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蒙谈李商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20:2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我到处讲一句话——凡是把复杂的问题说成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者概不可信
                                   ——王蒙《王蒙说》
    以下内容引自王蒙:《李商隐的挑战》和《重组的诱惑》。
    一、李商隐研究的开展,标志着文学观念的变化。
    中国传统的文学研究观念是:
    1、从功能上,偏重教化、偏重修齐治平、偏重“非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轻视审美。对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人香草”,都要解释为:男人怀念的不是他的女友,而是他的国君。
    2、从风格上,重阳刚、进取、乐观,轻阴柔、伤感、“颓丧”。一说某首诗颓丧,这首诗就完了。
    3、从气势上,喜欢“阔大”,“大”代表了一种价值。
    4、最让人没有脾气的是这种逻辑:“如果都成了这样怎么办?”
    所以,研究李商隐有一种意义:我们的文学观念更广阔了。
    王蒙又说:
    “谁也无法割断历史,只有无知者才会以为整整另一代人智商都远远低于己辈。最好是去理解代与代的差异的客观依据与历史依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20:27:06 | 只看该作者
    二、用更深刻更宽广的观点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1、研究李商隐,并不需要把他作为一把尺子来裁剪其他诗人,也不主张给古代诗人排座次
    我们的目的无非是对这一类型的诗人,对他诗艺上的成就、诗学上的造诣,特别是其对仗的工整、用词的雅致、感情的丰富、表现内心生活的深度及其探索诗歌语言方面,予以充分的发掘、承认与推广。
    如果我们不那么狭隘,还应该充分肯定李商隐研究同样有其教育意义。在目前,能够培养一种比较高雅的审美口味、能够非常地重视我们的民族文化珍宝、能够培养一种对于中国对于汉语文学的兴趣,同样是有意义的。
    2、黄鹤楼虽然已经经过改建,不再是原来的,但仍然受到欢迎,因为人们心里还有崔颢、李白等人关于黄鹤楼的不朽诗作。岁月可以湮没黄鹤楼和很多古迹,但有优美的、不朽的汉诗存在,黄鹤楼便不会灭亡,同样,汉文化也不会灭亡,中国和中华民族也不会灭亡。
    3、恰恰是在唐诗宋词,特别是在李商隐的诗里,让你感觉得到汉字有多么美。汉字的语法不够严格,它比较有弹性,比较灵活。从文学的角度看,反倒是它的优点。王蒙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夜之眼》,不止一个汉学家在翻译时问:这个眼应该是eye还是 eyes?在英语中, eyes指人的两只眼。但是在汉语中,这个夜之眼可以理解为一只眼、两只眼或者夜里冥冥之中的一种观察。所以说,汉语是诗的语言,而李的诗则把汉语的功能运用到那么好的程度。读李诗,读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把汉语的这种特色、这种韵致体味出来了,就会有“我的中国心”了,这颗心会不朽的。
    4、王蒙曾经把《锦瑟》中的56个字颠倒重组成各种形式,但却仍然保持了原作的情调。后来,他发现早在清代就有人做过《颠倒兰亭序文》:
    “若夫放怀今昔,浪迹山林,所以领稽古之幽情,叙怀人之朗抱也。当其春流将至,清风蛰生,每列时流,尝怀盛事……”
    因此,一批字词的选用,已经决定了此诗的基本情调的统一性、连结性、相互间的吸引力。诗的这种迹近于“超语言”现象,其语法顺序具有相当的弹性或活性,“香稻啄余鹦鹉粒”也是如此。一种诗怀、一种创作的冲动,一种灵感,不但能够驱使一个作家涌流倾泻,奋笔疾书,也同样会驱使一个作家寻章摘句,徘徊流连于文字和语词的密林中,不断寻找新的蹊径而难以自已。而当一篇文字打动了接收者的心弦,接收者也会沉迷于它的语言文字场中,左奔右突,不足为奇。
    王蒙还说:
    1、在传统诗词和传统文化面前,我们应该有一种敬畏感。诗词也好,汉语言也好,都是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的女神,而不是任人打扮的黄毛丫头,或者听凭使役的女秘书。
    2、寻求美也是一种教化、一种教养。如果你企图涉足诗词这个领域,你就要为之付出辛勤不懈的努力,包括对于一字一词的寻求选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20:28:49 | 只看该作者
    三、“李商隐现象”是对文学传统的一个挑战
    1、首先是对文学创作的一个挑战。
    一个人在16到19岁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大概都可能是诗人吧。但是无论如何,那些比较平庸的创作在李的诗歌面前,应该感到非常惭愧和惊讶:为什么李在一千多年以前,竟把汉诗写到那么好的程度?
    2、其次,李的诗歌是对文艺理论、意识形态、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教条主义、至今仍然存在的文学的狭隘性的挑战。
    譬如说创作方法。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所谓写实、写意;赋比兴很难说是创作方法,更接近文体。而西洋的那一套创作理论用来研究李商隐总觉得不够用,西洋的分得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等等。李的诗(指抒情诗、无题诗)里则好像什么都有,有的句子非常写实,有的句子却非常虚。还有用典,中国作家用典非常之活,西洋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3、李的诗歌对于接受美学也是一个挑战。
    长期以来在中国处于主流的意识形态是贬低李,但很多杰出人物又非常偏爱李商隐,例如毛泽东,还有郁达夫、张爱玲等等。
    李商隐提出的挑战特别有意思,譬如说到懂不懂的问题,一般人认为李的诗难懂,可恰恰是这一类所谓难懂的诗家喻户晓。他的政治诗咏史诗并不家喻户晓,而家喻户晓的却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心有灵犀一点通”、“夕阳无限好”。如果说不懂,难道大家都在爱一些他们不懂的东西?不懂偏偏成诵,不懂偏偏普及,这是一个很值得一思的现象。
    对待文学,对待诗歌,和阐释同样重要的是感受。
    我国昆曲《牡丹亭》去德国演出,德国的演出经纪人坚决拒绝在演出同时打幻灯,他们认为这是对艺术的一种侵犯和侮辱。他们只同意发说明书,让观众明白故事梗概。因为人们是来感受中国情调,未必要弄清每个细节。
    王蒙出国经常被邀请参加朗诵会,就用中文,没有翻译,有时一个会上有五六种语言的朗诵,但是大家还是可以有所体会,有所交流。
    李商隐的诗歌不是无有解,而是无限解,每个读者都可以简单地解。
    4、李的诗甚至对文学史也是一种挑战。
    李商隐现象的出现,使人感到有些突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可以找到与他的诗在某些方面相似的诗,但他的诗却又显然不同。
    《红楼梦》还多少能查出些渊源来,而李的诗的出现、其中体现出的艺术主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用传统的阐释语汇,风骨、意境,这些词语用滥了,也就失味了。如果用很洋的分类法,也显然不够。

    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样一套东西,不是苏联式的,就是西方式的,再不就回到金圣叹的路子上了。如果搞批注评点,我们现在恐怕还不及金圣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8-25 20:30:02 | 只看该作者
    四、李商隐诗歌的唯美主义
    1、李商隐的诗中有一种唯美的成分。他很少用一些破罐子破摔的、寒伧的、破烂的词,他是从来不搞审丑的。
    2、他的诗歌表达的情绪是那样悲伤、那样颓唐,可他的用词又是那么华丽。
    3、李商隐写了许多女性诗,有些诗被公认为是写狎妓的,但他写得并不轻薄。柳永的词有轻薄的语言,《西厢记》里也有,连《红楼梦》里也有。但李商隐的诗里没有,例如他写嫦娥的诗。他写出来的情诗是那么美,用美来节制悲伤,包装悲伤。古今中外写颓唐的作家比较多,颓唐的人总是带着点歇斯底里和疯狂。李不疯狂,可能与美的节制颇有关系。
    4、唯美主义往往和形式主义结合。汉字作诗容易作得美。它的整齐、对仗和音乐性,特别适合作联。
    李的联有两种,有的是天成,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 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有的是作出来的,例如“梦为远别啼难唤”,这是天成的、没有毛病的,但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虽然漂亮极了,然而是作出来的,它和整首诗没有必然联系,是后配,不是原配。但他对的极美,他是运作形式的高手。
    5、李的诗里,有写实,有写意,有象征的因素,有心理的变化,有唯美的,有形式的,当然也有正常的。从他的整个诗歌创作,很难下结论。
    6、越研究李商隐,越感到这是一个挑战。我们有可能以此作为一个契机,把我们的理论水平、文学史水平、诗歌创作水平,推进到新的境地。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2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5#
    发表于 2014-8-26 02:11:5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4-8-27 23:20:43 | 只看该作者
    慱古通今,论理遂广,意旨深幽,文笔豪宕.赏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15 19:30 , Processed in 0.0836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