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孙子在一起的日子
2009年12月26日,是我孙子来米满月的日子。 这一年,我已69岁,我的大儿子也42岁了。小来米的出生,无疑成了我们这个家族最大的喜事。给孩子做满月,做奶奶的是绝对不能缺席的,因此,我提前从三亚回到了西安。 那时,我大病后还没完全恢复。孙子的出生,显然是对我精神上最大的安慰,当把孙子抱在怀里时,百感交集,百味俱全,我有孙子了!油然也想起要是爷爷还活着,看到孙子该有多高兴!莫名的伤感又涌上心头。 隔辈亲的感觉我是体验到了,更相信了!只是这种天伦之乐对我而言,太短暂了,在家只匆匆呆了半个月,就不得不离开。 回到三亚后,还是经常想孩子,于是8个月后,我又回去了。孙子来米也满8个月了,我一到家,他就冲我笑,没有丝毫的生分。保姆说:“来米快欢迎奶奶。”他就拍手。保姆说:“来米给奶奶加油。”他就拳头一攥,眼睛一瞪,牙齿一咬,嘴一歪似乎全身都用上劲了。此后,只要看到我扶拐杖走路,他就主动给我加油。 我回来第二天早上,他一醒来就朝我的房子张望,要保姆把他抱到我的房间来,看见我就咧嘴笑,我叫他的名字“来米”,他就把头埋在保姆怀里,然后又突然把头转过来对我笑笑。我在家里住了不到20天,就又因双侧股骨头坏死去医院,住了19天换了双侧股骨头。当我出院回来一迈进家门,他就不停地拍手欢迎我,把他所有会做的把戏都做给我看。我进房子躺下后,他就站在我床上高兴的使劲跳,保姆要带他走,他就是不走,又踢又打耍赖。家里人都觉得奇怪,平时他轻易不让别人抱,却一见我就特别亲,亲情竟然是这样微妙。 我这次在家里先后呆了整整4个月,从孩子近8个月到他满了一岁,亲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从爬到站立,再到呀呀学步。因为我的身体状况抱不了孩子,只能让他坐在我的床上玩。我哄他的办法就是念儿歌,读唐诗,给他唱歌。虽然他不懂是什么意思,却会聚精会神地听着,有时还会用小手在书上指指点点,那小样极可爱。要是我和别人说话不给他读了,他就嗯嗯叫,表示不满。他有几个玩具是带音乐的,只要打开开关,他的两手就交替的打起拍子,而且节奏感是那么的强。 小来米的模仿性特别强,除了能很快学会你教给他的东西外,看别人做什么他就学什么。他学保姆嗓子哑的声音;我在电脑上给他放儿歌视频,他也跟着学那里面的动作。我给他唱歌时,他学我打拍子跺脚的动作;学我打太极拳“云手”的动作;学我跷二郎腿的动作;学他妈妈说“苍天啊!大地啊!”的举手动作,这些我都给他拍了照片。他还学我咳嗽,打喷气的声音和神态。而且,我打一声他学一声,我打两声他学两声。甚至他在他们的房间,听见了也要学。更淘气的是,我因为手术后在床上躺的时间长,消化不良放屁他也“不不不”学。可是谁要是说来米放屁了,他就“嗯!嗯!嗯!”故意打岔。这么小的孩子,他竟然能听懂大人的话。 孩子从小是保姆带大的,只跟保姆睡觉。我很希望他也能在我怀里多睡一会,看到他想睡觉时候,我就边拍他边念叨着“啊哦!啊哦!”,一会他就睡着了。尽管那时我术后两条腿都还有伤口,可我也不愿移动一下位置,唯恐把他吵醒了。后来,他就理解了“啊哦啊哦!”是睡觉的意思。抱着他时,他会把头歪在别人肩上,手拍着别人的背,嘴里说“啊哦啊哦!”做出睡觉的样子。 我手术后三个月,可以上下楼梯了,就回到了三亚,他挨个房间找我,家里人问他:“奶奶呢?”他会看我的房间。 2010年我第三次回去时,来米一岁半了,已经能背几首唐诗,也会唱英语字母歌。他最爱缠着我给他在电脑上放儿童视频,英语里的动物、食品、水果放三四遍他就记住了。 由于他妈妈不准他多看电脑,所以每一次给他放的时候要和他讲条件,说清楚只能看几个。我说只准看三个,他说五个。有时候快到他妈妈下班时听见有人敲门,他急忙把我房间的门关上倒锁起来。 孩子长大了,也学会淘气了。我刚回去,保姆就给我说:她带来米去家属区小商店买东西,来米看见那里的糖果要她买,她说那是辣的不能吃(平时不让来米吃糖),来米就说绝对不可能。第二件事是我回去后,来米看到保姆叫我“阿姨”,时不时他也叫我阿姨,每到这时候,我会把眼睛一瞪,他就改口叫“奶奶”。有一天晚上我和他在床上玩,他又面对着我叫“阿姨”。我装出生气的样子不理他,他摇着我的肩膀说:“跟你玩呢!”。他还不到两岁,脑子竟然能拐出这么多弯,让人感到惊奇!我忽然想到聪明的孩子有两重性,无论从家庭到将来的学校,如何教育是个关键问题。 我有两个儿子,可在那些特殊的年代,我没有享受到孩子的童趣。特别是小儿子出生后,下了班把孩子从托儿所接回来,往地板上一放,先给生病的先生输上液,再忙着做饭,精神上还承受着政治运动带来的沉重压力。只能保证给孩子吃饱了,不冻着,不摔着就行。哪里有时间去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发现孩子的童真,也没那份心情。因此和小孙子在一起度过的这段日子,是珍贵的,难忘的,尽享了含饴弄孙的乐趣。 我的小来米是我们家的小天使,大家都视他为掌上明珠,他是幸福的一代。我希望孩子能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希望他健康、快乐的成长!
201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