景,特别是赵老赋诗称赞“八仙茶”。同时,还讲了古代茶诗和中日茶文化交流的故事。原来林林老前辈,还是一位茶文化大师。
品茗之后,林老就我拟写的访谈提纲要求,回忆起离开漳州来北平求学的情景,其中有一大部分讲述在“漳州会馆”的故事。
林老回忆说: “1927年,我到漳州龙溪第三中学高中读了一学期后,被诏安县召回老家当小学校长。但我自感学力不足,当了一段时间,想争取再读大学。1929年,因有同乡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我只身北上,也想进这所学校学习。中国大学是1913年由孙中山、宋教仁、黄兴创办的,旨在培养建国人才。宋教仁兼任校长,黄兴兼第二任校长,黄花岗烈士林觉民之兄林长民,曾是第四任校长。革命先驱者、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的李大钊曾在这所大学任教。是年夏,我进入中大政治经济系学习,四年后毕业。在校期间,我曾多次到漳州会馆参加活动。”
林林说,他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时,就住在漳州会馆。在漳州会馆他结识了许地山。1930年,北平的漳州会馆开馆务会议,他也参加。会议主持人却是燕京大学教授许地山。他当时觉得许地山是大名鼎鼎教授、文化界名人,却愿意为家乡的漳州会馆事务操心,亲力亲为,甚为敬佩。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写的就是漳州的“落花生”,因为漳州对花生都叫为“落花生”。写这篇散文时,许地山就在漳州当老师,所以就有署名“龙溪许地山”。散文《落花生》,寓意高尚,林林说在家乡时就读过,令他难忘。在北平“漳州会馆”能认识到许地山教授,又跟他一起参加馆务会,“真是幸事”。后来,许地山与燕大当权者司徒雷登合不来,1935年8月主动应聘到香港大学任中文系教授,主持中文系工作,建议革新。后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香港分会任职,也为宋庆龄保卫中国同盟做了许多工作。柳亚子先生称赞他说:“香港文化可以说是许先生一手开拓出来的。”任继愈说他是“道教研究的先驱者”。
林林说:“1941年3月,我从桂林到香港,在某个文艺联欢会上,向许地山教授请教,与他亲切交谈。这年6月我离开香港到菲律宾,8月间就听说许先生因心脏病离世,终年才四十八岁,英年早逝,令人痛惜。1955年我任驻印度大使馆文化参赞,读了他所著的《印度文学》,以及他翻译的印度故事集。此是后话。”
“陈伯达也住过漳州会馆。”林老讲起在漳州会馆与陈伯达往来的情况。陈伯达1931年从苏联回国,在北平被国民党逮捕。“苏联那时在大家眼里是红色的世界革命根据地。从红色首都回来,国民党知道了,难免要以监狱侍候他”。陈伯达被捕了,国民党要员张贞与华侨领袖王雨亭出面把他保释出来。
“张贞是什么人?国民党中央委员,福建籍将官,中将或上将,起码中将吧,地位很重要。陈伯达当过他的秘书。他很爱才,明知陈是共产党,也要保他。”
陈伯达出狱后,与林林同住在漳州会馆一个院子里,常常见面。陈伯达举目无亲。他病了,经常咳咳吐痰。林林帮他去取药。陈伯达是个读书人,研究问题做学问,经常要买书找资料。林林回忆说:“他要读谭嗣同的《仁学》,我跑到琉璃厂帮他买来。我那时很崇敬共产党。”
“1933年,中国大学教授吴承仕办《文史》杂志。我和陈伯达常投稿。陈伯达写历史方面的文章。我主要写作,从日文翻译苏联研究俄译《源氏物语》的文章。陈伯达一口闽南惠安音,讲课不行,写文章倒在行。我离开北平之后,吴承仕教授的进步很受陈伯达的影响。”
由于同乡,又曾在北平漳州会馆住同个院子里,加上都是《文史》杂志的撰稿人,所以,以后林林与陈伯达有几次往来。

2022年6月13日初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10:52: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陈镜清老师文。

点评

多来赐玉,远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6-9 1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6 21:02
  • 签到天数: 46 天

    [LV.5]常住居民I

    板凳
    发表于 2024-6-9 12:05: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看旧事,得新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6 21:02
  • 签到天数: 46 天

    [LV.5]常住居民I

    地板
    发表于 2024-6-9 12:08: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清平乐 发表于 2024-6-9 10:52
    转帖陈镜清老师文。

    多来赐玉,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9-8 10:03 , Processed in 0.72900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