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编外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顺江逆河万里行(旅行散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16:04:04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4-7-19 20:41
    感触很深的文字,过去,现实,叙述的都很动情。

    谢谢首版提读,夏日炎热,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2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16:3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4-7-25 16:33 编辑

    八:神游白鹭洲公园

       在东水关遗迹公园内,我看了一份漫画式的浏览路线图。方才知道、原来我们的车儿,竟然是顺着城墙根、进入了白鹭洲公园入口。目前正处在两大公园的后门位置,算是进入了明长城内的老城位置。离著名的夫子庙很近、离明故宫遗址、中山陵,总统府都不太远。且明确的指明了、眼前有两条选择:东水门到中华门游长城线、和步行游夫子庙核心景区路线。我们自然选择了后者,同时从安全角度考虑、把车停到了公园内门里去。

       果然将车移到停车场后才发现、那里才是公园收费的东门,原来这里是明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别业,历史上又称徐中山园、东园或太傅园。其实就是供应徐家的蔬圃果园。当时这里接近城墙水关、比较荒凉,包括前面的河道和连着河道的一个伴城小湖。显出独具野趣的特色、徐氏后人扩建为园林后称东园,成为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地。但历史就是历史、几经改朝换代,早在清代东园便已废弃,城墙根一带已成游民聚集的民宅。至民国定鼎重建时,因在现鹫峰寺故址内发现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石刻诗碑,故将“东园”改名为“白鹭洲公园”。也正因为此、外地人因慕李白诗名,误以地理名入此园者亿兆。真是假假真真、实实虚虚,让人莫衷一是。

       入园后首当其冲的是一座北朝南、小巧精緻的寺院侧影,显得极为幽静雅致。寺门上嵌“鹫峰禅寺”匾额。发现正值闭园改造、目前这园里开放的,仅仅就是一条从其内东门到北门的人行通道。究毕古鹫峰寺在明朝英宗天顺年间、就已经创建,曾经由皇帝朱祁镇御笔书赐“鹫峰寺”、以纪念唐名僧鹫峰大师。当年还有一定规模,而比徐达后裔徐天赐在正德年间、将这里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东园还早三、四十年。说白了虽然同处一地、本身就不属同一地盘,自然也无权断人家的香火。与其并列在这一段路上的还有,一座门楼较小的民国时期建筑。座西面东、与鹫峰寺西侧的围墙,相对构成了北门进园的大通道。门面虽不起眼、上面题的江南韵府”四个大字,到也十分清雅。细看题款为:百岁老人夏征农题,侧面墙上嵌有一方小小的“江苏省江南诗词学会”的铭牌。估计里面有院子还应有小园。江南自古重文风、省级学会有这么一个良好的会址,也算实至名归。当然这里也有些公园的介绍、导游地图等,有几个当地老者在闲逛。虽然没开园、内东门到北门仅仅是围着寺院倒一个拐,最多两百来米的通道。还是从当地人口中和官方介绍上,也了解了一个大概。

       原来李白诗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明代都还列为“金陵十八景”,清康熙、乾隆南巡时也还曾到此一游。但随着岁月流逝、近代长江泥沙淤积,江道西移。沙涨水落、白鹭洲与长江南岸渐渐相连,形成了沙洲圩。对这已经消失的景观,不但当地人,包括全世界的华人知识份子、都很怀念。故民国重建东园时才定名白鹭洲,含有借地缅怀之意。其后似乎更是向这个方向大步前进,其园内单水面就占全园四分之一。水面以聚为主。亦聚亦分,迂回曲折。据说按古时神州亦称九州的说法,将全园陆地分隔成形状、大小各异的九个片区。主游览区都成水中之洲、或隐或显,似断似续、蜿蜒不尽。让人充分感受江南水乡的山弯水绕,回环蕴蓄的园林妙趣。

       其后更以各形各式的风景小桥、架设于水域之间,既沟通游客步道、又添无数以桥为名的景点。具独特形态的桥多达十多座、形成如合肥三河镇似的小桥特色景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更利用当时拆除市内小铁路基时的土石方、与疏浚的湖泥堆砌而成现在的湖心岛。且将其以白鹭岛命名、园中更建有白鹭塔,湖中塑有白鹭群雕。这种心情、自然大家都能理解,究毕“三山两水”千百年来早成了南京的指代。怀旧的心理虽属人之常情,沧海桑田的变迁却没人能阻挡、该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
         古都名胜多,已汇秦淮河。今朝南京眼,高吟时代歌。*

          *“南京眼”为2014年举办青奥会而建的长江上首座观光步行桥,起点于文化体育公园内,终于江心洲青年森林公园。八百多米的桥上有两个巨大的圆环被钢索斜拉着,因形状酷似两只大眼睛而得名。每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桥上的灯光就会变换着不同的颜色"南京眼"便成为了南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古白鹭洲就位于江心洲东部,由于地貌变化现已与陆地相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3#
    发表于 2024-7-25 22:52:55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背影,真实而又模糊。

    点评

    是呵,逝者如斯夫……百日炎炎、多保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7-31 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24#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7:09:07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4-7-25 22:52
    历史的背影,真实而又模糊。

    是呵,逝者如斯夫……百日炎炎、多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7:1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4-7-31 17:20 编辑

    九:夜泊秦淮----儿时的功课

       说实在的南京这老城区、还没彻底改造过的地方,别说在这发达地区、就连一般地方的古城、古镇也比其好得多。共和国都经历二、三代人了,至少这园子里没啥大变。显得非常杂乱、虽然上、下挨着城墙根安装了两道门,只不过是利用这长长的路段一侧、可赚不少停车费而已。其实在城墙边一看这周围地貌,我早就相信这里绝对不是李白笔下的白鹭洲了。等从公园北门出来、那一带全是未经统一改造的小街、老巷,和各地的老街老镇没啥区别。小店商铺杂陈、是看起来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实际上居住起来很不舒服的街区。对我们这一代、有一种唤起儿时记忆的亲和感,对下两、三代人就是逛稀奇、寻乐趣的了……

       唯一不同的是、将先前走过一、两次的西安、北京、开封、洛阳这些古都的的任一局部地区,和南京秦淮河相比、其历史和文化底蕴能与之媲美的不多。特别是各种人文景点的密集程度、尤其对有一定古典文化素养、又有闲心的游客,几乎走不出夫子庙周遭这个小小的怪圈。加之秦淮河这种随着地形开掘的人工河道都不太宽,水势平缓、桥梁密集。留下的各类历史遗址、文化遗迹、各种典故、传说,数不胜数、目不暇接。出园过短短一段小街、便踏上了一座过街桥,对岸有一条沿河路。右侧街口、一座刚翻新不久的三层商楼,欣欣然领衔路口。门面上直书“南京大排挡”,那气势正如各地“好吃街”大招牌。其时我刚到桥中、地势开阔,正想摄下这一地标图景。无意中却发现,取景框左下角的精彩镜头:那虽然只是几根灯杆、每根灯杆上挂着一串相连的四个灯笼,每个灯笼上只有一个字,连起一读就是“夜泊秦淮”!

       真有些想不到刚理清白鹭洲的前世今生,马上又陷入夜泊秦淮的旋涡。说实在的、夜泊秦淮这四个字,从某种意义上说来并不比白鹭洲更轻。这个领衔晚唐诗界的“怀古圣手”杜牧的代表作,在整个唐诗中也算是顶尖一批、是传诵最广、引用最多的那一批。更因其艺术性、思想性的完美,民间更作为启蒙传道之课本。本来这种写景抒情、感事诉怀,只是一种写作套路。但他却只用了七个字、刻画出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景,并破格的绝句一般不用重字)用了两个“笼”字,烟水月沙和谐地融一。更隐隐的透露出了一股冷清且模糊的气氛,自然这就是诗人感情的渲泻有一种哀戚承句以轻轻的夜泊秦淮四字、就点明了经历和时间地点更以近酒家三字,引爆了诗人忧国忧民感事伤怀的爱国激愤。辛辣的笔触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讽刺鞭鞑了那些陷国家民族不顾的达官贵人直指其罪魁祸首:南朝最后一个亡国皇帝陈叔宝亡国之音也就是这陈后主作的玉树后庭花。这之后便成了中华文坛上的千古指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自然成了千古名句、也是不少人从小唱到大、最早接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启蒙教材!尽管南京兴兴废废无数次、城名换了几十个,但内城佈局、秦淮河走向并未太大调整。无论几时重修或有无重大改变、这种以人文胜迹存在的景点,的确有很大号召力、最容易形成一个个小小地标。

       我自己也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在唐诗中偏爱小李杜的比较多,有很大的程度和共和国在前十年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上杜牧的七绝选得特多有关。比如说写春天有咏江南的:“千里莺啼绿映红,”谈秋天有:“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清明时节雨纷纷”中、他为后世创出了个名牌酒,在“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曲笔讽谏下、成了现代水果业的大广告。其他还多、好在那时还没版权费,不然他晚年也不至于那么清苦、过早辞世了……

       小杜诗文傲世才,奈何薄倖污名开?古今多少难言事,夜泊秦淮入梦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6#
    发表于 2024-8-1 21:19:00 | 只看该作者
    感受文化,总是有感慨的。

    点评

    近几天高温持续不断,多休息、保重身体要紧。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4 0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00:00:22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4-8-1 21:19
    感受文化,总是有感慨的。

    近几天高温持续不断,多休息、保重身体要紧。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28#
     楼主| 发表于 2024-8-5 19:3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4-8-5 19:38 编辑

    十:桃叶歌唱醒千古桃叶渡

      n站在东園桥上、我重新审视了一遍夫子庙导游图,发现周边的知名景点特多。主要是文化名胜和名人遗迹,再一个因内秦淮河这一带桥太多且密、几乎每座桥都有一段历史活掌故而形成一个个著名地标。便决定从最近的吴敬梓故居看起,就在这清溪河汇入秦淮河的交汇处、毗邻古桃叶渡。从文正桥过去就到、江南书画院也在桥头,因桃叶渡有关于大书法家王献之和爱妾桃叶的情爱传说、和其平生唯一传世的四首《桃叶歌》。历来为文人骚客倾慕,流传众多有关桃叶渡的诗篇、历史上早就成了秦淮一大人文胜景。
    秦淮区政府在规划复建吴敬梓故居陈列馆时,便在古桃叶渡遗址旁增设了秦淮水亭、刻有王献之桃叶歌的桃叶渡诗碑。当然也有一组当年“秦淮寓客”在这里的生活传闻,“绕城暖足”、“文人读书”及“范进中举”的塑像群雕和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结尾词碑。他那首以“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的沁园春、在当时确实很脱俗,平白如话、简直像现代诗。可惜太过消沉、且他把自己搞得来缺衣少食,不得不出去运动来绕城暖足。还在唱:“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闹什么文人的穷清高呢?我想不如刻他开篇那首蝶恋花词,尽管为体现附合稗官小说的身份、他自己并未注明词牌。其实我感觉到更显潇洒一些:“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其实我并不太喜欢儒林外史、这类作品,不因课本中有、根本不会主动去读。到是对古桃叶渡这个地方性的传奇、颇有些兴趣,究毕喜欢探胜寻幽的人也喜欢考证。我到并不怀疑能传承书圣衣钵的书界小圣、留下的这段爱情佳话,只是对这故事中牵涉到文正桥的诸多传说、感到十分荒谬。说什么文正桥前身叫利涉桥、又因修木桥,石桥引起风水风波等。事实上到五代十国的杨吴时代、才开挖了内秦淮河(俗称杨吴城濠),东晋时河都没有、哪来的桥?但当地的天然水系“清溪河”肯定是有的、古桃叶渡必然也存在,后代胡乱用典、张冠李戴而已!现桃叶渡原址立碑后、临河尚有一座小巧精美的石牌坊,横书“古桃叶渡”正面楹联:“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背面:“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没留名、估计是桃叶渡成为诗人、文士笔端的典故后,无名氏留下的一首五绝。桃叶歌也刻成了诗碑,原文抄录于此:(因一般诗集未收、供有兴趣者鉴赏):
         
       东晋 王献之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四首五言古风、好似妾意郎情的相对唱和,也或许是他人感事抒怀的伪托。据索隐一派言、是暗喻历史上,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王献之的青梅竹马是比他大一岁的表姐郗道茂。他们有很开心的童年和少年,志趣相投、彼此相爱。到成年后自然心愿得偿,成了世人眼中的恩爱夫妻。或许这太过美满的爱情遭了天妒,美好的时间不过年余,郗氏刚生下一女、就被晋简文帝司马昱的三公主挖了墙脚。

       这一桩我国历史表面上最为光鲜、堂皇,实际上最为卑鄙、无耻的皇权压迫婚姻。尽管王以消极的自残暗拒,却终未能逃脱既定的命运。前简文帝公主、当朝孝武帝司马曜之姐,下一代晋安帝的丈母娘。多大的脸面、荣耀?竟然能手执圣旨、断然离了先夫,委曲求全的、躬身来伺候新驸马。成为我国公主史上少有能千古留名者之一。虽然留名借了点丈夫的势、但从现代的角度讲、她也算妇女争取独立自由,个性解放的先驱。

       王献之從此高官厚䘵、依然登上书坛极顶,与其父同列青史。只郗道茂在女儿早夭的悲伤和和尘世冷漠中寄人篱下、孤独死去,当然王七郎并非薄情人。从其传世书信中便可见、更有千年后唐伯虎名画可证,至于坊间借红叶渡浑言其为泄愤报复、那到是莫须有的。究毕那不是他的性格、纳妾寄情或可,若说他真是敢发泄、善发泄之人。也不至于在未来将当皇后的女儿王神爱、才两岁时就匆匆撒手尘寰,他正当人生最精彩的四十三岁呵!

    进化史传承人类拓荒路
    中华史记载兴亡悲喜剧
    爱情观一自诞生人世间
    桃叶歌唱醒千古桃叶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9#
    发表于 2024-8-5 21:46:4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地方,有文化背景,才能令人浮想联翩。

    点评

    首版这感受到是很切实的,没有文化积淀的地方、便已泯然一般,也留不住人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10 16: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30#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16:14:46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4-8-5 21:46
    一个地方,有文化背景,才能令人浮想联翩。

    首版这感受到是很切实的,没有文化积淀的地方、便已泯然一般,也留不住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31#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16:2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4-8-10 16:24 编辑

    十一:编外导游话三桥

       现在的古桃叶渡现在依然存在、为了增强文化氛围,在对岸还立了一座格式相同的牌坊和一座铜人塑像、大概寓示王献之还在殷殷等待。风波了无常的景况早无踪影,到处装饰性的是鸟语花香、算夫子庙周围较安静平和的社区。桃叶桥也还在、现是座园林式拱桥,在现代交通下、它的利涉性早已被观赏和休闲性取代。这一带可谓名桥荟萃、刚踏进贡院街东不久,就遇黄包车拉客、这一带已属步行街,本也想歇一下脚、便顺势上了这有观光讲解功能的人力车。

       看来南京旅游业管理还是相当有水平,把这近代最早启用的东洋车重新启用。披红挂彩、吊起小铃铛,一改旧时黄包车的形象、而成了报喜鸟。不但添了欢乐吉祥的喜气、也的确方便了老弱幼小的出游者,加上从业者大多是当地通、他们的讲解很接地气平添乐趣。比如平江桥、因明代时是平江伯陈暄的私宅范围,故以此命名。先前仅对每三年在贡院开考时的考生们开放,以示国家对人才的尊重。实际上可能主要是防考生作弊,非常严格的搜查就在这桥上进行、犯禁者打下水去,这桥也就是奈何桥了。

       而下一座文源桥、最早是为纪念一位为建文帝自杀殉难的侍讲学士黄观,因其家人被迫害的程度、仅次于方孝孺。更敬其是一代学霸、因为他从秀才到状元经过的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当年被天下赞誉: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故兴建这“黄公桥”。以表彰其忠义。民国时因此桥可到白鹭洲公园、改称“白鹭桥”,上世纪末旅游热起、方改现名。  而最奇妙、传闻最多又最灵验的,是经过精心选址、方按“文章道德天下第一”命名的“文德桥”。

       据说这桥是明万历年间、因钦天监有大臣上奏:自嘉靖以来、科举中南京人很少中试的原因:乃因流经孔庙前泮池的秦淮河水西流不息,蓄不住“文气”。为改变这状况,在改造夫子庙和应天府学的同时,在泮池西侧建了这座锁住南京文气外泄的风水桥。巧的是文德桥建成的次年、南京人焦竑便中了状元,世人为此深信不疑、桥名因此相袭至今!

       同时此桥因占尽天机、天降异象,民间有李白醉月传奇。当然不少人一听便知道、这是把李太白在采石矶,醉酒捞月仙去的故事移至此地。后来借此又在桥旁修建得月台、据说被月亮引得,醉入河中的也不少。同时这桥还有为儒家正统、驱邪卫道的守护功能,想想也是、先前南京夫子庙一带,为科举重地。对岸秦淮河畔、则是六朝金粉,烟花佳丽留春的酒肆妓馆。文以载道、厚德载物的学风正气,与及时行乐、纸醉金迷的俗尘。隔河相守、相安无事,能分隔开它们的,就只这文德桥呵当然这与“文德分月”的天象奇观、有很大联系,古时一般人无法理解“月当头”、“身无影”“一桥分明月,东西各半边”这些异常现象。下意识的往神仙鬼怪上靠有关,加之陷入社会底层的小混混和多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大多都没文化。所以一般不会来这种场合生事。民间常说、鬼才没得影子,生怕来此一照被收了魂。有些当地人也不愿过此桥,谁愿平白闯鬼呢!

       还有种更为奇葩的说法:这桥有预兆功能。据说历史上曾多次造成桥栏折断,桥身倾塌的重大伤亡事故。差不多其后多有兵、灾或重大事件发生。以至于南京还传承下一个歇后语;“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最严重的是一九零七年清末光绪时、端午节龙舟赛,文德桥被挤垮。几百人掉进秦淮河里、淹死百多人……。结果大家都知道:不久清帝逊位、民国在此建都,取代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当然现在小学生都知道的“子午线”、我就不多谈了,因中国的重点建筑都有诸多讲究。文德桥正好设计在地球的子午线上、每逢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只要皓月当空、月亮正临子午线时。水中明月正好被这座桥影、将其分为东两半。此时在文德桥东西两侧的秦淮河中,都可以看到半个明晃晃月亮的奇景。且立身桥中自顾无影、这就是“文德桥半边月”之因,而“月当头”亦称“龙抬头”。

       余听后默然良久,得“人生当遇文德桥”小诗一首:

    太极洞先前播放科普月垂照
    不曾想今朝无意幸逢文德桥
    启蒙期如来承受一下月当头
    将月魄精华一丝不漏吸收饱
    *
    从此后借助天地灵气开外挂
    福禄寿聪明才气富贵都不少
    圆满时再来体验一次龙头抬
              子午线一轮人生清零仙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2#
    发表于 2024-8-11 01:24:54 | 只看该作者
    古都就是不一般。

    点评

    是的、我也是第一次去,兴趣也大些……哈哈,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13 18: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3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8:02:51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4-8-11 01:24
    古都就是不一般。

    是的、我也是第一次去,兴趣也大些……哈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3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4-8-13 18:20 编辑

    十二:媚香楼中品八艳

        文德桥一过、紧邻着来燕桥,因桥南古乌衣巷有著名的“来燕堂”而得名。更因桥畔的李香君故居而火爆,自从孔子直系后裔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着重突出了香君的家国情怀、民族正气后。李香君便一直名冠金陵八艳之首,须知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是哪些人呵,她们起码相当现代的银幕女皇吧!

        先说柳如是吧、连近代学者陈寅格还亲自为她作传,誉为“女侠名姝”。王国维作诗称赞为:“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黉门朝士几须眉。这样一个书琴诗画无所不精的才女、不因命途坎坷,曾追随的才子、名士太多,是可稳居冠首的。而聪明艳美的董小宛、在现代清宫剧的戏说中,也是皇帝不爱江山也要爱的大美人。陈圆圆的珠圆玉润更是众所周知、引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当了叛将、成为引清兵入关的大汉奸。

        卞玉京姐妹本是官宦之后、因父早亡而沦入乐籍,擅小楷,还通文史,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流水。与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有一段无果而终的姻缘,一生的刻骨相思。初曾备选南宫、因战乱未果,后有郑家世子纳其为小妾、她则以其侍女柔柔进奉以代之、相传柔柔以她的名义生有一子,后来做了大官。她则以出家入道避战乱、自号“玉京道人”,最终隐居无锡惠山。而她的情郎吴伟业因是江左文人的首领、娄东诗派“梅村体”的开创者,被清朝拘捕在北京大牢至康熙七年九月才获释放、算三大家中唯一保持了名节的名士。

        年逾花甲的著名诗人吴梅村、连家都没回,就先来无锡惠山祗陀庵锦树林、在卞玉京的坟前老泪纵横埋头恸哭。面对平生的至爱、这个平生追求个性解放,已在贫病交困中死去三年的女人。他以最擅长的七言歌行体、写成了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后人评价当时他的修辞手法已入化境、感情更是深入骨髓,此诗真达到了“文质彬彬,艳而有骨”的至境。从此我国诗歌史上多了一首臻品,玉京道人算获得了一篇千古不灭的墓志铭。

        有艳情侠义美称的寇白门、是八艳中生于世娼之家,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莲。喜度曲、善画兰、粘韵能吟诗,为人单纯而不圆滑。刚出道即被保国公朱国弼看中、亲来钞库街寇家提亲,她欣然答应、是时依俗“青楼女子从良婚嫁、须在夜间举行”。朱为显示威风和隆重、特调五千士兵手提大红灯笼,从武定桥开始沿途两排到内桥朱府。其盛况空前、据说被纪录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 其后朱国弼降清被朝廷软禁北京、寇白门自请带婢女斗儿返金陵,筹集了二万两银子赎金、得保朱国弼释放。从此了结前情,落下一报还一报的侠义美名。
       
        马湘兰在美女如云的秦淮河畔、算是一个另类,她并不以姿貌、而是以超逸的画兰造诣成就湘兰之名。至今日本东京博物馆中,还收藏着她一幅“墨兰图”真迹。诗画双绝、笔名“湘兰子”,传世有《湘兰集》两卷。因生性高傲、虽为青楼女子,却有贵妇气派。在秦淮河边置“幽兰馆”、出则高车驷马,入则呼奴唤婢。爱资助落魄才子、颇有侠名,等到二十四岁、才与名士王稚登热恋。原只望等王出头后双飞、谁知命运不济,用一生、都没有等得郎回头!晚年信佛、在王稚登七十寿诞时,她带乐团抱病赶到姑苏。为其举办了隆重的祝寿宴会、她重亮歌喉,为相恋三十多年的王郎高歌一曲。返回金陵她已心力交瘁,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在她五十七岁人生的一个午后、早有预感的马湘兰,强撑着仔细地沐浴更衣、然后在“幽兰馆”的客厅中坐化

        金陵八艳中最惹争议、褒贬分歧最大的莫过顾横波,本名顾媚、字眉生。后改姓徐、号善财君,又号智珠、梅生、时称横波夫人。不但是画家、诗人,还是红极一时的昆曲艺人。交游广、家富有、专门为其建有“眉楼”。几乎日日欢宴、酬唱应答,极富文采、被时人推为八艳之首。为江左三大家的硕儒龚鼎孳,娶为宠妾、称她为“亚妻”。后因龚先降闯王、旋又降清,成了三姓家奴。其正妻童氏因原已授明朝诰封、不愿随行进京受两朝恩典,让顾横波去接受了清朝“一品诰命夫人”封号。算是秦淮八艳中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加之她利用自己身份、保护过不少反清诗人志士,被不少人誉为“侠内峻嶒,礼贤爱士”。

        媚香楼是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以文学巨著《桃花扇》为基础、在钞库街原址修复的。算秦淮八艳唯一的纪念馆、到这里可以获得当年的许多资料。李香君能领衔八艳并不在花容月貌、从“香扇坠”之爱称来看,当属娇小惹人爱忴之类 。贵在其爱国心、正义感、忠于民族,眷怀故国和坚贞自爱的高尚情操。其实八艳早成了不可分的整体,她们只是那个时代风月场中妇女的代表。别看这仅两层高、三进两院的明清式,砖木结构河房民居。却复制和全面展现了八艳当年的生活场景。这每一个名字、都意味着一段人间传奇,是非功过不该由她们来承担、人们爱的是她们的美貌、才华和博爱真情。离开时我不由感到历史之重,念起了孔尚任桃花扇的结场诗:“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

        访媚香楼集吴梅村“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句(略动了几字和一个韵)

              离别沉吟几回顾,从前总被春风误。
             相逢尽说故園槐,梦断游丝飞絮悟。
              莫怨行人笑落花,须知即是西陵墓。
             紫台一去魂何在,油壁香车无觅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5#
    发表于 2024-8-15 21:09:10 | 只看该作者
    女子有才多侠义。

    点评

    是呵,其实广义的说,这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不单单是中国特有的。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15 23: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36#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3:44:30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4-8-15 21:09
    女子有才多侠义。

    是呵,其实广义的说,这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不单单是中国特有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37#
    发表于 2024-8-17 16:45:05 | 只看该作者
    游记中的每一章节都那么美。问好老师,遥祝你秋琪,创作愉快。

    点评

    哈哈,云管褒奖了,不过晚上消暑敲字、摆龙门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18 17: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38#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7:08:50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24-8-17 16:45
    游记中的每一章节都那么美。问好老师,遥祝你秋琪,创作愉快。

    哈哈,云管褒奖了,不过晚上消暑敲字、摆龙门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28
  • 签到天数: 588 天

    [LV.9]以坛为家II

    39#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7:1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4-8-18 17:20 编辑

    十三:乌衣巷认识了中国真正世家

       到了来燕桥、自然也当临“来燕堂”,正当阳春三月、果是有燕来无雁飞。乌衣巷虽小、可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从晋代王谢两大世家豪门起,没变过的最著名古巷地标之一。包括因两族子弟都喜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而自然流传的乌衣巷地名。别看现在只剩下一个牌坊,却牢牢的占据着旧址。就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景象,也不可能再现。因这一带为核心观光区、热火的小吃街,连鸡鸭鹅都跑不脱、燕子敢来岂不被人吃得渣都不剩。现在乌衣巷已建为王导谢安纪念馆、以这王、谢两大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冠名的世家专题性陈列馆。展示有:书法屏门、竹林七贤图砖印壁画、曲水流觞渠,对狮砖印壁画、行乐图砖印壁画、王导、谢安家族史资料、东晋起居生活复原陈列。有突出王家书圣的东晋时期书画艺术、有谢家最大骄傲的淝水之战半景画厅,也安排有六朝历史和文化艺术、特别是雕塑艺术的陈列。

       至于纪念的两位大名人,都曾是位高权重者、我就不多谈了。王是东晋奠基人之一、封侯拜相,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谢安则是连高傲如李白、在永王东巡歌中:“愿作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江左风流宰相”。曾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前秦军的淝水之战总指挥,都是教科书里的人物。只是两家的渊源及趣事、恐怕很多人见了,也要大跌眼镜、真意想不到呵!比如谢安石和王羲之、几乎是同年哥,也算儿女亲家。别说去探究两家谱系、光拿兰亭聚会一件事来说,就王、谢两家和与乌衣巷有血缘姻亲关系的就占一半。特别是王羲之六个儿子承继家学皆有大成,其长孙王蕴之虽尚幼、据说“刚直而审于听断”故亦命其父王凝之一并带出来当众亮相。可知这孩子的母亲,正是谢家著名大才女谢道韫。怎么说呢、我国古代有两个典故,指代着妇女的美好形象。“停机德”、标准的贤妻良母;“咏絮才”、则意味才女偶像。这咏絮才:出自《世说新语》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拟?”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感叹不已。

       在历史上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典故,不想在这一个我国文化史中空前绝后的盛宴上、相关人物却都聚集在了一起。足见我国世家文化的底蕴之强大和深厚,可以说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世家现象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世家政治和经济,几乎影响着我国社会进程的各个阶段。只看眼前这么小个乌衣巷、就能在当时冠盖云集,走出了王导、谢安和其同辈的一批顶级大臣。以及王羲之、王献之和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他们的艺术成就、足以让这两大家族的历史和我国,整个的文化历史紧密相连接。难怪民间有谚语:没有不垮的朝代,只有不垮的世家。皇帝可以转流做、世家却很难积累来。按现代说法:大家输在了起跑线上、好的基因、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坚强的背景和强大的同盟。

       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大量的人才储备,一旦遇到乱世、各方都有人。不管那一方获胜、都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影视中这类剧情比比皆是。所以在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中、心志不坚的人,来此会很受打击的。人可以不相信命运、但不能不相信自己的体验,不到乌衣巷,你很难真正认识什么叫中国世家!

       别看一路行来的这些桥楼亭阁、栏杆珠帘、文物摆设都是仿制赝品,正是这些无声存在的大小物件、组成还原点缀出了这些名胜佳景。汇集成一代代说不尽的轶闻掌故。蕴涵着的是前辈在人类文明发展,前进道路上的奋斗历程。这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在华夏大地上只要有它们镶嵌的地方、就有我们中国人的根。

    瞻仰乌衣巷的遐思

    千家万户的安康是繁荣保证
    军强国富的祖国护人民安宁
       
    忠厚勤俭为立身的为人之道
    诗书礼仪当传家的处世根本
    权谋机变里慎不可违背天理
    言行品格上应无愧直面古圣
       
    大同的世界必将有万千世家
    共同的命运将推进人类文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40#
    发表于 2024-8-19 20:44:21 | 只看该作者
    寻到文化源头,不虚此行。

    点评

    中华文明的进化史上,很多经验值得珍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8-19 23: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4 01:01 , Processed in 0.1057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