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谒拜福建长乐南宋画家陈容故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前天 17:00
  • 签到天数: 401 天

    [LV.9]以坛为家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8 21:4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旧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南宋陈容,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景仰的人物。当踏入福建长乐这片古老而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心中便涌起一股朝圣般的敬意,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回声之中。
          长乐,这座古老的城市,承载着千年的记忆与故事。它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而陈容,这位南宋时期杰出的文人,便是长乐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生平事迹,如同一部传奇,激励着后人不断追寻与探索。陈容,字公储,号所翁,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诗人。他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画作,尤其是龙的题材,如《九龙》《五龙》等传世图,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笔下的龙,或腾云驾雾,或翻江倒海,展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与灵动的生命力。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蕴含着天地间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美。
           2月16日正月十九的上午,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长乐的土地上,我和省诗词专家学者们一行9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长乐一中。这所学校不仅承载着现代教育的使命,更是一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踏入校园,古树参天,青砖黛瓦的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这里曾是陈容讲学的地方,其后的六平山还有陈容的“独也正”摩崖题刻,书香与历史的气息交织在一起,仿佛能听到陈容当年的谆谆教诲。校园内有一处古井,井水清澈,井壁上爬满了青苔,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站在井边,我仿佛看到了陈容与弟子们围坐井边,探讨学问、吟诗作画的场景。据记载,陈容于宝祐初年,主动辞去官职回乡过隐居生活,曾题诗以讽刺当时宰相贾似道的倒行逆施,如《浯溪中兴颂》一诗曰:“最忆海青投乐器,绝怜甄济隐青山。中兴碑下奸臣惧,天道何尝不好还。”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历史与现实交融在一起。
          从一中出发,我们沿着古道前行上巷后垅村,爬上龙台山半山腰间,便是陈容墓所在。墓地坐落在一片青山绿林中,墓碑古朴而庄重,上面刻着“宋太守陈公储墓”七个大字。墓前有一片空地,四周种满了松柏,显得格外清幽。站在墓前,兹藉陈容先生诞辰836周年之际,我们诗友们秉丹诚望鉴,以示隆重——致《谒灵之辞》,心中满是对这位先贤的敬意。他用一生的执着与追求,为我们留下了如此珍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站在陈容墓前,我思考着艺术与生命的永恒。陈容虽已离世,但他的精神却通过艺术作品得以延续。这种跨越时空的力量,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的伟大与不朽。
           离开陈容墓,我们前往西关陈容故居。故居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块古朴的匾额,上面刻着“陈公故里”四个大字,笔力遒劲,彰显着主人的不凡气度。走进故居,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南宋时代。庭院深深,古木参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这里的一切,都保持着旧时的模样,让人不禁想象陈容当年的生活场景。他或许就是在这片庭院中,挥毫泼墨,创作出一幅幅传世佳作;或许就是在那棵古树下,与友人吟诗作对,畅谈理想与抱负。故居的正厅中,陈列着陈容的画像。画像中的他,身着长袍,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毅与执着。他手持毛笔,仿佛随时准备在宣纸上留下惊世之作。画像的两侧,悬挂着一副对联:“笔下龙飞腾云海,胸中墨韵绘乾坤。”这副对联,不仅是对陈容绘画技艺的高度赞誉,更是对他一生追求艺术的精神写照。在故居的后院,有一方池塘,池塘中荷花盛开,碧叶连天。据说,陈容常常在此观赏荷花,从荷花的高洁与坚韧中汲取灵感。他的画作中,不仅有龙的雄浑,也有荷花的清雅。这种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更具魅力与深度。池塘边,有一座小亭,亭中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几把石凳。可以想象,在炎炎夏日,陈容与友人在此品茗对弈,谈笑风生,那是何等的惬意与自在。
           从故居出发,沿着山间小道前行,便是寒岩摩崖石刻群。这里是一处天然的岩壁,上面刻满了历代文人的题字与诗作。陈容的题刻尤为引人注目,他的笔力雄浑,字迹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站在“寒岩”摩崖之下,仰望那些古老的石刻,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些石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然屹立不倒,如同陈容的精神一样,永不磨灭。“寒岩”摩崖石刻让我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坚韧。这些石刻历经风雨,依然清晰可见,如同陈容的艺术精神,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它们提醒我们,文化的力量是永恒的,而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午后,阳光变得柔和起来,我们前往长乐“五第”之一的万历帝赐建吴航“观察第”。这是一座1586年落成的古老官邸,营建至今已439年,是明中宪大夫广东按察副使陈复升家族居住之所。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大门两侧,雕刻着“海天悬一榻,星斗接高楼”一副门联,上方横匾“观察第”三个栩栩如生的大字,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圣地。走进观察第,一个大“福”字的前门正对中央,上方悬挂“进士”科甲牌匾。观察第的墙壁上,镌刻着许多精彩的楹联和牌匾,留下些许鲜为人知的传说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通过记载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陈容家族后裔们的繁衍,以及观察第初建成前后的世代嬗替、人事变迁和兵燹火灾等过程,以及衍生的传说。追溯陈氏先辈的陈容,在南宋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愤懑。他以笔为剑,通过自己的画作和诗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在观察第的一角,有一面墙壁上刻着陈容的诗作。其中一首《墨龙》尤为引人注目:“一龙腾空欲飞去,三龙盘拿势相顾。爪牙交错皆人立,涎沫纷披若云雾。”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他笔下龙的形象,同时也寓意着他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憧憬。他希望国家能够像龙一样,振翅高飞,摆脱困境,重振雄风。
          离开观察第,我们来到了九头马古民居。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九头马的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充满了艺术气息。漫步在古民居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这里不仅见证了长乐的繁荣与发展,也承载着长乐陈容陈氏家族的荣耀与梦想。在九头马的庭院中,有一棵古老的榕树,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的枝叶繁茂,树干粗壮,仿佛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守护着这片土地。站在榕树下,我仿佛看到了陈容的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传承着家族的荣耀与文化。九头马古民居让我对家族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家族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文化的传承者。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汇聚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陈容的陈氏家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在长乐的这一天,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陈容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从一中的书香到陈容墓的庄严肃穆,从西关故居的古朴到寒岩摩崖石刻的雄浑,再到观察第的威严与九头马的古韵,我感受到了长乐这片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陈容的伟大精神。陈容,这位南宋的文人,用他的画笔和诗文,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永恒的精神世界。他的画作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他的诗文,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文人的思想情怀。在长乐谒拜陈容故地,我不仅收获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更收获了一份责任感。我们作为后人,唯有继承他的遗志,传承他的精神,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陈容的故事或许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流传,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长乐的土地上,我们结束了一天的旅程。回望这一天的所见所感,心中充满了感慨。长乐,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的英才俊杰。陈容,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辰。他的故事,他的精神,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下去。在回程的路上,我们经过了长乐的老街。街边的店铺依旧热闹,古朴的建筑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暖。这里的生活仿佛从未改变,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而悠长。我想,这或许就是长乐的魅力所在——它既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又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长乐的傍晚格外宁静,天空被夕阳染成了橙红色,云彩如同燃烧的火焰。我们直过街边的一家茶馆,闻到了当地茉莉花茶香,花香袅袅升起,仿佛带着历史的气息。我坐上返程的地铁,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这一天的点点滴滴:一中的古井、陈容墓前的松柏、故居中的荷花池、寒岩的摩崖石刻、观察第的古籍、九头马的古榕树……这些画面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让我对长乐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
          长乐的傍晚让我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深远。夕阳下的长乐,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而我,只是这故事中的一名过客。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长乐的永恒在于它的历史,而陈容的不朽在于他的精神。这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长乐独特的魅力。
          长乐之行,让我对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思考。陈容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的绘画和诗文,更在于他通过这些作品传递的精神力量。他的作品跨越千年,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这正是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陈容的画作中,龙的形象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这种精神在南宋那个动荡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而在今天,它依然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陈容用他的笔墨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的力量永远不会消逝。我们应当像陈容一样,坚守自己的文化信仰,用艺术和智慧为时代留下深刻的印记。
          在长乐的这一天,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责任。陈容用他的艺术和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文化的延续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更要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我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长乐的现代发展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古老的遗迹与现代的建筑相互辉映。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让我看到了长乐未来的无限可能。陈容用他的艺术和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继承者,应当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更要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长乐的未来,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站在长乐的土地上,我深刻感受到历史与未来的交融。长乐的未来,不仅在于对历史的传承,更在于对未来的创新。我们应当像陈容一样,用艺术和智慧为时代留下深刻的印记,让长乐的明天更加美好。长乐,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将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而陈容,这位南宋的文人,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他的艺术、他的精神、他的故事,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长乐谒拜陈容故地,我不仅收获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更收获了一份责任感。我们作为后人,唯有继承他的遗志,传承他的精神,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陈容的故事或许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流传,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长乐的永恒在于它的历史,而陈容的不朽在于他的精神。这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长乐独特的魅力。在长乐的这一天,我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长乐的未来,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唯有如此,长乐才能在记忆中前行,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长乐,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见证了陈容的一生,也将见证我们对他的永恒缅怀。陈容的精神如同长乐的山水,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他的艺术成就和高尚品德,成为了长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长乐人。
           在长乐谒拜陈容故地,我不仅收获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更收获了一份责任感。我们作为后人,唯有继承他的遗志,传承他的精神,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陈容的故事或许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流传,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长乐的未来,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唯有如此,长乐才能在记忆中前行,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而陈容,这位南宋的文人,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他的艺术、他的精神、他的故事,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沙发
    发表于 2025-3-11 09:12: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座古老的城市,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大花甲,文字中的故事与精神都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不断前行。欣赏学习老师佳作,赞,推荐阅读。

    点评

    谢谢老师欣赏和精彩点评,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3-15 1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前天 17:00
  • 签到天数: 40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5-3-15 11:04:37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25-3-11 09:12
    一座古老的城市,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大花甲,文字中的故事与精神都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不断前行。欣赏学习老师 ...

    谢谢老师欣赏和精彩点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4-3 06:32 , Processed in 0.0777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