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贝小菩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发] 《潘金莲外传》文学剧本500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1#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6:2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0:59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六十八集扩写:
    晚霞的余晖照在李若水府第,庭院中满是灿烂的阳光,春的景色在这晚阳的映照下仿佛被再次精心雕琢。院角的竹叶在这光线下显得越发翠绿可爱,它们在春风温柔的抚摸下,欢快地发出吱吱的细语声,似在彼此诉说着春的喜悦。一束阳光斜斜地射在竹林的墙角地,仿佛是一把开启神秘世界的钥匙,照亮了虫儿们的天窗。虫儿们高兴地在那里清唱着,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尽情地抒发着它们愉悦的心情。然而,当斜阳渐渐隐去,它们清唱的声音有时会变得低沉,似乎是它们明白夜幕中有着天敌的威胁;有时声音又变得柔清,像是知道在夜幕中要恋爱必须发出真诚的声音;有时声音变得繁杂,仿佛懂得夜幕中有生死离别的伴侣。原来,虫儿的世界也有着悲欢离合的一生。晚霞还在竹梢上笑着,它像是舍不得与这青枝绿叶道别,更不想和两位美女佳人说声再见。
    潘金莲和颜悦色地与李府小女千金一起品读着李清照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千金轻声说道:“我爸曾讲过,李清照的诗词大多是清丽婉转、肝肠寸断的风格,但仅有这首词气势豪迈磅礴。就说这个‘谩’字,就流露出对朝政软弱的强烈不满。”
    潘金莲点头说道:“是啊,这‘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三山是蓬莱、方丈、瀛洲,就在我的山东家乡的东海处,那可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没有人有能力到达。而词中借着大鹏转九天的风力,竟然敢吹到三山,这意境真是豪放,有着大侠的气概。”
    夜幕渐渐降临,一弯钩月淡淡地挂在天空,星星稀稀疏疏地闪烁着。万家灯火纷纷亮起,汴京的权贵富豪们沉浸在灯红酒绿的醉意之中。然而李府的灯火却显得暗淡,灰溜溜的府第房舍看上去了无生机,就像寻常百姓家一样。吏部侍郎李若水正在书房伏卷审阅,两支蜡烛微弱地燃烧着,那寒酸的样子仿佛烛泪满面。烛芯中的火苗却很卖力地往上蹿,竭尽全力以最亮的威力侍候着主人。
    潘金莲的心思比烛泪还要纯真,她在心中默默想着,保护清官也是侠义之士的天职。前朝仁宗年间出了个包青天,七侠五义赤胆忠心。那个白面郎君白玉堂浑身是胆,独身杀进冲霄楼除奸臣,不料却被暗计铜网围捆住而碧血归天。为了报雪恨,义侠们三破冲霄楼,北侠欧阳春、五义白眉毛徐良,他们碧血丹心、智勇双全地守护着清官。
    潘金莲的心思比火苗还要炽烈,她深知侠士和清官虽然走的路不同,但道却是相通的,扶正劈邪、主持正义本就不分家。她不过是一介草民,却受到清官的器重。她感觉自己正是在穷途没落中如凤凰浴火重生;在黑暗的彷徨中仿佛见到了人生的光明;在孤独中被春风和阳光温暖了身心;在波涛汹涌的船帆中见到了闪光的灯塔;在地狱般的挣扎中被神手救出了火坑。
    她心思清淡又沉重,清淡在于她的人生血脉使她无牵无挂,虽然武大郎的魂灵在梦中恋迷,但她知道相见同魂牵手还为时过早。她要将后大半身的路奔捷在清白的道上,要为清廉的官员成为盾成为箭去浴血而生,用匡扶正义之举洗涤清以往的污垢,也要为自己的不白之冤讨个公道。事在人为,就像这蜡烛一样燃尽最后一点滴泪,去力所能及地点亮他人。经过磨难和斗邪的人生阅历,她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女性。
    一只飞蛾从黑暗里飞下,不慎撞在亮窗上落地。它或许是想去寻找黑夜中的光明,然而冥冥之中它似乎缺了一点智慧,差一点就酿成飞蛾扑火的悲剧。潘金莲将它轻轻救起放在掌心中,柔声问道:“你这飞蛾为何要走这飞蛾扑火的道路呢?你是否为情所困,要去为情而殉身?还是因为厌世烦恼,想了却一生?又或者是你误走了一条看似光明的大道?要知道这里你不会有好的结果,那屋内燃烧的灯火,会让你那薄薄的飞翼倾刻化为灰烬,到了阴曹地府也没有谁会同情你。” 那只飞蛾在潘金莲掌心中艰难地飞动了几下,显然受伤后它没有足够的力气飞翔。潘金莲知道它渴望获得自由,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潘金莲掌心微微发功,给它力量的加持。那只飞蛾突然从掌心中飞起,重新获得了自由,在高空的黑夜中渐渐消失不见。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2#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6:5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0:59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六十九集扩写:
    潘金莲在努力追求着新的人生,她觉得自己就如一棵泥巴中的草根。她深知,若要翠绿就必须把根深深扎入泥土之中;若要笑迎阳光就必须与风雨进行顽强的抗争;若要看明地狱和世间就必须用深根去探明;若要看到天堂的光明就必须让翠叶努力顶上蓝天。在她看来,世上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就像草根,在暴风雨中为了不被洪流冲走,它会死死咬住地狱之门;在烈阳下为了不被晒死晒干,它会让青叶竞放绿素;在劲风的吹打下为了不被连根拔起,它会让枝叶柔软迎风招展。草根在世道上,因为微不足道且轻薄柔顺,它可以单个存在,不怕孤独,因为独苗也能点缀一片人间;它也可以群居存在,不厌挤压,因为抱团更能放翠一片天地。潘金莲在心中暗暗思忖,她是一个有智慧、有能量、有信息的人,难道还不如一棵草的天赋本能吗?她时而像孔子那样深思出世之道,时而像老子那样放思自然之道,时而像释迦那样悟思生死之道。而且她还经常对白玲、李千金说,她经常在梦境中见到女娲,从而意念神功聚丹气;经常梦见嫦娥,从她身上学到了不怕孤单藏心气;经常梦见观音,从观音那里领悟到扶正除邪充清气。
    就在她的思绪如同神游四方的时候,突然,李千金发出了一声惊叫。她们发现院竹墙角边游出了六条竹叶青蛇,原来是一母五小,它们正急急地向竹林游去。母蛇挺头直颈,左右游动着前进,它仿佛在用气功和气味开辟一条宽带,那里面充满着母爱的本职和良知,它不让小蛇游出宽带而遣散,小蛇则凭借着灵气紧紧跟随,没有辜负母爱的厚望。这一家可亲的老小,展现出了多么深厚的温情呀。母蛇游到了一棵粗竹下开始盘身,蛇颈挺直护望着。大姐大哥们游在竹下轻微地游动着,等着最小的青蛇游到,然后它们依小到大有序地进入竹洞,不吵不闹不抢道,温情脉脉,那场景十分温馨。它们似乎并不怕灯光的闪动和火焰般的威胁,也许它们摸透了,此地是一个仁义和顺怜悯之家,在这里它们能够安稳地休养生息。潘金莲看着这一幕,心想万物果然都是有灵感的,善有善灵,恶有恶道。蛇,是决不会在捕蛇者家安魂的。母蛇见它的子女都安然无恙了,它盘在竹竿上没有进洞穴,它的头还在不停地摆动张望着,红红的蛇信子在闪动,好像还在空气中捕捉着什么信息。而此时,院中墙角的一帮老鼠发出叽叽的声音,有的还在慌乱地蹿动着脚步,也许它们预感到蛇鼠争斗即将到来,也许它们觉察到今晚院里要有大事发生。蛇鼠同时出没,倒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潘金莲和李千金在走廊中向书房张望,只见李若水正在全神贯注地伏案审卷。
    夜已经很深了,那钩月和星星仿佛还在注目着今晚院子里将要发生的一场厮杀。夜的春风渐渐冷了起来,但它可不管这些闲事,照常习习轻吹着,竹叶发出了微微的轻笑声。小青蛇一家在竹枝上静静地抬头观赏着月色。
    潘金莲和白玲静静地站在黑暗的屋中,窥视着窗外的动静。很快,她们发现两条黑影落地,那是关西双煞;还有两条黑影卧在屋棱上,那是关东双魔。潘金莲和白玲迅速闪出,蹿上屋面,与卧在屋棱的双魔刺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斗。这关东双魔,擅长打双镖,双手能同时发出四件暗器。潘金莲和白玲十分机智,她们把双魔引出李府,来到荒郊野外的一处草坪上进行决斗。突然,双魔使出全力,八镖全发,潘金莲和白玲不幸中镖倒下。双魔见状,又发出八镖击打,然而潘金莲和白玲躺在地上浑身不动。双魔发出了一阵狞笑,那笑声震飞了夜鸟。他们正要提刀砍头领功,不料白玲使出了拍掌神功,一股强大的力量震飞双魔于空中。潘金莲抓住时机,十六镖齐发,双魔全身中镖,一命呜呼。潘金莲随即呼引秃鹰来觅食双魔的尸体,不一会儿,双魔的尸体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与此同时,在李府内,关西双煞已经被捉住。原来,刚才伏卷审案的并非李若水,而是戴宗化装的,还有梁山好汉时迁、白胜、段景住、乐和在暗中潜伏守卫着。如今他们都已经是五品殿外护卫。这五位豪杰与关西双煞的战斗就如同快刀切小菜一般,倾刻间,关西双煞就束手被擒了。瞬间,院内灯火通明,御林禁军出现了。李若水出面大声喝道:“把刺客交刑部审讯。”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3#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6:5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0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七十集扩写:
    在李府宅第的书房中,李若水正与戴宗、潘金莲进行着一场彻夜深谈。李千金在一旁烧水倒茶,那殷勤的模样显得十分可亲。书房虽然不大,但热气腾腾,茶香四溢,沁人心脾。桌上摆放着三五种糕点,随意拿取食用,氛围如同一家人般亲切。
    吏部侍郎李若水面色凝重地说道:“今夜若是没有官人和侠士出手相助,我恐怕早已一命呜呼了。当下大宋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乱象丛生。辽国在边疆侵犯,如狼似虎一般,可恨的是大宋竟无良将以热血来扶持江山。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然而京都却依旧歌舞升平。徽宗沉醉在字画之中难以自拔,朝廷忠良之臣被害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正道之士讷言,奸臣当道,这简直如五雷轰顶般令人痛心。近日徽宗还让我拿出主意来稳定天下局势。” 此时,室外的风呼呼地紧吹着,打在窗格上发出吱吱的声响。他们几个人在热烈地商讨着对策,不断地肯定与否定各种想法,经过反复的斟酌,终于确定了一个方案。潘金莲认真地说道:“我完全同意刚才的方略三策。第一策,让卢俊义、关胜等部分梁山好汉去征讨辽国,公孙胜作为军师,率领十万大军直接抗击辽军;第二策,让宋江、林冲等部分梁山好汉去征讨方腊,吴用担任军师,二十万大军横扫方腊、田虎、王庆;第三策,汴京的高俅、蔡京尚未铲除,让梁山部分好汉放弃山寨聚集到京城,由柴进、戴宗挂帅守护京城,再让童贯率领三十万大军守住京外四城门。”
    柴进和戴宗听后说道:“此三策确实为上策,就算诸葛先生在世,可能也不过如此。不过我们两人不太方便与宋江直接商议此事。” 就在这时,室外传来一片喜鹊的叫声,春阳暖暖地照进书房,他们三人都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随后,李若水急忙乘坐马车奔赴皇宫。
    三天之后,徽宗旨意口谕下达,正帅为正三品,副帅军师为副三品,其他将军为五品,而总联络密谈由金郎(潘金莲)出面负责,总策则由吏部侍郎李若水主持。
    在与戴宗等人议事的过程中,潘金莲的眼神始终不敢直视戴宗的眼神。她心中暗自害怕,一旦两人眼神相对,那爱慕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起来。她深知一种情丝一旦黏上,想要忘却将会十分困难。她明白女人的情丝一旦撒出,会让对方陷入醉生梦死之中,甚至痛苦一生。她不想伤害戴宗,所以多次努力把那刚刚萌动的情丝收住。她从戴宗的眼神中发现,他似乎已经知道自己是女儿身,他对她的言语举止中隐隐透露出在安抚一个女人的意味。她能感觉到戴宗对她的爱慕之心藏得很深,也许他知道当下有大事要做,还不是倾心爱慕的好时机。潘金莲已经快三十岁了,算是大龄女人了,而这是她第一次品赏自由爱慕的心思。她觉得自己仿佛早已失去了《诗经》中所说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的美好情境,失去了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她觉得自己不过是严寒中的腊梅,只能孤芳自赏罢了,即便结出的果实,也是酸溜溜的,怕惹人讨厌。
    夜晚,潘金莲和衣躺在床上,灯光昏暗。冥冥之中,她似乎看到大郎在她模糊的视线中出现,大郎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流泪,泪中还带着血丝。她想要去拥抱他,却不料被蜡烛的爆裂声惊醒。她干脆点亮了房里所有的烛光,希望烛光的兴奋能够冲淡那冥冥之中的遐想。她想要让半生后的火焰熄灭,让情丝切断,让那久去的魔火不再死灰复燃,让一切念想之心都随着尘埃飘散而去。俗话说女人的心思比较细腻,爱一个人会藏得很深。潘金莲觉得自己青春磨难的阴影,与戴宗纯洁的英雄身份并不相配,她害怕会连累戴宗的一世英名。而且他们的梁山头领宋江是个很狡诈的人,他把梁山好汉几乎都弄成了单身。因为他知道他们一旦个个成亲,山寨就会被儿女情长所困,他的招安路线就会彻底崩溃,他也就当不了朝廷命官了。潘金莲心想,她一旦与戴宗结伴成婚,很有可能会成为宋江的眼中钉,这对她后半生在江湖上的自由将会十分不利,所以她拒绝了戴宗向她发出的求爱眼神。戴宗已经过了三十岁了,一直单身,他没有经历过儿女情长的卿卿我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博得对方的芳心。就这样,潘金莲与戴宗不慎都陷入了情深深、雾茫茫的困境之中。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4#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6:5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0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七十集再扩写
    在李府宅第的书房中,李若水正与戴宗、潘金莲进行着一场关乎生死与家国命运的彻夜深谈。李千金在一旁忙碌着,她烧水的动作轻柔而熟练,倒茶时更是小心翼翼,那股殷勤劲儿让人倍感亲切。书房不大,却被茶香与热气弥漫,那茶香丝丝缕缕地钻进每个人的心肺,仿佛能驱散这乱世带来的阴霾。桌上的糕点种类多样,它们静静地躺在盘子里,散发着诱人的气息,随意拿取食用的氛围,让这里宛如一个温馨的家。
    吏部侍郎李若水面色凝重,他眉头紧锁,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今夜,若没有官人和侠士出手相助,我这条命恐怕早已被那黑暗吞噬了。如今这大宋,正处在风雨飘摇的困境之中,内忧外患如洪水猛兽般袭来。辽国在边疆如狼似虎地侵犯,可叹我大宋竟无良将以热血来捍卫这江山社稷。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然而京都却依旧歌舞升平,那繁华背后是无尽的空虚。徽宗沉醉在字画之中难以自拔,仿佛外界的战乱与他无关。朝廷之中,忠良之臣被害的情况屡屡发生,正道之士讷言,奸臣当道,这情景简直如五雷轰顶般令人痛心疾首。近日,徽宗让我拿出主意来稳定这摇摇欲坠的天下局势。” 此时,室外的风仿佛感受到了这沉重的氛围,呼呼地紧吹着,那风声犹如鬼哭狼嚎,打在窗格上发出吱吱的声响,仿佛是恶鬼在挠门。他们几个人在这压抑的环境中热烈地商讨着对策,各种想法不断地在脑海中碰撞,肯定与否定的声音此起彼伏。经过反复的斟酌与激烈的争论,终于确定了一个看似可行的方案。潘金莲目光坚定,她认真地说道:“我完全同意刚才的方略三策。第一策,让卢俊义、关胜等部分梁山好汉去征讨辽国,公孙胜作为军师,率领十万大军直接抗击辽军。这就像是一场豪赌,将梁山好汉的命运与国家的安危紧紧绑在一起;第二策,让宋江、林冲等部分梁山好汉去征讨方腊,吴用担任军师,二十万大军横扫方腊、田虎、王庆。这一路艰险无比,充满了未知的挑战;第三策,汴京的高俅、蔡京尚未铲除,让梁山部分好汉放弃山寨聚集到京城,由柴进、戴宗挂帅守护京城,再让童贯率领三十万大军守住京外四城门。这是一步险棋,各方势力的平衡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
    柴进和戴宗听后,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说道:“此三策确实为上策,就算诸葛先生在世,可能也不过如此。不过我们两人不太方便与宋江直接商议此事,宋江此人深不可测,他心中的算盘打得叮当响,我们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他的算计之中。” 就在这时,室外传来一片喜鹊的叫声,那声音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春阳暖暖地照进书房,仿佛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他们三人都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那笑声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无奈。随后,李若水急忙乘坐马车奔赴皇宫,那马车在崎岖的道路上疾驰,扬起一片尘土。
    三天之后,徽宗旨意口谕下达,正帅为正三品,副帅军师为副三品,其他将军为五品,而总联络密谈由金郎(潘金莲)出面负责,总策则由吏部侍郎李若水主持。
    在与戴宗等人议事的过程中,潘金莲的眼神始终不敢直视戴宗的眼神。她的心中仿佛有一只小鹿在乱撞,她暗自害怕,一旦两人眼神相对,那爱慕的火焰就会如火山喷发般熊熊燃烧起来。她深知一种情丝一旦黏上,想要忘却将会比登天还难。她明白女人的情丝一旦撒出,会让对方陷入醉生梦死之中,甚至痛苦一生。她不想伤害戴宗,所以多次努力把那刚刚萌动的情丝收住。她从戴宗的眼神中发现,他似乎已经知道自己是女儿身,他对她的言语举止中隐隐透露出在安抚一个女人的意味。她能感觉到戴宗对她的爱慕之心藏得很深,也许他知道当下有大事要做,还不是倾心爱慕的好时机。潘金莲已经快三十岁了,算是大龄女人了,而这是她第一次品赏自由爱慕的心思。她觉得自己仿佛早已失去了《诗经》中所说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的美好情境,失去了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她觉得自己不过是严寒中的腊梅,只能孤芳自赏罢了,即便结出的果实,也是酸溜溜的,怕惹人讨厌。
    夜晚,潘金莲和衣躺在床上,灯光昏暗。冥冥之中,她似乎看到大郎在她模糊的视线中出现,大郎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流泪,泪中还带着血丝。那画面无比凄凉,仿佛是从地狱深处爬出来的冤魂。她想要去拥抱他,却不料被蜡烛的爆裂声惊醒。她的心脏猛地一跳,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她干脆点亮了房里所有的烛光,那明亮的光芒瞬间驱散了黑暗,她希望烛光的兴奋能够冲淡那冥冥之中的遐想。她想要让半生后的火焰熄灭,让情丝切断,让那久去的魔火不再死灰复燃,让一切念想之心都随着尘埃飘散而去。俗话说女人的心思比较细腻,爱一个人会藏得很深。潘金莲觉得自己青春磨难的阴影,与戴宗纯洁的英雄身份并不相配,她害怕会连累戴宗的一世英名。而且他们的梁山头领宋江是个很狡诈的人,他把梁山好汉几乎都弄成了单身。因为他知道他们一旦个个成亲,山寨就会被儿女情长所困,他的招安路线就会彻底崩溃,他也就当不了朝廷命官了。潘金莲心想,她一旦与戴宗结伴成婚,很有可能会成为宋江的眼中钉,这对她后半生在江湖上的自由将会十分不利,所以她拒绝了戴宗向她发出的求爱眼神。戴宗已经过了三十岁了,一直单身,他没有经历过儿女情长的卿卿我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博得对方的芳心。就这样,潘金莲与戴宗不慎都陷入了情深深、雾茫茫的困境之中。
    然而,命运仿佛并不想放过这对苦命鸳鸯。就在潘金莲下定决心斩断情丝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原来,宋江已经察觉到了戴宗与潘金莲之间的微妙情愫,他心中暗生一计,想要利用这一点来控制他们。宋江故意放出风声,说要将潘金莲许配给一个恶名昭彰的山贼,以此来逼迫戴宗就范。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潘金莲陷入了绝望之中。戴宗得知此事后,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决定不顾一切地保护潘金莲,哪怕与宋江反目成仇。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而他们的命运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5#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6:5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0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七十一集扩写
    潘金莲在房中来回踱步,她正进行着周密的思考,想着该如何与宋江商谈这关乎国家与梁山众人命运的大事,要让梁山帮一分为三,使他们成为大宋的脊梁。她的内心复杂而矛盾,此时她几乎忘却了与宋江、武松之间的个人恩恩怨怨,那曾经在她心中燃烧的个人复仇火种正在渐渐熄灭,而一股除恶整邪的火焰却在不断上升。她自己都感到十分奇怪,一个曾经玉身不能自主的女人怎么会走到如今这样的阶位。
    她回忆起过往,一个在江湖和民间淫闻不绝的潘金莲,如今却还能在深宫和官府中自由走动;一个曾经几乎成为梁山帮刀下鬼的女人,现在正要与梁山帮的头领宋江、吴用进行传旨密谈;一个混藏在京都名妓院女扮男装的女人,竟不知自己将会干出何等大事。那些她以前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如今竟然一桩桩、一件件地被她做出来了。她经常思考这到底是天意的安排,还是仅仅是人为的巧合。她尝试用意念神功几次推算自己的命运,然而每次都仿佛置身于火墙之中,怎么也无法意通,就好像郎中不能给自己开方子一样。也许女娲在九天之上正恼怒着,她虽然补好了天,但地上的人却如此不争气。王朝更迭频繁,朝廷斗争残酷,民族间战争不休,每个朝代都是天下内乱外乱不断。无情的帝王将相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而可怜的百姓却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她曾多次鼓足勇气,想要向李若水吐露自己的身世真情。她是打心底佩服李若水为官清廉,他一家老少过着不过是中等家庭的生活状况,甚至还节衣缩食,日子过得十分清淡。她几次送好茶叶给他,他都笑脸相拒;她曾想给李若水的小女李千金做一身有品相的衣裳,李千金也拒绝了,说家父不让家人随便接受别人的馈送。据说,李若水在宫中与皇上议事时都是自带清茶,他对徽宗忠心耿耿。她深知自己的身世复杂,如果告诉了他,万一徽宗问起李若水金郎(潘金莲)是何许人也,他知道了却不说,那可是欺君之罪。她左思右想,觉得千万不能为难这位忠臣李若水,有时候这层纸不捅破或许才是上策。她猜测李若水或许已经看出她是女儿身,但她只愿就这样糊涂下去,她明白这其中蕴含着大智慧。有时候,这一层薄纸不捅破比那高墙宅院还要厉害;有时候,这一层薄纸不捅破更胜那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时候,这一层薄纸不捅破胜似千军万马奔赴战场;有时候,这一层薄纸不捅破比十道八道皇上诏书还灵验。
    潘金莲在心中暗想,她如今竟然能与当朝吏部侍郎密议朝廷大事,真不知道是潘家祖上哪一代积下的阴德。俗话说,一代祖上积阴德,十代子孙享清福。一想到自己即将要去传言给宋江,她的内心就感到无边的愉悦。宋江肯定没有料到,他曾经设计要除掉的人,如今竟能与他同室对垒,商议招安之事。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生之中什么是青山呢?那就是性命。有了性命就不怕没柴烧,这柴就是有所作为,而有所作为则是性命的火焰,它只要碰到干柴,就会轰轰烈烈地燃烧起来。这世道到处都是干柴,天下有着广阔的天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但天无绝人之路。
    夜幕降临,天空中一颗流星划破天际,紧接着又一颗流星划过天空,再一颗流星也划破天空。潘金莲心中惊奇,她觉得这是天人感应,有着灵验的预兆。似乎梁山宋江为首的 108 将,正要如同这三颗流星一样划破大宋的半个江山,他们也正要在这划破之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在归宿之中闪亮最后一个亮点。
    清晨,柔和的阳光斜斜地铺洒在潘金莲的脸上,那一片阳光带来的暖流,渐渐地安稳了她那原本沸腾的心思。
    诗话云云:站在高处,最容易迷醉;下到底层,风大浪逼。若有尝试的勇气,就应该从生活中寻找智慧。不经历海浪的冲刷,就不能像礁石那样气定神闲、英勇无畏。从粗糙到精美,从棱角到圆润,这是大海提纯的精髓。虽然瘦了,伤痕累累,但面对花儿的光彩不必惭愧,只要精神可贵。风停了,潮退了,海鸟在头上徘徊,像身经百战的战士,它屹立在海岸上,以胜利者的安闲,接受游人的赞美。
    多么令人神往的诗篇设想啊!就好像经历了严寒冰冻之后,在一个晴朗的春天,一颗暖阳被装进了她的心窝。江湖风云之中,她也终于有了出头之日,而那些会笑的人,总是在心里暗暗地笑着。
    然而,就在潘金莲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时,突然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梁山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有一部分人坚决反对招安,甚至有人暗中谋划要破坏这次与朝廷的合作。他们认为宋江的决定是在出卖梁山兄弟的利益,是对梁山精神的背叛。而宋江此时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希望通过招安为兄弟们谋一个前程,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内部的巨大压力。潘金莲得知这个消息后,意识到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她明白,如果不能解决梁山内部的矛盾,那么她的计划将会彻底落空,大宋的局势也将更加动荡不安。她决定冒险深入梁山内部,试图化解这场危机。但她也知道,这一去充满了危险,她很可能会陷入到梁山众人的愤怒之中,甚至有性命之忧。但她没有退缩,毅然踏上了前往梁山的道路。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6#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6:5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1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七十二集扩写
    话说那水泊梁山 108 将,在施公的笔下,那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青山绿水相互映照,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那漫山遍野、林林总总的松柏在石缝中倔强地挺起,紧逼而来的山风日夜不停地拍打着它们。听啊,它们的笑声越发清脆了,那清香也更加扑鼻,仿佛每一棵松柏都藏着无尽的话语和玄机,它们的心思更是令人神往。再看那山下周围的水波,时而像一面平静的镜子,温情脉脉地诉说着绵绵情丝;时而风起浪卷,无情地拍击着那些硬汉;时而又哑哑无语,让人猜不透那其中蕴含的心思暗语;时而吼声震天,让人难以预料其中沉冤与杀机。
    诗话云云:
    水泊梁山古战场,渔夫捞得旧刀枪。名扬天下 108 将,只怨宋江被招降。征方腊战死 68 将,施氏笔下多虚构。弄巧成拙误为史。
    高俅与杨戬设计毒死宋江与卢俊义,这官道之上的相斗古往今来从未停止,倒也不能怪施公笔头生花。在宋江坟上吊死的吴用与花荣,他们秉持着义可聚不可散的信念,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们又何必把性命当作儿戏呢?宋江不义毒死李逵,忠义与狡诈仅一步之遥,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时有发生,也莫怪施公笔下狠辣。关胜酗酒落马而死,死得如此不光彩,枉称一世英雄。林冲忧郁而死,他久战沙场从未有败迹,反对招安却未能成功,积郁成病,这也算是死得其所,方逞一代英雄之风范。鲁智深坐化而死,想当年他倒拔杨柳力大如牛,在菊花会上坚决反招安,宁做草民不为官。呼延灼破金浴血沙场,那连环甲马阵神奇布置,横扫金军如卷席一般,却不慎中计身亡。七十七将魂归西天,这天罡地煞才终于各归其位。
    弃官还乡的十二将,柴进与戴宗带头,他们深知无官一生轻的道理,向往那桃花源里耕田的自在生活。那十二将柴进、李应、戴宗、蔡庆、杜兴、邹润、孙新、裴宣、杨林、蒋敬、穆春、顾大嫂一路同行,相互扶持着踏上归乡之路。
    出国创业的五将中,李俊有勇有谋,最终在暹国扬名立万,成为了一国之主。那五将李俊、童猛、公孙胜、童威、燕青在异国他乡开启了新的篇章,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皇宫留用的四将,各自施展技能安身立命。那四将凌振、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坚在皇宫中小心翼翼地生存着,他们既要应对宫廷中的复杂斗争,又要展现自己的价值。
    出家学道的三将中,武松归隐于六和寺,这位一代名将在此养天年。武松、朱武、樊瑞他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在青灯古佛旁寻求内心的宁静。
    王府留用的二将,萧让与乐和暂栖身于王府之中,他们在王府的勾心斗角中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立足之地。
    官复原职的二将,黄信与孙立重新当起了官,然而官场早已物是人非,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努力适应着。
    罢官为庶民的一将阮小七,回到了老家,每日撒网抓鱼,那逍遥自在的生活让他忘却了曾经的烦恼。
    出任大使的一将朱仝,担任驻金节度使,在异国他乡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弟袭兄职的一将宋清,袭了兄长宋江的职位,他肩负着兄长的期望与责任,努力在官场中前行。
    天苍苍,地茫茫,这三十一将各有各的志向。
    潘金莲屈指神算着,宋元时期就有这些故事流传。施公以神笔写下《水浒》,一部名著就这样在世间传颂,两次拍摄的影视作品更是令人惊叹。然而,潘金莲心中不服,她觉得水浒好汉不该是这样的归宿。她决心要扭转乾坤,重新讲述梁山英雄的故事。
    就在潘金莲准备大展身手之时,突然从梁山方向传来了一阵神秘的消息。据说梁山的旧地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有人看到了疑似当年梁山好汉的身影在山间出没,还有一些诡异的声音回荡在山谷之中。这消息迅速传开,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一些人认为这是梁山好汉的冤魂不散,另一些人则怀疑是有人故意制造事端。潘金莲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她决定亲自前往梁山旧地一探究竟。
    当她踏上梁山这片土地时,一种莫名的压抑感扑面而来。她在山间探寻着,突然遇到了一群神秘的黑衣人。这些黑衣人二话不说就对她发起了攻击,潘金莲奋力抵抗。在打斗中,她发现这些黑衣人武功高强,似乎有着不为人知的目的。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潘金莲终于击退了黑衣人,但她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深。这些黑衣人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他们与梁山好汉的归宿有着某种关联?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7#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6:5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1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七十三集扩写
    那是一片烟雨人间,天边的月亮缓缓升起,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要活出个模样来当真不容易。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结在众人心中萦绕,相聚时难,散去时亦难。每个人都不缺梦想,可若要梦想成真,还得看能否遇上那恰到好处的好时光。
    在梁山之上,头领宋江正心思沉重地望着那杏黄旗。那杏黄旗在旗杆上,有着各种姿态。一会儿,它哗哗作响,仿佛一位热血战士急着要冲锋陷阵;一会儿,它又纹丝不动,好似一个失败者在垂头丧气;一会儿,它忽飘忽停,就像是一个人在犹豫不决、心神不定;一会儿,它又全身紧裹,仿佛快到了气息奄奄的地步。再看那杏黄旗上 “替天行道” 四个字,墨汁似乎都消退了,毫无精神,更无斗志。旗杆上灰尘蒙蒙,旗台周围杂草丛生。阳光依旧烈烈地洒下,但这旗位上下却已没有了往日的精气。宋江在心中暗自思忖,这梁山的杏黄旗还能打多久呢?这 “替天行道” 如今与自己又有何干?与其让梁山在这山风之中渐渐败落,不如早日招安;与其在这山上与朝廷主张对峙,不如为兄弟们谋得个封妻荫子的前程;与其整日在这山上酗酒赌混,不如寻个良策安身立命。宋江的心思,已然彻底背叛了梁山聚义的宗旨,在招安的诱惑之下,他满心满眼都是那封官许愿后的美好生活,不知不觉踏上了这条不归之路。
    诗话云云:
    梁山好汉,他们的英魂常常在问,到底该归向何处?是否能够善终?想当初,他们聚义在水泊青山之间,那光辉映照在白云和秋色之上。他们手持刀枪剑戟,以反贪除霸为己任,那一声怒吼都价值千金。他们壮志凌云地立下大义,其实哥哥宋江亦可称帝。回想那沙场决战之时,旌旗飘扬,雷鼓阵阵,喊杀声响彻云天,兄弟们的热血染红了彼此的衣衫。他们本可等待江山移位,成就一番霸业,可惜最后却因心肝分离,走上了忠君弃义的招安之路,一去不复返。施公笔下的千年故事,如今人们只是闲来聊聊。令人醉恨的是水浒头领未能坚守正道,义断情尽。现今有新人以奇笔,又造出一番新的风景,一篇篇诗话,一个个新编的故事。
    宋江依旧望着那杏黄旗发呆,他的心思乱如麻。忽然,他看到一只信鸽在头顶盘旋,心中知晓定是有要事。他赶忙从口袋中摸出一把熟黄豆撒在地上,那信鸽便轻盈地落在了宋江的肩上。他取下信条一看,上面写着:急请宋江等吴卢三人赴京面议。署名是金郎柴进戴宗。
    在开封汴河的十里街上,有一座酒楼。那酒楼里酒香、肉香、茶香扑鼻而来。楼上楼下人头攒动,有的人大喜,有的人大悲,那喜怒哀乐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共振。酒楼门前有八位女子在热情地招引顾客,酒楼的跑堂则满脸堆笑地呼应着。酒楼的内堂包房里歌舞升平,轻乐悠悠,阵阵笑声传来,客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仿佛要一醉方休。乐和与白胜在里面忙里忙外,时迁与段景住则在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仔细地算着银两银票,把硬软两清的账目算得清清楚楚。
    在酒楼的后院,金郎(潘金莲)和柴进、戴宗正与宋江、吴用、卢俊义相聚。酒杯碰撞发出叮当的声响,鱼肉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宋江和柴进的脸上都露出了喜色。金郎口传皇上的旨意:“梁山好汉需一分为三,如今国事当头,分布在天南地北中,守护起半个江山。他日定能光宗耀祖,名留青史。108 将个个都能戴上乌纱帽。以往的宿案,一笔勾销,不再翻旧账,大家都可重新做个新人。梁山的老营,需连根拔掉,交给官府,还山于民,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这可是难得的机遇,就看这一次了。若是不愿,官军将会围剿。大宋国库金银满仓,是招安还是造反,任凭处置。宋江若是立功,官升一品,其他人立功,官升一级。” 金郎(潘金莲)补充道:“见好就收,才是上策,希望宋兄三思而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今日之事的总管是大宋清官李若水,若有诚意,可择时面谈。一旦招安商议妥当,圣旨将会颁发。” 宋江和卢俊义听了,心中大喜。然而,吴用心事重重,愁云满面,怎么都舒展不开。他知道梁山兄弟还有三分之一坚决反对招安,他们是要与大宋干到底的,决不会半途而废。他心想,早知今日要招安,何必当初要造反,那前面的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吴用的目光不自觉地转向金郎,潘金莲心中一惊,她害怕被吴用识破她女扮男装的身份。戴宗察觉到金郎有危险,故意转移吴用对金郎的视线,他对吴用说:“宋徽宗招安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梁山宋吴两位大哥可将计就计。” 宋江听了,脸上露出喜色,轻轻拍手叫好。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8#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7:0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1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七十四集扩写
    午间时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点点光斑,我步入了一片树林。这片树林中有的树是我亲手种下的,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沉默着望着它们。只见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叶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多么想听听它们对我的私语,可又担心它们会嘲笑我,嘲笑我不该胡编出一个那么大的故事。
    在那春叙阁茶楼之中,灯火色彩斑斓,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李师师和潘金莲和颜悦色,她们正与茶客进行着一月一次的会面。此时的潘金莲依旧女扮男装主持着春叙阁的事务,一个是玉美人,有着天姿国色;一个是金郎君,英俊潇洒。她们俩站在一起,就如牛郎织女下凡一般,光彩照人,那微笑仿佛能引来翩翩起舞的蝴蝶;她们俩又如嫦娥与吴刚奔月,风衣翩翩,庄重又可亲;她们俩又仿佛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相互依偎,好似有着千年的因缘;她们俩还如同吕布和貂蝉,郎才女貌,天生一对;她们俩更像白娘子和许仙,前世因缘,千年一聚;亦如范蠡和西施,胸有大略,是政商统筹的里手。这时,一个贵族弟子高声喝道:“她们俩,一个如潘金莲美,一个可不像武大郎丑。” 这调侃声顿时引起哄堂大笑。李师师笑盈盈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小兄弟,今晚你的茶盏费免了。” 那人却眼泪汪汪地说:“我等了一年才见到你一回,今晚我要用百倍的银两付费。我已经把你的美丽玉影深深种在了心里,这万人茶座之中也难遇你这样的一回。”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那笑声震得烛火乱窜,灯笼也跟着舞动摇晃起来,茶香四溢满堂,茶客们个个热血沸腾。
    诗话云云:
    一生之中,若是难得遇到美女对视一笑,就算是再气壮的俊男也会丢了魂魄;一生之中,要是难得遇到美女玉手轻轻一拍,就算是再硬朗的壮汉也会心软;一生之中,若难得遇到美女吐露香软的话语,就算是英雄意志再坚定也会流泪;一生之中,若难得遇到美女亲切地口称兄弟,就算是好汉再硬气也会变得柔情。
    在潘金莲的密室之中,灯光暗淡,窗帘层层叠叠。她们俩人正在轻声地对语,眼神里不时闪出不安的光芒,话语低哑,脸色沉重。原来,春香阁和春叙阁出事了,一夜之间各失踪了两名女子。经过多日的探寻,依旧毫无音讯。她们分析着,这四女不会是私奔,因为她们的细软之物都还在;她们也不会是自尽,因为本阁对她们向来不薄;她们不会是返乡,因为她们都是孤儿,被收养多年;她们不会是轻易受骗,因为她们都聪明伶俐且心细;她们也不会被轻易收买,因为她们都不是见钱眼开之人;她们更不会藏奸,历来都是忠心耿耿。潘金莲皱着眉头说道:“这四女失踪的谜团,莫非是奸党所为?此案玄机重重,必有后患无穷。我们不妨到上河城街察访,那里人多事杂,三教九流的人都有。” 李师师严肃地说:“此案是本阁的机密大事,不宜动用官府,就由你与戴宗等人暗中侦破,一定要水落石出,弄清楚是非曲折。”
    潘金莲回到卧室后,坐在桌前细细思量着。她心中暗想:“到底是哪个王八蛋敢谋害李师师的下人?李师师在汴京可是有着铁打的靠山。一旦破案弄清楚主谋,那人无论官有多大,全家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此时,明月高照,天空晴朗,潘金莲的卧室一片银白静肃。她努力想要理清破案的头绪,可是那银白的月光实在太美了,她的思绪难以集中。她索性和衣侧卧在床上,她的一双三寸金莲清清地露了出来,那鞋上散发着淡淡的芬香,室内不少小飞虫闻到这香气纷纷飞起,直扑那散发着香气的三寸金莲。潘金莲在这淡淡的香气中渐渐地和衣睡着了。一只胆子特别大的小飞虫飞到了她的额上开始漫游,而她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梦乡,在梦中她仿佛看到了那失踪的四女正身处一个黑暗的地方,向她发出求救的呼喊。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9#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7:01: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2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七十五集扩写
    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令人好奇的元素,人类的艺术,比如图画等,它们都是生活的反映。所以这些艺术作品都深深地印刻着它们所处时代的烙印。文化艺术中蕴含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哪怕一万年之后,它们也不会枯竭和落后。对艺术文化的崇拜,彰显着人类的崇高品位。
    在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路桥之上,潘金莲和白玲正按照图上的景象按图索骥。潘金莲的手里紧紧攥着清明上河图,她们由东向西仔细地察看郊外汴河街坊。在图景所展现的郊外,在张公的笔下,东面有一条宽阔的官道,路面开阔得足以让三匹马并驾齐驱。可以看到有两位脚夫,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正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朝着河上城街的方向缓缓走去。前面的那个人,右手拉着毛驴的颈部,努力地往桥面上带;后面的那个人,则用驴杆赶着最后面的毛驴,从他的样子看,像是驴炭买卖的主人。在进桥的地方画了五棵树,东边两棵,西边三棵,那叶子呈现出春天的景色。向东望去,是一片广阔的田野,天地仿佛浑然一体;向西看,路边有一条约五丈宽的护城河。天空中雾气甚浓,上午的太阳只是微微露出了脸。
    而在潘金莲眼中的实景却是另一番景象。春天的阳光灿烂无比,官道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那些争春的柳树,绿叶盈盈,仿佛在开怀大笑。在树丛绿叶之中,鸟儿欢快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鸣叫着,好像在热烈地庆贺春天的盛大到来。护城河水缓缓地流动着,清澈见底。桥的两侧有不少小船拥挤地停靠在岸边,货船上人声、狗声嘈杂一片,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官道上更是车水马龙,南来北去的行人、车辆、牲畜不断地涌动着。桥面上也是一片熙熙攘攘,行人和车辆争抢道路,那嘈杂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刺耳得很。潘金莲在心中暗想,这现实与图景对比起来,现实显得更加忙碌。张公在画卷开篇的时候,故意把首景描绘得略显冷清,就像是全书的一个引子。图上的桥面画得窄窄的,桥身也显得矮小,而且空无一人。河面看上去空旷无物,没有一条船。但现实中的桥面足有三丈宽,桥身高大宽阔,行人和车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而图上却没有过桥的人和车。这朦胧地彰显出一种图上的神思,与全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了画家独具匠心的构思。这是多么高超的画艺和神妙的构思啊,真不知道张公的心中有着怎样的用意。
    潘金莲又仔细地看看护城河两岸那青青的河边草。新长出来的青草叶片细长,十分温柔可爱。在河风的湿气吹拂下,它们无力抗争,只能任凭左右摇摆。还有一些过冬的青草和野花在那里点缀着春意。野花有红的、黄的、白的、紫色的,它们虽然数量不多,个体也小,但却为春天增添了温馨的色彩,又衬托出了绿水流波的美丽景色。河面上还有撒网捕鱼的人,他们一边撒网,一边哼唱着渔歌。一网收起的时候,只见大鱼在网中蹦蹦跳跳,小鱼则从网眼逃脱。船中的小猫咪咪地叫着,渔夫则弯腰笑着捉鱼。他们是多么的自由、自然,动作又是多么的熟练、乖巧呀。他们仿佛是天人感应的向导,又仿佛是深水摸鱼的行家,仿佛是神机妙算的孔明,也仿佛是引鱼上钩的姜尚。
    正当潘金莲沉浸在这美好的景象中浮想联翩的时候,忽然看到官道上有四匹马车正朝着城里的桥上拥挤着前行。那些车夫手执马鞭,大声地吆喝着,那气度骄横得很。鞭子在空中啪啪作响,他们性急如火。那一股股鞭功所产生的气浪迫人,从那出手的凶狠劲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吆喝声中有着内功的震荡,深藏着杀机,重重地拍打着旁人的耳目,那模样简直是目中无人。这四个车夫有着黝黑黝黑的脸,两只眼睛直冒凶相和杀机。潘金莲一眼就看出他们是一帮黑道高手。白玲笑着说:“他们的拍打鞭功根本不抵我三分。” 潘金莲却严肃地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小觑。他们背后肯定还有高人,我们要小心防范。” 那车厢的门窗紧闭着,听不到里面人的说话声。马车在桥面上还在拥挤着前行,马在嘶叫着。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车夫突然纵身向空中跃起,然后又在空中猛击三鞭,强大的气浪震荡开来,一条车路被开辟出来。四匹马车瞬间就通过了桥面,消失在了前方的街道楼宇之中。那个跃起的车夫脸上有三颗黑痣,其中显眼的一颗在左眼皮上。潘金莲作为江湖高手中的高手,一眼就看出这四个车夫是黑道人物,当下是被官道上的人利用了,而且事情看起来很紧急,他们正在走向某一处目标。在这黑道之中,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有钱便是爷,有奶便是娘,只要收了他人的钱,就会为他人卖命。但江湖与黑道不同,江湖是分正邪善恶来处事的,不计较金钱,反对贿赂,支持结义利事。
    一阵风吹过,吹皱了原本平静的河面,小小的浪花拍打着水边的青草。鱼儿从水草中浮出,云朵从天上悠悠地走过。在河底的倒影中,那白云仿佛不客气地吞掉了游动的小鱼。天地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而那清明上河图却始终定格在一个画面之上,这就是艺术那神奇而特别的力量。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0#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7:24: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2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七十六集扩写
    生活就像是一个个连续的画面,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流动着。而画家们有着独特的功劳,他们给人类留下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作品就如同不动产一般,让人们能够在岁月流转之后,依然可以享受那些已经逝去时光的可爱之处。
    在那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第一户人家的地方,潘金莲和白玲继续着她们的按图索骥之旅。她们此时就像充满好奇心的侦探家,仔细地寻找着每一处细节;又像严谨的工程家,在比对图纸与现实;也像细腻的画家,在观察着光影与布局;更像充满热情的旅行家,在探索着这别样的世界。她们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挤过了护城桥,那桥面上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有人的气味、牲畜的气味、杂物的气味以及臭味,这些味道不客气地往她们的鼻子里钻,往她们的身上扑。那顽固的污气丝毫不懂得退让,也不懂得尊敬他人。潘金莲和白玲只能靠着桥边缓缓前行,不断地张开大口,努力地向外吐故纳新,进行着本能的换气。要知道,这对于练功者来说可是个秘诀,新鲜的空气能让身体充满活力。
    在那画卷之中呈现的图景里,第一户人家有着独特的布局。那是一座面南的瓦房,瓦片清晰地排列着,大约有十七排,屋子的空间比较大。挨着这瓦房,面东的方向有一座茅房,相比之下略小一些。茅房的外顶部设计了一个三角形的天窗,用于通风换气。在瓦房和茅房的前面还有一座茅棚,没有墙壁,通风良好,里面摆放着南北两个座凳。这房舍距离护城河非常近,不出二十步的距离。在瓦房的前面有一棵柳树,那树干古老而粗壮,微微向东倾斜着。在三柱主要的枝条上,长出的枝叶清晰可见。在瓦房的后面,东面好像也有一棵柳树,那上面的枝条和枝叶也能看得很清楚,其中有一柱枝条枝叶高大挺拔,显得年轻力壮。茅房的西侧有六棵高高挺立的树木,足有三层楼那么高,树下的北面有很多灌木。在房后的西侧还有七八棵树木,不过这些树的树身和树枝就不是特别清晰了。在瓦房稍微靠后的位置还有一座小茅房,面东而建,在图上就好像是用淡笔画成的一样。在房舍靠近桥头的地方,有三棵柳树高大耸起,十分醒目。在树下和桥南河边停着一艘小船,上面没有人。房舍的东侧有七八棵高大且清晰可见的树。整座院舍的前面,有一条通向汴河的大路,那路足有五六十步宽阔。在房舍的西面还有一座茅房,房前是用来打麦等进行脱粒的场地。场中有两座石滚,其中一座清晰可见,四周还围着木框。在茅房靠南的位置有十几棵清晰的树,靠西的树木则影影绰绰的。从这些布局来看,这应该是一户殷实富裕的人家。但是在画卷之中却没有人物出现,甚至连半个身子、半个脑袋都没有画出来。潘金莲在心中暗暗思忖,这户人家是不是对张择端不够好客呢?按理说,这么好的市口应该是人来人往,户主应该满脸殷勤才对。又或者这户人家是中了什么邪,所以户主闭门谢客,邻居们也不敢登门拜访,陌路人更是不敢贸然打扰。这画笔之下,缺少了人气,实在是美中不足。
    而在现实中的实景,房舍与树木的布局和图上相差无几。潘金莲和白玲决定到这宅舍之中去问个明白。她们走进院子,却发现情况有些特殊。见到一位老翁,可惜是个瞎子;见到一位老妇,却是个聋子;还见到一位媳妇,竟然是个哑巴。那老翁缓缓地说道,他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三个女儿早已出嫁了。五个儿子在汴河虹桥北街开了一个粮庄,家里有着上百亩的土地,不过大多都已经出租出去了。在这清明季节,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粮庄的生意十分兴隆。孩子们都忙着生意,无暇顾及父母。他的大媳妇在前年得病,结果变成了哑巴。这一家人有寿却没有福,老两口生病之后,一个瞎了,一个聋了。说着说着,那老翁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簌簌地往下落。潘金莲心中动了恻隐之心,心想做一件好事可是胜造七级浮屠啊。她曾经在西门庆那里学到了一些郎中的知识,她仔细地查看了老翁的眼病,发现是白内障引发的失明;查看老妇的聋病,判断是耳神经有问题;再看儿媳妇的哑病,应该是喉舌有毛病。她心想这三种病如果动用御医的话,也许能够治好。她轻声地安慰了老翁,说由她来请郎中给他们治病,如果治好了分文不收钱。老翁听了,连连道谢。潘金莲走到室外,呼唤来信鸽,快速地写了一个条子,然后那信鸽便拍打着翅膀飞向了宋宫大妹二妹的方向。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1#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7:2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2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七十七集扩写
    许多事情往往并不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而有些事又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的。在这看似纷乱的世间,其实每件事都有着内在的规律。常言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大约一个时辰过后,远处扬起一阵灰尘,原来是来了五匹快马。马上是大妹、二妹和三位御医。这三位御医分别是钱乙、钱中、钱清,其中钱乙是古代的名医之一,钱中与钱清是他的儿子。钱乙医术高超,他迅速地为老翁根除了白内障,老翁当场就恢复了光明。不过那老妇的聋病和媳妇的哑病还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康复。老翁双眼复明之后,对潘金莲她们千恩万谢。大妹和二妹在徽宗画院当书童,此次前来还带来了徽宗的口谕。原来,近日宫内竟然有妃子失踪了六人,徽宗十分恼怒,口谕要求金郎(潘金莲)加紧侦破此案,一旦发现凶手,格杀勿论。传达完口谕之后,大妹等五人便骑马回宫了。
    诗话云云:
    天涯侦破思重重,偶相逢,忽匆匆。好事近,胜造七级浮屠。老翁道谢,和泪暖心头。为问春风吹绿地,不为己,与民康乐捧新天。
    疑案三月水浑浑,路漫漫,雾重重。明枪好挡,暗器难防。天下难事,真有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波更比一波汹。十里汴河,城中人流茫茫。歹徒藏何处,水落石出谈何容易,哪有清明上河图上的流程,不过是纸上功夫。
    潘金莲心中对张择端充满了佩服,佩服他的细腻与真实。对于这一家三口瞎聋哑的情况,他没有去刻意打扰这殷实却多灾多难的人家,图中没有人物出现也不能怪他。此时,太阳开始渐渐西斜,春风依旧徐徐地吹着。不远处牲畜的叫声阵阵传来,其中还夹杂着渔夫和田农欢快的歌谣。那西斜的春阳,仿佛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又捣鼓出了城郊的美丽景色。潘金莲看着眼前的美景,心情也平稳了许多。
    在这春暖花开的景色之中,却又是青黄不接的艰难时光。饥民们都瞪大了眼睛,苦苦地寻找着能填肚子的粮食。那老翁姓薄,不过薄家的为人却不薄,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厚道。因为厚道,所以生财有道,生意兴隆。薄家三代农商合一,兄弟五人一直把修德放在首位。这一日,在夕阳斜照之下,老翁家的房前宅后停满了驴车和马车。薄家的三兄弟正在打谷场和粮仓忙着放粮。一个人负责记账,两个人负责点粮。他们秉持着老少无欺的原则,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发放粮食,秩序井然。潘金莲和白玲一边携扶着老翁,一边看着粮仓放粮的场景。三兄弟看到这一幕,惊讶不已,不明白老父亲怎么突然眼睛就亮堂了,而且连记账本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再看到父亲身边有两位贵人相扶,老翁大声地说道:“今日起,放的春粮利钱为零。昨日以前,放的春粮利钱减半。再用十石春粮救济困民。行善积德,以利子孙后代。” 夕阳的光辉洒在老翁的脸上,老翁精神焕发,那爽朗的笑声震动了整个粮仓。粮民们一片欢腾,高喊着薄家厚道。
    诗话云云:
    汴都腊尽,早梅结新果。分显桃花和杨柳,花柳枝,笑出品格风流。怎敌得,老翁骨体清秀。有缘风,万里卷春来,春风请君,吹散一家愁。不用思量因果,行善终有桃李报。
    潘金莲和白玲接受了皇令之后,开始在汴京的大街小巷进行察访侦探。她们乔装打扮,混入了各种各样的场所,包括红楼、酒楼、茶楼等。潘金莲在心中暗暗思索,到底是哪些贼胆包天的贼人,竟敢劫持皇宫的女人?她推测这些贼人恐怕不单单是为了淫色,或许是想刺探宫中的情报,比如刺探徽宗的生活和治国的心态。天下百姓都知道,当今的徽宗皇帝日夜都沉浸在诗词、书画、金石和音乐之中,对治理江山毫无兴趣。他的宫女妃子多达三千多人,可他却独宠京都名妓李师师。他不爱江山,一心只钻在书法图画之中。他一天不泼墨,就感觉灵魂出窍,吃饭喝酒品茶都没有滋味。他一天不见李师师,就如同丢了魂的落水鸡。他身为君主,座右铭却是莫谈国事,说他是千古昏君一点都不冤枉。一天黄昏时刻,潘金莲和白玲正在一座茶楼品茶。突然,她们看到一帮人走进了茶楼的包厢。这些人的语言口音听起来不像中原人,她们俩顿时生疑,悄悄地靠近包厢进行窃听。随着窃听的深入,她们竟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这秘密让她们的心跳瞬间加快,万分惊恐。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2#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7:2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3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七十八集扩写
    那一抹云彩,虽然只有些许,却犹如归家的路一般。它看似在遥远的天边,但却丝丝缕缕地连着有心人的心田。在这大自然的奇妙变幻之中,当那独特的旋律响起时,人们便会有一种开悟。仿佛在九天之上的一笑,能够气贯长虹。这世间的三千微尘之中,谁又不是在行色匆匆地奔走呢?当人们有所留恋的时候,那悠悠的白云千载悠悠,却又显得空空荡荡。
    在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第二户人家的场景之中,正值清明季节,春天的阳光暖洋洋地洒下。这阳光让人的精神变得有些懒散,思绪也仿佛有些迷茫。在经过了寒冬的封闭之后,人们皮肤的汗孔刚刚开始舒张,身骨和内脏都在忙着与这新的季节进行交换,神经穴位和丹田也正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尽管一年四季之中,春光是如此的明媚灿烂,但人的精气却容易恍恍惚惚,思绪也变得懒软起来。潘金莲在春叙阁茶楼的内室里不停地走动着,那香喷喷的浓茶一杯接着一杯地喝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为她知道,这浓茶有着聚精提神、消除疲惫的功效。而白玲则坐在那里,时不时地打着盹,时而还会傻笑几声,嘴里嘟囔着说不打架的话,身子和手掌都觉得不舒服。潘金莲被她这么一激,精神一下子就提了起来,说道:“与其在这春天里犯懒,不如让自己忙起来。” 于是,她们俩骑上了两匹快马,继续开始了察访之旅。一路上,她们看到清明时节扫坟祭祖的人群络绎不绝,那是人们对先人的缅怀与敬意。
    在那画卷之中,潘金莲打开了清明上河图仔细地观看。只见有八棵柳树格外醒目,这些树就在第二户人家屋子前面靠东面的位置。这八棵柳树被画得出神入化,无论是近景还是全景,都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树干粗大而古老,树枝和树叶都十分茂盛,线条清晰而细腻。有的次树干上砍修的节疤清晰可见,主树干上都有着大裂缝,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树龄已经很高了。而且这八棵树几乎都是东歪西倒的,东西两侧的两棵倾斜得尤为明显。
    潘金莲在心中暗暗思忖,张择端对这八棵柳树一定是情有独钟,这在清明上河图中是浓重的一笔。这画卷的首图布局合理,这八棵柳树的存在恰到好处。这户人家建在三叉路口,更加衬托出了首图的蓬勃生机。在图上还画了三间瓦房和一间草亭。西面的两间瓦房只画出了靠西的瓦顶部分,还不足三分之一。那草亭的茅草屋檐只是潦潦地一笔带过,而且被柳枝遮挡着。在草亭中可以看到三根支柱,长短各不相同。草亭中坐着一个人,正抬头向路上张望着。面南的瓦屋大门敞开着,里面有两个小矮凳,一个横着,一个斜着。在靠西面的路口有一堵土围墙,围墙的正西有个口子,在那里可以看到一位老者正伸手招呼着路上的小孩,看样子像是祖孙两代。在屋子前面南面的分道上,有一组人的景象。有两个人骑着驴,还有三个人步行,似乎是要出远门走亲戚。骑着驴的是一对夫妻,妻子在前面,丈夫在后面,年龄都不超过五十岁。那女子的左侧有一个男子牵着驴绳,他们两人的眼睛都朝着南面看去。在驴的后面有一个男子步行着,他的背上用一根杆子挑着东西,眼睛向下看着。在这个男子的后面还有一个男子骑着驴,他右手拉着驴绳,眼睛向前看。在这个骑驴的后面跟着一个男子,他的身上左肩前后背着袋袋,眼睛朝着屋子的方向看着。这幅画段中一共出现了八个人,其中七个大人一个小孩。至于那在屋前行路的五个人与屋内的三个人是不是一家人,就不得而知了。
    而在现实的实景之中,潘金莲和白玲走进了这第二户人家。她们并没有看到那八棵古老的柳树,只看到了一片杂乱的大小不等的柳树,在这些树中间还有两只羊在那里啃着草。潘金莲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张择端把自己的意景移入到了画卷之中,作为图的一种点缀。不过房屋的布局与图上几乎差不多,让人感觉非常真实和亲切。屋子里面有五个人,有老妇、大孙、小孙,还有儿子和媳妇。老妇缓缓地说道,她生了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了。大儿子夫妻俩在城中开着豆腐店,日子过得还不错。小儿子夫妻俩则在家靠着田租和耕田维持生活。她的老伴在前年已经去世了,现在他们靠着祖业维持生计。老伴这一生既没有发家也没有败家,日子还算好过。老妇还说,坐在茅亭中的大孙子已经十二岁了,他喜欢安静,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诵读和背诵唐诗宋词,他就是后来南宋的大词人康与之,是秦桧门下的十客之一。潘金莲感到十分好奇,康与之随口就背诵出了柳永、辛弃疾等名人的名词,他说自己能够背诵唐宋诗词五六百首。潘金莲被他的才华所打动,给了他一把小银锁作为纪念。康与之十分机灵,随口就编了一首诗:“金锁银锁不如心锁,种地经商不如书香,车来人往不如多朋,这诗那词不如多思。”
    潘金莲和白玲在返回的路上,她对白玲说道:“那个康与之说的那句顺口溜,金锁银锁不如心锁,倒也有道理。只要我们把这个案子牢牢地锁在心里,就不怕破不了案。事在人为,人为的关键在于心,只要心能锁住,就能有百般作为。” 在路上,她们看到一群蚂蚁黑乎乎地挡在路中间,仔细观察这些蚂蚁,发现它们个个都忙碌得不可开交。潘金莲向天边望去,看到天空的四周正在涌起云彩,一番云雨似乎正在酝酿着压城之势。她知道蚂蚁有着测雨的先知之明的功能,蚂蚁挡路,这是天要下雨的征兆。就在这时,一匹快马从她们身旁擦身而过,扬起的尘土飞扬起来,呛得她们鼻子难受,眼睛也被蒙上了灰尘。在蚂蚁挡路的中间,她们看到了一个马蹄印,那马蹄印凹凸清晰。不少蚂蚁都死在了马蹄印之中。潘金莲看着那人骑马远去的背影,觉得有点熟悉。她和白玲毫不犹豫地飞身上马,紧紧地追了上去。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3#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7:3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3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七十九集扩写
    每一幅画中,所呈现的似乎全都是些尘埃落定的东西。然而岁月沧桑在其中流动,看似无情却又饱含着深情。当人们忆起那苦与甜的滋味时,恰逢那久违的笑容,这笑容仿佛能将人们带入故乡那遥远的梦境之中。但生活,终究不会停留在一个梦境里,它在不断地向前推进。
    在那春叙阁茶楼之中,潘金莲和白玲正静静地品茶。那新春的龙井茶,色泽碧绿而又浅淡。当她们轻轻喝下之后,只感觉那股清新之气在五脏六腑之中散开,仿佛春天在体内绽放。额头上微微渗出了汗珠,就如同那春雾扑面而来一般。在那茶盏之中的绿水,正映照出她们那明亮的眼神。在她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汴京郊外那美丽的青山绿水和碧绿的田野,又像是那滚滚奔流的汴河绿水,在冲洗着她们昨夜积下的眼尘。还如同那田野里的春风,正在为她们洗面妆媚。一缕阳光洒下,普照着那茶盏中的茶水,一股茶绿清香的神气在其中沸腾着,仿佛它们有着改变旧世间的力量。原来,品一盏茶的神奇功效,就在于它能够让人洗心革面。
    在那画卷之中,潘金莲打开了那幅清明上河图,准备开始第四次察访,侦破那神秘的案踪。在图上,可以看到一条开阔的官道,道路两旁绿树葱葱。这官道的南端连接着汴河,北端则通向城郊。在路的左边,有四棵柳树以两两一对的形式呈现,全景出现在图中。在树的外面是一片广阔的农地,田路和田地的界限条横清晰可见,上面微微长出了一些庄稼。前面的两棵柳树看起来年份较长,微微向东斜长着,显得活力十足,充满了神韵,枝叶十分丰茂。后面的两棵柳树则相对年轻,充满了青春的气息,笔直地向上挺起,枝叶也都向上伸展着。在后面还有一棵柳树只是呈现出部分景象,那树干向西倾斜着,看起来十分古老,但那老枝却长得很茂盛,彰显出一种不服老的气势。在路的右边,共有九棵柳树,却没有一棵是全景呈现的。第一棵柳树看起来比较年轻,稍稍向西倾斜,有着三根分枝,上面长着七片枝叶。第二棵柳树显得有些苍老,两根枝上有着八九片叶子。第三棵柳树的树干清晰可见,上面有一片大的枝叶,还有两根小分枝向上伸展着。后面的六棵柳树,只能看到树干和少许的枝条,从高到低依次排列着。潘金莲对白玲说道:“这绘画的设计布局十分合理,在这些空档之中插入绿色,更加显示出了路面的神气,有一种人杰地灵的感觉。最奇特的是那最远的一棵树,树根部分仅仅只画了一粒米的长度,但却可以让人联想到此树延伸到进城的官道两侧,已经绿树成荫,翠绿的枝叶仿佛要顶到天空。” 在那路口,也就是进城的地方,画了一行十个行人,他们正由北向南走着,步伐很大,一副急匆匆的样子。在路的中间位置,前面三个人和后面七个人,有着轿子和马匹,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人景。前面的三个人神色十分慌张,最前面的那个人正在逃跑,好像是抢了什么东西。在右方靠房的一个人,正伸着右手在大声呼叫着。路中的一个人在奋力追赶,并且也伸着右手在呼叫着,看样子应该是东西被前面那个人抢走了,因为如果不是物主的话,他不会如此着急。而后面的七个人像是一家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觉。潘金莲对白玲说道:“张择端这位画师,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被抢或者被偷的画面呢?这让人深思。他是不是在暗示着汴京的天下其实并不清明呢?是不是在对当朝进行一种讽刺呢?” 再看那后面的七个人,前面两个人抬着轿子,看起来轿子很重,他们抬得十分吃力,轿中的人可能是祖辈老人。在轿上插着柳枝,显得清明祭祀十分庄重。在轿子后面,第三个人挑着一担东西,也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第四个人用杆子挑着东西,看不清楚是什么。第五个人赤手空拳地跟在队伍后面,可能是马夫。第六个人骑着马,马的步子并不快,应该是这七个人中的主人。第七个人又挑着一担东西。潘金莲对白玲说道:“这应该是一户富贵人家,他们是远道而来进城的,可能是要到祠堂去祭祖。”
    一阵春风带着春香阁的茶香,轻轻地把窗户吹开了。她们俩轻盈地走到窗口,抬头向天空望去。只见那薄薄的蓝天白云正在轻轻飘动着,有几朵白云仿佛在向她俩微笑着。这些白云还慢慢地变换着各种笑脸,在那笑脸之中透出的小块蓝天,就如同白云的眼睛一般,蓝蓝的,十分可爱。春天的阳光斜射在云间,反射出的光芒又如同白云的神思一般,一条条、一丝丝地扑向她们的视线。在这天人感应的瞬间,灵感突然闪现。潘金莲兴奋地对白玲说道:“图上的那种抢劫或者偷盗的人,如果他们是有帮有派的,那他们就是九流三教中的一支。通过他们,也许能够找到案子的线索。就算是乱线也总有个头,蛛丝马迹总归是有迹可循的,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们不妨到汴京去试探试探。”
    于是,潘金莲和白玲穿上了土布旧裳,在汴京的街道巷子中东走西转。此时太阳已经西斜,那阳光晒热了黑乎乎的瓦片,一股股阳光的热量从瓦片上扑向人的面庞,让人脸上发烫,身上也冒出了热气。她们俩仍然没有什么头绪,焦急的汗水直冒,眼神中也充满了疲惫。她们无意间走进了一条包清巷,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巷中还有不少的铺店,生意都十分兴隆,人头攒动。有人在唱着:“钱货两清,老少不欺。赊账不记,诚信第一。青天白日,货真价实。发现假货,以一赔百。热情待客,方便为本。” 潘金莲和白玲走进了一家酒店,而她们的这一行为,引出了一段包清巷的离奇故事。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题水浒传》
    水泊梁山聚义长,英雄快意写沧桑。
    招安之路多波折,破阵之时满剑光。
    好汉豪情传四海,忠魂热血洒八方。
    千年故事书青史,一曲悲歌意未央。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4#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7:3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16:32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八十集扩写
    在那夜深人静之时,明月高悬于天际,洒下一片银辉,营造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月夜。一朵洁白的白云在那明亮的月光下缓缓飘动着,那姿态仿佛就像是大诗人李白在月下悠悠地散步一般。在汴河城街的包清巷里的清明酒家之中,潘金莲和白玲所在的茶房灯火锃亮。在那酒家的天井之中,一群猫正在叫春打架。平日里那轻柔的咪咪叫声此时不见踪影,只有那呼呼啦啦的撕裂声,那声音仿佛一把利剑,刺破了这寂静的夜空。这些猫在争夺霸主之位,谁都不肯退让半步,每一只都想成为这酒家的小领主。白玲听到这声音,心中十分厌烦,她朝着天井中的猫儿轻轻拍出一掌。顿时,一股强大的气浪拍击而出,那群猫儿瞬间就不见了踪影。潘金莲笑着说道:“你这可是破坏了它们的好事呢。” 在这夜的天地之间,春夏秋冬,万物都在不停地生生不息地循环着。此时,天井中虫儿的叫声也四处响起,它们也是在这春天里欢快地鸣叫着,不过那声音倒是清脆悦耳,在这深夜的天井之中,仿佛有神灵在那里祈祷祝福着。
    那清明酒家之中的酒十分香醇,但可惜的是酒的内劲不足,味道还不够醇厚。潘金莲可是品酒的行家,她只轻轻一闻,便能够知晓这酒的度数深浅。她接连换了五六次酒,可还是觉得不够醇厚。酒家说道:“这五十年的醇酒难道还不到位吗?那百年的醇酒需要老太公许可才行。一罐百年醇酒,价格是五百两银子。不过老太公近日中风了,不方便开口。” 潘金莲说道:“好酒不怕巷子深,有米不怕饭晚。品一壶好茶能够延寿一年,品一罐好酒能够延寿三年。不妨我们去见见老太公。” 在那酒桌上,五十年的醇酒那浓郁的味道喷发而出,而三十年、四十年的醇酒那浓郁的味道则下沉着,它们没有力气与这五十年的醇酒相抗争,显然是底气不足。这酒讲究的是醇的历史,茶讲究的是新的程度,人讲究的是丰富的阅历,功夫讲究的是深厚的历练。潘金莲在心中暗暗想到,这清明酒店竟然有百年醇酒,那可是汴河城的一绝啊。
    在那老太公的内室之中,火烛通明,亮如白昼。老太公的两眼炯炯有神,面色红润,满头黑发。他正躺在床上半坐着,嘴巴因为神经瘫痪,一时之间无法言语。五六个子孙陪在他的身旁。潘金莲和颜悦色地说道:“请拿出那百年醇酒,我用针灸之法即可治愈您的病症。” 老太公低头,用眼神表示感谢。潘金莲把金针放在酒中浸泡了半个时辰,然后在老太公的头上面部以及嘴边扎下了二十针。接着她又在老太公的背脊上发功,手掌并未接触到皮肉。然后又叫白玲使出拍掌功,轻轻地拍打老太公的后背膀。取针之后,在老太公的嘴边涂抹了三次酒,并用白布遮住了脸部。潘金莲朝着老太公的脸部发功三次,又抓住老太公的双手,疏通他的气穴。不一会儿,打开白布,只见老太公的嘴部病症已经消除。老太公连连道谢,笑容满面,声音洪亮如洪钟。后来她们才知道,这老太公是包拯的第四代传人。
    在老太公的茶室之中,摆放着两罐一百五十年的醇酒,这是老太公用来答谢潘金莲和白玲的。潘金莲不肯接受,老太公说道:“我叫包相,有五个儿子,孙辈已经有十五人了。前面三个儿子在京东城郊务农。第四个儿子和第五个儿子开酒店,生意十分兴隆。这第五个儿子名叫包清、包天、包白、包日、包忠。自从仁宗之后,朝政日益腐败,我们一家人早已看破红尘,所以隐居起来,务农、经商、练武来强壮自身。这两罐醇酒,是仁宗皇上赐给包拯的,上面还有仁宗的亲笔题字‘大宋第一忠臣清官包拯’,一直祖传至今。” 潘金莲问道:“此巷为什么叫做包清巷呢?” 老太公说道:“我的大儿子包清在此巷开酒店,因为他做生意老少无欺,所以这条巷子因此得名,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潘金莲说道:“我五天前在包清巷观察了一整天。这巷子之中人头攒动,秩序井然,没有发现一个人作恶,也没有看到乞讨者在巷子里流窜的。” 老太公爽朗地大笑起来,说道:“你们在本酒家再住五日,我再跟你们细细叙说。”
    五日之后的下午,天上的黑云翻滚涌动,东北风呼啸着。乌鸦躲在树梢之上,不敢出来飞翔觅食。春燕在屋檐下吱吱地轻声鸣叫着。潘金莲向包太公讲述了宋宫妃子失踪的案件。包太公的脸色突然剧变,愁云布满了脸庞,突然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他说道:“看来大宋已经危如累卵,气数将尽了。” 包太公接着说道:“这包清巷东西长三里有余,两面的住户和店铺都是七侠五义的后人,还有小五义、小七杰的后人,总共二十四位侠义后人,传到今日已经有五百多人口了。他们立下誓言,以务农经商为本,绝不涉足朝政一步。他们的武功代代相传,其厉害程度不亚于前朝祖辈,也不亚于当今梁山的 108 将。当下大宋宫廷政治危难,如果需要用到他们,只可行侠仗义,不可封官许愿。他们内部有一个行规,一旦有一人为官,全家都要被处死,一个老少都不留。他们对大宋王朝已经深恨,没有回头的可能了。” 包太公从身上取出一支小银箭,交给潘金莲,说道:“在危急时刻用此银箭,可在包清巷呼风唤雨,会有五个人与你接头。他们神通广大,能够助你一臂之力。” 潘金莲和白玲听了,心中大喜。潘金莲道谢说道:“等这个案子结束了,我定会将这银箭物归原主。” 包太公一阵大笑,那笑声震荡着整个清明酒楼。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5#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6:35:31 | 只看该作者
    《潘金莲外传》第八十一集扩写
    生活与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活就如同那流动的水,分分秒秒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而艺术源于生活,虽然人人都在生活之中,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艺术。艺术是极少数人的思维艺术,这些艺术家们在反映生活的同时,又似乎将生活定格在了某个瞬间,就像那《清明上河图》,千百年来一尘不变,但它那独特的光辉却一直照耀着人间。
    在那春叙阁茶楼之中,夜深人静,潘金莲的思绪如那乱麻一般,千丝万缕。她试着去泡茶,可无论怎么品味,都感觉索然无味;她端起酒杯,却觉得那酒不香且苦涩;她抬头看那云朵,觉得毫无韵味;她感受着那微风,心中却满是烦躁;她聆听着那乐声,只觉得无聊透顶;她看着周围的人,感觉不到一丝亲切与爱意。她在那清明酒店已经住了十天,在这十天里,听了包老太公的叙述与感悟,心中有着诸多感慨。她觉得时光飞逝,时过境迁,当年那七侠五义保护包公、保卫大宋,立下了盖世功劳。然而仅仅过去了一百多年,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就如同那过眼烟云一般,他们的后代都变成了一介布衣平民。既没有被记载在史实之中,也没有在名人录上留下名字。他们在天子的统治下,只能自求生存之路。就连那清廉的吏部侍郎李若水都没有对他们进行造册登记。他们已经与大宋皇家彻底断绝了联系,他们三代、四代、五代人,仿佛被大宋皇家无情地割裂、撕碎。他们并不是因为自己成为了平民而恼火,而是看到朝廷腐朽、国家日薄西山而痛心疾首。他们虽然立下誓言和咒语不涉足朝政,但他们的心中依然牵挂着大宋江山的安危,流淌着对国家的忠诚血脉。当看到那位包太公听到宫中的乱象时泪如雨下、哭声凄惨、满脸愁云的样子,就可以知道他们的血管里还流淌着前辈忠良的血液,有着对大宋江山的忠诚、对奸臣邪恶的痛恨、对黎民百姓的深情、对忠义侠士的热爱。那包太公把银箭令都交给了她,如此信任她,真可谓是千里有缘来相聚。那一番话语,简直胜读十年书。而且包太公还详细地向她交代了第五代五义的情况,从他的做法可以明显看出,他是希望她能够带头联手铲除朝廷中的恶势力。潘金莲心中一股侠义之气油然而生,她理清了自己的底气,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包太公的厚望。她拿着那银箭令,激动得泪水潸然而然地流了下来。
    在那画卷之中,潘金莲和白玲打开了《清明上河图》,两人仔细地观察着图中的景象。在那丁字路口,向北可以看到一座面南的茅舍。在茅舍和路口之间有两头牛,一头卧着,一头站着。在牛的后面东侧有两只牛槽。在卧牛的旁边有一棵柳树,那柳树两枝分叉,枝叶繁茂。茅房的西侧有两棵柳树,一棵比较明显,一棵相对较暗,但树叶都更加茂盛。茅舍的后面是一片农田。茅舍面南有一扇大窗户和一扇小窗户,在大窗户的西边内侧可以看到有一个人站着,露出了半个身子,正向外张望着那两头牛。这幅图描绘得逼真自然,彰显出了农家的底气。
    茅舍的西侧有两组茅房,靠北路口的茅房没有墙壁,通风良好。在东北方向还有一个茅棚,茅舍的西北角还有一个茅凉棚。在茅房外面有一个人正在给一头驴喂饲料,在茅棚内有一个人坐着,面朝北,似乎正在喝茶。还有一个人坐在高凳上,面朝东斜看着喂驴的人,手里拿着一把扫帚,看样子应该是打扫卫生的佣工。在茅棚里面可以看到有两张桌子,在茅棚内面南有半堵墙,有一个人坐着,只能看到他的背部。在茅棚前右侧有一个人光着脊背站着,地上有两个圆圆的东西,看起来很沉重,他正面向茅棚内。从图上看,这两组茅房应该是一个农事家庭的,而那茅棚应该是一个茶店,供路过的人歇脚喝茶,这户人家农商结合,以务农为主。潘金莲对白玲说道:“这种农户人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非常本分。”
    在茅舍南面的大路口,在进入主街口的地方有一个人站着乞讨。有一位老翁左手撑着拐杖,右手正给钱,他的身体上半部前倾,略微弯腰,摆出了一副非常同情怜悯的姿势给乞讨者。那乞讨者站着,双手接过钱,样子十分恭敬。在乞讨者的西侧有一个过路人,当看到乞讨者和老翁交接钱的时候挡住了他的路,他便停住脚步,注目观看,并没有去干扰他们,也没有抢道。潘金莲对白玲说道:“这里的民风十分淳朴,强者懂得对弱者让步。” 在那汴河之上有两条大船靠岸。东面的一艘船已经浮起来了,船舱内没有很重的货物。西面的一艘船还没有完全浮起来,正在向岸上发放粮袋。在船与岸之间有路板,在图上可以看到有七节半小方格,十分清晰。还有一条绳索拴在岸上。在岸上,粮袋分成了两堆,出现了四个人,其中有两个人正在清点粮袋。在西面的一堆旁边坐着一个人,他伸着左手正在向另外三个人指点着什么。在东面的一堆那里,有一个清点工正弯腰低头扎袋口,正在包扎口袋。那个伸左手说话的人,可能是在指使他扎好粮袋口。有两个人背上背着粮口袋,这两个背粮的应该是力工,一个年纪大一些,一个年纪小一些。年纪大的背着粮,看起来并不吃力,很有力气,还扶着年纪小的人的手帮他一把卸货。在粮袋西面那一堆可以看到的部分有六袋,在粮袋东面那一堆可以看到的部分,竖着放有五袋,横着放有六袋,这些袋子都是布料做的。
    在东面那艘船靠岸的东面河边,还画了两棵树。靠近河边的那一棵可以看到树的肩部全图,那四大棵树叉上枝叶极其茂盛,几乎挡住了大半只船身。岸上的那一棵比较小,只画了五根树叉,枝叶清晰,呈扇子形状。在那大树头部的路上,还画了一个人坐在地上,眼睛向西直直地看着,似乎是在观看船上粮食的装卸。潘金莲对白玲说道:“这船南来北往,歹徒很容易利用它来作案。”
    在那实景之中,深夜的月光周围有光晕,那光晕中散发着红蓝相间的光泽。那月光被晕光包围着,它们好像在争斗着什么。那晕光似乎想要吞并月亮,而月亮却镇定自若,眯着眼睛看着晕光。潘金莲对白玲说道:“这种气象不出三天就会下雨刮风。这天和地一样,都在不停地争斗,有争斗就必然有输赢,必然有结果。按照佛教的伦理,因果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 她们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正在与《清明上河图》上的第五景观进行对比。她们发现那房舍、道路、树木、牛棚、茶棚都相差无几。潘金莲说道:“这张画师观察得可真仔细,真是名不虚传。” 在那汴河之上停靠着一艘船,船的一半被柳树遮挡着,船中有几处灯光。船头的两只灯笼还在摇晃着,水流十分湍急。船里还有人的细语声,船头上有两条狗卧着,眼睛里冒着蓝光,看起来十分凶恶,警觉性很高。她们蹿到柳树上,朝着船里仔细地看去,那狗并没有发觉她们。过了一会儿,她们听到船中有女人的哭声和挣扎声。那船比较大,稍微有些晃动。潘金莲施展了一个飞燕轻功,轻盈地落在了船篷上,朝着里面张望,只见四个女子赤身裸体被捆绑在船中。一个男子拿着刀在威胁她们,另一个男子在轻声地说着话。这两个男子眼睛里冒着淫光,那个说话的男子正在对四个女子乱摸。四个女子的嘴里被塞着东西,她们用脚踢着那个男子,表示不从和反抗。潘金莲用指弹射出两枚毒针,那两个男子立刻倒下了,她成功地救出了四个女子。她们在船上搜索,发现了黄金五百两、白银三千两以及数箱珠宝。原来这四姐妹是住在京郊东三里地的王家庄人。当日她们赶庙会的时候被两个歹徒骗到了船上绑架了。当晚,潘金莲把四女送回了家,还给了她们五百两白银进行安抚。潘金莲和白玲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侍郎李若水的府第,向他说明了详细情况。李若水通知刑部捉拿歹徒并将其处死,没收了歹徒的一切财物。这两个歹徒原来是东洋琉球人,专门干绑架妇女、贩卖人口的勾当。潘金莲和白玲忙了一夜都没有休息,回到春叙阁茶楼的卧房后便沉沉地睡去了。而那茶楼之中依然是歌舞升平,茶客满座,谈笑风生,一切都和往常一样。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6#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6:37:44 | 只看该作者
    《潘金莲外传》第八十二集扩写
    爱过,那留下的痕迹是如此的清晰,就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那样,一笔一画、一草一木、一舍一瓦、一人一景,仿佛都深入到了灵魂血脉之中,历经千古而不衰。
    潘金莲在成功救出那四个女子之后,心情格外舒畅,气血也变得和顺起来。她觉得全身都有一股清气在荡漾,一股正善、正觉和正智的力量在丹田处凝聚,那股侠义正道之气将她的心间填得满满的。此时的她已经彻底放弃了女扮男装时的怨恨。她意识到,穿着男装去行仗义之事,有着更为广阔自由的天地。她觉得用男人的心思和眼力,更能够识破社会上那些恶人的阴谋诡计。她甚至在想,在这延续了千年的大男子社会中,确实不能仅仅用小脚女人的心思去看待和对待一切。也许这就是天道的安排,难以违背。虽然有不如意之处,但她也在这女扮男装的过程中尝到了一个个甜头。她的精力变得更加充沛了,于是她和白玲一起利用《清明上河图》,仔细地揣摩着案子中的疑点。她们俩就好像是前朝的包公和狄仁杰,认真地分析着图纸,不肯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在那画卷之中,在路口、码头、汴河以及进街口的地方,有南北两排瓦房,看起来像是一户商业大户的铺面。在南面靠近汴河的地方有一棵柳树,那柳树的主干弯曲着,上面的枝叶十分茂盛,微微向西倾斜。每条枝叶都清晰可见,树根深深地扎在护河墙边。在树的北岸有一座大瓦房茶室,东西南三面通风,没有门窗,还有遮荫棚,外面三根撑条十分清晰。在屋子的东面有一个茅草茶棚,有一个人正在支撑着茶室的标旗,有竹竿顶住中间,两条彩旗南北分开,一头扎在茅屋的竖柱子上。在靠南屋外角有一顶圆形大伞,楞条清晰。在面南靠河靠树的屋内有部分桌子和长凳子,在面东的茅屋内有南北相对的桌凳各一对,十分清晰。在茅屋内靠街面茶室的东面有一个屏风,屏风内有一个雅座,能看到部分桌凳的摆放。在茅屋内还有一个人站立着,面朝南看着,似乎正在看伞下方向的鸟笼。那鸟笼是圆鼓形的,又高又大,有四条箍十分清晰,吊在瓦屋的东南角。在茶屋的西北角还有一间瓦房挨着,向南有条路,靠近汴河有水桥,可以用来打水等日常生活用品。在水桥边还停靠了一艘船,船尾和螺桨部分都清晰可见。在街面上有一个人用杆子挑着东西正往屋内走,画面只呈现出了上半身,杆子在左肩上清晰可见。在通水桥的屋子街上还有一个人挑着东西,画面也只呈现出了上半身,杆子在左肩上清晰可见。潘金莲对白玲说道:“画师张择端应该经常在这里品茶闲聊,他观察得如此细腻,生活得如此潇洒,而且还能深入民间。他对房舍、船只、树木、人物都有着独到的感悟,从这组图画中倒是没有发现多少案子的疑点。”
    接着再看那北街面南的房舍,那是同一户人家的。由三组瓦舍组成,在面东南的一间屋子有瓦式凉棚,室内有两张桌台和凳子,里面有屏风,屏风内有雅座,看样子像是酒店,在靠街面的地方还有屏障挡住。向西的一间像廊棚,有一条长凳子,在靠街面的地方有一个方凳,上面放着一个大口缸,大口缸中用花草点缀着,有着富商的气魄。在靠缸的西面,在门口可以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向街中流动的商贩打招呼,手里拿着秤杆,秤锤清晰可见,那小贩挑着两桶东西正在停放,前桶已经着地,后桶还没有着地。在廊棚的北面有一个院子,院子内有一座高耸的亭子,有两层楼那么高,是长方形的,上面有瓦顶,四面没有墙。在亭子中有一条长桌露出桌面,能微微看到四只台脚。在院子中有一棵树,画面只呈现出上半身,枝叶并不茂盛。在亭子的西面有三四棵树,枝叶也不茂盛。站在亭子向北东西方向看去是一片农田,向北不远处好像是一片小树林。潘金莲对白玲说道:“站在或者坐在这个亭子上向南看,能够看到汴河以及船只的往来;向北东西方向看能够看到田园风光,这户主有钱又懂得享受。” 向西看,街面上有一排房舍,能看到瓦片部分,向北有三四棵树,再向外就是农田了。在靠街面的地方有茅凉棚,茅凉棚的东面像是商铺的门面,有门窗,里面好像有两个人还有一个小孩子,那小孩画得就像一粒米那么大小。在街面向西的茅屋外有一个木质棚,里面挂着四条布,靠地的一头打着结,这个门面房开的好像是布店。再往西看有三间门面房,其中两间很清晰,两门敞开着,像是店铺。在靠东的一间被两部人力车挡住了,在小车上方的屋檐下有三条牌子,中间一条上下有两个字,好像是 “米庄” 二字。在最西头门的上方挂着一个双头葫芦,用红带捆在中间,既象征着吉祥,也象征着是酒店的门面。潘金莲说道:“这是一户中等富商,房舍的气派不大。茶铺、酒家、酒店、布店、饭馆、粮庄、码头等都显得气派中等。门面商用房大小有十几间,分南北两侧,都比较矮小。唯一的就是有一座长方形的高亭,这高亭有两用,内部是仓储。从外观看这一商户的打工者有二三十人。”
    在那实景之中,有诗云:
    清明季节暖洋洋,田野黄绿透眼亮。
    春装更觉精神爽,踏青祭祀迎魂忙。
    潘金莲的心头一直挂念着案子,一时之间难以欣赏这美好的风光。她在这第六次察看《清明上河图》时发现了一家商铺有问题,偶然间遇到了商家的鬼花样。那老板姓宋,起了黑心,十斤谷物里面掺一斤沙,一罐水酒有三分是假的,十尺布料只有九尺七。潘金莲仔细地观察后心中怒火涌起,她要用正气压倒邪恶,伸张道义。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商主认理服输,让他以后不要再做这种缺德事。那商主老翁一开始并不知情,当他知道后,用拐杖狠狠地击打儿子的身体。他感激地感谢潘金莲能明辨是非,还设宴摆上薄酒与潘金莲叙话。原来这老翁是郓城宋江的后人,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才开了这家店,没想到儿子却起了黑心,丧尽天良,做出这种不人道的事情。他感慨世道浑浊,但心中要明白,做人要一生正直。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7#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6:5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4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八十三集扩写
    人啊人,其生命就如同那云朵一般。其实它最终的归宿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时隐时显的过程。即便在那万里晴空之下,它的生命也依然在不息地涌动着,做着关于未来的梦,就如同那好雨知晓时节一般。
    在那春叙阁茶楼之中,潘金莲坐在书房里,心神不定。她一心想着能够静下心来,揭开案件的突破口。但她内心十分烦乱,甚至厌烦书房内那过于旺盛的火烛,让她难以心神安定。她索性把九组火烛吹灭,只留下一组火烛。在这组火烛中,中间那根粗蜡烛的火苗挺直向上,显得威风凛凛,周边的四根蜡烛火苗也很旺,呈现出一种团队的气势在荡漾。整个书房半暗半亮,仿佛有两种势力在暗暗地较量着。一壶茶散发着扑鼻的香气,但她却没有心思去闻香品茶。她呆呆地在茶几边盘坐着静思,看似是在闭目养神,但她的内心却如雪花飞舞一般。那一组灯烛仿佛在看着她偷笑,似乎在想莫非主人是想要修道了。它们那火焰之光轻轻地点击着主人的太阳穴,好像在帮助她头脑中的灵感区域快快开窍。这时,传来了轻微的敲门声,白玲走了进来,问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两句的出处是哪里?” 潘金莲笑着回答道:“出自本朝陈元靓的《事林广记》卷九。” 白玲又问:“那‘疾风知劲草’的出处呢?” 潘金莲笑着回答:“这出自唐朝皇帝李世民之口,全句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出自《赐萧瑀》这一诗文。” 被白玲这么一问,潘金莲灵感闪现,她让白玲把那九组火烛重新点亮,今夜要继续研读《清明上河图》,仔细地品味,再仔细地品味。
    潘金莲对白玲说道:“你看,这是一户富商。仅仅是那光瓦舍大小就有八套,靠近汴河的是一座二层楼房。有四间联成了一体,上下大半部分都敞开着,有门窗。从图上看,在楼上有五张大桌子,在窗口处有一个人坐着向内张望着。在小半间房间靠近汴河的地方是用木板封着当作墙的,棱框十分清楚。在靠东的地方还有附房,在那房顶瓦楞上还有天窗。这座房舍和北面临街的瓦楼房可能是酒家。那大楼房向西有四幢楼房紧紧挨着,在中间靠近汴河的地方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两个人面对面站着说话,个子高的应该是主人,他右臂抬起,矮的那个人歪着头听着。在院子内的房舍上下两层都清晰可见。在面南的一间楼上还有三四条彩带挂着,彩带的一头靠地打着结。在靠西面大街的南一半是瓦式凉棚,北一半是木栅且没有口子。在汴河上,户主房舍的南面有水桥小码头,那里停靠了三四只大船,靠近楼房的一条船正在卸货。那船尾翘起,船头低沉,船头舱中有一个人正弯腰发货。在码头上能看到一个人正在向岸上运货。在靠岸的河中还有一艘拉纤船。这些靠岸的船几乎都是在出货,船底吃水很浅,船舱都是空的。这些船都是木质船,是用毛笔细细地画成的,画面上水流很急,还有漩涡。这一商户,在北街面南还有六七户小商铺,在远景中只能看到露出上部一点的门面。还有一条向北去的道路,在路的左边画了三四棵树干。在路西的一个商铺前有一个人挑着一副担子走过。”
    在那实景之中,午间的时候,春光明媚,田野里绿波滚滚。那大路小路进城的人熙熙攘攘,在汴河东头的城里,小商小贩满街都是,他们流动着,地摊上的商品林林总总,吆喝声一阵接着一阵。那南北糕点的包装五颜六色,珍珠玛瑙的花色品种也是百彩争艳。金银铜铁锡等制作的日用和祭祀器具玲珑剔透,各种刺绣布绸料五光十色,各种铃铛的器具玩具发出的声音清脆阵阵,还有杂技、魔术、卖唱的场所人头攒动。白玲毕竟还是个少年,在人群中东窜西钻,有点自顾不暇。而潘金莲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些上面,她无暇去过问这些。她心想,张择端的画上并没有如此繁华热闹的场景。那图只是一个侧面的场景,不可能包罗万象。但那画艺技能以及他的心神、心意、心血、心境、心笔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鬼斧神工的境界。潘金莲意念神算,这《清明上河图》乃是稀世国宝,能够传承千年而不衰。
    潘金莲和白玲坐在那户人家的酒楼里,朝着汴河观望。在河上的两只大船仍然停靠在码头边,那船看起来很重,好像是要运出什么重要的货物。其他的船没有在此停靠。在汴河中的大小船只东来西往,川流不息。那船板拍打着水面,水浪反击着船板,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那声音甚至压倒了人的嘈杂声。那些船工们,掌舵的认真掌舵,撑篙的用力撑篙,拉纤的奋力拉纤,在汴河的急流冲击下,没有一个人敢马虎。在两船即将相撞的险境中,被一篙一舵轻松化解,真是有惊无险,那是艺高胆大、运筹帷幄的表现。真可谓行行出状元,隔行如隔山,这水上功夫真是一绝。潘金莲和白玲看得出神,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她们决定就在这家酒家住宿,继续观测是否有什么端倪。
    到了三更半夜,天空中星月皓亮。潘金莲从睡梦中惊醒,她隐隐约约听到瓦面上有打斗的声音。她急忙叫唤白玲,却发现白玲不知去向。她急忙蹿身上到屋面,只见白玲正在与两个人进行激烈的决斗。白玲明显处于下风,但她人小灵活,那两个人一时之间也难以将她打败。潘金莲在暗处,瞅准时机,发射出毒针袭击那两人,那两人瞬间倒下。白玲眼疾手快,手起刀落,把那两颗人头砍下,然后向潘金莲招手。潘金莲也迅速蹿下屋面,白玲在前面带路。她们来到一间亮着灯的屋内,只见里面有四个女子,正是春香阁失踪的那四女。白玲亲切地叫她们大姐大妹。原来白玲当晚没有睡意,在屋面上窥视各房的动态,偶然间发现这四女被捆绑在一间亮房内,嘴里还塞着东西。她不顾一切地与那四个贼人决斗,其中两个贼人在房中被她击昏,另外两个贼人则与她在屋面瓦上展开了生死搏斗。
    经过一番调查,发现这家酒店是杨戬堂兄开设的,已经有十余年了。他们暗中绑架青年女子,贩运到辽国、金国等地,并且与辽金的恶魔权臣相互勾结。潘金莲迅速向李若水放出信鸽告知此事。天大亮的时候,御林军迅速包围了杨氏酒店,将他们一网打尽,没收了一切财产,房产也归公封存。
    诗云:
    清明图上有清明,清明街上无清明。
    清明汴河流清明,清明船上污清明。
    清明酒店传清明,清明义士祭清明。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8#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6:5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4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八十四集扩写
    春天的树上没有知了,它们还在深深的泥土中沉睡,因为还没到它们该出现的季节。张择端没有在图中画它们,这并非是他狠心或者疏忽,而是他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不想画蛇添足。不过,他内心深处的 “知了” 或许早已鸣叫,想要叫醒大地的主人,提醒他们夏天的暴风雨即将来临,不要再昏睡了。
    在那春香阁中,乐声悠扬地回荡着。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洒落在李师师和潘金莲的身上。这两位天下闻名的美女正在相互敬茶。李师师对潘金莲充满感激,因为潘金莲救出了四姐妹。她们都在感慨着《清明上河图》上那看似繁荣却并不清明的景象。阳光仿佛也想听到什么奇闻逸事,悄悄地移动到她们的脸膛上。李师师很少经历风雨和日晒,所以有着花容月貌,就像那出水芙蓉一般。阳光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姐妹笑着、嬉闹着。赤姐说李师师脸上白里透红有她的因子;潘金莲经常风里来雨里去,有着花容精俏的模样,如那盛开的杜鹃花。紫妹说潘金莲脸上白里透紫有她的种子。其他五姐妹都笑开了花,那灿烂的光芒把师师的茶室照得通亮。阳光七姐妹睁大了眼睛,和她俩一起共同欣赏着《清明上河图》这传世的绝作。
    在那图中,第二个码头向北有一条开阔的路,有东西街和十字街,一片繁荣景象进入了高潮。在码头上停靠了三艘大船,它们互相交叉着。在靠岸的一艘船上有一个人站在岸上拉着船索。在靠码头的第二艘船上有一座双轮人力车,有一个人坐在车上向东北方向张望着。靠岸的第三艘船全景展现,在船面上有一个人弯着腰在干活,船舱中有七八个窗户朝南,在东面的窗口坐着一个人正朝着河面张望着。在船沿上有一个人,有一个七八步的梯子清晰可见。这看起来像是一艘旅游船或者交通船,而不是货船。在图上,还有一艘正在被拉纤的货船,拉纤的有五个人,那纤绳又高又长,在其他船的上空穿过。在船板上有四个人,姿势各不相同,都在为船的前行忙碌着。在船头部有一个窗户,好像有一个人在观看什么。在拉纤船的前头有一艘中等大小的船逆水而上,只能看到船的尾部,有四对八个人正在奋力地摇着船舵。在码头路口的岸上和街口,码头岸上右侧有一个长方形的廊棚,规模不大。在棚内有四五个人正在进行小商品交易。在棚外有两部人力车,好像有一个人伸着右手在说着什么。在廊棚右侧有圆形的水车,轮木十分清晰。在廊棚西侧能看到船头上的绳索盘有两副。再往西,好像有一部木吊车,还有一副杠杆。再往西又有一副双人吊索架,上面有绳子盘绕着。在右边有一个人伸着手站着,面朝北,好像在说着什么。在岸上,有三个人扛着袋子向船上走去,看起来袋子很重的样子。在右边靠房外有一把撑开的伞,在伞内有一个台子,上面放着像是鸭子玩具的东西。向北看去,有两个人头肩部露出来,面对面在说话。再身后的北面有一个灯笼吊着,有横杆,再往北就看不清插着什么东西了。在路西靠近汴河的地方,有一组房舍,看起来十分富贵,是两层楼,瓦片都清晰可见。靠街的地方有大型的廊棚,棚顶是用木板之类的东西盖着的。在棚内有四套台凳可以看到,有两个人一个坐着一个站着,好像在说话。在棚外东北头有一个人头上顶着什么东西往外走,好像是在送餐,这家看起来像是一家酒饭店。在靠近汴河的地方有一幢吊脚楼,上面有雅座,里面有台凳和四五个人。屋顶是草式的,边顶是用木板盖着的,样式像船体。向西有空道,还有九步有弯度的阶梯。再往西有土墙围着房舍,形成了一个天井。再往西有两扇门关着,上面有草门檐,向上朝北看去有烟囱。在门前有九个台阶踏步。再往西有两棵老柳树,向西弯着。在路口北西十字街处,有一辆车,还有一长串人。车向北有铺店,车向西有一家茶酒店,在靠街的地方有四桌台凳,里面用布条挡着,在开口处有一个人在走动。李师师对潘金莲说:“这图景主要是以沿河为主,内街只是作为陪衬,远景比较少而且小。”
    在那实景之中,李师师被图中的景象所激发,精神振奋。女扮男装的潘金莲坐在吊脚楼上品着酒。白玲和保镖三妹却坐立不安,她们跑到街坊去看热闹了。经过一番走访,得知这一家酒家叫做王氏酒楼,主人叫王清。在那吊脚楼上最醒目的是一首巨幅诗词,底色是黄绢,那笔锋是王羲之的书体,笔力劲爽,体态圆融,有着独特的骨力和神韵。那诗词没有落款是谁所作,只见写着: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她们都在猜测这首诗词是谁写的。接着她们又到茶室房间里去看了看,发现都有诗词挂着,但是都没有署名。其中还有三首蕴含着新的韵味,读起来顺口又爽爽。一首是《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首是《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首是《春夜》: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李师师一看就明白,这些都是王安石的诗作。
    汴河的水拍击着两岸,浪花不停地四溅。一个个漩涡接连不断地出现,它们往深暗处躲藏着,积蓄了力量之后再往上反转,激起更大的漩涡冲向船头,它们正在改变着舵手的定力。“砰!砰!砰!砰砰砰砰!” 有人落水啦!有船被撞翻啦!一片喧嚷声乱作一团。
    李师师和潘金莲正在和店主王清交谈着。原来王清的祖父是前朝宰相王安石。他从政四十多年,立志改革长达十五年,一心想要走富国强兵之路,把大宋的弊政除掉。不料哲宗上位之后,他被罢官,改革也被废除,最后他在江宁西气绝身亡。他一生从政做官却从来不坐轿子,可谓是古今第一人。他一辈子都没有纳妾,和糟糠之妻白头到老。他曾经担任过宰相的职位,死后没有留下什么钱财,只留下了这些诗词。他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了爱子,独自守着贫寒。“欹眠似听朝鸡早,贪梦好,忽忆故人今总老,茫然忘了当年改革道”,他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时候,还剩下一口气,在垂死之际依然保持着乐观逍遥的心态,尽管国难当头。李师师和潘金莲听了王清叙述家世之后,眼中含着泪花,心想:一朝宰相,转眼间竟然如此败落,就像那秋风扫落叶一般。还好他的孙辈挺争气,家资万贯,已经传了三子二女,后继有人。真是好人有好报。李师师愿意出一万两银子购买这些诗词的孤本,王清却奉送拒绝收银。李师师答应翻印一千卷,由徽宗下旨发至州府五百卷,其他五百卷在民间流传。就在他们正在交接的时候,白玲从外面进来,说宋江、柴进、吴用正在双清雅座。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9#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7:4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1:04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八十五集扩写
    时光在悄然变化,季节在不停轮转,年代也在悠悠变迁。而那始终不变的《清明上河图》,千百年来,仿佛被人们那随着时代而改变的复杂眼神给吓怕了。它的色彩渐渐衰老,但那其中蕴含的精神却依然风发意气。它好像对人们给予它的崇拜与歌颂不屑一顾,只想自由自在地存在着,十分讨厌人们对它进行各种折腾。
    在那双清雅座之中,众人正在品茶闲聊。李师师和颜悦色地对宋江等人说道:“大宋皇上已经多次催促询问,大宋梁山好汉们什么时候将领兵分三路出征呢?如今辽金西夏战事吃紧,正是英雄们大展身手、有用武之地的时候,还有什么可惆怅的呢?”
    潘金莲沉着地接着说道:“汴河之上,船只拥挤就容易相撞,水流一大漩涡就会增多,舵手如果不明方向就很容易失控。在该做决断的时候不做决断就会错失机遇,那所谓的封妻荫子也不过是一场春梦罢了。” 宋江紧锁着眉头,一道阳光斜斜地射在他的额头上。当他听到 “封妻荫子” 这四个字的时候,顿时眉头舒展,眼睛放光,仿佛拨开了心头的乌云,激动地说道:“宋江我早有此意。” 吴用轻轻地弹了一下他那三绺清须说道:“当朝的三大奸臣蔡京、童贯、高俅还没有被除掉,好汉们心中都有疑虑,害怕会有什么不测风云。当下,已经有卢俊义回梁山商议了,正在等着飞鸽传书的消息,大体上已经有七八分把握了。” 柴进呷了一口茶说道:“兵家的重大决策,必须要有十分的把握才行。早做决断比晚做决断要好,夜长梦多啊。” 潘金莲说道:“恳请宋寨主和吴寨主速速回梁山定夺。”
    汴河的春潮汹涌澎湃,那拍打岸边的声音一阵接着一阵。在夕阳的余晖下,河面波光闪闪,就如同军马在冲锋厮杀一般。到了夜晚,潘金莲和白玲在王清酒家的包房内仔细地端详着《清明上河图》。
    在那图景之上,有一幅画面。在拉纤人后面的北岸街面,有两户商铺之间有一条丁字路口。右边一户面朝南有窗户但是没有门;左边一户面朝南大门敞开着,里面有桌凳,还有三扇窗户。再往西有一排南北向的木栏,把大街挡住了一半。在木栏东边有两棵树,一棵只能看到半截树干,另一棵靠近虹桥北面,只有少数枝叶。白玲看了之后对潘金莲说:“这户人家真是霸道,怎么能把木栏把大街挡住一半呢?就算你的宅基是私家的,也不能这么缺德呀。” 潘金莲回答道:“这就是霸道,人心险恶啊。”
    第二幅画面,在汴河之上,拉纤的后面北岸停靠了一艘大船。在船尾有两个人在说话,在船中的天窗处好像有两三个人正在朝着汴河观望。在这艘船的南边,靠近虹桥北面,有一艘中等大小的船向东行驶,被夹在两艘船中间,形势十分危险。在船头有两个小孩站着,朝着河中的大船张望着。在船顶上站着一个人弯腰伸着右手,正在向船沿上的一个人说话。在船沿上又有一个人扶着船栏朝着旁边的大船看着,船头还有一个人看着大船的尾部。在汴河虹桥处有一艘大船正在桥下准备向西过桥,船是南北横向的,形势十分紧张。在船尾高处有三个人在忙碌着,在桅杆下前中后有三个人在忙着降下船帆。在船头西边有五个人在忙碌着,其中有两个人正在接从桥上扔下来的绳索。在靠船头的地方有两个人向南边忙着,在船头有三个人拿着撑竿在忙碌着。在船东头沿上有两个人在忙碌着,手里拿着竹篙。在船舱头有两三个人看着,船头有廊棚,看起来像是一艘交通船。水流很急,有很多漩涡。
    第三幅画面,在虹桥上,面向东边的船的一边站满了围观的人,都在看热闹。在桥上大约有三十人左右,有一个人在桥中的外栏处。在桥南头东边有九个人在观看船过桥,在这九个人后面有两个人在看着两头驴子驮着重袋子经过。
    第四幅画面,从南岸河中划船桨的地方向南看,南岸有一艘船从东到西朝着桥划过来。在南岸边上能看到两艘船,一大一小停靠在那里。在小船的后船有一个人正在倒着什么脏水,在大船的后尾有一个人在掌舵。在船头有一个人站着,双手叉开,好像正在朝着桥下的船说着什么。在他身后有两个人在船沿上,只露出了两个头和肩膀。在南岸的房舍,有三四座连在一起,瓦片、瓦楞、瓦脊都十分清晰。有独立的廊棚两座,在房舍中能看到四把圆伞。在画面上有两棵老树,靠近河边的一棵枝叶清晰,里面的一棵半死不活的,树杆几乎干枯了,但向东的一头有枝干,还有分叉,枝叶青翠。在靠近河边的树下有四个人,两个坐着两个站着,一个大人正在对着一个小孩说话。向西看在圆伞处的两间房屋中,坐着三个人,还有一个人在走动。又有一个人只露出了头部,在房内有五桌台凳。再向西看,在圆伞处有一个廊棚,有三块屏风向南挡着。在右侧能看到一个人在伞旁,还有一个人在半伞前走过。在靠近河边的第四把伞前有两个人朝着桥下船的地方看着,其中一个人伸着右手好像在说着什么。在伞西有一个人站着伸着右手在说话。在河边第二个廊棚中有三个人站着在说话。在廊棚南靠近南桥头的地方,有一根高杆立着,在顶部不到的地方有十字木板,在顶部有风向标或者是安全警示标志。在桥的四角都有同样的杆子,在杆子下坐着一个人好像在打瞌睡。
    在那实景之上,春天鸟儿的叫声把潘金莲和白玲从睡梦中叫醒。王清酒家的两棵柳树已经很老了,鸟儿们很喜欢它们。当她们起床后,都想留住这些鸟儿,可是这些鸟儿一转眼的工夫就又飞到了对岸的柳树上。但是她们的耳朵里还回荡着鸟儿的余音。那是多么令人思念、多么令人向往、多么令人愉快、多么悦人的春讯呀。在同一片蓝天下的春光里,鸟儿自由地飞翔着,人们自由地聆听着。汴河上春天的绿茵浩浩荡荡地荡漾着,那碧蓝的河水自由自在地奔腾着赶春的脚步,那些自由来往的船只都带着春鸟的信息,汴河里的水最早知道春天的到来。
    潘金莲和白玲在图景的实景中陷入了遐想。她们非常敬仰张择端的画品,那些固定的景物几乎分毫不差,而那细腻流动着的人物和景物比图上更加生气勃勃、活泼可爱,生活确实比艺画更胜一筹。潘金莲走在那两棵老树下,那棵快枯死、老死的柳树还挺立在河边。她们看着这棵柳树产生了悲哀的情绪,心想大宋皇朝和这棵柳树差不多了。虽然还有几枝绿叶在迎风招展,但已经没有了枯木逢春的气息。连小鸟、小蝶飞过都不会看它一眼,那枯烂的树身上连小虫都不去游乐,只有风吹打着枯洞的声音,哪有那清晨鸟儿的叫声好听。那枯洞借着风吹的力量,正在发出那快要全死的哭声。一群麻雀落在前面的一棵蓬勃的柳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们想要干什么呢?它们想要吵停柳芽那强大的爆发力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它们的功力都达不到这个力量。柳芽的爆发力是上天的安排。白玲急冲冲地跑过来说:“那边有人在追几个小偷,正在拼命地喊着捉住小偷,那喊声中带着怒气和惊慌的声波在震动着。”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80#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8:2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9 20:58 编辑

    《潘金莲外传》第八十六集扩写
    黑云遮天,大雨倾盆而下。那如丝般苗条的雨丝从天空落下,满地都是上天的子女。大地和河流宽容地接纳了她们。在那些年头,风暴似乎总是与上天有关。不孝的子孙们喜欢犯上作乱,然而宋公明却偏说他是在替天行道。
    潘金莲和白玲朝着虹桥上望去,只见三个大人正在追赶三个少年。奇怪的是,桥上的人们纷纷给少年让道,却不给追人的大人让道。她们心中觉得十分好奇,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要给小偷提供方便。于是她们赶紧跟上去,想要看个究竟。
    此时,桥上人畜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桥下河水拍打着船只,声音激昂,船夫们的吼声在空气中震荡。疾风在汴河上空呼啸嘶叫,乌鸦成群结队地飞渡。在桥上买卖交易的过程中,粗话、脏话、笑声、骂声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她们俩在人群中左让右闪,紧紧地跟踪着追赶的人。
    少年们跑进了第一条巷子,这里路人稀少。忽然,其中一个少年停下了脚步,吹了一阵口哨,紧接着拥上了十几个少年,有男有女。他们把追赶抓小偷的人团团围住,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站出来指认。她说昨天她七岁的妹妹肚饿,偷了这个人一个烧饼吃,这个人不仅打了妹妹两记耳光,还踢了一脚,妹妹倒地后又被他踩了两脚。这帮穷少年一听,愤怒地围打这个人,把他打得鼻青眼肿,在地上打滚。那小女孩说了一声 “不要打了,停,叫他滚”,那人便灰溜溜地走了,临走时还说着 “小爷爷饶命吧,饶命吧”。白玲在旁边看着,又好气又好笑。她的笑声惊动了这帮少年乞丐,那小女孩说:“她讥笑我们,给我打,扒她的外衣我要穿。” 白玲心想,自己好久没有打架了,手正痒痒的。她使出了一个拍掌功,仅仅用了一分力,就把十五六个少年少女击倒在地。他们不服气,爬起来又冲了上来,白玲又是一个拍掌功,一掌把他们击出十几步之远。他们还是不服,结果滚跌得更远、更重、更疼。那个女孩见状说道:“他是少年女侠,快跪下,拜总蛮主。” 事后才知道,他们是一帮北疆大宋边民的子女。因为北疆金国大军侵犯大宋边民,他们跟随大人逃难时失散了,流浪在汴京虹桥两岸。他们总共有 108 人,其中男 72 人,女 36 人。年纪大的十六岁,小的七八岁,号称 108 蛮。掌舵的三个少男,大的十六岁,小的十四岁和十二岁。在这里指挥打架的叫武青,被称为三少主。他们学习梁山好汉,结义为兄妹。他们非常崇拜打虎将武松,所以结义的人都姓武。他们住在被封存的杨戬府的大院内,从墙外打地洞进出。他们逍遥自在地生活在这里,这样的聚义生活已经有一年多了。潘金莲心想,这偌大的汴京底层真是藏龙卧虎。前几日刚刚偶遇七侠五义的后人 108 侠,今天又偶然遇到北疆宋民的后人 108 蛮,还遇到了水泊梁山好汉 108 将主头领。大宋江山并不缺少保卫疆土、安定民众的人才,只是当朝太昏庸,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只能为了活命,为了生计,仗着义气互相抱团取暖。该怎么安置这帮落难的小弟妹呢?
    杨戬府后院墙外是一片竹林和树木,在树林外三里之内都没有人家居住,如同荒郊野地一般。潘金莲和白玲随着武青等人追进林地,进入洞口。走了几十步从洞口出来,就看到杨府后院树木参天,鸟儿鸣叫。杨府实在是太大了,凉亭楼阁林立。他们这一百多个孩子只占据了东南一角。里面除了吃的穿的,什么都有。他们分成男女两院,晚上不点灯,行动十分诡秘。
    傍晚时分,天高云淡,春风轻柔地吹拂着。月亮和星星闪烁着光芒,108 蛮拜白玲为总师主,拜潘金莲为师祖,选定武清为领班总蛮主,武力、武刀、武风三个男孩为副蛮主。潘金莲说道:“从今后每个月提供三百两白银作为生活费用。白天学习文道,晚上学习武道。每六天放假一天,可以外出游玩但是不准惹事生非。再用一千两银子给你们更换衣服,过几天由白玲送到。” 孩子们一片欢腾,都称赞潘金莲如同再生之母。潘金莲和白玲和他们谈了一夜,丝毫不觉得疲倦。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潘金莲还为他们指定了姓名。男性从一排起共七十二名,武清排行第一,又叫武一清;武力排行第三,又叫武三清;武刀排行第六,又叫武六清;武飞排行第八,又叫武八清,共分四组每组十八人。女性从青梅竹兰排起分四组,大的叫武一青、武一梅、武一竹、武一兰,每组到九人,共三十六人,其他用数排名。108 蛮结义,对着月亮举行了拜师仪式。
    天已经蒙蒙亮了,潘金莲和白玲走在地道里,借着烛光前行。潘金莲感觉墙下道口有回声,她运起气向左道墙推去,忽然发现有一个小石门。打开石门后,白玲钻进去查看,只见有十只箱子,打开一看,白银闪闪发光,足足有十万两。潘金莲和白玲又惊又喜。潘金莲说道:“天助我也,这银子来自于民,现在就还之于民吧。”
    在李若水府第,潘金莲向李若水、柴进、戴宗详细地说明了武青等人的情况。李若水十分惊喜,他说要禀报皇上,把封存的杨戬宅院开设成学馆,让他们学习文武之道。没过多久,武氏学馆正式开张了。李若水前往宣布学馆的戒律,潘金莲宣布了学道的宗旨。文道有柴进、戴宗、乐和主要负责教授;武道有白玲、时迁、白胜主要负责教授;十万两白银由潘金莲主要掌管,李若水的小女儿李千金负责记账。一切都安排妥当,这是徽宗口谕特许的。
    有一天,潘金莲仔细地端详着《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在图景上,虹桥上水陆并进,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桥的四角有灯杆,每个灯杆可以吊起四盏灯。图中一共画了七把伞,右边南边桥下有三把,左边有四把。有六顶凉棚,以方形为主,桥南右侧有一棚,左侧有五棚,凉棚下都有人摆摊做生意。有两辆人力车在桥南端,一座轿子接近桥中。从南向北看,一共有九头驴,其中驮谷物的有两头驴,拉车的有一头驴,骑人的有三头驴,其他的驴是停放拴住的。有三个挑担的人,器具有筐有袋,其中两人往桥北走,一人向西走。做生意的有十三摊,桥南右侧有四摊,桥南左侧向桥中有九人。桥上下总共有一百多人。从桥右侧看船桥的,从右侧灯杆立站的人数起共有四十三人之多,其中有四人是船上拉绳索的。在桥中部的有三十多人,各自在做着自己的事。在桥左侧的有二十五多人,也都在做着各自的事。其中明显在看船的,右侧有三十多人,左侧有十二人,其中过桥的有二十二人左右,其中做生意的有八人左右。桥北人畜比较空旷,桥南则是人畜拥挤。潘金莲看着图心想,实际的景象比图上还要繁荣得多。
    故事精彩且看下集!
    (2024.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1 19:25 , Processed in 0.1209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