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编外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顺江逆河万里行(旅行散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21#
     楼主| 发表于 2025-1-29 21:58:49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5-1-28 20:15
    这哪里是观光旅游,分明是寻找中华文明。祝老师新年愉快!

    哈哈,我们这儿初一都还有踏青的习俗。旅游观光是真,寻找文明之根、也是真的。不然以后落叶归根、连老祖宗都清不倒。所以也是必须的。祝春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22#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15:4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2-9 15:52 编辑

    四四:在洛阳王城动物园

       跟随着两个怀抱乖乖虎的儿童,走过横跨涧河的石拱桥、进入了王城动物园。其实到我们这年龄、早没了去动物园观赏的兴趣,特别是不忍看钢条铁笼囚禁的猛兽凶禽。虽然听说这是豫西最大的动物园,全国重要的华南虎繁育基地。先前原无意去参观、因听到那对小哥儿催促他爷爷,去看满了半岁的研研、学学。才知道去年国庆、有个叫大贝的华南虎,生了一对雄性的华南虎幼崽。两只虎宝宝顺利满百天后和公众见面时,公布了其名字和健康状况、他这对孪生孙子是其忠实的粉丝。据说长得乖乖的威武极了,两三个月时就已经很调皮,东摸西摸、好奇的到处走到处看。想到连这么强悍的动物都靠家养了,才动念跟来看看。

       同各地动物园差不多,也是以猴山、熊池、象馆这些有吸引力、又好管理的动物放在入门一带招引游客。从相关介绍更知道,这是从建园初就存在的老资格,在现在的城市动物园中算很有规模的。上世纪文革中就建成了狮虎院、新世纪初王城动物园挂牌成立。利用从广州引进的两只华南虎,开启繁殖华南虎的崭新事业。并在2009年成功突破,实现了四只华南虎在长江以北地区的诞生养育。更以繁育数量名列前茅的业绩名声远扬,成为我国人工繁育华南虎的最北点,全球最大的华南虎饲养繁殖基地。真还和不少城市,为装点门面、养点动物活跃气氛的动物园根本不同。其圈养、散养的野生动物竟超百种,一、二类野生动物就占了多半。有两千平方的大熊猫专馆、更添三千多平方米的散养狮虎山、在二、三千平方米的动物散养场外,还有专门的梅花鹿、孔雀苑、鸵鸟散养展览场。

       最不易的是、已经专门修建了灵长类动物馆,大黑猩猩、狒狒、山魈(鬼狒狒)均全。猴类更花样繁多,什么猕猴、松鼠猴、食蟹猴、恒河猴、黑帽悬猴、灰斑悬猴、环尾狐猴、白领白眉猴等都有。估计有些是用华南虎交换或海外引进的,比如还有国内难见的白犀牛、袋鼠、非洲狮、虎、象、长颈鹿等都非国内能有的。当然我中华地大物博十二生肖自然皆备,而且种类繁多。马牛羊猪、虎豹豺狼,一般到特殊、特殊到稀有,无所不备。比不少专以营利为主的大型野生动物园品种更齐备,而门票仅是一包中低档次的烟钱。需知除了花会期间城市公园本身就是人民享受的福利。动物园却是成本极大的一项投入,单就喂养的成本也相当惊人。究毕这里的马、不止供观赏的矮马,还有河马、斑马。猫、不止大、小熊猫,还有名猞猁的大山猫。牛是罕见的白犀牛、白牦牛,其余金钱豹、金毛羚羊、梅花鹿类的麋鹿、马鹿,自然常见的中、小动物更难细数。另还开辟了禽鸟展区、除有孔雀、鸵鸟、鹦鹉专门的散养园地。雉鸡类的品种特多:红腹锦鸡、七彩鸡、珍珠鸡、褐马鸡、乌鸡、稚鸡、白鹇、白冠长尾雉等,更有仙禽丹顶鹤、白枕鹤、黑天鹅和猛禽鹰、隼。如此完整的亲民动物园,国内也像不多吧。

       我们没忘来此的初衷,特意去访了华南虎的虎山、虎洞。铁栅栏后与东北虎为邻,体型虽不足东北虎高大。但相貌堂堂威武端庄,额上王字标记明显、不愧“百兽之王”美誉。看到的并非虎的幼崽、记得一九六一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在华蓥山猎户家见过刚出生十多天,就长得像大山猫一样的小虎崽。幼虎出生后成长较快、一年就能长豹子那么大。所以可以肯定观看虎宝宝还另有园地,不过能亲见唯一为我国独有的华南虎,也算于愿已足。据说这是最古老的一脉,地道的中国虎、几乎伴随了华夏人类文明的起源。在中华文化中视为力量、勇气的具象,成为权力、威严的象征。无论在生物学、在文化传承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虎在十二生肖中占第三位,与十二地支配属寅。自古成为华夏军队将士勇猛善战的指代。可惜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竟沦落到已在野外灭绝的地步。其中缘由虽错踪复杂,继绝存亡却并不现实、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了。

       华南虎的告白

    十二生肖中排名未跌出前三
    百兽之王霸已没了容身地盘
         
    不像麒麟和貔貅为天生瑞兽
    也非白象与青狮作高贵陪伴      
    长啸催豺狼熊豹当所向披靡
    绝杀令魑魅魍魉尽闻风丧胆
          
    原本是威严勇猛战斗的英雄
    必将因战争消失退出这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23#
     楼主| 发表于 2025-2-20 23:3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2-20 23:38 编辑

    四五:伊阙桥头说洛阳

       到了洛阳,很少有不去龙门石窟一游的。记得上一次来洛阳,也是小孙儿即将入学那一年的春夏交。儿子想带他在先游历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一下视野。究毕现在的小孩子一入学,到成人、远没有我们原来自在。而龙门石窟在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石刻艺术宝库中居首位,好像有一种从众打卡的意味。但早在唐朝白居易就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历来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自然也成为了我们的首选。其实我到感觉石刻艺术仅只是其原因之一,究毕在北魏孝文帝开凿石窟之前、就有“伊阙”之名。更主要的是洛水伊河是一条华夏文明之根的源河,特别在伊河作为最大的支流汇入洛水共奔黄河前形成的伊洛小平原。这一块风水宝地、以其碧溪清流哺育了最早的中华人,在上古前产生了华夏文明的启蒙灵光。伊洛文明被很多历史学家称为文明的曙光,喻为东方的两河文明。这也是根在河洛、定鼎中原的依据,传说上古因山根交错堵塞,得禹王开凿疏浚使伊水畅流、造福万代苍生的功绩。

       洛阳对龙门石窟景区开发的重视,是促成万众朝伊阙的主因。作为世遗离市中心又近,无论自驾公交都很便捷。更将白园、香山寺景点整合成一票制。当游客经过厚重的双拱石门,便能看到龙门大桥、性急的早恨不的跑到桥中间去取张伊阙的全景照了。这时就是傻子也知道、先前是理解有误,大禹治水原是因势利导、堵不如疏。这所谓的龙门东山和西山只是当地人习惯叫法。这伊河山名为香山,香山是中岳嵩山余脉河西的山名为钟山钟山为崤山余脉崤山属秦岭东段支脉。只因两山在此对峙,伊河水从中穿过,远望犹如一山从中劈开如门阙称伊阙至于堪舆书有说、隋炀帝曾登洛阳北邙山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惊为真龙天子的门户侍从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有近臣献媚说:非古人不知天意在等陛下呢帝龙颜大悦在洛阳建东都把皇宫正门正对伊阙伊阙成为皇宫的天然外门。从此龙门”,山名龙门山

       其实龙门之名上古有之,汉赋名篇洛都赋也有:因龙门以畅化,开伊阙以达聪的名句。加之杨广虽说是荒淫无道的昏君,但也是个大才子、做出过开通南北大运河这种造福万代的伟业。难道连伊川煞水直犯中宫,这样的穿心绝煞都看不明白、他还能登基称帝吗!可见纯是无稽之谈,且河洛夏商奠宅、两周建都,伊阙雄关、固若金汤的史实传自先秦。别说堪舆、连史记都有记录,关键是两者并非指的同一地方。所谓沧海桑田、用到洛阳最贴切了,现在的城市是在隋炀帝所建的东都发展起来的。故城遂沦为废墟早作农耕、相距三十里外成为遗址。从周公在洛阳盆地中心营建洛邑,便北依邙山,南逾洛水,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秦时设三川郡城、东汉修南宫北宫,曹魏废两宫制扩建洛阳宫。立太极为正殿,阊阖门、铜驼街、永桥、四通集……至正南设圜丘等。首创“建中立极”的中华都城中轴线形制。使古洛阳成为中国建都史最长、中国乃至全世界面积最大(约一百平方公里),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叠绕建筑布局的大都城。

       幸好来洛阳前做了些功课,又到伊河桥上实地观察。才算真正的认识了洛阳,先前的疑惑也迎刃而解。据现在的考古报导,汉魏洛阳故城,是古代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六世纪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七个重要王朝的都城。是华夏唯一累计前后延用近一千六百年,都城史长达六百年的古都。更有世界历史的支持,古罗马帝国时代经丝绸之路与古代中国前后有四次交往、其中就有三次来的洛阳故城。更因这天下之中的独特地理位置,洛阳也是四战之地,每逢动乱必有战火、城市屡毁屡兴一次次重生。尤以晋末八王乱、衣冠南渡的河洛儿郎成了客家人,这里是众多漂泊南国、散布外洋华人的出发点、寻根地。

       最后仅以北宋司马光诗“过故洛阳城”作结:此诗已道尽洛阳历史地位。  

       烟悉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24#
    发表于 2025-2-24 21:55:18 | 只看该作者
    因工作不自由,耽误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点评

    谢谢提读,过一趟年事情本就多。我有时 上网的时间都少。再有两天正月就完了,春寒早到,多保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2-24 23: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25#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23:55:03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5-2-24 21:55
    因工作不自由,耽误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谢谢提读,过一趟年事情本就多。我有时 上网的时间都少。再有两天正月就完了,春寒早到,多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26#
     楼主| 发表于 2025-2-26 23:4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2-26 23:46 编辑

    (四五:伊阙桥头说洛阳):



    客家人寻根访洛阳(初稿)

    (和豆包智能合作)

    三部曲之一
    承载千古的客家人血脉守望
    驮着尘世的战乱劫漂泊四方
    -
    一轮红日升洛阳城白云淡淡
    万郡春风拂伊洛河碧水汤汤
    龙门大桥下流淌过华夏通史
    河洛大地上沉淀着远古珍藏
    -
    华夏古都城在中原立极建轴
    炎黄传伟业新中国神州绽放

    之二:
    伏羲伴女娲启炎黄人文发祥
    三皇禅五帝夏商周河洛遗芳
               
    周公制礼乐开创着文明典范
    老子传哲理承继了道德思想
    汉魏阊阖门铜驼连丝绸驿道
    隋唐大运河漕船通米粮水乡
               
    最令孔夫子震憾的武曌登基
    女帝盛世情繁荣景举世敬仰。
       
    之三:
    洛阳新时代焕发出灿烂新光
    科技原创性引领着发展方向
             
    继承喜发明勤制造遗传天性
    放宽善开拓推智能福佑地方
    一带一路上河洛郎重操旧业
    五洲四海里客家人再谱新章

    但祈普天下全人类世界大同
    高度文明的蓝星人幸福安康
         2005-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27#
     楼主| 发表于 2025-3-10 17:0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3-10 17:05 编辑

    四六:龙门石窟的 “光明普照”

       踏入龙门石窟景区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澈的伊河水,在阳光轻抚下、波光粼粼的悠悠流淌。宛如一条从天际铺来的水道,将龙门山与香山一分为二、又巧妙地以龙门大桥串联起两岸的石窟群。站立桥上,大名鼎鼎的伊阙关、伊阙道尽收眼底。从晋末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到北宋末年金兵火焚洛阳城。河洛郎大多拜别伊阙经此南迁,这里不知上演了多少生离死别的战乱悲歌。“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南宋诗人陆游这诗句,道尽客家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令人忍不住下意识的按下快门,收藏下这里亘古亘今多少故事。

       白马寺建于公元68 年的东汉时期,被尊为释源。足证洛阳是佛教东传目的地和发源地。因此说龙门石窟是我国佛土梵天的代表,本来也无可厚非。但近年争源头、抢第一的风气甚嚣尘上,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一致的看法,以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为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且对山西云石窟和龙门石窟产生过影响。敦煌则是开窟最早、造像最迟,四大石窟 排名由此方定。龙门石窟始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公元493年、比凉州王开凿的天梯山仅迟近百年,和同为北魏开的云冈石佛寺不过是前后脚的事。但以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十余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却依然雕琢得活灵活现,尽显微雕之精妙。终凭其无与伦比的规模与艺术造诣,搏得了震撼世界的佛国石窟艺术第一的盛名,成为世界人类文明进程史中的珍贵遗产。

       沿河畔前行、微风轻拂、带来丝丝清爽,此时尚值牡丹花节末期,路边花圃洛阳红绽放芳香。跟着导游首先踏进了潜溪寺,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虽然位置居首、但是唐初才开凿的,艺术上已十分成熟。主佛阿弥陀佛端坐须弥台上,左右分别是大小弟子迦叶、阿难。两侧壁为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合称西方三圣。掌管西方极乐世界、为佛教净土宗所信仰,窟外南侧还有座四层石塔。其后依次细细观赏,宾阳三洞规模虽大,但前后经历几个朝代才算完成。真正的精彩之处在于中洞的穹窿顶,雕刻着重瓣大莲花宝盖。周围环绕着几个飞天伎乐及供养天人。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的几层精美的浮雕更独具特色。尤以帝后礼佛图最为著名,可惜真迹抗战期间被盗往美国。摩崖三佛龛是女帝时凿,因大周王朝时间太短、只能算半成品。万佛洞因洞内有一万五千尊,仅四厘米高的小佛而得名。洞口南侧有一尊龙门石窟最美的菩萨,堪称唐代菩萨像的精美范例。其大小酷似真人,头部向右略倾,身体呈现自然的曲线,整个姿态优美动人。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这尊菩萨像的形象深深吸引并赞赏有加,经过艺术加工效仿,成功将其移植到舞台表演中,成为女性优美妩媚的经典造型。莲花洞也因窟顶有朵高浮雕的大莲花得名,洞南壁上方也有很多小佛像。 那些仅2厘米高的小千佛,全都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看着这些佛像,怎能不让人想起“佛教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 的教义呢?

       奉先寺当然是龙门石窟的必去之处,没有之一!“卢舍那佛”是梵语、意即光明普照。完美到极致的形象、只要你看上一眼,佛光必定永远烙印在你心中。那一丝慈悲宽容与博爱的微笑,仿佛具有穿越时空的神秘感染力量。使接下来去龙门最早开凿的古阳洞时,我都无心再看其他的佛菩萨、转而专注欣赏其保存下的书法珍品。最为这老洞长脸的当然是名震中外的龙门魏碑二十品,此洞竟独藏十九品!最后的药方洞因开凿年代较早,访客较少。因我家代有医技传人,自我以下、儿女孙辈皆入医门。自然以很虔诚的心态去拜访,大多是唐代常用药方、很多汤头在古医籍可见。数量也不少、释家普度众生的济世善行,令人感佩不已。更以八行新律记行,复吟:

    游龙门石窟

    伊河如岁月的光波亘古流来
    龙门石窟里珍藏着一段记载
          ​
    晨钟从东汉白马寺悠悠敲响
    暮鼓自北魏古阳洞缓缓传开
    迷失万佛洞俏观音绝美容颜
    皈依奉先寺光明佛慈悲博爱
          
    最叹登绝顶临空曌昙花一现
    空留三佛龛摩崖上诉说心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28#
    发表于 2025-3-14 21:59:31 | 只看该作者
    古人给后人留下丰厚遗产。

    点评

    也正由于此,所以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向前发展。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16 1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29#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13:20:47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5-3-14 21:59
    古人给后人留下丰厚遗产。

    也正由于此,所以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向前发展。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30#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13:3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3-16 13:33 编辑

    四七:香山寺和白园
      
       龙门石窟和香山寺、白园成一票制后,景区内来往自然已很方便。除防汛期间、看完西山药方洞后经伊阙漫水桥,便可经擂鼓台三洞、看经寺、礼佛台、香山寺直到白园过龙门大桥游完一圈。传说大唐尤其是武周时代,东山石窟比西山石窟还兴盛。有“西山一山,不如东山一湾”之说。其实东山现在也并非真正冷落,仅是一种先后的选择。任谁在看完西山石窟后,恐怕都没再深入寺窟的兴趣。特别是住在大佛窝中的游客,释迦牟尼佛最大石刻就坐镇在我市荣县。虽然比相距百里的乐山大佛要小一半,但凌云寺是弥勒佛石像、并不影响共同并列世界第一。邻市宜宾屏山县的深山悬崖之上,有一尊立佛。也只相隔百多公里、本来先前也未关注,但自2001年阿富汗巴米扬的两尊大立佛被塔利班战火摧毁后,这尊八仙山大佛忽然成为世界第一立佛。我也曾亲临礼佛,其高达32米、头饰螺髻、身着圆领袈裟但无足。仿佛脚在丹岩纹路的祥云中,其下石缝有天然灌木丛护脚依岩而立。如若深山之巅绝壁上接引佛,过目难忘、惜无文献可查可考。而东邻是陈毅元帅故居的安乐石刻之乡,南邻大足宝顶山佛道儒三教石刻圣境。所以我之心早已不在石窟,而在河洛山水之间了。

       伊阙桥和擂鼓台是拍照、观景佳处,也是拍摄 “卢舍那” 的好位置。上面我提起川南几尊世界级大佛,就因为据考证都和这卢舍那有关。多是大唐女帝时期作品,唯一的女帝登基障碍实在很大。借助佛教的号召力、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而这光明普照最为精美和人性化。站在此处还能看到伊阙前伊河与洛河间的“夹河滩”绿洲,那可是有四个乡镇建制的风水宝地。也是洛阳几千年重要的蔬菜粮食供应基地,更当是当年大禹治水、打通伊阙的成果。香山建寺始于北魏516年,印度高僧地婆诃罗(日照)于 687 年葬于此。690 年武则天称帝后,经武三思奏请、始敕名“香山寺”并重修。当时殿宇壮观,女帝常御驾临幸,更曾于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
    其后一百四十年、白居易捐资重修,并撰修香山寺记。开篇就赞“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更自号“香山居士”藏5000多卷佛经入寺,与如满和尚等结成 “香山九老会”。846年白居易去世,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宋金时香山寺尚存,元末废弃。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巡幸作《香山寺二首》称: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建御碑亭、诗碑已有 200 多年。清末民初又渐荒芜,但到上世纪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在寺东南侧建了一幢两层的避暑小楼。后称“蒋宋别墅”一度成为近代中国政治风云中心,为西安事变提供了关键的时空背景。并从1936年12月后严格封闭别墅,长达75年其间风闻不断。直至2011年由蒋介石嫡孙蒋孝严,题写“蒋宋别墅”牌匾后对外开放参观。共和后香山寺也进行了多次修葺、新世纪初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投巨资于2003年完成了对香山寺的改造。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是香山寺历史上的第五次大修。同时清理了唐代的窟龛,武周时期的大、中型洞窟几乎都位于东山有20个,虽不及西山石窟繁多,但均属精品、尤以传道罗汉群像珍贵。

       白园则在寺北里许,琵琶峰巅、俯临龙门大桥。这里环境清幽,松柏相伴,有不少与其相关的遗迹,如藏经堂、九老堂。但文献记载白居易葬于香山寺如满和尚塔旁,而近年考古发掘又传已发现如满和尚塔基。此墓地、墓碑、乃至所谓琵琶峰,显系今人伪托。故也兴致缺缺、正欲离去,却有流动小贩来兜售白公保天丸。我一看有小枝香烟盒大小 ,一边美女图、一面几行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河洛谁家女,夜来吹玉簫。我说真还像是白居易的诗句呢!他说错不了!七、八十岁,妻妾成群、夜夜笙歌、就靠这家传补药。听得我心中直为白大诗人抱屈,一代文豪在串串口中成泡妞大王、春药广告不亦悲乎?

    过伊阙漫水桥望夹河滩四镇

    龙门山水韵悠长,河洛平原鱼米乡。

    永念当年通阙塞,禹王功绩泽农桑。



    香山寺

    香山古寺历沧桑,石窟遗风岁月藏。
    女帝幸临登极处,今朝满溢佛之光。
               
    白  园


    乐天长寿葬香山,身后名传千古间。

    情种情根多博爱,诗魔误作淫魔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31#
    发表于 2025-3-18 21:54:37 | 只看该作者
    风水宝地,文化韵味多。

    点评

    从风水学角度看,那真是一个人类天生的摇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24 12: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32#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2:52:57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5-3-18 21:54
    风水宝地,文化韵味多。

    从风水学角度看,那真是一个人类天生的摇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33#
     楼主| 发表于 2025-3-24 12:54: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3-24 12:57 编辑

    四八:再过三门峡

       从洛阳出发前往三门峡,路程仅一百多公里。大致沿着连霍高速干线前行,一个多小时便能直达。在游览龙门石窟时,我邂逅了两位来自济南的驴友,他们属于现代驴行一族。这两位是弟兄俩,都已年过七旬,身体看上去十分硬朗。每人都配备了一个简易背包和一根登山杖。当得知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黄河第一大坝时,他们热情地推荐了一条绝佳路线。他们态度鲜明,秉持着以运动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理念,享受国家给予老年人的福利,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并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朋友。他们介绍的这条实惠路线是:从洛阳汽车站搭乘 990 路公交到渑池黄花汽车站,接着换乘义马到三门峡的班车,最后再换乘前往大坝的班车即可。其中一位笑着说:“咱上了年纪的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说实话,我十分欣赏他们的这份坦率与豁达,尽管我无法效仿他们的出行方式,但心里由衷地感激他们的真诚。

       三门峡因兴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库而设市。在如今七十岁以上的这代人当中,很少有人不知道这座中华第一大坝。而在古代,这里堪称黄河冲出大山、奔向平原的最后一道阻碍,也是黄河最为陡峭狭窄的一段。彼时中原地区洪水泛滥,灾民叫苦不迭。大禹受命治水,改其父鲧 “以堵为主” 的治水理念,转变为 “以疏为主,疏堵结合” 的治理方针。因势利导,在此凿龙门、开砥柱,用神斧将挡水的大山劈成三道峡谷。分别命名为人门、神门、鬼门,后人便将这一带称作三门峡。因其地处秦岭余脉崤山山麓,千古雄关函谷关屹立境内。古时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三门峡也被称为“崤函”这里还是中华两大古都洛阳和长安的主要通道。所以,从传说时代起,我国历史上众多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大多都与这一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黄河孕育的众多城市中,三门峡市作为离黄河最近的城市之一,汇聚了极为丰富的远古、上古文物。据统计,全市共有三千四百多处文物点。仅以早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仰韶文化为例,仰韶文化以表面绘制有精美图案的彩陶为显著特征,广泛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1921 年,该文化因首先在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而得名,目前共发现仰韶文化遗址五千余处。仰韶文化属于距今五至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而在三门峡市就有二百余处此类遗址。

       尤为有趣的是,在传说史中,有黄河岸边平逢山“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的记载。正因如此,才有了“龙马负图”和“一画开天”的易经之源。才有了后来大禹治水的神迹,以及黄河南岸洛、伊河畔夏、商、周三代都城的营建和古都洛阳的崛起。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现存黄帝铸鼎原聚落遗址群可作佐证。《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汉书》《资治通鉴》等诸多文献也均有黄帝 “铸鼎升天”的记载。铸鼎原周围一直流传着黄帝铸鼎、驭龙升天、嫘祖采桑等与黄帝相关的传说故事。此外,还有许多与黄帝有关的山名、水名、地名,诸如轩辕台、夸父山、蚩尤山等,这种以远古部落首领命名的现象在全国都较为罕见。该遗址群与有关黄帝的记载和传说相互印证,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五帝工程)启动的最佳切入点。
        我们下高速后并未进城,汽车自动选择了从城边的一条公路直接翻坡,踏上了前往三门峡大坝的直通公路。出城后,感觉一路都在下行,蜿蜒盘旋的山路始终朝着较低的方向延伸。沿途树木稀少,尽显黄土高坡的景象,与南方的风景相比,自然是略逊一筹。汽车显示屏提示:距离约三十公里,行政地名显示,右岸是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左岸为山西省平陆县三门乡。同时显示:三门峡大坝是将风景名胜,水库观光与游憩结合的人文景观。每年的十月至次年六月、大坝库区蓄水发电,黄河水在这段时间变得清澈,形成难得一见的 “清水黄河” 景观。自古便有“黄河清,圣人现” 的说法,这一奇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过三门峡

    禹王治水遗留下人神鬼三门
    黄帝铸鼎冶炼成大中华一尊
          
    崤函山关历史上属必争要塞
    仰韶文化渊源远是寻根古村
         
    巨坝横陈连豫晋据山川形胜
    砥柱雄峙镇黄河控水脉清粼
          
    顺依宇宙自然界防灾之正道
    莫负地球母亲河养育的慈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34#
    发表于 2025-3-24 15:55:56 | 只看该作者
    继续随着老师的文字去旅行,欣赏学习,赞。

    点评

    谢谢云管一直以来的鼓励、支持,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27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5#
    发表于 2025-3-26 14:01:4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旅游分享。遥祝您春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36#
     楼主| 发表于 2025-3-27 15:54:27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25-3-24 15:55
    继续随着老师的文字去旅行,欣赏学习,赞。

    谢谢云管一直以来的鼓励、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37#
    发表于 2025-3-28 18:32:18 | 只看该作者
    把风景变成文字,跟随老师领略大好河山。

    点评

    可惜现在写不大动了,跟不上出游的步伐。真是人一老就没用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5 天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38#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白水 发表于 2025-3-28 18:32
    把风景变成文字,跟随老师领略大好河山。

    可惜现在写不大动了,跟不上出游的步伐。真是人一老就没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30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以坛为家II

    139#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编外人 于 2025-4-1 11:49 编辑

    四九:万里黄河第一坝

       三门峡大坝,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首个大型水利工程,堪称中华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坝,建成已有六十多年,且经过了三次升级改造,已排除了大多数设计缺陷,能够在防洪、灌溉和发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了。映入眼帘的三门峡主坝,全长 713.2 米,基部宽 115 米,顶部宽 40 米,最大坝高 106 米,最大蓄水深度超百米。其建成后,形成了一座长度超 600 公里、总面积达上千平方公里、调洪能力达 221 亿多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大坝最主要功能是调控黄河的水流,从其服役以来就避免了下游大规模的洪灾。而且有了这个带有探索性的实验工程,通过半个多世纪全方位运转、调研、论证、提升改造,获得了很多第一手资料,最终确立了“上游筑坝拦沙、防治水土流失,下游疏浚排洪、两岸分洪蓄水”的治黄立体防洪治本体系。

       曾经,在联合国专家眼中无可救药、被宣判为 “死地” 的黄土高原,经过我国七十年来标本兼治的不懈努力,这片曾被洋专家断言不适合人居、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荒原,重新焕发出盎然生机。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从推广梯田农业到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从局部试点到整体推进,对土地荒漠化严重区域采取多元化生态修复措施。通过修建蓄水池、打坝淤地间作套种等手段,为黄土高原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而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运行观察,以及最高决策层的一系列补救举措。尤其是上世纪后期开工、新世纪第一年建成的小浪底大坝投入使用,为黄河安上了新的 “安全阀”后,三门峡大坝已融入“国家水利风景区”四大片区之一。只要三门峡大坝蓄水压力大幅减轻,不再导致渭河河床抬高,消除黄河内涝倒灌对陕西造成的洪灾隐患,便能实现当年预期的目标。本来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给民国政府提了一个《治理黄河规划初步报告》就有否定在三门峡筑坝,建议移到三门峡以下百公里的八里胡同,差不多就是现在小浪底大坝的位置。倘若时光能够倒流,当年若将坝址选定在小浪底,既能保障下游安全,又可避免加速上游淤积,也就不会出现建成后仅两三年水库就几乎瘫痪等一系列问题了……

       客观地说,我们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亟待恢复经济,然而精神上却处于民族大解放后的亢奋状态,对苏联援助存在过度依赖和迷信。所以,冷静回顾这段历史,各方的选择似乎都有其合理性。新生的共和国为保障黄河流域人民的生命安全,迫切需要解决水患问题。苏联是当时唯一愿意提供援助、派遣设备和专家的国家。国内虽有不少人认可美国的方案,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无人敢言。毕竟,唯一坚持反对的黄万里,被戴上右派帽子长达二十多年。在那样的形势下,为保住职位和生计,有些人选择沉默也情有可原。加之工程上马时正值大跃进年代,无产阶级以大无畏的精神登上历史舞台,战天斗地、流血牺牲。面对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在我国经济最艰难的年代、在帝修反联合反华大合唱中,诞生的这项特大工程。

       我们按照参观指示,通过引桥在大坝上游览了一番。主坝不过几百米长,设有游览电梯,可直达大坝的地下隧道,从宛如水晶宫般的玻璃廊道前往张公岛。当然,也可从分水堤直接步行过去。在那里,能够近距离观赏中流砥柱和大坝的雄伟身姿,还能在张公岛的王母梳妆台上探寻那些流传千古的远古传说。
    这里的景观与长江葛洲坝、三峡大坝截然不同。长江上的两座大坝壮阔秀美,风光旖旎,而三门峡大坝则以其雄浑之势,至今仍堪称中国第一雄坝。尤其是下到坝底参观时,更能感受到其巍峨雄伟,震撼人心。在中国人心中,这座大坝宛如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是特定时代国家精神的象征,更是中国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闪耀的里程碑。

    黄河第一大坝礼赞

    我站在历史长河的堤边
    三门峡承载大坝的伟岸

             六十余年经沧桑磨劫        
    三番多次历存亡蜕变
    中流砥柱更添道底气
    张岛丹炉亦多座靠山*

    文明史华夏有崭新纪录
    破天荒锁住了怒涛狂澜


    *“张岛” 即三门峡中的张公岛,传说张果老曾于此驻留,留下丹炉等遗迹,亦说为老子曾在此炼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4-5 14:10 , Processed in 0.19078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