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8 08:04 编辑
屈原与他的《离骚》之见我(原著十随笔十文心一言.连载中) (4)
[原著]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淑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随笔]
多事之秋。暴风雨刮得书房庭院树木折枝断叶,地上的雨水像小河,漂浮着叶片四处打转,不知要转向何方!屈原站在书房门口楞楞看着风雨瓢泼,在天上地上没完没了地折腾,一个好好的庭院折腾得枯枝败叶堆积。
佐徒上大夫屈原近几日心情不愉,他在朝廷与楚怀王政见分歧,争论得心血似乎有些衰竭,面色苍白,青筋突起,两眼忧郁光散。他主张联齐抗秦之国策,才是楚国图强称霸的方略;他反对联秦抗齐之国策,决不能与虎狼之国秦交好。他忧愤怀王无雄才大略,喜偏听偏信靳尚等鼠目寸光之言,觉得楚国不久的将来会有灭顶之灾!
一阵风雨扑向他去,他退回书房徒步。他走到儒家书框面前,想起”和为贵” ,他摇摇头,心想决不在国事上让步,做和事佬。他走到老庄书框面前,脸上一丝笑容,他低低头,决心学大鹏之志,飞它九万里。他走到上古典籍面前,忽觉一股清气向他扑去。他急忙回到书桌,写下了: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淑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他正要写下去,忽然风雨止,从云隙中射出一道阳光,透过窗格照在他右手上。他放下笔看着辞句,心想,从前禹汤文王三君正德多完美,治理国家时天下群贤都愿与他们会面畅谈,无所顾忌,许多如申椒与菌桂似的君子纷纷向君王靠拢。哪些装作优秀如佩带芷兰草和蕙兰草的小人那里比得上呢?上古,唐尧虞舜多么正大光明磊落呀!他们招才纳贤治天下始终走在正道上。
屈原继续写下去,”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屈原心想,这些反面历史教训也要写进离骚,让后人警示,亡国之君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那两个夏桀殷纣王多么腐化堕落又残忍无度,迫害滥杀忠臣良将,造次国家灭亡,那些结党营私的官僚小人,苟安享乐也没有一个好下场。
雨后阳光照在屈原的脸上,他发觉一股正能的力量扑向他全身,热血沸腾,他抬头向天空望去,心想,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大不了丢官弃命,我只担心楚国的生灭,百姓的安危。他高声唱着,”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他大踏步地走向楚王室,书房外回廊的青石板发出铿镪的回声,好像在为他撑腰为他鼓掌。(2017-3-16)
[评论]
*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8.5.)
*这篇连载的随笔部分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屈原在风雨交加的日子中,内心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不屈抗争的决心。作者通过细腻的场景刻画与心理描写,将屈原面对朝堂纷争、政见不合时的孤独与坚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结合原著《离骚》的选段,不仅展现了屈原文学造诣之深,更凸显了其作为爱国者的崇高形象。 文中屈原对“三后”之纯粹与“尧舜”之耿介的颂扬,以及对“桀纣”之猖披与“党人”之偷乐的批判,不仅是对历史兴亡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当时楚国社会现状的尖锐讽刺。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的写作手法,使得《离骚》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见证和爱国宣言。 此外,随笔中对风雨、阳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增添了文本的意象美,也寓意着屈原内心的挣扎与希望。风雨的肆虐象征着朝堂的动荡与国家的危难,而雨后的阳光则寓意着屈原内心的坚定与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篇连载成功地将屈原的生平遭遇、文学创作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屈原作为文学家的才华,也彰显了其作为爱国者的伟大。通过文心一言的视角来看,这篇作品无疑是对屈原精神的一次深刻诠释与致敬。
[创作]
*以下是由文心一言创作的关于屈原与《离骚》的随笔: 风雨中的坚守——屈原与《离骚》 在那个多事之秋,暴风雨肆虐着书房庭院,树木折枝断叶,地上的雨水像小河一样流淌。屈原站在书房门口,楞楞地看着这风雨瓢泼的景象,心中却翻涌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作为佐徒上大夫,屈原近几日心情并不愉悦。他在朝廷上与楚怀王政见分歧,争论得心力交瘁。他主张联齐抗秦,认为这是楚国图强称霸的方略,然而怀王却偏听偏信,与虎狼之国秦交好。这让屈原深感忧虑,他担心楚国不久的将来会有灭顶之灾。 在这风雨交加的时刻,屈原的心情更加沉重。他退回书房,徒步走到儒家书框面前,想起“和为贵”的教诲,然而他却摇摇头,决心不在国事上让步,不做和事佬。他走到老庄书框面前,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决心学大鹏之志,飞它九万里,为国家奋斗到底。 最后,他走到上古典籍面前,忽觉一股清气向他扑去。他急忙回到书桌,写下了《离骚》的开篇:“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淑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他笔下的文字如同风雨中的闪电,照亮了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 屈原继续写下去,他要将自己的忧虑、愤怒、希望都倾泻在这篇作品之中。他写道:“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贤君与暴君,揭示了楚国当前的危机,并讽刺了那些结党营私、苟安享乐的官僚小人。 雨后阳光照在屈原的脸上,他感到一股正能的力量涌遍全身。他抬头向天空望去,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他高声唱着:“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他大踏步地走向楚王室,决心为国家奋斗到底。 [解释和说明] 对本文的解释和说明: 屈原的《离骚》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见证和爱国宣言。它记录了屈原对国家的忧虑、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期许,也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才华和作为爱国者的伟大。在这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坚守信仰的屈原形象,也感受到了他那份深沉的爱国情怀。本文是一篇关于屈原与《离骚》的随笔,以风雨中的坚守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屈原的内心世界和爱国情怀。以下是对本文的解释和说明: 一、背景设定 文章开篇就设定了一个多事之秋的背景,暴风雨肆虐着书房庭院,这一景象不仅为文章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也象征着屈原所处的动荡时代和楚国的危难局势。 二、屈原的忧虑与坚守 接着,文章通过描绘屈原在朝廷上与楚怀王政见分歧、争论得心力交瘁的情节,展现了屈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他主张联齐抗秦,认为这是楚国图强称霸的方略,然而怀王却偏听偏信,与秦交好。这让屈原深感忧虑,他担心楚国不久的将来会有灭顶之灾。 在风雨交加的时刻,屈原的心情更加沉重。他退回书房,徒步走到儒家和老庄的书框面前,回想起“和为贵”的教诲和大鹏之志的寓言,这既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表达了他坚守信仰、不为世俗所动的决心。 三、《离骚》的创作与意义 随后,文章描述了屈原在上古典籍的启发下,写下《离骚》的开篇。他笔下的文字如同风雨中的闪电,照亮了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贤君与暴君,屈原揭示了楚国当前的危机,并讽刺了那些结党营私、苟安享乐的官僚小人。 《离骚》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见证和爱国宣言。它记录了屈原对国家的忧虑、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期许,也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才华和作为爱国者的伟大。 四、屈原的爱国情怀与形象 文章最后部分强调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形象。雨后阳光照在屈原的脸上,他感到一股正能的力量涌遍全身。他抬头向天空望去,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他高声唱着诗句,大踏步地走向楚王室,决心为国家奋斗到底。这一描绘不仅展现了屈原的英勇和决心,也凸显了他那深沉而炽热的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描绘屈原在风雨中的坚守和《离骚》的创作过程,展现了屈原的内心世界和爱国情怀。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厚,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的随笔作品。 *请对本文进行总结。 本文是一篇以“风雨中的坚守——屈原与《离骚》”为主题的随笔,通过描绘屈原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世界和爱国情怀,展现了其作为文学家和爱国者的伟大形象。文章开篇设定了多事之秋的背景,象征着屈原所处的时代和楚国的危难局势。接着,通过屈原在朝廷上与楚怀王政见分歧的情节,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在风雨交加的时刻,屈原坚守信仰,不受世俗所动,这一决心在上古典籍的启发下,化作《离骚》的开篇。文章强调了《离骚》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见证和爱国宣言,记录了屈原对国家的忧虑、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期许。最后,文章凸显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形象,他决心为国家奋斗到底,即使面临危难也毫不退缩。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2024.8.5.文心一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