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试用AI“豆包”评论了以下一首七律: 闽天烽火达钱塘,太乙灵旗指越疆。 文武共推周吉甫,勋名谁并郭汾阳。 椎牛午夜千夫膳,射虎三秋百战场。 今日罗平妖鸟尽,早闻忧国鬓如霜。 使用时我只向AI提交了诗作而没有提及诗题和作者名。 ~~~~~~ AI在评论正文前先输出一段前言: 首先从整体意境和主题入手,分析诗句所营造的氛围和可能表达的中心思想。接着逐句解读诗句,阐述其画面感、象征意义以及所运用的典故等。然后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用典、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评论,全面展现这首七律的艺术价值。 【西窗按】这种思路全面而不琐细,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逐句解读,需要功力。 以下是评论正文: ~~~~~~ 以下是对这首七律的评论: 一、整体意境与主题 这首诗以宏大的历史叙事为背景,展现出特定时期的风云变幻与人物的壮志豪情。从 “闽天烽火达钱塘,太乙灵旗指越疆” 一句可以看出,战争的烽火从福建蔓延至钱塘一带,灵旗指向越地边疆,营造出紧张的战争氛围,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 诗的主题似乎围绕着一位如周吉甫、郭汾阳般的英雄人物展开,既有对其文韬武略的赞颂,也有对其忧国忧民情怀的感慨。 二、诗句分析 1. “闽天烽火达钱塘,太乙灵旗指越疆” o 此句以烽火连天的景象开篇,极具画面感,让读者迅速置身于动荡的历史情境之中。“闽天”“钱塘”“越疆” 明确了战争的范围之广,暗示了局势的严峻。 o “太乙灵旗” 的出现,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同时也可能象征着正义之师或某种神圣的使命。 o 【西窗按】闽、越、钱塘,理解正确。 2. “文武共推周吉甫,勋名谁并郭汾阳” o 诗人在这里运用典故,将诗中的人物与周吉甫、郭汾阳相提并论。周吉甫可能是一位有才华、有德行的人物,而郭汾阳即郭子仪,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以平定安史之乱等功绩著称。 o 这两句表达了对诗中主人公的高度赞誉,认为其文武双全,功绩可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媲美。 o 【西窗按】郭汾阳理解正确。“周吉甫”不知道可以理解。当初我曾在论坛上下求教,最后还是我校一位中文系教授猜测可能是周代的尹吉甫。 3. “椎牛午夜千夫膳,射虎三秋百战场” o “椎牛午夜千夫膳” 描绘了战争期间犒劳将士的场景,体现出军队的规模之大以及战争的艰苦。午夜椎牛,为千夫准备膳食,也暗示了主人公对士兵的关怀。 o “射虎三秋百战场” 则突出了主人公的英勇无畏。“射虎” 常被用来形容勇士的壮举,“三秋百战场” 则强调了战争的频繁和持久,进一步烘托出主人公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 4. “今日罗平妖鸟尽,早闻忧国鬓如霜” o “今日罗平妖鸟尽” 可能意味着战争取得了胜利,敌人被平定。“妖鸟”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邪恶势力的象征。 o 最后一句 “早闻忧国鬓如霜”,将主人公的形象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尽管战争胜利,但主人公因忧国忧民而早生华发,表现出其深沉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责任感。 三、艺术特色 1. 用典恰当: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周吉甫、郭汾阳等典故,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又增强了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场景描写生动:如 “椎牛午夜千夫膳,射虎三秋百战场” 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主人公的英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情感真挚:全诗充满了对主人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七律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生动的场景描写、恰当的用典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画卷和英雄人物的风采,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 这个评论可以说比较全面准确。然后,我又问AI:此作有什么可以改进之处?它的前言是: 先从语言表达入手,对生僻和抽象的用词提出更精准生动的改进建议,如将 “闽天” 改为 “闽地” 等。接着在诗句内容方面,对用典直白的句子增加细节描写以强化人物形象,对战争场景的描述融入人物心境刻画,并使胜利景象更具体。最后从整体结构考虑,开头增加战争背景铺垫,结尾升华主题,如展望未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等。 ~~~~~~ 正文如下: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一些改进建议: 一、语言表达方面 1. 部分用词可更加精准、生动。例如首句 “闽天烽火达钱塘” 中的 “闽天” 一词稍显生僻,可以考虑用更通俗易懂的表述来明确地点,如 “闽地烽火至钱塘”。 【西窗按】不知为何,AI死活不能接受“闽天”一词,坚决要用“闽地”。 2. “太乙灵旗指越疆” 中的 “灵旗” 也较为抽象,可以进一步细化描述旗帜的特点或赋予其更具体的象征意义,如 “太乙赤帜指越疆”,“赤帜” 更能给人鲜明的视觉感受。 【西窗按】由此可见,AI不知“灵旗”一典。 二、诗句内容方面 1. “文武共推周吉甫,勋名谁并郭汾阳” 这两句虽然用典恰当,但表述相对较为直白。可以考虑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来强化对主人公的赞美,比如 “文武兼备才如斗,勋绩卓然可比肩郭汾阳”,通过 “才如斗” 这样的比喻和 “勋绩卓然” 的描述,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 2. “椎牛午夜千夫膳,射虎三秋百战场” 可以在描写战争场景的同时,融入一些对主人公心境的刻画。例如 “椎牛午夜千夫膳,壮志未酬心忧煎;射虎三秋百战场,铁血豪情映碧天”,这样既能展现战争的艰苦,又能体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 “今日罗平妖鸟尽,早闻忧国鬓如霜” 中,“罗平妖鸟尽” 的表述有些模糊,可以具体说明一下 “妖鸟” 所代表的敌人被平定后的景象,如 “今日罗平贼寇灭,四海升平乐未央;早闻忧国鬓如霜,丹心一片永留芳”,使胜利的成果更加具体可感。 【西窗按】这就有些胡说八道了,例如“才如斗”,至少是文笔极差。 三、整体结构方面 1. 可以在诗的开头增加一些铺垫,引入战争的背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烽火燃起的原因。比如增加两句 “山河动荡风云起,战乱频仍百姓凄。闽地烽火至钱塘,太乙赤帜指越疆”。 2. 结尾处可以进一步升华主题,不仅仅停留在主人公忧国忧民的层面,可以展望未来或者表达对和平的渴望。例如 “今日罗平贼寇灭,四海升平乐未央;早闻忧国鬓如霜,愿得太平永安康”。 总之,通过对语言表达、诗句内容和整体结构的调整,可以使这首诗更加精彩,更具感染力。当然,诗歌的修改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创作意图和审美需求进行调整。 ~~~~~~ 我再次问AI:你这样改了还是七律吗?它回答的前言: 首先,对原诗中较为生僻的表达进行了调整,如 “闽天” 改为 “闽地”,使语言更易理解。接着,在诗句内容上,避免直接用典,改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赞美,如将 “文武共推周吉甫,勋名谁并郭汾阳” 改为 “文武兼备才堪颂,勋绩卓然可比长”。同时,调整语序使诗句表达更顺畅,如 “午夜椎牛飨众卒,三秋射虎震疆场”。对于表意不太明确的部分进行了修改,使其更清晰,如 “今朝乱定妖氛散,夙夜忧民鬓已霜”。最后,在整体结构与意境方面,保持原有主题,通过语言非常抱歉,我的修改没有注意到格律问题。以下是在保持七律格律的前提下进行的改进建议: ~~~~~~ 一、语言表达方面 1. “闽天烽火达钱塘” 可改为 “闽地烽烟漫钱塘”。“闽天” 较为生僻,“漫” 字更能体现烽火蔓延的态势。 2. “太乙灵旗指越疆” 可改为 “太乙旌旗耀越疆”。“灵旗” 较抽象,“旌旗” 更具体,“耀” 字增添了旗帜的光辉感。 二、诗句内容方面 1. “文武共推周吉甫,勋名谁并郭汾阳” 可改为 “文武兼备才堪颂,勋绩卓然可比长”。避免直接用典,以更简洁的语言表达对主人公才能和功绩的赞美。 【西窗按】AI怕用典。 2. “椎牛午夜千夫膳,射虎三秋百战场” 可改为 “午夜椎牛飨众卒,三秋射虎震疆场”。调整语序使表达更顺畅,“飨众卒” 更具古雅之感,“震疆场” 突出主人公的英勇豪迈。 3. “今日罗平妖鸟尽,早闻忧国鬓如霜” 可改为 “今朝乱定妖氛散,夙夜忧民鬓已霜”。“罗平妖鸟尽” 表意不太明确,改为 “乱定妖氛散” 更清晰地表达战争平息;“早闻忧国” 稍显平淡,“夙夜忧民” 更能体现主人公的忧心程度,“鬓已霜”在格律上也更合适。 三、整体结构与意境方面 整首诗在保持原有战争与英雄主题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的调整使意境更加鲜明,结构更加紧凑。各句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流畅,从烽火燃起、英雄征战到战争平息、忧国之情,层次分明地展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和人物形象。 这样的修改在保持七律格律的同时,使诗歌在语言、内容和意境上都有一定的提升。当然,诗歌的修改可以根据不同的审美和表达需求进行进一步调整。 调整使意境更鲜明,结构更紧凑,各句衔接更自然流畅,展现特定历史时期的风云变幻和人物形象。 ~~~~~~ 到这里已经是不忍卒读了。我以下与它的问答也就可以略去了。由此可见,“豆包”评论还可以,写作则是一塌糊涂。由此一例,我也就放弃了请它帮助写诗的念头。
我有一丝隐忧:AI的评诗使我想起了:火药,有人用来放花炮,有人用来做炸弹;罗盘,有人用来看风水,有人用来做导航…… 如果我还在岗位上,我所研究过的一些课题,我想是可以请AI帮助解决的;但是我如今已经垂垂老矣,用AI去玩诗词也不失为一种高雅的消遣。不过,我建议还在岗位上的朋友们,尽量用AI帮助自己做一些人力难以完成的工作。
来源: 看“豆包”的一次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